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詩歌鑒賞

    5U文學(xué)網(wǎng) > 詩詞 > 詩歌鑒賞 > 杜甫詩詞賞析5篇必看

    杜甫詩詞賞析5篇必看

    | 敏清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內(nèi)容】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举p析】:這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nèi)容。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亩鸥υ娫~賞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風(fēng)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

      且脫佩劍休徘徊。

      西得諸侯棹錦水,欲向何門趿珠履?

      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賞析】:

      《短歌行》是樂府舊題,稱短歌是指歌聲短促,這里可能指音調(diào)的急促。王郎是年輕人,稱郎,名不詳。司直是糾劾的官。代宗大歷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從夔州出三峽,到達江陵。這詩當(dāng)是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達勸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著酒興正濃,拔劍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勸他不要悲哀。當(dāng)時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長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薦,所以說“我能拔爾”,把你這個俊偉不凡的奇才從壓抑中推舉出來。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贊譽王郎。豫、章,兩種喬木名,都是優(yōu)良的建筑材料。詩中說豫、章的枝葉在大風(fēng)中搖動時,可以動搖太陽,極力形容樹高。又說鯨魚在海浪中縱游時可以使滄茫大海翻騰起來,極力形容魚大。兩句極寫王郎的杰出才能,說他能夠擔(dān)當(dāng)大事,有所作為,因此不必拔劍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劍放下來,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寫送行之情。詩人說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會得到蜀中大官的賞識,卻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長官?!磅林槁摹?,穿上裝飾著明珠的鞋?!妒酚?。春申君傳》:“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敝傩麡牵?dāng)是杜甫送別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東南。仲宣是三國時詩人王粲的字,他到荊州去投靠劉表,作《登樓賦》,后梁時高季興在江陵建了仲宣樓。送別時已是春末,杜甫用飲佩的眼光望著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夠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長嘆道:王郎啊王郎,你正當(dāng)年富力強,大可一展宏圖,我卻已衰老無用了!含有勸勉王郎及時努力之意。

      這首詩突兀橫絕,跌宕悲涼。從“拔劍斫地”寫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勸他“莫哀”,到“我能拔爾”,是一喜?!鞍蝿降亍?,情緒昂揚,是一揚,“我能拔爾”,使情緒稍緩,是一落。“抑塞磊落”呼應(yīng)悲歌,“我能拔爾”照應(yīng)“莫哀”。接著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風(fēng)”、“鯨魚跋浪”,極盡夸飾之能事,激起軒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脫劍佩”趨向和緩,是再落。指出“得諸侯”,應(yīng)該是由哀轉(zhuǎn)喜,但又轉(zhuǎn)到“何門”未定,“得諸侯”還是空的,又由喜轉(zhuǎn)悲。既然“我能拔爾”,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嗎?可是又一轉(zhuǎn)“吾老矣”,不能有所作為了,于是所謂“我能拔爾”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轉(zhuǎn)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轉(zhuǎn)變無窮,終不免回到“拔劍”悲歌?!澳А敝怀闪藙裎康脑?,總不免歸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兩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強抑塞磊落的可悲,抒發(fā)了作者對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憤,它的意義就更深刻了。這首詩在音節(jié)上很有特色。開頭兩個十一字句字數(shù)多而音節(jié)急促,五、十兩句單句押韻,上半首五句一組平韻,下半首五句一組仄韻,節(jié)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chuàng)之格。

      杜甫——《江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fēng)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賞析】:

      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這時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biāo)志。盡管如此,詩人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就集中地表現(xiàn)了一種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漢”句,表現(xiàn)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八細w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扒ぁ本浒白员啥孀载摗边@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吧碓诓菀埃膽n社稷,乾坤之內(nèi),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xiàn)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lián)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qū)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吨芤住吩疲骸熬右宰詮姴幌?。”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lián)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lián)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dāng)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lián)用的是借對法?!奥淙铡迸c“秋風(fēng)”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扒镲L(fēng)”句是寫實?!疤K”有康復(fù)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fēng),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xiàn)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tài)。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篇》卷四贊揚此詩的二、三聯(lián)“含闊大于沉深”,是十分精當(dāng)?shù)摹?/p>

      這兩聯(lián)詩的意境,蘇軾曾深得其妙,他貶謫嶺外、晚年歸來時,曾有詩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韻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擊迫害,而改變自己匡國利民的態(tài)度?!肮略麓诵拿鳌睂嶋H上就是從杜詩“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猶壯”兩句化用而成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xiàn)了詩人老當(dāng)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qū)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yǎng)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并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里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此詩用凝煉的筆觸,抒發(fā)了詩人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思。詩的中間四句,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歷來為人所稱道。

      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賞析】:

      這首詩的意境是十分寬闊宏偉的。

      詩的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經(jīng)是“漂泊西南天地間”,沒有一個定居之所,只好“以舟為家”了。所以下邊接著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親戚朋友們這時連音信都沒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詩人泛著一葉扁舟到處飄流!從這里就可以領(lǐng)會到開頭的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來含有一個什么樣的意境了。

      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來,意境象是很簡單:詩人說他在若干年前就聽得人家說洞庭湖的名勝,今天居然能夠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注》)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lǐng)會得太淺了。這里并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許許多多的感觸,才寫出這么兩句:過去只是耳朵里聽到有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遲暮之年真?zhèn)€就上了這岳陽樓?本來是沉郁之感,不該是喜悅之情;若是喜悅之情,就和結(jié)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我們知道,杜甫在當(dāng)時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抱負。哪里想到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詩里的“今”、“昔”兩個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這一首詩的結(jié)句才寫出:“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著萬里關(guān)山,天下到處還動蕩在兵荒馬亂里,詩人倚定了闌干,北望長安,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了。

      這首詩,以其意境的開闊宏麗為人稱道,而這意境是從詩人的抱負中來,是從詩人的生活思想中來,也有時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黃生對這一首詩有一段議論,大意說: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景,寫得那么寬闊廣大,五、六兩句敘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寫得這么凄涼落寞,詩的意境由廣闊到狹窄,忽然來了一個極大的轉(zhuǎn)變;這樣,七、八兩句就很難安排了。哪想到詩人忽然把筆力一轉(zhuǎn),寫出“戎馬關(guān)山北”五個字,這樣的胸襟,和上面“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lián)寫自然界宏奇?zhèn)惖臍庀螅湍軌蚝芎玫厣舷乱r托起來,斤兩相稱。這樣創(chuàng)造的天才,當(dāng)然就壓倒了后人,誰也不敢再寫岳陽樓的詩了。

      黃生這一段話是從作詩的方法去論杜詩的,把杜詩的意境說成是詩筆一縱一收的產(chǎn)物,說意境的結(jié)構(gòu)是從創(chuàng)作手法的變換中來。這不是探本求源的說法。我們說,詩的意境是詩人的生活思想從各方面凝結(jié)而成的,至于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shù)加工,煉字煉句等等,只能更準(zhǔn)確地把意境表達出來,并不能以這些形式上的條件為基礎(chǔ)從而醞釀成詩詞的意境。昔人探討創(chuàng)作問題,偏偏不從生活實踐這方面去考慮,當(dāng)然就不免倒果為因了。

      杜甫——《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

      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賞析】:

      此詩是大歷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陽往長沙途中所作。這時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詩篇反映了詩人死前不久極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寫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夾岸,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極目四望,楓樹成林。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圖景。

      “偷生”二句表現(xiàn)了詩人長年顛沛流離,遠適南國的羈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對眼前的美景,詩人應(yīng)該分外高興??墒窃娙斯饩盁o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憂郁情懷與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協(xié)調(diào)。觸景傷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詩人此時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應(yīng)當(dāng)北歸長安,然而命運卻迫使他南往衡湘。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這樣,詩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著報效朝廷。“君恩”當(dāng)指經(jīng)嚴武表薦,蒙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一事。這里,詩人運用流水對,短短十個字,凝聚著豐富的內(nèi)容?!澳险魅铡?、“北望心”六字,通過工對,把詩人矛盾心情加以鮮明對照,給人很深的印象。

      詩人“老病”還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對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負的,可是仕途坎坷,壯志未酬,他有絕代才華,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幾人理解?他在詩壇的光輝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視,這怎能不使詩人發(fā)出“未見有知音”的感慨呢?這確是杜甫一生的悲劇。三、四兩聯(lián),正是杜甫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自我寫照。

      此詩以明媚的江上春光開頭,接著又讓“偷生”“適遠”的沾襟淚水,把明朗歡快的氣息,抹洗得干干凈凈。詩人正于此不協(xié)調(diào)處展現(xiàn)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惱。整首詩悲涼凄楚,反映了詩人衰病時愁苦悲哀、無以自遣的心境,讀之令人愴然而涕下。

      杜甫——《發(fā)潭州》

      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

      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

      賈傅才未有,褚公書絕倫。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傷神。

      【賞析】: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峽,準(zhǔn)備北歸洛陽,終因時局動亂,親友盡疏,北歸無望,只得以舟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帶?!栋l(fā)潭州》一詩,是詩人在大歷四年春離開潭州赴衡州時所作。

      首聯(lián)緊扣題面,點明題意,但又含蘊著奔波無定、生計日窘的悲辛。杜甫本來是“性豪業(yè)嗜酒”的,何況現(xiàn)在是天涯淪落,前途渺茫,所以夜來痛飲沉醉而眠,其中飽含著借酒澆愁的無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兩岸一派春色,詩人卻要孤舟遠行,黯然傷情的心緒可以想見。

      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描寫啟程時的情景。詩人揚帆啟航,環(huán)顧四周,只有岸上春風(fēng)中飛舞的落花在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語,似乎在親切地挽留他,一種濃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風(fēng)吹落花,檣桅春燕作語,這本是極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但詩人以我觀物,而使“物色帶情”,賦予落花、飛燕以人的感情來“送客”、“留人”,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種十分悲涼冷落的氣氛,這種氣氛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世情的淡薄,人不若岸花檣燕;同時也反映了詩人輾轉(zhuǎn)流徙、飄蕩無依的深沉感喟。這一聯(lián)情景妙合無垠,有著強烈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梁代詩人何遜《贈諸舊游》一詩中,有“岸花臨水發(fā),江燕繞檣飛”之句,寫得很工致。杜甫這一聯(lián)似從此脫化而來。但詩人在藝術(shù)上進行了新的創(chuàng)造,他用擬人化手法,把花、鳥寫得如此楚楚動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這就不是何遜詩所能比擬的。

      頸聯(lián)是用典抒情。詩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聯(lián)翩。身處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漢時的賈誼,因才高而為大臣所忌,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時的褚遂良,書法冠絕一時,因諫阻立武則天為皇后,被貶為潭州都督。歷史上的才人志士命運是何等相似,詩人不也是因疏救房琯,離開朝廷而沉淪不偶嗎?正因為如此,這兩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詩人感情上強烈的共鳴。顯然,詩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寫情懷。前人論及詩中用典時強調(diào)以“不隔”為佳,就是說不要因為用典而使詩句晦澀難懂,杜甫這里用典,因是觸景而聯(lián)想,十分妥貼,“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詩的最后一聯(lián)進一步借古人以抒懷,直接抒發(fā)自己淪落他鄉(xiāng)、抱負不能施展的情懷。賈誼、褚遂良在不同的時代都名高一時,但俱被貶抑而死,而今詩人流落荊、湘,漂泊無依,真是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憤之情在這里達到了高潮。詩人感嘆身世、憂國傷時的愁緒,如湘水一樣悠長。

      這首五言律詩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懷,句句含情,百轉(zhuǎn)千回,創(chuàng)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藝術(shù)意境,成為杜甫晚年詩作中的名篇。


    1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