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詩歌鑒賞

    5U文學網(wǎng) > 詩詞 > 詩歌鑒賞 > 杜甫詩詞鑒賞5篇學生必看

    杜甫詩詞鑒賞5篇學生必看

    | 敏清

      杜甫——《八陣圖》【內(nèi)容】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举p析】: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大歷元年(766)。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亩鸥υ娫~賞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杜甫——《洗兵馬》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夜報清晝同。

      河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殘鄴城不日得,獨任朔方無限功。

      京師皆騎汗血馬,回紇餧肉蒲萄宮。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

      三年笛里關(guān)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

      成王功大心轉(zhuǎn)小,郭相謀深古來少。

      司徒清鑒懸明鏡,尚書氣與秋天杳。

      二三豪俊為時出,整頓乾坤濟時了。

      東走無復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

      鶴駕通宵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

      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

      汝等豈知蒙帝力,時來不得夸身強!

      關(guān)中既留蕭丞相,幕下復用張子房。

      張公一身江???,身長九尺須眉蒼;

      征起適遇風云會,扶顛始知籌策良。

      青袍白馬更何有?后漢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

      不知何國致白環(huán),復道諸山得銀甕。

      隱士休歌紫芝曲,詞人解撰河清頌。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

      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

      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

      【賞析】:

      今日讀者于古詩,常覺具有現(xiàn)實批判性的作品名篇甚多,而“頌”體詩歌難得佳構(gòu)。杜甫《洗兵馬》似乎是個例外。詩中有句道:“詞人解撰河清頌”(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河、濟俱清,鮑照作《河清頌》贊美),這首詩本身就可說是熱情洋溢的《河清頌》。

      此詩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兩京克復后,相州兵敗前,作于洛陽。當時平叛戰(zhàn)爭形勢很好,大有一舉復興的希望。故詩多欣喜愿望之詞。此詩凡四轉(zhuǎn)韻,每韻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從“中興諸將收山東”至“萬國軍前草木風”)以歌頌戰(zhàn)局神變發(fā)端。唐室在“中興諸將”(即后文提到的李、郭等人)的努力下,已光復華山以東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報晝夜頻傳?!对娊?jīng)。衛(wèi)風。河廣》云:“誰謂河廣,一葦航之”,三句借用以言克敵極易,安史亂軍的覆滅已成“破竹”之勢。當時,安慶緒困守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故云“祗殘鄴城不日得”。復興大業(yè)與善任將帥關(guān)系甚大,“獨任朔方無限功”既是肯定與贊揚當時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在平叛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功績,又是表達一種意愿,望朝廷信賴諸將,以奏光復無限之功。以上多敘述,“京師”二句則描繪了兩個顯示勝利喜慶氣氛的畫面:長安街上出入的官員們,都騎著產(chǎn)于邊地的名馬(“汗血馬”),春風得意;助戰(zhàn)有功的回紇兵則在“蒲萄宮”(漢元帝嘗宴單于處,此借用。)備受款待,大吃大喝?!梆](喂)肉”二字描狀生動,客觀鋪寫中略寓諷意(作者一貫反對借兵于回紇)。從“捷書夜報”句至此,句句申戰(zhàn)爭克捷之意,節(jié)奏急促,幾使人應(yīng)接不暇,亦似有破竹之勢。以下意略轉(zhuǎn)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束上,時河北尚未完全克復,言“清海岱”(海岱,指古青、徐二州之域)則語有分寸:“常思仙仗過崆峒”一句啟下,意在警告肅宗居安思危,勿忘鑾輿播遷、往來于崆峒山(在今甘肅平?jīng)鑫?的艱難日子。緊接以“三年笛里”一聯(lián),極概括地寫出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傷。安史之亂三年來,笛咽關(guān)山,兵驚草木,人民飽受亂離的痛苦。此聯(lián)連同上聯(lián),恰是撫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壯,于歡快詞中小作波折,不一味流走,極抑揚頓挫之致,將作者激動而復雜的心情寫出。故胡應(yīng)麟說“三年笛里”一聯(lián)“以和平端雅之調(diào),寓憤郁凄戾之思,古今壯句者難及此?!?《詩藪》卷五)

      第二段(從“成王功大心轉(zhuǎn)小”到“雞鳴問寢龍樓曉”)逆接篇首“中興諸將”四字,以鋪張排比句式,對李豫、郭子儀等人致詞贊美?!俺赏酢奔春髞淼奶拼诶钤ィ諒蛢删r為天下兵馬元帥,“功大心轉(zhuǎn)小”云云,贊頌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謹慎。隨后盛贊郭子儀的謀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書王思禮的高遠氣度。四句中,前兩句平直敘來,后兩句略作譬喻,鋪述排比中有變化。贊語既切合各人身分事跡,又表達出對光復大業(yè)卓有貢獻的“豪俊”的欽仰?!岸揽闀r出”,總束前意,說他們本來就為重整乾坤,應(yīng)運而生的。“東走無復”以下六句承“整頓乾坤濟時了”而展開描寫,從普天下的喜慶到宮禁中的新氣象,調(diào)子輕快:做官的人彈冠慶賀,不必棄官避亂(“憶鱸魚”翻用《晉書》張翰語);平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yè),如鳥之有歸巢;春天的繁華景象正隨朝儀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宮禁,天子與上皇也能實施“昏定晨省”的宮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氣象。

      喜慶的同時,另有一些現(xiàn)象卻是詩人斷乎不能容忍的。第三段(從“攀龍附鳳勢莫當”至“后漢今周喜再昌”)一開頭就揭示一種政治弊端:朝廷賞爵太濫,許多投機者無功受祿,一時有“天下盡化為侯王”之虞?!叭甑取倍浼磳Υ溯呑魃瓿庹Z,聲調(diào)一變而為憤激。繼而又將張鎬、房琯等作為上述腐朽勢力的對立面來歌頌,聲調(diào)復轉(zhuǎn)為輕快,這樣一張一弛,極富擒縱唱嘆之致?!扒嗯郯遵R”句以南朝北來降將侯景比安、史,言其不堪一擊:“后漢今周”句則以周、漢的中興比喻時局。當時,房琯、張鎬俱已罷相,詩人希望朝廷能復用他們,故特加表彰,與贊“中興諸將”相表里。鎬于去年五月罷相,改荊王府長史。此言“幕下復用”,措意深婉。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從“寸地尺天皆入貢”到篇終)先用六句申“后漢今周喜再昌”之意,說四方皆來入貢,海內(nèi)遍呈祥瑞,舉國稱賀。以下繼續(xù)說:隱士們也不必再避亂遁世(“紫芝歌”為秦末號稱“四皓”的四位隱士所作),文人們都大寫歌頌詩文。至此,詩人是“頌其已然”,同時他又并未忘記民生憂患,從而又“禱其將然”:時值春耕逢旱,農(nóng)夫盼雨;而“健兒”“思婦”猶未得團圓,社會的安定,生產(chǎn)的恢復,均有賴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詩人勉勵圍鄴的“淇上健兒”以“歸莫懶”,寄托著欲速其成功的殷勤之意。這幾句話雖不多,卻唱出詩人對人民的關(guān)切,表明他是把戰(zhàn)爭勝利作為安定社會與發(fā)展生產(chǎn)的重要前提來歌頌的。正由于這樣,詩人在篇末唱出了自己的強烈愿望和詩章的最強音:“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

      這首詩基調(diào)是歌頌祝愿性的,熱烈歡暢,興會淋漓,將詩人那種熱切關(guān)懷國家命運、充滿樂觀信念的感情傳達出來了,可以說,是一曲展望勝利的頌歌。詩中對大好形勢下出現(xiàn)的某些不良現(xiàn)象也有批評和憂慮,但并不影響詩人對整體形勢的興奮與樂觀。詩章以宏亮的聲調(diào),壯麗的詞句,浪漫夸張的語氣,表達了極大的喜悅和歌頌。杜詩本以“沉郁”的詩風見稱,而此篇在杜甫古風中堪稱別調(diào)。

      從藝術(shù)形式看,采用了華麗嚴整、兼有古近體之長的“四杰體”。詞藻富贍,對偶工整,用典精切,氣勢雄渾闊大,與詩歌表達的喜慶內(nèi)容完全相宜。詩的韻腳,逐段平仄互換;聲調(diào)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張,于熱情奔放中饒頓挫之致,清詞麗句而能兼蒼勁之氣,讀來覺跌宕生姿,大大增強了詩篇的藝術(shù)感染力。

      北宋王安石選杜詩,標榜此篇為壓卷之作(見《王臨川集》卷八四《老杜詩后集序》)。今天看來,無論就感情之充沛,結(jié)撰之精心而言,《洗兵馬》都不失為杜詩的一篇力作。

      杜甫——《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p>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p>

      【賞析】: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郭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jié)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lǐng)兵并不信任,諸軍不設(shè)統(tǒng)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tǒng)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jié)度使逃歸本鎮(zhèn)。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大肆抽丁拉伕。杜甫這時正由洛陽回華州任所,耳聞目睹了這次慘敗后人民罹難的痛苦情狀,經(jīng)過藝術(shù)提煉,寫成組詩“三吏”、“三別”?!缎掳怖簟肥墙M詩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陽西。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边@兩句是全篇的總起?!翱汀保鸥ψ灾?。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這是杜甫的問話。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至天寶三載(744),又改以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备蛞瓜?,次選中男行?!袄艉芙器?,也跳過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磥恚裘舾械煤?,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磥碇v王法已經(jīng)不能發(fā)生作用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fā)問:”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衛(wèi)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也許吏被問得張口結(jié)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吏不愿跟杜甫嚕蘇下去了。這就把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zhí)的性格都表現(xiàn)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跟吏已經(jīng)無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zhuǎn)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fā)現(xiàn)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但為什么父親不來呢?上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還用抓孩子嗎?所以“有母”之言外,正可見另一番慘景?!笆菽小敝笆荨币呀腥四坎蝗潭?,加上“獨伶俜”三字,更見無親無靠。無限痛苦,茫茫無堪告語,這就是“獨伶俜”三字給人的感受。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象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讀起來叫人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fā)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照說中男已經(jīng)走了,話講給誰聽呢?好象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又象是中男走過以后,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那種發(fā)癡發(fā)呆的神情,更顯出其茫茫然的心理。照說抒發(fā)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收?!笆寡劭荨?、“淚縱橫”本來似乎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安灰薜檬寡劬Πl(fā)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比缓笤儆谩疤斓亟K無情”來加以堵塞?!澳薄ⅰ笆铡痹谇?,“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好象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shù)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照說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jīng)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zhàn)爭的性質(zhì)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皼r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唐軍討伐安史叛軍,當然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哪里又能談得上愛護士卒、撫養(yǎng)分明呢?另外,所謂戰(zhàn)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是很苦的。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杜甫在詩中所表現(xiàn)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時又是社會現(xiàn)實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qū)生產(chǎn)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唐朝統(tǒng)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zhàn)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梢哉f,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tǒng)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zhàn)爭,甚至對應(yīng)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guān),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zhàn)爭。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儀等九節(jié)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tǒng)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guān)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jīng)過潼關(guān),趕回華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妒纠簟肥恰度簟分械囊黄?。全詩的主題是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官吏的橫暴,反映人民的苦難。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澳骸弊?、“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輕易放過。在封建社會里,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兵禍連接的時代!而杜甫,卻于暮色蒼茫之時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個小村莊里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梢栽O(shè)想,他或者是壓根兒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鎮(zhèn)已蕩然一空,無處歇腳;或者……總之,寥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huán)境。浦起龍指出這首詩“起有猛虎攫人之勢”(《讀杜心解》),這不僅是就“有吏夜捉人”說的,而且是就頭一句的環(huán)境烘托說的?!坝欣粢棺饺恕币痪?,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jié),都從這里生發(fā)出來。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經(jīng)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然已經(jīng)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發(fā)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袄衔逃鈮ψ?,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xiàn)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

      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guān)系?!皨D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下面,詩人不再寫“吏呼”,全力寫“婦啼”,而“吏呼”自見。“聽婦前致詞”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是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寫“致詞”內(nèi)容的十三句詩,多次換韻,明顯地表現(xiàn)出多次轉(zhuǎn)折,暗示了縣吏的多次“怒呼”、逼問。讀這十三句詩的時候,千萬別以為這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而縣吏則在那里洗耳恭聽。實際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不僅發(fā)生在事件的開頭,而且持續(xù)到事件的結(jié)尾。從“三男鄴城戍”到“死者長已矣”,是第一次轉(zhuǎn)折??梢韵胍?,這是針對縣吏的第一次逼問訴苦的。在這以前,詩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寫出了縣吏的猛虎攫人之勢。等到“老婦出門看”,便撲了進來,賊眼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一封信,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jīng)犧牲了!……”泣訴的時候,也許縣吏不相信,還拿出信來交縣吏看??傊?,“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是夠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縣吏又大發(fā)雷霆:“難道你家里再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她只得針對這一點訴苦:“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边@兩句,也許不是一口氣說下去的,因為“更無人”與下面的回答發(fā)生了明顯的矛盾。合理的解釋是:老婦先說了一句:“家里再沒人了!”而在這當兒,被兒媳婦抱在懷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孫兒,受了怒吼聲的驚嚇,哭了起來,掩口也不頂用。于是縣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孩子哭嗎?”老婦不得已,這才說:“只有個孫子啊!還吃奶呢,小得很!”“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老婦擔心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她只得硬著頭皮解釋:“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丈夫在鄴城戰(zhàn)死了,因為要奶孩子,沒有改嫁??蓱z她衣服破破爛爛,怎么見人呀!還是行行好吧!”(“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兩句,有的本子作“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可見縣吏是要她出來的。)但縣吏仍不肯罷手。老婦生怕守寡的兒媳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老婦的“致詞”,到此結(jié)束,表明縣吏勉強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雖然只有四句,卻照應(yīng)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jié)局和作者的感受?!耙咕谜Z聲絕,如聞泣幽咽?!北砻骼蠇D已被抓走,兒媳婦低聲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叭缏劇倍?,一方面表現(xiàn)了兒媳婦因丈夫戰(zhàn)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guān)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疤烀鞯乔巴荆毰c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無限深情。試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是何心情?詩人作何感想?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里說:“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從軍。今驅(qū)盡壯丁,及于老弱。詩云: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墻,婦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極矣!當時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說,“民為邦本”,把人民整成這個樣子,統(tǒng)治者的寶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詩人杜甫面對這一切,沒有美化現(xiàn)實,卻如實地揭露了政治黑暗,發(fā)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這是值得高度評價的。

      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這首詩最突出的一點則是精煉。陸時雍稱贊道:“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就是指這一點說的。全篇句句敘事,無抒情語,亦無議論語;但實際上,作者卻巧妙地通過敘事抒了情,發(fā)了議論,愛憎十分強烈,傾向性十分鮮明。寓褒貶于敘事,既節(jié)省了很多筆墨,又毫無概念化的感覺。詩還運用了藏問于答的表現(xiàn)手法?!袄艉粢缓闻?婦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雙方之后,便集中寫“婦”,不復寫“吏”,而“吏”的蠻悍、橫暴,卻于老婦“致詞”的轉(zhuǎn)折和事件的結(jié)局中暗示出來。詩人又十分善于剪裁,敘事中藏有不盡之意。一開頭,只用一句寫投宿,立刻轉(zhuǎn)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題。又如只寫了“老翁逾墻走”,未寫他何時歸來;只寫了“如聞泣幽咽”,未寫泣者是誰;只寫老婦“請從吏夜歸”,未寫她是否被帶走;卻用照應(yīng)開頭、結(jié)束全篇既敘事又抒情的“獨與老翁別”一句告訴讀者:老翁已經(jīng)歸家,老婦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聲飲泣、不敢放聲痛哭的,自然是給孩子喂奶的年輕寡婦了。正由于詩人筆墨簡潔、洗煉,全詩一百二十個字,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杜甫——《潼關(guān)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guān)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guān)吏:“修關(guān)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guān)將,慎勿學哥舒!”

      【賞析】:

      乾元二年(759)春,唐軍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大敗,安史叛軍乘勢進逼洛陽。如果洛陽再次失陷,叛軍必將西攻長安,那么作為長安和關(guān)中地區(qū)屏障的潼關(guān)勢必有一場惡戰(zhàn)。杜甫經(jīng)過這里時,剛好看到了緊張的備戰(zhàn)氣氛。開頭四句可以說是對筑城的士兵和潼關(guān)關(guān)防的總寫。漫漫潼關(guān)道上,無數(shù)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安莶荨?,勞苦的樣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詩人無限贊嘆的心情。放眼四望,沿著起伏的山勢而筑的大小城墻,既高峻又牢固,顯示出一種威武的雄姿。這里大城小城應(yīng)作互文來理解。一開篇杜甫就用簡括的詩筆寫出唐軍加緊修筑潼關(guān)所給予他的總印象。

      “借問潼關(guān)吏:”修關(guān)還備胡?‘“這兩句引出了”潼關(guān)吏“。胡,即指安史叛軍。”修關(guān)“何為,其實杜甫是不須問而自明的。這里故意發(fā)問。而且又有一個”還“字,暗暗帶出了三年前潼關(guān)曾經(jīng)失守一事,從而引起人們對這次潼關(guān)防衛(wèi)效能的關(guān)心與懸念。這對于開拓下文,是帶關(guān)鍵性的一筆。

      接下來,應(yīng)該是潼關(guān)吏的回答了??墒撬坪醪⒉患庇谧鞔穑瑓s“要(yāo邀)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睆慕Y(jié)構(gòu)上看,這是在兩段對話中插入一段敘述,筆姿無呆滯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這兩句暗承了“修關(guān)還備胡”。杜甫不是憂心忡忡嗎?而那位潼關(guān)吏看來對所筑工事充滿了信心。他可能以為這個問題不必靠解釋,口說不足為信,還是請下馬來細細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關(guān)吏的話,他首先指看高聳的山巒說:“瞧,那層層戰(zhàn)柵,高接云天,連鳥也難以飛越。敵兵來了,只要堅決自守,何須再擔心長安的安危呢!”語調(diào)輕松而自豪,可以想象,關(guān)吏說話時因富有信心而表現(xiàn)出的神采。他又興致勃勃地邀請杜甫察看最險要處:老丈,您看那山口要沖,狹窄得只能容單車通過。真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這八句,“神情聲口俱活”(浦起龍《讀杜心解》),不只是關(guān)吏簡單的介紹,更主要的是表現(xiàn)了一種“胡來但自守”的決心和“艱難奮長戟”的氣概。而這雖然是通過關(guān)吏之口講出來的,卻反映了守關(guān)將士昂揚的斗志。

      緊接關(guān)吏的話頭,詩人卻沒有贊語,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為什么呢?因為詩人并沒有忘記“前車之覆”。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靈寶縣以西至潼關(guān)一帶地方。三年前,占據(jù)了洛陽的安祿山派兵攻打潼關(guān),當時守將哥舒翰本擬堅守,但為楊國忠所疑忌。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關(guān)督戰(zhàn)。哥舒翰不得已領(lǐng)兵出戰(zhàn),結(jié)果全軍覆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盡,深深覺得要特別注意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復轍?!罢垏诜狸P(guān)將,慎勿學哥舒?!薄吧鳌弊忠馕渡铋L,它并非簡單地指責哥舒翰的無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觸及了多方面的歷史教訓,表現(xiàn)了詩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憤之感。

      與“三別”通篇作人物獨白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而此篇的對話又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是在對話的安排上,緩急有致,表現(xiàn)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態(tài)?!靶揸P(guān)還備胡”,是詩人的問話,然而關(guān)吏卻不急答,這一“緩”,使人可以感覺到關(guān)吏胸有成竹。關(guān)吏的話一結(jié)束,詩人馬上表示了心中的憂慮,這一“急”,更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痛心。其次,對話中神情畢現(xiàn),形象鮮明。關(guān)吏的答話并無刻意造奇之感,而守關(guān)的唐軍卻給讀者留下一種堅韌不拔、英勇沉著的印象。其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兩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猶如戰(zhàn)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杜甫——《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jié)發(fā)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賞析】:

      杜甫“三別”中的《新婚別》,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此詩采用獨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讀來深切感人。

      這首詩大致可分為三段,也可以說是三層,但是這三層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層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高,而且每一層當中又都有曲折。這是因為人物的心情本來就是很復雜的。第一段,從“兔絲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寫新娘子訴說自己的不幸命運。她是剛過門的新嫁娘,過去和丈夫沒見過面,沒講過話。所以語氣顯得有些羞澀,有些吞吞吐吐。這明顯地表現(xiàn)在開頭這兩句:“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毙录弈镞@番話不是單刀直入,而是用比喻來引起的。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這時的心理狀態(tài)?!巴媒z”是一種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別的植物身上?!芭睢焙汀奥椤币捕际切≈参?,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兔絲,它的蔓兒也就不能延長。在封建社會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現(xiàn)在她嫁的是一個“征夫”,很難指望白頭偕老,用“兔絲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貼切。“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這是一種加重的說法,為什么這位新娘子會傷心到這步田地呢?“結(jié)發(fā)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這個問題?!敖Y(jié)發(fā)”二字,不要輕易讀過,它說明這個新娘子對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為這關(guān)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運。然而,誰知道這洞房花燭之夜,卻就是生離死別之時呢!頭一天晚上剛結(jié)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連你的床席都沒有睡暖,這哪里象個結(jié)發(fā)夫妻呢?“無乃太匆忙”的“無乃”,是反問對方的口氣,意即“豈不是”。如果是為了別的什么事,匆忙相別,也還罷了,因為將來還可以團圓,偏偏你又是到河陽去作戰(zhàn),將來的事且不說,眼面前,我這媳婦的身份都沒有明確,怎么去拜見公婆、侍候公婆呢?古代婚禮,新嫁娘過門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廟、上祖墳,然后拜見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熬须m不遠,守邊赴河陽”兩句,點明了造成新婚別的根由是戰(zhàn)爭;同時說明了當時進行的戰(zhàn)爭是一次“守邊”戰(zhàn)爭。從詩的結(jié)構(gòu)上看,這兩句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張本。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廣大地區(qū)淪陷,邊防不得不往內(nèi)地一再遷移,而現(xiàn)在,邊境是在洛陽附近的河陽,守邊居然守到自己家門口來了,這豈不可嘆?所以,我們還要把這兩句看作是對統(tǒng)治階級昏庸誤國的譏諷,詩人在這里用的是一種“婉而多諷”的寫法。

      第二段,從“父母養(yǎng)我時”到“形勢反蒼黃”。新娘子把話題由自身進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關(guān)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對丈夫的忠貞,要和他一同去作戰(zhàn)。“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當年父母對自己非常疼愛,把自己當作寶貝兒似的。然而女大當嫁,父母也不能藏我一輩子,還是不能不把我嫁人,而且嫁誰就得跟誰。“雞狗亦得將”,“將”字當“跟隨”講,就是俗話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墒乾F(xiàn)在,“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你卻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戰(zhàn)場去,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還跟誰呢?想到這些,怎能不叫人沉痛得柔腸寸斷?緊接著,新娘子表示:“我本來決心要隨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牽腸掛肚。但又怕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復雜。軍隊里是不允許有年輕婦女的,你帶著妻子去從軍,也有許多不方便,我又是一個剛出門的閨女,沒見過世面,更不用說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為難。這段話,刻畫了新娘子那種心痛如割、心亂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詩的第三段,是從“勿為新婚念”到“與君永相望”。在這里,女主人公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傾訴和內(nèi)心劇烈的斗爭以后,終于從個人的不幸中、從對丈夫的關(guān)切中,跳了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遠了?!拔馂樾禄槟?,努力事戎行!”她一變哀怨沉痛的訴說而為積極的鼓勵,話也說得痛快,不象開始時候那樣吞吞吐吐的了,她決定不隨同丈夫前去,并且,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殺敵,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這愛情,是通過一些看來好象不重要,其實卻大有作用的細節(jié),或者說具體行動表達出來的。這就是“自嗟貧家女”這四句所描寫的。新娘說,費了許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備辦得一套美麗的衣裳,現(xiàn)在不再穿了。并且,當著你的面,我這就把臉上的脂粉洗掉。你走了以后,我更沒心情梳妝打扮了。這固然是她對丈夫堅貞專一的愛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貴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勵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滿懷信心、滿懷希望地去殺敵。她對丈夫的鼓勵是明智的。因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殺敵、凱旋歸來上面,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應(yīng)該說,她是識大體,明大義的。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這四句是全詩的總結(jié)。其中有哀怨,有傷感,但是已經(jīng)不象最初那樣強烈、顯著,主要意思還是在鼓勵丈夫,所以才說出“人事多錯迕”,好象有點人不如鳥,但立即又振作起來,說出了“與君永相望”這樣含情無限的話,用生死不渝的愛情來堅定丈夫的斗志。

      《新婚別》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shù)性結(jié)合的作品。詩人運用了大膽的浪漫的藝術(shù)虛構(gòu),實際上杜甫不可能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不可能去偷聽新娘子對新郎官說的私房話。在新娘子的身上傾注了作者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別》又具有現(xiàn)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詩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過曲折劇烈的痛苦的內(nèi)心斗爭,最后毅然勉勵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現(xiàn)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絲毫不感到勉強和抽象,而覺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邏輯,并且深受感染。

      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也是《新婚別》的一大藝術(shù)特點。詩人化身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說話,非常生動、逼真。詩里采用了不少俗語,這也有助于語言的個性化,因為他描寫的本來就是一個“貧家女”。

      此外,在押韻上,《新婚別》和《石壕吏》有所不同?!妒纠簟窊Q了好幾個韻腳,《新婚別》卻是一韻到底,《垂老別》和《無家別》也是這樣。這大概和詩歌用人物獨白的方式有關(guān),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訴說,也更便于讀者的傾聽。


    杜甫詩詞鑒賞5篇學生必看相關(guān)文章:

    1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