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

    | 國渝

    教案要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學科相關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實質和價值及明確的應用方向。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小編特地準備了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歡迎借鑒學習!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借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shù)量關系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shù)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shù)寫本子上,時間到后統(tǒng)計完成的題目數(shù)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2/5,那么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shù)并分析每一題的數(shù)量關系。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題:嶺南小學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占5/9。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提問: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這個信息你還知道了什么?(把45個同學看作單位“1”、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4/9)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運動員和總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借助畫線段圖來分析。你能在線段圖上分別表示出男、女運動員所占的部分嗎?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先算出男運動員的人數(shù),再算女運動員人數(shù),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4/9,最后求女運動員人數(shù)。列式為:45×(1-5/9)。

    追問: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shù)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shù),再用總人數(shù)減去男運動員人數(shù)求出女運動員人數(shù);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shù)。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復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復雜的分數(shù)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shù)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說說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2.少先隊員一共采集標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標本,其余是昆蟲標本。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3.張大伯有一塊長方形菜地,長30米,寬20米。這塊地的7/12種茄子,其余種番茄。番茄種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課內作業(yè):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和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了解負數(shù)的產(chǎn)生與作用,感受負數(shù)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shù),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shù)的意義和負數(shù)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shù)?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shù)物體個數(shù)時,1、2、3……出現(xiàn)了自然數(shù),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shù)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shù),我們用分數(shù)或小數(shù)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shù)中最小的數(shù)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shù)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說:“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為什么阿姨說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么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F(xiàn)在,國際數(shù)學界都是采用符號來區(qū)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溫度用帶有“-”號的數(shù)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shù)臄?shù)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shù)和負數(shù))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jīng)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教科書第87頁的左部分,數(shù)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x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教科書第87頁的右部分,數(shù)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最后教師將數(shù)字改動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shù)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shù)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鞏固練習:教科書第88頁試一試。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shù)和負數(shù)。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shù)據(jù),(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shù)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如有學生提出更好)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fā)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shù)和負數(shù)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shù)和負數(shù)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shù)叫做正數(shù);像-6、-155等這樣的數(shù)我們叫做負數(shù);而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么?

    最后,讓學生看書勾劃,并思考兩個“……”還代表那些數(shù)?(讓學生對正負數(shù)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運用新知,課堂作業(yè)

    1.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讀讀,并舉例說說是什么意思?全班訂正后,同桌間自選5個互相說說。

    2.課堂活動第2題。同桌先討論,然后反饋。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負數(shù)。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1、4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二第2、3題。

    板書設計:

    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

    正數(shù):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負數(shù):-2、-30、-10、-15、-155…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3

    教學內容:

    學會購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合理購物問題的過程。

    2、了解合理購物的意義,能自己做出購物方案,并對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釋。

    教學重點:

    運用百分數(shù)相關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或擴大銷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樣的促銷活動?那如何學會合理購物呢,從而引入本節(jié)新課。

    二、 探究體驗,經(jīng)歷過程

    1、 出示第12頁的例5

    2、 讓學生仔細讀題,說說想到了什么?

    著重理解滿100元減50元的意思

    3、 分別計算出在A商場和B商場所花的實際費用,進行比較

    A商場: 230×50%=115(元)

    B商場: 230-50×2=130(元)

    4、從而得出在A商場購物更省錢,所以在購物時我們要根據(jù)促銷方法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優(yōu)惠政策,就能夠少花錢多購物,這就是“合理購物”。

    三、課堂練習

    第12頁做一做

    四、作業(yè)

    第15頁第13、14題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課知識強調百分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溝通數(shù)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中數(shù)學問題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自主建構數(shù)學關系,發(fā)展應用意識。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shù)的認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基礎上安排的,學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通過知識間的聯(lián)系,在逐步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理財方案和方法。

    設計理念:

    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去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理財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理財?shù)闹匾?,培養(yǎng)科學、合理理財?shù)挠^念。

    教學重點:

    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難點:

    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師:同學們在家里面,爸爸媽媽是怎樣理財?shù)?你有沒有幫你們的爸爸媽媽理財?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幫助聰聰理財吧!讓我們也學會理財,回家也能幫助爸爸媽媽。

    出示課題:學會理財

    二、新授

    (一)存錢計劃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圖和文字,了解有關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2.提出幫聰聰計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讓學生自己計算交流計算的結果。

    3.讓學生讀支出項目表,了解聰聰家每月支出的項目和大約錢數(shù),提出幫聰聰家做存錢計劃的要求,啟發(fā)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合理提出存錢建議,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錢。

    4.交流學生做的計劃,一方面要求學生說明怎樣做計劃的理由,另一方面,關注計算是否正確。

    (二)存錢方案

    1.教師口述聰聰爸爸獲得獎金并計劃存錢的事情,提出小組合作做三個存錢方案的要求,鼓勵學生小組內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交流各小組做的方案,重點說一說是怎樣考慮的,這樣存錢有什么好處等。

    3.提出計算每種存錢方案獲得的利息的要求,學生計算后交流計算的結果。

    (三)議一議

    教師提出:哪種存錢方式好,為什么?

    重點關注學生是如何闡述理由的。能否對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說服力的說明。

    三、總結

    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都具備了一定的理財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財計劃給爸爸媽媽看,請他們做出評價。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5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72、73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依法納稅的意識。

    重點難點: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去 “大清花”餃子館吃了一餐餃子,味道可真不錯!一共用了168元,收銀員找錢時還主動給了我一張發(fā)票,你能評價一下這種做法嗎?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fā)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fā)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jié)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么是納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wǎng)、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jù)國家各種稅法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jīng)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wǎng)查詢內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shù)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shù)學知識?

    (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jù)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yè)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 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來同學們沒吹牛,確實會算營業(yè)稅了,關于其它稅種的計算還有什么問題或難以理解的地方嗎?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會算個人所得稅的請舉手!看來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靠自學還真有點難度,不急,我們一起解決它!哪些人要交個人所得稅?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好吧,就透露這個秘密給你們,我上個月的工資收入是2100元,獎金是380元,該怎樣算我的個人所得稅?

    板書: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借助網(wǎng)絡、運用百分數(shù)的知識解決了納稅中的數(shù)學問題,知道了運用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的方法來計算要交的稅!對于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沒有疑問?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 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分數(shù)乘法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分數(shù)乘法教學設計

    小學趣味數(shù)學活動策劃5篇

    雞兔同籠的教學反思范文多篇

    見習總結 教師實習總結范文五篇

    關于數(shù)學教研活動記錄范文

    小學生數(shù)學競賽策劃方案5篇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日記500字范文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多篇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1200字左右

    48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