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 國渝

    數(shù)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在數(shù)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小編特地準備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歡迎借鑒學習!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會用圓規(guī)畫圓。

    2.能力目標: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的思想。

    教學方法: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guī)、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

    研究一個數(shù)學問題。我們以前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

    師:看來大家平時非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

    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板書課題)

    生舉例

    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

    圓是沒有棱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

    二、引導探究新知。

    1.導:圓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次,把折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匯報。最后看看誰的收獲多。(1分鐘)

    2.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fā)現(xiàn)可真不少,現(xiàn)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fā)現(xiàn)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征(8分鐘)

    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樣發(fā)現(xiàn)的?

    結合學生交流、匯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里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學習畫圓(5分鐘)。

    你是如何畫圓的?

    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并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揭示圓大小

    位置的確定

    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4分鐘)。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10分鐘)

    〈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

    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xiàn)象嗎

    (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么?

    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

    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電腦配上畫面)

    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圍有多大好嗎?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

    (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么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么關系呢?

    圓的半徑?jīng)Q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總結全課(3分鐘)

    1.質疑

    (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不管怎么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xiàn)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句號是圓形的)

    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我眼中的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

    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r)線段

    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丛谕粋€圓里〉

    半徑和直徑的關系d=2r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才相等;半徑才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欣賞由基本圖形構成的美麗圖案,并了解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感受圖形的美。

    2.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圖形的美,會用基本的幾何圖形設計有規(guī)律排列的圖案。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

    教具準備:

    課件、方格紙、水彩筆、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展示一件衣服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衣服上有學過平面圖形。

    2.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和設計由這些平面圖形組成的漂亮圖案。

    出示課題:欣賞與設計

    二、欣賞圖案

    1.欣賞課本上的6幅圖案

    師:老師收集了一些圖案,請看。漂亮嗎?請仔細欣賞,選一幅你最喜歡的,和你同桌說說它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用了什么顏色?

    2.交流匯報

    (1)由2名學生選擇喜歡的圖案回答。

    (2)教師指定一幅圖案學生回答。

    師:喜歡第5幅的同學請舉手。這幅圖案用了什么圖形?(三角形、六邊形)紅色的六邊形由幾個三角形組成?(6個)在紅色六邊形的周圍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幅圖案像什么?

    三、生活中的圖案

    師:這些漂亮的圖案都是來自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你在哪里見過像這些一樣由平面圖形組成的,有漂亮顏色的圖案呢?

    學生回答:地板磚、衣服、廣場等。

    四、找規(guī)律

    師:咱們學校新建的廁所還沒有合適的地板瓷磚圖案,校長想請全校的同學都來出謀獻策。淘氣已經(jīng)設計了一幅,大家請看。(課件出示方格圖案)

    1.在這幅圖案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發(fā)現(xiàn)有正方形,還有4種顏色。

    2.觀察這4種顏色的排列規(guī)律。

    ①第一行第5個正方形是( )色,第一行第8個正方形是( )色。第11個呢?

    你是怎樣想的?有沒有好辦法能很快算出來?可以互相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橫著看圖案的顏色排列規(guī)律。

    ②第一列第6個正方形是( )色?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說出,豎著看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

    3.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4.想象一下,如果繼續(xù)畫下去,會是什么樣子的?(課件展示畫下去的圖案)

    五、設計圖案

    1.師:剛才這幅圖案是淘氣設計的學校廁所瓷磚圖案的效果圖,你覺得怎么樣?為什么?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師:你想設計嗎?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怎樣設計?

    2.設計要求

    (1)用學過的平面圖形設計;

    (2)圖形的形狀、顏色排列要有規(guī)律;

    (3)設計的圖案要美觀大方。

    3.學生設計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

    師:請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

    師:誰來說說他設計得怎么樣?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圖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雙手創(chuàng)造了美,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僅能畫出美麗的圖案,還能夠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和美的心靈去裝點我們的生活。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guī)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 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難點 圓的特征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教具準備:

    教學圓規(guī)、電化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觀察思考

    1、(呈現(xiàn)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么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xiàn)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3、為了使游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后,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么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二、畫圓

    1、你們誰能畫出圓來嗎?動手試一試。

    2、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的圓,并說說你是怎樣畫的?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學有想法可以補充。

    3、思考:以上這些畫法中有什么共同之處?注意的問題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個點和一個長度,引出圓心和半徑)

    三、認一認

    1、教師邊畫圓邊講概念。(概念講解一定要結合圖形,并要舉一些反例)強調:圓心是一個點,半徑和直徑是線段。

    2、半徑和直徑的辨認。

    四、畫一畫,想一想

    1、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想: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同一個圓中的半徑都相等嗎?直徑呢?(放動畫)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3、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4、把自己畫的圓面積在小組內交流。你們畫的圓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樣嗎?知道為什么嗎?

    五、應用提高

    討論:圓的位置和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六、作業(yè)

    1、教材第5頁練一練

    2、在平面上先確定兩個不同的點A和B,再畫一個圓,使這個圓同時經(jīng)過點A和點B(就是這兩個點都在所畫的圓上),這樣的圓能畫幾個?(提高題)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征

    通過正反例的練習,加深對半徑和直徑的理解

    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一)

    圓(本質特征):圓上各點到定點(半徑)的距離都相等。

    圓的畫法:

    圓的相關概念:圓心,半徑,直徑

    同一個圓中,有無數(shù)條半徑,它們都相等;同一個圓中有無數(shù)條直徑,它們也都相等。

    教學后記:

    在學生已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的了解圓的各部份名稱。學生對圓心與圓

    的半徑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容:

    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認識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2、從統(tǒng)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shù)據(jù)的作用。

    3、初步學會制作復試折線統(tǒng)計圖,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如何區(qū)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正確確定豎線間隔。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jù)所提供數(shù)據(jù)的實際情況(有時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數(shù)據(jù))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師:你們回想近3個月深圳的下雨情況。

    生:9月只下過一、兩場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較多,還有臺風。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

    2、回顧舊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數(shù)據(jù)

    師問: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這些原始數(shù)據(jù)?

    生:統(tǒng)計表、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

    師:選用那種方法?

    生:折線統(tǒng)計圖。師: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好處?生:易于看清氣溫的變化情況。師:怎樣制作? 生:先描點,還應標數(shù),數(shù)不會標錯。 生:畫線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師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數(shù)據(jù)?這時你們又會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現(xiàn)在到小組里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tǒng)計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學生交流:(1)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tǒng)計方式。

    (2)這種統(tǒng)計方式有什么好處

    (3)通過舉例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將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復式的折線統(tǒng)計圖進行比較。從中說明兩者的關系與功能。

    2、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條形或折線統(tǒng)計圖,并由兩位學生板演并進行分析。

    3、教師對學生在黑板上的統(tǒng)計圖進行講解。

    (1)應該注意些什么?教師主要要解決圖例問題。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2)教師引導學生對統(tǒng)計圖進行分析。從統(tǒng)計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教師在這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想一想進一步分析條形統(tǒng)計圖與折線統(tǒng)計圖的不同的觀察角度。)

    4、通過比較,形成共識。通過比較大家都認為選用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更能反應這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聯(lián)系實際 激發(fā)興趣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 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生: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里…

    四、鞏固練習,復習小結

    1、完成課本第62頁的“試一試”。

    2、小結:師: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的是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它幫助我們便于看出事物發(fā)展的變化趨勢。而且單式和復式兩種折線統(tǒng)計圖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要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興趣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逐步明確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發(fā)現(xiàn)的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shù)學知識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系?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shù)相當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shù)相當于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shù)和牛奶的杯數(shù)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樣說?

    生:牛奶的杯數(shù)和果汁的杯數(shù)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shù)學比較方法,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杯數(shù)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么這節(jié)課你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么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著板書問:2÷3求的是什么?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么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shù)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里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系?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師:說說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么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說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匯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shù)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shù)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么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shù)之間的什么關系?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著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后同桌互相說說“我自學到了什么”。

    (學生同桌相互說完后,集體匯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著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么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并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后項。

    師(指著2∶3)問:前項后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后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著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后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么知識?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分數(shù)乘法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分數(shù)乘法教學設計

    大班數(shù)學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

    中班數(shù)學教案 中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

    2021小學六年級英語優(yōu)秀教案5篇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日記500字范文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范本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日記500字

    關于數(shù)學教研活動記錄范文

    2021六年級英語上教案5篇

    2021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5篇

    5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