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作文素材

    5U文學(xué)網(wǎng) > 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言文安字的意思,文言文中安是何意

    文言文安字的意思,文言文中安是何意

    | admin

    安的古文意思是什么?

    安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曰:安 an一聲 ①穩(wěn)定,安定,安全.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茍子·王霸》:“國安則無憂民.”②安逸、安樂: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一日之茍安,數(shù)百年之大患也》3.安心.見《三國志·魏書·斯馬郎傳》④安放放置.(后起意義)⑤疑問代詞,什么;什么地方.又怎么,那里之意.

    zybang/...1

    "安"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⑴怎么,哪里。

    例:

    ①爾安敢輕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鴻鵠這志哉?

    ⑤安能復(fù)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難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⑧君安與項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12)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謝莊遂安。

    ②可以為富安天下。

    ③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⑷安生,有“養(yǎng)”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所安:這里指養(yǎng)生的東西。)

    ⑸哪里,什么。

    例:

    ①君謂計將安出?

    ②欲安所歸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當(dāng)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撫。

    例:

    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⑺平靜。

    例:

    ①始而慚焉,久而安焉。(安: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這里指內(nèi)心平靜。)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安: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安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⒈平靜,穩(wěn)定:~全 。 ~定團結(jié)。2、使平靜,使穩(wěn)定:~慰。3、處理,放置,裝設(shè):~置。~裝。4、存著,懷著:~心賴賬。5、治理:治~?!煜?。6、疑問詞。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見死不救?

    安步當(dāng)車:慢慢地步行,就當(dāng)是坐車。安如泰山:穩(wěn)固。安厝:停放靈柩待葬或淺埋以待改葬。安放:使物件處于一定的位置。安置:安家樂業(yè)安定:安全和穩(wěn)定安能:(表示疑問)

    古代女孑稱安人是什么意思

    安人,封建時代命婦的一種封號。 宋 代自朝奉郎以上,其妻封安人。 明 清 時,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如系封與其母或祖母,則稱太安人。

    【出處】:《宣和遺事》后集:“ 欽宗 詔竄 王黼 永州 ,籍其家,得金寶以萬計。其侍妾甚多,有封號者:為令人者八,為安人者十?!?/p>

    【示例】:明 歸有光 《顧夫人八十壽序》:“太保 顧文康公 以進士第一人歷事 孝 武 二朝……初公為諭德,有安人之誥;為侍讀,有宜人之誥;進宮保,有一品夫人之誥?!泵?王鐸《兵部尚書節(jié)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狀》:“光宗庚申秋,起公(袁可立)尚寶司丞,宋母封安人?!?/p>

    安人,猶夫人,對婦人的尊稱。

    【出處】: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你既不肯去呵,且看老員外和老安人出來如何說?!薄端挠斡洝ぜネ邮ツ冈谑捈仪f》:“有一 蕭 長者名喚 永富 ,其妻 范氏 太婆……卻說 范氏 安人,一夜在后園擺下香案,正欲拈香禱告,忽見一大燈蛾飛來打滅那燈?!?/p>

    【示例】:川劇《柳蔭記》第一場:“可嘆小女 英臺 ,一心女扮男裝,到 杭州 尼山 攻書,是我再再苦勸,誰知蠢才性犟,不尊父命。適才已叫安人前去勸阻,不知奴才還能回心轉(zhuǎn)意否?”

    安道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1、若你說安道是人名的話就是:

    安道,嘉興人。張履祥友,并命子維恭師事焉。安道嘗言:“君子之異于小人,中國之異于夷狄,人類之異于禽獸,有禮無禮而已。士何可不學(xué)禮?”又曰:“東林諸公,大抵是重名節(jié)。然止數(shù)君子,余皆有名而無節(jié)也。”清·田蘭芳《訪袁信庵(袁可立孫)即次其見投韻》:“泛剡尋安道,臨濠得惠施?!?/p>

    2、若是道路之意,那從未有解。

    文言文中的“安”有哪些意義和用法

    在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中,“安”的全部釋義如下:

    1.平靜,穩(wěn)定:~定?!??!珜?。~穩(wěn)?!e。~身立命?!疃▏?/p>

    2.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民?!??!珦?。

    3.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F(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

    4.沒有危險,不受威協(xié):平~。轉(zhuǎn)危為~。

    5.裝設(shè):~置。~家立業(yè)。

    6.存著,懷著(某種念頭,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7.疑問詞,哪里:~能如此?

    8.姓。

    現(xiàn)代漢語唯一比較少用的義項是第7項,疑問詞,表示“怎么?哪里?”的意思,一般用在句首。

    舉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初中古文中安字有幾種解釋

    (1) (會意。從“宀”,和從“女”合起來的意思是有了房子里有家眷,婦孺,婦孺泛指老少。本義:安穩(wěn),安定)

    安,定也。――《爾雅》

    安,靜也。從女在宀下?!獤|漢·許慎《說文》

    共給之為安。――《莊子·天地》

    好和不爭曰安。――唐·令狐德棻《周書·謚法》

    心皆安下切上。――《儀禮·少牢禮》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辭下》

    居安思危。――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寢。――北宋·蘇洵《六國論》

    謝莊遂安。――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袁)可立籌劃鎮(zhèn)定之,民得安堵。――中國臺北 梁秉錕《萊陽縣志》卷25P2

    又如:安睡,安寢,安抵(平安地抵達),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穩(wěn)穩(wěn))

    ⒈平靜,穩(wěn)定:平~ 。 ~定團結(jié)。

    ⒉使平靜,使穩(wěn)定:~慰?!?。

    爾雅

    ⒊處理,放置,裝設(shè):~排?!谩!b?!珯C器人。

    ⒋存著,懷著:~心賴賬。

    ⒌治理:治~?!煜隆?/p>

    ⒍疑問詞。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見死不救?

    安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1. “安”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 怎么,哪里。

    例:

    ①爾安敢輕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鴻鵠這志哉?

    ⑤安能復(fù)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難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⑧君安與項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2. 安全,安定。

    例:

    ①謝莊遂安。

    ②可以為富安天下。

    ③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3. 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 安生,有“養(yǎng)”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所安:這里指養(yǎng)生的東西。)

    5. 哪里,什么。

    例:

    ①君謂計將安出?

    ②欲安所歸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當(dāng)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6. 安撫。

    例:

    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7. 平靜。

    例:

    ①始而慚焉,久而安焉。

    ②恬然自安。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無所不安也。

    2. 文言文:關(guān)于 ‘安’ 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釋

    ①安定;安穩(wěn);安寧;安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風(fēng)雨不動安山。”《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

    ②安適;安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薄杜眯小罚骸坝璩龉俣?,恬然自安?!?/p>

    ③養(yǎng);奉養(yǎng).《曹劌論戰(zhàn)》:“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薄墩撜Z十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④撫慰;安撫.《孔雀東南飛》:“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薄冻啾谥畱?zhàn)》:“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之安,與結(jié)盟好?!?/p>

    ⑤安心;習(xí)慣于.《柳敬亭傳》:“敬亭亦無所不安?!?/p>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p>

    ⑦怎么;哪里.《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⑧表處所.哪里;什么地方.《鴻門宴》:“沛公安在?”

    3. 文言文中的“安”有哪些意義和用法

    安本義是安靜。

    1、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wěn)”如: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fēng)所抄破歌》)

    2、用作動詞,意為“bai安身”“養(yǎng)生”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

    附虛詞用法:

    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置于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dāng)于“怎么”“怎樣”如:

    1)君安與項伯du有故?(《鴻門宴》)

    2)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zhi賓語,置于動詞之前。相當(dāng)于“什么”“哪里”如:dao

    1)沛公安在?(《鴻門宴》)

    2)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4. 文言文中的“安”有哪些意義和用法

    文言文中的“安”會意。

    從“女”從“宀”,合起來的意思是有了房子里有女人,男人把家屬都帶來了就表示這個男人不打算走了要在這里扎根居住了,形容注意力已經(jīng)在這里扎根不走了。本義:形容注意力已經(jīng)在這里扎根了。

    安,定也。――《爾雅》安,靜也。

    從女在宀下?!獤|漢·許慎《說文》共給之為安。

    ――《莊子·天地》好和不爭曰安。――唐·令狐德棻《周書·謚法》心皆安下切上。

    ――《儀禮·少牢禮》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辭下》居安思危。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寢。

    ――北宋·蘇洵《六國論》謝莊遂安。――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袁)可立籌劃鎮(zhèn)定之,民得安堵。――中國臺北 梁秉錕《萊陽縣志》卷25P2又如:安睡,安寢,安抵(平安地抵達),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穩(wěn)穩(wěn))⒈平靜,穩(wěn)定:平~ 。

    ~定團結(jié)。⒉使平靜,使穩(wěn)定:~慰。

    ~民。⒊處理,放置,裝設(shè):~排。

    ~置。~裝。

    ~機器人。⒋存著,懷著:~心賴賬。

    ⒌治理:治~。~天下。

    ⒍疑問詞。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見死不救?⒎電流強度單位名稱,安培的簡稱,代號A。

    安虛詞用法:(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置于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dāng)于“怎么”“怎樣”。如: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B、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于動詞之前.相當(dāng)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鴻門宴》) B、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初中文言文的安

    1. 文言文:關(guān)于 ‘安’ 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釋

    ①安定;安穩(wěn);安寧;安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風(fēng)雨不動安山。”《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p>

    ②安適;安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薄杜眯小罚骸坝璩龉俣?,恬然自安?!?/p>

    ③養(yǎng);奉養(yǎng).《曹劌論戰(zhàn)》:“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論語十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p>

    ④撫慰;安撫.《孔雀東南飛》:“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戰(zhàn)》:“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之安,與結(jié)盟好?!?/p>

    ⑤安心;習(xí)慣于.《柳敬亭傳》:“敬亭亦無所不安。”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p>

    ⑦怎么;哪里.《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⑧表處所.哪里;什么地方.《鴻門宴》:“沛公安在?”

    2. 文言文:關(guān)于‘安’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釋請大神們幫忙收集初中到高

    ①安定;安穩(wěn);安寧;安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風(fēng)雨不動安山.”《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②安適;安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③養(yǎng);奉養(yǎng).《曹劌論戰(zhàn)》:“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論語十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④撫慰;安撫.《孔雀東南飛》:“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戰(zhàn)》:“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之安,與結(jié)盟好.”⑤安心;習(xí)慣于.《柳敬亭傳》:“敬亭亦無所不安.”⑥安置;安放.《失街亭》:“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⑦怎么;哪里.《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⑧表處所.哪里;什么地方.《鴻門宴》:“沛公安在?”。

    3. 初中文言文中“安”“備”的意思有哪些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yǎng)(衣食所安)備: 1、周全、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 3、準(zhǔn)備。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yǎng)(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zhì)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

    (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 3、準(zhǔn)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于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xué)》)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

    (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qū)使。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

    (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

    (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愿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yuǎn)。

    (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lǐng)。(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dāng)、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于(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愿馳千里足) 2、驅(qū)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fā)、起(方其出海門) 2、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chǎn)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

    (吳廣皆次當(dāng)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dāng):1、承當(dāng),承受。

    (當(dāng)之無愧) 2、應(yīng)當(dāng)。(當(dāng)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

    (今當(dāng)遠(yuǎn)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dāng)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

    (當(dāng)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dāng)”) 19. 道:1、道路。

    (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shù)(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后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guān)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zhí)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么(惡能無紀(jì)) 2、厭惡(所惡有甚于死者) 27. 發(fā):1、行動、發(fā)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 2、發(fā)射(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fā)于畎畝之間) 4、征發(fā)(發(fā)閭左?m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fā)而幽香 ) 6、發(fā)出(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 7、fā,頭發(fā)(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dāng)……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

    (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3、長度單位。

    (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難之間) 3、供養(yǎng)(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fā)語詞(夫環(huán)而攻之/且夫人之學(xué)) 3、丈夫(夫?J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dān)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茍:1、如果(茍富貴/茍慕義強仁) 2、茍且(故不為茍得/茍全性命于亂世) 3。

    4. 文言文中的“安”有哪些意義和用法

    安本義是安靜。

    (1)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wěn)”。如: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用作動詞,意為“安身”“養(yǎng)生”。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

    附虛詞用法:

    (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置于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dāng)于“怎么”“怎樣”。如:

    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B.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于動詞之前。相當(dāng)于“什么”“哪里”。如:

    A.沛公安在?(《鴻門宴》)

    B.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22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