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備古代文學(xué)常識體系匯總,高考必備古代文學(xué)常識體系匯總圖
推薦文章
高考必考語文文學(xué)常識啊
高考必備文化常識100條
1.我國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漢許慎撰)
2.我國第一部詞典是:《爾雅》(周公所撰,孔子門徒解六藝之作)
3.我國第一部韻書是:《切韻》(隋陸法言,劉臻顏,顏之推等撰)
4.我國第一部方言詞典是:《方言》(漢揚(yáng)雄撰)
5.我國第一部詩集是:《詩經(jīng)》(孔子編)
6.我國第一部散文集是:《尚書》(孔子編)
7.我國第一部詞集是:《花間集》(五代后蜀趙崇祚編,除溫庭筠外,入選詞家皆為蜀人。共選錄唐、五代十八家詞五百首,內(nèi)容多反映上層統(tǒng)治者“花間”、“酒邊”生活,風(fēng)格柔 靡,情緒消極。)
8.我國第一部文選是:《昭明文選》(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統(tǒng)編選)
9.我國第一部論述文學(xué)批評及論述創(chuàng)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龍》
10.我國第一部神話小說是:《搜神記》
11.我國第一部神話集是:《山海經(jīng)》
12.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是:《世說新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撰?志人)
13.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論語》
14.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孔子修訂而成)
15.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國語》(春秋時左丘明作)
16.我國第一部兵書是:《孫子兵法》(孫武作)
17.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是:《史記》
18.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漢書》
19.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是:《水滸傳》
20.我國古代最杰出的章回體長篇?dú)v史小說是:《三國演義》
21.我國最早的長篇抒情詩是:《離騷》
22.我國最早的長篇敘事詩是:《孔雀東南飛》(初見于南朝陳徐陵所編《玉臺新詠》)
23.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狂人日記》
24.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新詩是:《嘗試集》(胡適)
25.我國最早的現(xiàn)代白話創(chuàng)作童話集是:《稻草人》
26.我國古代第一個女詞人是:李清照。第一位女詩人:蔡琰
27.我國古代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陸游。(詩9300多首,詞130多首。)
28.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我國古代詩人是:屈原
29.唐代詩人中,被后人稱作“老李杜”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隱和杜牧。30.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門三杰有“三曹”、“三班”、“三蘇”、“三袁”等,其中“ 三曹” 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三柳:宋朝詞人,柳永、柳三復(fù)、柳三接兄弟;三班: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袁(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31.“三公”在漢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明清則指:太師、太傅 、太保;“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三皇五帝:伏羲、燧人、神農(nóng)、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32.“三軍”即:中軍、上軍、下軍或中軍,左軍,右軍。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
33.明初詩文三大家,即:劉基、高啟、宋濂。
34.中外文學(xué)作品中的四大吝嗇鬼形象分別是:葛朗臺、阿巴公、潑留希金、嚴(yán)監(jiān)生。
35.明代著名傳奇作家湯顯祖四部與夢有關(guān)的傳奇是:《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
36.我國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是:李伯元(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曾樸《孽海花》、吳趼人(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劉鶚(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
37.“吳中四杰”是明代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賁(bēn);“吳中四士”是 :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包融。
38.初唐四杰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39.北宋文壇四大家是: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jiān)
40.元曲四大家是:關(guān)漢卿、馬致遠(yuǎn)、鄭光祖、白樸。元雜劇四大悲?。骸陡]娥冤》、《趙氏孤兒》、《漢宮秋》、《梧桐雨》
41.漢字書法四體是:真、草、隸、篆。(漢字形體演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42.我國四大民間傳說是: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43.古籍中“四書”指:《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四庫”指:經(jīng)、史、子、集。
44.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
45.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46.我國古典文學(xué)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47.文學(xué)作品“四分法”指:詩歌、小說、戲劇(劇本)、散文
48.唐以前,我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即五音)是:宮、商、角、徵、羽
49.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50.五刑指:墨、劓、非刂、宮、大辟。(墨,在臉上 刺字后涂上墨。劓,割掉鼻子。非刖,斷足。宮,閹割男性生殖器。大辟, pì,死刑的通稱)
51.五經(jīng)指:《詩》、《書》、《易》、《禮》、《春秋》
52.五谷指:黍、稷、麥、豆(菽)、麻。加“稻”為六谷。六畜:豬、牛、羊、馬、 雞、狗
53.左聯(lián)五烈士指:白莽(殷夫)、柔石(趙平復(fù))、馮鏗、李偉森(求實(shí))、胡也頻
54.“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東西南北)?!傲险?應(yīng)”中的“六合” 是指古時迷信的人,結(jié)婚要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適合。
55.先后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
56.六親指:父、母、兄、弟、妻、子。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六神:主宰心、肺、肝、腎、脾、膽之神。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57.六書指: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zhuǎn)注
58.六部指:吏、戶、禮、兵、刑、工
59.六義指:風(fēng)、雅、頌、賦、比、興
60.“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中“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樂》失傳
61.“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
62.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王 禹、應(yīng)王易、劉楨
63.八仙是:漢鐘離、韓湘子、曹國舅、藍(lán)采和、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張果老
64.“八荒”指遠(yuǎn)離中原的地方,即: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邊遠(yuǎn)的地方
65.八股是: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結(jié)
66.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67.九州是:雍、兗(yǎn)、冀、青、徐、豫、荊、揚(yáng)、梁
68.九族(九代)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元孫)
69.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70.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1.世界十大文豪是:(古希臘)荷馬、(意)但丁、(德)歌德、(英)拜倫、(英)莎士比亞 、(法)雨果、(印度)泰戈?duì)枴?俄)托爾斯泰、(蘇)高爾基、(中)魯迅
72.十惡指: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nèi)亂
73.十三經(jīng)是:《易》《書》《詩》三禮(《周禮》、《儀禮》、《禮記》)、《論語 》、《爾雅》、《孟子》,《春秋》(晉?杜預(yù)將《左傳》附于《春秋》)《春秋谷梁傳》《春秋公羊傳》
74.被馬克思和恩格斯稱贊為“現(xiàn)實(shí)主義大師”的法國作家是:巴爾扎克
75.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的作家是:托爾斯泰
76.我國獲得斯大林文學(xué)獎金的三部作品是: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風(fēng)驟雨》、賀敬之、丁毅等的《白毛女》
77.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田園詩人是:陶淵明
78.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yùn)、王維
79.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
80.王國維說到的為學(xué)的三種境界是: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8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
82.茅盾的“農(nóng)村三部曲”是:《春蠶》《秋收》《殘冬》
83.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是:《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
84.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
85.阿、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歷程》三部曲:《兩姊妹》《一九一八年》《陰暗的早晨》
86.三教九流十家:三教:儒、道、佛。九流:儒家(孔孟)、道家(老莊)、法家( 管仲、商 鞅、李悝)、名家(公孫龍)、墨家(墨翟)、陰陽家(鄒衍)、縱橫家(蘇秦、張儀)、雜家(呂不韋)、農(nóng)家,加“小說家”為十家。
87.“三余”三國時大學(xué)問家董遇利用余暇時間刻苦學(xué)習(xí)出名。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
88.“三上”。歐陽修曰:“吾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也。蓋唯此可以屬思耳!”
89.“三到”:宋代著名學(xué)者朱熹曰:“余嘗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p>
90.毛澤東的“四多”讀書法:多讀、多寫、多想、多問。
91.廟、寺、觀。神祖有廟,佛僧有寺,道士有觀。
92.“清真教”,我國回族把他們信仰的宗教叫“清真教”(伊期蘭教)。清初伊斯蘭 教 學(xué)者馬注說:“蓋教本清則凈,本真則正,清凈則無垢無污,真正則不偏不倚。”
93.陛下:對帝王的敬稱,殿下:原對天子的敬稱,漢對太子,親王的敬稱,唐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稱為殿下。麾下:對將軍的尊稱,后指將帥的部下。閣下:舊 時對一般人的尊稱。后 為至友親朋間尊稱的敬辭。
94.“死”的別稱:天子“崩”,諸侯“薨”,大夫“卒”,士“不祿”,庶人“死 ”,唐代規(guī)定:二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六品達(dá)于庶人稱“死”。
95.唐代“三李”,即,李白,李賀,李商隱的合稱。三人詩作皆以積極浪漫主義為其特征,想象豐富,構(gòu)思精巧,語言瑰麗。
96.桐城派:清散文流派,因其開創(chuàng)者方苞及承前啟后的人物劉大木 魁姚鼐均為安微桐城人而得名。
97.文學(xué)研究會:我國最早的新文學(xué)團(tuán)體。由沈雁冰、鄭振鐸(duó)、葉紹鈞、朱希祖、周作人、 耿濟(jì)之、瞿世英、王統(tǒng)照、郭紹虞、孫伏園、許地山等人發(fā)起。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 。提倡“為人生而藝術(shù)”,主辦刊物《小說月報》。
98.創(chuàng)造社:“五四”新文學(xué)運(yùn)動中著名的新文學(xué)社團(tuán)。1921年7月成立。主要成員:郭沫若 ,郁達(dá)夫,成仿吾、張資平、鄭伯奇、田漢等。強(qiáng)調(diào)表現(xiàn)“內(nèi)心的要求”。主辦《創(chuàng)造叢書》、《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造周報》《創(chuàng)造日》
99.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簡稱“左聯(lián)”。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領(lǐng)導(dǎo)的革命文 學(xué)界的組織。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員為原“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成員。魯迅,沈端先(夏衍),茅盾,周起應(yīng)(周揚(yáng))等為其先后成員。
100.我國古代主要的文學(xué)理論名著:西晉陸機(jī)的《文賦》,名句有“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南朝梁鐘嶸 的《詩品》,強(qiáng)調(diào)文質(zhì)兼?zhèn)洌案芍燥L(fēng)力,潤之以丹彩”。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簡稱《詩品》)北宋歐陽修《六一詩話》以為“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斯為至矣”。清王夫之有《姜齋詩話》,清袁枚有《隨園詩話》,近人王國維有《人間詞話》。
高中古代文化常識
1.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識」不小心穿越了怎么辦
高考語文試卷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文化常識匯總:
1.“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jīng)”:《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
3.“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4.“四庫”:經(jīng)、史、子、集
5.《詩經(jīng)》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6.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9.“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0.“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11.“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13.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14.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15.四海:指天下、全國。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18.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19.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20.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21.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稷、黍、麥、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26.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27.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28.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29.歲寒三友:松、竹、梅
30.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zhuǎn)注、假借
31.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
32.解元、會元、狀元。
33.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37.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jìn)入府、州、縣學(xué)習(xí),所以又叫入學(xué)考試,應(yīng)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40.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41.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42.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jìn)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43.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xué)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4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45.“風(fēng)雅”,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fēng)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xué)才華。
46.《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
47.“鳳、雅、頌”三大類
48.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49.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50.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yīng)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biāo)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guān)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rèn)識。”
對應(yīng)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yīng)當(dāng)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dāng)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xué)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xí)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yīng)當(dāng)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diǎn)的,這方面強(qiáng)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xué)習(xí)空余翻看,權(quán)威準(zhǔn)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3. 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識
古文化常識一、年齡稱謂1、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3、不惑之年:指四十歲4、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6、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二、古代主要節(jié)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diǎn)。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3)王公年次紀(jì)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jì)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三、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1、詞語(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3)禮部(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5)兵部(軍事軍隊(duì)邊防等)(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關(guān)于史書 (1)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guān)歷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時期孔子編的《春秋》;記事詳備的一部是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左傳》;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學(xué)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2)國別體: 以諸侯國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 (共兩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
(3)紀(jì)傳體: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 史: 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記敘歷史。第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共兩部)(5)斷代史: 記敘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第一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第二部是南北朝時期范曄的《后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 說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分類,實(shí)際上同一史書可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可以說它是一部紀(jì)傳體通史。
(2)清代乾隆年間編訂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書,打頭的一部是《史記》,壓尾的一部是《明史》,體例全都是紀(jì)傳體。而且除《史記》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斷代史。
*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 (1 )《詩 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作者不詳)(2 )《孫 子 兵 法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春秋?孫武)(3 )《國 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4 )《春 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孔子)(5 )《左 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6 )《史 記》: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
(西漢?司馬遷)(7 )《漢 書》: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東漢?班固)(8 )《 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
(作者不詳)(9 )《離 騷》: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 (戰(zhàn)國?屈原)(10)《狂 人 日 記 》:我國現(xiàn)代第一篇白話小說。
(現(xiàn)代?魯迅)(11)屈 原:我國第一位詩人。 (戰(zhàn)國) (12)陶淵明:我國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
(東晉)(13)謝靈運(yùn):我國山水詩的鼻祖。 (南北朝)(14)陸 游:我國古代詩歌最多的詩人。
(南宋)。
4. 高考?xì)v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累,比如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
這屬于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屬于天文歷法,因?yàn)楣糯褂酶芍Ъo(jì)念法,當(dāng)然現(xiàn)在仍在使用,十二生肖就是和十二地支對應(yīng)的。
(很不幸的是現(xiàn)代很多小人拿此來算命欺騙老百姓)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zhì)觀。多用于哲學(xué)、中醫(yī)學(xué)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rèn)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gòu)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chǎn)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yùn),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huán)不已。
五行學(xué)說認(rèn)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zhì)的運(yùn)行(運(yùn)動)和變化所構(gòu)成。它強(qiáng)調(diào)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和運(yùn)動形式。
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tǒng)一學(xué)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tǒng)論。 什么是五行 在中國古代哲學(xué)所記載,五行是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它們是金、木、水、火、土,而它們之間也存有相生相克的關(guān)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質(zhì)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個性質(zhì),依次如下: 木-好華美,且具有風(fēng)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鹦源矶Y,就是為人謙讓謹(jǐn)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溫厚篤實(shí),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誠實(shí)又溫厚誠懇之意。
金-性情剛強(qiáng),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順理。
水-人聰明,并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觀察事物詳細(xì),對于任何事能預(yù)知前兆,善理權(quán)謀術(shù)事。
也可以說是仁、義、禮、智、信的五常。 中醫(yī)五行相生相克圖 五臟:木性為肝臟;火性為心臟;土性為脾臟;金性為肺臟;水性為腎臟。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紅色;土代表黃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相沖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駁、互相戰(zhàn)斗、制衡。 根據(jù)宇宙的磁場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產(chǎn)生了植物(木).再經(jīng)由太陽(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陸地(土).再從陸地中去發(fā)現(xiàn)了鐵的礦物質(zhì)(金).爾后從鐵礦中提煉成鐵器做成盆子來取水。
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環(huán)狀態(tài)。 又 *** 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樹(木),用大樹的根來拱固土質(zhì)大雨來時才不會土質(zhì)流失(土),大雨會造成水災(zāi)就必需用土來筑墻保衛(wèi)家園(水),古時家園的門口都要擺個大水缸下雨時備水以備火災(zāi)可滅火(火),為保衛(wèi)家園及家中煮飯生火必需有刀槍斧頭器具所以要提煉頑鐵(金), 生火需要用鋸子斧頭來劈材(木),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間的萬物產(chǎn)生之后,雖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會使樹木生長,也會使土質(zhì)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來克土,這就是自然的循環(huán)狀態(tài)。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jì)法。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于紀(jì)日,此外還曾用來紀(jì)月、紀(jì)年、紀(jì)時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產(chǎn)生于漢代,它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而不是以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稗o源”里說,“干支”取義于樹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對應(yīng)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jī),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jì)歷之符號。根據(jù)《五行大義》中記載,干支是大撓創(chuàng)制的。
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jī)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月。
陰陽之別,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shù)與回歸年的天數(shù)相符,設(shè)置閏月。
據(jù)記載,公元前六世紀(jì)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xié)調(diào)陰歷和陽歷。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歷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jìn)位而設(shè)出的符號。
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數(shù)字般的單純,而。
5. 有哪些高中生該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識
直接稱名01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以示自謙,并表示對對方敬重。如《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p>
(2)用于敘述或作傳。如《陳涉世家》:“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p>
“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薄?/p>
(3)稱所厭惡、輕視的人。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xiàn)諂于后?!?/p>
稱字02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人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如韓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銘》,子厚為柳宗元的字。稱號03號又叫別號、表號。
名與字、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名由父親或尊長取,字、號大多自己取。號一般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對人稱號也是一種尊敬。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等等。
稱謚號04古代帝、后及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評定一個稱號,這個稱號就叫謚號。起于周代,秦代廢,漢代復(fù)行,歷代相沿至清。
如齊宣王的“宣”、漢武帝的“武”,諸葛亮的“忠武”、歐陽修的“文忠”等。此外又有私謚,為民間所加,始于漢代。
如陶淵明謚“靖節(jié)”。稱廟號、年號05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立的名號,如某祖、某宗。
始于商代,如太甲稱為“太宗”。西漢之初承襲此制,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古訓(xùn),新即位的皇帝為剛?cè)ナ赖幕实圩h立廟號(漢高祖并非廟號。
劉邦廟號太祖,謚高皇帝,俗稱漢高帝、漢高祖)。此后歷代沿襲此制至清代滅亡。
年號是古代帝王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56633為表示自己統(tǒng)治紀(jì)年而定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此后直至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號改元,有一帝改年號至十?dāng)?shù)次,一年之中數(shù)次改年號者。
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直至清末,除明英宗外,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明英宗因土木之變,前后做了兩次皇帝,有兩個年號)。歷代君王稱謂:夏、商稱名,如禹、啟、湯;自周至隋,多稱謚號,如周厲王、周幽王、秦穆公、燕昭王、漢武帝、隋文帝等;自唐至元,多稱廟號,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等;自明至清,多稱年號,如永樂帝、康熙帝等。
稱齋名06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楊萬里稱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稱姚惜抱、惜抱先生,蒲松齡稱聊齋先生,梁啟超稱飲冰室主人等。
稱籍貫07如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柳宗元是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人,故而人稱柳河?xùn)|;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亦為臨川人,被稱為湯臨川;清初學(xué)者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
上聯(lián)“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lián)“常熟”指翁同龢(江蘇常熟人)。稱郡望08如韓愈為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昌黎先生。
稱官名09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稱爵名10如諸葛亮曾封武鄉(xiāng)侯,所以后人稱其為武侯;謝靈運(yùn)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魏徵曾封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明初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遂以誠意伯相稱。
稱官地11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賈誼曾任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yīng)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12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鼻皟扇思娣Q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guān)系,再稱名和字。
《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鼻皟扇思娣Q官職、字和姓,后一人稱字和姓。
謙稱13(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如: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xué)識淺?。槐?,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
6. 古代文化常識高考宗廟
宗廟
詞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hù)宗法制而設(shè)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兑住ふ稹罚骸俺?,可以守宗廟社稷?!笨追f達(dá)疏:“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稷?!卑春笫雷源蠓蛞韵陆苑Q家廟。(2)王室的代稱?!稘h書·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
基本解釋
1.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稇?zhàn)國策·齊策四》 2. 先王之宗廟。 3. 立宗廟于薛。 4. 王室國家的代稱 宗廟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墩撜Z·先進(jìn)》 5.宗廟會同。
詳細(xì)解釋
1. 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 《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史記·魏公子列傳》:“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dāng)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為巨 唐 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祐助?!?葉恩《上振貝子書》:“甲午之役,陵寢躪于戎馬之足;庚子之亂,宗廟翻夫五色之旗?!?2. 朝廷和國家政權(quán)的代稱。 《墨子·非命下》:“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薄逗鬂h書·伏湛傳》:“猾臣 王莽 ,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廟?!?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而今公卿大夫,莫肯為陛下長慮后顧,為宗廟萬世計(jì),臣竊惑之?!薄度龂萘x》第二回:“中官統(tǒng)領(lǐng)禁省, 漢 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高考??嘉膶W(xué)常識歸納有哪些?
高考常考文學(xué)常識歸納如下:
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首,分風(fēng)、雅、頌三部分,其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2、“四書”是《論語》、《中庸》、《大學(xué)》、《孟子》的合稱。
3、“五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的合稱,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4、《楚辭》是戰(zhàn)國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作出來的新體詩。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離騷》是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傳為孔子所編撰,后由魯國史官左丘明為之作傳,全名叫《左氏春秋傳》,簡稱《左傳》?!洞呵铩酚涗浟唆旊[公元年至魯哀公27年的歷史大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6、《國語》是第一部依照國別記敘各國史實(shí)的國別體史書;西漢編定的《戰(zhàn)國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國別體史書,共十二國策33篇。
7、《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記載了從皇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體例分為本紀(jì)、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魯迅先生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8、《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體例上比《史記》少了“世家”,共四個部分組成?!妒酚洝?、《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并稱“前四史”。
高考??嘉膶W(xué)常識歸納有哪些?
歸納如下:
首先知識點(diǎn)是非常多的,一般??嫉奈膶W(xué)常識歸納主要有:《四書》、《五經(jīng)》、《六經(jīng)》(又稱“六藝”)、《戰(zhàn)國策》、《楚辭》、《史記》、“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唐初四杰”等等。
其次語文知識并不提倡死記硬背,中國古代作家作品最好按時代去記,現(xiàn)代作家作品最好按作品性質(zhì)分類記憶,外國作家作品最好按國籍識記。
簡介:
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是為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設(shè)置的全國性統(tǒng)一考試,每年6月7日-10日實(shí)施。
參加考試的對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畢業(yè)生和具有同等學(xué)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招生分理工農(nóng)醫(yī)(含體育)、文史(含外語和藝術(shù))兩大類。普通高等學(xué)校根據(jù)考生成績,按照招生章程和計(jì)劃,德智體美勞全面衡量,擇優(yōu)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