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 國渝

    數(shù)學家們都試圖在這一天發(fā)現(xiàn)素數(shù)序列的一些秩序,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謎,人類的心靈永遠無法滲入。數(shù)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正確計算。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jīng)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教學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學生回答春天)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森林里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課件顯示情境圖)

    誰能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學生講故事說圖意)

    原來是小兔在請他的小伙伴們吃果子呢!  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評析教師與學生情感接觸,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師:你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學生思考后,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

    ①一共有幾盤果子?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重點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果子”的問題。

    (2)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好嗎? 學生操作。(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4)師: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現(xiàn)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④用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計數(shù)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師: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學生交流。)

    (評析 通過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時,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能充分尊重這些差異,并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發(fā)展,較好地體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

    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學生說圖意。)

    師:根據(jù)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并試著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好嗎?

    (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小組引導幫助。)(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50-10=40或50-40=10。)

    (評析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師: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shù)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

    邊說邊板書如下: 20+30=50    50-10=40

    加 加 和 被減 差

    數(shù) 數(shù) 減 數(shù)

    數(shù)

    (教師再次舉例說明。)(評析 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師:吃完了果子,小兔子還給同學們出了幾道題呢!(課件顯示下圖)

    (學生口答,并說一說計算過程。)

    2.師: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興,又來了幾只小動物,他們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戲,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3.師:它們做完了游戲,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森林聯(lián)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它們正在布置會場呢!(課件顯示情境圖)它們在說什么呢?

    (學生敘述圖意,并解答??赡艹霈F(xiàn)的算法有:80-30=50(張);30+(50)=80(張)。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師:開完了聯(lián)歡會,小動物們也該回家了,你們看(課件顯示)。

    師:這兩輛車夠坐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說思考過程,只要說得合理,都應給予肯定。)

    (評析 以故事的形式貫穿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shè)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發(fā)展,特別是“乘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jié)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么?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的減法計算;

    2、鞏固數(shù)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和價值,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思想。

    教學重點: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計算及實踐運用

    課前準備:

    口算卡、教學掛圖(自制)、小紅旗、小棒

    教學流程:

    一、 溝通交流、興趣導入

    1、教師出示口算卡,進行口算練習

    師:小朋友們,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奪紅旗比賽

    ①、教師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寫數(shù)。師:小朋友,加油啊,[寫得又對又快的同學將會獲得一面小紅旗。

    ②、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寫數(shù)。

    ③、誘導學生說說以上幾個數(shù)的組成。

    3、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棒,老師很高興,你們還想不想解決更好玩的問題呢?

    生:想。

    師:好,那就讓我們繼續(xù)努力吧!

    二、提出問題,師生互動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師:誰能告訴大家,他們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們正在買東西呢!

    生2:……

    師:說得好!圖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歡喝牛奶啦!這幾天,小明表現(xiàn)得特別好,特別聽爸爸、媽媽說的話,他媽媽很高興,就帶小明到商店去買牛奶。售貨員阿姨先給小明媽媽30瓶牛奶,再給小明2瓶牛奶?,F(xiàn)在,老師想問大家,誰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生1: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錢?

    生3:小明喝了2瓶,還剩多少瓶?

    師:你們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幾個問題吧!

    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和“還剩多少瓶?”的問題板書,逐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2、教學30+2

    師: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計算呢?

    生:一共買了32瓶牛奶,用加法計算。

    師:說得真好,那為什么要用加法來計算呢?誰來說說?

    生:媽媽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問“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媽媽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來,一共是32瓶。

    師:你真棒!那誰來告訴老師,應該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列式(板書):30+2=32

    3、教學32-2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媽媽一共買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還剩下多少瓶?應該怎樣列式呢?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32-2=30

    師:誰能告訴大家,32-2=30,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多種算法,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算法,鼓勵學生上講臺擺演用小棒演示計算過程。

    4、教學2+30

    師:同學們表現(xiàn)都很棒,現(xiàn)在老師想再出一道題考考大家,比一比誰最聰明?

    教師板書:2+30=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匯報。

    三、知識點拔

    師:結(jié)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師:我們以前已經(jīng)知道“3+2 和2+3”的結(jié)果是相等的,只是變換了一下數(shù)的位置而已,所以“2+30與30+2”的結(jié)果也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們以后將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

    四、實踐操作

    1、 擺一擺,算一算

    ①、教師先擺小棒,學生認真觀察后寫出算式,并計算

    a、先擺3捆(每捆10根),再擺6根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擺演,集體糾正。

    b、先擺3捆與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師先寫好算式,讓學生擺

    a、30+5= b、6+40= c、46-6=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板演,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集體糾正。

    ③、“小老師”寫算式,學生擺

    小老師寫算式,學生跟著擺,小老師評價。

    2、 看圖列算式

    ①、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如圖:

    先擺 擺出

    再擺 拿走

    一共 □○□=□ 還剩 □○□=□

    請學生板演,并說一說這樣做的理由,最后集體糾正。

    五、鞏固與拓展

    1、 數(shù)學小游戲(小馬過河)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xiàn)太棒了!現(xiàn)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來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師:真是好樣的!你們個個都樂于助人,都是好孩子。(邊說邊貼出游戲圖)

    師:“三月三”快到了,馬媽媽叫小馬把節(jié)日的禮物送給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邊,小馬必須算完這些題,才能到達外婆家。小馬遇到困難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圖上的題目,最后的三道題為開放題,沒有固定答案,應讓學生多說一說,要鼓勵學生用小棒進行演算。

    師:同學們的數(shù)學學得真好,輕輕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識幫助小馬做一件好事,小馬和外婆都非常感謝你們,還祝你們“三月三”快樂。

    2、小結(jié)

    你們今天過得快樂嗎?為什么?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nèi)的各數(shù)。

    教具準備:

    計數(shù)器1個 小棒100根 鉛筆24枝 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數(shù)數(shù)。

    (1)一個一個地數(shù),從27數(shù)到50,從85數(shù)到l00。

    (2)十個十個地數(shù),從30數(shù)到60,從20數(shù)到100。

    2.看題口答

    (1)( )個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個一。

    (2)( )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個十。

    (3)6個十和2十一組成( )。

    (4)2個十和5個一組成( )。

    (5)7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3.教師報數(shù),學生擺小棒。

    16, 25 ,50 ,68

    二、新授

    (1)出示計數(shù)器。

    教師;計數(shù)器從右邊起,第一位叫個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計數(shù)器上分別貼上“十位”、“個位”。

    (2)教師出示2捆鉛筆和4枝鉛筆。

    這里共有幾枝鉛筆?(有24枝),有幾個十枝和幾個一枝。(2個十枝和4個一枝)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別把2捆鉛筆和4枝鉛筆分別掛在十位和個位上,接著問:“計數(shù)器上應該怎樣表示呢?”

    寫數(shù)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上是幾,就寫幾,這個數(shù)寫作“24”。

    讀數(shù)時,先讀十位數(shù),再讀個位敷。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這個數(shù)讀作二十四,學生跟讀兩遍。

    1.教學例3。

    (1)第一行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讀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行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試問;這個數(shù)該怎么寫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diào),“這個數(shù)十位上是4,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因此寫作:“40”讀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題讓學生嘗試,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diào),寫數(shù)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占位,如30、40、50??個位上都寫“0”。若這些數(shù)個位上不寫“0”行嗎?為什么?

    2.教學例4。

    (1)出示10捆小棒與計數(shù)器。

    提問:這里一共有幾捆小棒?幾個10?10個十是多少?

    教師把10擁小棒捆成一大捆,掛在百位上邊。

    問一百該怎么寫呢?

    引導學生說出;先在百位上寫“l(fā)”,十位與個位上都寫“0”這個數(shù)寫作“100”讀作“一百”。

    (2)教師告訴學生計數(shù)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結(jié)。

    寫數(shù)、讀數(shù)都要從高位起,按數(shù)位順序?qū)懀瑐€位或十位上一個也沒有寫數(shù)時要寫“0”占位。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2題(課本第37頁)。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同學:該如何寫數(shù),你是怎么想的?集體訂正。

    2.做游戲:接通電話

    四、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大部分學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個別學生老是在讀數(shù)寫的時候把漢字寫成數(shù)字。還需加強輔導。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初步經(jīng)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計數(shù)器、課件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方法:

    1.出示課題,簡單社會公益教育。

    2.出示情景圖:觀察,說出主要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蟲,小青蛙吃了30只害蟲。

    3.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問題一):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列式: 56 + 30 =

    觀察:兩個數(shù)分別是什么樣的數(shù)?(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

    用小棒擺擺,同桌合作探究計算方法。

    師在計數(shù)器上演示

    撥珠子:先撥56,5個十,6個一。

    加30該怎樣撥?(為什么把“ 3”加在十位上?)

    觀察:加完“30”后,計數(shù)器十位、個位各有什么變化?

    (十位:50 + 30 = 80 個位:沒有變化)

    完成算式: 56 + 30 = 86

    對比:56 + 3 =

    小結(jié):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十位相加,個位沒有變化。

    (問題二):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

    列式: 56 - 30 =

    學生擺小棒探究計算計算方法。

    師在計數(shù)器上演示

    撥珠子,總結(jié)計算的方法;

    完成算式

    小結(jié):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十位相減,個位不變。

    二、解決問題:

    1.口算:P25 3

    2.P25 1 看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列式解答。

    “兩只啄木鳥一共吃了多少條蟲子?”

    “大啄木鳥比小啄木鳥多吃多少條蟲子?”小學資源網(wǎng):www.xj5u.com

    3.P25 2

    看圖,提問:原來有多少只青蛙?后來呢?

    問“跳下去多少只青蛙”,怎樣算?

    小結(jié)方法:原來的 – 剩下的 = 跳下去的

    列式: 38 – 5 = 33(只)

    4. P25 4

    看圖,說說圖意:

    來了42名同學,只有30把椅子。

    提問: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

    (有的同學會沒有椅子坐,因為椅子少了。)

    討論:有多少名小朋友沒有座位?

    (椅子比人少多少,就有多少人沒座位。)

    列式解答。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nèi)⒂^數(shù)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jié)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秘密,他說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并說一說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fā):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2)老師已經(jīng)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匯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jié)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課件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么區(qū)分它們呢?(課件演示)

    7、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xiàn)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圖形呢?

    小結(jié):正是這些交通標志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教學反思 小學教學反思范文多篇

    大班數(shù)學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shè)計

    中班數(shù)學教案 中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設(shè)計范文5篇

    幼兒園數(shù)學教案及反思范文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范本

    分數(shù)乘法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分數(shù)乘法教學設(shè)計

    課題結(jié)題報告范文多篇

    小學數(shù)學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本

    5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