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

    | 國渝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后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游公園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口算。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遷移推理的能力,優(yōu)化算法。

    3、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到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養(yǎng)成遷移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每人一個十只裝的針劑藥盒、小棒學具、答題卡、練習紙,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轉盤各3個。

    教學設計說明:

    本小節(jié)的教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幾的口算,這部分教學的關鍵是掌握口算方法,能靈活口算。在設計時,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逐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多中求異,同中求優(yōu)”。如,玩“轉轉盤”游戲中體會到“湊十法”的便捷,緊接著“動動腦”中感受到依據題目的不同選擇靈活的方法優(yōu)化口算方法??谒憬虒W比較枯燥,在設計時通過生動活潑的練習形式,激發(fā)口算的興趣,同時熟練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數學”,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①充分運用情境圖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體驗相同的問題,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會不同;③在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搜集信息資料的手段。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小紅出了一題考考你們:9+5=

    重點突出“湊十法”想的過程。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紅和朋友一起去兒童公園玩,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動態(tài)出示課本第103頁買票的情境圖,)。

    你能提出了什么數學問題?(估計學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買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講8、7、6加幾(初步感知計算方法)

    1、教學8+5。

    (1)小組內討論:怎樣能夠最快地知道得數?;ハ嗾f一說,再把思路寫在答題卡上。有困難的可借助針劑藥盒。(教師參加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口算方法可以多樣,重點突出“湊十法”,指名回答。

    8+5=13 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結: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同學們真了不起!

    2、小比賽:轉轉盤(教學例2——突出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

    1、教學7加幾和6加幾,初感湊十法的好處

    (1)你們看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地,花兒在向我們點頭,鳥兒在向我們微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你能從這幅圖里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怎樣解決?

    天空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草地上一邊有6朵花,另一邊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書列式:7+5 6+5

    (2)現在請你用最快的方法計算出7+5和6+5。

    (3)請同學介紹口算方法。

    7+5=12 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結:看來湊十法不僅能算9加幾,還能算8、7、6加幾。

    (二)、教學8、7、6加幾

    1、小組合作玩轉轉盤。(8分鐘)

    (2)寫得又多又快的小組進行匯報得數(只要求說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計算方法),

    (3)說說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準。

    3、動動腦(教學例3)

    (1)計算8+9可以用湊十法,你還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嗎?由學生們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點介紹計算方法③,當兩個加數一樣時,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嗎?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1題

    2、說一說,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2題

    3、坐火車

    每人手中有一張車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對了車票上的三個算式才能上車。然后根據你車票上的得數對號上車(分別有15、14、13和12四列火車)。教師在8、7、6加幾中各抽一題說說怎樣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兩根胡蘿卜,小灰兔呢?

    學生游戲,設 “智慧星”,教師巡視指導。

    五、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8加幾、7加幾和6加幾”,計算時用了什么辦法?

    (湊十法;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2

    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yǎng),學生的常規(guī)有了顯著的提高,上課、作業(yè)、口算等方面都漸入佳境,本班學生總體來說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因此,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還比較濃。有所欠缺的是學生傾聽的習慣還有待培養(yǎng),也要加強平時的思維訓練,因為我發(fā)現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定式,創(chuàng)新意識有待提高。班上有4個學生學習有困難,但好在對數學的興趣還在,對我也比較喜歡,這個學期要努力使他們不掉隊,爭取幫他們摘掉學困生的帽子。

    學情分析期末測評情況:優(yōu)秀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0人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l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空間與圖形

    ·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初步感受“形”與“體”的聯(lián)系,初步感受“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

    ·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3)統(tǒng)計與概率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現象收集資料,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統(tǒng)計數據,把統(tǒng)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tǒng)計表。

    ·能看懂簡單的統(tǒng)計表,并對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初步發(fā)展思維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方法時,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靈活,培養(yǎng)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樣化的交流中,初步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和靈活。

    (3)在直觀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初步朋友空間觀念。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初步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并對運用的方法和獲得的結果的合理性能進行初步的判斷。

    3、解決問題方面

    (1)會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并會簡單的交流。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fā)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并能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tài)度方面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fā)現、解決問題等的數學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鼓勵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發(fā)現錯誤并及時改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數學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在數學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正確辨認圖形;實際運用人民幣。

    教學難點:幾十九后面的數是幾?理解數位和數位順序。數100以內的數;理解圖形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并可以相互轉換的;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算理;各種面值人民幣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措施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構建有關數學知識。

    2、努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并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快樂。

    4、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7、重點關注張婉寧、徐玘、許芳婕、李冠這些學困生,關注他們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穩(wěn)步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表示的意思和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兩數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0~5的認識,今天我們將來認識“=”、“>”、“<”,并學會用“=”、“>”、“<”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板書:“=”、“>”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

    ①圖上畫的是什么? ②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多少只? ③你能說說哪種動物多?哪種動物少?哪種動物的只數一樣多?

    (2)同樣多。

    ①小兔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貼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4只小猴,并用線連一連。

    板書:4 4 1.“想想做做1”。

    在圓圈里填上“>”、“<”或“=”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數哪個多?哪個少?(同樣多) 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說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樣多) ④4和4同樣多,我們就說4=4。(板書:4=4) 老師指著等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等號。

    (板書:等號) 讀作:4等于4。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讀。

    ⑤書寫等于號,在書上第18頁上先描后寫。

    2.教學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黑板上貼上5只小松鼠,并板書: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3只小熊。(并板書: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小松鼠和小熊誰多誰少呢

    (教師邊連線,邊提問)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樣?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樣?(板書: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書:5>3) 指著大于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大于號

    (板書:大于號) 讓學生齊說大于號,再指名說。

    大于號開口一頭向哪邊? (向左) 尖的—頭向哪邊?

    (5) 觀察式子5>3,提問:大于號的開口一頭和尖的一頭,哪頭大? 哪頭小? 開口大的那頭對著大的數還是小的數?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數? 這個式子讀作“5大于3”,板書;5大于3。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說。

    (6)回顧一下,剛才學習了“大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 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說成5大于3,寫成5>3。

    3.教學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樣?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書:3<5) 指著“<”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小于號。

    (板書:小于號) 指導寫“<”,在書第19頁上先描后寫。

    (3)觀察式子“3<5”,提問:小于號和大于號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 領讀“3小于5”,齊讀,同桌互讀。

    (4)剛才我們學習了小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說成3小于5,寫成3<5。

    (5)同樣一幅圖,為什么可以說成5>3,也可以說成3<5呢

    (比的標準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4.小結

    這一節(jié)課學習了“=”、“>”和“<”,它們寫在兩個數的中間表示兩個數的大小,不管“>”還是“<”,開口對著大的數,尖的一頭總是對著小的數。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題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指名說一說每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是多還是少?圓圈應填什么符號?

    2.“想想做做2”。

    在圓圈里填上“>”、“<”或“=”,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啊?你學了哪些本領呢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4

    這節(jié)課的內容很簡單,也很少,但是數射線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很陌生,并不是生活中會碰到的東西,上完課到第二天我問他們昨天學了什么時,他們想不起數射線三個字。

    練習部分的配套練習很簡單,就是會在數射線上填數就可以了,這個學生都掌握的很好,但是在實際考試中,題目是有變換的,一有變換,學生就束手無策了。

    引入我從熊貓在一條射出去的線上練習跳遠開始,逐步滲透數射線的概念,這是一條射出去的線,它的起點從0開始,從0往右數,數字越來越大,且每格的長度都一樣。在實際教學中,我讓他們自己觀察數射線有什么特點,他們是沒有概念的,相反地他們都在觀察那只熊貓和熊貓?zhí)h那一條一條的弧線,兩個班都有這種情況,所以沒有人發(fā)現數射線每格的長度都一樣這個特點,我后來點了出來,學生看上去理解了,但是他們對一格的概念很模糊,在練習中從幾跳到幾,跳了幾格,大多數人都不會數幾格,他們不知道怎樣才算一格。

    我的新授環(huán)節(jié)是有一組一組的比賽開始的,分為一格一跳,多格一跳,三個一起往右跳。由于每組比賽我都是從0開始跳的,在提問時,我都提問:它是從幾開始跳的?學生對從0開始跳很根深蒂固,在做題時碰到從2開始跳的,他們還是寫從0開始跳,切從2跳到5,跳了幾格?數不來。所以下一次,我要多滲透一些不是從 0開始跳的例子,告訴他們怎么看,怎么數,怎樣表示一格。

    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夠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并能正確表達出比的結果。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道一些特殊物體的對應。

    3、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互相關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難點:

    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一些特殊問題。

    教學準備:

    學生:各種比較的物體(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

    教師:手套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引入課題

    師:星期天的早上,我們的小伙伴約好去公園玩碰碰車。他們來到了碰碰車的場地(出示主題圖)

    問: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圖,說說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觀察主題圖后交流

    (車不夠:又6個小朋友,只有5輛車;已經4個小朋友有坐在車子里了,還有一輛車空著,可是有2個小朋友從后面跑來;……)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用數數的方法知道了車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個小朋友對一輛車

    的方法比較知道了車比人少,這種方法稱為一一對應。

    問:生活中我們外出活動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果你遇到了會怎么辦呢?

    生:(略)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板書:比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問題,通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時直接點出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明確本】

    二、動手實踐

    體驗方法

    師:在你們的桌上分別有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現在請你們同桌一

    起來比一比哪樣物體多,哪樣物體少?

    生:同桌合作進行比較

    師:請你們來匯報一下比較結果

    (要求說三句話:說說比的是哪兩樣物體?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結果怎樣?)

    生:交流(老師對學生語言組織進行指導)

    問:你們都會比較物體的多少了嗎?誰能說說比較物體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課改提倡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體驗來感悟知識和方法。老師在學生已經知道

    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基礎上,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動手操作比較物體多少,從而讓學生體

    驗和感知比較的方法。在學生的體驗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的手、腦、口同時得到發(fā)展與提高?!?/p>

    三、鞏固練習

    方法運用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動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較了物體的多少,接下來老師想請你們用今天學到的方法為書上的小伙伴來解決困難,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1、P20題2(左圖)

    問:圖上是誰?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較布丁和盤子哪個多,哪個少?

    師:請你比一比并將你比較的方法和結果告訴同桌

    生:進行比較

    反饋

    注:學生如果用一一對應方法比的請學生交流怎樣做是一一對應(用線連一連)

    2、P20題2(右圖)

    問:這幅圖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較瓶子和塞子哪個多,哪個少?

    師:請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題3 生:獨立完成比較后在小組內交流方法匯報結果

    全班交流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用今天學到的本領為小伙伴解決的困難。

    【從動手操作進行比較到看圖進行比較是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因此老師創(chuàng)設為小伙伴解決困難的情景來鞏固比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鞏固比較的方法,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敢于向困難進行挑戰(zhàn),對自己樹立信心?!?/p>

    四、聯(lián)系實際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個小朋友的圖片

    問:看看誰來了?老師要給他們發(fā)手套,請你們看看老師準備的手套夠不夠?

    生:四人一組討論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時還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問: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嗎?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兩只手必須是兩只手套對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和手套一樣是2對應1的呢?

    生:舉例

    3、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比較物體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還知道了些什么?

    【數學的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生活中常常會存在許多的特殊性的問題。因此在思考解決問題的同時要解決生活實際,對于一些特殊問題要考慮全面并能靈活地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真正體現數學與生活相結合?!?/p>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

    中班數學教案 中班數學教案范文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小學教學反思 小學教學反思范文多篇

    小學趣味數學活動策劃5篇

    開學周記范文400字左右

    分數乘法教案 六年級數學分數乘法教學設計

    幼兒園數學教案及反思范文

    小學數學聽課筆記范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范本

    5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