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讀后感

    5U文學網(wǎng) > 作文 > 讀后感 >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識選擇題,文言文文化常識題目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識選擇題,文言文文化常識題目

    | admin

    高中語文文化常識填空題

    1. 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填空題

    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填空題 1.文學常識填空

    文學常識填空 一、《學弈》選自(中文 ),孟子是(孟的兒子 )、(人 )家,名(孟 )字(子 )( )時( )國人。

    《兩小兒辯日》選自( 論語 ),孔子名( )字( ),( )時( )國人。( )、( )、( )家。

    他的( )編成( )一書。 二、《學弈》告訴我們( )。

    《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孩子( ),孔子( )。 三、《匆匆》作者是( ),代表作有( )。

    *** 稱贊他的( ),說他( ),寧可( )不領(lǐng)( )。 四、《桃花心木》作者( ),( )人,代表作有( )。

    五、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 ),會( )出一顆( )的心。 六、《頂碗少年》作者( ),文中少年( )次頂碗。

    七、《手指》作者( ),名( )字( )代表作有( )。 八、五根手指名稱為(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 ),各具不同的( )各有( ),各有( )。

    九、《北京的春節(jié)》,作者( ),原名( ),字( ),代表作有( ),選自小學課本的有( )。 十、文中提到的重要日子有哪七個( ) 十一、《和田的 *** 爾》中 *** 爾人是( )的。

    十二、《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 ),是( )的女兒,他死于( )日,因作者寫于( )年,在( )寫的,正值父親逝世( )周年,文中父親的精神是( )的,最大的寫法是( )。文中分為( )四部分。

    十三、《燈光》作者( ),代表作有( ),文中的主人公是( ),文中的線索是( )和( ) 十四、《為人民服務(wù)》中張思德( )年參加紅軍,( )日因( )而犧牲。九月八日為他舉行了( ),( )作了演講( )。

    文中( )提出了精兵簡政。含義是( ),司馬遷的名言是( )。

    司馬遷( )人,是( )三家。《史記》是第一部( )。

    這句話的含義是( ),固( ),或( ),于( ),泰山( )鴻毛( )。完全的含義是( ),徹底的含義是( )。

    十五、《一夜的工作》作者( ),文中寫了周總理的( )和( )。 十六、《賣火柴的小女孩》作者( ),( )人,代表作有( )。

    文中小女孩五次幻想到了( ),小女孩現(xiàn)實中是( )的,她渴望( )。兩個幸福的含義分別是( )。

    十七、《凡卡》作者( )國的( ),本文以( )結(jié)尾,含義是( )。 十八、《跨越百的的美麗》中居里夫人是( )國的( )家,在文中寫了她的( )美和( )美。

    十九、《真理誕生于一百問號之后》,中?的含義是( ),!的含義是( )。見微知著的含義是( )。

    二十、《我最好的老師》中的老師是( ),他是一人很有( )的人,教學方法( ),常常有( )的舉動。 二十一、《難忘的啟蒙》作者( ),教導我們要( )要( ),要做一個( )的人。

    文中的四件事是( )。 二十二、《養(yǎng)花》作者( ),文中最后一句,也是點明中心的一句是( )。

    二十三、《獄中聯(lián)歡》中的順序是( ),( )、( )、( )。 二十四、《名碑薈萃》的碑林在( )市,是一座( )。

    文中的四位書法家是( )。 二十五、默寫詩并詩意。

    《七步詩》《鳥鳴澗》《芙蓉樓送辛漸》《江畔獨步尋花》《石灰吟》《竹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已亥雜詩》《浣溪沙》《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二十六、《各具特色的民居》主要講了( )和( )民居。 二十七、《千里夢圓在今朝》中神五發(fā)射時間( ),飛行員( )。

    神六發(fā)射時間( ),飛行員( )。

    2.求一份文學常識選擇題試題

    1.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B ) A.《左傳》《史記》等歷史散文作品,以“實錄”的筆法將人物寫得真實豐滿,有血有肉。

    B.《項脊軒志》以清淡樸素的筆法寫身邊瑣事,親切動人。它的作者歸有光被認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歸有光---唐宋派)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以及葉圣陶的《倪煥之》,是我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長篇小說。 D.馬克·吐溫和歐·享利都擅長寫諷刺小說。

    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百萬英磅》和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等都深受讀者的喜愛。 2.下列作家與他們的字、號、謚號、別稱一一對應(yīng)有誤的一組是 ( C ) A.李白—青蓮居士 歐陽修—六一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B.杜甫—子美 柳宗元—子厚 蘇軾—子瞻 C.范仲淹—文正 陸游—放翁 柳宗元—柳泉居士 (蒲松齡號“柳泉居士”) D.陶淵明—五柳先生 韓愈—昌黎先生 李清照—易安居士 3.下面作品、作者、國別(或朝代)對應(yīng)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 A.《墻頭馬上》—白樸—元代 《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俄國 B.《文心雕龍》—劉勰— 唐代 《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國 (南北朝) C.《人間詞話》— 顧炎武 —清代 《羊脂球》—莫泊?!▏?(王國維) D.《長恨歌》—白居易—唐代 《慳吝人》—莫里哀— 英國 (法國) 4.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B ) A.《促織》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清代著名文學家。

    B.《 序》的作者是孫文,字中山,別號逸仙。是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文,字德明,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孫中山”因此而來) C.《柳敬亭傳》的作者是黃宗羲,世稱梨洲先生,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歷史學家。 D.《毛遂自薦》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平原君是趙國公子趙勝的封號。除他以外,戰(zhàn)國四君子中的其他三位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5.下列對作家、作品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B ) A.曹禺、夏衍、田漢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劇作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日出》《上海屋檐下》《關(guān)漢卿》。 B.艾青、李季、臧克家三位著名詩人的代表作分別是《王貴與李香香》《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順序:《大》《王》《有》) C.《荔枝蜜》《小桔燈》《雄關(guān)賦》分別是著名作家楊朔、冰心、峻青的作品 D.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都是著名的小說。 6.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C ) A.《史記》、《漢書》、《后漢書》與《三國志》被稱作前四史,它們與《資治通鑒》一樣都是被稱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組成部分。

    (《資》不屬于“二十四史”) B.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與《水滸傳》、《西游記》等書都是古典白話小說的典范。(《三》是歷史小說的典范,不是古典白話小說的典范) C.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后來成為詩體名稱,宋元以后有時將詞、曲也稱為樂府。

    D.與湯顯祖生活年代基本相同的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很多,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偽君子》等。(《偽》的作者是法國作家莫里哀) 7.下面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yīng)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D ) A.《漢宮秋》—馬致遠—元代 《草葉集》—惠特曼—英國 (美國) B.《喻世明言》—凌蒙初—明代 《浮士德》—歌德—德國 (馮夢龍) C.《秋》—巴金—現(xiàn)代 《欽差大臣》—屠格涅夫—俄國 (果戈理) D.《圍墻》—錢鐘書—現(xiàn)代 《靜靜的頓河》—肖洛霍夫—蘇聯(lián) 8.下列作品、體裁、作家(或編撰者)、朝代(或國別)對應(yīng)不正確的一項是 ( C ) A.《搜神記》—小說—干寶—晉代; 《琵琶記》—戲劇—高則誠—明代 B.《紅燭》—詩歌—聞一多—現(xiàn)代; 《東方》—小說—魏巍—當代 C.《上尉的女兒》—詩歌—普希金—俄國; 《包法利夫人》—小說—福樓拜—法國 (小說) D.《海的女兒》—童話—安徒生—丹麥; 《玩偶之家》—戲劇—易卜生—挪威 9.對文學常識的表述,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C ) A.曹禺、原名萬家寶,我國著名的戲劇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虎符》《北京人》等。

    (《虎符》—郭沫若) B.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和鄭光祖的《趙氏孤兒》。(紀君祥) C.“風雅”指的是《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大雅》《小雅》,儒家詩論把“風”“雅”列為“詩經(jīng)六義”的兩類。

    D.雨果是19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lǐng)袖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幻滅》《九三年》等。 (《幻滅》—茅盾) 10.下面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yīng)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C ) A.《離騷》—屈原—春秋 《高老頭》—法國—巴爾扎克 (戰(zhàn)國) B.《喻世明言》—馮夢龍—明朝;《堂吉訶德》—塞萬提斯—挪威 (西班牙) C.《世說新語》—劉義慶—南朝;《戰(zhàn)爭與和平》—列夫·托爾斯泰—俄國 D.《長生殿》—孔尚任—清代;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英國 (洪升) 11.文。

    3.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選擇題(含答案)

    高一語文下學期第一次月考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12分,每小題2分)1、選出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 ) A.吮吸(shǔn) 涎皮(yán) 敕造(chì) 百無聊賴(lài) B.訕訕(shàn) 庠序(xiáng) 儼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折本(shé) 干癟(biě) 謬種(miù) 沸反盈天(fèi) D.蹙縮(cù) 馴熟(xùn) 兩靨(yàn) 雞豚狗彘(zhì)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寒暄 執(zhí)著 躊躇 眾說紛紜 B. 慰藉 雋永 朦朧 眼花瞭亂 C.鞭笞 賦予 縈繞 出神入化 D. 窟窿 穹隆 縹緲 嘆為觀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他的功績仿佛早就為時間所______,他也從不向別人說起自己光榮的過去。

    ②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間繁殖,目前已成為載人航天領(lǐng)域中一個_____解決的嚴重問題。 ③一座占地面積相當于600個足球場,融商務(wù)貿(mào)易、金融會展等功能于一體的地下城剛剛______專家論證,預(yù)計6月初破土動工。

    A.淹沒 亟待 經(jīng)過 B.湮沒 急需 通過 C.湮沒 亟待 通過 D.淹沒 急需 經(jīng)過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 A、著名的雄辯家,在辯論時常常無所不用其極,或巧妙設(shè)喻,或巧設(shè)圈套,邏輯嚴謹,酣暢犀利,讓對方無從辯駁。B、同是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如果說,孔子給人的感覺是仁者的諄諄教誨,那么孟子給人的感覺就是口若懸河,機智而雄辯。

    C、易中天講三國時,不時串用“CEO”“民營企業(yè)”等現(xiàn)代詞匯,這些詞匯的串用讓他把枯燥的學術(shù)講得生龍活虎,引人入勝。D、從純文學的角度來講,“90后”的作家的作品確實還顯稚嫩,與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作家相比,“90后”的作家確實只能望其項背。

    5、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 ) A.憑借NBA的一部宣傳片,姚明完成了從單純的“體育明星”轉(zhuǎn)變到“體育、娛樂明星”。B.山東大學積極采取措施,培養(yǎng)新入校的大學生,力爭在較短時間內(nèi)解決史學界后繼乏人的狀況。

    C.有盡之言能傳無窮之意,訣竅就在“言”是經(jīng)過精選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許多其他的東西。D.廣電總局任司長點名批評"大嘴"宋祖德,同時強調(diào)加強管理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促進整個影視傳媒產(chǎn)業(yè)在有序的狀態(tài)下進行工作。

    6、下列文學常識中有誤的一項是:( ) A、《孟子》一書共分為七篇,其中多數(shù)為論辯文章。孟子的文章富于雄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同時他又善于運用比喻等手法,將抽象道理具體化,使文章引人入勝,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B、曹雪芹,中國清代小說家,字夢阮,號雪芹。他創(chuàng)作的《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

    《紅樓夢》共120回,前80回為曹雪芹所寫,后40回為高鶚所續(xù)。C、《祝?!愤x自《吶喊》,作者是魯迅,他的另兩部小說集是《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詩集是《野草》,還有雜文17部。

    D、海明威是美國現(xiàn)代作家。代表作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返取?/p>

    在《老人與?!分校髡咄ㄟ^主人公桑地亞哥塑造了“硬漢”性格。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題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數(shù)罟不入洿池 洿:深 B、養(yǎng)生喪死無憾 憾:遺憾 C、雞豚狗彘之蓄 蓄:牲畜 D、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8、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寡人之于國也 B、謹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過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樹之以桑 A.非我也,歲也 B.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10、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憂心開篇,提出問題。B.孟子借題發(fā)揮闡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全文圍繞使“民加多”的話題,巧妙設(shè)喻,雖然沒有運用排比和對偶的句式,但語言極有氣勢,節(jié)奏感很強。D.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比喻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11、翻譯下列句子(8分):(1)、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三、補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填然鼓之,————————,—————————?;虬俨蕉笾梗蛭迨蕉笾?。

    (2)“————————,—————————,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p>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題。 紫荊關(guān):真實的歷史 李大偉 出了北京往西,便望到真正的古長城,它破舊而。

    4.求高考語文容易出現(xiàn)的文學常識的選擇題,有哪些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逍遙游》)

    (2)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我高考時好像是這道題,我寫的第二個,第一個一點也不會。不過這種題就得積累。

    5.文學知識填空

    1、“推敲”一詞來源于唐代詩人 賈島的詩歌創(chuàng)作。

    2、“唐宗宋祖,稍遜 *** ”中,“騷”指《楚辭》中的《離騷》 ;“風”指《詩經(jīng)》只的《國風》 。

    3、被譽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學家是韓愈 。

    4、范進考中舉人的那一次考試叫鄉(xiāng)試 。

    5、“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說的是小說《紅樓夢》 。

    6、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7、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

    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9、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10、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1、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ò拙右住杜眯小罚?/p>

    12、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6.求高一語文文學常識選擇題30道帶答案

    只作參考"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把答案都寫到答題卡上,否則不得分第 I 卷 選擇 45分一、基礎(chǔ)知識(每小題3分,共21分)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遒勁(qiújìn) 舟舸(gě) 幽燕(yàn) 青荇(xìng)B.浮藻(zǎo) 追溯(shuò) 記載(zǎi) 亞洲(yǎ)C.束縛(shùfù) 彳?。╟hìchù) 紙屑(xiè) 顫栗(zhànlì)D.脊梁(jǐ) 熨帖(yùntiē) 雋永(juàn) 壁龕(kān)2.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寧謐 霎時 狼籍 聲明狼藉B.坍圮 竟相 艱韌 堅忍不拔C.簽暑 踟躇 膚淺 淺嘗輒止D.端倪 報負 發(fā)憤 憤發(fā)有為3.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魯迅(1881-1936),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作品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南腔北調(diào)集》《而已集》等。B.羅曼?羅蘭(1866-1944),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作家、音樂史學家、社會活動家。

    長篇小說《母與子》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C.《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是由孔子的門人及再傳弟子結(jié)集的,共20篇,內(nèi)容以倫理和教育為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選自于此。D.《戰(zhàn)國策》是記錄西周、東周及秦、齊等10個諸侯國歷史的著作,是我國先秦時期國別體史書中的經(jīng)典之作。

    4.下面一段話中,加點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安土重遷當然是人之常情,但為了建設(shè)的需要,居民們還是心情愉快地遷移走了。B、小李不懂外文,面對浩如煙海的國外科技資料,只能望洋興嘆。

    C、全國人民義憤填膺,一致聲討這類敗類的罪行。D、這次考試,他的確成績不好,但卻不應(yīng)該去嘲笑他。

    雖然你考得很好,但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嘛!5、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表達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詩人,常喜歡將珍珠與眼淚相比, *** 詩人說,牡蠣在海灘上賞月,天使的一滴眼淚,剛巧滴在它心上, A、就像一顆晶瑩的珍珠 B、變成了一顆晶瑩的珍珠C、就是一顆晶瑩的珍珠 D、儼然一顆晶瑩的珍珠6、下列新聞標題中語意明確的一句是( )A、 *** 有關(guān)部門明令禁止取締藥品交易市場B、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無一不是道德修養(yǎng)的模范C、獨聯(lián)體國家看不 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D、警方對報案人稱圍觀者坐視不管表示憤慨 7、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三片葉子 梅紹靜三片嫩葉像三只綠色的小鳥/驕傲地站在樹樁上/樹樁只發(fā)出這條綠莖/綠莖上只有這三只小鳥 多可愛的小鳥啊/它們還要為砍斷的樹樁歌唱/即使只有這三片綠葉也要向世界呼喊/讓人們永遠憧憬被剝奪的滿樹春光 1981年A、詩的第一節(jié)中“驕傲”含義是:三片嫩葉雖然弱小,卻顯示了大樹生命力的延續(xù)和頑強。B、第二節(jié)的“呼喊”表達了對滿樹春光被剝奪的強烈 *** 和對滿樹春光的憧憬。

    C、這首詩運用象征手法歌頌了祖國在一場劫難之后所出現(xiàn)的新的生機和新的希望。D、這首詩語言清新自然,明白易懂,蘊含豐富,意味深長,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題。(9分,每小題3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報告說,維生素E有中和對人體有害的膽固醇的作用。

    受試者在僅僅連續(xù)幾天服用400至8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之后,血液中一種名為低密度脂蛋白的膽固醇含量,就已降到了低于能夠?qū)用}血管構(gòu)成損害的水平以下,使膽固醇的代謝趨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氧化后,會轉(zhuǎn)變成一種有害化學物質(zhì),損傷動脈壁上的細胞,同時還造成斑塊的聚集,使血管變硬。

    雖然早先其他研究顯示維生素E和維生素C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但明尼蘇達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只有通過維生素E的攝取才能獲得這種對心臟血管的保護作用。同時,停用維生素E之后,相應(yīng)的保護作用會很快消失。

    目前,美國 *** 向公眾建議的維生素E攝入量是每人每天25個國際單位。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識題及答案

    1. 關(guān)于癸丑的文言文常識題

    關(guān)于癸丑的文言文常識題 1.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蘭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

    (1)B 這里“夫”是句首發(fā)語詞,不可理解為“夫人”,“人”后不可斷句,排除A、C;注意兩個“或”,結(jié)構(gòu)對稱,排除D.句子翻譯為: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nèi)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2)B “七月七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災(zāi)”錯,禊事,古代的一種風俗,三國魏以后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災(zāi).原文“暮春之初”也可斷定不是“七月七日”.(3)C “他肯定老莊‘齊生死’的觀點,在生命觀上與老莊的道家思想完全一致”于文無據(jù).(4)①所以:用來;以:可以,能夠;極:極盡;信:實在.句子翻譯為:借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足可以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令人快樂.②固:本來;一:齊,意動用法;彭殤:長壽和短命;為,是.句子翻譯為: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答案:(1)B(2)B(3)C(4)①借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足可以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令人快樂.②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參考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huán)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熱鬧的音樂,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nèi)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萬物的繁多,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nèi)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jīng)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chǎn)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zhuǎn)瞬間,已經(jīng)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fā)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后歸結(jié)于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fā)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于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fā)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 *** 的詩文有所感慨.。

    2.兩道古文常識題

    一、

    謙稱: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婦(全是自稱);

    敬稱: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全是稱對方);

    賤稱:獨夫(即暴君)、豎子(指童仆,“豎”是豎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古時童仆都是穿這種衣服,所以稱為“豎子”)。

    那個13是不是“愚”啊?LZ確定沒打錯?如果是“愚”的話就是謙稱。

    “魚取生”從來沒聽說過……不懂……抱歉、

    二、

    經(jīng):伐檀(出自《詩經(jīng)》);

    史:荊軻刺秦王(出自《戰(zhàn)國策》)、屈原列傳(出自《史記》)、崤之戰(zhàn)[出自《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張衡傳(出自《后漢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史記》);

    子:察今[出自《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季氏將伐顓臾(出自《論語》)、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勸學(出自《荀子》)、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

    集:愛蓮說(出自《周元公集》)、促織(出自《聊齋志異》、項脊軒志、捕蛇者說(出自《柳河東集》)、六國論(出自《嘉佑集·權(quán)書》。

    《采草藥》不知道……貌似很少人知道額……

    3.文言文《蘭亭集序》中的歲在癸丑,“歲”如何解釋

    歲通年。古文中凡是指具體年分時,多用“歲”;而作為量詞時,多用“年”。如:“歲在甲子”、“歲在乙亥”等。歲在,可理解為那時處于某年。但在記載年分時,又多用“年”。比如這里的“歲在癸丑”,如果將癸丑放在前面,又會是“癸丑年”。

    如果要追究為什么?可以從“歲”的本義考證?!墩f文解字》說:“歲,木星也。越歴二十八宿,宣徧陰陽,十二月一次。從步戌聲。律歴書名五星為五步。相銳切 文二。”就是說,歲指木星,十二月一個周期,與年同步。從而可以看出,“歲在某年”并不矛盾,“癸丑年”是紀年的年分,歲在這一年,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

    4.古文常識

    古文常識?。。?!

    懸賞分:30 - 離問題結(jié)束還有 17 天 17 小時

    1.請你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個與"鳥"有關(guān)的完整的語句

    _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個與"春風"有關(guān)的完整的語句

    _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個與"沙漠"有關(guān)的完整的語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根據(jù)下面一段話,寫出與只意思相對應(yīng)的古詩.

    在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人們暢飲屠蘇酒,好象春風拂面,感到絲絲暖意.大年初一的早晨,太陽剛剛升起,家家戶戶都把舊春聯(lián)拿下,換上新的,希望它能帶來一年的好運氣.

    爆竹聲聲辭舊歲

    百姓融融具三牲

    初日不及人聲早

    破舊立新忙貼紅 ;王安石;元日

    5.;小石潭記;中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方法描寫潭中的游魚,其中動態(tài)描寫的句子是: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靜態(tài)描寫的句子是: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6.魯莊公在接見曹劌時所說的一番話語中,:“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 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边@幾句表現(xiàn)出他是個見識短淺的人.

    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表現(xiàn)作者雖年老體衰,但保家為國壯志不已的詩句是: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戌輪臺

    8.;小石潭記;中,從側(cè)面描寫潭水清澈透明的語句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9.請寫出三個與舌頭有關(guān)的成語

    唇槍舌劍 舌戰(zhàn)群雄 巧舌如簧 鸚鵡學舌

    10.在橫線上填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一組字,完成成語.

    承前啟后 扶老攜幼 冷嘲熱諷

    龍爭虎斗 高瞻遠矚 逆來順受

    拋磚引玉 舍近求遠 聚精會神

    汗~~這些題目我都會做

    5.關(guān)于古文的基本常識

    古文定義: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個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指的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與駢文相對而言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魏晉以后駢儷文盛行﹐講究對偶﹐句法整齊而文詞華麗.北朝后周蘇綽反對駢體浮華﹐仿《尚書》文體作《大誥》﹐以為文章標準體裁﹐時稱“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語言寫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韓愈﹑柳宗元等﹐主張恢復(fù)先秦和漢代散文內(nèi)容充實﹑長短自由﹑樸質(zhì)流暢的傳統(tǒng)﹐即稱這樣的散體文為古文.韓愈《題歐陽生哀辭后》說:“愈之為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類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師說》說:“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稱﹐并為后世所沿用.唐代優(yōu)秀的古文家﹐雖以復(fù)古為號召﹐卻富有革新精神.他們既強調(diào)“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創(chuàng)造﹐主張“惟古於詞必己出”﹑“文從字順各識職”(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他們所作的古文﹐實際上是一種新型散文﹐從當時口語中提煉而成為一種新的書面語言﹐有自己的個性與時代現(xiàn)實性﹐也有部分較為艱深僻澀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導“文必秦漢”的何景明說:“夫文靡於隋﹐韓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韓.”(《與李空同論詩書》)﹐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韓愈的所謂古文與先秦漢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繼承又有所創(chuàng)新的.。

    高中古代文化常識

    1.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識」不小心穿越了怎么辦

    高考語文試卷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文化常識匯總:

    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jīng)”:《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

    3.“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4.“四庫”:經(jīng)、史、子、集

    5.《詩經(jīng)》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6.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9.“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0.“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11.“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13.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14.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15.四海:指天下、全國。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18.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19.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20.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21.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稷、黍、麥、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26.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27.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28.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29.歲寒三友:松、竹、梅

    30.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zhuǎn)注、假借

    31.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

    32.解元、會元、狀元。

    33.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37.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yīng)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40.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41.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42.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43.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4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45.“風雅”,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46.《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

    47.“鳳、雅、頌”三大類

    48.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49.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50.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yīng)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guān)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p>

    對應(yīng)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yīng)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yīng)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習空余翻看,權(quán)威準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3. 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識

    古文化常識一、年齡稱謂1、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3、不惑之年:指四十歲4、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6、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二、古代主要節(jié)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3)王公年次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三、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1、詞語(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關(guān)于史書 (1)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guān)歷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時期孔子編的《春秋》;記事詳備的一部是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左傳》;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2)國別體: 以諸侯國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 (共兩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

    (3)紀傳體: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 史: 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記敘歷史。第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共兩部)(5)斷代史: 記敘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第一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第二部是南北朝時期范曄的《后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 說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實際上同一史書可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可以說它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2)清代乾隆年間編訂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書,打頭的一部是《史記》,壓尾的一部是《明史》,體例全都是紀傳體。而且除《史記》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斷代史。

    *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 (1 )《詩 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作者不詳)(2 )《孫 子 兵 法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春秋?孫武)(3 )《國 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4 )《春 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孔子)(5 )《左 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6 )《史 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西漢?司馬遷)(7 )《漢 書》: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東漢?班固)(8 )《 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

    (作者不詳)(9 )《離 騷》: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 (戰(zhàn)國?屈原)(10)《狂 人 日 記 》:我國現(xiàn)代第一篇白話小說。

    (現(xiàn)代?魯迅)(11)屈 原:我國第一位詩人。 (戰(zhàn)國) (12)陶淵明:我國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

    (東晉)(13)謝靈運:我國山水詩的鼻祖。 (南北朝)(14)陸 游:我國古代詩歌最多的詩人。

    (南宋)。

    4. 高考歷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累,比如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

    這屬于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屬于天文歷法,因為古代使用干支紀念法,當然現(xiàn)在仍在使用,十二生肖就是和十二地支對應(yīng)的。

    (很不幸的是現(xiàn)代很多小人拿此來算命欺騙老百姓)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zhì)觀。多用于哲學、中醫(yī)學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gòu)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chǎn)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huán)不已。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zhì)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gòu)成。它強調(diào)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和運動形式。

    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tǒng)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tǒng)論。 什么是五行 在中國古代哲學所記載,五行是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它們是金、木、水、火、土,而它們之間也存有相生相克的關(guān)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質(zhì)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個性質(zhì),依次如下: 木-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鹦源矶Y,就是為人謙讓謹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溫厚篤實,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誠實又溫厚誠懇之意。

    金-性情剛強,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順理。

    水-人聰明,并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觀察事物詳細,對于任何事能預(yù)知前兆,善理權(quán)謀術(shù)事。

    也可以說是仁、義、禮、智、信的五常。 中醫(yī)五行相生相克圖 五臟:木性為肝臟;火性為心臟;土性為脾臟;金性為肺臟;水性為腎臟。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紅色;土代表黃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相沖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駁、互相戰(zhàn)斗、制衡。 根據(jù)宇宙的磁場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產(chǎn)生了植物(木).再經(jīng)由太陽(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陸地(土).再從陸地中去發(fā)現(xiàn)了鐵的礦物質(zhì)(金).爾后從鐵礦中提煉成鐵器做成盆子來取水。

    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環(huán)狀態(tài)。 又 *** 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樹(木),用大樹的根來拱固土質(zhì)大雨來時才不會土質(zhì)流失(土),大雨會造成水災(zāi)就必需用土來筑墻保衛(wèi)家園(水),古時家園的門口都要擺個大水缸下雨時備水以備火災(zāi)可滅火(火),為保衛(wèi)家園及家中煮飯生火必需有刀槍斧頭器具所以要提煉頑鐵(金), 生火需要用鋸子斧頭來劈材(木),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間的萬物產(chǎn)生之后,雖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會使樹木生長,也會使土質(zhì)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來克土,這就是自然的循環(huán)狀態(tài)。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于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產(chǎn)生于漢代,它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而不是以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稗o源”里說,“干支”取義于樹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對應(yīng)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根據(jù)《五行大義》中記載,干支是大撓創(chuàng)制的。

    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月。

    陰陽之別,故有枝干名也?!?天干地支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shù)與回歸年的天數(shù)相符,設(shè)置閏月。

    據(jù)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xié)調(diào)陰歷和陽歷。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歷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shè)出的符號。

    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數(shù)字般的單純,而。

    5. 有哪些高中生該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識

    直接稱名01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以示自謙,并表示對對方敬重。如《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p>

    (2)用于敘述或作傳。如《陳涉世家》:“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p>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3)稱所厭惡、輕視的人。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p>

    稱字02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人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如韓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銘》,子厚為柳宗元的字。稱號03號又叫別號、表號。

    名與字、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名由父親或尊長取,字、號大多自己取。號一般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對人稱號也是一種尊敬。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等等。

    稱謚號04古代帝、后及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評定一個稱號,這個稱號就叫謚號。起于周代,秦代廢,漢代復(fù)行,歷代相沿至清。

    如齊宣王的“宣”、漢武帝的“武”,諸葛亮的“忠武”、歐陽修的“文忠”等。此外又有私謚,為民間所加,始于漢代。

    如陶淵明謚“靖節(jié)”。稱廟號、年號05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立的名號,如某祖、某宗。

    始于商代,如太甲稱為“太宗”。西漢之初承襲此制,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古訓,新即位的皇帝為剛?cè)ナ赖幕实圩h立廟號(漢高祖并非廟號。

    劉邦廟號太祖,謚高皇帝,俗稱漢高帝、漢高祖)。此后歷代沿襲此制至清代滅亡。

    年號是古代帝王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56633為表示自己統(tǒng)治紀年而定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此后直至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號改元,有一帝改年號至十數(shù)次,一年之中數(shù)次改年號者。

    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直至清末,除明英宗外,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明英宗因土木之變,前后做了兩次皇帝,有兩個年號)。歷代君王稱謂:夏、商稱名,如禹、啟、湯;自周至隋,多稱謚號,如周厲王、周幽王、秦穆公、燕昭王、漢武帝、隋文帝等;自唐至元,多稱廟號,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等;自明至清,多稱年號,如永樂帝、康熙帝等。

    稱齋名06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楊萬里稱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稱姚惜抱、惜抱先生,蒲松齡稱聊齋先生,梁啟超稱飲冰室主人等。

    稱籍貫07如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亦為臨川人,被稱為湯臨川;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

    上聯(lián)“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lián)“常熟”指翁同龢(江蘇常熟人)。稱郡望08如韓愈為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昌黎先生。

    稱官名09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稱爵名10如諸葛亮曾封武鄉(xiāng)侯,所以后人稱其為武侯;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魏徵曾封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明初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遂以誠意伯相稱。

    稱官地11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賈誼曾任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yīng)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12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鼻皟扇思娣Q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guān)系,再稱名和字。

    《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鼻皟扇思娣Q官職、字和姓,后一人稱字和姓。

    謙稱13(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如: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

    6. 古代文化常識高考宗廟

    宗廟

    詞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shè)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廟社稷?!笨追f達疏:“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稷?!卑春笫雷源蠓蛞韵陆苑Q家廟。(2)王室的代稱。《漢書·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

    基本解釋

    1.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稇?zhàn)國策·齊策四》 2. 先王之宗廟。 3. 立宗廟于薛。 4. 王室國家的代稱 宗廟社稷?!濉?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墩撜Z·先進》 5.宗廟會同。

    詳細解釋

    1. 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 《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史記·魏公子列傳》:“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為巨 唐 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祐助?!?葉恩《上振貝子書》:“甲午之役,陵寢躪于戎馬之足;庚子之亂,宗廟翻夫五色之旗?!?2. 朝廷和國家政權(quán)的代稱。 《墨子·非命下》:“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薄逗鬂h書·伏湛傳》:“猾臣 王莽 ,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廟?!?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而今公卿大夫,莫肯為陛下長慮后顧,為宗廟萬世計,臣竊惑之。”《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tǒng)領(lǐng)禁省, 漢 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p>

    文言文神題

    1. 八篇文言文古文加題目,要附答案

    一、文言文閱讀。

    (共8分)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2分) ①略無闕處( ) ②不見曦月( ) ③素湍綠潭( ) ④清榮峻茂(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3.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的兩條理由,同時找出本文中能印證理由的原句抄寫在橫線上。

    (4分) 二、文言文閱讀(共9分) 出師表(選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4.解釋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 ⑴性行淑均( ) ⑵漢室之?。?)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3分) ⑴志慮忠純 ⑵裨補闕漏 ⑶優(yōu)劣得所 6.文中回憶了先帝在世時“嘆息痛恨”的情形,說說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4分) 三、文言文閱讀(共9分)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7.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2分) 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 凄神寒骨 ( ) 8.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 ) A、(1)伐竹取道 (2)齊師伐我 B、(1)乃記之而去 (2)停數(shù)日,乃去 C、(1)潭中魚可百許頭(2)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D、(1)以其境過清 (2)屬作文以記之 9.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0.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請你判斷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流向,并說明理由。

    (3分) 四、文言文閱讀(共9分) (一)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被负钤唬骸肮讶藷o疾?!?/p>

    扁鵲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本邮?,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p>

    桓侯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yīng)。

    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负钏焖?。

    (二)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①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 ②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12.選出下面幾項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1分)( ) A.桓侯故使人問之 故:故意 B.雖欲言,無可進者 雖:即使 C.皆以美于徐公 以:把 D.火齊之所及也 之:的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4分) ①聞寡人之耳者 翻譯: ②皆朝于齊 翻譯: 14.桓侯喪命,齊國強盛,兩個故事不同的結(jié)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分) 五、文言文閱讀(共9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

    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p>

    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p>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p>

    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

    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

    2. 用文言文寫一篇神話 200字 神話不能是真的

    《盤古開天辟地》 天地渾沌如雞子。

    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

    天地開辟。陽清為天。

    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一日九變。神于天。

    圣于地。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

    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

    故天去地九萬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

    氣成風云。聲為雷霆。

    左眼為日。右眼為月。

    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

    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

    發(fā)為星辰。皮膚為草木。

    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

    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

    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徐整《三五歷紀》《五運歷年紀》。

    3. 文言文神話故事 原文加翻譯

    盤古開天辟地 (山海經(jīng)圖)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fā)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癁槔璁m。 —徐整《三五歷紀》《五運歷年紀》 譯文

    遠古的時候,沒有天也沒有地,到處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團,可就在這黑暗之中經(jīng)過了一萬八千年,卻孕育出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神,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醒來睜開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見,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著向四周猛劈過去。 那輕而清的東西都向上飄去,形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盤古站在天地中間,不讓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盤古也隨著增高。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可是盤古也累倒了,再也沒有起來。 盤古的頭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血液變成了江河,毛發(fā)肌膚都變成了花草,呼吸變成了風,喊聲變成了雷,淚水變成了甘霖雨露滋潤著大地。

    4. 很少見的文言文神話故事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有五采之鳥,有冠,名曰狂鳥。

    有大澤之長山。有白氏之國。

    西北海之外,赤水東,有長脛之國。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食谷,使四鳥。

    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

    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

    有蟲狀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見,青如猨狀。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

    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爰有甘華、璇瑰、甘柤、瑤碧、白木、白柳、視肉、瑯玕、白丹、青丹、多銀鐵。鸞鳳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是處,是謂沃之野。

    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鳥。

    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臺。

    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有三澤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有女子之國。

    有桃山。有虻山。有桂山。有于土山。

    有丈夫之國。

    有弇州之國,五采之鳥仰天,名曰鳴鳥。爰有百樂歌舞之鳳。

    有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棲為吉。不壽者乃八百歲。

    5. 求10篇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

    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yīng)詔,而深奇愛之。

    【注釋】①建和: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為公元147年。

    ②京師不見: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況。 【文化常識】 “太后”及其他。

    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帝的妻子稱“皇后”?!疤蟆保ɑ蚧侍螅┲富实鄣哪赣H(周朝諸侯王的母親也稱“太后”),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疤庇兄粮咧链蟮囊馑迹虼嘶实鄣尼t(yī)生叫“太醫(yī)”,皇帝的老師叫“太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詔 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yīng)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后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2、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

    家鄰鎮(zhèn)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

    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睂④娨云浞街蠖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p>

    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睉?yīng)聲云:“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p>

    【注釋】①粵中:今廣東番禺市。②莊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

    ③神格:神條與氣質(zhì)。④曾屬對否:曾經(jīng)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

    ⑥火卒:軍中伙夫。 【文化常識】 象棋。

    圍棋與象棋是中國的兩大棋類活動。多數(shù)專家認為,先有圍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楚辭·招魂》中,自秦漢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將、車、馬、卒四個兵種。唐時加了“炮”,到北宋時加了“偏”、“禪”,相當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國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將、士、象、兵、車、馬、炮。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署 ②適 ③弈 ④對 ⑤夸 2、翻譯:①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詰之曰 ;③莊以實對 ;④何難之有! 3、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

    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

    太祖甚異之。 【注釋】①《詩》、《論》:指《詩經(jīng)》和《論語》。

    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

    ④論:議論。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nèi)。

    ⑥銅雀臺: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臺。 【文化常識】 文學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

    因富于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shù)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后期則表現(xiàn)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么? 4、默寫《七步詩》。 4、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為之用?!北娍秃椭?。

    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

    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

    ②祖:古人出遠門設(shè)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

    ⑥囋:叮咬。 【文化常識】 食客。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quán)貴人家為了網(wǎng)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shù)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于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qū)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和 ②亦 ③并 ④類 2、翻譯: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 5、曹紹夔捉“怪”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

    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shù)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

    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鐘,罄復(fù)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shè)盛饌,當為除之?!?/p>

    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shù)處,其響遂絕。

    僧苦問其所以,紹夔云:“此罄與鐘律合,擊彼此應(yīng)?!鄙笙?,其疾亦愈。

    【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

    ②術(shù)士:有法。

    6. 文學作品 文言文

    影髧髭須

    婑媠然,容止俊雅,酌酒菲敬。恓恓雋兒,前鬋一堂薈萃。蓋芊眠如若焉。婉娩情愫,鬈荃相得。簾中戩髻,飄飖褘姍、清歌作賦。

    稔知其澹然空身,碎白儒墨,謂之龑,磔一筆,發(fā)鬒惄歟。蔫不蝍長流春水。揅飏蘸舞,酴醾灑散歟。紅顏遠逖夙云。予鬇鬡髭須,青筠孜孜吃吃,馨香髧垂之恂爾。

    鬢蒼如色而多髯者,容許長撫鬑逸悠矣哉!我鬅松稚子跂望歆往之,以燮詩文箋用。

    姝嬌酦酳,青山霨起,躑躅不定。匿有霓虹蘧然,噫!髣髴娉婷風月。瓊閣間,硯臺池友,筱碧袤長卷幅。摹弄琴趣,以睎古云志爾。

    風花雪月,霏霏微微。諧戲堩濘,馬沉蹢北。娟秀文字,竹簡尺牘,斐然焉。

    墨釅瀝坙,酒意忺來,請君作。清沽醇香正。醴碗品味,酡顏興筆凌訣題,神醒休。飲復(fù)醉。聯(lián)袂倚歸聽江醺。

    熹微醒,長恨謌。盍往瑯?gòu)郑空{(diào)琹趣爾。欹側(cè)水木,憮然聲慢,幽恚煙宇,靉霴暮云,浟蓮清儀。

    秉筆直書我漣洏,蹀躞小路。鏡中髫發(fā),不盈絲毫之須。何相頗悕然?

    世道難平,秋亦凊,持嬌媚小。彈淚揮其詞語,佼佼如文,不勝流之。

    7. 十七題(課外文言文題 《夫民,神之主也》)

    遂已無左手,做了殘疾之人,操教就于長安歇馬,授西涼侯之職。

    楊秋、侯選皆封列侯,令守渭口。下令班師回許都。

    涼州參軍楊阜,字義山,徑來長安見操。操問之,楊阜曰:“馬超有呂布之勇,深得羌人之心。

    今丞相若不乘勢剿絕,他日養(yǎng)成氣力,隴上諸郡,非復(fù)國家之有也。望丞相且休回兵?!?/p>

    操曰:“吾本欲留兵征之,奈中原多事,南方未定,不可久留。君當為孤保之?!?/p>

    阜領(lǐng)諾,又保薦韋康為涼州刺史,同領(lǐng)兵屯冀城,以防馬超。阜臨行,請于操曰:“長安必留重兵以為后援?!?/p>

    操曰:“吾已定下,汝但放心。”阜辭而去。

    8. 求十篇文言文題目 并帶上答案

    一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日:“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日:“請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2)子固非魚也( )2、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只標一處)。(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魚之樂?(3)我知之濠上也。3、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參考答案】l、(1)固然(2)本來2、(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魚之樂? (3)我知之/濠上也。3、莊子認為魚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愉悅的心境。

    是他內(nèi)心愉悅的外化。二 《不死之藥》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

    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

    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蓖跄瞬粴ⅰ?/p>

    1.給加括號字的解釋選擇正確的一個,填入括號中(因)奪而食之(因為,于是)( ) 可(食)之(吃,食物)( )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同"悅",勸說)( )臣(故)食之(原因,所以)( )2.翻譯句子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加括號詞說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_____;而謁者的理解是_______.謁者回答:"可食".謁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中射之士最終能逃過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變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哪一點打動了楚王的心,從而放過中射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于是 吃 勸說 所以 2.翻譯句子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 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 的藥,傳遞人拿著藥走入宮中。

    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

    7.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加括號詞說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 中射之仕能吃么;而謁者的理解是這個東西可以吃嗎?謁者回答:"可食".謁者的意思是可以給大王吃,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中射之士我可以吃。8.中射之士最終能逃過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變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哪一點打動了楚王的心,從而放過中射之士? 殺了中射之士 就說明不死藥是假的 會被人說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騙 影響自己的威嚴三《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

    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yīng)詔,而深奇愛之。

    1、解釋:①詔 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yīng)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后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答案:1. ①皇帝命令;②認為與眾不同2①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但又不知怎樣說清; ②就按照黃琬說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彎月。

    四《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

    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①只②都③帶領(lǐng)④眾⑤提、拿;2.①善于寫文章;②為什么要請人?③曹操認為他很與眾不同。3.值得一看,意為曹植寫的辭賦相當有水平五《楊億巧對》寇萊公在中書。

    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yīng)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币蛔Q為好對。

    1、解釋:①為 ②應(yīng)聲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里?答案:1.①是②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2.適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六《承宮樵薪苦學》承宮,瑯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xiāng)里徐子盛明《春秋》經(jīng),授諸生數(shù)百人。

    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jīng)。豬主怪其不還,求索。

    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宮門下。樵薪執(zhí)苦,數(shù)十年間,遂通其經(jīng)。

    1、解釋:①孤 ②明 ③廬 ④笞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答案:1.①年幼失去父親②精通③屋,此指書舍④用竹鞭打 2.豬的主人對承宮沒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尋找。七《桓榮勤學不倦》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饑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fù)施用乎?”榮笑而不應(yīng)。

    及為太常,元卿吧。

    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訓練題

    1. 語文必修5 《古代文化常識》中的練習題答案有么

    古代文化常識 一、部分練習參考答案1.關(guān)于古詩與星宿蘇軾《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p>

    “斗”“?!本椭付怂拗械亩匪藓团K蓿菍懢爸?,以星襯月。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是詠物之句,以星襯物。《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歌詠牛郎織女的離別相思。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p>

    寫月夜觀看牛郎織女星的閑適。李商隱《馬嵬》:“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以“笑牽?!眮韺懱菩诋斈昱c楊貴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時光。2.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寡人之于國也》)河內(nèi):黃治以北的地區(qū)。

    河東:黃河以東的地區(qū)。(2)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過秦論》)山東:指崤山以東。(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過秦論》)西河:指魏國黃河以西地區(qū)。(4)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赤壁之戰(zhàn)》)關(guān)西:函谷關(guān)以西。

    (5)江表英雄,咸歸附之(《赤壁之戰(zhàn)》)江表:(長江之外的)江南地區(qū)(從中原看來,這些地區(qū)在長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姜夔《揚州慢》)淮左:淮河東面(古代稱江河東面為左,西面為右)3.孔子及其弟子在談到自然現(xiàn)象時,多用來比喻人事。談?wù)勏旅鎺讉€句子中提到的這些自然現(xiàn)象在句子中的含義。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把實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極星(北辰),居其中而眾星拱衛(wèi)。

    古人認為北極星在整個天體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論語·子罕》)感嘆晝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時光的易逝。(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p>

    (《論語·雍也》)以水比況聰明智慧的人,以山比況有仁德的人。這句話的下文為: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4)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p>

    (《論語·子張》)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過失:錯了也錯在明處,改了眾人照樣敬仰他。2.關(guān)于古詩文與紀時平明:“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日中:見于《陳太丘與友期》《兩小兒辯日》。人定:“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東南飛》)日暮:“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保ù揞棥饵S鶴樓》)更定:見于張岱《湖心亭看雪》。

    夜闌:“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保懹巍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暮春:見于王羲之《蘭亭集序》。

    三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保辖肌队巫右鳌罚┤铮骸坝腥锕鹱?,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見于王勃《滕王閣序》。3.關(guān)于古詩文與節(jié)日古代詩文中涉及的節(jié)日很多,常見的有春節(jié)、上元(元宵)、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乞巧節(jié)(七夕)、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

    這些節(jié)日,大部分延續(xù)到現(xiàn)在,不過過節(jié)的內(nèi)容和習俗改變了很多。有些節(jié)日活動(如婦女七夕乞巧),因為社會生活的變化現(xiàn)在消失了。

    4.關(guān)于中國古代紀年中國古代從漢武帝時開始使用年號紀年。第一個年號為建元(前140—前135)。

    在中國歷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號紀年時間最長,為1662—1722年,歷61年;其次是乾隆,為1736—1795年,歷60年。年號的長短和社會的治亂大體上成正比的關(guān)系,像康熙、乾隆時期史稱“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開元”為年號歷28年(713—740),史稱“開元盛世”。在社會動蕩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頻繁更換年號,如,徽宗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等,企圖借不斷更換含有吉祥意義的年號來振興國運,但最終也不能避免亡國的命運。

    當然,國號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壽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關(guān),不能一概而論。5.關(guān)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稱時稱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馬遷《鴻門宴》“籍”,項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p>

    (王勃《滕王閣序》)3.“山中人王維白?!保ㄍ蹙S《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古人稱呼他人時稱字,如:1.“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

    (班固《蘇武傳》,李陵稱蘇武的字)2.“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保ɡ钌屉[《李賀小傳》,李商隱稱李賀的字)3.“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p>

    (《赤壁之戰(zhàn)》,孫權(quán)稱魯肅的字)自稱稱名,稱人稱字,也不能一概而論。自稱有時不稱名,代之一些謙卑的稱法,如“臣”“仆”等;稱人有時也直稱其名,如《燭之武退秦師》中佚之狐稱燭之武就直呼其名,《師說》中韓愈稱李蟠也直稱“李氏子蟠”。

    6.關(guān)于古人名與字之間的關(guān)系班固,字孟堅:“孟”表示排行第一,“堅”與“固”同義。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與“操”(守)同義。

    韓愈,字退之:“愈”為勝過、超出之意,“退”為約束退守之意,名與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劉禹錫,字夢得:“錫”為“賜”之意,“禹錫”即“大禹所賜”之意,故字為“夢得”。

    李商隱,字義山:商隱,即殷商隱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紂,天下宗周,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餓死,故李商隱以字“義山”與名呼應(yīng)。

    秦觀,字少游:“觀。

    2. 有關(guān)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及答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

    1.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 ,分別是以 、、來稱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是一幅寫給 歲老人的壽聯(lián)。

    5.古代兄弟之間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從"表示

    關(guān)系,"先"表示 。

    7.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國古代把農(nóng)歷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于現(xiàn)在上午 時到

    時。

    10.農(nóng)歷清明前的四個節(jié)氣依次為 、、、。

    11.1998年是農(nóng)歷戊寅年,按傳統(tǒng)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jù)此推算,2000年是農(nóng)歷 年,是屬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于地支紀時法的 時,也就是現(xiàn)在的

    時到 時。

    13.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種物質(zhì)。

    14.中國隋唐以后的官職實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長官均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貶官叫 、。

    16.漢代郡的長官稱 ,隋唐州的長官稱 ,宋代州的長官稱 ,明代府的長官稱 。

    17.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簡稱。

    18.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岳"的名稱: 、、、、。

    19."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陽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漢陽位于漢水之 ,陜西省的華陰位于 之北。

    21.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傳說中的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 、、。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 、、、。

    26.古代的節(jié)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jié) ,清明節(jié) ,重陽節(jié) 。

    27.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歲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識測驗題參考答案

    1.官職 謚號 號 2.令尊 家慈 3.冠禮 笄禮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親屬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記年法 帝王年號記年法 干支記

    年法 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驚蜇

    春風 11.庚辰 龍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點 第二天凌晨1點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尚書 吏部 15.拜 除 謫 左遷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華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華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盤古 女媧 精衛(wèi) 23.

    坐西朝東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東朝西 24.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zhuǎn)注

    假借 25.經(jīng) 史 子 集 26.觀燈 踏青掃墓 登高賞菊 27.琴棋書畫 28.松

    竹梅 29.宮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長 31.高山流水 廣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陽簫鼓 漁樵問答 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3. 初中語文文化常識練習

    2 甲子是60年 !3水之南、山之北稱之為陰,山之南,水之北,為陽!河陽就是黃河 北岸!漢陰就是在漢水南岸!江陰就是長江南岸!4 蘇,豫,晉,皖,魯,浙,滬,中國別稱應(yīng)該是華夏,九州也行!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華山(位于陜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東岳泰山(位于山東)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5,布衣只百姓,肉食者是指吃肉的人,,只有權(quán)有錢的人!白丁就是平民了!鴻儒就是有學問的讀書人!南冠就是俘虜!鴻雁傳書。。就是書信的意思!星漢應(yīng)該就是銀河了!“瀚?!痹跐h魏六朝時,指的就是“浩瀚的大?!?!家鄉(xiāng)別稱是桑梓!月亮應(yīng)該可以叫玉兔!古語有玉兔東升!閭左指主要由雇農(nóng)、佃農(nóng)等構(gòu)成的貧苦人民!6 宋、齊、梁、陳 都城是建康!現(xiàn)在算是南京了!北宋都城是汴京,就是開封了!

    7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五種形式

    8 ,前中后三軍,前鋒,中軍,后合!主將處于中軍,擊鼓代表前進,鳴金代表后退

    9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哭萬喜良)、《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

    前面幾問樓上就回答了!!

    10六書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4.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yīng)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guān)copy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

    對應(yīng)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yīng)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yīng)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zd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習空余翻看,權(quán)威準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文言文古代常識題

    1. 兩道古文常識題

    一、

    謙稱: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婦(全是自稱);

    敬稱: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全是稱對方);

    賤稱:獨夫(即暴君)、豎子(指童仆,“豎”是豎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古時童仆都是穿這種衣服,所以稱為“豎子”)。

    那個13是不是“愚”???LZ確定沒打錯?如果是“愚”的話就是謙稱。

    “魚取生”從來沒聽說過……不懂……抱歉、

    二、

    經(jīng):伐檀(出自《詩經(jīng)》);

    史:荊軻刺秦王(出自《戰(zhàn)國策》)、屈原列傳(出自《史記》)、崤之戰(zhàn)[出自《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張衡傳(出自《后漢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史記》);

    子:察今[出自《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季氏將伐顓臾(出自《論語》)、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勸學(出自《荀子》)、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

    集:愛蓮說(出自《周元公集》)、促織(出自《聊齋志異》、項脊軒志、捕蛇者說(出自《柳河東集》)、六國論(出自《嘉佑集·權(quán)書》。

    《采草藥》不知道……貌似很少人知道額……

    2. 【好答案會+分】文言文 古文 的古代文化風俗常識

    你在百度文庫 搜古漢語常識,里面有很多同類文章,挨個看一下古 代 漢 語 文 化 常 識 一、年齡稱謂 0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0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0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0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0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0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0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二、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nèi)容: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節(jié)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四、古代的刑罰 (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0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0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07)大辟:砍頭 (08)炮烙:將人燒烤死 (0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尸街頭 五、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 1、詞語 (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六、古代時間、長幼特殊名稱1、陰歷十五為望,陰歷十六為既望或繼望;每月底為晦(大月是三十,小月為二十九,初晦即指正月月底);陰歷每月初一為朔日。

    2、老大為伯,老二為仲, 老三一直到倒數(shù)第二都稱為叔, 最小的叫做季。

    3. 有關(guān)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及答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1.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 ,分別是以 、、來稱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

    "這是一幅寫給 歲老人的壽聯(lián)。5.古代兄弟之間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從"表示 關(guān)系,"先"表示 。

    7.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國古代把農(nóng)歷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于現(xiàn)在上午 時到 時。

    10.農(nóng)歷清明前的四個節(jié)氣依次為 、、、。11.1998年是農(nóng)歷戊寅年,按傳統(tǒng)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jù)此推算,2000年是農(nóng)歷 年,是屬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于地支紀時法的 時,也就是現(xiàn)在的 時到 時。

    13.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種物質(zhì)。14.中國隋唐以后的官職實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長官均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貶官叫 、。

    16.漢代郡的長官稱 ,隋唐州的長官稱 ,宋代州的長官稱 ,明代府的長官稱 。17.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簡稱。

    18.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岳"的名稱: 、、、、。19."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陽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漢陽位于漢水之 ,陜西省的華陰位于 之北。21.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傳說中的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 、、、。

    26.古代的節(jié)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jié) ,清明節(jié) ,重陽節(jié) 。27.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歲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古代文化常識測驗題參考答案1.官職 謚號 號 2.令尊 家慈 3.冠禮 笄禮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親屬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記年法 帝王年號記年法 干支記年法 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驚蜇春風 11.庚辰 龍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點 第二天凌晨1點 13.金 木水 火 土 14.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尚書 吏部 15.拜 除 謫 左遷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華山 衡山 恒山 嵩山19.南京 20.北 北 華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盤古 女媧 精衛(wèi) 23.坐西朝東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東朝西 24.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zhuǎn)注假借 25.經(jīng) 史 子 集 26.觀燈 踏青掃墓 登高賞菊 27.琴棋書畫 28.松竹梅 29.宮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長 31.高山流水 廣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陽簫鼓 漁樵問答 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13.D 14 B 15.C 16.(1)話傳到外面,掌權(quán)的人指控他狂妄輕率,貶潘良貴為監(jiān)信州吶口排岸。

    (得分點:徹、當、黜,各1分,句意2分);(2)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認為賢良的,自然應(yīng)當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達私人恩情。(得分點:進退、耀、示,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言斷句的能力。

    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句意的整體感知與理解,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jù)主謂或動賓關(guān)系及人物的動作斷句,也可以根據(jù)文言標志性詞語斷句。例如此題可根據(jù)人名“高宗顧良貴”及文言標志性詞語“曰”等斷句。

    D項原文標點:子湮欲退,高宗顧良貴日:“是聯(lián)問之?!庇种I子湮且款語。

    子湮復(fù)語,久不止,良貴叱之退者再。高宗色變,于是二人俱待罪。

    所以選D。 【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

    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 【技巧點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nèi)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guān)系,作出相應(yīng)調(diào)整,然后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

    例如本題的“曰”“之”“高宗”等。 1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題,可根據(jù)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B項,“借用為對帝王、王后的尊稱”理解錯誤,不包括“王后”。

    所以選B。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

    能力層級為識記A 【易錯警示】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键c,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閱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qū),即考生誤認為從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實際上,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復(fù)習鞏固。選項中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nèi)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

    例如本題選項B則是考查古代對帝王等稱謂的文學常識。 15.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被皇帝罷官”與原文不符,應(yīng)是潘良貴自己請求離去。

    所以選C。 【考點定位】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常見的設(shè)誤角度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shè)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shè)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nèi)容、詞語。

    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選項C就屬于張冠李戴的錯誤。

    16.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譯時,應(yīng)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yīng)注意盡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譯出。

    本題重點詞語:徹、當、黜、進退、耀、示。 【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警示】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jié)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guān)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

    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例如本題應(yīng)將“徹、當、黜、進退、耀、示”等關(guān)鍵詞翻譯準確。

    【參考譯文】 潘良貴,字子賤,婆州金華人。憑著上舍生的身份開始做官,擔任辟雍博士,升任秘書郎。

    當時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體祿籠絡(luò)出名的士人,潘良貴操守、意志堅定不可動搖,親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達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貴嚴肅拒絕。靖康元年,欽宗問誰可以勝任宰相,潘良貴極力進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們肯定誤國。

    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顛的宰相,不廣泛詢問下面官吏的意見,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痹拏鞯酵饷?,掌權(quán)的人指控他狂妄輕率,貶潘良貴為監(jiān)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繼承皇位,召入朝廷擔任左司諫。拜見皇帝后,請求剿滅奸黨,讓叛徒在國門處決,敵人就不敢輕視宋朝。

    又請求封賢良的宗室到山東、河北,來使國家強大,皇帝巡視維揚,培養(yǎng)兵威來圖謀恢復(fù)國家。黃潛善、汪伯彥厭惡他的話,改任工部。

    潘良貴因進言沒有實行,請求離職。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

    宰相呂頤浩從容對潘良貴說:“(您)早晚將引入兩省任職?!迸肆假F嚴肅回答說:“父母年老正想請求到地方任職,兩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

    潘良貴退下對人說:“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認為賢良的,自然應(yīng)當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達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籠絡(luò),又憑什么在朝廷立身?!?/p>

    憑著直龍圖閣的身份擔任嚴州知州。到任兩月,請求擔任祠祿官。

    起用為中書舍人。 恰好戶部侍郎向子湮入宮拜見皇帝,說話繁冗蕪雜,潘良貴以前與向子湮交好,這天潘良貴暫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徑直走到榻前嚴厲地說:“向子湮。

    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9.B 10.D 11.B 12.B 13.(1)單父人呂公與沛縣的長官要好,為躲避仇人投奔到縣令這里來作客,于是就在沛縣安了家。

    (2)酒宴快散的時候,呂公就給高祖使眼色,堅持要留下高祖。 【解析】 9.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類題要靠平時對課文知識的積累,在課外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B輕視。從句子的上下文看,并沒有交換官吏的一些事情或做法。

    從上文的語境看,高祖做亭長,平時就看不起那些縣里的官吏。易,除了有“交換”義外,還可講成“輕視,看不起”。

    所以根據(jù)上下的具體語境,應(yīng)講成“輕視,看不起”。所以選B。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解釋,要重視那些在所學課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語,那些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中已有較大差異的詞語,以及一詞多義的詞語。文言實詞應(yīng)該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詞語予以解釋,并且要根據(jù)該詞在某句子中的切實意義給予恰當?shù)慕忉?,以使句子前后語氣通暢、意義明白正確為標準。

    具體分析時,還要結(jié)合著具體語境分析。 10.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言斷句的能力。

    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句意的整體感知與理解,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jù)主謂或動賓關(guān)系及人物的動作斷句,也可以根據(jù)文言標志性詞語斷句。原文的標點為: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斬蛇。

    蛇分為兩,道開。行數(shù)里,醉困臥。

    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 【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

    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 【技巧點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nèi)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guān)系,作出相應(yīng)調(diào)整,然后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

    D項,“上坐”是指受尊敬的席位。所以選D。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键c,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閱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qū),即考生誤認為從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實際上,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復(fù)習鞏固。

    選項中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nèi)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例如本題選項D就屬于古代席位的文學常識。

    1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筛鶕?jù)對文章內(nèi)容的感知,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B項說“為奉承縣令的貴客”,不準確, 實為奉承縣令; “高祖向來瞧不起這種做法,所以一個錢也沒帶”也錯誤,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帶一錢,是對那些官吏的一種戲侮。

    所以選B。 【考點定位】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常見的設(shè)誤角度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

    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shè)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shè)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nèi)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

    例如本題選項B就屬于張冠李戴的錯誤。 1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問句的能力。

    譯文時,應(yīng)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yīng)注意盡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譯出。例如,(1)采分點“善”“辟”“客”“家”“焉”一處1分。

    (2)采分點“闌”“目”“固”“竟”“后”。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警示】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jié)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guān)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

    例如第一題的“家”就屬于名詞用作動詞,翻譯時,要翻譯準確。 【參考譯文】 漢高祖(劉邦),是沛縣豐邑中陽里(邑和里都是當時的行政單位,邑屬于縣,里屬于邑)的人,姓劉。

    高祖這個人,胸襟開闊,氣量寬宏。不愿干一般人從事的生產(chǎn)勞動。

    到了壯年,被試用做小吏,當了泗上亭的亭長。高祖曾經(jīng)去咸陽服徭役,有機會觀看秦始皇出行,他大為感嘆地說:“唉!大丈夫就應(yīng)該這樣??!” 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呂公,跟沛縣縣令要好,為了躲避仇家,到縣令這里客居,于是在沛縣安了家。

    沛縣的豪紳和官吏們聽說縣令家里有貴客,都去送禮祝賀。當時蕭何是縣里的主吏(也稱主吏掾,是協(xié)助縣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職),主管收納賀禮,他告知各位貴賓說:“禮錢不足一千錢的,請坐。

    22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