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PPT的簡單介紹
推薦文章
文言文常見知識點歸納
1.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文言文知識點是高中學(xué)習(xí)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jié)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實詞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虛詞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 通假字 古今異義字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譯 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篩選信息 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歸納概括 典故 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觀點態(tài)度。
2. 求高考文言文常識總結(jié)
文學(xué)常識不得記混記雜,要時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如記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學(xué)主張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誦最終要通過默寫落實在卷面上,在復(fù)習(xí)中,一定要背默結(jié)合,默寫時還要細心,不要出現(xiàn)錯字、漏字、前后顛倒等錯誤,此外,還應(yīng)注意標點和語氣。
【考點達標】⒈."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yīng)識九歌心"這副對聯(lián),說的是( ) A.賈誼 B.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對聯(lián)中嵌有屈原詩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詩中以芳草自喻品質(zhì)的高潔。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從內(nèi)容上看,與屈原事相合;從感情上看,表達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yīng)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游記》-吳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國 B.《鏡花緣》-李汝珍-明代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 C.《西廂記》-王實甫-元代 《唐璜》-拜倫-英國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紅與黑》-莫泊桑-法國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國人;B.《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不是莫泊桑。
) 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答案:B(題干中的一首詩是朱德同志為四川三蘇祠而題的,正確答案應(yīng)該是B項。
A項中,曹操、曹丕、曹植雖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詩賦流傳于今,但他們不符合詩中“峨眉共比高”這一內(nèi)容。C項中,班彪、班固、班超雖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學(xué)著稱,而班超有是名將,所以與詩中“都是大文豪”內(nèi)容不符。
D項中杜甫、杜牧、杜荀鶴不是父子關(guān)系,因此更不符合詩意了。)。
3. 初中語文常見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總結(jié) (有實例)
1、昂首觀之,向為之強。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高興?!墩撜Z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稱代詞,你?!墩撜Z十則》
4、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烏,通“無”,沒有?!渡绞小?/p>
5、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問?!蛾愄鹋c期》
2.走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氣,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護城河 水池
5 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停駐 質(zhì)量差;次數(shù)
6 戾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尋 未裹,尋病終 不久 尋找
9 獄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案件 監(jiān)獄
10 坐 停車坐愛楓林晚 因為 坐下
11 渠 問渠哪得清如許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微小
13 遷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官吏調(diào)職 遷移
14 形 無案牘之勞形 身體 形狀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目光短淺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質(zhì)低下
17 犧牲 犧牲玉帛,弗敢專也 祭祀用的物品 為正義事業(yè)而奉獻
18 親戚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緣親屬
19 交通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錯相通 交通運輸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兒女 男性的配偶
21 絕境 同上 與世隔絕的地方 山窮水盡的地步
22 無論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條件關(guān)系連詞
23 幾何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多少 數(shù)學(xué)學(xué)科之
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對。。。。。感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作動詞。認為…….有利可圖)
⑤.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huán)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于。) ②. 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 ④.通悟:通達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guān)系,;收,聚、團結(jié)。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于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木蘭詩》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么。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zhuǎn)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zhàn)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口技》
詞語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藝術(shù)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處(名,名詞作動詞,說出;不能夠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
②.
會賓客大宴(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會,適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短文兩篇》——《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
詞語活用:
①.孔子?xùn)|游(東,名詞作狀語,到東方。)
孔子到東方游歷。
②.而日中時遠也(遠,形容詞作動詞,離人遠的。)
正午時離人遠。
《狼》詞語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②.一屠晚歸(屠,動詞作名詞,指屠戶,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⑤.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詞作動詞狀語,“鉆洞”的意思,企圖打穿柴草堆鉆過去…)
4. 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點
文言文詞類活用詞類活用 分類 翻譯方法 例子名詞動用 前加動詞 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詞后加動詞 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動詞替換 舍于其址(蓋房子)名詞作狀語 表形狀 像…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樣) 表態(tài)度 像對待…一樣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 表方位 在…,從…,向… 孔子?xùn)|游(向東) 表時間 每…,在… 歲賦其二(每年) 表工具 用…,乘… 輦來于秦(乘車) 表處所 在…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形容詞作動詞 狀語對譯法 敵人遠我(遠離) 補語對譯法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動詞替換法 私我也(偏愛)形容詞作名詞 形容詞+的+名詞 勞師以襲遠(遠方的國家)使動 名詞使動 使…成為什么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成為王) 動詞使動 讓…做什么 臣活之(使…活下來) 形容詞使動 使…變得怎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變得愚蠢)意動 名詞意動 把…當作…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形容詞意動 認為…怎樣 成以其小,劣之(認為…不好)文言文翻譯技巧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綜合考察。
其翻譯原則主要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達、雅;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某些詞該怎么解釋就怎么翻譯。
如“商君佐之”的“佐”就按其意義翻譯成“輔佐”即可。 2.解釋和翻譯有相當距離,不能簡單地把解釋當做翻譯。
這種情況,應(yīng)按這一詞在句中所指的意思來譯。如:“焚百家之言”的“言”當釋為“言論”、“學(xué)說”,但這樣的解釋不能作“焚”的賓語,根據(jù)文意,這里應(yīng)譯為“記載言論的著作”。
3.要恰當處理一些修辭格。是比喻的,要翻譯成“像……什么”,或直接譯出比喻的本體;是借代,只把所代的事物寫出就可以;是委婉說法的,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來譯就可以了。
4.各類專有名詞和各個領(lǐng)域中的習(xí)慣用語譯時要注意。凡屬專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謚號、廟號、年號、書名等,可不譯。
各種領(lǐng)域中有一系列的習(xí)慣用語,如官場中的“下車”、“視事”、“乞骸骨”等,可按現(xiàn)在的說法譯出。 5.句子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時需補出。
如“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不內(nèi)”后省了賓語,可補出。 6.一些文言句子的語序,有時必須改變。
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等句式,翻譯時必須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譯出。 7.有些特殊的句子,譯時需要擴充或濃縮。
如“懷敵附遠,何招不至?”就應(yīng)譯為“使敵人降順,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這類句子言簡意深,如翻譯時不擴充,就難于把意思表達清楚。有的句子為了某種需要,故意用繁筆,遇到這種情況,只譯出意思即可。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譯時可凝縮為“秦有并吞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惫盼姆g八法 古文翻譯是對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訓(xùn)練。
近年來,在高考語文試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觀題,體現(xiàn)著新的《語文教學(xué)大綱》中“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譯呢?準確、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述習(xí)慣,沒有語?。荒荏w現(xiàn)原文的語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筆優(yōu)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是文言文翻譯的標準。
筆者根據(jù)教學(xué)實踐,總結(jié)出以下八種方法。 一、加。
即加字法。在單音節(jié)詞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jié)詞或短語。
(一) 單音節(jié)變雙音節(jié)。如: 1、前辟四窗,垣墻。
(《項脊軒志》) 譯文:前面開辟了四個窗子,障壁圍著院子(或“繞著院子砌上圍墻”)。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文: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二) 同形異義詞取古義。
如:(1)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zhàn)》)(2)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桃花源記》)(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保ā读H藺相如列傳》)(4)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久已疲。
(《赤壁之戰(zhàn)》)上述四例中,(!)“妻子”,今義指男子的配偶,即愛人(女方);古義為妻子和兒女。(2)“絕境”,今義指沒有出路的境地;古義為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宣言”,今義是表示政見的公告或聲明;古義指公開揚言。(4)“不過”,今義為轉(zhuǎn)折連詞,古義是不超過的意思。
二、減。對于“偏義復(fù)詞”,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翻譯時,要將“陪襯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復(fù)顧利害。
(《指南錄后序》) (2)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3)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孔雀東南飛》) (4) 備盜之出入也。(《鴻門宴》) (5)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
(《論積貯疏》) (6)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淺。(《石鐘山記》)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沒有“罰”的意思;(2)“異同”只有“異”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課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饑穰”只有“饑”的意。
5. 文言文知識點怎么復(fù)習(xí)
一、文言文復(fù)習(xí)方案1、夯實基礎(chǔ),課本復(fù)習(xí)三遍分析歷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于課內(nèi),幾乎歷年的考點設(shè)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guān)聯(lián)的知識點(這里,我就不再舉例了),尤其是辨析虛詞意義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寫,其中例句和考查內(nèi)容,全部都是課文原句。
可見,學(xué)好課本,鞏固基礎(chǔ)知識,是關(guān)鍵。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課本的復(fù)習(xí)。
那么為什么要復(fù)習(xí)三遍呢?這是遵循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guī)律而確定的,為了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三遍復(fù)習(xí)法,采取由淺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個體到群體的方式。
第一步,從高一開始,每學(xué)完一冊書,利用寒暑假,要求學(xué)生將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這里也有老師要求的),在假日里,復(fù)習(xí)背誦并且默寫在作業(yè)本上,三年一貫,“學(xué)而時習(xí)之”。這是疏通重點的一步,旨在熟記要點,形成口筆交互效果,增強記憶。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讀,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這時,最好不包括古詩與戲劇,這兩部分單獨復(fù)習(xí),效果會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后順序,每周三節(jié)晨讀,一周一個單元,十一周可以復(fù)習(xí)完。要求學(xué)生每篇必讀兩遍,第一遍連注釋一起讀,重點讀注釋,解義;第二遍,通讀全篇,如有背誦,復(fù)習(xí)背誦。
之所以照前面順序安排,是為了提高復(fù)習(xí)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講第五冊,大約兩個月后能講到第六冊,如此安排這兩冊就可以及時復(fù)習(xí))。這一步,是以學(xué)生個體的活動為主,教師僅指導(dǎo)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課文內(nèi)容,在淺表意義上,力圖增強語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xué)期末,利用一個月的課上時間,師生共同逐篇復(fù)習(xí)課文。這一步,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尤其是對于第二步的深化與提高。
要求教師必須認真?zhèn)湔n,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講文言文,而實質(zhì)上,教師一定要對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爛熟于胸,在課上復(fù)習(xí)時,要拎出要領(lǐng),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后聯(lián)系,總結(jié)規(guī)律,授之以漁。所以,這一復(fù)習(xí)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課有得,充分體現(xiàn)知識體系的連續(xù)性相關(guān)性和取法于課內(nèi)、應(yīng)用于課外的精神。
只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累達到質(zhì)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到深層的理解進而從容的運用。2、加強針對訓(xùn)練,復(fù)習(xí)穩(wěn)扎穩(wěn)打 前面的三步復(fù)習(xí),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導(dǎo)措施,極容易半途而廢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檢查作業(yè)即可。而對于二、三兩步,則必須加強針對訓(xùn)練。
以考核來促進復(fù)習(xí),以成績來檢驗效果。第二步,一單元一測,命題側(cè)重課本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以及詞類活用和文學(xué)文化常識,加上課文重點句子的翻譯、名句名篇的默寫。
測試時間以一課時為宜。第三步,一冊一測,時間以兩課時為宜。
除了以上內(nèi)容以外,再加入課外考查,翻譯和閱讀一律選自課外(最好選用最近六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翻譯也從中命題,這樣可以一舉兩得,節(jié)約復(fù)習(xí)時間),考查要點要與本冊知識點銜接,體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轉(zhuǎn)化。這種檢測題,必須教師自己命題,針對課本,針對學(xué)生,針對自己的教學(xué)。
備課組里,幾個老師最好分工合作,根據(jù)具體情況,各分一部分命題任務(wù),便于集體備課腦力資源共享,也避免重復(fù)考查無效勞作。3、演練高考,學(xué)以致用復(fù)習(xí)課本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得心應(yīng)手遷移知識的運用能力。
這種能力具備與否,或者說,能不能有效的發(fā)揮出來,最終體現(xiàn)在對試題的解答上。所以,面對高考,夯實基礎(chǔ)之后,就需要解決學(xué)以致用的問題。
高三下學(xué)期前兩周,在這方面做一下集中訓(xùn)練,以便使學(xué)生能夠有效的把課本知識運用起來,游刃有余的去解決問題。歷年的高考題已經(jīng)通過復(fù)習(xí)課本時的檢測訓(xùn)練全部練過了,這時還不要急于做文言文大閱讀與翻譯的模擬題,先用四課時,將實詞、虛詞、活用與句式分別集中匯總一下,聯(lián)系課文與高考,總結(jié)特點,抓住規(guī)律,使學(xué)生對這部分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分析,達到透徹理解。
然后,采取集中強化訓(xùn)練的方式,選擇優(yōu)秀的模擬試題,做十個文言文大閱讀。最后,在高考前一個月里,應(yīng)當要求學(xué)生每天做一個文言文閱讀(包括翻譯),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良好的語感,最好選擇附有答案的習(xí)題,如果需要講解,教師只需在課前用八到十分鐘就足夠了。
二、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分析縱觀近十幾年的文言文試題,除了在選材方面注重史傳類,文質(zhì)兼美,命題點多,適合高中生閱讀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從考試內(nèi)容看,文言文測試是“言”“文”并重。
這里的“言”,即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理解、古今詞辨析等;“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近三年(1999年)以來的文言文試題,題量一般是6道,6道題的測試內(nèi)容分工明確,基本上是前三題注重測試“言”,后三題注重測試“文”,分數(shù)“平分秋色”,各占9分。
文言文測試“言文”并重的特點,改變了過去重“言”不重文,實質(zhì)上僅僅是古漢語測試的不良傾向,對中學(xué)文言文教學(xué)起到了積極的導(dǎo)向作用,受到了廣大中學(xué)語文教師的好評。故這一命題特點一直在文言文命題中保留著。
2002年雖然有調(diào)。
6. 逍遙游文言知識歸納并附例句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怒而飛 怒:奮發(fā).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摶:環(huán)旋著往上飛.扶搖:旋風.3、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 夭閼(è):阻塞.4、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反問,哪里用得著……呢?5、朝菌不知晦朔 晦:陰歷每月最后一日.朔:陰歷每月的第一日.6、絕云氣,負青天 絕:超越.二、通假字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5、而征一國者(通“能”,能耐)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三、一詞多義1、之:①鵬之徙于南冥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③窮發(fā)之北(助詞,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3、其:①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代詞,代鵬)②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③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代詞,他們)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③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四、詞類活用1、怪:《齊諧》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異之事物)2、南: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作動,南行)3、致:彼于致福者(使動,使……到來)五、古今異義的詞1、雖然,猶有未樹也 雖然:①古義:雖然這樣.②今義:表轉(zhuǎn)折的連詞.2、腹猶果然 果然:①古義:充實之狀,此處為食飽之狀.②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3、眾人匹之 眾人:①古義:一般人.②今義:多數(shù)人.六、句式1、《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2、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斷句)3、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句)4、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句,=以奚知其然也)5、莫之夭閼(è)者(賓語前置,=莫夭閼之)6、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彼且適奚也)7、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之二蟲又知何)8、彼且惡(wū)乎待哉(賓語前置,=彼且待惡乎哉)9、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10、翱翔蓬蒿之間(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蓬蒿之間翱翔)七、難句翻譯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譯:哪用高飛九萬里往南去呢?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譯: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之職,善行能聯(lián)合一鄉(xiāng)的人,品德可使一國君主滿意,能力使一國的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yàn)一樣所見甚小啊.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wū)乎待哉?譯:至于那順應(yīng)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窮無盡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們還憑借什么呢?4、故曰:圣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譯:所以說:修養(yǎng)極高的人能忘掉自我,修養(yǎng)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神人無意于求功,修養(yǎng)最高的人無意于求取名聲.。
7.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文言文知識點是高中學(xué)習(xí)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jié)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實詞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虛詞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 通假字 古今異義字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譯
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
篩選信息
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概括 典故
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觀點態(tài)度
文言文張鐵漢課件
1. 初三語文文言文全部ppt課件
初三下冊詩文篇目:17 公輸18 《孟子》兩章19 魚我所欲也20 《莊子》故事兩則21 曹劌論戰(zhàn)22 鄒忌諷齊王納諫23 愚公移山24 《詩經(jīng)》兩首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p>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p>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p>
子墨子曰:“胡不現(xiàn)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
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p>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p>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p>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編輯本段1、譯文 公輸盤替楚國制造云梯這種器械,制成后,準備用它攻打宋國。墨子知道這件事后,從魯國出發(fā),走了十天十夜,到達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您有什么見教嗎?” 墨子說:“北方有個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殺了他。”公輸盤很不高興。
墨子說:“請允許我奉送給你十金(作為殺人的報酬)?!?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決不殺人?!?/p>
墨子站起身來,拜了兩拜,說:“請允許我說明我的來意。我在北方聽說您制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國。
請問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卻沒有足夠的人民,發(fā)動戰(zhàn)爭去殺害缺少的人民,卻去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算這是明智;宋國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這是仁愛;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不向楚王諫諍,不能說這是盡忠;去諫諍了然而沒有成功,不能說這是能力;你遵守道義不殺少數(shù)人卻殺多數(shù)人,不能說這是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理屈辭窮,心里不服。) 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jīng)把造云梯的事對楚王說過了?!?/p>
墨子說:“為什么不向王引進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 墨子拜見楚王,說:“假如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拋掉自己錦繡衣裳 *** ,卻想去偷鄰居的粗布衣服;放著自己的好飯好菜不吃,卻想去偷吃鄰居粗劣的食物。
大王認為這是什么樣的人呢?” 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 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
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云夢澤,犀兕(si四聲)麋鹿到處都是,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yuan二聲)鼉(yuo二聲)多的天下無比,宋國就像人們所說的沒有野雞兔子鮒魚的地方。
這就好像好飯好菜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國有高大的松樹梓樹楩樹楠樹樟樹(名貴木材),宋國卻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
這就好像華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國,這種做法就和這個患偷盜病的人的情況一樣?!?/p>
楚王說:“你說得對呀!雖然如此,不過公輸盤給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國。” 于是,召見公輸盤。
先生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墻,用木片當器械。公輸盤一連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zhàn)術(shù),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抵御他。
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先生墨子的守衛(wèi)方法還有綽綽有余。 公輸盤屈服了,但他說:“我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你了,但我不說。”
墨子也說:“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楚王問他原因。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守不住了,于是就可以攻下。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gu三聲)厘等三百人,已經(jīng)拿著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的軍隊進攻。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
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p>
《孟子》兩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
2. 天目文言文課件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佟L炷坑浇咱?,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②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絕也。然云變態(tài)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shù)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③結(jié)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guān)。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shù)日睛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zhí)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币虼笮Χ鴦e。(袁宏道《天目》,選自大眾文藝出版社《荊楚古詩文賞讀》)
注釋:①病:毛病,缺陷。②骨:品質(zhì)、風骨。③出纏:指超脫塵世。④子分:指緣分。
晚明詩歌、散文領(lǐng)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是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故稱公安派。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隆,是這一派的領(lǐng)袖。作為公安派理論核心的口號是“獨抒性靈”。
譯文:天目山幽深奇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位于天目山的山腳的雙清莊到山頂,路程大約有二十余里。一般來說,位置偏僻的山大多荒無人煙,陡峭的山很少有盤旋迂回的山路;蒼樸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雅致的趣味;以至于山高的話,就缺少流水潺潺,巖石陡峭的話,就缺少茂盛的樹木;這些都是山的缺點。
天目山到處都是丘壑峽谷,瀑布水流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絲綢(傾瀉而下),這是一絕。
山石的顏色深沉潤澤,山石的棱角巧妙精致,山路盤旋迂回,懸崖陡峭聳立,這是第二絕。
雖然山谷偏僻幽深,山石聳立險峻,但寺廟都建筑的很好,這是第三絕。
我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而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到的好像嬰兒的啼哭,這是第四絕。
我早早起來,看天目山的云彩曉,在懸崖峭壁,云彩潔白純凈的就像棉花,飄蕩變幻如同浪花,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一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散落的浮萍,這是第五絕。然而云彩的變化最不平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完全明白云彩的形態(tài)。
天目山高大的樹木,樹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圍”是計量圓周的單位,但具體是多少,說法不一。一說五寸為圍,一說直徑一尺為圍,也有說兩手拇指和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為圍,還有說兩臂合抱的長度為圍。)松樹的形態(tài)如同傘蓋一樣,樹高不過幾尺,一棵樹價值萬余錢,這是第六絕。
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葉芳香撲鼻,比龍井茶還要馥郁。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chǎn)的竹筍,然而更加清淡悠長,這是第七絕也。
我說,長江的南面,學(xué)佛歸隱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就起了歸隱山林的念頭。
我們住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起來去看云彩,巳時(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后登上了天目山的頂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guān)(天目山地名,以險峻出名)。等到明天,從活埋庵找到上山的路,順勢下山。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這十分不平常,都下山互相集聚慶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非常謙卑恭敬的遵守著禮節(jié),爭著請我們吃飯。等到要走的時候,和尚們說:“天目山荒涼偏僻,不足以招待你們這么重要的客人,真不知道怎么辦”。我說:“我們和天目山也有些細微的緣份,僧人們不必過于謙虛,我們也不敢接受這種當面的贊譽”。于是眾人開懷大笑,互道分別,離開了天目山。
3. 《孫權(quán)權(quán)學(xué)》課文
孫權(quán)勸學(xué)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 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譯文;
起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管事了,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呂蒙用軍中事務(wù)繁多來推辭。孫權(quán)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專管經(jīng)學(xué)傳授的學(xué)官嗎? 只是要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wù)繁忙,怎能比得上我呢?我經(jīng)常讀書,我認為讀書非常有益?!庇谑菂蚊杀汩_始學(xué)習(xí)。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魯肅非常驚奇地說:“你現(xiàn)在的才干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呂蒙了!”呂蒙說:“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來看待,兄長怎么了解事物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jié)為朋友后就告別了。
4. 2018年高考語文怎樣讀懂文言文ppt公開課
簡單的,你要先先打好基本功(實虛詞、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詞多義、偏義復(fù)詞、文學(xué)常識、古代修辭),沒基本功你看古文就是在看天書.然后就是需要對文意和中心思想的總體把握,這就是你語感和技巧的應(yīng)用:技巧就是要學(xué)會根據(jù)語境判斷語意,聯(lián)想類比確定詞,會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追求信、雅、達(即準確、通順、流暢).像《史記》、《二十四史》等多以介紹人物為主,像《古文觀止》等是以古文的散文形式為主,掌握這樣著書規(guī)律,對了解文意主旨中心都有幫助的.讀古文最重要的其實是堅持,我剛接觸古文也是不知從何讀起,但堅持讀就精通了。
5. 文言文《楊修之死》全文
樓主,你的“文言文《楊修之死》全文”說法有些不妥哦。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嚴格來說,沒有《楊修之死》這篇文章,它只是《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的一段節(jié)選。本來沒有這個題目,是教材的編者加上去的,而且這不像你所說的是文言,而是半文半白,類似于當時口語的一種創(chuàng)作語言,下面是“楊修之死”這個故事的出處原文,請看: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 豫不決。
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
正沉吟間,夏侯藹入帳 ,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藹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 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 夏侯藹。
藹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 ,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 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
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藹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
于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wěn)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
只見夏侯藹寨內(nèi)軍士,各準 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藹問其故。
藹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 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于轅門外。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shù)犯曹操之忌: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 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書一“活”字而去。
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nèi)添活字 ,乃闊字也。
丞相嫌園門闊耳。”于是再筑墻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
操大喜 ,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 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
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 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 喜笑,而心惡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 ,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蓋。
操躍起拔劍斬 之,復(fù)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 葬之。
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 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wù)?,終夜不 息。
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zhì)入內(nèi)府商議;因恐有 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zhì)于中,只說是絹匹在內(nèi),載入府中。修知其事,徑來告操 。
操令人于丕府門伺察之。丕慌告吳質(zhì),質(zhì)曰:“無憂也: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 惑之。”
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
操因疑修 譖害曹丕,愈惡之。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干。
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分 付門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
植聞之,問于修。修曰: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p>
植然其言。及至門,門吏阻住。
植 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于是曹操以植為能。
后有人告操曰:“ 此乃楊修之所教也?!辈俅笈?,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余條,但操 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
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 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
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 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修死年三十四歲。
后人有詩曰:“聰明楊德祖,世 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 關(guān)欲退兵?!?/p>
曹操既殺楊修,佯怒夏侯藹,亦欲斬之。眾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藹,下令來 日進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軍相迎,為首大將乃魏延也。
操招魏延歸降 ,延大罵。操令龐德出戰(zhàn)。
二將正斗間,曹寨內(nèi)火起。人報馬超劫了中后二寨。
操 拔劍在手曰:“諸將退后者斬!”眾將努力向前,魏延詐敗而走。操方麾軍回戰(zhàn)馬 超,自立馬于高阜處,看兩軍爭戰(zhàn)。
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 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
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刺斜里閃出 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
德奮力向前,戰(zhàn)退魏延,保操前行 。馬超已退。
操帶傷歸寨: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急令醫(yī)士調(diào)治。 方憶楊修之言,隨將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師;卻教龐德斷后。
操臥于氈車之中, 左右虎賁軍護衛(wèi)而行。忽報斜谷山上兩邊火起,伏兵趕來。
曹兵人人驚恐。正是: 依稀昔日潼關(guān)厄,仿佛當年赤壁危。
未知曹操性命如何。
6. 《陳太丘與友期》全文(文言文和譯文)
原 文 :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 文:
陳實和朋友預(yù)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正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實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后,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實的兒子陳紀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玩耍。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嗎?”陳紀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jīng)離去了。”客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道德!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自己離去?!标惣o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時分見面,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十分慚愧,忙下車前來拉陳紀。陳紀徑直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那人。
7.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譯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翻 譯 魚我所欲也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只為求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災(zāi)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過某種辦法就可躲避禍患但有人不去干這種事情,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使它不致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你呼喝著給他吃,過路的饑餓的人也不會接受;如果你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 是為了宮室的華美,妻妾的侍奉,為了我所認識的窮困貧舌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嗎?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嗎?(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做喪失本來的思想,喪失了“義”。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里被釋放并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任用,百里奚從買賣奴隸場所被選拔用為大夫。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用這些辦法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過去所沒有的才能。
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內(nèi)心困惑,思慮堵塞,才能奮起,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臉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看到他的臉,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 (一個國家)國內(nèi)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常常滅亡。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使人死亡。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文言文是 語文學(xué)習(xí) 中的一大難點,也是占分很大的一部分,學(xué)好文言文很重要,為了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 高三語文 文言文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總結(jié)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博學(xué),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 方法 )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4、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聽見)
博聞強記(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名聲)
(4)強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大,強健)
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有余)
乃百強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強)
(5)望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向遠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達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圓之時,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zhuǎn)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p>
⑶連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斷)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為輪(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省介詞“于”)
3.倒裝句
(1)青,敢之于藍,而青于藍(于藍取之、于藍青,介賓后置)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介賓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賓后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定語后置)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1、見:①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見面,動詞)
②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被,副詞)
③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我,代詞)
2、相:①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命相,名詞)
②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名詞)
③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復(fù)指你,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④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輔助,動詞)
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副詞)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輔助,動詞)
⑧勝不敢復(fù)相士(觀察,審察,動詞)
⑨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她,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我,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3、迎:①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人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動詞)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迎娶,動詞)
④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迎接,動詞)
⑤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投降,動詞)
⑥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動詞)
⑦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動詞)
二、古今異義的詞
1、下床:媒人下床去,諾諾復(fù)爾爾。
①古義:從座位上起來。
②今義:離開床
2、多謝: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義:多多勸告。
②今義:謝謝。
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①古義:交錯相通。
②今義:交通運輸。
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為你求。
①古義:可愛。
②今義:讓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①古義:自作主張。
②今義: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一詞多義:
心 --因事順心(心愿) 既自以心為形役(內(nèi)心)
夫 --問征夫以前路(名詞) 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助詞)
故 --故便求之(所以)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樂夫天命復(fù)奚疑(什么)
而 --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表轉(zhuǎn)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古今異義:
(1)于時風波未靜 風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尋
古義:不久。 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義:小孩。 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 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古義:指耕種之事。 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1)復(fù)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保侥睦锶?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6)樂夫天命復(fù)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yīng)為:稚子于門候)
4 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2)以心為形役(為,被)
《歸去來兮辭》中有好多包含“以”的 句子 ,這些句子中的“以”有時作介詞,有時作連詞。辨清楚這些“以”到底是介詞還是連詞,對以后的學(xué)習(xí)和做題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詞性和含義(作用)。
1、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把)
2、舟遙遙以輕飏(連詞,表修飾)
3、問征夫以前路(介詞,往)
4、引壺觴以自酌(介詞,表承接)
5、云無心以出岫(連詞,表修飾)
6、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
7、請息交以絕游(連詞,表并列)
8、樂琴書以消憂(連詞,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
幾點規(guī)律:
1、“以”作介詞時,后邊往往跟著一個名詞或名詞性 短語 ,而且它常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這個介賓短語又常常作后置的狀語。
2、“以”作連詞時,表關(guān)聯(lián)作用,也就是說,它有連接前后項的作用,而前后項或者是動詞,或者是形容詞,很少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即便是,也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的。更為重要的是,“以”作連詞時,作用相當于“而”。也就是說,用作連詞的“以”可以用“而”替換。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詞還是連詞,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看“以”后邊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是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而且是不是作狀語的(在文言中“以”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后置狀語)。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換。如果能,它就是連詞;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詞。上例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問征夫以前路”“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又都是作狀語的(其中后兩句是狀語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換,因而判定它們都是介詞。至于 其它 各句,“以”的前后連接的都是形容詞或動詞,又都能用“而”替換,所以是連詞無疑。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guān) 文章 :
★ 2022高考語文必備文學(xué)常識總結(jié)
★ 2022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整理大全
★ 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 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總結(jié)
★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匯總大全
★ 高三語文基礎(chǔ)知識點
★ 2022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 2022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 2022高考語文必考背誦整理大全10篇
★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文言文常知識梳理
1. 求高考文言文常識總結(jié)
文學(xué)常識不得記混記雜,要時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如記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學(xué)主張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誦最終要通過默寫落實在卷面上,在復(fù)習(xí)中,一定要背默結(jié)合,默寫時還要細心,不要出現(xiàn)錯字、漏字、前后顛倒等錯誤,此外,還應(yīng)注意標點和語氣。
【考點達標】⒈."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yīng)識九歌心"這副對聯(lián),說的是( ) A.賈誼 B.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對聯(lián)中嵌有屈原詩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詩中以芳草自喻品質(zhì)的高潔。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從內(nèi)容上看,與屈原事相合;從感情上看,表達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yīng)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游記》-吳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國 B.《鏡花緣》-李汝珍-明代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 C.《西廂記》-王實甫-元代 《唐璜》-拜倫-英國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紅與黑》-莫泊桑-法國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國人;B.《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不是莫泊桑。
) 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答案:B(題干中的一首詩是朱德同志為四川三蘇祠而題的,正確答案應(yīng)該是B項。
A項中,曹操、曹丕、曹植雖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詩賦流傳于今,但他們不符合詩中“峨眉共比高”這一內(nèi)容。C項中,班彪、班固、班超雖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學(xué)著稱,而班超有是名將,所以與詩中“都是大文豪”內(nèi)容不符。
D項中杜甫、杜牧、杜荀鶴不是父子關(guān)系,因此更不符合詩意了。)。
2.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中語文第一冊知識梳理 一、常見常用字的分辨 1. 多音字的分辨 攢 攢射(cuán) 沓 拖沓(tà) 積攢(zǎn) 一沓(dá) 難以數(shù)計(shǔ) 便 便宜(pián) 數(shù) 數(shù)見不鮮(shuò) 方便(biàn) 數(shù)量(shù)芳 菲?。╢ěi) 弄 弄堂(lòng)芳菲(fēi) 弄潮(nòng)給 給予(jǐ) 脈 脈搏(mài)給以(gěi) 脈脈含情(mò)孱 孱頭(càn) 豁 豁然開朗(huò)孱弱(chán) 豁出去(huō)顫 顫抖(chàn) 參加(cān) 顫栗(zhàn) 參 人參(shēn) 參差(cēn) 抹殺(mǒ) 抹 抹布(m?。?倔 倔強(jué) 拐彎抹角(mò) 倔頭倔腦(juè)擂 大吹大擂(léi) 柵 柵極(shān)擂臺(lèi) 柵欄(zhà)倆 倆人(liǎ) 期 不期而遇(qī)伎倆(liǎng) 期年期月(jī)沒 沒齒難忘(mò) 塞 款塞入朝(sài)沒有(méi) 塞住(sāi) 不塞不流(sè)屏 屏風(píng)屏息(bǐng) 單 單于(chán) 姓單(shàn) 處 處罰(chǔ) 騎 胡服騎射(qí) 怔 怔?。▃hèng)處所(chù) 鐵騎( jì) 怔忡(zhēng) 2形近字的分辨 蔭庇(bì) 惴惴(zhuì) 瑕疵(cī) 揣摩(chuǎi)端詳(duān) 剛愎自用(bì) 相悖(bèì) 心腹(fù) 脖頸(bó) 崎嶇(qí) 眾口鑠金,矍鑠(shuò) 倚馬可待(yǐ) 閃爍(shuò) 騎兵(qí) 瓦礫(lì) 綺麗(qǐ)一諾千金(nuò) 淆亂乾坤(xiáo) 偌大(ruò) 肴饌(yáo)喏喏連聲(nuò)半晌(shǎng) 不容置喙(huì) 響遏行云(xiǎng) 如椽大筆(chuán)軍餉(xiǎng ) 緣木求魚(yuán) 掾吏(yuàn) 綿亙(gèn)城垣(yuán) 氣餒(něi)永恒(héng) 綏靖(suí)齊桓公(huán)肆無忌憚(dàn) 聳峙(zhì)殫精竭慮(dān) 持久(chí)邯鄲(dān) 侍奉(shì)彈藥(dàn) 恃才傲物(shì)簞食壺漿(dān)長篙(gāo) 汩汩(gǔ)枯槁(gǎo) 汨羅江(mì)縞素(gǎo) 頻頻(pín)稿酬(gǎo) 瀕臨(bīn)詛咒(zǔ) 沮喪(jǔ)狙擊(jū) 咀嚼(jǔ 楔子(xiē) 朗照(lǎng)鍥而不舍(qiè) 瑯瑯(láng)自詡(xǔ) 殘羹冷炙(zhì)栩栩如生(xǔ) 針灸(jiǔ)翌日(yì) 一番(fān) 踱著(duó)藩籬(fān) 忖度(duó)蕃衍(fán)惦念(diàn) 蹩進(bié)掂量(diān) 一瞥(piē)踮腳(diǎn) 撇捺(piě)悼詞(dào) 估量(gū)棹槳(zhào) 沽酒(gū)泥淖(nào) 怙惡不悛(hù) 二.常見常用字形的分辨 敞(敞)開 僻(僻靜) 綴(點綴)敝(敝帚自珍) 避(躲避) 輟(輟學(xué))蔽(遮蔽) 啜(啜泣) 弊(針砭時弊) 掇(拾掇)鑠(眾口鑠金) 瀉(傾瀉) 倩(倩影)爍(閃爍) 泄(發(fā)泄) 靖(綏靖)礫(瓦礫). 躁(煩躁) 靚(靚麗) 諧(和諧)燥(枯燥、干燥) 婧(婧女) 楷(正楷)噪(噪音)辨(辨別) 采(神采) 髓(腦髓)辯(辯論) 彩(彩色) 隋(隋朝)蹩(蹩進、蹩腳 ) 鏤(鏤空) 晤(晤見)瞥(瞥見) 褸(襤褸) 梧(梧桐)縷(絲縷) 蕪(蕪雜) 嫉(嫉恨) 竟(竟然)憮(憮然) 疾(疾?。?競(競爭)頻(頻繁) 嬉(嬉戲) 嘉(嘉賓)瀕(瀕臨) 嘻(嘻嘻哈哈) 佳(佳麗)驛(驛站) 礪(砥礪) 遐(遐想) 繹(演繹) 厲(嚴厲) 暇(閑暇)懌(不懌) 寥(寂寥) 藹(和藹) 喋(喋血)廖(姓廖) 靄(暮靄) 諜(間諜) 牒(通牒)污(玷污) 黯(黯然) 囿(苑囿)誣(誣陷) 暗(暗淡) 宥(寬宥)殞(殞命) 弦(弦歌) 怯(怯懦)隕(隕落) 舷(舷窗) 祛(祛除)銷(積毀銷骨) 侍(侍奉) 宵(宵衣旰食)消(消化) 恃(恃才傲物) 霄(霄壤之別)悚(毛骨悚然)竦(竦身一搖) 三.詞語解釋 1. 崢嶸:不平凡,不尋常。
2. 斑斕: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3. 踟躕: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4. 佝僂:脊背向前彎曲。 5. 跫音:腳步聲。
6. 如愿以償:像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愿望實現(xiàn)。
7. 深邃:深的;幽深。 8. 幽僻:形容環(huán)境偏遠、幽靜。
9. 羞澀:難為情,態(tài)度不自然。 10. 裊娜:形容草木柔軟細長;形容女子姿態(tài)優(yōu)美。
11. 風姿:風度、儀態(tài)。一般指美好的姿態(tài)。
12. 倩影:美麗的影子。 13. 蓊蓊郁郁:樹木茂盛的樣子。
14. 婀娜:輕盈柔美貌。 15. 寧謐:安靜,安寧。
16. 滄桑:比喻世事多變,人生無常;或喻世事變化的巨大迅速。 17. 聲名狼藉:形容名聲極壞。
18. 雋永:(言辭、詩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長,引人如勝。 19. 邂逅:不期而遇。
20. 蕪雜:多而雜亂,沒有條理。 21. 嫉恨:憎恨。
22. 誹謗:造謠污蔑,惡意中傷。 23. 詛咒:咒罵。
24. 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 25. 豁然開朗:豁然,寬敞的樣子。
形容由昏暗、窄小一變而為明亮寬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個道理。 26. 義憤填膺:由正義而激發(fā)的憤怒充滿心胸。
27.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或反常的情況等)安然相處,像平常一樣對待。 28. 民不聊生:人民沒法生活。
聊,依賴。 29. 藏蟄(zhé):躲藏,蟄伏。
30. 端倪:①事物的眉目;頭緒。②指推測事物的始末。
31. 永葆生機:永遠保持生機。 32. 奚落:譏誚;諷刺。
33. 不名一錢:形容極其貧窮,一個錢也沒有。名,占有。
34. 慰藉:安慰,撫慰。 35. 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不肯輕易遷移。
36. 褻瀆:輕慢,冒犯。 37. 殺一儆百:儆,警戒。
殺。
3. 求語文高一文言文知識總結(jié)
高一上學(xué)期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總結(jié)《勸 學(xué)》 文學(xué)及文體常識: 《勸學(xué)》作者是荀子,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xué)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學(xué)派,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盾髯印范?,為荀子及其門人所著。
寫出下列加點字詞的拼音: 須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駑馬nú 鍥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鏤 lòu 騏驥 jì古今異義詞: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 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 輮 以為輪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雖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曬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生 通 “性”, 天賦,資質(zhì)。
活用情況: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 輮,使動用法,用煣的工藝。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詞作動詞,用腳走。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一詞多義: 于:青,取之于藍 ,而青于藍 :比。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對, 向。之:鍥而舍之:代詞。
筋骨之強: 定語后置的標志。 青,取之于藍 :代詞。
蚓無爪牙之利:定語后置的標志。 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的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詞,木。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
而:表轉(zhuǎn)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絕江河 而青于藍 而聞?wù)哒?而見者遠表修飾:順風而呼 登高而招 吾嘗跂而望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 。 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蟹六跪而二螯表遞進: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鍥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jié)構(gòu)”,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斷句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于)煣的工藝使它變成這樣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增長,但是遠處的人能看得見;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資同一般人沒有什么差別,(只是)他們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固定句式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以…” “沒有用來…的辦法”。
(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聚細流,就不能成為江海。)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結(jié)成的,卻比水寒冷。《師 說》 韓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比“論”隨便些。
初中學(xué)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
本文闡述的是作者對從師問題的看法。 古今異義詞:(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xué)的人。
今義:學(xué)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
今義: 連詞,表因果關(guān)系。 (3)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 今義:初等教育學(xué)校(4)吾從而師之 古義:從,跟從;而,連詞。
今義:連詞。(5)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很多人。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傳道受業(yè)解惑 :同 授,傳授。
句讀之不知 : 同 逗,停頓。 或師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況:吾從而師之:以……為師,意動用法。 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意動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 名詞作動詞。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詞作名詞。
一詞多義: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些師道之不復(fù):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獨立性。 句讀之不知 :表示賓語前置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代詞,代“六藝經(jīng)傳” 古之學(xué)者:助詞,的 其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代詞,他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詞,大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前指士大夫,后為語氣詞。
道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師道也: 道理道相似也: 道德學(xué)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風尚余嘉其能行古道: 風尚師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老師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專門技藝的人孔子師郯子……: 以---為師 吾師道也: 學(xué)習(xí)、效法或師焉,或不焉:從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吾從而師之:意動用。
4. 高中文言文常識整理
閱讀《小石潭記》,復(fù)習(xí)下列題型 一、文學(xué)常識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xùn)|人,___ _代文學(xué)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導(dǎo)古文運動,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爾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動 寂寥( )無人 悄( )愴( ) 幽邃( ) 參(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點詞語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見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為坻為嶼為嵁( )( )( )全石以為底( ) 皆若空游無所依( ) 蒙絡(luò)搖綴( )( ) 參差披拂( ) 往來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勢犬牙差互( ) 佁然不動( ) 俶爾遠逝( )似與游者相樂(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環(huán)合( ) 寂寥無人( ) 悄愴(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記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隸而從者( ) 2、①全石以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過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為底( )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過清( )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點語句翻譯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7、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 【誰能幫忙整理一下
齊桓晉文之事1、無以,則王乎:以 通 “已 ”,停止 2、然則廢釁鐘與(本文有多處):與 通“ 歟” ,語氣詞,表疑問 3、王說 :說 通“ 悅 ”,高興 4、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一說,折枝,就是折樹枝.) 5、刑于寡妻:刑 通 型 ,作榜樣 6、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 通 矣 ,語氣詞,相當 了 7、蓋亦反其本矣:蓋 通 盍 ,何不 ;反 通 返 ,回、歸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 通 途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 通 訴 ,控訴、控告 10、無不為已:已 通 矣 ,語氣詞,表示感嘆 11、是罔民也 :罔 通 網(wǎng) ,張開羅網(wǎng)捕捉、陷害 1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 通 斑 ,頭發(fā)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 古今異義 1、吾何愛一牛 愛:吝嗇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來推及到 3、至于兄弟 至于:推廣到 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兒女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中國:指中原一帶 6、然后從而刑之 從而:接著就 三 詞類活用 1、無以,則王乎 王(本文有多處):名詞作動詞,行王道,成王業(yè)(成就王業(yè),取得天下) 2、保民而王 保:愛護,安撫 3、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異:意動,對……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 老①: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 ; 老②: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 幼①:形容詞作動詞,愛護 ;幼②: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 8、刑于寡妻 刑:(通“型”)名詞作動詞,作榜樣 9、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美的食物 10、輕暖不足于體與 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暖的衣服 11、危士臣 危:使動,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 朝:使動,使……來朝見 13、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國家 ;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國家 14、寡固不可以敵眾 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 ;眾: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眾多的國家 15、弱固不可以敵強 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 ;強:形容詞作名詞,強大的國家 16、以一服八 服:使動,使……降服 17、然后從而刑之 刑:名詞作動詞,處罰 18、是罔民也 罔:(通“網(wǎng)”)名詞作動詞,張開羅網(wǎng)捕捉、陷害 1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詞作動詞,穿 20、樹之以桑 樹:名詞作動詞,種 四 一詞多義 ⑴道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談?wù)摚?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乖懇愿(道路)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 道芷陽間行(取道)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⑵之 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詞,他) 牛何之(往) 臣聞之胡龁曰(助詞,無意義)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停止)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 ⑷誠 然,誠有百姓者(的確) 是誠何心也(真的)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真誠) 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6. 高二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內(nèi)——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乘——驂乘:坐在車右擔任侍衛(wèi)的人; 二、詞類活用 1、沛公欲王關(guān)中: 王:大王——稱王; 2、范增數(shù)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陽間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馳之沛公軍;復(fù)夜去: 夜:夜晚——連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長——向?qū)Υ珠L一樣;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樣; 7、頭發(fā)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從百余騎: 從:使……從; 11、素善留侯張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與“遠”相對——沾染、接觸; 三、一詞多義 (一)虛詞“為” 1、用作動詞 音wéi 表動作: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 使子嬰為相 表觀點:認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斷;是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用作介詞 表被動;為所/為……所 音wéi 若屬皆且為所虜 表原因、涉及對象 音wèi 慎毋為婦死,貴賤情何薄/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3、用作助詞 句末語氣,表疑問或反問 音wéi 何辭為? (二)虛詞“因” 1、動詞:沿襲、繼續(xù) 蒙故業(yè),因遺策 2、名詞:原因、緣由 于今無會因(到現(xiàn)在沒有相會的機緣了) 3、連詞:表順承,于是,就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表原因,因為,由于 鼠,子神也,因愛鼠,不蓄貓犬(鼠,是子神啊,因為喜歡老鼠,所以不蓄養(yǎng)貓狗) 4、介詞: 憑借、條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著、趁機 因計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為、由于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三)虛詞“而” 1、表目的:來,用來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2、表轉(zhuǎn)折:但,卻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3、表修飾:(地,著)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4、表修飾:(地,著) 項王按劍而跽曰 5、表遞進:并且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譯 勞苦而功高如此 7、表順承:然后,接下來 撥劍切而啖之。
7. 人教版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一版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7題33分)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xué)常識題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xué)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
(建議拿到試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64656236卷就先填寫默寫內(nèi)容)(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nèi)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后面想起來了再默。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xiāng)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xiāng)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xiāng)),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游子漂泊),關(guān)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guān)曲(送別的歌聲)。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jié)操),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guī)(象征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A. 意境(氛圍)特點術(shù)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yōu)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shù)語: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詩歌就題材(內(nèi)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jù)此可了解詩歌主旨: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yè)。
(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邊塞征戰(zhàn)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qū)﹂_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的諷刺和規(guī)勸。
⑷羈旅思鄉(xiāng)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fā)的思念故鄉(xiāng)的鄉(xiāng)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xiàn)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jié)操品性的情懷。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yè);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qū)懘汗猓ㄇ啻海┮资?,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于全篇整體或局部)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cè)面描寫,虛寫(想象聯(lián)想)與實寫;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夸張比擬)(高考??迹┙璐p關(guān)反問設(shè)問、反問、互文;3.運用表現(xiàn)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迹┫笳?、鋪陳,白描。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jié)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迹?.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jié)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jié)合;空間的上下結(jié)合,高低結(jié)合。
⒍從調(diào)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cè)面描寫,虛寫(想象聯(lián)想)與實寫;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夸張比擬借代雙關(guān)反問設(shè)問、反問、反語;⒋運用表現(xiàn)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征、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 *** 感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迹┑谒姆N:結(jié)構(gòu)(構(gòu)篇)方式對比,前后照應(yīng),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jié)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shè)置懸念,欲揚先抑、■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常式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變式問:某。
三笑文言文課件
1. 初三語文文言文全部ppt課件
初三下冊詩文篇目:17 公輸18 《孟子》兩章19 魚我所欲也20 《莊子》故事兩則21 曹劌論戰(zhàn)22 鄒忌諷齊王納諫23 愚公移山24 《詩經(jīng)》兩首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p>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p>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p>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p>
子墨子曰:“胡不現(xiàn)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
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p>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編輯本段1、譯文 公輸盤替楚國制造云梯這種器械,制成后,準備用它攻打宋國。墨子知道這件事后,從魯國出發(fā),走了十天十夜,到達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您有什么見教嗎?” 墨子說:“北方有個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殺了他?!惫敱P很不高興。
墨子說:“請允許我奉送給你十金(作為殺人的報酬)?!?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決不殺人。”
墨子站起身來,拜了兩拜,說:“請允許我說明我的來意。我在北方聽說您制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國。
請問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卻沒有足夠的人民,發(fā)動戰(zhàn)爭去殺害缺少的人民,卻去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算這是明智;宋國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這是仁愛;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不向楚王諫諍,不能說這是盡忠;去諫諍了然而沒有成功,不能說這是能力;你遵守道義不殺少數(shù)人卻殺多數(shù)人,不能說這是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理屈辭窮,心里不服。) 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jīng)把造云梯的事對楚王說過了?!?/p>
墨子說:“為什么不向王引進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 墨子拜見楚王,說:“假如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拋掉自己錦繡衣裳 *** ,卻想去偷鄰居的粗布衣服;放著自己的好飯好菜不吃,卻想去偷吃鄰居粗劣的食物。
大王認為這是什么樣的人呢?” 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
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云夢澤,犀兕(si四聲)麋鹿到處都是,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yuan二聲)鼉(yuo二聲)多的天下無比,宋國就像人們所說的沒有野雞兔子鮒魚的地方。
這就好像好飯好菜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國有高大的松樹梓樹楩樹楠樹樟樹(名貴木材),宋國卻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
這就好像華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國,這種做法就和這個患偷盜病的人的情況一樣?!?/p>
楚王說:“你說得對呀!雖然如此,不過公輸盤給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國。” 于是,召見公輸盤。
先生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墻,用木片當器械。公輸盤一連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zhàn)術(shù),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抵御他。
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先生墨子的守衛(wèi)方法還有綽綽有余。 公輸盤屈服了,但他說:“我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你了,但我不說。”
墨子也說:“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楚王問他原因。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守不住了,于是就可以攻下。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gu三聲)厘等三百人,已經(jīng)拿著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的軍隊進攻。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p>
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p>
《孟子》兩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
2. 初三語文文言文全部ppt課件
初三下冊詩文篇目:17 公輸18 《孟子》兩章19 魚我所欲也20 《莊子》故事兩則21 曹劌論戰(zhàn)22 鄒忌諷齊王納諫23 愚公移山24 《詩經(jīng)》兩首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p>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p>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p>
子墨子曰:“胡不現(xiàn)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
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唬嗡^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p>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編輯本段1、譯文 公輸盤替楚國制造云梯這種器械,制成后,準備用它攻打宋國。墨子知道這件事后,從魯國出發(fā),走了十天十夜,到達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您有什么見教嗎?” 墨子說:“北方有個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殺了他?!惫敱P很不高興。
墨子說:“請允許我奉送給你十金(作為殺人的報酬)。” 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決不殺人?!?/p>
墨子站起身來,拜了兩拜,說:“請允許我說明我的來意。我在北方聽說您制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國。
請問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卻沒有足夠的人民,發(fā)動戰(zhàn)爭去殺害缺少的人民,卻去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算這是明智;宋國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這是仁愛;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不向楚王諫諍,不能說這是盡忠;去諫諍了然而沒有成功,不能說這是能力;你遵守道義不殺少數(shù)人卻殺多數(shù)人,不能說這是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理屈辭窮,心里不服。) 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jīng)把造云梯的事對楚王說過了?!?/p>
墨子說:“為什么不向王引進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墨子拜見楚王,說:“假如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拋掉自己錦繡衣裳 *** ,卻想去偷鄰居的粗布衣服;放著自己的好飯好菜不吃,卻想去偷吃鄰居粗劣的食物。
大王認為這是什么樣的人呢?” 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
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云夢澤,犀兕(si四聲)麋鹿到處都是,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yuan二聲)鼉(yuo二聲)多的天下無比,宋國就像人們所說的沒有野雞兔子鮒魚的地方。
這就好像好飯好菜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國有高大的松樹梓樹楩樹楠樹樟樹(名貴木材),宋國卻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
這就好像華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國,這種做法就和這個患偷盜病的人的情況一樣。”
楚王說:“你說得對呀!雖然如此,不過公輸盤給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國。” 于是,召見公輸盤。
先生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墻,用木片當器械。公輸盤一連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zhàn)術(shù),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抵御他。
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先生墨子的守衛(wèi)方法還有綽綽有余。 公輸盤屈服了,但他說:“我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你了,但我不說?!?/p>
墨子也說:“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 楚王問他原因。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守不住了,于是就可以攻下。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gu三聲)厘等三百人,已經(jīng)拿著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的軍隊進攻。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p>
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
《孟子》兩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
3. 天目文言文課件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②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絕也。然云變態(tài)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shù)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③結(jié)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guān)。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shù)日睛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zhí)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币虼笮Χ鴦e。(袁宏道《天目》,選自大眾文藝出版社《荊楚古詩文賞讀》)
注釋:①?。好。毕?。②骨:品質(zhì)、風骨。③出纏:指超脫塵世。④子分:指緣分。
晚明詩歌、散文領(lǐng)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是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故稱公安派。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隆,是這一派的領(lǐng)袖。作為公安派理論核心的口號是“獨抒性靈”。
譯文:天目山幽深奇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位于天目山的山腳的雙清莊到山頂,路程大約有二十余里。一般來說,位置偏僻的山大多荒無人煙,陡峭的山很少有盤旋迂回的山路;蒼樸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雅致的趣味;以至于山高的話,就缺少流水潺潺,巖石陡峭的話,就缺少茂盛的樹木;這些都是山的缺點。
天目山到處都是丘壑峽谷,瀑布水流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絲綢(傾瀉而下),這是一絕。
山石的顏色深沉潤澤,山石的棱角巧妙精致,山路盤旋迂回,懸崖陡峭聳立,這是第二絕。
雖然山谷偏僻幽深,山石聳立險峻,但寺廟都建筑的很好,這是第三絕。
我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而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到的好像嬰兒的啼哭,這是第四絕。
我早早起來,看天目山的云彩曉,在懸崖峭壁,云彩潔白純凈的就像棉花,飄蕩變幻如同浪花,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一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散落的浮萍,這是第五絕。然而云彩的變化最不平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完全明白云彩的形態(tài)。
天目山高大的樹木,樹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圍”是計量圓周的單位,但具體是多少,說法不一。一說五寸為圍,一說直徑一尺為圍,也有說兩手拇指和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為圍,還有說兩臂合抱的長度為圍。)松樹的形態(tài)如同傘蓋一樣,樹高不過幾尺,一棵樹價值萬余錢,這是第六絕。
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葉芳香撲鼻,比龍井茶還要馥郁。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chǎn)的竹筍,然而更加清淡悠長,這是第七絕也。
我說,長江的南面,學(xué)佛歸隱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就起了歸隱山林的念頭。
我們住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起來去看云彩,巳時(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后登上了天目山的頂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guān)(天目山地名,以險峻出名)。等到明天,從活埋庵找到上山的路,順勢下山。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這十分不平常,都下山互相集聚慶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非常謙卑恭敬的遵守著禮節(jié),爭著請我們吃飯。等到要走的時候,和尚們說:“天目山荒涼偏僻,不足以招待你們這么重要的客人,真不知道怎么辦”。我說:“我們和天目山也有些細微的緣份,僧人們不必過于謙虛,我們也不敢接受這種當面的贊譽”。于是眾人開懷大笑,互道分別,離開了天目山。
4. 2018年高考語文怎樣讀懂文言文ppt公開課
簡單的,你要先先打好基本功(實虛詞、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詞多義、偏義復(fù)詞、文學(xué)常識、古代修辭),沒基本功你看古文就是在看天書.然后就是需要對文意和中心思想的總體把握,這就是你語感和技巧的應(yīng)用:技巧就是要學(xué)會根據(jù)語境判斷語意,聯(lián)想類比確定詞,會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追求信、雅、達(即準確、通順、流暢).像《史記》、《二十四史》等多以介紹人物為主,像《古文觀止》等是以古文的散文形式為主,掌握這樣著書規(guī)律,對了解文意主旨中心都有幫助的.讀古文最重要的其實是堅持,我剛接觸古文也是不知從何讀起,但堅持讀就精通了。
5. 【高一語文文言文必修二】
高一語文文言文第四單元教案全集 粵教版 必修4.一語文文言文第四單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將伐顓臾》教案教學(xué)目標:1.了解語錄體的論述方式.“修文德以來遠人”了解本文語言高度精煉的特點.季氏伐 。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高一數(shù)學(xué)必修1教案.一語文文言文第四單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將伐顓臾》教案教學(xué)目標:1.了解語錄體的論述方式.“修文德以來遠人”了解本文語言高度精煉的特點.季氏伐 。高一語文必修3 所有文言文的文言現(xiàn)象整理 課件-蘇教版 ppt.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 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蘇省射陽中學(xué)語文組韋文芹 勤奮成就學(xué)業(yè) 學(xué)習(xí)改變命運 成功在于細節(jié) 勤奮成就學(xué)業(yè) 學(xué)習(xí)改 。
蘇教版必修一文言文,蘇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 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蘇省射陽中學(xué)語文組韋文芹 勤奮成就學(xué)業(yè) 學(xué)習(xí)改變命運 成功在于細節(jié) 勤奮成就學(xué)業(yè) 學(xué)習(xí)改 。
6. 求九年級下冊文言文講義人教版的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文可能不標準 只給你做個參考吧魚我所欲也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只為求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災(zāi)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過某種辦法就可躲避禍患但有人不去干這種事情,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使它不致喪失罷了。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你呼喝著給他吃,過路的饑餓的人也不會接受;如果你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宮室的華美,妻妾的侍奉,為了我所認識的窮困貧舌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嗎?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嗎?(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做喪失本來的思想,喪失了“義”。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里被釋放并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任用,百里奚從買賣奴隸場所被選拔用為大夫。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用這些辦法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過去所沒有的才能。
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內(nèi)心困惑,思慮堵塞,才能奮起,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臉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看到他的臉,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一個國家)國內(nèi)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常常滅亡。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使人死亡。
7. 王榮生主編的《文言文教學(xué)教什么》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內(nèi)容是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
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我們語文老師常以國學(xué)功底自豪,這功底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在閱讀文言文時對難解的字詞句有合乎文法、語境的解釋,并且在合理的解讀之后會有一種像解出數(shù)學(xué)難題一樣的樂趣,那么,我們就不應(yīng)該為文言文教什么再為難了,我們只應(yīng)該著力思考怎么教。
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內(nèi)容,僅是我們教會學(xué)生閱讀文言文的載體,事實上它們的目標是相同的。所以文言文的課堂教學(xué)設(shè)計要突出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個重點,要為實現(xiàn)這個重點融進更多趣味,而不是為追求趣味融進部分知識,對于高中生來說,則更應(yīng)該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獨立梳理的能力,我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喚醒學(xué)生學(xué)習(xí)文言時的懵懂,才能讓學(xué)生學(xué)得心知肚明,才能讓學(xué)生興味盎然,才能讓課堂清爽高效!長期以來我們的寫作教學(xué)忽略“為交流的寫作”而偏重“為抒發(fā)的寫作”。
寫作是實踐活動。我們在分析各種各樣的開的頭,展示各種各樣結(jié)尾,唯獨沒有做“寫開頭”、“寫結(jié)尾”的實踐活動。
教學(xué)不能單純地介紹寫作知識,而應(yīng)該開展大量的“活動”,這些活動又必須是基于“寫作”的關(guān)于“寫”的活動。20世紀80-90年代大家聚焦“語文怎么教”,現(xiàn)在聚焦“教什么”心得;激思創(chuàng)新。
教學(xué)中,不僅要善于把握思維機制,還要設(shè)法引出這種機制,這是在訓(xùn)練過程中發(fā)揮教師主導(dǎo)作用所必須注意的。所謂思維機制,不外是學(xué)習(xí)過程中萌動的求知心理。
“求知”是核心內(nèi)容,“萌動廳需要機遇、條件。這就要求教者審時度勢,從教材實際出發(fā),選擇恰當?shù)慕虒W(xué)“切入點”,激發(fā)學(xué)生在好奇、疑惑、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多思、深思,使大腦皮層處于健康的興奮狀態(tài),使對事物的認識從表面進入實質(zhì),從而提高欣賞能力,領(lǐng)略課文意境美。
高中文言文考點講解課件
1.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課文言文練習(xí)
關(guān)于文言文閱讀的教學(xué),高中新課標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二是體會作品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chǔ);學(xué)習(xí)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這就是說,文言文的教學(xué),首先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詞語,理解詞義和句式,始終是文言文閱讀教學(xué)的重點.而朗讀、背誦和詞義、句式的歸納對比練習(xí)以及古文今譯練習(xí),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據(jù)必修課教材的整體安排,本單元還要學(xué)習(xí)提要鉤玄的讀書方法.概括要點,提取精要,是閱讀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學(xué)、初中的閱讀教學(xué)中就訓(xùn)練過.高中階段,課文的難度增大了,閱讀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僅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對一句話或幾句話、一段話或幾段話以及對有關(guān)的某部分內(nèi)容,都要能夠根據(jù)需要,正確而熟練地進行概括. 概括要點必須在理解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認真閱讀,理清思路,是恰當概括的前提;把握住關(guān)鍵語句,對保證概括的準確性也具有重要意義.對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離不開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細節(jié),善于把握住相關(guān)事物的聯(lián)系、把握住它們的相同點或不同點.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則離不開對背景知識的掌握,也離不開對表達方式的理解.。
2. 2018年高考語文怎樣讀懂文言文ppt公開課
簡單的,你要先先打好基本功(實虛詞、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詞多義、偏義復(fù)詞、文學(xué)常識、古代修辭),沒基本功你看古文就是在看天書.然后就是需要對文意和中心思想的總體把握,這就是你語感和技巧的應(yīng)用:技巧就是要學(xué)會根據(jù)語境判斷語意,聯(lián)想類比確定詞,會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追求信、雅、達(即準確、通順、流暢).像《史記》、《二十四史》等多以介紹人物為主,像《古文觀止》等是以古文的散文形式為主,掌握這樣著書規(guī)律,對了解文意主旨中心都有幫助的.讀古文最重要的其實是堅持,我剛接觸古文也是不知從何讀起,但堅持讀就精通了。
3. 【中考課內(nèi)文言文都是什么題目
中考課內(nèi)文言文目錄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4.曹劌論戰(zhàn) 左傳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6.出師表 諸葛亮 7.桃花源記 陶潛8.三峽 酈道元 9.雜說(四) 韓愈10.陋室銘 劉禹錫11.小石潭記 柳宗元12.岳陽樓記 范仲淹13.醉翁亭記 歐陽修14.愛蓮說 周敦頤15.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16.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宋濂中考文言文題目題型 第一類 文言文字詞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一、文言文實詞 二、文言文虛詞 方法揭秘 一、聯(lián)系語境 二、存疑對照 三、注重積累、找尋規(guī)律 附錄一 ??紝嵲~清單 附錄二 常考虛詞清單第二類 文言文斷句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一、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 二、文言文斷句 方法揭秘 一、整體感知,自然斷句 二、把握詞義,準確斷句 三、借助語法,合理斷句 附錄 文言文句式第三類 文言文翻譯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一、落實重要實詞 二、把握句式特點 三、領(lǐng)會語句大意 四、關(guān)注文句語氣 療法揭秘 一、文言翻譯的基本要求:信、達、雅 二、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第四類 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與鑒賞第五類 文言文綜合訓(xùn)練。
4. 怎么復(fù)習(xí)一篇文言文 要分幾個步驟 說清楚一點
一、整體把握階段 (一)、明確要求和考點。
在進行高考文言文條塊復(fù)習(xí)前,我們務(wù)必要抽出一堂課時間講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歷年高考相關(guān)情況,使同學(xué)們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xué)生復(fù)習(xí)的積極性,又能使學(xué)生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
1、總要求: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淺易的標準是: (1)詞匯:文言文中的常用詞和次常用詞。
(2)語法結(jié)構(gòu):采用常見的文言句式。 (3)體裁:非專門性較強的學(xué)術(shù)著作。
(4)內(nèi)容:較少出現(xiàn)生疏的古文化常識或艱澀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5)風 格:屬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話不在考查之列)。
劉國正先生曾舉出了四部書作為淺易文言文的代表,它們分別是:《孟子》、《史記》的傳記部分、《夢溪筆談》、《聊齋志異》。 2、具體的考點要求: (1)、理解 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高職高考仍是在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或翻譯上涉及)。
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 ①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二)、牢固樹立知識樹,初步把握各考點所涉及的基本知識 通過初中、高中階段的學(xué)習(xí),學(xué)生對文言文知識已有一定的積累,但在腦海中是較為凌亂的,欠系統(tǒng)化。這時,應(yīng)幫助學(xué)生依據(jù)考點牢固地樹立起文言文知識樹。
知識樹主體框架有文字、詞語、句式、翻譯。文字包括字音、字形;詞語有實詞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為動等用法),虛詞如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還有兼詞與雙音詞如連綿詞、同義復(fù)詞、偏義復(fù)詞、復(fù)式虛詞等以及一些語義比較固定的語詞;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疑問句、成分省略句等;翻譯涉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牢固地建立知識樹會讓學(xué)生對文言文有個更為全面、系統(tǒng)的整體上的把握,復(fù)習(xí)才會更有針對性。 那么,怎樣才能在學(xué)生的腦海中牢固地樹立起知識樹呢?筆者認為,教師應(yīng)依據(jù)知識樹的走勢,利用三周左右的時間由下而上地幫助學(xué)生對各考點進行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應(yīng)是較為全面的,以幫助學(xué)生進行初步地識記和理解。
以學(xué)習(xí)實詞這個考點為例,內(nèi)容大致有:精析考點;對有關(guān)此考點的近二三年的高考題進行回顧,以了解其考法;更重要的是要對此考點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識(如以單音節(jié)為主、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進行歸納,歸納工作應(yīng)做得詳細一些,如對于120個常見的文言實詞,要歸納出其常用義項,盡可能多的把課文中的例句找出來加以印證。其它考點的學(xué)習(xí)、梳理與歸納也大致如此。
二、夯實課本中的文言文知識階段 在目前緊張的復(fù)習(xí)備考中,不少老師及考生在文言文的復(fù)習(xí)時,往往忽略了課本。一些考生認為,高考中的文言文測試,選文全部出自課外,沒有必要對課本上的文言文花費太大氣力;有些老師在輔導(dǎo)中也只注重了針對考綱的系統(tǒng)的考點復(fù)習(xí),而沒有對課本予以充分重視。
筆者在輔導(dǎo)高考的實踐中和對高考試卷的解讀中深刻認識到,對教材中的課文棄之不顧,無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第一,學(xué)習(xí)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最為重要。
只有多讀,在長期的日積月累中,才能逐漸體悟進而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特點。隨著對文言文語言感受力的逐漸增強,那么你的文言文語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而教材中的文言文,歷經(jīng)專家學(xué)者對古典文學(xué)的精心篩選后,集中安排在中學(xué)課本中,可謂是最為經(jīng)典,最為集中,最為規(guī)范。如果把這些文章學(xué)深讀透,應(yīng)該說基本奠定了一個人的文言基礎(chǔ)。
在考前,如對課本中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再熟讀鞏固,甚而成誦,再把文后注釋溫習(xí)幾遍,加深記憶,對高考肯定會大有裨益! 第二,高考的命題原則應(yīng)該說還是以課本上的知識點為基礎(chǔ)和標準,命題者絕不會脫離課本隨意從課外選取文章來擬題考核。說到底,高考測試就是課本知識向課外的遷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學(xué)生運用課本知識解決課外問題的水平和能力。
或者說,題目在課外,而答案在課內(nèi)。文言文的考核內(nèi)容無外乎實詞、虛詞、句式、翻譯、理解等方面,只要把課本上出現(xiàn)的實詞、虛詞、句式等很好的掌握了,那么對于高考中的這些知識點的考核也就不難解決了,對于高考中課外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譯也就容易了。
縱觀近幾年來的高考題,均有上述特點?,F(xiàn)以2006年的廣東省高考題中的文言文閱讀題為例略作分析。
第一題是這樣的: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然諾,好周人急救濟B.母如其言,附舟詣譚往見 C.譚謝不納,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寢母給……吃 C項中的“謝”是一個多義項的常見實詞,除有“道歉”、“辭別”、“感謝”、“告訴”、“凋落”等意義外,用作“推辭、謝絕”也是常用義項。如《孔雀東南飛》:“阿母謝媒人”。
根據(jù)原文常允恭的母親張氏無所依,想投靠兒子的朋友譚敬先而不被接納,最后只好到金陵找杜一元這個語境,可斷定“謝”的意義應(yīng)是“謝絕”而不是“道歉”。B項中的“詣”,只有“往、到”的意思,根據(jù)上下文,常母是跟隨人往見譚敬先,所以解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