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
推薦文章
必修四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1. 高一語文必修4復習總結(jié) 全一點 急
高一語文 必修四 基礎(chǔ)復習資料 一、成俗語1. 開柙出虎: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
后多比喻放縱壞人。2. 虎兕出柙:虎、兕從木籠中逃出。
比喻惡人逃脫,主管者應(yīng)負責任。3. 既來之,則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
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4. 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
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5. 禍起蕭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
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6. 五十步笑百步:作戰(zhàn)時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7. 餓殍(piǎo)遍野: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8. 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lǐng)悟了一個道理。
9. 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
10.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11. 堅忍不拔: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12. 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13.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14. 義憤填膺(yīnɡ):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15. 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16.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17. 息息相關(guān):呼吸也相互關(guān)聯(lián)。形容彼此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
18. 無濟于事: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19. 搖搖欲墜: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wěn)固,很快就要垮臺。20. 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顯。21. 大放厥(jué)詞: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
現(xiàn)用來指大發(fā)議論。22. 語焉不詳:指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
23. 一帆風順:船掛著滿帆順風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24. 不可思議:①佛家語。指思維和言語所不能達到的微妙境界。
道教也借用此語。②形容事物無法想象或難以理解。
25.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26. 恫瘝(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 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28.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陽。
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shù)量眾多或氣勢盛大。29. 白頭偕老: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30. 惻(cè)隱之心:形容對人寄予同情。31. 忐忑(tǎn tè)不安:心神極為不安。
32. 興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33. 慢條斯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F(xiàn)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34. 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35.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36. 物華天寶:指各種珍美的寶物。37. 人杰地靈: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qū)。
38. 高朋滿座:形容賓客很多。39. 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歷經(jīng)坎坷,屢遭磨難。
40. 馮唐易老:漢馮唐身歷三朝,至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唐已九十馀歲,不能再做官了。41. 畫棟珠簾:形容房屋裝備的華麗。
42. 李廣難封: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zhàn)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后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43. 老當益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44. 東隅已逝: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fā)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45. 各抒己見:各人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46. 艱苦卓絕: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47.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48.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不理不睬。49. 虛無縹緲:形容空虛渺茫。
50. 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xié)助別人。
51. 自得其樂: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52. 不屑一顧:認為不值得一看。
形容極端輕視。53. 揚眉吐氣:揚起眉頭,吐出怨氣。
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tài)后高興痛快的樣子。54. 迎刃而解:原意是說,劈竹子時,頭上幾節(jié)一破開,下面的順著刀口自己就裂開了。
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55. 兢兢(jīnɡ)業(yè)業(yè):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56. 天倫之樂:泛指家庭的樂趣。57. 耳熟能詳:指聽得多了,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
58. 庸人自擾: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59. 來龍去脈: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
現(xiàn)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60. 雷霆萬鈞: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
二、文言文與詩詞1《竇娥冤》—關(guān)漢卿(1)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quán)。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2)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
做什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
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2《望海潮》—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
怒。
2. 必修四文言文詳盡整理
這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下面有網(wǎng)址.17課、《陳情表》 一、正音 1、釁(xìn) 2、閔(mǐn )鮮 3、(xiǎn) 4、祚(zuò) 5、期功(jī) 6、煢(qióng) 7、蓐(rù) 8、洗馬(xiǎn)9、猥(wěi) 10、隕(yǔn) 11、逋慢(bū) 12、矜育(jīn) 13、拔擢(zhuó)14、優(yōu)渥(wò)15、更相(gēng) 二、通假字 1、夙遭閔兇(憫) 2、零丁孤苦(伶仃) 3、常在床蓐(褥)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又) 三、古今異義 1、九歲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允許做某事)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到達/今:連詞,提及、另外;古:成人自立/今:形成)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古:浸潤/今:洗澡) 4、舉臣秀才(古:優(yōu)秀人才/今:明清生員通稱) 5、拜臣郎中(古:尚書省,官名/今:中醫(yī)醫(yī)生) 6、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古:訴說、申訴/今:告知) 7、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古:進退兩難/今:窘困) 8、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古:猶豫、徘徊/今:盤旋) 9、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勞苦) 四、詞類活用 一、夙遭閔兇(形容詞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二、九歲不行(名詞作狀語,在九歲時候) 三、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名詞作狀語,在門外,在家中) 四、臣之進退(動詞作名詞,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五、察臣孝廉(名詞作動詞,作孝廉,為孝廉) 六、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七、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名詞作狀語,向皇上) 八、臣具以表聞(使動用法,讓…聽到) 九、則以劉病日篤(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10、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名詞作動詞,做官;任職) 11、凡在故老(形容詞作名詞,年老之人) 12、猥以微賤(形容詞作名詞,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13、沐浴清化(形容詞作名詞,清明的政治教化) 14、謹拜表以聞(使動用法,使……聞)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這實在不是我肝腦涂地就能報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今臣亡國賤俘——我現(xiàn)在已是個卑賤的亡國之俘虜。 3、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我的苦楚,并不是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長官才清楚…… (二)、被動句 1、而劉夙嬰疾病——被疾病纏繞,為疾病所困 2、則告訴不許——不被允許 (三)、賓語前置句 慈父見背——離開我,即去世 六、成語 1、零丁孤苦 2、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3、日薄西山 4、氣息奄奄 5、朝不慮夕 6、急于星火 7、結(jié)草銜環(huán)。
3. 高一語文必修4文言文知識點(山東人民版)
期末文言文知識點復習一、通假字:《廉頗藺相如列傳》可與不:不(fǒu),通“否”。
拜書送于庭:庭,通“廷”,朝廷。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設(shè)九賓禮于廷:賓,通“儐”。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蘇武傳》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 ” ,收藏。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請畢今日之驩:驩 , 通“歡”,歡聚。
因泣下沾衿:沾 ,通“沾”,打濕;衿,通“襟”,衣襟。與武決去:決,通“訣”,訣別。
《張衡傳》精思傅會:傅,同“附”。員徑八尺:員。
同“圓”。尊則振龍:振,通“震”,震動。
一時收禽:禽,通“擒”,捉拿。二、實詞活用:1、名詞活用:(1)名詞活用作狀語:《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發(fā)上沖冠:上,向上。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
卒廷見相如:在朝廷上。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蘇武傳》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劍斬虞常已:劍,用劍。
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朝夕遣人侯問武:朝夕,早晚。
《張衡傳》時天下承平日久:時,當時。(2)名詞活用作動詞:《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上前。
秦御史前書曰:上前。于是相如前進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獻上。舍相如廣成傳舍:舍(shè),安置住宿.乃使從者衣褐,懷其璧:衣(yì),穿著。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獻禮。
相如每朝時:朝,上朝?!短K武傳》天雨雪:雨,下。
羝乳乃得歸:乳,生育,生子。武能網(wǎng)紡繳:網(wǎng),結(jié)網(wǎng)。
檠弓弩:檠,矯正。杖漢節(jié)牧羊:杖,柱著。
惠等哭,輿歸營:輿,抬著。爵通侯:爵,封爵位。
《張衡傳》皆共目之:目,使眼色。2、形容詞活用:(1)形容詞活用作名詞:《蘇武傳》兄弟親近:親近,親近之臣。
(2)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廉頗藺相如列傳》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待。
3、使動用法:(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廉頗藺相如列傳》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蘇武傳》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2 )動詞的使動用法:《廉頗藺相如列傳》寧許以負秦曲:負,使。
承擔。 歸璧于趙:歸,使。
回去。畢禮而歸之:使。
回去。以絕秦望:絕,使。
斷絕。藺相如固止之:止,使。
停止。 《蘇武傳》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回國。
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反欲斗兩主:斗,使……爭斗。
請畢今日之驩:畢,使……完畢。勝、惠共止之:止,使……止,阻止。
4、意動用法:《廉頗藺相如列傳》且相如素 *** ,吾羞:羞,以。為羞恥。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
后,以。為后。
《蘇武傳》單于壯其節(jié):壯,認為……壯烈?!稄埡鈧鳌反髮④娻囼s奇其才:奇,以……為奇,認為……出奇。
三、古今異義:《廉頗藺相如列傳》使人遺(wèi)趙王書:書,信。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祝酒。
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宣言曰:宣言,揚言。
《蘇武傳》置幣遺單于:幣,財物,禮品。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第二年。
《張衡傳》舉孝廉不行 :不行,沒有去。再遷為太史令:再,兩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斷句《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我為趙將。 《蘇武傳》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肯定判斷句)緱王者,昆邪王自也。 非漢所望也。
(否定判斷句)2、被動句《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而君幸于趙王。使不辱于諸侯。
《蘇武傳》見犯乃死,重負國。 皆為陛下所成就。
少以父任:任,被任職。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夷滅,被消滅。
勝聞之,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稄埡鈧鳌愤B辟公府不就:辟,被征召。
3、變式句(倒裝句):(1)賓語前置:《廉頗藺相如列傳》君何以知燕王?《蘇武傳》何以汝為見?以何見汝為?信義安所見乎?信義所見安乎?子卿尚復誰為乎?子卿尚復為誰乎?何以復加?以何復加?何以過陵?以何過陵?《張衡傳》未之有也。(2)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勇氣聞于諸侯。
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拜送書于廷。
會于西河外澠池?!稄埡鈧鳌凤椧宰纳烬旞B獸之形。
驗之以事。(3)定語后置:《廉頗藺相如列傳》求人可使報秦者。
求可使報秦人。《蘇武傳》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五、成語《廉頗藺相如列傳》完璧歸趙怒發(fā)沖冠負荊請罪布衣之交刎頸之交。
4. 求高一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總結(jié)
粵教版:第四單元 文言文(2) 單元導語 基本閱讀 14 孔孟兩章 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寡人之于國也(《孟子》) 15 勸學(節(jié)選)(《荀子》) 16 過秦論(賈誼) 17 師說(韓愈) 擴展閱讀 18 晏子治東阿(劉向) 19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14.孔孟兩章 通假字 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 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涂”通“途” 實詞 于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到) 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對)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 (從,在) 固而近于費 (和,同,跟)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 (在) 寡人之于國也 (對于) 夫 夫顓臾 (那) 夫如是 (發(fā)語詞) 相 則焉用彼相矣 (輔助盲人走路的人,n.) 相夫子 (輔佐,v.) 而 危而不持 (卻,表轉(zhuǎn)折) 固而近于費 (又,表并列) 安 不患貧而患不安 (安定) 既來之,則安之 (使…生活安定) 古今異義 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古:把…當作 今:認為 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 今:表判斷 有國有家者 古:諸侯國的封地叫“國”,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國,國家;家,家庭,人家 陳力就列 古:就,充任;列,職位 今:到隊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 古:有人 今:或者 詞類活用 無乃爾是過與 過,n. v.責備 既來之,則安之 安,使動 養(yǎng)生喪死無憾 生,死,n. v.,生者,死者 樹之以桑 樹,n. v.栽種 謹庠序之教 謹adj. v.重視 衣帛食肉 衣,n. v.,穿 然而不王者 王,n. v.統(tǒng)一天下 王無罪歲 罪,n. v.,歸罪 15.勸學 通假字 輮以為輪 “輮”通“糅”,使…彎曲 雖有槁暴 “有”通“又” “暴”通“曝”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本性,這里指天生的資質(zhì) 虛詞 而 而青于藍 (表轉(zhuǎn)折,但)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表并列/遞進,并且)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表并列/遞進,并且) 吾嘗終日而思矣 (表修飾,可譯為“地”) 而見者遠 (表轉(zhuǎn)折,但) 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就,于是) 鍥而不舍 (表轉(zhuǎn)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并且) 于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從)(比) 善假于物也 (對) 焉 風雨興焉 (于之,從…) 乎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于) 以 輮以為輪 無以至千里 (用來…的辦法) 實詞 勸學 (勸勉,勉勵) 木直中繩 (符合)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干)(直)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反?。?吾嘗跂而望矣 (提起腳后跟站著)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強)(清楚) 假輿馬者 (借)(車) 而致千里 (到達) 而絕江河 (橫渡) 不積跬步 (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腳叫“跬”) 駑馬十駕 (劣)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 (專一) 用心躁也 (浮躁) 古今異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驗,對照檢查;反省 今:探究并領(lǐng)會 蟹六跪而二螯 古:腿,蟹腳 今:下跪動作 金就礪則利 古:金屬,這里指刀斧之類的金屬砍削器 今:一種貴重的金屬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而絕江河 古:特指長江、黃河 今:泛指一切河流 蚓無爪牙之利 古:鳥獸的爪和牙 今:多指供驅(qū)使而幫助作惡的人 詞類活用 其曲中規(guī) 曲,adj. n.曲度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n. 狀,每天 非能水也 水,n. v.游水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下,n. 狀,在地面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 一,數(shù)詞 adj.專一 輮使之然也 輮,v. n.彎曲的辦法 積善成德 善,adj. n.善行 16.過秦論 通假字 孝公既沒 “沒”通“歿”,死 外連衡而斗諸侯 “衡”通“橫” 合從締交,相舉為一 “從”通“縱” “舉”通“與”,幫助,支持 秦有余力制其弊 “弊”通“敝”,困頓不堪 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 鋤耰棘矝 “棘”通“戟”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多義詞 之 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的,結(jié)構(gòu)助詞) 趙奢之朋制其兵 (這,指示代詞) 商君佐之 (他,指秦孝公,代詞) 聚之咸陽 (它們,代詞) 因 因遺策 (沿襲) 因利乘便 (趁著) 因河為池 (憑借) 制 制其兵 (統(tǒng)帥) 秦有余力制其弊 (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 (統(tǒng)治) 兵 制其兵 (軍隊) 收天下之兵 (兵器) 亡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丟失) 追亡逐北 (逃亡的軍隊) 吞二周而亡諸侯 (使…滅亡) 勢 致萬乘之勢 (勢力) 攻守之勢異也 (形勢) 利 因利乘便 (便利的機會) 陳利兵而誰何 (鋒利) 遺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丟失) 蒙故業(yè),因遺策 (遺留下來的) 古今異義 當是時也 古:這,此 今:判斷詞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內(nèi) 古:黃河 今:指一般江流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古:吝惜 今:喜愛 于是六國之士 古:在這時 今:連詞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古:軍隊 今:指隸屬于軍或集團軍的一個編制單位 血流漂櫓 古:大盾牌 今:劃船的工具 奮六世之余烈 古:功業(yè) 今:猛烈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古:舉起 今:振動 因河為池 古:護城河 今:水池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古:深不可測 今:指意外情況 山東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東 今:山東省 詞類活用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 席,包,囊,n. 狀,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口袋一樣 外連衡而斗諸侯 斗。
5. 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新課標語文必修一(第一冊)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5、荊軻刺秦王·《戰(zhàn)國策》(背誦易水訣別一段)6、鴻門宴·司馬遷必修二(第二冊)4、《詩經(jīng)》兩首氓(必背)采薇5、離騷·屈原6、《孔雀東南飛》(并序)7、*詩三首(必背)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曹操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8、蘭亭集序·王羲之(必背)9、赤壁賦·蘇軾(必背)10、*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背誦2、3段)必修三(第三冊)4、蜀道難·李白(必背)5、杜甫詩三首(必背)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7、*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馬嵬(其二)8、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必背)9、勸學·《荀子》(必背)10、*過秦論·賈誼11、*師說·韓愈必修四(第四冊)4、柳永詞兩首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霖鈴(寒蟬凄切)5、蘇軾詞兩首(必背)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6、辛棄疾詞兩首(必背)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7、*李清照詞兩首(必背)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11、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背誦后5段)12、蘇武傳·班固13、張衡傳·范曄必修五(第五冊)4.歸去來兮辭(并序)·陶淵明(必背)5、滕王閣序·王勃(背誦2~3段)6、*逍遙游·莊周7、*陳情表·李密(必背)。
6. 語文必修四文言文整理 急需
《歸去來兮辭》:文言知識點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實為古今字)
2、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3、一詞多義:
心 因事順心(心愿)
既自以心為形役(內(nèi)心)
夫 問征夫以前路(名詞)
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 故便求之(所以)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么)
而 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表轉(zhuǎn)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4、古今異義:
(1)于時風波未靜 風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 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尋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 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5、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1)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保侥睦锶ィ?/p>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6)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yīng)為:稚子于門候)
4 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2)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
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歸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語文需要講究 方法 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必修4文言文知識點匯總
一、通假字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可與不:不(fǒu),通“否”。
拜書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設(shè)九賓禮于廷:賓,通“儐”。
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地。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蘇武傳》
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 ” , 收藏 。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請畢今日之驩:驩 , 通“歡”,歡聚。
因泣下沾衿:沾 ,通“沾”,打濕;衿,通“襟”,衣襟。
與武決去:決,通“訣”,訣別。
《張衡傳》
精思傅會:傅,同“附”。
員徑八尺:員。同“圓”。
尊則振龍:振,通“震”,震動。
一時收禽:禽,通“擒”,捉拿。
二、實詞活用
1、名詞活用:
(1)名詞活用作狀語:
《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發(fā)上沖冠:上,向上。
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
卒廷見相如:在朝廷上。
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蘇武傳》
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
劍斬虞常已:劍,用劍。
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
朝夕遣人侯問武:朝夕,早晚。
《張衡傳》
時天下承平日久:時,當時。
(2)名詞活用作動詞:
《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上前。
秦御史前書曰:上前。
于是相如前進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獻上。
舍相如廣成傳舍:舍(shè),安置住宿.
乃使從者衣褐,懷其璧:衣(yì),穿著。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獻禮。
相如每朝時:朝,上朝。
《蘇武傳》
天雨雪:雨,下。
羝乳乃得歸:乳,生育,生子。
武能網(wǎng)紡繳:網(wǎng),結(jié)網(wǎng)。
檠弓弩:檠,矯正。
杖漢節(jié)牧羊:杖,柱著。
惠等哭,輿歸營:輿,抬著。
爵通侯:爵,封爵位。
《張衡傳》
皆共目之:目,使眼色。
2、形容詞活用:
(1)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蘇武傳》
兄弟親近:親近,親近之臣。
(2)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廉頗藺相如列傳》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待。
3、使動用法:
(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廉頗藺相如列傳》
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蘇武傳》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2 )動詞的使動用法:
《廉頗藺相如列傳》
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歸璧于趙:歸,使...回去。
畢禮而歸之:使...回去。
以絕秦望:絕,使...斷絕。
藺相如固止之:止,使...停止。
《蘇武傳》
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回國。
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
反欲斗兩主:斗,使……爭斗。
請畢今日之驩:畢,使……完畢。
勝、惠共止之:止,使……止,阻止。
4、意動用法: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相如素賤人,吾羞:羞,以...為羞恥。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蘇武傳》
單于壯其節(jié):壯,認為……壯烈。
《張衡傳》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奇,以……為奇,認為……出奇。
三、古今異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人遺(wèi)趙王書:書,信。
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祝酒。
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
宣言曰:宣言,揚言。
《蘇武傳》
置幣遺單于:幣,財物,禮品。
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第二年。
《張衡傳》
舉孝廉不行 :不行,沒有去。
再遷為太史令:再,兩次。
四、特殊句式
1、判斷句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我為趙將。
《蘇武傳》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肯定判斷句)
緱王者,昆邪王自也。
非漢所望也。(否定判斷句)
2、被動句
《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而君幸于趙王。
使不辱于諸侯。
《蘇武傳》
見犯乃死,重負國。
皆為陛下所成就。
少以父任:任,被任職。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夷滅,被消滅。
勝聞之,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張衡傳》
連辟公府不就:辟,被征召。
3、變式句(倒裝句):
(1)賓語前置:
《廉頗藺相如列傳》
君何以知燕王?
《蘇武傳》
何以汝為見?以何見汝為?
信義安所見乎?信義所見安乎?
子卿尚復誰為乎?子卿尚復為誰乎?
何以復加?以何復加?
何以過陵?以何過陵?
《張衡傳》
未之有也。
(2)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勇氣聞于諸侯。
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拜送書于廷。
會于西河外澠池。
《張衡傳》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驗之以事。
(3)定語后置:
《廉頗藺相如列傳》
求人可使報秦者。求可使報秦人。
《蘇武傳》
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五、 成語
《廉頗藺相如列傳》
完璧歸趙
怒發(fā)沖冠
負荊請罪
布衣之交
必修四文言文重點
1. 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重點句子和翻譯
蜀道難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琵琶行 重點是二三段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兩句的翻譯詩詞除了柳永的不要背 其他都是重要的 特別是杜甫的。
2. 必修四文言文詳盡整理
1《竇娥冤》—關(guān)漢卿
(1)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quán)。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2)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2《望海潮》—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讞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3《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賬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4《念奴嬌 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定風波》—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6《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辏瑧n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7《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8《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9《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0《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毕嗳缏劊豢吓c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3. 高一語文必修4文言文知識點(山東人民版)
期末文言文知識點復習一、通假字:《廉頗藺相如列傳》可與不:不(fǒu),通“否”。
拜書送于庭:庭,通“廷”,朝廷。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設(shè)九賓禮于廷:賓,通“儐”。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蘇武傳》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 ” ,收藏。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請畢今日之驩:驩 , 通“歡”,歡聚。
因泣下沾衿:沾 ,通“沾”,打濕;衿,通“襟”,衣襟。與武決去:決,通“訣”,訣別。
《張衡傳》精思傅會:傅,同“附”。員徑八尺:員。
同“圓”。尊則振龍:振,通“震”,震動。
一時收禽:禽,通“擒”,捉拿。二、實詞活用:1、名詞活用:(1)名詞活用作狀語:《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發(fā)上沖冠:上,向上。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
卒廷見相如:在朝廷上。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蘇武傳》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劍斬虞常已:劍,用劍。
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朝夕遣人侯問武:朝夕,早晚。
《張衡傳》時天下承平日久:時,當時。(2)名詞活用作動詞:《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上前。
秦御史前書曰:上前。于是相如前進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獻上。舍相如廣成傳舍:舍(shè),安置住宿.乃使從者衣褐,懷其璧:衣(yì),穿著。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獻禮。
相如每朝時:朝,上朝。《蘇武傳》天雨雪:雨,下。
羝乳乃得歸:乳,生育,生子。武能網(wǎng)紡繳:網(wǎng),結(jié)網(wǎng)。
檠弓弩:檠,矯正。杖漢節(jié)牧羊:杖,柱著。
惠等哭,輿歸營:輿,抬著。爵通侯:爵,封爵位。
《張衡傳》皆共目之:目,使眼色。2、形容詞活用:(1)形容詞活用作名詞:《蘇武傳》兄弟親近:親近,親近之臣。
(2)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廉頗藺相如列傳》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待。
3、使動用法:(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廉頗藺相如列傳》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蘇武傳》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2 )動詞的使動用法:《廉頗藺相如列傳》寧許以負秦曲:負,使。
承擔。 歸璧于趙:歸,使。
回去。畢禮而歸之:使。
回去。以絕秦望:絕,使。
斷絕。藺相如固止之:止,使。
停止。 《蘇武傳》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回國。
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反欲斗兩主:斗,使……爭斗。
請畢今日之驩:畢,使……完畢。勝、惠共止之:止,使……止,阻止。
4、意動用法:《廉頗藺相如列傳》且相如素 *** ,吾羞:羞,以。為羞恥。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
后,以。為后。
《蘇武傳》單于壯其節(jié):壯,認為……壯烈?!稄埡鈧鳌反髮④娻囼s奇其才:奇,以……為奇,認為……出奇。
三、古今異義:《廉頗藺相如列傳》使人遺(wèi)趙王書:書,信。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祝酒。
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宣言曰:宣言,揚言。
《蘇武傳》置幣遺單于:幣,財物,禮品。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第二年。
《張衡傳》舉孝廉不行 :不行,沒有去。再遷為太史令:再,兩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斷句《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我為趙將。 《蘇武傳》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肯定判斷句)緱王者,昆邪王自也。 非漢所望也。
(否定判斷句)2、被動句《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而君幸于趙王。使不辱于諸侯。
《蘇武傳》見犯乃死,重負國。 皆為陛下所成就。
少以父任:任,被任職。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夷滅,被消滅。
勝聞之,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稄埡鈧鳌愤B辟公府不就:辟,被征召。
3、變式句(倒裝句):(1)賓語前置:《廉頗藺相如列傳》君何以知燕王?《蘇武傳》何以汝為見?以何見汝為?信義安所見乎?信義所見安乎?子卿尚復誰為乎?子卿尚復為誰乎?何以復加?以何復加?何以過陵?以何過陵?《張衡傳》未之有也。(2)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勇氣聞于諸侯。
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拜送書于廷。
會于西河外澠池?!稄埡鈧鳌凤椧宰纳烬旞B獸之形。
驗之以事。(3)定語后置:《廉頗藺相如列傳》求人可使報秦者。
求可使報秦人。《蘇武傳》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五、成語《廉頗藺相如列傳》完璧歸趙怒發(fā)沖冠負荊請罪布衣之交刎頸之交。
4. 必修四文言文詳盡整理
這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下面有網(wǎng)址.17課、《陳情表》 一、正音 1、釁(xìn) 2、閔(mǐn )鮮 3、(xiǎn) 4、祚(zuò) 5、期功(jī) 6、煢(qióng) 7、蓐(rù) 8、洗馬(xiǎn)9、猥(wěi) 10、隕(yǔn) 11、逋慢(bū) 12、矜育(jīn) 13、拔擢(zhuó)14、優(yōu)渥(wò)15、更相(gēng) 二、通假字 1、夙遭閔兇(憫) 2、零丁孤苦(伶仃) 3、常在床蓐(褥)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又) 三、古今異義 1、九歲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允許做某事)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到達/今:連詞,提及、另外;古:成人自立/今:形成)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古:浸潤/今:洗澡) 4、舉臣秀才(古:優(yōu)秀人才/今:明清生員通稱) 5、拜臣郎中(古:尚書省,官名/今:中醫(yī)醫(yī)生) 6、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古:訴說、申訴/今:告知) 7、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古:進退兩難/今:窘困) 8、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古:猶豫、徘徊/今:盤旋) 9、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勞苦) 四、詞類活用 一、夙遭閔兇(形容詞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二、九歲不行(名詞作狀語,在九歲時候) 三、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名詞作狀語,在門外,在家中) 四、臣之進退(動詞作名詞,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五、察臣孝廉(名詞作動詞,作孝廉,為孝廉) 六、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七、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名詞作狀語,向皇上) 八、臣具以表聞(使動用法,讓…聽到) 九、則以劉病日篤(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10、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名詞作動詞,做官;任職) 11、凡在故老(形容詞作名詞,年老之人) 12、猥以微賤(形容詞作名詞,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13、沐浴清化(形容詞作名詞,清明的政治教化) 14、謹拜表以聞(使動用法,使……聞)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這實在不是我肝腦涂地就能報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今臣亡國賤俘——我現(xiàn)在已是個卑賤的亡國之俘虜。 3、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我的苦楚,并不是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長官才清楚…… (二)、被動句 1、而劉夙嬰疾病——被疾病纏繞,為疾病所困 2、則告訴不許——不被允許 (三)、賓語前置句 慈父見背——離開我,即去世 六、成語 1、零丁孤苦 2、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3、日薄西山 4、氣息奄奄 5、朝不慮夕 6、急于星火 7、結(jié)草銜環(huán)。
5. 語文必修四文言文整理 急需
《歸去來兮辭》:文言知識點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實為古今字)
2、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3、一詞多義:
心 因事順心(心愿)
既自以心為形役(內(nèi)心)
夫 問征夫以前路(名詞)
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 故便求之(所以)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么)
而 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表轉(zhuǎn)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4、古今異義:
(1)于時風波未靜 風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 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尋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 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5、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1)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到哪里去)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6)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yīng)為:稚子于門候)
4 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2)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