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課堂作文

    5U文學網(wǎng) > 作文 > 課堂作文 > 古代文化常識分類訓練,古代文化常識分類訓練題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識分類訓練,古代文化常識分類訓練題及答案

    | admin

    文言文古代常識題

    1. 兩道古文常識題

    一、

    謙稱: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婦(全是自稱);

    敬稱: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全是稱對方);

    賤稱:獨夫(即暴君)、豎子(指童仆,“豎”是豎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古時童仆都是穿這種衣服,所以稱為“豎子”)。

    那個13是不是“愚”啊?LZ確定沒打錯?如果是“愚”的話就是謙稱。

    “魚取生”從來沒聽說過……不懂……抱歉、

    二、

    經(jīng):伐檀(出自《詩經(jīng)》);

    史:荊軻刺秦王(出自《戰(zhàn)國策》)、屈原列傳(出自《史記》)、崤之戰(zhàn)[出自《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張衡傳(出自《后漢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史記》);

    子:察今[出自《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季氏將伐顓臾(出自《論語》)、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勸學(出自《荀子》)、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

    集:愛蓮說(出自《周元公集》)、促織(出自《聊齋志異》、項脊軒志、捕蛇者說(出自《柳河東集》)、六國論(出自《嘉佑集·權(quán)書》。

    《采草藥》不知道……貌似很少人知道額……

    2. 【好答案會+分】文言文 古文 的古代文化風俗常識

    你在百度文庫 搜古漢語常識,里面有很多同類文章,挨個看一下古 代 漢 語 文 化 常 識 一、年齡稱謂 0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0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0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0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0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0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0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二、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nèi)容: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節(jié)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四、古代的刑罰 (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0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0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07)大辟:砍頭 (08)炮烙:將人燒烤死 (0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尸街頭 五、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 1、詞語 (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六、古代時間、長幼特殊名稱1、陰歷十五為望,陰歷十六為既望或繼望;每月底為晦(大月是三十,小月為二十九,初晦即指正月月底);陰歷每月初一為朔日。

    2、老大為伯,老二為仲, 老三一直到倒數(shù)第二都稱為叔, 最小的叫做季。

    3. 有關(guān)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及答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1.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 ,分別是以 、、來稱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

    "這是一幅寫給 歲老人的壽聯(lián)。5.古代兄弟之間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從"表示 關(guān)系,"先"表示 。

    7.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國古代把農(nóng)歷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于現(xiàn)在上午 時到 時。

    10.農(nóng)歷清明前的四個節(jié)氣依次為 、、、。11.1998年是農(nóng)歷戊寅年,按傳統(tǒng)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jù)此推算,2000年是農(nóng)歷 年,是屬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于地支紀時法的 時,也就是現(xiàn)在的 時到 時。

    13.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種物質(zhì)。14.中國隋唐以后的官職實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長官均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貶官叫 、。

    16.漢代郡的長官稱 ,隋唐州的長官稱 ,宋代州的長官稱 ,明代府的長官稱 。17.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簡稱。

    18.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岳"的名稱: 、、、、。19."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陽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漢陽位于漢水之 ,陜西省的華陰位于 之北。21.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傳說中的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 、、、。

    26.古代的節(jié)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jié) ,清明節(jié) ,重陽節(jié) 。27.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歲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古代文化常識測驗題參考答案1.官職 謚號 號 2.令尊 家慈 3.冠禮 笄禮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親屬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記年法 帝王年號記年法 干支記年法 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驚蜇春風 11.庚辰 龍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點 第二天凌晨1點 13.金 木水 火 土 14.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尚書 吏部 15.拜 除 謫 左遷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華山 衡山 恒山 嵩山19.南京 20.北 北 華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盤古 女媧 精衛(wèi) 23.坐西朝東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東朝西 24.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zhuǎn)注假借 25.經(jīng) 史 子 集 26.觀燈 踏青掃墓 登高賞菊 27.琴棋書畫 28.松竹梅 29.宮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長 31.高山流水 廣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陽簫鼓 漁樵問答 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13.D 14 B 15.C 16.(1)話傳到外面,掌權(quán)的人指控他狂妄輕率,貶潘良貴為監(jiān)信州吶口排岸。

    (得分點:徹、當、黜,各1分,句意2分);(2)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認為賢良的,自然應當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達私人恩情。(得分點:進退、耀、示,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言斷句的能力。

    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句意的整體感知與理解,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jù)主謂或動賓關(guān)系及人物的動作斷句,也可以根據(jù)文言標志性詞語斷句。例如此題可根據(jù)人名“高宗顧良貴”及文言標志性詞語“曰”等斷句。

    D項原文標點:子湮欲退,高宗顧良貴日:“是聯(lián)問之?!庇种I子湮且款語。

    子湮復語,久不止,良貴叱之退者再。高宗色變,于是二人俱待罪。

    所以選D。 【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

    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 【技巧點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nèi)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guān)系,作出相應調(diào)整,然后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

    例如本題的“曰”“之”“高宗”等。 1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題,可根據(jù)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B項,“借用為對帝王、王后的尊稱”理解錯誤,不包括“王后”。

    所以選B。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

    能力層級為識記A 【易錯警示】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键c,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閱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qū),即考生誤認為從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實際上,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復習鞏固。選項中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nèi)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

    例如本題選項B則是考查古代對帝王等稱謂的文學常識。 15.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被皇帝罷官”與原文不符,應是潘良貴自己請求離去。

    所以選C。 【考點定位】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常見的設(shè)誤角度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shè)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shè)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nèi)容、詞語。

    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選項C就屬于張冠李戴的錯誤。

    16.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譯時,應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注意盡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譯出。

    本題重點詞語:徹、當、黜、進退、耀、示。 【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警示】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jié)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guān)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

    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例如本題應將“徹、當、黜、進退、耀、示”等關(guān)鍵詞翻譯準確。

    【參考譯文】 潘良貴,字子賤,婆州金華人。憑著上舍生的身份開始做官,擔任辟雍博士,升任秘書郎。

    當時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體祿籠絡(luò)出名的士人,潘良貴操守、意志堅定不可動搖,親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達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貴嚴肅拒絕。靖康元年,欽宗問誰可以勝任宰相,潘良貴極力進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們肯定誤國。

    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顛的宰相,不廣泛詢問下面官吏的意見,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話傳到外面,掌權(quán)的人指控他狂妄輕率,貶潘良貴為監(jiān)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繼承皇位,召入朝廷擔任左司諫。拜見皇帝后,請求剿滅奸黨,讓叛徒在國門處決,敵人就不敢輕視宋朝。

    又請求封賢良的宗室到山東、河北,來使國家強大,皇帝巡視維揚,培養(yǎng)兵威來圖謀恢復國家。黃潛善、汪伯彥厭惡他的話,改任工部。

    潘良貴因進言沒有實行,請求離職。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

    宰相呂頤浩從容對潘良貴說:“(您)早晚將引入兩省任職?!迸肆假F嚴肅回答說:“父母年老正想請求到地方任職,兩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p>

    潘良貴退下對人說:“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認為賢良的,自然應當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達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籠絡(luò),又憑什么在朝廷立身?!?/p>

    憑著直龍圖閣的身份擔任嚴州知州。到任兩月,請求擔任祠祿官。

    起用為中書舍人。 恰好戶部侍郎向子湮入宮拜見皇帝,說話繁冗蕪雜,潘良貴以前與向子湮交好,這天潘良貴暫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徑直走到榻前嚴厲地說:“向子湮。

    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9.B 10.D 11.B 12.B 13.(1)單父人呂公與沛縣的長官要好,為躲避仇人投奔到縣令這里來作客,于是就在沛縣安了家。

    (2)酒宴快散的時候,呂公就給高祖使眼色,堅持要留下高祖。 【解析】 9.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類題要靠平時對課文知識的積累,在課外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B輕視。從句子的上下文看,并沒有交換官吏的一些事情或做法。

    從上文的語境看,高祖做亭長,平時就看不起那些縣里的官吏。易,除了有“交換”義外,還可講成“輕視,看不起”。

    所以根據(jù)上下的具體語境,應講成“輕視,看不起”。所以選B。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解釋,要重視那些在所學課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語,那些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中已有較大差異的詞語,以及一詞多義的詞語。文言實詞應該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詞語予以解釋,并且要根據(jù)該詞在某句子中的切實意義給予恰當?shù)慕忉?,以使句子前后語氣通暢、意義明白正確為標準。

    具體分析時,還要結(jié)合著具體語境分析。 10.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言斷句的能力。

    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句意的整體感知與理解,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jù)主謂或動賓關(guān)系及人物的動作斷句,也可以根據(jù)文言標志性詞語斷句。原文的標點為: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斬蛇。

    蛇分為兩,道開。行數(shù)里,醉困臥。

    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 【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

    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 【技巧點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nèi)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guān)系,作出相應調(diào)整,然后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

    D項,“上坐”是指受尊敬的席位。所以選D。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键c,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閱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qū),即考生誤認為從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實際上,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復習鞏固。

    選項中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nèi)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例如本題選項D就屬于古代席位的文學常識。

    1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筛鶕?jù)對文章內(nèi)容的感知,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B項說“為奉承縣令的貴客”,不準確, 實為奉承縣令; “高祖向來瞧不起這種做法,所以一個錢也沒帶”也錯誤,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帶一錢,是對那些官吏的一種戲侮。

    所以選B。 【考點定位】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常見的設(shè)誤角度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

    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shè)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shè)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nèi)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

    例如本題選項B就屬于張冠李戴的錯誤。 1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問句的能力。

    譯文時,應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注意盡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譯出。例如,(1)采分點“善”“辟”“客”“家”“焉”一處1分。

    (2)采分點“闌”“目”“固”“竟”“后”。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警示】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jié)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guān)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

    例如第一題的“家”就屬于名詞用作動詞,翻譯時,要翻譯準確。 【參考譯文】 漢高祖(劉邦),是沛縣豐邑中陽里(邑和里都是當時的行政單位,邑屬于縣,里屬于邑)的人,姓劉。

    高祖這個人,胸襟開闊,氣量寬宏。不愿干一般人從事的生產(chǎn)勞動。

    到了壯年,被試用做小吏,當了泗上亭的亭長。高祖曾經(jīng)去咸陽服徭役,有機會觀看秦始皇出行,他大為感嘆地說:“唉!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 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呂公,跟沛縣縣令要好,為了躲避仇家,到縣令這里客居,于是在沛縣安了家。

    沛縣的豪紳和官吏們聽說縣令家里有貴客,都去送禮祝賀。當時蕭何是縣里的主吏(也稱主吏掾,是協(xié)助縣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職),主管收納賀禮,他告知各位貴賓說:“禮錢不足一千錢的,請坐。

    古代文化常識專項訓練100題

    1. 古代文化常識專項訓練

    古代文化常識專項訓練 1.有關(guān)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及答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

    1.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 ,分別是以 、、來稱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是一幅寫給 歲老人的壽聯(lián)。

    5.古代兄弟之間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從"表示

    關(guān)系,"先"表示 。

    7.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國古代把農(nóng)歷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于現(xiàn)在上午 時到

    時。

    10.農(nóng)歷清明前的四個節(jié)氣依次為 、、、。

    11.1998年是農(nóng)歷戊寅年,按傳統(tǒng)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jù)此推算,2000年是農(nóng)歷 年,是屬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于地支紀時法的 時,也就是現(xiàn)在的

    時到 時。

    13.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種物質(zhì)。

    14.中國隋唐以后的官職實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長官均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貶官叫 、。

    16.漢代郡的長官稱 ,隋唐州的長官稱 ,宋代州的長官稱 ,明代府的長官稱 。

    17.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簡稱。

    18.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岳"的名稱: 、、、、。

    19."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陽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漢陽位于漢水之 ,陜西省的華陰位于 之北。

    21.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傳說中的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 、、。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 、、、。

    26.古代的節(jié)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jié) ,清明節(jié) ,重陽節(jié) 。

    27.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歲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識測驗題參考答案

    1.官職 謚號 號 2.令尊 家慈 3.冠禮 笄禮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親屬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記年法 帝王年號記年法 干支記

    年法 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驚蜇

    春風 11.庚辰 龍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點 第二天凌晨1點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尚書 吏部 15.拜 除 謫 左遷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華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華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盤古 女媧 精衛(wèi) 23.

    坐西朝東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東朝西 24.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zhuǎn)注

    假借 25.經(jīng) 史 子 集 26.觀燈 踏青掃墓 登高賞菊 27.琴棋書畫 28.松

    竹梅 29.宮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長 31.高山流水 廣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陽簫鼓 漁樵問答 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2.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紀年紀月級日紀時法

    紀年法

    1年號紀年法:我國最早的紀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為序數(shù),至去世為止。如:魯僖公元年,魯莊公十年。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年,用“元,二,三……”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年,稱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紀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記時。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環(huán)花相搭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為數(shù)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使用,周而復始,從東漢起采用干支紀年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3年號,干支結(jié)合紀年。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紀月法

    1按序數(shù)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歲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與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歷十一月配子,稱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十一月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紀月:每季中的三個月,按孟仲季的順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紀日法

    1用干支紀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歷的兩個月的天數(shù)(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稱與日期并不完全對應。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數(shù)紀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這三天又有特定的稱呼,分別叫做“朔”“望”“晦”。 (4)紀時法 古人紀時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兩小時。從23點(即夜十一點)起至夜一點 配子,依次順推,前一個時辰為初,后一個時辰為正,這樣也就等于將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分成二十四小時辰。搭配關(guān)系參見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紀時關(guān)系表。 十二時辰 黃昏 人定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時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時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3.一些傳統(tǒng)文化小常識 (帶答案)

    怎么要那么多?試一下?。。ㄈ孔约合氲膥~~)

    1.中國的象征是什么(龍)

    2.上古時期哪兩個部落在涿鹿大戰(zhàn)(黃帝 蚩尤)

    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什么、在何時(百家爭鳴 秦)

    4.列舉4個參與百家爭鳴的學派(如儒墨道法)

    5.一個紀念歷史人物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要掛艾草的節(jié)日(端午)

    6.試說出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哪幅著名畫作能體現(xiàn)宋朝繁榮的經(jīng)濟(《清明上河圖》)

    8.毛筆相傳是誰發(fā)明的(蒙恬)

    9.佛教幾時傳入中國(東漢)

    10.說出中國四大著名石窟(甘肅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崗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甘肅的麥積山石窟)

    11.被譽為"百戲之祖"的是?(昆曲)

    12.昆曲中最著名的、受到林黛玉的深深喜愛的是哪部(《牡丹亭》)

    13.青花瓷在哪朝最繁盛?(元代)

    14.畫圣、書圣、醫(yī)圣分別是誰(吳道子、王羲之、張仲景)

    15.福祿壽三星是哪個宗教提出來的(道教)

    16.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道教)

    17列舉月數(shù)和日數(shù)是相同的的節(jié)日(端午、重陽、七夕)

    18.列舉明清小說的著名代表(如《儒林外史》、四大名著)

    19.儺是中國戲劇起源之一嗎( 是)

    20.科舉制起源于何時(隋)

    4.中國古代各種文化常識

    關(guān)東】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曹操《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guān)以東地區(qū)。

    【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p>

    【關(guān)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p>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西域】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

    《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嶺嶠】五嶺的別稱,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

    《采草藥》:“嶺嶠微草,凌冬不雕?!保ㄟ@里特指兩廣一帶)。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恫刹菟帯罚骸八纺畡t桃李夏榮?!?/p>

    《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彼窔庵副狈降娘L。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指北風。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

    《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

    《左忠毅公逸事》:“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qū)。

    《張衡傳》:“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記王忠肅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p>

    隋唐以后簡稱“輔”。 【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項羽滅秦后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俺顷I輔三秦,風煙望五津?!?/p>

    【郡】古代的行政區(qū)域。秦統(tǒng)一天下設(shè)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稱,明清稱府。

    《過秦論》“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赤壁之戰(zhàn)》“已據(jù)有六郡,兵精糧多”。 【州】參見“郡”條。

    《隆中對》:“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薄冻啾谥畱?zhàn)》:“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p>

    【道】漢代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設(shè)道,這是一種行政特區(qū),與縣相當。唐代的道,先為監(jiān)察區(qū),后演變?yōu)樾姓^(qū),是州以上一級行政單位。

    明清在省內(nèi)設(shè)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區(qū),而巡道只有監(jiān)察區(qū)性質(zhì)?!蹲T嗣同》“旋升寧夏道”,這里的“道”,指道的長官。

    【路】宋元時期行政區(qū)域,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秢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p>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薄皾h陰”指漢水南面。

    《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游褒禪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p>

    【古稱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读赐鳌罚骸皣L奉命至金陵?!?/p>

    《病梅館記》:“江寧之龍蟠……皆產(chǎn)梅?!薄睹坊◣X記》:“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

    又如揚州稱廣陵、維揚,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姜夔《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p>

    再如杭州稱臨安、武林,蘇州稱姑蘇,福州稱三山,成都稱錦官城?!读赐鳌罚骸坝嘧x《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p>

    《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薄洞阂瓜灿辍罚骸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

    《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

    5.古代文化常識

    1、捫參歷井仰脅息 《蜀道難》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贈衛(wèi)八處士》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閣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 黃庭堅《二十八宿歌贈別無咎》:虎剝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禍作。 藥材根氐罹斸掘,蜜蟲奪房抱饑渴。

    有心無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龜曳尾。 衛(wèi)平哆口無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無女甘獨宿。 虛名挽人受實禍,累棋既危安處我。

    室中凝塵散發(fā)坐,四壁矗矗見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澤,婁豬艾豭彼何擇。

    傾腸倒胃得相知,貫日食昴終不疑。 古來畢命黃金臺,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沒參橫惜相違,秋風金井梧桐落。 故人過半在鬼錄,柳枝贈君當馬策。

    歲晏星回觀盛德,張弓射雉武且力。 白鷗之翼沒江波,抽弦去軫君謂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風雨陰晴歌訣: 春季: 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婁胃烏風天冷凍,昴畢溫和天又明, 觜參井鬼天見日,柳星張翼陰還晴, 軫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風云傍嶺行, 亢宿大風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聲,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聲。 夏季: 虛危室壁天半陰,奎婁胃宿雨冥冥, 昴畢二宿天有雨,觜參二宿天又陰, 井鬼柳星晴或雨,張星翼軫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陽見,氐房二宿大雨風,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虛危室壁震雷驚,奎婁胃昴雨霖庭, 畢觜參井晴又雨,鬼柳云開客便行, 星張翼軫天無雨,角亢二星風雨聲,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婁胃雨聲天冷凍,昴畢之期天又晴, 觜參二宿坐時晴,井鬼二星天色黃,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風雨有嚴霜, 張翼風雨又見日,軫角夜雨日還晴, 亢宿大風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聲,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陰凝天又晴. 占卜陰晴真妙訣,仙賢秘密不虛名, 掌上輪星天上應,定就乾坤陰與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秦觀的《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詩之三:“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guān)?!?《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于軍門?!?/p>

    《孔雀東南飛》有“晻晻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p>

    李白《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疊山巚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古代文化常識

    1、捫參歷井仰脅息《蜀道難》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顿浶l(wèi)八處士》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閣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

    黃庭堅《二十八宿歌贈別無咎》:虎剝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禍作。藥材根氐罹斸掘,蜜蟲奪房抱饑渴。有心無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龜曳尾。衛(wèi)平哆口無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無女甘獨宿。虛名挽人受實禍,累棋既危安處我。室中凝塵散發(fā)坐,四壁矗矗見天下??闱袢≈瑵?,婁豬艾豭彼何擇。傾腸倒胃得相知,貫日食昴終不疑。古來畢命黃金臺,佩君一言等觜觿。月沒參橫惜相違,秋風金井梧桐落。故人過半在鬼錄,柳枝贈君當馬策。歲晏星回觀盛德,張弓射雉武且力。白鷗之翼沒江波,抽弦去軫君謂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風雨陰晴歌訣:

    春季:

    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婁胃烏風天冷凍,昴畢溫和天又明,觜參井鬼天見日,柳星張翼陰還晴,軫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風云傍嶺行,亢宿大風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聲,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聲。

    夏季:

    虛危室壁天半陰,奎婁胃宿雨冥冥,昴畢二宿天有雨,觜參二宿天又陰,井鬼柳星晴或雨,張星翼軫又晴明,角亢二星太陽見,氐房二宿大雨風,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虛危室壁震雷驚,奎婁胃昴雨霖庭,畢觜參井晴又雨,鬼柳云開客便行,星張翼軫天無雨,角亢二星風雨聲,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婁胃雨聲天冷凍,昴畢之期天又晴,觜參二宿坐時晴,井鬼二星天色黃,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風雨有嚴霜,張翼風雨又見日,軫角夜雨日還晴,亢宿大風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聲,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陰凝天又晴.占卜陰晴真妙訣,仙賢秘密不虛名,掌上輪星天上應,定就乾坤陰與晴。

    古意

    (唐)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秦觀的《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詩之三:“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guān)?!?/p>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于軍門?!?/p>

    《孔雀東南飛》有“晻晻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p>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p>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p>

    李白《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海潮》重湖疊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高中古代文化常識匯編與訓練

    1. 高中古代文化常識pdf

    高中古代文化常識pdf 1.「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識」不小心穿越了怎么辦

    高考語文試卷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文化常識匯總:

    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jīng)”:《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

    3.“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4.“四庫”:經(jīng)、史、子、集

    5.《詩經(jīng)》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6.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9.“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0.“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11.“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13.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14.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15.四海:指天下、全國。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18.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19.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20.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21.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稷、黍、麥、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26.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27.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28.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29.歲寒三友:松、竹、梅

    30.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zhuǎn)注、假借

    31.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

    32.解元、會元、狀元。

    33.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37.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40.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41.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42.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43.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4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45.“風雅”,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46.《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

    47.“鳳、雅、頌”三大類

    48.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49.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50.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guān)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p>

    對應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習空余翻看,權(quán)威準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3.如何學習古代文化常識論文

    這學期選了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原本選他是因為好奇,好奇到底會學些什么,可上了幾節(jié)課后就深深的被他的魅力所迷住。通過這課,越發(fā)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引人折服。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中華文化蘊藏了他獨有的風格。且都具有各自的特點,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我選擇幾點簡單談下我的認識。 文字: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表情達意的工具。中國文字的創(chuàng)造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傳說中的文字神是倉頡,《淮南子 本經(jīng)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栗,夜鬼哭”。迄今為止,一直流傳的最早的文字世上帶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與行書。

    (1)、金文,是住在銅器上的銘文。我國夏朝時期進入青銅時代,在出土的銅器中就鑄了文字稱為“金文”,又因這類文字在鐘鼎上字數(shù)最多,所以又稱其為“鐘鼎文”。

    (2)、篆,專家都認為是戰(zhàn)國晚期秦國的文字,是官定的標準文字。戰(zhàn)國末期,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廢除了六國的文字,形成新的文字“小篆”。

    (3)、隸書,因小篆整齊又是長方形,結(jié)構(gòu)是由均勻圓滑,各組成不方便書寫。其特點是將圓滑轉(zhuǎn)變?nèi)〉镁€條,寫成帶方折的字形。

    (4)、草書,是一種特定的文字,是從民間隸書發(fā)端萌芽來的。草書不但筆畫勾連,字間勾連,而且形體高度簡化,后來又出現(xiàn)了草書的變體,稱“狂”。

    4.【關(guān)于語文的所有知識面的書籍】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手冊目錄圖書信息內(nèi)容簡介目錄編輯本段圖書信息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手冊作 者: 薛金星 主編 出 版 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4-1 字 數(shù): 720000 開 本: 大32開 I S B N : 9787530329498 定價:¥29.80編輯本段內(nèi)容簡介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手冊》自1993年問世,至今暢銷經(jīng)久不衰,已成為全國高中學生學習、教師備課的必備工具書,成為教輔圖書中的知名品牌. 為不負廣大讀者對《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手冊》的厚望,我們再次特邀全國各省市部分一線特、高級專家型教師,對其進行了全新修訂.在編修過程中,專家們?nèi)?、深入地研究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各版本必修、選修教材和老大綱教材以及《高中語文考試大綱》,吸納了相關(guān)的權(quán)威著作和報紙、雜志的知識精華,力求使本書成為一本更權(quán)威、更實用、更全面的工具書. 全書根據(jù)語文高考的考查范圍,劃分成四大板塊,系統(tǒng)介紹相關(guān)知識和學習方法.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 按新課標考綱分“字音”“漢字”“標點符號”“詞語”“句子”“修辭格”等基礎(chǔ)知識及“擴展語句,壓縮語段”“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語言簡明、連貫、得體”“語言表達創(chuàng)新題型”等語言運用能力部分. 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包括“作家作品”“文學體裁”“詩文名句”“古代文化常識”四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文言文部分包括“文字”“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等古漢語基礎(chǔ)知識,及“文言文斷句及翻譯”“文言文文意理解”等文言文能力部分.“古詩詞鑒賞”著重介紹鑒賞方法,意在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高考難點. 現(xiàn)代文閱讀 包括“閱讀基本知識”“現(xiàn)代文閱讀考點分析”“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對應新課標考綱,以有序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探究能力.編輯本段目錄 第一編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 語文科《考試大綱》對“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字音 一、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知識 (一)語言文字 (二)現(xiàn)代漢語 (三)現(xiàn)代漢語的三要素 (四)普通話 (五)方言概況 (六)語音 (七)音節(jié) (八)音素 (九)元音 (十)輔音 二、漢語拼音方案 (一)《漢語拼音方案》的組成、作用 (二)《漢語拼音方案》的內(nèi)容 (三)有關(guān)知識 1.聲母 2.韻母 3.零聲母 4.韻頭、韻腹、韻尾 5.韻母和韻的區(qū)別 6.聲調(diào)符號的標寫 7.隔音符號 8.反切 三、拼寫知識 (一)大寫 (二)連寫和分寫 四、朗讀知識 (一)停頓 (二)重音 (三)句調(diào) (四)音變 五、漢字讀音應注意的問題 六、多音字讀音的辨析方法 附錄一 多音字辨析 附錄二 容易讀錯的字集錄 附錄三 成語中容易讀錯的字 附錄四 姓氏、地名、山河名中容易讀錯的字 第二部分 漢字 一、漢字的特點及演變 二、漢字的造字法(六書) 三、漢字筆畫名稱 四、漢字筆畫規(guī)則 五、漢字的結(jié)構(gòu) 六、漢字的有關(guān)知識 (一)偏旁與部首 (二)獨體字與合體字 (三)繁體字與簡化字 (四)同音字與多音字 (五)多義字與形似字 七、糾正錯別字 八、字典(工具書) (一)常用工具書簡介 1.《爾雅》 2.《說文解字》 3.《方言》 4.《釋名》 5.《廣韻》 6.《康熙字典》 7.《中華大字典》 8.《辭源》 9.《辭?!?10.《新華字典》 (二)檢字法 1.部首檢字法 2.音序檢字法 3.筆畫檢字法 4.四角號碼檢字法 (三)字典中幾種符號的含義 附錄一 中學生易寫錯的字集錄 附錄二 常見的別字集錄 附錄三 易混字辨析 附錄四 常見詞語與成語易混字集錄 附錄五 當代漢語出版物中最常見的100個別字 附錄六 常見異形詞整理表 第三部分 標點符號 第四部分 詞語 第五部分 句子 第六部分 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第七部分 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第八部分 修辭格 第九部分 語言簡明、連貫、得體 第十部分 語言表達創(chuàng)新題型 第二編 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語文科《考試大綱》對“文學常識的名句名篇”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作家作品 第二部分 文學體裁 第三部分 詩文名句 第四部分 古代文化常識 第三編 古代詩文閱讀 語文科《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文閱讀”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文字 第二部分 文言實詞 第三部分 文言虛詞 第四部分 文言句式 第五部分 文言文斷句及翻譯 第六部分 文言文文意理解 第七部分 古詩詞鑒賞 第四編 現(xiàn)代文閱讀 語文科《考試大綱》對“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閱讀基本知識 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考點分析 第三部分 文學類文本閱讀 第四部分 實用類文本閱讀 內(nèi)容簡介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手冊》自1993年問世,至今暢銷經(jīng)久不衰,已成為全國高中學生學習、教師備課的必備工具書,成為教輔圖書中的知名品牌. 為不負廣大讀者對《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手冊》的厚望,我們再次特邀全國各省市部分一線特、高級專家型教師,對其進行了全新修訂.在編修過程中,專家們?nèi)?、深入地研究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各版本必修、選修教材和老大綱教材以及《高中語文考試大綱》,吸納了相關(guān)的權(quán)威著作和報紙、雜志的知識精華,力求使本書成為一本更權(quán)威、更實用、更全面的工具書. 全書根據(jù)語文高考的考查范圍,劃分成四大板塊,系統(tǒng)介紹相關(guān)知識和學習方法.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 按新課標考綱分“字音”“漢字”“標點符號”“詞語。

    5.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識

    古文化常識一、年齡稱謂1、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3、不惑之年:指四十歲4、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6、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二、古代主要節(jié)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3)王公年次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三、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1、詞語(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關(guān)于史書 (1)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guān)歷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時期孔子編的《春秋》;記事詳備的一部是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左傳》;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2)國別體: 以諸侯國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 (共兩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

    (3)紀傳體: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 史: 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記敘歷史。第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共兩部)(5)斷代史: 記敘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第一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第二部是南北朝時期范曄的《后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 說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實際上同一史書可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可以說它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2)清代乾隆年間編訂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書,打頭的一部是《史記》,壓尾的一部是《明史》,體例全都是紀傳體。而且除《史記》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斷代史。

    *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 (1 )《詩 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作者不詳)(2 )《孫 子 兵 法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春秋?孫武)(3 )《國 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4 )《春 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孔子)(5 )《左 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6 )《史 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西漢?司馬遷)(7 )《漢 書》: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東漢?班固)(8 )《 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

    (作者不詳)(9 )《離 騷》: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 (戰(zhàn)國?屈原)(10)《狂 人 日 記 》:我國現(xiàn)代第一篇白話小說。

    (現(xiàn)代?魯迅)(11)屈 原:我國第一位詩人。 (戰(zhàn)國) (12)陶淵明:我國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

    (東晉)(13)謝靈運:我國山水詩的鼻祖。 (南北朝)(14)陸 游:我國古代詩歌最多的詩人。

    (南宋)。

    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訓練題

    1. 語文必修5 《古代文化常識》中的練習題答案有么

    古代文化常識 一、部分練習參考答案1.關(guān)于古詩與星宿蘇軾《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p>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寫景之句,以星襯月。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p>

    是詠物之句,以星襯物。《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p>

    歌詠牛郎織女的離別相思。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p>

    寫月夜觀看牛郎織女星的閑適。李商隱《馬嵬》:“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以“笑牽?!眮韺懱菩诋斈昱c楊貴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時光。2.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寡人之于國也》)河內(nèi):黃治以北的地區(qū)。

    河東:黃河以東的地區(qū)。(2)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過秦論》)山東:指崤山以東。(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過秦論》)西河:指魏國黃河以西地區(qū)。(4)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赤壁之戰(zhàn)》)關(guān)西:函谷關(guān)以西。

    (5)江表英雄,咸歸附之(《赤壁之戰(zhàn)》)江表:(長江之外的)江南地區(qū)(從中原看來,這些地區(qū)在長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姜夔《揚州慢》)淮左:淮河東面(古代稱江河東面為左,西面為右)3.孔子及其弟子在談到自然現(xiàn)象時,多用來比喻人事。談?wù)勏旅鎺讉€句子中提到的這些自然現(xiàn)象在句子中的含義。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保ā墩撜Z·為政》)把實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極星(北辰),居其中而眾星拱衛(wèi)。

    古人認為北極星在整個天體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論語·子罕》)感嘆晝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時光的易逝。(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p>

    (《論語·雍也》)以水比況聰明智慧的人,以山比況有仁德的人。這句話的下文為: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4)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p>

    (《論語·子張》)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過失:錯了也錯在明處,改了眾人照樣敬仰他。2.關(guān)于古詩文與紀時平明:“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日中:見于《陳太丘與友期》《兩小兒辯日》。人定:“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p>

    (《孔雀東南飛》)日暮:“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保ù揞棥饵S鶴樓》)更定:見于張岱《湖心亭看雪》。

    夜闌:“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保懹巍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暮春:見于王羲之《蘭亭集序》。

    三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保辖肌队巫右鳌罚┤铮骸坝腥锕鹱樱锖苫??!?/p>

    (柳永《望海潮》)又見于王勃《滕王閣序》。3.關(guān)于古詩文與節(jié)日古代詩文中涉及的節(jié)日很多,常見的有春節(jié)、上元(元宵)、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乞巧節(jié)(七夕)、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

    這些節(jié)日,大部分延續(xù)到現(xiàn)在,不過過節(jié)的內(nèi)容和習俗改變了很多。有些節(jié)日活動(如婦女七夕乞巧),因為社會生活的變化現(xiàn)在消失了。

    4.關(guān)于中國古代紀年中國古代從漢武帝時開始使用年號紀年。第一個年號為建元(前140—前135)。

    在中國歷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號紀年時間最長,為1662—1722年,歷61年;其次是乾隆,為1736—1795年,歷60年。年號的長短和社會的治亂大體上成正比的關(guān)系,像康熙、乾隆時期史稱“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開元”為年號歷28年(713—740),史稱“開元盛世”。在社會動蕩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頻繁更換年號,如,徽宗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等,企圖借不斷更換含有吉祥意義的年號來振興國運,但最終也不能避免亡國的命運。

    當然,國號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壽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關(guān),不能一概而論。5.關(guān)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稱時稱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馬遷《鴻門宴》“籍”,項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王勃《滕王閣序》)3.“山中人王維白?!保ㄍ蹙S《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古人稱呼他人時稱字,如:1.“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p>

    (班固《蘇武傳》,李陵稱蘇武的字)2.“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保ɡ钌屉[《李賀小傳》,李商隱稱李賀的字)3.“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p>

    (《赤壁之戰(zhàn)》,孫權(quán)稱魯肅的字)自稱稱名,稱人稱字,也不能一概而論。自稱有時不稱名,代之一些謙卑的稱法,如“臣”“仆”等;稱人有時也直稱其名,如《燭之武退秦師》中佚之狐稱燭之武就直呼其名,《師說》中韓愈稱李蟠也直稱“李氏子蟠”。

    6.關(guān)于古人名與字之間的關(guān)系班固,字孟堅:“孟”表示排行第一,“堅”與“固”同義。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與“操”(守)同義。

    韓愈,字退之:“愈”為勝過、超出之意,“退”為約束退守之意,名與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劉禹錫,字夢得:“錫”為“賜”之意,“禹錫”即“大禹所賜”之意,故字為“夢得”。

    李商隱,字義山:商隱,即殷商隱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紂,天下宗周,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餓死,故李商隱以字“義山”與名呼應。

    秦觀,字少游:“觀。

    2. 有關(guān)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及答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

    1.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 ,分別是以 、、來稱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是一幅寫給 歲老人的壽聯(lián)。

    5.古代兄弟之間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從"表示

    關(guān)系,"先"表示 。

    7.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國古代把農(nóng)歷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于現(xiàn)在上午 時到

    時。

    10.農(nóng)歷清明前的四個節(jié)氣依次為 、、、。

    11.1998年是農(nóng)歷戊寅年,按傳統(tǒng)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jù)此推算,2000年是農(nóng)歷 年,是屬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于地支紀時法的 時,也就是現(xiàn)在的

    時到 時。

    13.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種物質(zhì)。

    14.中國隋唐以后的官職實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長官均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貶官叫 、。

    16.漢代郡的長官稱 ,隋唐州的長官稱 ,宋代州的長官稱 ,明代府的長官稱 。

    17.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簡稱。

    18.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岳"的名稱: 、、、、。

    19."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陽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漢陽位于漢水之 ,陜西省的華陰位于 之北。

    21.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傳說中的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 、、。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 、、、。

    26.古代的節(jié)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jié) ,清明節(jié) ,重陽節(jié) 。

    27.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歲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識測驗題參考答案

    1.官職 謚號 號 2.令尊 家慈 3.冠禮 笄禮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親屬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記年法 帝王年號記年法 干支記

    年法 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驚蜇

    春風 11.庚辰 龍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點 第二天凌晨1點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尚書 吏部 15.拜 除 謫 左遷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華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華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盤古 女媧 精衛(wèi) 23.

    坐西朝東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東朝西 24.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zhuǎn)注

    假借 25.經(jīng) 史 子 集 26.觀燈 踏青掃墓 登高賞菊 27.琴棋書畫 28.松

    竹梅 29.宮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長 31.高山流水 廣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陽簫鼓 漁樵問答 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3. 初中語文文化常識練習

    2 甲子是60年 !3水之南、山之北稱之為陰,山之南,水之北,為陽!河陽就是黃河 北岸!漢陰就是在漢水南岸!江陰就是長江南岸!4 蘇,豫,晉,皖,魯,浙,滬,中國別稱應該是華夏,九州也行!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華山(位于陜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東岳泰山(位于山東)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5,布衣只百姓,肉食者是指吃肉的人,,只有權(quán)有錢的人!白丁就是平民了!鴻儒就是有學問的讀書人!南冠就是俘虜!鴻雁傳書。。就是書信的意思!星漢應該就是銀河了!“瀚?!痹跐h魏六朝時,指的就是“浩瀚的大?!保〖亦l(xiāng)別稱是桑梓!月亮應該可以叫玉兔!古語有玉兔東升!閭左指主要由雇農(nóng)、佃農(nóng)等構(gòu)成的貧苦人民!6 宋、齊、梁、陳 都城是建康!現(xiàn)在算是南京了!北宋都城是汴京,就是開封了!

    7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五種形式

    8 ,前中后三軍,前鋒,中軍,后合!主將處于中軍,擊鼓代表前進,鳴金代表后退

    9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哭萬喜良)、《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

    前面幾問樓上就回答了?。?/p>

    10六書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4.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guān)copy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p>

    對應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zd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習空余翻看,權(quán)威準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224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