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20個文言實詞,高考120個文言實詞歸納整理
推薦文章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個實詞
高中語文合集百度網(wǎng)盤下載
鏈接: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語文優(yōu)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wǎng)校合集。
高考大綱中120個文言文實詞有哪些?
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打包)百度網(wǎng)盤
鏈接:
?pwd=d7us 提取碼: d7us
專題10 實詞91-10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9 實詞81-9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8 實詞71-8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7 實詞61-7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6 實詞51-6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5 實詞41-5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4 實詞31-4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3 實詞21-3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2 實詞11-2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專題01 實詞01-10-2021屆新高三語文預熱高考之120個文言實詞精編.pdf
文言文高考120個實詞是哪些,意思分別怎么翻譯。
120個文言實詞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阿房宮賦》
譯文:秦統(tǒng)治者愛好繁華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顧念自己的家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譯文:(子產(chǎn)執(zhí)政之道,)正是古人遺留下的恩惠啊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wěn))
2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譯文: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閑的地方。)《失街亭》
3然后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赤壁之戰(zhàn)》
譯文:就應當安慰他們,與他們結盟友好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譯文:將軍您迎順曹操,想要得到一個什么歸宿呢)
7衣食所安(譯文:衣服、食品這些養(yǎng)生的東西)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穩(wěn))《季氏將伐顓臾》
譯文: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
被
1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論積貯疏》
譯文:年成有好壞(荒年、豐年),(這是)大自然常有的現(xiàn)象,夏禹、商湯都遭受過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fā)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覆蓋)
譯文:大雪越過南嶺。覆蓋了南越之地的幾個州郡
7幸被齒發(fā),何敢負德(加)《柳毅傳》
譯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記?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一倍,加倍)
譯文:有五倍(于敵人的兵力)就進攻他們,有一倍(于敵人的兵力)就設法分散他們
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越發(fā)、更加)
4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3此之謂失其本心(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后等)
8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9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諱。(鄙人,復合詞,自稱的謙辭)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譯文:孔子輕視他器量狹小
5肉食者鄙(庸俗,見識淺,鄙陋)《曹劌論戰(zhàn)》
譯文: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慮。
6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妒酚?李將軍列傳》
譯文:我見李將軍,樸樸實實象個鄉(xiāng)下人,口不善于言辭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zhàn)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史記?伯夷列傳》
譯文:(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
5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兵符,復合詞,古代調兵用的憑證)
6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戰(zhàn)爭,軍事)《論積貯疏》
譯文:戰(zhàn)爭、旱災相繼而來,社會的財富極其缺乏
7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zhàn)略) 《孫子?謀攻》
譯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敵方的)計謀,其次是挫敗(敵方的)外交,
病
1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譯文:假使當初我不做這個差事,早已經(jīng)困苦不堪了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譯文:晉國范宣子執(zhí)政,諸侯向晉國繳納的貢品很重,鄭國人深為這件事所苦。
5夫糶,二十病農(nóng),九十病末(損害) 《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一斗米,賣二十錢損害農(nóng)人,賣九十錢損害從事工商業(yè)的人。
6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訓儉示康》
譯文:古人把節(jié)儉作為美好的品德,現(xiàn)代人卻用節(jié)儉來互相羞辱。
7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筋疲力盡)《赤壁之戰(zhàn)》
譯文:用疲憊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軍隊
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考察,審察) 《赤壁之戰(zhàn)》
譯文:剛才我(魯肅)察看眾人的議論,(是)專門想貽誤將軍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精明)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
譯文:水清澈到極點就沒有魚(生活在里面),人精明到極點就沒有人跟隨。
7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看清楚) 《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稍,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
8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曹劌論戰(zhàn)》
譯文:輕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據(jù)實情處理
朝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朝北(對、向)
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于"連----都----"或"竟"、竟然")
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土塊、石頭怎么樣呢?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jīng))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一戶(與自己隔四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譯文:坐牛車,吏卒跟隨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冒著) 《登泰山記》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登上)《涉江》
譯文:在鄂渚登岸,回頭遙望國都,對著秋冬的寒風嘆息。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四) 《肴之戰(zhàn)》
譯文:用四張熟牛皮,二十頭牛犒勞秦國軍隊。
7超乘者三百乘(輛)《肴之戰(zhàn)》
譯文:有三百輛兵車的戰(zhàn)士跳躍著登上戰(zhàn)車
8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憑借,依仗)《宋書?宗愨傳》
譯文:希望能駕御長風踏破萬里波濤
誠
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2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果真,如果)
4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果真,如果)《隆中對》
譯文:如果真的做到這樣,那么雄霸天下的偉業(yè)就能夠完成,漢朝的政權就可以復興了
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
2為漢家除殘去穢(清除,去掉)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扶輦下除(門屏之間)
辭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
3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借口) 《赤壁之戰(zhàn)》
譯文:挾持著皇帝來征討天下,動不動以朝廷(的名義)為借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6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譯文: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jié),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
8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辭伐罪(命令)
11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口實)《左傳》
12獄辭無謀、故者。(訴訟的供詞)《獄中雜記》
譯文:如果審判的供詞中沒有預謀、故意殺人罪名的
從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云(隨從的人)
8欲不可從(放縱)
9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òng次于最親的親屬,堂房親屬)
10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反對秦國策略)
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
12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辦事)
1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危險)
所以說了解自己也了解對方,每一次戰(zhàn)斗都不會有危險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于,幾乎)
況且燕趙兩國處于秦國把其他國家?guī)缀跸麥缤炅说臅r候,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ai)。(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譯文:孔子說:“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
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zhí)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當,應該)
7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恰當,適合,合宜)
8犯法當死(判處,判罪)
9有狼當?shù)?,人立而啼(阻,攔)
10一夫當關,萬人莫開(占據(jù)、把守)
11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ū厝?,必定、一定)
道
1懷其璧,從徑道亡(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規(guī)律)
4于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論)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guī)律)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導、引導)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得
1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所得到的劉表的軍隊,最多七八萬罷了
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
3未得與項羽相見(能夠)
4吾得兄事之(應該)
5所識窮乏者我歟(通“德”感恩)
6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莫非,豈不是)
7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得意)
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具備)
9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對、合適)
度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duó量,計算)
試拿肴山以東的各國與陳涉比比長短和大小,比較一下權勢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論了。
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duó推測,估計)
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3 春風不度玉門關(過)
溫情的春風難以吹過玉門邊關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
譯文:我忘了拿尺碼了。
5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我的心情悲愴感傷,撫今追昔感慨無限,就自己譜寫了這首詞曲。
6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
張衡一到任就樹立威信,整頓法度
7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8常有大度。(度量)
9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10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11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論積貯疏》
譯文:生產(chǎn)東西有時間(的限制),但消費它卻沒有限度
12度義而后動(duó考慮)
譯文:(他)考慮理由正當,然后去做)
13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tài)) 《荊軻刺秦王》
譯文:群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fā)生沒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態(tài)
14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限度)《諫太宗十思疏》
譯文:游樂忘返地打獵時,就要想到把“網(wǎng)三面,留一面”作為限度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不,沒有)
2而墨子非之(責怪,反對)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是)
4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除非,除了)
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意外的變故)
6覺今是而昨非(不對的,錯誤的)
復
1昭王南征而不復(返回?;貋恚?
2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恢復)
3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再,又)
4山重水復疑無路(重復)
5先生又見客,是以王辭不復,何為無以應哉?(回答)
先生又是被以貴賓之禮接待的客人,所以齊王沒有回答您任何言辭,怎能說他無言以對呢
6有北面復匈奴之志。(報復)
7沛幸得復,豐未得復。(免除賦稅徭役)
8復之以掌,虛若無物。(通"覆",遮蓋,蓋上)
9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復算,追究)
高中120個文言實詞詳解
120個文言實詞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wěn))
2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里)
7衣食所安(養(yǎng)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fā)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覆蓋)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4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越發(fā)、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A)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諱。(鄙人,復合詞,自稱的謙辭)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zhàn)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5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兵符,復合詞,古代調兵用的憑證)
病
1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nóng),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詳審)
3雖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ǔ?,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朝北(對、向)
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于"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ㄔ?jīng))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一戶(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shèng四)
誠
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2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果真,如果)
4帝感其誠(誠心,誠意)
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
2為漢家除殘去穢(清除,去掉)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扶輦下除(門屏之間)
辭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
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6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8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辭伐罪(命令)
從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云(隨從的人)
8欲不可從(放縱)
9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òng次于最親的親屬,堂房親屬)
10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反對秦國策略)
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
12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辦事)
1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危險)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于,幾乎)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學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zhí)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當,應該)
7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恰當,適合,合宜)
8犯法當死(判處,判罪)
9有狼當?shù)?,人立而啼(阻,攔)
10一夫當關,萬人莫開(占據(jù)、把守)
11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懷其璧,從徑道亡(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規(guī)律)
4于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論)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guī)律)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導、引導)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得
1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
3未得與項羽相見(能夠)
4吾得兄事之(應該)
5所識窮乏者我歟(通“德”感恩)
6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莫非,豈不是)
7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得意)
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具備)
9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對、合適)
度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
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
3度義而后動(考慮)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
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tài))
10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11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12春風不度玉門關(過)
13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不,沒有)
2而墨子非之(責怪,反對)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是)
4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除非,除了)
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意外的變故)
6覺今是而昨非(不對的,錯誤的)
復
1昭王南征而不復(返回?;貋恚?
2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恢復)
3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再,又)
4山重水復疑無路(重復)
5王辭而不復(回答)
6有北面復匈奴之志。(報復)
7沛幸得復,豐未得復。(免除賦稅徭役)
8復之以掌,虛若無物。(通"覆",遮蓋,蓋上)
9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復算,追究)
負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背東西,以背載物)
2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擔負,使……承擔)
3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對不起,辜負)
5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違背,背棄)
6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失?。?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覆蓋)
8通家尚負責。(虧欠,拖受,責通“債”)
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
2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器物上的蓋子)
3覆蓋周密無際(遮蓋)
4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壓倒,勝過)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約)
6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連接上文,表示原因)
7蓋鐘子期死,伯樂終身不復鼓琴(發(fā)語詞,不譯)
8蓋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肯定判斷、原來是)
故
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
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
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6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7故遣將守關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產(chǎn)(原來 ,本來)
9故臣復取璧(所以,因此)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固
1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堅固)
1,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險要的地勢)
2固請,召有司案圖(堅持,堅決)
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zhí))
4至于顛覆,理固宜然(本來,原來)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讓步,固然,誠然)
6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安定)
7秦數(shù)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zhàn)(堅守、安定)
顧
1贏得倉皇北顧(回頭看;回頭)
2顧野有麥場(看)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探問,拜訪)
4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惜,顧念)
5大行不顧細謹(考慮)
6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但是)
7顧玩:仔細端詳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表輕微轉折)
9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難道)
國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家,國家的)
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諸侯國)
3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國都,京城)
4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地區(qū),地域)
5等死,死國可乎(國事)
過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栋⒎繉m賦》(經(jīng)過,通過)
2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超過)
3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勝過)
4以其境過清(過分,過于)
5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錯誤,過失)
6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備)
7今公子故過之(訪問)
8一日,大母過余曰(到,到來)
何
1卻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詞)
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什么,代詞)
3又何間焉(怎么,為什么,狀語)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樣,怎么樣)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辦,奈---何:對---怎么辦)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辦)
7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多么)
8何蓑何笠(hè背、扛)
恨
1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遺憾,不滿意)
2此恨綿綿無決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感到遺憾)
4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恨恨:惆悵、悲傷)
區(qū)別: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遺憾?!霸埂北硎境鹨?、懷恨
胡
1國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廛兮(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古代我國西北部民族的統(tǒng)稱)
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列傳》)(憂慮。擔心)
2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六國論》)(憂慮,擔心)
3為操后患(《赤壁之戰(zhàn)》)(禍患)
4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禍害,災禍)
5愈膏肓之患難(疾?。?
6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諱忌)
7茜有眼患(?。?
8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危害)
9趙宣子驟諫,公患之(厭恨)
10時有患瘧疾者(生?。?
或
1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有人)
2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相當"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時,偶或)
4云霞明滅或目睹(也許,或許)
5賤賊公行,莫之或止;(《論積貯疏》)(用在動詞前,加強不定語氣)
6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或者)
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
2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點,毛?。?
5龐涓恐其賢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舉疾首而相告曰(疾首:頭痛)
7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速、捷)
8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中,而聞者彰(強、猛烈)
9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銳利)
及
1懷王悔,追張儀,不及(趕上,追上)
2燒北船,延及岸上營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到達)
4一人飛升,仙及雞犬(涉及,牽連)
5其賢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說備使撫表眾(和,并)
7及第:科舉考試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難(遭受)
11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難已(表他轉,至于)
即
1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靠近,接近)
2項伯即入見沛公(立即,馬上)
3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當,當時)
4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與"則"的用法相同,相當于"那就"的意思)
6其傷于縛者,即幸留(即使)
7聞雞鳴。即起盥櫛(就,就是)
8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登上帝位)
既
1言未既(盡,完)
2既克,公問其故(已經(jīng),---以后)
3將軍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軍既惑且疑(既----又---并列關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盡,杯盤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
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借)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3大臣犯法,無所寬假(寬容)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不真,與"真"相對)
5假令仆伏法受誅(假令:假如)
6漢人未可假大兵權(給與)
7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
間
1凡天地之間(兩事物的當中)
2奉命于危難之間(中間,期間)
3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一會兒)
4安得廣廈千萬間(指房屋的間數(shù))
5彼節(jié)者有間(間隙,空隙)
6遂與外人間隔(隔離)
7間以詩記所遭(間或)
8讒人間之可謂窮矣(離間)
9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
101骨微傷,病間月(間月:隔月,一個月以上)
11間關鶯語花底滑(間關:形容鳥聲宛轉)
12秦間來人,趙奢善食而遣之(間諜)
13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表時間有時、偶然)
14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表狀態(tài),從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間語曰(表情態(tài),秘密地、悄悄地)
見
1事不目見耳聞(看見)
2項伯即入見沛公(拜見,會見)
3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召見,接見)
4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保ㄒ娊?,見識)
5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表示被動,相當于"被")
6冀君實或見恕也(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已怎么樣,可譯"我")
7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同"現(xiàn)"出現(xiàn))
8軍無見糧(現(xiàn)成的)
9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看見的東西)
解
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剖開,分解動物的肢體)
2悉埋于地,解其棕縛(把系著的東西解開
3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解開,使分開)
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解釋,解答)
5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理解,懂得)
6解手:1分手,道別2指大小便3解除危難的方法
7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渙散)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軍之仇者,何如(解救、消除)
9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消散、離散)
10胡虜益解(通“懈”,松解,懈怠)
就
1金就礪則利(接近,依靠)
2連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職)
3軻自知事不就(完成,達到目的)
4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成就)
5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即,隨即)
6若無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
7荊軻遂就車而去(上車、上路)
舉
1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舉起,抬起)
2舉類邇而見義遠(舉出,提出)
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發(fā)動,舉行)
4永元中,舉孝廉不行(推薦,推舉)
5將軍向寵,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推薦,推舉)
6吾不能舉全吳之地(總合,聚合,拿)
7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
8殺人如不能舉(盡)
9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舉言:發(fā)言)
10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舉事:作事情)
11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包舉:并吞)
12兔起鳧舉(飛)
13主人不問,客不先舉(動問)
14卒叫,函谷舉(攻占、占領)
15榮祿密謀,全在天津閱兵之舉(舉動)
絕
1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斷絕)
2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停止,消失)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絕,阻絕)
4佛印絕類彌勒(極,最,非常)
5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完全,絕對,全然)
6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7絕代:1久遠的年代2當代獨一無二
8絕倫:獨一無二,超越同等
9不如早與之絕(絕交)
10搶呼欲絕(絕命)
11以為妙絕(達到極點)
12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陡峭的)
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經(jīng)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貍祠下(能夠,可以)
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能夠,可以)
4不堪吏人婦,豈合今郎君(勝任)
克
1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能夠)
2然操遂能克紹(戰(zhàn)勝,攻破)
3克已復禮為仁(克制)
4子克家(肩負,引申為擔當、勝任,擔當家務)
5克已奉公(克制、約束)
6與克期俱至(限定、約定)
7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雕刻)
類
1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種類)
2舉類邇而見義遠(事例)
3中會殿閣,類蘭若(類似,象)
4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類推)
5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條例)
6近歲風俗尤多侈靡,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大都、大多)
憐
1獨不憐公子姊耶?(憐憫,同情)
2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可憐:可愛)
3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疼愛、愛惜)
4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愛戴)
5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值得同情)
6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可惜)
彌
1夜雪初霽,薺麥彌望(滿,遍)
2奉之彌繁,侵入愈急(越,更加)
3病日至秦。既彌留(彌留:病危將死)
4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經(jīng)、終)
莫
1至莫夜月明(通"暮"讀mu,日落的時候,傍晚)
2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沒有(誰),沒有(什么)
3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不要)
4莫如以吾所長攻敵短(莫如:不如)
5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通"漠",廣大)
6其事體莫須有(表測度、或許)
乃
1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你)
2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于是,就,才)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卻,竟然)
4至城東,乃有二十八騎(只,僅僅)
5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是,就是)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求之,自以為得其實(表意外,竟然)
內
1少間,簾內擲一紙出(里面,跟“外”相對)
2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內部,常指國家內部,朝廷內部)
3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內心)
4家有一堂二內(內室)
5距關毋內諸侯(通“納”,接納)
6內狼于囊(通“納”,放進)
8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交納)
期
1失期,法皆斬(日期,期限)
2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希望)
3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周(年),月)
4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約定,約會)
奇
1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
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以----為奇,驚異)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零數(shù))
4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適宜,適合)
5此奇貨可居(珍貴的)
6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使人不測的)
7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佳、好、宜)
8奇生怪(怪物、異物)
遷
1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遷移)
2終繼五國遷滅,何哉(改變)
3再遷為太史令(調動官職)
4是夕始覺有遷謫意(貶謫,放逐)
請
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請求,請求對方做某件事)
2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請求,相當于請允許我,請讓我)
3諸將請所之(請教,請示)
4乃置酒請之(宴請)
5請命:①請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請示③請求任命官職
6請獻十金(愿意)
7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謁見、謁問)
8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邀請、約請)
窮
1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困窘,處境困難)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得志,不顯貴,與"達"相對)
3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貧困)
4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窮盡)
5復前行,欲窮其林(尋求到盡頭)
6窮巷陋室窮山惡水(僻、荒)
7公孫衍窮張儀(困窘)
8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窮冬,嚴冬)
去
1欲呼張良與俱去(離開)
2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過去的)
3為漢家除殘去穢(除去,除掉)
4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離)
5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表示動作的趨勢)
6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丟棄、厭棄、失掉)
7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
8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去去:越去越遠,往前走了又走)
勸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nóng)功(勉勵,獎勵)
2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勸說)
3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必勸(受到鼓勵)
卻
1相如因持壁卻立(退,退回)
2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使---退,擊退)
3卻之為不恭(拒絕,推卻)
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還,再)
5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回頭)
6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去掉、消除)
7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但是、可是)
如
1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到 ---去,往)
2先生如其指(依照,遵從)
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諧,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對(把)---怎么辦)
若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如,似,像)
2若入前為壽(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也表示復數(shù),你們)
3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若夫:用在一段話開頭,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若何:怎么辦,怎么樣
7若---何“對……怎么辦”“對……怎么樣”
善
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為)
2素善留侯張良(友好,親善)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擅長:善于)
4善刀而藏之(通"繕",修治。引申為揩拭)
5先主曰"善" ( 表示同意的答詞,可譯為"好""對")
6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善才:唐時著名琵琶師,后也作以指琵琶師或曲師)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優(yōu)點、長處)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處理好)
9善乃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喜歡、羨慕)
少
1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數(shù)量小,不多。這里為少數(shù)人。)
2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不足,缺少)
3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少年,青年;年輕)
5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通"小"少子:小兒子)
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削減、減少)
7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瞧不起、輕視)
8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少數(shù)人)
9少間、少頃、少時、少焉、少刻等詞語都表示“一會兒”,“不一會兒”、“不久”)
高考要求高中生必須掌握_個文言實詞
新課標最新考綱規(guī)定高考必須掌握的文言實詞共有120個。它們是完成文言閱讀的最基本的實詞詞匯量,考試中實際上常常超過這個數(shù)量,而標出來的并不一定考到。但是掌握了這120個,大體上夠了。對每個實詞,都要掌握每個義項,并盡可能記住典型例句(活用的情況還要另外學習,通曉常見活用類型及規(guī)律?;钣迷谠~匯表中并不標出)。記典型例句時,附帶把虛詞句式一并掌握,這可通過字字落實的翻譯來實現(xiàn),這樣就始終不忘文言文的重點難點實際上是到位的翻譯。平時訓練的篇目在做完題后,也需要字字落實的翻譯,這樣,踏踏實實完成50到100篇,文言文的分數(shù)就如探囊取物了。這120個實詞是高考要求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
1.愛,ài
(1)名詞,恩惠
及子產(chǎn)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產(chǎn)死去,孔子聽說這件事后,流著眼淚說:"他是古代為我們留下來的恩惠啊。"
(2)動詞
①給人恩惠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史記·陳涉世家》)
--吳廣平素給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為他所用。
②喜愛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韓愈《師說》)
--喜愛他的兒子,選擇良師教他們。
③憐惜,同情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左傳·子魚論戰(zhàn)》)
--憐惜那些鬢發(fā)斑白的老人,還不如向他們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齊國雖然不算廣大富裕,但我怎么會吝惜一頭牛呢?
⑤通"薆",隱蔽,躲藏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jīng)·邶風·靜女》)
--躲藏起來不見面,(急得我)抓耳撓腮來回走。
(3)形容詞,吝嗇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百姓都認為您是吝嗇啊。
2.安,ān
(1)形容詞
①安全,平安
謝莊遂安。(《馮婉貞》)
--謝莊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穩(wěn)
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在風雨中像大山一樣安穩(wěn)。
③安定,舒適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季氏將伐顓臾》)
--不擔憂(東西)少而擔憂分配得不均勻,不擔憂貧窮而擔憂社會不安定。
(2)動詞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左傳·曹劌論戰(zhàn)》)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拿出來分給別人。
②安置
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三國演義·失街亭》)
--離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營地。
③撫慰,安撫
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及部將)那些人同心協(xié)力,上下一致,就應該加以撫慰,和他們結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使他們到來之后,就要使他們安定下來。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調出京城做官二年來,感到坦然安心。
(3)疑問代詞,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鴻門宴》)
--我對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辭呢?
3.被,讀音一:bèi
(1)名詞,被子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訓儉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譏笑您,(說您)就像公孫弘蓋布被子一樣(做假騙人)。
(2)動詞
①覆蓋
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大雪飄過嶺南,覆蓋了南越一帶好幾個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論積貯疏》)
--世上有災年和豐年,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禹、湯這樣的賢君也曾遭受過。
(3)介詞,表示被動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列傳》)
--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恨嗎?
讀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
--將軍您親身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兵器,攻打無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史記·屈原列傳》)
--屈原來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在水邊一邊走一邊吟詠詩句。
4.倍,bèi
(1)動詞
①背向,背著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史記·淮陰侯列傳》)
--按照兵法,(布陣時)應當右面靠著山陵,前方和左面靠著水澤。
②違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鴻門宴》)
--希望您詳細的(對項王)說明我是不敢背棄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
雖倍賞累罰而不免于亂。(《五蠹》)
--即使加倍賞賜,屢次的懲罰也還是不能避免禍亂。
(2)數(shù)詞,一倍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孫子·謀攻》)
--十倍于敵就包圍他們,五倍于敵就攻打他們,一倍于敵就設法分散他們的力量。
(3)量詞,照原數(shù)加一次
然言其戶口,則視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說到那住戶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詞,更加,倍加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自一人在異地客居,每到佳節(jié)更加思念親人。
5.本,běn
(1)名詞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希望樹木長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穩(wěn)固。
②根本,基礎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
--如果您要實行仁政的話,那么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決)呢?
③本業(yè),常代指農(nóng)業(yè)
今毆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論積貯疏》)
--如果督促(那些棄農(nóng)經(jīng)商的)百姓,叫他們回到農(nóng)業(yè)上來,都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④書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錄〉后序》)
--現(xiàn)在還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丟掉。
⑤本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是無難,別具本章,獄詞無易。(《獄中雜記》)
--這沒有什么困難的,另外準備一份奏章,審判書的內容并不改換。
(2)量詞
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活板》)
--如果印幾十幾百幾千本,就非??炝恕?/p>
(3)動詞,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
--還是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由于人為的原因呢?
(4)副詞,本來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出師表》)
--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種地為生。
6.鄙,bǐ
(1)名詞,邊界,邊遠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蜀地的邊邑有兩個僧人。
(2)動詞
①以......為邊界(邊邑)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稜T之武退秦師》)
--越過別的國家,把遙遠的地方當作自己的邊邑,您知道那是很難的。
②輕視,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狹小。
(3)形容詞,鄙陋,見識淺,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zhàn)》)
--那些做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7.兵,bīng
(1)名詞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們聚集到咸陽。
②士兵
未幾,敵兵果舁炮至。(《馮婉貞》)
--不久,敵兵果真抬著炮來了。
③軍隊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想不給,又擔心秦國軍隊來攻打。
④戰(zhàn)爭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兵災旱災一個接一個到來,天下的財富極度匱乏。
⑤戰(zhàn)略戰(zhàn)術,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謀。(《謀攻》)
--所以最好的用兵策略是攻破對方的計謀。
8.病,bìng
(1)名詞
①重病
君之病在腸胃。《扁鵲見蔡桓公》
--您的病在腸胃之中。
②弊病,缺點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人們都笑話我固執(zhí),不大方,我不認為是毛病。
(2)動詞
①生病
今而后我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祭妹文》)
--今后我如果再次生病,讓我從哪里去叫你呢?
②使......成病態(tài)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恫∶佛^記》
--以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tài)作為職業(yè)來求取錢財。
③擔心,憂慮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
--君子只擔心自己無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④責備,羞辱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古人把儉樸認為是美德,今人卻因為儉樸而譏笑羞辱人家。
(3)形容詞
①困苦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如果我不做這個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疲勞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揠苗助長》)
--今天我太累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
9.察,chá
(1)動詞
①觀察,仔細看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我)慢慢地觀察它,就(發(fā)現(xiàn))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縫。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齊桓晉文之事》)
--視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獸身上毫毛的細梢,卻看不見成車的柴草。
③詳審,考察
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赤壁之戰(zhàn)》)
--剛才考察眾人的議論,完全是想要損害您的。
④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辦。
⑤考察后加以推薦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陳情表》)
--先前一個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薦我為孝廉。
(2)形容詞,精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水清澈到了極點,就沒有魚了;人精明到了極點,就沒有朋友。
10.朝,讀音一:cháo
(1)動詞,朝見,朝拜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每當上朝時,常常假托有?。ㄕ埣伲?/p>
(2)名詞
①朝廷
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于是入朝拜見威王。
②朝代,指整個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蜀相》)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多次向諸葛亮詢問天下大計,輔助兩代君主,足見老臣心意。
讀音二:zhāo
名詞,早晨
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三峽》)
--有的時候,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晚上就能到達江陵。
11.曾,讀音一:céng
副詞,表時間的過去,曾經(jīng),已經(jīng),才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那里的風景我過去曾經(jīng)很熟悉。
讀音二:曾zēng
(1)名詞,指與自己隔著兩代的親屬
高曾之時,隙地未盡辟。(《治平篇》)
--高祖曾祖的時代,空閑的土地還沒有完全開墾出來。
(2)動詞,通"增",增加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用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忍,增長他的才干。
(3)副詞,表意外,竟然,居然,簡直
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可是侯生竟然沒有一句話送我。
12.乘,讀音一:chéng
(1)動詞
①駕,坐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獨自和蘇邁坐著小船來到絕壁之下。
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涉江》)
--登上鄂渚回頭望啊,在秋冬的寒風中嘆息。
③冒著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兜翘┥接洝罚?/p>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雪,來到泰安。
④連接,一個接一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兵災旱災一個接一個到來,天下的財富極度匱乏。
(2)介詞,趁著,憑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憑借著這種有利的形勢,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劃分諸侯的山河。
讀音二:shèng
(1)名詞,一車四馬的總稱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過秦論》)
--然而秦國憑借著很小的一塊土地,取得了擁有萬乘兵車的國勢。
(2)量詞,輛
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信陵君竊符救趙》)
--就約請賓客,準備一百多輛兵車。
(3)數(shù)詞,四
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肴之戰(zhàn)》)
--先用四張熟牛皮做禮物,又送上十二頭牛來慰勞秦軍。
13.誠,chéng
(1)名詞,誠心誠意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誠的心意所感動,便派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這兩座山。
(2)副詞,表肯定,確實,的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我確實知道自己(長得)不如徐公漂亮。
(3)連詞,表假設推論,果真,如果
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如果能這樣,那么,霸業(yè)就可以成功,漢室就可以中興了。
14.除,chú
(1)名詞,臺階
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蘇武傳》)
--跟隨皇帝到了雍棫陽宮,扶著御輦下臺階。
(2)動詞
①去掉,除去。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zhàn)》)
--(您)應當在天下縱橫馳騁,替漢朝除去奸佞賊臣。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就清理了魏忠賢的廢祠舊址,來安葬他們。
③拜官授職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p>
--我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15.辭,cí
(1)名詞
①訴訟的供詞
獄辭無謀故者,經(jīng)秋審入矜疑,即免死。(《獄中雜記》)
--訟詞中沒有寫明是預謀殺人或故意殺人的,經(jīng)過秋審歸入"矜疑"一類,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言辭,文辭
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可是侯生竟然沒有一句話送我。
③托辭,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
--君子厭惡那些不說自己想要得到卻要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赤壁之戰(zhàn)》)
--近來奉了皇帝的命令討伐有罪的人,軍旗向南一指,劉琮就投降了。
⑤一種文體
且攜所著書及詩文辭稿本數(shù)冊,家書一篋托焉。(《譚嗣同》)
--并且?guī)硭约核珜懙臅驮娢霓o賦的稿件數(shù)冊,一小箱家信托付給我。
(2)動詞
①告別,辭別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現(xiàn)在出來,沒有告辭,怎么辦呢?
②推辭,不接受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信陵君竊符救趙》)
--如姬想為公子出力,就是獻出生命也不會推辭。
③計較
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行大禮的人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16.從,讀音一:cóng
(1)動詞
①跟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
--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另一只狼仍然跟隨在后面。
②依順,聽從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聽從了他的計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
③參與,參加
弟走從軍阿姨死。(《琵琶行》)
--弟弟參軍走了,養(yǎng)母也死去了。
④追趕
佯北勿從。(《孫子·軍爭》)
--假裝敗退的敵人不要追趕。
⑤依傍,緊挨著
樊噲從良坐?!而欓T宴》)
--樊噲緊挨著張良坐下。
(2)介詞,由,自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讀音二:zòng
名詞
①指堂房親屬。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
--畢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們得到。
②通"縱",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縱的盟約
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
--于是合縱的盟約被破壞了,(六國)又爭著割地賄賂秦國。
17.殆,dài
(1)形容詞
①危險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莊子·秋水》)
--我如果不是來到了您的門前,就危險了。
②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
(2)副詞
①表測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酈道元的所見所聞,大概和我一樣。
②表約略,幾乎,接近,差不多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燕國趙國處在其他國家?guī)缀醣磺叵麥绻饬说臅r候。
18.當,讀音一:dāng
(1)動詞
①兩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捕蛇者說》)
--招募能捕到這種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頂他應交的租稅。
②抵御,抵擋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估計您的軍隊能夠抵擋得住項王的軍隊嗎?
③占據(jù),把守
一夫當關,萬人莫開。(《蜀道難》)
-- 一個人把守關口,一萬個人也攻不下來。
④主持,執(zhí)掌
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元軍邀請主持國政的人相見。
⑤判決,判罪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陳涉世家》)
--你們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錯過了期限,錯過期限就會被判處殺頭的罪。
⑥應當
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赤壁之戰(zhàn)》)
--各位將軍官吏如有再敢說應當投降曹操的,就和這個書案一樣。
(2)介詞
①表處所,對著,面對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辭》)
--面對窗戶梳理頭發(fā),照著鏡子在額頭貼上花黃。
②表時間,值,在,正在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過秦論》)
--在這個時候,有商鞅輔佐他。
(3)副詞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
--過不了多久我一定回來,回來之后一定去迎娶你。
②表時間的未來,將,將要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今天將要遠離了,面對表章落淚,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么了。
讀音二:dàng
(1)動詞
①符合
惴惴恐不當意。(《促織》)
--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縣官的)心意。
②當作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戰(zhàn)國策·齊策》)
--晚些吃飯,(粗茶淡飯)也可以當作肉食;從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當成坐車。
(2)形容詞,適宜,恰當
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采草藥》)
--按照古法采草藥,多在二月和八月,這很不恰當。
19.道,dào
(1)名詞
①道路
有狼當?shù)?,人立而啼。(《中山狼傳》?/p>
--有一只狼站在路中間,像人一樣直立著嚎叫。
②途徑,方法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謀攻》)
--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方法。
③風尚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從師的風尚已經(jīng)很久不能流傳了。
④思想,學說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
⑤道理,規(guī)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垛叶〗馀!罚?/p>
--我所喜歡的是(事物間的)規(guī)律。
⑥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將軍您親身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兵器,攻打無道暴虐的秦王朝。
(2)動詞
①取道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從酈山下來,取道芷陽從小路行走。
②走路,趕路
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戰(zhàn)》)
--聽說曹操已經(jīng)向荊州(進軍了),就日夜加速趕路。
③說,講
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哪里講得完呢?
④通"導",引導,疏導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貨殖列傳序》)
--所以(對于人民),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發(fā)展,其次是借有利的形勢引導他們。
20.得,dé
(1)名詞
①收獲
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不如自己前去尋找,希望能有萬一的收獲。
②心得,體會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古人對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心得。
(2)動詞
①取得,獲得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在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
②具備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
--積累善行,成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③能夠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沛公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能和項羽相見。
④完成
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詠田家》)
--醫(yī)治完了眼前的創(chuàng)傷,卻挖掉了心上的肉。
⑤通"德",感恩
為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是為了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嗎?
(3)形容詞
①融洽
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記王忠肅公翱事》)
--某某太監(jiān)也很守法,和王翱相處得很融洽。
②對,正確
此言得之。(《六國論》)
--這句話說對了。
③得意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
--(晏子的車夫)趾高氣揚,很得意的樣子。
(4)副詞,必須、應該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你替我把他叫進來,我應該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
文言文高考120個實詞是哪些?分別怎么翻譯?
1、愛
①故以其愛不若燕后——《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親愛,疼愛
②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柳毅傳》——心愛的
③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史記(陳涉世家)》——愛護
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愛之——《書博雞者事》——愛戴
⑤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憐惜,愛惜
⑥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舍不得,吝嗇
⑦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喜愛,愛好
2、安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將伐顓臾)》——安定
②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穩(wěn)
③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安逸,安適
④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左傳(曹劌論戰(zhàn))》——奉養(yǎng)
⑤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撫慰,安撫
⑥敬亭亦無所不安也——《柳敬亭傳》——安心
⑦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怎么
⑧沛公安在——《史記o鴻門宴》——哪里,什么地方
3、被bèi
①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覆蓋
②幸被齒發(fā),何敢負德?——《柳毅傳》——加在……之上
③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荊軻刺秦王》——遭受
④翡翠珠被——《招魂》——被子
⑤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表被動
pī通"披"
①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送東陽馬生序》——穿 ,披
②屈原至于江濱,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分散,散開
4、倍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鴻門宴》——背棄
②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更加,加倍
③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治安策》——反背,背叛
④右倍山陵,前左水澤——《淮陰侯列傳》——背后
5、本
①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樹木的根
②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樹木的干
③王欲行之,則何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根本,基本
④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論積貯疏》——農(nóng)業(yè)
⑤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出入于人歟——《伶官傳序》——推原,考察
⑥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 魚我所欲也》——本來的,原來的
⑦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本來,原來
6、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為學》——邊遠的村邑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 曹劌論戰(zhàn)》——鄙陋,鄙俗
③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 東南飛》——輕賤
④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鄙薄,輕視
⑤敢竭鄙誠,恭疏短引——《滕王閣序》——自謙之詞
7、兵
①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兵器,武器
②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兵——《信陵君竊符救趙》——軍隊,士兵
③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揚州慢》——戰(zhàn)爭,軍事
④故上兵伐謀——《孫子 謀攻》——用兵的策略
8、病
①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泛指疾病
②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生病,有病
③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揠苗助長》——疲勞,困苦
④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弊病,毛病
⑤君子病無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論語衛(wèi)靈公》——擔憂,憂慮
⑥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答衛(wèi)中立論師道書》——羞辱,傷害
⑦子疾病,子路請禱——《論語 述而》——重病,病重
9、察
①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竊符救趙》——觀察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曹劌論戰(zhàn)》——明察
③向察眾人之言,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赤壁之戰(zhàn)》——考察,詳審
④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與妻書》——了解,明白
⑤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選拔
⑥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潔白的樣子
10、朝chāo
①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項羽本紀》——拜見,拜訪
②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朝見
③欲辟土地,朝秦楚——《齊桓晉文之事》——使……朝拜
④使天下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齊桓晉文之事》——朝廷
⑤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赤壁》——朝代
zhāo
朝發(fā)枉渚兮,夕宿辰陽——《涉江》——早晨
11、曾cēng
①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曾經(jīng)
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觸龍說趙太后》——竟然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連…都
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詞送我,我豈有所失哉?——《信陵君竊符救趙》——竟然,怎么
zēng
①是高曾時為一戶者,至曾元時不分至十戶不止——《治平篇》——與自已隔兩代的親屬
②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增加
12、乘chéng
①乘彼?垣,以望復關——《氓》—— 登,升
②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坐
③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駕
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憑著,趁著
⑥三保見敵勢可乘,急揮幟,曰 :"開火!"——利用
⑦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順應,順著
⑧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冒著,頂著
shèng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觸龍說趙太后》——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
13、誠
①帝感其誠——《愚公移山》——真誠,誠實
②子以我言為不真誠,試入診太子——《扁鵲列傳》——真實性的
③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實在,確實
④楚誠能絕齊,秦原獻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果真,如果確實
14、除
①趙王掃除自迎,執(zhí)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信陵群列傳》——臺階
②攘除奸兇,興復漢室——《出師表》——清除,去掉
③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高祖還鄉(xiāng)》——扣除
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逝去,過去
⑤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清理,修治
⑥除吾死之外,當無見期——《祭妹文》——除了,除非
⑦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拜官,任職
15、辭
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陵君竊符救趙》——言詞,話
②皆好辭以賦見稱——《屈原列傳》——文詞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托詞 借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推辭
⑤辭樓下殿,輦來于秦——《阿房宮賦》——辭別告別 離開
⑥《楚辭》《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廣體
⑦單于使衛(wèi)律召蘇武受辭——《漢書 蘇武傳》——審訊,審問
⑧聽其獄訟,察其辭—— 《周禮 鄉(xiāng)土》——訟詞,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