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作文素材

    5U文學網(wǎng) > 作文 > 作文素材 > 語文文學文化常識積累,文化文學常識積累初中

    語文文學文化常識積累,文化文學常識積累初中

    | admin

    文言文文化常識100題

    1.語文文化常識

    敬辭 一、“令”: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對別人親屬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 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 令親:尊稱別人的親人 二、“惠”:敬辭,用于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 惠臨、惠顧: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 惠存:請別人保存自己的贈品 三、“垂”:敬辭,用于別人對自己的行動。

    如: 垂問、垂詢:指對方詢問自己 垂念:指別人想念自己 四、“賜”:敬辭,指所受的禮物。如: 賜教:別人指教自己 賜膳:別人用飯食招待自己 賜復:請別人給自己回信 五、“請”:敬辭,用于希望對方做什么事。

    如: 請問:希望別人回答 請教:希望別人指教 六、“高”:敬辭,稱別人的事物。如: 高見:指別人的見解 高論;別人見解高明的言論 高足:尊稱別人的學生 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紀 高齡:用于稱老人的年齡 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 七、“華”:敬辭,稱跟對方有關的事物。

    如: 華翰:稱別人的書信 華誕:別人的生日 華廈:別人的房屋 八、“賢”:稱呼對方,多用于平輩或晚輩。如: 賢弟、賢侄等 九、“奉”敬辭,用于自己的行為涉及對方。

    如: 奉送:贈送 奉還:歸還 奉勸:勸告 奉陪:陪同。

    2.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識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識 文章來源:網(wǎng)友提供 點擊數(shù):441 更新時間:2008-7-6 16:14:29 一、科舉制度 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舉人-----------貢士---------------進士 解元-----------會元---------------狀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國:九州、華夏、四海、神州 2、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陰陽:古時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4、南京:建康、金陵 5、揚州:廣陵 6、蘇州:姑蘇 7、成都:錦官城 三、官職任免 拜:授給官職;除:免除舊職任新職;授:授給官職;擢:提撥;遷:調職,一般指升官;左遷:降職調動;罷:免職停職;免:免除官職;黜:廢黜,貶退;謫:降職并調動 四、時間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農歷初一 望:農歷十五 既望:農歷十六 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稱 1、王孟: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轍、蘇軾、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4、韓柳:韓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林、駱賓王 6、蘇辛:蘇軾、辛棄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亞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蘇:蘇軾、蘇轍、蘇洵 12、蘇黃:蘇軾、黃庭堅 13、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 14、四大文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15、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 16、歲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8、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9、 *** :《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 20、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21、三吏三別: 六、代稱 1、學生:桃李 2、婦女:巾幗 3、弟兄:手足 4、詩人:騷人 5、菊花:黃花 6、杜鵑:子規(guī) 7、家鄉(xiāng):桑梓 8、國家:社稷 9、史冊: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戰(zhàn)爭:烽煙 12、音樂:絲竹 13、文學才華: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別稱 李白:詩仙 青蓮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蘇軾:東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 杜甫:詩圣 詩史 陶淵明:靖節(jié)先生 歐陽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陸游:放翁 辛棄疾:稼軒 孟子:亞圣 名、字、號 古人幼年時取名,成年時取字。

    名字均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長輩稱字表禮貌和尊敬。

    號,又叫別號、表號,由自己取號,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八、年齡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計時 年號記年 天干地支紀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貫:《柳河東集》 書室:《聊齋志異》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別號:《稼軒長短句》 謚號:《歐陽文忠公文集》 官職:《杜工部集》 年號:《白氏長慶集》 十一、名著人物與事件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精衛(wèi)銜石填海、伏羲發(fā)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專著 《詩經(jīng)》:第一部詩歌總集 《水經(jīng)》: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書 《史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論語》 《孟子》 《左傳》: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水滸》: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 《紅樓夢》: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三國演義》: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

    3.100道語文常識題,看看你能對多少

    1.現(xiàn)在我們常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藝作品,請問這兩個成語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畫作 C、樂曲 2. 下面哪個字常用作表示順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3. 古人的婚禮在什么時間舉行? (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大禹治理的是哪個流域的洪水?(B) A、長江流域B、黃河流域 5、古代宮殿大門前成對的石獅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 6、“結發(fā)”在古時是指結婚時:(C) A、丈夫把頭發(fā)束起來 B、妻子把頭發(fā)束起來 C、把夫妻頭發(fā)束在一起 7、我國傳統(tǒng)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幾個字?(A) A、十個 B、十二個 8、被譽為“萬國之園”的是:(B) A、頤和園B、圓明園 9、“水”字屬于下列哪種漢字構成方式?(A) A、象形字B 、表意字 10、“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描寫的是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B) A、中秋節(jié) B、元宵節(jié) C、端午節(jié) D、七夕節(jié) 11、道家思想在我國影響深遠,請問歷史中的哪一時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A) A 、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無盛世 12、下列哪個不是北京的別稱?(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13、我們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數(shù)量B 、政治地位 14、“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這幅對聯(lián)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 、班彪、班固、班超 15、拍電影時常用的“殺青”來表示拍攝完成,“殺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種方法 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愛”,他所反對的“愛有差等”這一觀點是哪家學派的?(A)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17、“美”字最初的含義是:(B) A、羊大即為美 B、戴著頭飾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長的花朵 D、遠方茂盛的森林 18、孔子為自己的教學定睛“孔門四教”,具體指的是:(B) A、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9、俗語說“化干戈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個指的是防御武器?(A) A 、干 B、戈 20、《霸王別姬》是京劇中的名段,“虞姬”這一角色在京劇中屬于:(B) A、花旦 B、青衣 21、《尚書》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2、在我國風俗中,常常避諱73和84這兩個歲數(shù),因為這是兩位歷史人物去世的年齡,他們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莊子 C、漢高祖和漢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3、“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說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學 B、事情的開始、經(jīng)過、結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貫、生辰八字 24、篆刻分為陰文印和陽文印,北京奧運會徽“中國印”是:(A) A、陰文印B、陽文印 25、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弟弟妹妹應該用下面哪種稱謂?(B)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 、息弟息妹 26、古代戰(zhàn)爭中指揮軍隊撤退時要敲擊:(B) A、鼓 B、鑼 27、古人用“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來勸諭人們要尊敬父母,這句話出自:(A) A、《弟子規(guī)》 B 、《三字經(jīng)》 C、《千字文》 28、下列哪項不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C) A、掛香包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黃酒 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B) A、十五歲B、二十歲 30、河姆渡遺址位于:(B) A、黃河流域B、長江流域 31、算盤是中國傳統(tǒng)計算工具,利用算盤能進行開平方的運算嗎?(A) A、能 B、不能 32、唱念做打是中國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戲曲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B、舞蹈動作 C、器械表演 33、李清照詞中的“綠肥紅瘦”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B) A、晚春 B、仲夏 3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古代書信通過郵驛傳遞。

    唐代管理這類工作的中央管理機構是:(A) A、尚書省B、中書省 C 、門下省 35、陜西省一塊著名的“無字碑”,它與哪位皇帝有關?(B) A、秦始皇 B、武則天 36、孟子說:“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里“規(guī)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條文B、美德善行 、圓規(guī)曲尺 37、《紅樓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它的別名是:(B) A、《金陵記》 B 、《石頭記》 38、成語“一衣帶水”中的“水”原指:(B) A、黃河 B、長江 C 、淮河 39、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藥王“的是:(C) A、扁鵲 B、華佗 C、孫思邈 D、李時珍 40、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上有幾條龍?(A) A、八條 B、二十二條 41、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個的修建年代更早?(A) A、都江堰B、秦始皇陵 42、在古代人們尊稱對方的妻子:(B) A、令愛 B、令正 43、從事貿易活動的人叫做“商人”,這跟歷史上的商代有關嗎?(A) A、有關 B、無關 44、木版年畫發(fā)源于四大名鎮(zhèn)中的哪個名鎮(zhèn)?(C) A、漢口鎮(zhèn)B、景德鎮(zhèn) C、朱仙鎮(zhèn) D 、佛山鎮(zhèn) 45、按照戲曲界的行話,以下哪個表示最后一出?(B) A、壓軸戲B、大軸戲 46、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詞來源于什么?(B)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

    4.文言文練習,語文文學知識,練習題

    一、注意下列各句括號中的通假字,寫出與其相通的字。

    1、風吹草低(見)牛羊( 現(xiàn) ) 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授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悅 ) 4、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座)5、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披) 二、蒼:深青色,如藍天叫蒼天。 必:畢,完成的意思。

    進入的東西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它的顏色也隨之發(fā)生變化。 不但是染絲如此,國家環(huán)境也是一個染缸一樣。

    (注:有的把國當作動詞,即治理國家也如此。但是覺得這樣的解釋太虛,直接為國家環(huán)境,即“社會風氣”更清晰。)

    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影響,如果不謹慎對待則容易被感染壞的行為而失去自我。

    5.求文言文常識題目

    古代文化常識理解與識記檢測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20歲才為成年。 B.“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

    C.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只、人鬼。

    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侯蒙屬大夫,故死為“卒”。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的是( )(3分) A.“遷謫”謂官吏因罪降職并流放,其中“遷”指官員的調動,有升有降,但“左遷”必是升職。 B.“母艱”,就是“母憂”,指母親的喪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黃河以北,這是一個古今異義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行政區(qū)劃是不同的。 D.“自號”,舊時給自己取的號,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屬通曉翰墨之人,無不別出匠心各有所好。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貞觀”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帝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稱。 B.“陛下”原來指站在宮廷臺階下的侍者,后來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時對帝王的敬稱。

    C.“遷”是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動常用詞語。具體表示升官之意,則常用“右遷”一詞。

    D.“乞骸骨”指古代官員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類似的詞語還有“致仕”。 4.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遷”在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如:升遷。

    也指貶謫,放逐,如“遷謫”指貶官遠地,“遷客”指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號。

    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文中的年號還有“英宗”。 C.“明年進都督僉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義不同。

    “進”在文中指“晉升”“提拔任用”。 D.文中“謚武勇”的“ 謚”是謚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一般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進行一種褒揚的評價,也有表貶抑的評價。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楊廣為隋煬帝。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山東”,地理區(qū)域名,最早始于戰(zhàn)國時期,當時稱崤山以東的地區(qū)為“山東.。 B.“萬世”,萬代,諱指國君死;諱稱死,還有“崩”“薨”“卒”“不祿”等。

    C.“睚眥”,發(fā)怒時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形容心胸狹窄。 D.《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共130篇。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弘治,是中國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

    B.疏,又稱“奏議”“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tǒng)稱。其本意為“疏通”,這里引申為分條說明的文字。

    C.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丁憂”,古代官員父母親去世后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人不準為官D.謚,謚號,是古代君主、諸侯這兩類地位顯貴者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給予的一個寓含善意評價或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 B.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尚書是古代官職;“政和”“建炎”和“紹興”是皇帝年號。

    C. 補,指官員由候補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職或免去官職。 D.行伍,我國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五伍為行,后用“行伍”泛指軍隊 8.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兼”“領”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職,“署”“權”則表示暫代官職。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常含表志陳情、訴說心曲之意,如《出師表》《陳情表》。 C.“視事”指官吏到地方檢查公務,“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致政”則指官員到任到職。

    D.《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B.“振恤”,即賑濟與撫恤,即面對災荒來襲時,各級 *** 和民間做的相應的反應和對策。 C.“詔”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

    秦漢以后,專指帝王的文書。

    6.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識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識 文章來源:網(wǎng)友提供 點擊數(shù):441 更新時間:2008-7-6 16:14:29 一、科舉制度 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舉人-----------貢士---------------進士 解元-----------會元---------------狀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國:九州、華夏、四海、神州 2、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陰陽:古時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4、南京:建康、金陵 5、揚州:廣陵 6、蘇州:姑蘇 7、成都:錦官城 三、官職任免 拜:授給官職;除:免除舊職任新職;授:授給官職;擢:提撥;遷:調職,一般指升官;左遷:降職調動;罷:免職停職;免:免除官職;黜:廢黜,貶退;謫:降職并調動 四、時間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農歷初一 望:農歷十五 既望:農歷十六 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稱 1、王孟: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轍、蘇軾、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4、韓柳:韓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林、駱賓王 6、蘇辛:蘇軾、辛棄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亞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蘇:蘇軾、蘇轍、蘇洵 12、蘇黃:蘇軾、黃庭堅 13、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 14、四大文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15、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 16、歲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8、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9、 *** :《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 20、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21、三吏三別: 六、代稱 1、學生:桃李 2、婦女:巾幗 3、弟兄:手足 4、詩人:騷人 5、菊花:黃花 6、杜鵑:子規(guī) 7、家鄉(xiāng):桑梓 8、國家:社稷 9、史冊: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戰(zhàn)爭:烽煙 12、音樂:絲竹 13、文學才華: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別稱 李白:詩仙 青蓮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蘇軾:東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 杜甫:詩圣 詩史 陶淵明:靖節(jié)先生 歐陽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陸游:放翁 辛棄疾:稼軒 孟子:亞圣 名、字、號 古人幼年時取名,成年時取字。

    名字均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長輩稱字表禮貌和尊敬。

    號,又叫別號、表號,由自己取號,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八、年齡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計時 年號記年 天干地支紀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貫:《柳河東集》 書室:《聊齋志異》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別號:《稼軒長短句》 謚號:《歐陽文忠公文集》 官職:《杜工部集》 年號:《白氏長慶集》 十一、名著人物與事件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精衛(wèi)銜石填海、伏羲發(fā)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專著 《詩經(jīng)》:第一部詩歌總集 《水經(jīng)》: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書 《史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論語》 《孟子》 《左傳》: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水滸》: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 《紅樓夢》: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三國演義》: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

    7.初中語文文化常識有哪些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薈萃(一)文史典籍:“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四庫”:經(jīng)、史、子、集《詩經(jīng)》六義:鳳、雅、頌、賦、比、興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二)朝代傳說:“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地理:“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四海:指天下、全國。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qū)。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稷、黍、麥、菽、稻)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8.歲寒三友:松、竹、梅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注、假借10.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會元、狀元。

    11.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14.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

    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16.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

    合稱三甲鼎。 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17.《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18.“風雅”,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19.《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分“鳳、雅、頌”三大類20.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21.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22.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點--21點,二更21點--23點,三更23點--1點五更3點--5點。

    25.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稱為星宿。27.玉常金馬:指翰林院。

    28.《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的最有影響的一部古代辭書。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舊指宗教或學術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貶義。

    30.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話。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

    “三寶”,拂教名詞,指拂、法、僧。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習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征。32.溢號: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

    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33.“岳陽樓”四絕:滕子京修岳陽樓,范仲淹作記,蘇舜欽書寫,邵(sù)篆額(用篆字書寫的匾額)一時傳為四絕。

    (五)古代別稱:1.桑梓:家鄉(xiāng) 2.巾幗:婦女 3.須眉:男子 4.鴻雁:書信 5.社稷:國家 6.汗青:史冊 7.軒轅:祖國 8.“三尺”:法律9.謙稱:①自稱:愚、鄙、敞、卑、竊、臣、仆 ②帝王自稱:孤、寡、不谷 ③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納等10.敬稱:①稱帝王: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 ②稱天子:殿下 ③稱將軍:麾下 ④稱對方或對方親屬:有令、尊、賢、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

    如令尊(對方的父親),令堂(對方的母親),令閫(kǔn)(對方的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該怎么積累

    1.以新聯(lián)舊法。

    在學到某作家的又一作品時,一定要聯(lián)及以前學過的他的作品,并盡最大可能把他的生平、作品內容搞得清楚明白、了然于心。

    比如學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首先要把柳宗元的生平、作品弄懂吃透,然后聯(lián)及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的具體所指,再聯(lián)及已學過的《馬說》、《愛蓮說》的情況(作者、作品主旨),最后聯(lián)及文體知識“說”。知道“說”是一種文體,屬寓言性雜文……這樣,學一而聯(lián)二、聯(lián)三……文學常識便越聯(lián)越多,也越聯(lián)越熟。

    2.以點帶面法。

    不論人教版還是各省版教材,所選名家名作的數(shù)量都比較多。我們可把某一名家的作品作為“點”,再由這一“點”擴展到這個名家入選初中課本所有作品這個“面”。

    比如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蘇軾等;現(xiàn)代的如魯迅、郭沫若、矛盾等;外國的如高爾基、莫泊桑、布封等。分別將這些作家的作品逐一歸納,弄清文體,了解寫作時間、背景,掌握作品中的人物、寫作技法等等。

    例如魯迅的作品,入選初中課本的有《風箏》《阿長與山海經(jī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雪》《故鄉(xiāng)》《孔乙己》等,我們首先要掌握魯迅生平這個“點”,然后知曉其作品集、各作品集的命名方式、這篇作品出自哪個集子、是什么體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使用什么樣的技法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

    這樣,由點擴展到面,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效率也比零散記憶高得多。

    3.縱向擴展法。

    就是從縱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記憶文學常識。比如以文學史為線,就從先秦、兩漢開始,到魏晉、唐宋、元明清、近代、現(xiàn)代、當代,一步步梳理;

    若以文體發(fā)展史為線,就從《詩經(jīng)》開始,到先秦諸子及歷史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進行梳理。然后,再把這條“線”中每一時期內的重要作家、作品或文體、技法分門別類地歸納出來。

    整理后的文學常識,就像一串凹凸有致、色彩誘人的冰糖葫蘆,“條”分明,“塊”清楚。記憶時,縱向有線可循,擴展的橫向內容也一目了然。

    4.橫向比較法。

    就是把同一屬性的文學常識搜集在一起,找出它們的異同,并據(jù)其異同進行組合,做到“文”以類聚。比如古代一些作家詩文集的命名方式就可使用此法。大家可以這樣排列組合:

    用官職命名的作品集有:《杜工部集》……

    用自號命名的有:《蘇東坡全集》……

    用書齋名命名的有:《七錄齋集》……

    用帝王年號命名的有:《嘉祐集》……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文學

    (一)、先秦文學

    1、上古神話

    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盤古)開天辟地、黃帝戰(zhàn)蚩(chī)尤、劉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經(jīng)典“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六經(jīng)”又稱六藝(《樂》)

    b、歷史散文?!蹲髠鳌罚ň幠牦w)《戰(zhàn)國策》(國別體)《國語》(國別體)

    “春秋三傳”《左傳》《谷梁傳》《公羊傳》

    c、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著有《道德經(jīng)》。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孔子和他的學生言行的書。(《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赌印?3篇。

    ④孟子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繼承者?!睹献印肥敲献訉W生記錄孟子言行的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莊暴見孟子》《魚我所欲也》。)

    ⑤莊子,名周,戰(zhàn)國道家著《莊子》。(《庖丁解?!罚?/p>

    ⑥荀子,戰(zhàn)國儒家,著《荀子》32篇。(《勸學》)

    ⑦韓非子,法家。著《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鄰》。)

    ⑧《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秦相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的集體創(chuàng)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

    3、先秦詩歌

    a、《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類、風是民歌,雅是樂歌,頌是祭歌。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是比、興、賦?!氨取奔幢扔鳎员宋锉却说??!芭d”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直陳其事。

    b、《楚辭》。西漢學者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曾在楚國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代表作是《離騷》《九歌》《九章》。

    (二)、兩漢文學

    a、兩漢散文

    ①賈誼,世稱賈生。又稱賈長沙,賈太傅。著《新書》十卷。《過秦論》、《論積貯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馬遷,字子長,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著《史記》首創(chuàng)“紀傳體”,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③班固的《漢書》、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都名垂史冊。

    b、樂府民歌和賦。

    1、樂府民歌:樂,民樂;府,官府。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所搜集的詩?!犊兹笘|南飛》

    2、賦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賈誼的《吊屈原賦》都很有名。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a、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觀滄?!?,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禹(yǔ)應揚(yáng)劉楨。王粲的《七哀詩》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賢”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短一ㄔ从洝贰稓w去來辭》《歸園田居》《飲酒》是傳世之作。

    ⑤此外,諸葛亮《出師表》、范曄(yè)《后漢書》、陳壽《三國志》、王羲之《蘭亭集序》、劉勰《文心雕龍》、酈道元《水經(jīng)注》都名垂史冊。

    b、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小說的發(fā)展期)

    ①志怪小說以干寶《搜神記》為代表?!陡蓪⒛啊贰?/p>

    ②軼事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周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文學常識

    跪求初中文學常識積累

    1、 桑梓:家鄉(xiāng)

    2、桃李:學生

    3、 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學

    6、 烽煙:戰(zhàn)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fā):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孔圣人”,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yōu)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jiān)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杰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xiàn)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xiàn)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15、《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保喝省⒘x、禮、智、信。

    19、“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jiān)。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五、詩句與人:

    ①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T葛亮

    ③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⑤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⑥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弓扶桑?!畎?

    ⑦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鄉(xiāng)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⑨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翖壖?

    ⑩ 世上蒼痍,詩中圣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鸥?

    ?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 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

    ?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吨傺?

    ?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钋逭?

    ?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 毛澤東稱朱自清:“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 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

    ? 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 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斗:《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⑥雋永的說辭:《戰(zhàn)國策》

    ⑦不朽的戰(zhàn)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 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 稱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 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 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 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 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 自稱: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稱: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 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九、敬稱:

    1、 對帝王:萬歲、圣上、天子、圣駕、陛下、大王

    2、 對將軍:麾下

    3、 對于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 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后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 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 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稱,“孔子”為“圣人”,“孟子”為“亞圣”“杜甫”為“詩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駕”。

    十、特殊稱謂:

    1、 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4、 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

    十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 遷:調職、調動,一般指升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2、 謫:降職并遠調。

    3、 拜:授給官職。

    4、 授:授予官職。

    5、 擢:選拔,提拔。

    6、 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 罷:罷免、停職。

    8、 免:免除官職。

    9、 黜:廢黜,貶退,也用于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十二、地理部分:

    1、陰:山北水南 陽:山南水北

    2、左:東為左 右:西為右。

    3、河:黃河。 江:長江

    4、五岳: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 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 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 重要城鎮(zhèn)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yè)、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zhèn)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顆亮星,北極星,北方天空的標志。

    2、 閏年,以陰歷年除以4或100(年號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閏年。

    3、 二十四節(jié)氣:(見字典節(jié)氣歌)

    4、 傳統(tǒng)節(jié)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陽,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紀年法。

    (1) 公元紀年法。

    (2) 皇帝、年號紀年法,慶歷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計算方法:用公歷年代除以10,余數(shù)為天干順序。

    用公歷年代除以12,余數(shù)為地支順序。

    例如:1919年,農歷年號,天干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0,余數(shù)為1,對表“1”為“辛”;地支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2,余數(shù)為3,對表“3”為“亥”,那么1919年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發(fā)生在1919年。

    6、紀月法(不常見,略)。

    7、紀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紀時法。

    表格: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昃

    晡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夜半

    雞鳴

    平旦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1-3

    3-5

    五更:晚7:00開始,每2小時一更,五更為早3:00——5:00。

    文學常識的考查是中考的一個重要部分,要解決這一部分問題幾乎是無技巧可言,只能依靠平時的識記和積累,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根據(jù)同學們在初中階段所學的文章中涉及到的作者,以年代為分界,為大家整理出一份寶貴的文學常識資料,希望對所有同學在中考復習的準備中有所幫助。

    一、先秦

    作家

    課文

    備注

    孔 子(名丘,字仲尼。)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是我國歷史和第一部語錄體著作。

    我國歷史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史官)

    《曹劌論戰(zhàn)》 《肴之戰(zhàn)》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

    孟 軻(名畸,字子輿。)

    《魚我所欲也》 《莊暴見孟子》

    儒學大師。《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思想及言行的書。孟子的思想主要是仁政、民貴、君輕。

    屈 原(名平,戰(zhàn)國時楚國人)

    《涉江》

    《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長詩?!渡娼肥?“ 九章 ” 一。

    荀 子(名況)

    《勸學》

    《荀子》是諸子散文。

    列 子(名寇,又名御寇。)

    《愚公移山》

    韓 非(法家學派的代表。)

    《五囊》 《扁鵲見蔡桓公》

    經(jīng)西漢劉向整理

    《鄒忌諷齊王納諫》《荊軻刺秦王》

    《戰(zhàn)國策》是國別體散文,記戰(zhàn)國時游說之士的策略和言論。

    二、兩漢

    賈 誼

    《過秦論》《論積貯疏》

    西漢文學家。

    司馬遷(字子長。)

    《鴻門宴》

    《信陵君竊符救趙》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歷史和第一部記傳體通史。有 12 本紀(帝王傳記)、 30 世家(諸侯傳記)、 70 列傳(著名人物傳記)、 10 表、 8 書,共 130 篇。被魯迅稱為 “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

    南朝陳徐陵

    《孔雀東南飛》

    是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

    三、魏晉南北朝

    曹 操(字孟德,魏武帝。)

    《觀滄?!?

    曹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 三曹 ” :指曹操、曹丕、曹植(才高八斗)。

    諸葛亮(字孔明。)

    《出師表》

    政治家,謀臣

    干 寶(東晉史學家。)

    《搜神記》

    寫神怪靈異的故事。

    陳 壽

    《三國志》

    劉義慶

    《世說新語》

    又名《世說新書》

    范 曄(南朝宋史學家)

    《后漢書》

    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為 “ 四史 ” 。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靖節(jié)先生)

    《歸園田居》 《飲酒》

    東晉詩人

    劉 勰

    《文心雕龍》

    我國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

    四、唐代

    王 勃(字子安。)

    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全稱為 “ 初唐四杰 ” 。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 “ 四明狂客 ” )

    《回鄉(xiāng)偶書》

    王之渙(字季陵。)

    《涼州詞》

    孟浩然

    與王維并稱 “ 王孟 ” ,是 “ 山水田園詩 ” 的代表,多描寫自然景物,詩風清新自然。

    李 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夢游天姥吟留別》

    詩風宏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自然。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有 “ 詩仙 ” 之稱。

    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本杜工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代表了現(xiàn)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 “ 詩史 ” 。他首創(chuàng)了即事成篇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后來以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 被稱為 “ 詩圣 ” 。

    邊塞詩人

    以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岑參為代表,題材多反映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風格悲壯宏偉,筆勢豪健。

    韓 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

    《師說》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劉禹錫(字夢得。)

    《陋室銘》

    銘:本來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歌頌功德的文字,后來發(fā)展成為和種形式短小、文字簡潔的獨立的文體。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 山 居士。)

    《琵琶行(并序)》《長恨歌》

    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與朱元思書》)

    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又稱柳柳州。)

    韓柳:唐代散文家韓愈和柳宗元的合稱。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主張摒棄六朝華而不實的駢麗文,而創(chuàng)作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

    杜 牧(字牧之。)

    《阿房宮賦》

    賦:講究辭藻、對偶、用韻的一種文體。但也有以散文為主,夾著少數(shù)韻語的。

    李商隱(字義山。)

    李杜:一是指李白和杜甫;二是指李商隱和杜牧(又稱小李杜)。

    中國 必背文學常識

    第一編 先秦文學(36學時)概況(1學時) 1、先秦文學的范圍。 2、我國文學的開端;原始歌謠和上古神話;神話是中華民族童年的百科全書,我國文學遺產的最早珍品。 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作為古代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詩經(jīng)》無論在文學表現(xiàn)的對象和手法上均有開創(chuàng)的意義。 4、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促進了散文的興盛。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輩出,為我國散文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以《離騷》為代表的優(yōu)秀詩篇,充滿崇高的思想情操,愛國主義的激情和浪漫主義的神奇色彩,開辟了我國浪漫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思考題:先秦文學的概況如何?第一章 上古神話(2學時) 1、神話與神話的產生。神話按照馬克思的說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經(jīng)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tài)?!鄙裨挼漠a生與原始人的生產力水平及思維能力有密切關系;神話產生的途徑通常包括勞動生產和宗教活動兩個方面。 2、神話的內容。我國古代神話是非常豐富的,種類也十分齊全,諸如宇宙生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英雄神話、洪水神話,以及各種有關神格種類、習性、形態(tài)等描繪性神話,一應俱全。 3、神話的藝術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話是原始人浪漫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它用夸張幻想的手段表達原始人對自然、社會的理解和想象。我國神話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內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表現(xiàn)不屈不撓、頑強執(zhí)著的追求,贊頌一往無前的獻身行為,具有積極向上的浪漫主義精神,在藝術上色彩濃郁,富于幻想。4、神話的意義和影響。思考題:1、上古神話的內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話與原始宗教的關系如何?第二章 周代詩歌與《詩經(jīng)》(13學時) 1、古謠諺、咒語與周詩的形成。在《詩經(jīng)》之前,我國古代詩歌已有了很長時間的發(fā)展歷史,古謠諺及古咒語是早期詩歌的兩種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詩歌的前驅。周代是我國古代詩歌大繁榮的時期,除《詩經(jīng)》外,保留在《周易》、《左傳》等書中的詩歌也為數(shù)不少,可與《詩經(jīng)》相比勘。 2、《詩經(jīng)》的體制與編纂?!对娊?jīng)》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首。分風、雅、頌三個部分。詩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東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為貴族、士大夫的創(chuàng)作,絕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詩經(jīng)》的收集整理,過去有種種說法,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獻詩之說、采詩之詩及孔子刪詩之說三種。今人多以為《詩經(jīng)》的匯集成編,大約是由朝廷及地方諸侯及樂師共同完成?!对娊?jīng)》在先秦只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以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3、《詩經(jīng)》分類概述。①周部族史詩;②政治諷刺詩;③賦役詩;④農事詩;⑤情詩;⑥雜事詩。《詩經(jīng)》是周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反映,周代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情感均在《詩經(jīng)》中有所印證。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長的歷史;有的表現(xiàn)貴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隸對社會政治的憂慮或不滿;有的表現(xiàn)貴族禮制生活及燕享酬酢、節(jié)日慶典;有的表現(xiàn)小國與小吏不堪驅使、抨擊勞逸不均的社會現(xiàn)實;有的展現(xiàn)周人農業(yè)生產的情況;有的表現(xiàn)愛情與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寫了周代婦女遭棄的社會問題;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關系與友情。總之,《詩經(jīng)》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內容,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力作。 4、《詩經(jīng)》的藝術成就。①《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特征及手法;②敘事、說理、抒情、寫景、議論諸體兼?zhèn)涞乃囆g手段;③《詩經(jīng)》的句式與章法;④《詩經(jīng)》的語言藝術;⑤《詩經(jīng)》的賦比興手法。思考題:1、何為六義、四始、毛詩、四家詩、變風變雅? 2、《詩經(jīng)》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詩經(jīng)》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么? 4、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在《詩經(jīng)》中有何具體體現(xiàn)?第三章 先秦歷史散文(5學時) 1、先秦歷史散文發(fā)展的基礎。社會大變革;思想文化領域的新空氣;社會發(fā)展對史書體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時期的歷史散文。甲骨文、金文為古代散文體制的起源;《周易》為占卜之書,其中也表現(xiàn)了一定的歷史內容;《尚書》為最早的記言體的史書;《春秋》是最早的編年體歷史大事記。 3、《左傳》。《左傳》的作者;《左傳》的體例與內容;《左傳》的藝術:《左傳》雖然是一部歷史著作,但具有豐富的文學性,它敘事注重故事性、戲劇性,有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長于寫戰(zhàn)爭,特別是城濮之戰(zhàn)、鞌之戰(zhàn)、肴之戰(zhàn)、長勺之戰(zhàn),都記述得脈胳連貫,首尾完整而又變化多端,有聲有色?!蹲髠鳌酚绕渖朴趯懶腥宿o令。 4、《國語》?!秶Z》的體例及內容;《國語》的藝術:《國語》的成就遠不如《左傳》,不過其中也有寫得對話風趣、故事生動、人物性格刻劃得較為細致的出色篇章。 5、《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的體例;《戰(zhàn)國策》的成書過程;《戰(zhàn)國策》的內容與藝術:《戰(zhàn)國策》所反映的是戰(zhàn)國縱橫家的思想,所刻劃的策士形象活躍生動,書中對政客及策士的權謀、譎詐進行了客觀的描寫,也記載和歌頌了某些有政治遠見、堅持正義、不畏強暴的人物和他們的生動事跡。《戰(zhàn)國策》在藝術上喜用夸張、比喻、寓言的手段,人物形象及故事均饒有風趣;語言風格縱橫恣肆,善用排比句,造成語言強勢,再加上辭采絢麗,生動傳神,語言能力比起以前的歷史散文,有了新的提高和發(fā)展。思考題:1、試分析《左傳》在描寫戰(zhàn)爭方面的成就。 2、試分析《戰(zhàn)國策》的語言風格。第四章 先秦諸子散文(5學時) 1、士的興起與諸子百家。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與士這一階層的興起有密切關系,由社會各個階層轉化而來的士,成為此期活躍于政壇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風云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體系,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與早期道家的格言體散文?!秾O子兵法》謀篇布局的特點;《孫子兵法》的語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語錄體散文集《論語》??鬃拥乃枷?;《論語》精粹的語言藝術;《論語》對人物性格及語態(tài)的描寫。 4、對話式論辯體散文《孟子》和《莊子》?!睹献印返乃枷?;《孟子》的論辯特點;《孟子》的語言藝術;《孟子》的寓言藝術;《莊子》的思想;《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特點;《莊子》的寓言藝術。 5、論說體散文《荀子》與《韓非子》?!盾髯印氛f理文的藝術;《韓非子》的寓言藝術。思考題:1、試析《孟子》散文的論辯技巧。 2、試析《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風格。第五章 屈原和楚辭(10學時) 1、楚文化與楚辭的產生。楚國社會政治背景;楚辭的產生與楚地民歌俗樂的關系;楚辭的產生與楚地巫系文化的關系;楚辭的產生與中原文化的關系。 2、屈原的生平與作品的真?zhèn)?。早年得志,任楚懷王左徒,與楚國貴族舊勢力的矛盾,奪稿、被讒、流落漢北,再放江南,自沉汩羅。屈原的作品《漢書?6?1藝文志》著錄有25篇,其中某些恐為偽作。 3、心靈的回旋曲——《離騷》?!峨x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一首彪炳千古的長篇自傳體政治抒情詩。全詩深刻表現(xiàn)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及其與楚國舊勢力之間的矛盾,傾吐了他的心理痛苦與傍徨,他對故土的熱戀與對理想的不懈追求,成為氣壯山河的人間正氣?!峨x騷》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情緒激昂、格調高亢,波瀾壯闊、氣象萬千。他還善于嫻熟地利用神話傳說的材料,馳騁想像,其中天界的巡游,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此類描寫的經(jīng)典篇章。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對后世的詠懷詩、詠史詩、懷古詩產生巨大的影響。 4、流亡漂泊組曲——《九章》。《九章》的編輯與得名;《九章》的內容;《九章》分篇解析;《九章》的藝術。 5、祭神組曲——《九歌》?!毒鸥琛返膬热?;《九歌》的藝術。 6、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其影響?!短靻枴?、《招魂》及其他。 7、楚辭的流變及其他作家。宋玉及其《九辯》、《風賦》等;楚辭對漢賦的影響。思考題:1、楚辭這一新詩體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楚辭有何獨特的風格?如何表現(xiàn)? 3、《離騷》與《九歌》藝術風格之異同。第二編 秦漢文學(24學時)概況(1學時) 1、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統(tǒng)一了長期分裂的中國,但不到十五年就覆滅。秦在文學上幾無建樹,只有統(tǒng)一前的《呂氏春秋》、李斯的《諫逐客書》稍可稱道。 2、漢是中國最強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漢武帝時代的中國,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物產最豐富、國力最強盛的國家。但統(tǒng)治者的奢侈,對外的擴張,使人民付出了“海內虛耗,人口減半”的代價。兩漢王朝后期的社會矛盾均異常激烈,各地起義暴亂不斷。這個時代背景對漢文學的發(fā)展有極大影響。兩漢時期的主要成就有兩漢散文、漢賦、樂府詩和古詩十九首。 3、 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是兩漢史傳文的代表作。特別《史記》是紀傳體通史的鼻祖,是中國文學最杰出的散文作品之一。兩漢的政論文也相當發(fā)達,漢初的賈誼、晁錯,宣帝時桓寬,東漢時的王充、仲長統(tǒng)都寫出的政論文。 4、漢賦是一種新的文體。它主要從楚辭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文體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形式以主客問答為特點,韻散間用,善于鋪敘。漢賦雖在內容上多為漢帝國歌功頌德,但也不乏諷諫意義。在文體上漢賦對六朝文學影響頗大。 5、兩漢的樂府詩主要是底層人民的作品,多為“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風格質樸,長于敘事,其五言的形式對文人五言詩產生巨大影響。 6、東漢以后五言詩漸趨成熟,在詩史上有著重大的影響,《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作。思考題:1、兩漢文學的概況如何?第一章 秦及西漢前期散文和辭賦(3學時) 1、秦代文學。秦在文學上幾無建樹,只有統(tǒng)一前的《呂氏春秋》、李斯的《諫逐客書》稍可稱道?!秴问洗呵铩返捏w例;《呂氏春秋》的寓言藝術;《諫逐客書》在文體學上的意義。賈誼和漢初散文。賈誼的生平;賈誼散文的三種類型;晁錯的散文。 2、西漢的賦作家。賦體源流;騷體賦——以賈誼賦為對象;散體大賦的奠基者——枚乘及其《七發(fā)》;散體大賦的代表作家司馬相如及其《子虛賦》、《上林賦》;西漢的其他賦家——東方朔、楊雄。思考題:1、簡述漢賦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2、如何評價散體大賦?第二章 司馬遷和他的《史記》(6學時) 1、司馬遷的生平。他出生在一個歷史學家的家庭,少年有家學淵源,誦古文及《尚書》、《春秋》等;青、中年時期的三次漫游增廣了他的見聞,他也借機搜集了不少有關的遺事傳聞,對他寫作《史記》有直接幫助;開始寫作《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時遭李陵之禍,進而發(fā)憤著書,并最終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歷史著作。 2、關于《史記》其書。《史記》的體例;《史記》寫作的目的;《史記》的歷史觀。 3、《史記》人物傳記的思想內容?!妒酚洝啡绾芜x擇傳主;《史記》如何寫傳主;《史記》人物傳記的思想傾向性。 4、《史記》人物傳記的歷史真實性與文學的藝術性。 5、《史記》人物傳記的文學成就?!妒酚洝窋⑹律鷦觽魃?,描寫富于形象性。在史實的基礎上,常能通過取舍剪裁材料,突出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文章氣勢磅礴,又富于抒情色彩。并往往在書中借史事以舒寫憤懣,傾注入自己的感慨。魯迅先生曾盛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史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思考題:1、司馬遷的生平與《史記》寫作的關系如何? 2、簡論司馬遷歷史散文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成就。 3、《史記》的論贊法和互見法如何表現(xiàn)第三章 東漢的散文和辭賦(2學時) 1、班固和《漢書》?!稘h書》的體例;《漢書》的思想及藝術成就;《史》、《漢》比較。 2、東漢的散文。3、東漢的辭賦。思考題:1、如何評價《漢書》的思想及藝術成就? 2、東漢時期有何著名的散文作家及作品? 3、東漢辭賦的概況如何?第三章 漢樂府民歌(8學時) 1、關于樂府。樂府的機構及任務;樂府涵義的變遷。 2、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①表現(xiàn)富有階層生活的作品;②反戰(zhàn)作品;③表現(xiàn)農民與市民生活的作品;④表現(xiàn)愛情與家庭生活的作品。樂府民歌乃“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其作者大多身份地位不高,所以頗具有“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特征。詩中無論是寫上層人的奢華,還是寫下層人的窘?jīng)r,均能以歌者本身的眼光去看,所以體現(xiàn)出鮮明的平民色彩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3、漢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和影響。題材多取資典型事件或某些場景;敘事詩的體制,富于戲劇性的獨白和對話,具有一定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詩體形式自由,整散不拘,五言為主,夾以雜言;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思考題:1、樂府民歌的思想價值有何體現(xiàn)? 2、簡論樂府民歌的藝術特征。 3、樂府民歌在詩體發(fā)展史上的意義如何?第三章 五言詩的起源和發(fā)展(4學時) 1、五言詩的起源。首先在漢代民歌中出現(xiàn),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張衡、秦嘉、趙壹等都有五言詩作。五言詩比四言詩在言志狀物方面更有優(yōu)勢,也更易于再現(xiàn)詩體韻律的抑揚頓挫之美。 2、《古詩十九首》?!豆旁娛攀住反砹藵h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它反映了東漢末年士人的離別相思之苦與仕途失意的苦悶感傷。它的藝術特色是長于抒情,善于用平淡而優(yōu)雅的語言表達深摯的感情。思考題:1、簡述先秦兩漢詩體的發(fā)展概況及《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發(fā)展中的地位。 2、如何理解《古詩十九首》的價值?

    大學語文文學常識大全

    (一):大學語文文學常識

    1.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愛人.克已復禮.教育方面: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趙威后問齊使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是一篇對話體的議論文.戰(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分國記事的史料匯編.屬國別體雜史,是散文集.是漢代劉向整理編訂.戰(zhàn)國策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或互相辯難的言論和行動.用寓言故事和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對話形式展開的論說文.

    孟子:名軻,是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主張施仁政,行王道,倡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縱,引君入彀的論辯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與充沛的氣勢.

    4.秋水選自莊子/秋水.這是一篇以對話方式展開說理的論說文.

    莊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張順應自然,提倡無為而無不為.激烈批判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的黑暗現(xiàn)實.莊子的文章想象豐富,汪洋恣肆,辭藻瑰麗,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諫逐客書是李斯的代表作,載于史記/李斯列傳中,是一篇議論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長于說理,散見于史記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瑯玡臺刻石文.

    書指上書,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

    6.張中丞傳后敘是一篇后敘,即寫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議論與敘事并重.

    答李翊書是一篇書信體的議論文.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主張辭必己出,強調惟陳言之務去.文章特點:說理透辟,氣勢充沛,結構嚴謹,語言精煉.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傳序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是一篇史論.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自稱六一居士,北宋廬陵人.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的風格,作品有歐陽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書(與宋祁合撰)

    8.答司馬諫議書選自王臨川集.本文屬于書信體駁論文.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獨特地成就,他的散文以見識高超,議論犀利,邏輯嚴謹,筆力雄健著稱,主張文章應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作品有臨川先生文集

    9.種樹郭橐駝傳,是一篇寓言性傳記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作品柳河東集始得西山宴游記,屬山水游記.

    10.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是一篇題畫記,也可看做文藝隨筆,兼具悼念性記人散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被列為唐宋八大家,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江城子屬小令,是悼忘之作.

    蘇軾是唐宋文藝創(chuàng)作成就最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詩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詞開豪放一派,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前赤壁賦是一篇文賦,即散文化的賦,文賦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對答,抑客伸主,散句與駢句交錯使用,押韻.

    11.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左傳/隱公元年.是一篇記敘文,屬歷史散文.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左丘明所著. 左傳著重記敘春秋時期列國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善于敘事.描寫戰(zhàn)爭尤為精彩.

    12.李將軍列傳選自史記.是一篇人物傳記.

    司馬遷:字子長,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130篇,其中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偉大的傳記文學作品.

    13.報劉一書是一篇書信體記敘文.

    宗臣:字子相,著有宗子相先生集,其創(chuàng)作較少摹擬堆砌習氣,散文成就在后七子中較為突出.后七子:宗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

    14.馬伶?zhèn)魇侨宋飩饔?屬記敘文.

    侯方域:字朝宗,號雪苑,明末清初著名詩文作家,其部分作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現(xiàn)實生活,明末參加復社,對魏忠賢及阮大鋮進行過斗爭.作品有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

    15.氓選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詩歌305篇.

    詩經(jīng)分為風(十五國風,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產生于王都附近).頌.(有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是用于宗廟祭祀用的詩)

    氓是一首四言古詩中的敘事詩,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講求節(jié)奏和用韻,民歌則常有重章疊句,多用比興手法.

    16.國殤選自楚辭/九歌,原為戰(zhàn)國時楚地的民間祭歌.本詩用于祭奠為國捐軀的戰(zhàn)士.

    屈原:是我國古代第一個有巨大成就的詩人.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招魂等.屈原的詩采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采華麗,富有浪漫主義精神.

    17.上邪是一首樂府詩,也是一首愛情詩,選自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大都由宋人郭茂倩所編.這些民歌,是漢樂府思想,藝術成就的主要代表.漢樂府民歌標志著我國古代詩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18.短歌行是樂府舊題詩.曹操:建安時期著名的詩人,大都以樂府舊題表現(xiàn)新內容,曹操詩歌的基本風格是蒼涼悲壯.有曹操集

    19.從軍行是樂府舊題詩中的七言絕句.

    王昌齡:盛唐著名詩人,是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人物,擅長七言絕句,基本風格:氣勢雄渾,格調高昂.

    20.行路難是樂府舊題,多寫世途艱難和離別的傷悲.

    李白,盛唐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歌感情豪邁奔放,想象豐富奇特,形成了飄逸,奔放,雄奇,壯麗的獨特風格,詩集是李太白集

    21.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是七言歌行體.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現(xiàn)存詩九千三百多首,數(shù)量之多,為中國文學史上所罕見,風格雄渾悲壯,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

    22.飲酒是五言古詩中的田園詩.陶淵明:名潛,東晉詩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田園詩的著名詩人.風格:情意真切,格調清新,簡潔含蓄,富有韻味.有陶淵明集飲酒 歸園田居是他的代表作.

    23.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詩中的山水詩.

    王維:盛唐著名詩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以觀察細致,感覺敏銳著稱,風格清新淡雅,意境幽遠,其詩融詩情畫于一體,有詩中有畫的特點.作品集王右丞集

    24.兵車行是一首新題樂府詩中的敘事詩.

    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憂國憂民感情,被譽為詩史.基本風格:沉郁頓挫,繼承了詩經(jīng)和漢樂府的傳統(tǒng),又有自己的開拓和藝術創(chuàng)造.是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的先聲.有杜少陵集.

    登高是七言律詩.

    2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白雪歌,也是一首送別詩.

    岑參: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基本風格:氣勢磅礴,想象新奇,格調激越高昂,與高適并稱為岑高,詩集是岑嘉集

    26.杜陵叟是一首新樂府詩中的敘事詩.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中唐詩壇中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代表.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詞合為事而作.在詩壇上與元稹齊名,并稱元白.有 白氏長慶集

    27.無題是一首七律愛情詩.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一號樊南.是晚唐著名詩人,擅長七律,七絕,情致婉曲,構思精巧,文采富麗.以無題詩尤為著名.與杜牧并稱小李杜.作品集 樊南文集李義山詩集

    28.虞美人是詞調.是一首抒情詞.李煜:史稱李后主,南唐著名詞人,李煜的優(yōu)秀詞作真率天然,擅長白描,形象鮮明,對后代頗有影響,李煜與其父親李璟之詞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29.八聲甘州又名甘州,是詞調,是一首慢詞.其主旨:抒寫羈旅行役之苦.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 ,也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他大量制作慢詞,對我國詞體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樂章集

    30.聲聲慢是詞調,李清照后期詞的代表作之一,是首慢詞.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詞人,她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風清麗婉轉,后期詞風沉哀凄苦.作品為漱玉詞

    31.摸魚兒詞調,屬于長詞,是一首抒情詞.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繼承蘇軾開創(chuàng)的豪放一派,以蘇辛并稱,詞風以豪放悲壯為主,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麗明快,纏綿嫵媚之作.作品集是稼軒長短句. 破陣子是豪放詞.

    32.天凈沙是一首散曲,屬小令,被尊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雜劇漢宮秋,散曲東籬樂府

    33.長亭送別.王實甫:元代前期杰出的雜劇作家,劇本內容多寫兒女風情,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特點:風韻優(yōu)美,曲詞清麗.西廂記是他的代表作.

    34.山坡羊是一支散曲,屬小令.

    張養(yǎng)浩:元代著名散曲家,他的散文集名元莊休居自適小樂府

    35.石崇與王愷爭豪選自世說新語/汰侈門.是一篇按內容分類的筆記小說.

    劉義慶寫作特點:文筆樸素,簡練,生動,于選用富有典型性的言行來刻畫人物的精神面貌.

    36.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是中國近代思想界的一個主要代表人物,最早高度評價和極力提倡小說創(chuàng)作的人.有飲冰室合集

    37.李大釗:字守常,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述結集出版的有李大釗選集 李大釗詩文選集

    38.魯迅:本名周樟壽,字豫山,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奠基人.1918年4月開始用魯迅這一筆名,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39.朱光潛:我國當代著名的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學述成就主要在美學領域.重要著作有 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西方美學史,對奠定我國美學研究的基礎有重要作用.

    40.培根: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散文家,提出知識就是力量.他的 論說文集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

    41.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是五四以來很有影響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說多采用自敘傳的方式和第一人稱的寫法,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代表作有小說沉淪 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散文集達夫散文集 屐痕處處閑書

    42.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和重要組織者.他與鄭振鐸,葉圣陶發(fā)起組織文學研究會,并與魯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動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發(fā)展.長篇小說 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

    處女作:蝕三部曲和長篇小說腐蝕,散文名篇:風景談白楊禮贊

    43.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的著名作家,處女作滅亡小說有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夜憩園.散文集生之懺悔旅途隨筆靜夜的悲劇

    44.冰心:原名謝婉瑩,祖籍福建長樂.是五四時期涌現(xiàn)的第一批現(xiàn)代作家.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早期作品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和往事.解放后有散文集櫻花贊小桔燈再寄小讀者.其作品以散文見長.早期作品除表達愛國思想之外.大都歌頌母愛,贊美自然,文筆清麗,意蘊雋永,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45.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現(xiàn)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其散文結構嚴謹,筆觸細膩,感情真摯,有濃厚的詩情畫意.抒情長詩毀滅.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你我歐游雜記倫敦雜記.

    代表名篇背影荷塘月色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46.郭沫若:我國著名詩人,學者,文化戰(zhàn)士.原名郭開貞.五四運動前后,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成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詩集女神.抗日戰(zhàn)爭時期寫下了屈原虎符等歷史劇和 沸羹集天地玄黃今日蒲劍以及戰(zhàn)爭集蜩螗集.建國后寫了詩集 新華集百花齊放長春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

    47.聞一多:原名家驊,又名亦多,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戰(zhàn)士.1923年出版了詩集紅燭,1928年與徐志摩等人創(chuàng)辦新月雜志.同年出版詩集死水.一句話是一首現(xiàn)代新格律詩,選自死水.有聞一多全集

    48.戴望舒:原名夢鷗,浙江杭縣人,是30年代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詞人.詩集有我底記憶 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有戴望舒詩選

    49.屠格涅夫: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以小說著名,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戲劇家.短篇故事集獵人筆記是他的成名之作.六部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 父與子煙處女地.被稱為俄國19世紀40至70年代的社會歷史編年史.

    50.高爾基:俄羅斯革命作家.蘇聯(lián)文學創(chuàng)始人.福馬/高爾杰耶夫三人是最早的兩部長篇小說.1906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母親(列寧對這部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人間我的大學被稱為自傳體三部曲.

    51.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我國清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

    52.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離婚.中短篇小說月牙兒斷魂槍.戲劇有龍須溝茶館

    53.孫犁:原名孫樹勛.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和散文集白洋淀紀事,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傳奇

    54.莫泊桑: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以短篇小說羊脂球一鳴驚人.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杰出代表.

    55.契訶夫:俄國小說家,戲劇家,重要作品有一個小官員的死變色龍萬卡 草原第六病室?guī)чw樓的房子帶小狗的女人.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家之一.與莫泊桑齊名.戲劇有三姐妹櫻桃園

    56.歐/享利: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代表作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后的藤葉.其小說詼諧默,寓悲于喜,形成了含淚的微笑的獨特風格.

    2.文言文語法常識

    雖然文言文不是現(xiàn)實中的語言,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現(xiàn)代文的源泉,還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語言。所以,要學好現(xiàn)代文,必須有堅實的文言基礎。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其中,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詞居多。如“妻子”一詞在現(xiàn)代文中是一個雙音詞,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則是兩個單音詞,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異義。包括同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感情色彩改變和名稱說法改變等。③一詞多義。如“引”字,本義為開弓,引申義有五種之多:延長、伸長;拖、拉;引導、帶領;拿、引用;后退、退卻。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規(guī)律是“同音代替”。⑤詞類活用。包括: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能動用法、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句也可分為五大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動賓倒裝句、賓語后置句和狀語后置句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準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理解關鍵的詞語,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如人名、地名、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委婉、避諱的行文習慣等。第三,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一些規(guī)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謂”等詞語作為引用、轉述內容前的標志。第四,根據(jù)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詞語來判斷。如常用于句首的詞有蓋、夫、是時、后、既而、然且、然則、公、竊、寡人等詞。常用于句尾的有與、邪、乎、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也夫、矣哉、云爾、云云等復音虛詞。還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嘻等等。第五,還可以根據(jù)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如表示序數(shù)和表示順序的詞語,表示疑問的詞語。此外,還可以根據(jù)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

    人們通常以“信、達、雅”作為衡量一篇譯文好壞的標準,文言文的翻譯也是如此。好的譯文能夠將一篇文章在另一種語言環(huán)境中真實、完美地再現(xiàn)出來。如果將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譯得干巴生硬,或艱澀難懂,就沒有完全達到翻譯的目的,同時也歪曲了原作??梢?,翻譯不僅是文言文綜合水平的體現(xiàn),也反映出譯者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翻譯文言文時應遵循的總原則。具體來說,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補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謂語、主語、賓語等,要視情況補充完整。②調整語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裝句,如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都與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同,翻譯時應調整過來。③適當增減。有些文言文的語句,非常精練,言簡意豐,翻譯時應做適當擴充,以充分表達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為增加氣勢,強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樣意思而說法不同的句子,這時,翻譯就要合并凝縮。此外,還要注意句子的語氣、句子間的關系、修辭手法等,翻譯時要完整貼切地表達出來。

    21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