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化常識必考大全(高中語文文言文化常識必考大全圖片)
推薦文章
高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文言文是相對新 文化 運動之后的白話文來講的,它的特征是是注重 典故 、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高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
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譯方法有哪些
高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
一、字音
縵回màn不霽何虹jì焚椒蘭jiāo
妃嬪媵嬙pínyìngqiáng轆轆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盡態(tài)極妍yán
鼎鐺chēng迤邐yǐlǐ錙銖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橫檻jiàn
嘔啞ōuyā參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二、重點實詞:
1、蜀山兀,阿房出(山禿)
2、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趨向)
3、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隨著,適合)
4、盤盤焉,囷囷焉(縈繞曲折的樣子)
5、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雨或雪停止,此處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見不到蹤影)
7、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每,即全部)
8、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寵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奪、奪取)
9、奈何取之盡錙銖(古代計量單位,言極其細小)
10、使六國各愛其人(假使,表假設(shè)的連詞)
三、文言現(xiàn)象
1、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2、直走直走咸陽
古義:趨向今義:行走
3、鉤心斗角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古:指宮室結(jié)構(gòu)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
4、落矗不知乎幾千萬落
古義:所、座;今義:下降、衰落。
5、氣候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今義: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6、明星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yè)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7、經(jīng)營燕趙之 收藏 ,韓魏之經(jīng)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yè)、活動)。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yōu)秀人才。
9、可憐可憐焦土
古:可惜;今:憐憫,同情。
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
1.信息篩選題——排除法
在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選文中出現(xiàn)的人名不止一個,而我們在答題時需要熟悉的僅是題干中的這個人的行為舉止,此時我們可以根據(jù)主人公來做初步的篩選:把羅列的 句子 中不是“這個人”所說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應(yīng)的,包含這個句子的選項也就可以排除了。
2.文言虛詞題——代入法
課外知識是課內(nèi)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課內(nèi)知識點,特別是掌握了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虛詞這一小題時自如地運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虛詞的題型絕大部分是將每個虛詞都放在兩個句子中加以比較來考查其異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學(xué)課本。答題時,可以先從課內(nèi)的那一句入手,把這句中該詞的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解釋,看是否通順,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則不相同。
3.文言實詞題——詞性法
解答此題,我們可以析字形,明字義;可以將給出的詞義代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辨別實詞的詞性來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擾項。眾所周知,漢字的詞性不一樣,字義也就不相同,我們可以運用這一特點來幫助解題。
高考文言文翻譯 方法 有哪些
1、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xí)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2、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準。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于原文。原文講的是什么意思,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后應(yīng)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要文通字順,不能夠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至于雅,則是比較高的要求,指的是譯成的現(xiàn)代漢語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不但能忠實于原文,還能把原文的意蘊較好地傳達出來,文筆流暢優(yōu)美。
高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大全相關(guān) 文章 :
★ 高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 高三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
★ 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 高三語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大全
★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大全
★ 高考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點
★ 高三語文必背必會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
文言指的是以古代漢語為基礎(chǔ)的、經(jīng)過文體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就可能已有加工的成分。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1
司馬遷與《史記》
見“必修一文言文梳理”《鴻門宴》部分。
班固與《漢書》
班固(32年-92年)東漢官吏、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漢族,扶風(fēng)安陵人(今陜西咸陽東北)。除蘭臺令史,遷為郎,典校秘書,潛心二十余年,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征匈奴為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等。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稘h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稘h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稘h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范曄與《后漢書》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xué)家,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xù)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
《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逗鬂h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寫的重要史籍。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逗鬂h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李賢注。
《后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xiàn)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jù)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又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變動。首先,他在帝紀之后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xù)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后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shù)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范曄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xué)家。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貞女節(jié)婦,還包括并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2
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 “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2、拜送書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圖 “案”通“按”,審察、察看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繆”通“穆”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仔細
6、不顧思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7、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 “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8、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 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
沒有
10、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11、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沾”通“沾”,沾濕 “衿”通“襟”,衣襟。
“決”通“訣”,訣別、辭別
12、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歡”,歡聚
13、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jīng)
14、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
15、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員”通“圓”,直徑 “尊”通“樽”,酒杯
一詞多義
1、負
秦貪,負其強 倚仗,憑借)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使…承擔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違背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辜負,對不起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背著
2、使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 派
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出使
乃使其從者衣褐 讓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使臣
單于使使曉武 派(第一個);使者(第二個)
3、引
引趙使者藺相如 引見,延請
左右欲引相如去 牽,拉
相如引車避匿 牽,拉;引申為調(diào)轉(zhuǎn)
4、幸
而君幸于趙王 寵幸
大王亦幸赦臣 幸好,僥幸
5、觀
大王見臣列觀 殿堂
觀太學(xué) 游學(xué)、游歷,考察、學(xué)習(xí)
6、征
公車特征拜郎中 征召
咸怪其無征 證明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3
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西,向西
而相如廷斥之 廷,在朝廷上
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間,從小路
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 弩,用弩弓
(2)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舍相如廣成傳舍 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殺
乃使從者衣褐 衣,穿
天雨雪 雨,下
羝乳乃得歸 乳,生子
杖漢節(jié)牧羊 杖,執(zhí)、拄
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 網(wǎng),結(jié)網(wǎng);檠,用檠矯正
惠等哭,輿歸營 輿,用輿抬、扛
宦官懼其毀己,皆目共之 目,遞眼色
(3)名詞使動用法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 膏,使……滋潤肥美
(4)名詞意動用法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2、 形容詞活用
(1)形容詞動用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嚴,尊重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寬,寬待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苦,折磨
(2)形容詞使動用法
完璧歸趙 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破碎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有堅明約束者 堅明,使……堅明,引申為堅守
(3)形容詞意動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為羞恥
單于壯其節(jié) 壯,以……為壯,認為……壯
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樂,以……為樂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yīng) 奇,認為……奇
3、動詞活用
動詞使動用法
寧許以負秦曲 負,使……承擔
大王必欲急臣 急,使……急,引申為逼迫
畢禮而歸之 歸,使……回去
欲因此時降武/單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投降
反欲斗兩主 斗,使……相斗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4
古今異義詞
1、璧有瑕,請指示王 指示 古義:指給……看
今義: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對下級機關(guān)布置工作,闡明工作活動要點及要求、步驟和 方法 時所使用的一種具有指導(dǎo)原則的下行公文
2、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去 古義:離開 今義: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
親戚 古義:親人,包括父母和內(nèi)外親屬今義:指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的人
3、于是相如前進擊 前進 古義:上前進獻 今義:上前,向前行進
4、布衣之交 布衣古義:平民 今義: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價衣服
5、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 古義:指秦王的嬪妃 今義:指容貌美麗的人,多指女子
6、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宣言 古義:揚言,到處說 今義:一般指比較正式的言論,用來表明某種主張
7、漢亦留之以相當
相當 古義:抵押 今義:兩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夠相抵
8、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
怨 古義:埋怨 今義:痛恨
9、皆為陛下所成就
成就 古義:栽培,提拔 今義:取得的成績,業(yè)績
10、我丈人行也
丈人 古義:老人,長輩 今義:岳父,妻子的父親
11、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 古義:年紀 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12、武等實在
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 今義:誠實、老實
13、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幣 古義:財物 今義:交換各種商品的媒介,貨幣
14、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
親近 古義:親近的侍臣 今義:形容詞,(雙方)親密而接近;動詞,(某方對另一方)親密地接近
15、公車特征拜郎中
特征 古義:特地征召 今義:可以作為標志的顯著特點
16、扶輦下除,觸柱折轅
除 古義:殿階 今義:去掉
17、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
下車 古義:官吏初到任 今義:從車輛上下來
18、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不行 古義:不應(yīng)薦 今義:不可以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5
重點虛詞
1、徒
白白地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只,只不過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2、以
憑 以勇氣聞于諸侯/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城予趙
用,拿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
相當于“而”,連詞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用來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因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在……的時候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把 匈奴以為神
3、而
并列(第一個);轉(zhuǎn)折(第二個),但是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
轉(zhuǎn)折,反而 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轉(zhuǎn)折,卻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假設(shè),如果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假設(shè),那么 城入趙而璧留秦
承接 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
4、之
助詞,的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助詞,取獨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代詞,他 何以知之
代詞,我(第二個“之”)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相關(guān) 文章 :
★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大全
★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識點
★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單元知識點歸納
★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高中
★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 高中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哪些?
高中語文合集百度網(wǎng)盤下載
鏈接: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語文優(yōu)質(zhì)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wǎng)校合集。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
高中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古詩詞和文言文需要大家背誦,這是高考必須要得分的一部分,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一
《寡人之于國也》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安贿`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二
1、《荀子·勸學(xué)》(節(jié)選):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三
《論語》十六則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弊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弊釉唬骸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弊釉唬骸坝桑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釉唬骸俺劦?,夕死可矣?!弊釉唬骸百|(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弊迂晢栐唬骸翱孜淖雍我灾^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弊迂晢栐唬骸坝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釉唬骸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四
《論語》
①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③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雹茏釉唬骸皩W(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⑤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⑨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雹庾迂晢栐唬骸坝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也,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于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為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五
阿房宮賦
(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 收藏 ,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相關(guān) 文章 :
★ 高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 高中語文必背古詩詞大全
★ 2017人教版高一語文必背古詩匯總
★ 高一語文必修一必背課文
★ 高一下冊語文必背古詩文
★ 高一上下冊必背語文古詩文有哪些
★ 高中語文必修二必背古詩文
★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必背古詩文
★ 高中文言文背誦技巧,現(xiàn)代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 高二語文必背古詩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中必須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識有哪些?
高中必須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識有:
1.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2.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3.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4.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5.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高中
知識不需要對成功負責(zé),需要對成功負責(zé)的東西,叫技能。然而現(xiàn)在很多人,分不清兩者的區(qū)別。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
《鴻門宴》知識點
一、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內(nèi)——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乘——驂乘:坐在車右擔任侍衛(wèi)的人;
二、詞類活用
1、沛公欲王關(guān)中:
王:大王——稱王;
2、范增數(shù)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陽間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馳之沛公軍;復(fù)夜去:
夜:夜晚——連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長——向?qū)Υ珠L一樣;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樣;
7、頭發(fā)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從百余騎:
從:使……從;
11、素善留侯張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與“遠”相對——沾染、接觸;
三、一詞多義
(一)虛詞“為”
1、用作動詞 音wéi
表動作: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
使子嬰為相
表觀點:認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斷;是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用作介詞
表被動;為所/為……所 音wéi
若屬皆且為所虜
表原因、涉及對象 音wèi
慎毋為婦死,貴賤情何薄/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3、用作助詞
句末語氣,表疑問或反問 音wéi
何辭為?
(二)虛詞“因”
1、動詞:沿襲、繼續(xù)
蒙故業(yè),因遺策
2、名詞:原因、緣由
于今無會因(到現(xiàn)在沒有相會的機緣了)
3、連詞:表順承,于是,就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表原因,因為,由于
鼠,子神也,因愛鼠,不蓄貓犬(鼠,是子神啊,因為喜歡老鼠,所以不蓄養(yǎng)貓狗)
4、介詞:
憑借、條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著、趁機
因計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為、由于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三)虛詞“而”
1、表目的:來,用來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2、表轉(zhuǎn)折:但,卻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3、表修飾:(地,著)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4、表修飾:(地,著)
項王按劍而跽曰
5、表遞進:并且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譯
勞苦而功高如此
7、表順承:然后,接下來
撥劍切而啖之
(四)實詞
1、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抬起;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動詞,舉薦,推薦
范進中舉:
名詞,科舉考試制度
戍卒叫,函谷舉:
動詞,攻克,占領(lǐng)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發(fā)動
殺人如不能舉:
副詞,全、盡
2、謝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謝曰
動詞,謝罪、道歉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
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
動詞,道歉
往昔初陽歲,謝家事夫婿
動詞,辭別
阿母謝媒人
動詞,推辭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動詞,勸誡
四、重點句式
(一)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則賓語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來何操?
4)客何為者?
(常見疑問代詞:誰、何、安、奚、孰、胡)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則賓語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為動詞有的賓語,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以前的人沒有欺騙我啊;代詞余作為動詞欺的賓語,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以強調(diào)突出賓語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厭之有?
(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
2) 無乃爾是過與?
(是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
(二)狀語后置(介賓 短語 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1、貪于財貨;
2、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3、具告以事;
4、長于臣;
5、得復(fù)見將軍于此;
6、因擊沛公于坐;
7、樊噲覆其盾于地
(三)判斷句
1、此天子氣也;
2、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5、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6、此亡秦之續(xù)耳;
(四)固定句式
1、孰與:同……相比,哪一個更;
2、軍中無以為樂:無以:沒有用來……的;
3、項王未有以應(yīng):有用來……的;
4、何……為:表疑問或反詰,干什么,為什么?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2
《陳情表》知識點
一、通假字
1、夙遭閔兇。
閔, 通“憫”,所憂愁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
有, 通“又”, 多
二、詞類活用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犬馬:名詞作狀語,像犬馬。
3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外:名詞作狀語,在家外。
3、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
內(nèi),名詞作狀語,在家內(nèi)。
4、 則劉病日篤。
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篤:形容詞用作動詞,加重。
5、 夙遭閔兇。
閔兇:形容詞用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6、 猥以微賤。
微賤:形容詞用作名詞,卑微低賤的人。
7、 臣少多疾病。
疾?。好~用作動詞,生病。
8、 ①具以表聞。②拜表以聞
聞:使動用法,使……聞,使……知道。
三、一詞多義
(一)虛詞“以”
1、用作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 方法 ??勺g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借)……身份”。
猥以微賤。
憑,介詞。
臣具以表聞。
用,拿,介詞。
汾陽王以副元帥
憑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詞。
臣以險釁/臣以供養(yǎng)無主 因為
但以劉日薄西山/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 因為
2、用作連詞
夫夷以近 又、而且,表并列關(guān)系
謹拜表以聞 來,表目的關(guān)系
今不忍人無寇暴亂,以亂天子邊事 來,表目的關(guān)系
木欣欣以向榮,水涓涓而始流 (地,著),表修飾關(guān)系
(二)虛詞“之”用作助詞。
(1)的,放在定語和中 心語 之間,表修飾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憧。 的,定中之間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的,定中之間
(2)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 句子 的獨立性,不譯,助詞。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可不翻譯
(三)文中重點掌握實詞
1、當
(1)當侍東宮。 任,充當,動詞。
(2)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 一定,副詞。
2、命
(1)辭不赴命。 任命,名詞。
(2)人命危淺。 生命、性命,名詞。
(3)更相為命。 生活、生存,名詞。
3、終
(1)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與“既”配合,起并列聯(lián)合作用,相當干“又”,連詞。
(2)無以終余年。 結(jié)束,度完,動詞。
(3)愿乞終養(yǎng)。 終了,動詞。
(四)表示官職變動的實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
4、遷,改官。
5、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
6、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diào)職。
7、謫,官吏降級,相當于貶。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職?!稄埡鈧鳌罚骸白匀ナ仿?,五載復(fù)還。”
10、黜,廢免,革職免官?!肚袀鳌罚骸扒洒?,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p>
11、放,放逐。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稌╇u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
15、復(fù),恢復(fù)舊職?!稌╇u者事》中“為復(fù)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點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既……終……”,是連詞“既”和連詞“終”的搭配,表示不止一個方面,可譯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 “有所……”,與“無所……”是相對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東西、的事情)”?!八弊趾竺嬉欢ㄊ莿釉~?!八迸c后面的動詞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結(jié)構(gòu),充當“有”的賓語。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元臣,無以終余年。 “無以”,是動詞“無”與介詞“以”的結(jié)合,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沒有什么用來”。
4、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 “是以”,連詞性的介賓詞組,即“以是”的倒裝,表示結(jié)果或結(jié)論,用在分句或句子的開頭(有時置于主語后),上承說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譯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非獨”,連詞,表示除所說的意思之外,還有更進一層的意思,用在復(fù)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譯為“不單”“不僅”“不只”之類。
(二)被動句
1、而劉夙嬰疾病。 嬰,被……纏著。
2、戍卒叫,函谷舉 函谷關(guān)被攻克
2、若屬皆且為所虜 “為所”表示被動
3、吾屬今為之虜矣 “為”表示被動
4、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為”表示被動
5、不拘于時 “于”表示被動
6、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見”表示被動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3
《段太尉軼事狀》知識點
一、通假字
1. 不嗛,輒奮擊。 嗛(qiè),通“慊”,滿足,快意。
2. 椎釜鬲甕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 太尉判狀,辭甚巽。 巽,通“遜”,謙恭。
4. 出入岐周邠斄間。 斄,通“邰”,今陜西武功
二、詞類活用
1. 以刃刺酒翁、壞釀器。 壞:使動用法,使……壞。
2. 晞一營大噪,盡甲。 甲:名詞作動詞,穿上鎧甲。
3. 乃我困汝。 困:使動用法,使……處于困境險地。
4. 遇不可,必達其志。 達:使動用法,使……表達出來。
5. 裂裳衣瘡。 衣:名詞作動詞,用衣裳纏裹。
6. 奈何欲以亂敗郭氏。 ?。菏箘佑梅?,使……敗壞。
三、一詞多義
(一)虛詞“且”
1、作為連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尚且、還,表讓步
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并且,表并列關(guān)系
2、作為副詞
且為之奈何? 將,
罪且及副元帥 將要
年且九十 將近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 暫且,姑且
3、固定用法
且夫: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進一步議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況且,再說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況且,再說
(二)虛詞“則”
1、用作連詞
1)表承接關(guān)系,就、便、那么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2)表假設(shè)關(guān)系,如果、假若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是、卻、倒是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2、用作副詞,表示判斷,乃、是、就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三)實詞“誠”
1、用作名詞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誠:名詞,真心真意
2、用作副詞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誠:副詞,肯定、確實、確然
3、用作連詞
公誠以都虞侯命某者 誠:連詞,表假設(shè),果真
(四)實詞“固”
1、夫顓臾,固而近于費 固:形容詞,城墻堅固
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固:動詞,鞏固,安定
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固:形容詞,固執(zhí),頑固
4、藺相如固止之 固:形容詞,堅決,堅持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固:副詞,本來,原來,固然
(五)實詞“適”
1、余自臨安舟行適臨汝 適:動詞,到……去
2、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適:動詞,女子出嫁
3、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適:動詞,適合,適應(yīng)
4、從上觀之適與地平(從上面看恰好與地 面相 平) 適:副詞,恰好
5、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適:副詞,剛剛,剛才
四、重點句式
(一)賓語前置
1、欲誰歸罪: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誰”作為動詞“歸罪”的賓語,故前置
2、汝將何以視天地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何”作為介詞“以”的賓語,故前置
(二)省略句
1、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 省略“告訴“的賓語、“不許”的主語
2、(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省略主語“公”
3、前太守臣逵察臣(為)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省略“臣”的謂語
拜臣(為)郎中/除臣(為)洗馬。 省略“臣”的謂語
4、具以表聞(之) / 拜表以聞(之) 省略動詞“聞“的賓語,這兩處都指“皇上”
5、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動詞“告”的賓語
6、農(nóng)以(之)告諶 省略介詞“以”的賓語
7、以(之)如司農(nóng)治事堂 省略介詞“以”的賓語
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為可譏 省略分句“而未至”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高中相關(guān) 文章 :
★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大全
★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知識點歸納
★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大全
★ 高一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