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現(xiàn)代詩歌

    5U文學網(wǎng) > 詩詞 > 現(xiàn)代詩歌 > 徐志摩的詩歌3篇推薦(有賞析)

    徐志摩的詩歌3篇推薦(有賞析)

    | 敏清

      在這首《最后的那一天》中,徐志摩正是借用了《圣經(jīng)》中關于“末日審判”的典故,用詩的語言和形式創(chuàng)造設置一個理想化的,想象出來的情境,寄托并表達自己對純潔美好而自由的愛情的向往和贊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熘灸υ姼栀p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云游》賞析1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云游,

      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

      你更不經(jīng)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澗水,雖則你的明艷

      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

      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

      他抱緊的是綿密的憂愁,

      因為美不能在風光中靜止;

      他要,你已飛渡萬重的山頭,

      去更闊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為你消瘦,那一流澗水,

      在無能的盼望,盼望你飛回!

      寫于1931年7月,初以《獻詞》為題輯入同年8月上海新日書店版《猛虎集》后改此題載同年10月5日《詩刊》第3期,署名徐志摩。

      【賞析】

      從《沙揚娜拉》、《再別康橋》到《云游》,人們很自然在其中找出徐志摩詩作中基本一致的詩歌形象和抒情風格。在這類最能代表徐志摩才性和詩情的詩歌里,不僅以其優(yōu)美的想象以及意境的空靈灑脫打動著讀者,而且也因為其中隱約著的對人生的理解與生命的把握時時透出的希望與信仰使讀者認識到藝術的價值與美的意義。在這些詩中,徐志摩構筑著自己“愛、自由、美”的單純信仰的世界?!对朴巍肥瞧渲械囊活w明珠?!澳翘炷泗骠娴卦诳针H云游”,詩歌開頭以第二人稱起始,暗示著抒情主體對它的欽慕向往之情。詩里云游的特征是空無依傍的自在逍遙:“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這一逍遙的愉快實在帶有脫卻人間煙火味的清遠,這里既含有《莊子·逍遙游》中與萬物合一的自在心態(tài)的深刻體會,也有抒情主體心靈呼應的瞬間感受,空中飄蕩的云游適性而往,不拘一地,為何會給抒情主體以深深的向往,詩中沒有明說,但卻在后面作了間接的交代,“你更不經(jīng)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澗水……”,至此,抒情主體作為旁觀的姿態(tài)點出了第三者的存在,“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兩種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形成對比,并由此反射出抒情主體隱蔽的心理歷程與人生價值取向。那“一流澗水”無疑是抒情主體客觀化的象征,詩中以第三人稱“他”稱呼,與“你”形成了不同的詞語情感效果。同時,第三者“他”的存在是以與云游相對的形象出現(xiàn),也含有抒情主體那萬般憂愁又渴望得到新生與慰藉的心境?!懊髌G”一詞極富 主觀色彩,一方面對照著云游與澗水不同的生存形態(tài),一方面又暗示著抒情主體那顆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將何時越過暗黑的深淵走向自在與自由?是否可以這么理解,詩人以“一流澗水”為自我寫照而渴望漂蕩的云游給自己萎靡虛弱的心靈涂抹些許光亮的色彩,由此,“一流澗水”便是詩人自己心境的最形象比喻。在徐志摩的詩中,“云游”的形象多帶有虛幻空靈的美,如《再別康橋》中“西天的云彩”。而徐志摩自己也常以“澗水”自喻,如給胡適的信中提到自己只要“草青人遠,一流冷澗”,其中凄清孤單的韻味與此詩何其相似,里頭是否蘊含著更深的內(nèi)涵背景或生命體驗,我們禁不住作如是想。

      “他抱緊的是綿密的憂愁”,憂愁以綿密,系古代詩詞手法的運用,如“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把無形的憂愁以形象的比喻來加以形容,說明一流澗水期待的欣喜與遺憾,當“明艷”給自己的“空靈”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時,澗水醒了,一種長期期待的幸福的充實已悄悄降臨,超越時空的生命本體實現(xiàn)的狂喜在抱緊倩影的動作中得到完成,那是怎樣的心醉神迷的戰(zhàn)栗!

      可是,“美不能在風光中靜止”,一流澗水的欣喜只是一種夢幻般的稍縱即逝,是因為美只能屬于那個逍遙無攔阻的天空世界還是因為抒情主體那個理想的心由于過分關注現(xiàn)實而自覺其污濁的心境?姑妄測之,詩歌在此給讀者提供了容量極大的想象空間。“他要,你已飛渡萬重的山頭/去更闊大的湖海投射影子。”與一流澗水相對的“湖?!币巡皇菃渭兊淖置鏈\層意義,而是與美相應合的所具的深層象征意義。如說一流澗水只是個體孤單的審美意象。那么闊大的湖海則代表著博大精深的生命原型力量。而云游也正因如此超越了個體單純的意義而取得了普遍的永恒性象征?!八跒槟阆荩且涣鳚舅?在無能的盼望,盼望你飛回”詩句中流露出哀怨纏綿的情調(diào)使人不禁惻然淚滴。一流澗水希望云游常駐心頭的希望終不能實現(xiàn),唯有把一腔心愿付諸日月的等待。在此盼望中,比起古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更顯韻清而味長。此詩極能體現(xiàn)徐志摩詩歌溫柔婉轉的審美風格。

      在《猛虎集》序言里,徐志摩說了一段頗帶傷感但又耐人尋味的話:“一切的動、一切的靜,重復在我眼前展開,有聲色與有情感的世界重復為我存在,這仿佛是為了挽救一個曾經(jīng)有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那在帷幕中隱藏著的神通又在那里栩栩的生動,顯示它的博大與精微,要他認清方向,再別走錯了路?!边@似乎是經(jīng)歷了一生大苦大難的人才能體會到并且能說出來的話,在此之后不久,詩人便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在經(jīng)歷了個人生活和情感的奮斗與危機之后,他是否已經(jīng)由此體會到超越凡庸無能的生之奧秘?那個“栩栩的神通”是否昭示了詩人另外一個更加湛藍希望的天空世界?在那里,沒有懷疑,沒有頹廢,有的只是心中早已存在的信心與幸福的許諾。

      此詩顯然受歐洲商簌體的影響,商簌體系14行詩的音譯(Sonnet)。歐洲14行詩大體上有彼得拉克14行和莎士比業(yè)14兩種,當然,后來變化者大有人在,如彌爾頓、斯賓塞等。其中的區(qū)別主要在韻腳變化上,如彼得拉克14行詩的韻腳變化是ab?ba?ab?ba cd?ed?de,而莎士比亞14行詩的韻腳變化是ab?ab?cd?cd?f?ef?gg。此詩前8行的韻腳變化是aa?bb?cc?dd,后6行與英國14行詩相一致。聞一多、徐志摩主張詩歌的“三美”,徐志摩的詩更傾向于音樂美。這與歐洲詩歌中強調(diào)音樂性不無關系。同時,中國傳統(tǒng)詩詞本有入樂之事,詩與音樂固不可分。詩人對古文頗有根底,同時在歐洲留學期間,接觸了許多大家作品,特別對19世紀英國浪漫派詩人推崇備至。華滋華斯、雪萊、拜倫、濟慈等人的影響在他的詩中并不少見?!霸朴巍钡南笳餍员扔饕约坝纱艘鍪闱橹魅斯那楦锌梢悦黠@地看出雪萊、濟慈等詩作中的痕跡。《云游》是一首中西合璧的好詩。

      《半夜深巷琵琶》賞析2

      又被它從睡夢中驚醒,深夜里的琵琶!

      是誰的悲思,

      是誰的手指,

      象一陣凄風,象一陣慘雨,象一陣落花,

      在這夜深深時,

      在這睡昏昏時,

      挑動著緊促的弦索,亂彈著宮商角微,

      和著這深夜,荒街,

      柳梢頭有殘月掛,

      啊,半輪的殘月,象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頭戴一頂開花帽,

      身上帶著鐵鏈條,

      在光陰的道上瘋了似的跳,瘋了似的笑,

      完了,他說,吹糊你的燈,

      她在墳墓的那一邊等,

      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

     ?、賹懹?926年5月,初載同年5月20日《晨報副刊·詩鐫》第8期,署名志摩。

      【賞析】

      徐志摩的詩歌常有一起句就緊緊抓住讀者的力量。本詩第一句以“又被它從睡夢中驚醒”造成觸目驚心的效果,立刻將琵琶聲和抒情主人公同時凸現(xiàn)出來?!坝帧闭f明這不是第一回,增強了這種“驚醒”的效果。這深夜里的琵琶聲表達的是“凄風”、“慘雨”、“落花”般的“悲思”。它出現(xiàn)的時間是“夜深深時”、“睡昏昏時”,空間是“荒街”、“柳梢”、“殘月”。在這荒涼沉寂的時空之間驟然響起的凄苦之聲,風格哀婉精美,它奠定了全詩抒寫愛情悲劇的基調(diào)?!笆钦l的悲思,/是誰的手指,”這樣緊促的詢問傳達出詩人心靈深處翻涌的波瀾。琵琶聲在構思上既是比,又是興。它直接引發(fā)了詩人心中久郁的痛苦,為后半部分抒發(fā)詩人的內(nèi)心感慨作了必要的準備。全詩一到九行都是鋪墊,從第十行開始由對琵琶聲的描寫形容轉入內(nèi)心悲思的抒發(fā),是全詩的重心所在,也是琵琶聲抒情意蘊的直接升華。

      在詩的后半部,詩人內(nèi)心感慨的抒發(fā),是通過“他”的形象及與“他”有關的一系列意象來表達。他共出現(xiàn)三次,第一、二次緊緊粘連:“啊,半輪的殘月,象是破碎的希望他,他/頭戴一頂開花帽,/身上帶著鐵鏈條,/在光陰的道上瘋了似的跳,瘋了似的笑”。這兩個“他”既可指抒情主人公心中“破碎的希望”,是無形無影情感的形象化表現(xiàn),是一種比喻;又可指懷著這“破碎的希望”的抒情主人公自身,是一個人。

      “他”由“半輪”“殘月”的比喻導引入詩,其抒情意蘊又通過肖像和行動的詳細描寫來表達。囚徒般落魄的面貌、絕不妥協(xié)的掙扎跳動以及躍出常態(tài)的瘋笑構成一個多層面的悲劇形象,充分體現(xiàn)出詩人為追求自由的愛情受盡磨難、深感絕望又仍要苦苦掙扎的痛苦心情。這種瘋狂而慘痛形象的出現(xiàn),使本詩在審美風格上突破并發(fā)展了傳統(tǒng)琵琶聲哀而不傷、精美怨婉的基調(diào)。全詩在這里形成一個情感高潮。伴隨第三個“他”而出現(xiàn)的人物有“你”和“她”。徐志摩是個“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個性主義者,詩句中的“她”既指與詩人深深相戀而又不可望及的女子,又指與愛人相關的幸福、理想等人生希望,既是實指又是象征。自由的愛情總難為現(xiàn)實所容,“吹糊你的燈”也就熄滅了希望之光、生命之火。愛人甜美的親吻卻隔著標志生死界限的墳墓,“墳墓”與“親吻”這情感色彩強烈反差的事物構成一種巨大的張力,將愛情、希望與其追尋者統(tǒng)一于寂滅,寫盡了詩人對愛的熱切渴望,更寫盡了詩人受盡磨難之后的凄苦、絕望。這里,“他”和“你”實際上是同一的,抒情主人公分身為一個旁觀的“他”對一個當局的“你”發(fā)出如此殘酷而又絕望的告示,表現(xiàn)出詩人對命運的深深無奈。詩的末尾部分以“燈”、“墳墓”、“她”、“親吻”構成凄艷詭秘的氛圍。這種氣氛,我們??蓮睦钯R詩歌中感受到。

      詩人在深夜一陣悲凄的琵琶聲中,把落魄困擾又“發(fā)瘋似地”“跳”著、“笑”著的“他”置于有“柳梢”、“殘月”的“荒街”,繼而又示之以“吹糊”的“燈”和“在墳墓的那一邊”“等你去親吻”的“她”,造成一種凄迷頑艷的獨特意境。其豐富的內(nèi)涵使得全詩既疑煉精致又豐潤舒闊,充分傳達出詩人不惜一切、熱烈追求愛情又倍受苦難的慘痛心情。

      極富音樂美是本詩突出的藝術特色。各詩行根據(jù)情感的變化精心調(diào)配音韻節(jié)奏?!笆钦l的悲思,/是誰的手指”的急切尋問和“象一陣凄風,/象一陣慘雨,/象一陣落花”的比喻排比,句型短小,音調(diào)急促清脆,如一批雨珠緊落玉盤,與作者初聞琵琶、驟生感觸的情境正相諧和。而后的“夜深深”、“睡昏昏”以eng、n沉穩(wěn)渾然的音調(diào)疊韻,為琵琶聲設置了一個深厚、昏沉、寂靜的背景,如一個寬厚的灰色帷幕,與前臺跳躍的音調(diào)共成一個立體的世界。接著,“挑動著緊促的弦索,亂彈著宮商角微”,這稍長的句式,因多個入聲字連用,其聲雖又如一陣急雨,但已不再有珠圓玉潤的亮色,顯得陰暗慘促,正合作者深受觸動、萬緒將起的紊亂心境。臨末,“瘋了似的跳,疲了似的笑”,以入聲“jào”押韻,音調(diào)促仄尖刺,正與詩中作瘋狂掙扎的絕望形象一致。

      最后三聲“等你去親吻”的復沓,如聲嘶力竭的哭喊,一聲高過一聲,撕人肺腑。全詩長短詩行有規(guī)律地間隔著,長句每行六個節(jié)拍,短句每行三個或四個拍,整齊且富有變化。短句詩行押韻,并多次換韻。全詩節(jié)奏鮮明,音調(diào)和諧悅耳,宛若一支琵琶曲,悲切而并不沉寂,與本詩既凄迷又頑艷的抒情風格相一致,達到了心曲與琴曲的統(tǒng)一,也使詩歌獲得了形式上的美感。

      《愛的靈感——奉適之一》賞析3

      愛的靈感——奉適之一①

      下面這些詩行好歹是他撩撥出來的,正如這十年來大多數(shù)的詩行好歹是他撥出來的!

      不妨事了,你先坐著吧,

      這陣子可不輕,我當是

      已經(jīng)完了,已經(jīng)整個的

      脫離了這世界,飄渺的,

      不知到了哪兒。仿佛有

      一朵蓮花似的云擁著我,

      (她臉上浮著蓮花似的笑)

      擁著到遠極了的地方去……

      唉,我真不希罕再回來,

      人說解脫,那許就是吧!

      我就象是一朵云,一朵

      純白的,純白的云,一點

      不見分量,陽光抱著我,

      我就是光,輕靈的一球,

      往遠處飛,往更遠的飛;

      什么累贅,一切的煩愁,

      恩情,痛苦,怨,全都遠了,

      就是你——請你給我口水,

      是橙子吧,上口甜著哪——

      就是你,你是我的誰呀!

      就你也不知哪里去了:

      就有也不過是曉光里

      一發(fā)的青山,一縷游絲,

      一翳微妙的暈;說至多

      也不過如此,你再要多

      我那朵云也不能承載,

      你,你得原諒,我的冤家!……

      不礙,我不累,你讓我說,

      我只要你睜著眼,就這樣,

      叫哀憐與同情,不說愛,

      在你的淚水里開著花,

      我陶醉著它們的幽香;

      在你我這最后,怕是吧,

      一次的會面,許我放嬌,

      容許我完全占定了你,

      就這一響,讓你的熱情,

      象陽光照著一流幽澗,

      透澈我的凄冷的意識,

      你手把住我的,正這樣,

      你看你的壯健,我的衰,

      容許我感受你的溫暖,

      感受你在我血液里流,

      鼓動我將次停歇的心,

      留下一個不死的印痕:

      這是我唯一,唯一的祈求……

      好,我再喝一口,美極了,

      多謝你?,F(xiàn)在你聽我說。

      但我說什么呢,到今天,

      一切事都已到了盡頭,

      我只等待死,等待黑暗,

      我還能見到你,偎著你,

      真象情人似的說著話,

      因為我夠不上說那個,

      你的溫柔春風似的圍繞,

      這于我是意外的幸福,

      我只有感謝,(她合上眼。)

      什么話都是多余,因為

      話只能說明能說明的,

      更深的意義,更大的真,

      朋友,你只能在我的眼里,

      在枯干的淚傷的眼里

      認取。我是個平常的人,

      我不能盼望在人海里

      值得你一轉眼的注意。

      你是天風:每一個浪花

      一定得感到你的力量,

      從它的心里激出變化,

      每一根小草也一定得

      在你的蹤跡下低頭,在

      緣的顫動中表示驚異;

      但誰能止限風的前程,

      他橫掠過海,作一聲吼,

      獅虎似的掃蕩著田野,

      當前是冥茫的無窮,他

      如何能想起曾經(jīng)呼吸

      到浪的一花,草的一瓣?

      遙遠是你我間的距離;

      遠,太遠!假如一支夜蝶

      有一天得能飛出天外,

      在星的烈焰里去變灰

      (我常自己想)那我也許

      有希望接近你的時間。

      唉,癡心,女子是有癡心的,

      你不能不信吧?有時候

      我自己也覺得真奇怪,

      心窩里的牢結是誰給

      打上的?為什么打不開?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閃亮得如同一顆星,

      我只是人叢中的一點,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異樣的震動,

      猛襲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風中的一朵花,

      我內(nèi)心搖晃得象昏暈,

      臉上感到一陣的火燒,

      我覺得幸福,一道神異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掃過,

      我又覺得悲哀,我想哭,

      紛亂占據(jù)了我的靈府。

      但我當時一點不明白,

      不知這就是陷入了愛!

      “陷入了愛,”真是的!前緣,

      孽債,不知到底是什么?

      但從此我再沒有平安,

      是中了毒,是受了催眠,

      教運命的鐵鏈給鎖住,

      我再不能躊躇:我愛你!

      從此起,我的一瓣瓣的

      思想都染著你,在醒時,

      在夢里,想躲也躲不去,

      我抬頭望,藍天里有你,

      我開口唱,悠揚里有你,

      我要遺忘,我向遠處跑,

      另走一道,又碰到了你!

      枉然是理智的殷勤,因為

      我不是盲目,我只是癡。

      但我愛你,我不是自私。

      愛你,但永不能接近你。

      愛你,但從不要享受你。

      即使你來到我的身邊,

      我許向你望,但你不能

      絲毫覺察到我的秘密。

      我不妒忌,不艷羨,因為

      我知道你永遠是我的,

      它不能脫離我正如我

      不能躲避你,別人的愛

      我不知道,也無須知曉,

      我的是我自己的造作,

      正如那林葉在無形中

      收取早晚的霞光,我也

      在無形中收取了你的。

      我可以,我是準備,到死

      不露一句,因為我不必。

      死,我是早已望見了的。

      那天愛的結打上我的

      心頭,我就望見死,那個

      美麗的永恒的世界;死,

      我甘愿的投向,因為它

      是光明與自由的誕生。

      從此我輕視我的軀體,

      更不計較今世的浮榮,

      我只企望著更綿延的

      時間來收容我的呼吸,

      燦爛的星做我的眼睛,

      我的發(fā)絲,那般的晶瑩,

      是紛披在天外的云霞,

      博大的風在我的腋下

      胸前眉宇間盤旋,波濤

      沖洗我的脛踝,每一個

      激蕩涌出光艷的神明!

      再有電火做我的思想

      天邊掣起蛇龍的交舞,

      雷震我的聲音,驀地里

      叫醒了春,叫醒了生命。

      無可思量,呵,無可比況,

      這愛的靈感,愛的力量!

      正如旭日的威棱掃蕩

      田野的迷霧,愛的來臨

      也不容平凡,卑瑣以及

      一切的庸俗侵占心靈,

      它那原來青爽的平陽。

      我不說死嗎?更不畏懼,

      再沒有疑慮,再不吝惜

      這軀體如同一個財虜;

      我勇猛的用我的時光。

      用我的時光,我說?天哪,

      這多少年是虧我過的!

      沒有朋友,離背了家鄉(xiāng),

      我投到那寂寞的荒城,

      在老農(nóng)中間學做老農(nóng),

      穿著大布,腳登著草鞋,

      栽青的桑,栽白的木棉,

      在天不曾放亮時起身,

      手攪著泥,頭戴著炎陽,

      我做工,滿身浸透了汗,

      一顆熱心抵擋著勞倦;

      但漸次的我感到趣味,

      收拾一把草如同珍寶,

      在泥水里照見我的臉,

      涂著泥,在坦白的云影

      前不露一些羞愧!自然

      是我的享受;我愛秋林,

      我愛晚風的吹動,我愛

      枯葦在晚涼中的顫動,

      半殘的紅葉飄搖到地,

      鴉影侵入斜日的光圈;

      更可愛是遠寺的鐘聲

      交挽村舍的炊煙共做

      靜穆的黃昏!我做完工,

      我慢步的歸去,冥茫中

      有飛蟲在交哄,在天上

      有星,我心中亦有光明!

      到晚上我點上一支蠟,

      在紅焰的搖曳中照出

      板壁上唯一的畫像,

      獨立在曠野里的耶穌,

      (因為我沒有你的除了

      懸在我心里的那一幅),

      到夜深靜定時我下跪,

      望著畫像做我的祈禱,

      有時我也唱,低聲的唱,

      發(fā)放我的熱烈的情愫

      縷縷青煙似的上通到天。

      但有誰聽到,有誰哀憐?

      你踞坐在榮名的頂巔,

      有千萬人迎著你鼓掌,

      我,陪伴我有冷,有黑夜,

      我流著淚,獨跪在床前!

      一年,又一年,再過一年,

      新月望到圓,圓望到殘,

      寒雁排成了字,又分散,

      鮮艷長上我手栽的樹,

      又叫一陣風給刮做灰。

      我認識了季候,星月與

      黑夜的神秘,太陽的威,

      我認識了地土,它能把

      一顆子培成美的神奇,

      我也認識一切的生存,

      爬蟲,飛鳥,河邊的小草,

      再有鄉(xiāng)人們的生趣,我

      也認識,他們的單純與

      真,我都認識。

      跟著認識

      是愉快,是愛,再不畏慮

      孤寂的侵凌。那三年間

      雖則我的肌膚變成粗,

      焦黑薰上臉,剝坼刻上

      手腳,我心頭只有感謝:

      因為照亮我的途徑有

      愛,那盞神靈的燈,再有

      窮苦給我精力,推著我

      向前,使我怡然的承當

      更大的窮苦,更多的險。

      你奇怪吧,我有那能耐?

      不可思量是愛的靈感!

      我聽說古時間有一個

      孝女,她為救她的父親

      膽敢上犯君王的天威,

      那是純愛的驅使我信。

      我又聽說法國中古時

      有一個鄉(xiāng)女子叫貞德,

      她有一天忽然脫去了

      她的村服,丟了她的羊,

      穿上戎裝拿著刀,帶領

      十萬兵,高叫一聲“殺賊”,

      就沖破了敵人的重圍,

      救全了國,那也一定是

      愛!因為只有愛能給人

      不可理解的英勇和膽,

      只有愛能使人睜開眼,

      認識真,認識價值,只有

      愛能使人全神的奮發(fā),

      向前闖,為了一個目標,

      忘了火是能燒,水能淹。

      正如沒有光熱這地上

      就沒有生命,要不是愛,

      那精神的光熱的根源,

      一切光明的驚人的事

      也就不能有。

      啊,我懂得!

      我說“我懂得”我不慚愧:

      因為天知道我這幾年,

      獨自一個柔弱的女子,

      投身到災荒的地域去,

      走千百里巉岈的路程,

      自身挨著餓凍的慘酷

      以及一切不可名狀的

      苦處說來夠寫幾部書,

      是為了什么?為了什么

      我把每一個老年災民

      不問他是老人是老婦,

      當作生身父母一樣看,

      每一個兒女當作自身

      骨血,即使不能給他們

      救度,至少也要吹幾口

      同情的熱氣到他們的

      臉上,叫他們從我的手

      感到一個完全在愛的

      純凈中生活著的同類?

      為了什么甘愿哺啜

      在平時乞丐都不屑的

      飲食,吞咽腐朽與骯臟

      如同可口的膏梁;甘愿

      在尸體的惡臭能醉倒

      人的村落里工作如同

      發(fā)見了什么珍異?為了

      什么?就為“我懂得”,朋友,

      你信不?我不說,也不能

      說,因為我心里有一個

      不可能的愛所以發(fā)放

      滿懷的熱到另一方向,

      也許我即使不知愛也

      能同樣做,誰知道,但我

      總得感謝你,因為從你

      我獲得生命的意識和

      在我內(nèi)心光亮的點上,

      又從意識的沉潛引渡

      到一種靈界的瑩澈,又

      從此產(chǎn)生智慧的微芒

      致無窮盡的精神的勇。

      啊,假如你能想象我在

      災地時一個夜的看守!

      一樣的天,一樣的星空,

      我獨自有曠野里或在,

      橋梁邊或在剩有幾簇

      殘花的藤蔓的村籬邊

      仰望,那時天際每一個

      光亮都為我生著意義,

      我飲咽它們的美如同

      音樂,奇妙的韻味通流

      到內(nèi)臟與百骸,坦然的

      我承受這天賜不覺得

      虛怯與羞慚,因我知道

      不為己的勞作雖不免

      疲乏體膚,但它能拂拭

      我們的靈竅如同琉璃,

      利便天光無礙的通行。

      我話說遠了不是?但我

      已然訴說到我最后的

      回目,你縱使疲倦也得

      聽到底,因為別的機會

      再不會來,你看我的臉

      燒紅得如同石榴的花;

      這是生命最后的光焰,

      多謝你不時的把甜水

      浸潤我的咽喉,要不然

      我一定早叫喘息窒死。

      你的“懂得”是我的快樂。

      我的時刻是可數(shù)的了,

      我不能不趕快!

      我方才

      說過我怎樣學農(nóng),怎樣

      到災荒的魔窟中去伸

      一支柔弱的奮斗的手,

      我也說過我靈的安樂

      對滿天星斗不生內(nèi)疚。

      但我終究是人是軟弱,

      不久我的身體得了病,

      風雨的毒浸入了纖微,

      釀成了猖狂的熱。我哥

      將我從昏盲中帶回家,

      我奇怪那一次還不死,

      也許因為還有一種罪

      我必得在人間受。他們

      叫我嫁人,我不能推托。

      我或許要反抗假如我

      對你的愛是次一等的,

      但因我的既不是時空

      所能衡量,我即不計較

      分秒間的短長,我做了

      新娘,我還做了娘,雖則

      天不許我的骨血存留。

      這幾年來我是個木偶,

      一堆任憑擺布的泥土;

      雖則有時也想到你,但

      這想到是正如我想到

      西天的明霞或一朵花,

      不更少也不更多。同時

      病,一再的回復,銷蝕了

      我的軀殼,我早準備死,

      懷抱一個美麗的秘密,

      將永恒的光明交付給

      無涯的幽冥。我如果有

      一個母親我也許不忍

      不讓她知道,但她早已

      死去,我更沒有沾戀;我

      每次想到這一點便忍

      不住微笑漾上了口角。

      我想我死去再將我的

      秘密化成仁慈的風雨,

      化成指點希望的長虹,

      化成石上的苔蘚,蔥翠

      淹沒它們的冥頑;化成

      黑暗中翅膀的舞,化成

      農(nóng)時的鳥歌;化成水面

      錦繡的文章;化成波濤,

      永遠宣揚宇宙的靈通;

      化成月的慘綠在每個

      睡孩的夢上添深顏色;

      化成系星間的妙樂……

      最后的轉變是未料的;

      天叫我不遂理想的心愿

      又叫在熱譫中漏泄了

      我的懷內(nèi)的珠光!但我

      再也不夢想你竟能來,

      血肉的你與血肉的我

      竟能在我臨去的俄頃

      陶然的相偎倚,我說,你

      聽,你聽,我說。真是奇怪。

      這人生的聚散!

      現(xiàn)在我

      真,真可以死了,我要你

      這樣抱著我直到我去,

      直到我的眼再不睜開,

      直到我飛,飛,飛去太空,

      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風,

      啊苦痛,但苦痛是短的,

      是暫時的;快樂是長的,

      愛是不死的:

      我,我要睡……

      十二月二十五日晚六時完成

      ①寫于1930年12月25日,初載1931年1月20日《詩刊》第1期,署名徐志摩。

      【賞析】

      如果因為志摩性格中的浪漫、熱烈以及青春的浮動而據(jù)此認為他創(chuàng)作缺乏某種深沉的因素,或者推斷說他缺乏對死亡、永生等問題的思考,那只是表面的理解。因為在徐志摩看來,不僅生、愛、死是生命過程連續(xù)的階段,而且他把死看作是富有創(chuàng)造并具靈性的東西,在早期的《哀曼殊斐爾》里,就有很明顯的表現(xiàn):

      愛是實現(xiàn)生命的唯一途徑

      死是座偉秘的洪爐、此中

      凝煉萬象所從來之神明

      不僅他的詩作中有大量的愛與死相聯(lián)的句子,而且在徐志摩的歐游旅途中,他對佛羅倫薩的墳情有獨鐘,在對文藝復興藝術家的緬懷悼念之中,我們均可看出他對生命創(chuàng)造的玄思與領悟,詩歌創(chuàng)作的秘密,自然創(chuàng)化的進行在徐志摩那里是彼此不分,合二為一的東西。詩不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緣情言志,而且也是詩人對生存理解的一種把握。盡管這種把握可能不具有現(xiàn)代神學或形而上學的色彩,但是他對自然的鐘愛以及宇宙間秘密的推崇,使得他的詩永葆著美的情致與活力?!稅鄣撵`感》就是個明證。

      在詩里,一個奄奄一息的女子躺在床上向自己的情人訴說著從戀愛到死亡這一短暫的生命歷程。從最初的癡情苦戀到不因時空限制的愛,其間有對死的榮光的獨特感受;從三年農(nóng)活勞苦到最后的美其食、樂其居,其中有對星星、季節(jié)的感受,也感受到泥土的神奇、黑夜的神秘,感受到飛鳥爬蟲、小草以及鄉(xiāng)村人們的真、愉快、愛,這所有的一切構成了她心中愛的靈感的一盞明燈;從最后的出嫁到身患重病,其間有小孩的夭折,有母親的去逝,可生命承受的不再是苦痛,而是超越一切人間煩憂的懷中的珠光??傊熘灸υ诖嗽娭薪o我們構筑了年輕女子愛的三種不同世界:對情人,對自然,對人類的愛。在這不同的愛的世界下面,體現(xiàn)著此女子漸次提升的人生境界,并由此引伸出三種世界共同的核心觀念:泛愛。要知道,這種“泛愛”的觀念在徐志摩的詩作并不隨處可見。只要想起他在給梁啟超的信中提到的一些話:“我將于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冤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蔽覀冏匀粫闯龆唛g的區(qū)別。這種“泛愛”觀念不是佛家所說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那種普渡眾生以及拋卻人間世相的大慈大悲,詩中固然有極樂世界的暗示:“……仿佛有/一朵蓮花似的云擁著我/(她臉上浮著蓮花似的笑)/擁著到遠極了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罕回來/人說解脫,那許就是吧!”但是,年輕女子對血肉之軀相偎依的喜悅,實在非佛家所言的拋卻情、愛、欲的作法。不僅如此,這一“泛愛”觀念也非基督為救人間罪惡而釘十字架獻身的光榮。《馬太福音》上說:“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啊!”女子的心里并沒有黑暗,她懷內(nèi)抱有珠光,可是,那不是主賜予的:“你踞坐在榮名的頂巔/有千萬迎著你鼓掌/我,陪伴我有冷,有黑夜/我流著淚,獨跪在床前,”這一觀念的根源恐怕得追溯到印度的泛神論思想。說來也不奇怪,徐志摩與泰戈爾交往甚深,泰戈爾在《繽紛集》里提出“生命之神”的概念,他對印度古代經(jīng)典哲學《奧義書》所作的精湛研究,使他的思想深具泛神論色彩?!秺W義書》提倡人與自然相統(tǒng)一,泰戈爾也提出“內(nèi)在的我”與“最高起源”——“無限”相統(tǒng)一,他對神的虔誠是和對生活、人民的愛融合在一起的。顯然,徐志摩多少受其影響,當初徐志摩對泰戈爾的理解僅局限于表面,他說:“他(指泰戈爾)即使有宗教或哲理的思想,也只是詩心偶然的流露”“管他的神是一個或是兩個或是無數(shù)或是沒有,詩人的標準,只是詩的境界之真。”只是到了后來,他才發(fā)現(xiàn),在泰戈爾的思想里,有著某種超越詩歌意義并彌漫于詩與生活的神靈。

      在詩里,泛神論思想給女子的影響并不是從哲學的意義上來體現(xiàn),而是以影響她的整個生活方式來體現(xiàn)。這一結果造就了她內(nèi)心深處的廣博。她不僅體現(xiàn)為“把每一個老年災民/不問他是老人是老婦/當作生身父母一樣看/每一個兒女當作自身骨血”,更關鍵的是她對自己嫁人的特殊認識,這一認識以自己全身心的愛為基礎而被引伸到另一個與世俗相對的世界?!拔一蛟S要反抗假如我/對你的愛是次一等的”,當她把自己的愛的情感上升到一種神靈的境界時,與之相應的便是對肉體的鄙視。年輕女子從戀愛一開始便經(jīng)歷了一個心靈蛻變的過程,這一過程以死為結局時,死亡本身也就被賦予了另外一種意義。那就是,死在詩中體現(xiàn)的是一種更為理想的愛情的再生,是真正生命永恒的延續(xù)。在此詩的結尾:

      現(xiàn)在我

      真,真可以死了,我要你

      這樣抱著我直到我去,

      直到我的眼再不睜開,

      直到我飛,飛,飛去太空,

      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風,

      啊苦痛,但苦痛是短的,

      是暫時的;快樂是長的,

      愛是不死的:

      我,我要睡……

      年輕女子在死前所幻化出的自己要飛往的太空世界是永生極樂的世界,而這個世界的實現(xiàn)是以犧牲自己的肉體來完成的,精神的靈光將獲得一種嶄新的愛的面目。在徐志摩的大多詩作中,愛與死經(jīng)常聯(lián)在一塊。從情感的角度看,死是愛的最高形式,從哲學的角度看,死是生存的唯一實在:“我不說死嗎?更不畏懼/再沒有憂慮,再不吝惜/這軀體如同一個財虜”顯然,女子對她所鐘愛的情人抱著明顯的精神泛愛性質(zhì),在這戀愛的背后,隱藏著這個女子與宇宙間已然存在的本質(zhì)間的聯(lián)系。一方面固然是對男人的一見鐘情而不具私欲的愛,一方面由此升騰出對整個自然、人類間的特殊體驗——一種合諧統(tǒng)一的潛在韻律與節(jié)奏。在她這種獨特的“愛的靈感”里,我們不僅看到了她對愛的真諦的理解,也看到了她生存的意義,她自己心中的宗教。

      徐志摩在這首詩中以敘述的口吻講述了一個女子戀愛的故事,這首詩的寫法與徐志摩擅長的抒情詩寫法迥然相異,應該說是一首敘事詩。詩中運用無韻體式,雖然也講究詩行的整餳,可其中的承轉起合完全依據(jù)內(nèi)在情感的韻律來把握。在此詩中,意象的運用已經(jīng)退居其次,雖然有“枯葦、鴉影、秋林、鐘聲、黃昏、飛蟲、甚至耶穌”這些極富情韻及象征的意象,但詩歌的主要部分還是在此基礎上所關聯(lián)的內(nèi)在情感的延續(xù)。這首詩是徐志摩最長的一首詩,也是其最好的情詩之一,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徐志摩自己一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另外一種體現(xiàn)。在詩中,既沒有那種狂飚突進的革命豪情,也沒有隨后的對現(xiàn)實詛咒、攻擊的心情,浪漫的人生激情既已退去不占主導地位,現(xiàn)實的泥土還沒深陷進去,有的只是從從容容、毫不畏懼地對待生與死的情懷。



    徐志摩的詩歌3篇推薦(有賞析)相關文章:

    1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