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是南朝宋文學(xué)家嗎,吳均是南朝什么文學(xué)家
推薦文章
吳鈞是南朝的人嗎?
吳均(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安吉縣)人。他出生貧寒,好學(xué),有俊才,通史學(xué)。梁初,柳惲任吳興太守時,召為主簿,常與賦詩,后為建安王記室,又遷國侍郎,入為奉朝請。他為人耿直,寫《齊春秋》時,不顧梁武帝蕭衍的忌諱,如實地記錄了齊、梁間的歷史,梁武帝惡其實錄,免其職,焚其稿,而遭迫害。后又奉詔撰寫《通史》,皇自三始,迄于齊代,未成而卒。曾注范曄《后漢書》,著《廟記》、《十二州記》、《錢塘先賢傳》等百余卷,都散佚。散文以寫景見長,文體清拔,時人或仿效之,稱為“吳均體”。如《與朱元思書》、《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等,皆工于寫景,清新秀逸,藝術(shù)成就較高,為六朝駢文之名作。詩亦剛健清新,富有感情,明人輯有《吳朝請集》。他還寫有志怪小說《續(xù)齊諧記》等。
吳均是不是宋代?
他是南北朝的
吳均(469~520年),又名吳筠,字叔庠,吳興故鄣(現(xiàn)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時期的文學(xué)家。好學(xué)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贊[1]。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chuàng)一代詩風(fēng)。梁武帝天監(jiān)初年,為郡主簿。天監(jiān)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臨川王蕭宏將他推薦給武帝,很受欣賞。后又被任為奉朝請(一種閑職文官)。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于是私撰《齊春秋》,稱梁武帝為齊明帝佐命之臣,觸犯武帝,書焚,并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時年五十二歲。
吳均是什么朝代的
吳均的朝代是南北朝。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吳興故鄣(今浙江長興)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xué)有俊才。沈約見其文,倍加稱賞。梁天監(jiān)二年(503),吳興太守柳惲召為主簿,常引與賦詩。建安王蕭偉趨賢重士,召吳均為記室,掌文翰;蕭偉遷江州(今江西九江),補吳均為國侍郎,兼府城局。后柳惲又轉(zhuǎn)薦吳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賦詩,深為賞識,任為待詔,累升至奉朝請。
吳均通史學(xué)。在任奉朝請期間,先是上表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遂私撰《齊春秋》,成稿30卷。如實稱武帝為齊明佐命,武帝不悅,以“其書不實”為名,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shù)十條,竟支離無對。武帝下令焚之,并免其職。不久,武帝又召令撰《通史》,起三皇迄齊代。吳均撰本紀、世家已畢,惟列傳未就而卒。吳均還注范曄《后漢書》90卷,著《廟記》10卷、《十二州記》16卷、《錢唐先賢傳》5卷等。
為文清拔,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詩亦清新,多為反映社會現(xiàn)實之作,為時人仿效,號稱“吳均體”?!杜c朱元思書》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描寫富春江兩岸清朗秀麗景色,讀后如親臨其境;《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將青山、石門山景物描繪得如詩如畫、惟妙惟肖,為六朝駢文名著?,F(xiàn)存的志怪小說《續(xù)齊諧記》,是繼南朝宋東陽無疑《齊諧記》而作,故事曲折生動,人物性格鮮明,魯迅譽為“卓然可觀”。其中《清溪神廟》、《陽羨鵝籠》尤為出色。吳均詩文著作較多,惜多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