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教案
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再熟悉不過。任何的活動主題班會,教師都會提前策劃好教學內容。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那锾熘黝}教學設計教案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教案篇1
關鍵詞:欣賞美 觀察美 創(chuàng)作美 評價美
背景介紹:
湖南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一節(jié)手工拼貼創(chuàng)作課。內容是引導學生觀察了解秋林秋葉之形色,感受秋天的美麗,通過對范品、圖片進行概括分析,抓住落葉的特點大膽想象并進行美的再創(chuàng)造,拼貼出自己喜愛并有個性的手工作品。本節(jié)課是20__年學期末在區(qū)開展的一次中心教研活動時,所執(zhí)教的一節(jié)三年級的研討課。
教學理念: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遵循《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對學生的觀察探究的培養(yǎng),把課內外知識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注重學生的全員參與,真正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給學生說、做、畫、評的空間。
3、注重學科整合,整節(jié)課融入了語文、自然、音樂等學科的內容,突出了綜合性。
4、注重把“美”貫穿整節(jié)課,通過對美的觀察、美的發(fā)現(xiàn),從而發(fā)展到對美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教師的板書設計、范畫和課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讓學生從不僅從視覺上更是從聽覺上感受到秋的“美”。
案例描述:
課 題: 學具準備:樹葉、固體膠、彩色筆
課業(yè)類別:手工拼貼創(chuàng)作課 教具準備:樹葉、固體膠、彩色筆、范畫、課件
教學目標:
1、利用大自然環(huán)境資源,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與變化,進行秋天的感受和欣賞。
2、學習利用落葉拼貼,進行美的再創(chuàng)作。
3、增強學生對自然生態(tài)資源的保護意識,將美麗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秋的聲音
老師最近讀了一首詩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愿意聽嗎?
“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
聽聽,秋的聲音,蟋蟀振動翅膀,蛐蛐,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呤。
聽聽,走進秋,走進這綠色的音樂廳,你好好地去聽秋的聲音。
秋的聲音,
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花里。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
聽聽,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的來,向遠方匆匆的去。
聽聽,我們聽到了秋的聲音?!?/p>
1、小結:這是詩人畢國瑛對秋天的感受,現(xiàn)在正值金秋,誰來說說你對秋天的感受?
2、總結:是的,秋天給我們的印象是豐富多彩的,秋天不僅有美妙動聽的聲音,還有著五彩繽紛的顏色,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秋天的魅力!
反思:課前我進行了查閱,發(fā)現(xiàn)三年級的語文、自然等學科用了大量的課時來學習秋的景色及生態(tài)特點,而當時又正值金秋時節(jié),抓住這有利的契機用課文中熟悉的詩歌配樂朗誦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境界,在充盈美的情境中,讓學生在審美的愉悅中感受美的熏陶并導入新課,為本課的學習提供積極的認知準備,進而激發(fā)認知內驅力和探究欲望。 二、欣賞感悟——秋的顏色
旁白: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最美的季節(jié),漫山遍野,層林盡染。秋天的陽光下,殷紅的,翠綠的,橙黃的,金燦燦的……各色樹葉仿佛透明一般,格外的艷麗,一片片,一樹樹招認喜愛。金秋的繽紛,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更讓人有一種想去飛翔想去歌唱的愉悅!(CAI)
1、誰能用最美的詞語來概括剛才看到的秋天的美景。
2、秋天的確是絢麗多姿,色彩斑斕,可是秋天的美景正如曇花一現(xiàn),“刷刷”黃葉和手臂就說“拜拜”了,你們知道為什么到了秋天,樹葉會落下來呢?
3、(滲透自然知識)到了秋天,降水會逐漸變少,空氣、土壤中的水分也會減少而變得干燥,而樹葉又會蒸發(fā)掉許許多多的水分,大樹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褪掉樹葉道聲“拜拜”,以保存僅有的水分不被蒸發(fā),到明年春雨綿綿的季節(jié)長出更嫩綠的樹葉。
4、同學們有哪些方法把秋天的多姿多彩留住呢?(照相、寫作文、……)
5、小結:是的,當我們踏著滿地堆積的繽紛的落葉總覺可惜時,何不“留得殘荷聽雨聲,拾得落葉留秋景”呢?
板書:
反思:本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學生認知思維是由動作思維向感知表象思維和符號思維發(fā)展的,因此,要突破重難點,還必須從以下方面入手:其一,以呈現(xiàn)大量的圖畫、音樂及朗誦,和孩子們一起分享著大自然美麗的秋景,往日熟視無睹的景象此刻都變得別樣動人。同時讓學生有了對觀察落葉形態(tài)美、色彩美、花紋圖案美等的直觀效果,以此作為很好的媒介,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觀察興趣,也為誘導學生愛護大自然提供很好的契機。在欣賞、感受了那么多意境優(yōu)美、表現(xiàn)獨特的關于秋天的作品之后,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已達到高潮。其二,整節(jié)課,我始終把音樂與視頻貫穿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有機結合,真正感受秋天的色彩,觀察到秋天給大自然帶來的動人魅力。孩子們的心動了,情潤了,情不自禁地議論起來了,于是小組中前后間出現(xiàn)了交流和爭論,同學們自主地傳遞著探究的喜悅,傳遞著對秋天的喜愛,此時此刻發(fā)現(xiàn)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開始浸透著自然之美,課堂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美,便抓住這最佳時機啟發(fā)。其三,新課程標準取消了學科間的界限,要求對知識技能的學習同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形成有機的結合,要求本學科要與眾多的學科相互滲透,以創(chuàng)造廣泛的文化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綜合性知識,因此,結合其他課程,在其中滲透了落葉為什么會在秋天變黃凋落的知識,作為美術學科的必要補充。
三、示范鞏固——了解方法
今天,我們就用撿來的落葉貼畫吧!王老師也撿來幾片樹葉,你們看是什么形狀的?(對了,是卵形葉、掌形葉,你們還有一些什么形狀的樹葉?)可老師該怎么一步步的貼畫呢?小組討論,誰來說說!
1、慢慢說,我按照你的方法來做一做(想……)同學們幫我想想,掌形葉象什么?卵形葉象什么?……(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就按照有些同學的建議,我來貼條金魚。
2、第二步呢?好,我來拼一拼,擺一擺,(在這里,要注意最好考慮一下顏色的搭配,我用黃色的身子,綠色的尾巴、大小樹葉、葉子的反正……)再修剪掉多余的部分,好!我把葉柄剪掉更合適!
3、認為滿意就用固體膠貼牢固!
小結:好了!我的金黃色就不貼了,現(xiàn)在我想再請一位同學將這個步驟說一遍。
邊說老師邊板書: 1、構思 2、拼貼、修剪 3、粘貼
反思:美術課堂教學的示范問題一直是我們探討的焦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因為制作的過程比較簡單明了,我嘗試了通過轉換角色讓學生探索思考步驟,結果是輕松自然的達到了我所預期的目的。這樣既沒有包辦代替示范的過程又沒有完全放手讓學生毫無準備的去創(chuàng)作,學生既動腦動手動口主動性積極性也得到了極大的調動。
四、欣賞范作CAI——拓寬思路
1、讓我們再來欣賞其他學校同學們的作品吧?。阕钚蕾p哪一幅為什么?)誰來評價一下!
2、小結:他們的作業(yè)都十分大膽地進行了創(chuàng)作,但同時我認為還有一點不足,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是的,最后一步我們應該運用添畫環(huán)境的方法進行添畫。
3、示范金魚,如果你有合適的樹葉可以當成添加環(huán)境的部分,如果沒有可以用彩色筆進行添畫(出示范作兩張)。
反思: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拓展了教材的內容,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空間無限延伸的課堂中去了,學生的思維也就不再局限于如何用樹葉去表現(xiàn),這樣,不但突出了求異思維的發(fā)散也注重了變形的樂趣。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甚至是跨越時空的?!必S富想象力的訓練要與傳統(tǒng)的“雙基”一樣經(jīng)常進行。訓練的題型應拓展,除添畫、續(xù)畫、組合畫之外,還可多進行想象型、改畫型、夢幻型、編創(chuàng)型等想象畫活動訓練。表達上不可以過高要求,任學生的思路盡情馳騁,大膽的信筆畫來,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轉變新的觀念態(tài)度。
五、作業(yè)評價——互幫互助
1、小組推薦出一幅你們認為最滿意的作品!并說出為什么?
2、還有哪一位同學愿意毛遂自薦!
3、把你們的作業(yè)舉起來互相學習!
反思:由原來的給學生作業(yè)打分到貼在黑板上進行講評,已經(jīng)起到了改進教學、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的作用,在這節(jié)課上,由老師的評價變?yōu)閷W生自我的評價,更是體現(xiàn)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最后,學生的自我評價結果與我內心的評價結果差不多,也使我原有的擔心顯得多余了。所以,在實施效果評價時,要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了解學生的精神面貌和行為表現(xiàn),還要透過課堂的氣氛創(chuàng)造出了解美術教學的延伸性,看是否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和個性發(fā)展的余地,看學生是否對自己也對他人的作品給予延伸性的關注與投入。
六、課堂小結——秋景升華
寒風凜凜的冬天就要來臨了,五彩繽紛的秋景將漸漸退出大自然的舞臺,但我們已不再遺憾,因為我們用雙手留住了美麗,讓秋天的美好永駐我們的心間!
課后反思: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遵循新課程標準,試圖從以下五點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1、在教法和學法上,基本實現(xiàn)了教師角色的動態(tài)轉換和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為前提的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時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有時還是學習者;而學生在學習中,時而是探究者,時而是合作者,有時還是教授者。在這個動態(tài)的轉換過程中師生的主體與主導相互交織,有效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2、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在教學的設計上始終貫穿了學生的觀察、探索,轉變了重知識、輕實踐與重結果、輕過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形成了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的,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目標統(tǒng)籌兼顧的教學模式。
3、通過不同情境的設置,將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與課題知識相結合,拓展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作了技術上的準備。在自然情境中,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在游戲情境中,拓展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任務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生活情景中,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等。
4、注重學科整合。在教學中,將自然、音樂、語文、思品等學科的內容,通過各種環(huán)節(jié)和情景的設置,與美術學科進行了多學科的綜合整合,突破了單純的學科本位,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
5、注重把“美”貫穿整節(jié)課,通過對美的觀察、美的發(fā)現(xiàn),從而發(fā)展到對美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教師的板書設計、示范畫和課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讓學生從感官上直接感受到“美”。
案例點評:
在中小學,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徑。本案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本課從一下方面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發(fā):
1,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彰顯,美育的過程實際已經(jīng)變成了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這是美育的重要方法。因為對美的欣賞、體驗更多的是一種所謂的“默會”。
2,在教學目標上,教師通過讓學生以個人或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從對美的體驗的感官層次到實踐操作,到理性的審美情趣素養(yǎng),基本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3,課程的綜合整合以及信息技術的適當運用,是一個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必須的能力和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種課程資源有效開發(fā),各學科的內容進行嫻熟的整合,對整節(jié)課情境的營造,使課堂增色不少。
4,轉變評價方式方法,既是教師視野中學生觀轉變的體現(xiàn),更是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5,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上,重視建構主義情境認知理論的運用,從情境的創(chuàng)設、體驗欣賞乃至經(jīng)驗的生成,不斷的指向學生對美的建構,使得美術課的教學更進一步貼近兒童的認知發(fā)展。
需要注意的是,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一部分,她自身有著特有的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目的,因此,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還必須結合兒童的身心發(fā)育、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的特點,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語言的表述、問題的設置特別是教學方法方面更貼近兒童的實際。
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圖、梨等8個生字。會寫波、浪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初步感受勞動最光榮。
4、愿意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圖畫本,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本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回答:1、根據(jù)經(jīng)驗得知;或通過看字得知等。從而認識生字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生活中識字,并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二、直接點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秋天的圖畫》(出示課題)
這幅圖畫上畫著什么呢?引導學生自由讀文,提出讀書要求:
a)把課文讀正確,不認識的字請教身邊的同學。(設計意圖:培養(yǎng)合作精神)
b)思考:這幅秋天的圖畫上畫著什么呢?在書上做好記號。
(設計意圖:滲透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交流讀書成果,并隨機展開相關的閱讀教學
a)首先交流讀書要求中的思考題,隨機認識生字:梨、籠(為什么是竹字頭)、浪、粱(為什么是米字底)、燃(為什么是火字旁)
b)檢查讀書效果
師1:你們能把課文讀正確了嗎?好,那你們先數(shù)數(shù)這篇課文有幾句話?(4句)
師2:這四句話中對你來說哪一句話最難呢?自己再大聲地讀讀全文,挑出你認為最難的一句。
師3:再把你挑出的最難的一句讀3遍。好,接下來我們向困難挑戰(zhàn)!
生生之間展開各種形式的讀句子。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chuàng)造讀書的機會,做到以讀為主。不但在文中再次鞏固識字,而且熟讀課文也為接下來的閱讀教學做好鋪墊。)
在學生的回答中借助多媒體出示有關的句子:穿插閱讀教學。
a、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在學生正確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問題,如為什么說稻海能翻起金色的波浪?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出示相關的畫面輔助教學。
b、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他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要求讀好長句,認識生字詞勤勞,說說它的意思,并用上勤勞說一句或幾句話。
感悟為什么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四、鞏固識字,布置作業(yè)
師引1這些人們真勤勞,老師說呀,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把這些生字都學會了,我們再跟他們打聲招呼吧!
師2下節(jié)課我們還要比比誰是小小朗讀家,請同學們好好準備一下。
第二課時
主要完成朗讀訓練并要求背誦、寫字、課堂作業(yè)本。
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
2、鼓勵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各種動作表現(xiàn)小樹葉飛的形象。
3、體驗明顯的秋天特征。
4、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秋天景色圖片一張,畫有大樹和許多落葉。
2、《秋天》的歌曲磁帶。
3、課前帶領幼兒觀察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到了樹葉會變黃,會飄落下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出示樹葉,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
2、這是老師在地上撿的,樹葉應該在大樹媽媽的身上啊,為什么會掉下來??? (秋天來了)
二、幼兒學習歌曲。
1、出示秋景圖(有大樹和落葉),了解歌詞大意。
師:你喜歡秋天嗎?你覺得秋天美嗎?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幼兒用歌詞進行小結:秋天有很多的落葉,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 飛呀飛,秋天多可愛。
2、欣賞歌曲。
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皇赘瑁志徒小肚锾臁?,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里面唱了些什么。教師范唱一遍?/p>
提問:這首歌好聽嗎?你都聽到歌里唱了什么?(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分句范唱)
3、幼兒學唱歌曲。
師:秋天這么可愛,我們寶寶也用最好聽的聲音來唱一唱吧。幼兒學唱若干遍。
4、跟隨琴聲演唱歌曲。
師:現(xiàn)在我們伴隨著音樂把好聽的秋天唱出來。
三、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
1、樹葉到處飛呀飛,你覺得它們是怎么飛的?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小樹葉飛舞的形態(tài)。
2、幼兒跟著老師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師:現(xiàn)在我們都變成小樹葉了,我們一起一邊唱一邊飛呀飛,看看哪片樹葉飛得最美麗。
飛的時候可不能擠到一塊去啦!音樂停止時保持不同的造型。
四、結束部分。
現(xiàn)在我們到大樹下再去看看小樹葉到底是怎么飛的?幼兒出教室。
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大膽講述秋天是美麗的。
2. 能熱愛秋天,體驗秋天的美好。
3. 引導小朋友認識秋天的天氣特征。
4. 使小朋友知道秋天樹葉會從樹上飄落。
5. 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漢字:秋天、美麗、豐收
圖片:秋風、樹葉、果樹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秋天的美麗
1. 現(xiàn)在的季節(jié)是秋天。小朋友在公園、來幼兒園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樹葉)你看到的樹葉是什么樣的?有哪些顏色?樹葉飄落下來的時候象什么?(象蝴蝶一樣飛)
2.你還看到了哪些東西?(菊花、稻穗等)它們是什么樣的?
3.秋天里五顏六色真美麗。(出示“美麗”)學說:美麗的秋天。
二、感受秋天的天氣變化
秋天真美麗。秋風吹來,你有什么感覺?(有點冷)天氣漸漸變冷了,小朋友的身上穿了什么?洗手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三、了解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1. 秋天來了,天氣漸漸變冷了。在秋天里,你吃些什么呢?
2.你在家吃些什么菜?(青菜、蘿卜、螃蟹、大白菜、南瓜、栗子等)
3.哪些水果成熟了?(蘋果、梨、橘子等)
4. 秋天,好多的蔬菜、水果都成熟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出示“豐收”)學說: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
四、小結
到了秋天,小燕子、小青蛙等都不見了。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許多的動物、植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
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2、知識技能目標
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⑵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⑶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3、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誦讀法。
⑵品析語言美,想象畫面美。
⑶與課后《秋景》(美國·狄金森)及其他寫秋的詩句作比較閱讀。著重品析在內容、感情、語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品味優(yōu)美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幻燈片、錄音機。
2、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吟詠古詩,走進秋天
1、導入新課:秋天,是一個富于詩意的季節(jié)。多少詩人因秋的到來而獲得了靈感。同學們知道哪些詠秋的詩句?(學生背誦詩句。)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呈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是豪邁的秋;“秋風秋雨愁煞人”是憂傷的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笔羌帕鹊那?。秋天還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有清淡的神韻,深情的懷念,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幻燈展示)
何其芳(1912—1977),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重慶萬州人。大學期間在《現(xiàn)代》等雜志上發(fā)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與卞之琳、李廣田合作出版詩集《漢園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畫夢錄》?!肚锾臁愤x自何其芳早年創(chuàng)作的詩集《預言》。詩人將視野投向鄉(xiāng)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xiàn)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
3、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幻燈展示)
a、正音
丁丁zhēngzhēng撒網(wǎng)sā肥碩shuò
青鳊魚biān棲息qī歸泊bó
寥闊liáo烏桕葉jiù枯涸hé
清洌liè夢寐mèi
b、解釋詞語:
丁?。悍ツ韭?。
肥碩:這里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清洌:水清。
寥闊:高遠空曠。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
夢寐:睡夢。
二、朗讀詩歌,聆聽秋韻
要求:朗讀時要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讀出感情。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學生點評;
3、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聽節(jié)奏、聽感情),同時播放多媒體配樂畫面,如幽谷、農(nóng)舍、漁舟、牧羊女等;
4、學生點評,老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學生在小組內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
三、整體把握,暢覽秋光
問題1: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詩共三小節(jié),如三幅美圖,請你用簡潔的文字分別給它們擬個標題。學生討論合作完成。
師點撥:三幅圖,即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問題2:仔細閱讀,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
師點撥: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nóng)家特色;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洌,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問題3: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師點撥:由遠及近的順序。
問題4: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師點撥:抒發(fā)了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四、欣賞佳句,細品秋味
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從內容與修辭手法等方面分析)。說之前先在課本中寫出簡單的批注。
佳句賞析參考: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nóng)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輕松、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實妙,是一個倒裝句,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耐人尋味,與漁人生活聯(lián)系起來,實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聯(lián)想。體現(xiàn)漁民悠閑的心情。
五、展開想象,繪出秋色
推薦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其余學生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1、小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說給四人小組的同學聽,其他三位同學適當給予補充或指出不當之處。
2、全班交流:請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jié),然后描繪畫面。
3、學生點評,老師補充。
4、背誦比賽:齊讀——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后背整首詩)——齊背——個人或小組比賽背誦。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nóng)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nóng)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人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南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漁網(wǎng),網(wǎng)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六、遷移訓練,再譜秋歌
1、秋天南飛的大雁是一首清遠的詩,秋天廣袤的天空是一首嘹亮的歌,秋天黃昏的大海是一幅遼遠的畫,秋天深情的叮嚀是一杯相思的酒。在你的心中,秋天是什么呢?請用你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
2、全班交流,評選出優(yōu)秀詩文。
總結:同學們筆下的秋雖各不相同,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體現(xiàn)了美,我想,這都是由于我們受到了何其芳詩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這么耐人尋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爆F(xiàn)在正值金秋十月,讓我們走進這碩果飄香的季節(jié),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美吧。
七、課外作業(yè)
1、仿寫練習
例句: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秋高氣爽,愛她的云淡日麗,愛她的香飄萬里。(排比)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閱讀:欣賞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晨》,說說這首詩展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這首詩所展現(xiàn)的畫面和課文相比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板書設計:
農(nóng)家豐收圖(棲息)
秋天霜晨歸漁圖(游戲)表達熱愛贊美之情
少女思戀圖(夢寐)
備教手記:
《秋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現(xiàn)代詩,描寫的是多姿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該詩語言生動,意境優(yōu)美,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是一篇極適合朗讀的佳作。為實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素質”及培養(yǎng)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一目標,依據(jù)本詩的內容及特點,我設計了“吟詠古詩走進秋天”、“朗讀詩歌聆聽秋韻”、“整體把握暢覽秋光”、“欣賞佳句細品秋味”、“展開想象繪出秋色”、“遷移訓練再譜秋歌”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課內向課外逐步提高學生對文本欣賞、創(chuàng)作、想象的能力和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課堂教學中,我立足文本,以朗讀貫穿始終,以品味語言為核心,以體會意境為重點,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方法,真正實現(xiàn)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
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材分析】
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fā),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nóng)閑的景象,農(nóng)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故學習本詩重在朗讀品味。
【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自選一節(jié)畫一張圖,給它起名,并用文字描繪。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齊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斷腸人在天涯”傾訴了游子的悲涼愁苦之情;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本詩,學生劃分節(jié)奏并自由朗讀。
2、思考以下問題: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nóng)家: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nóng)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洌,暗示這是在秋天。)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秋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三、研讀賞析
(學生以四人組為單位交流課前畫的圖)
1、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參考:
農(nóng)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干的時候,有位農(nóng)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wǎng),網(wǎng)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流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由遠到近)
3、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它好在哪兒?
A、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B、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擬人,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C、秋天棲息在農(nóng)家里——“棲息”用擬人,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D、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E、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F、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G、“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好像網(wǎng)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xiàn)漁民悠閑的心情。
四、朗讀背誦
五、拓展遷移
1、比較閱讀《秋景》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六、作業(yè)
1、到陽臺、公園、野外去拍攝能反映秋天景色的照片,配上文字說明或者自寫的詩歌。
2、將《秋天》改寫成一篇優(yōu)美的歌頌秋天的散文。
【教學后記】
這首詩歌描寫的景色非常美,但朗誦起來對于初一的孩子難度較大。我先自己示范朗讀,發(fā)現(xiàn)效果不是很好。我立即想到何其芳的詩受歐美詩歌影響較大,按照中國詩的節(jié)奏沒有辦法讀出詩味來。所以,第二次我又重新按歐美詩的節(jié)奏,將每一句詩劃分為若干詩節(jié),放慢速度來讀,顯然抒情味更濃,使學生馬上能陶醉在詩的境界里。再對學生加以指導,學生讀起來效果很好,對下面環(huán)節(jié)詩歌的語言品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將《秋天》改成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也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教案篇7
"秋天"的主題活動反思
主題來源: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園內蔬菜、水果的變化引起了孩子的注意:“老師漂亮的石榴花被誰摘走了?”“瞧!石榴裂嘴笑了”……一張張稚嫩的臉上充滿了好奇。四季更替周而復始,一切變化在無聲之中悄然而至。但不可否認這種變化始終會在某一時刻讓我們彭然心動。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于是開展了“秋天”的主題。
主題目標: 在各種實踐活動中,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節(jié)日的快樂;能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引導幼兒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體驗勞動的樂趣。
主題的開展: 本月主題“秋天”圍繞秋天的果實、秋天的衣服、秋天的花草樹木、及節(jié)日四個方面展開活動。環(huán)境方面突出的是我們有效、充分的利用了社區(qū)資源。
節(jié)日方面,教師節(jié)來臨前夕,園內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改變,如漂亮的彩旗和鮮花及醒目的教師節(jié)慶祝字符引起了孩子及家長的注意,在家長的解釋下,沒等老師告訴孩子們,他們已經(jīng)知道教師節(jié)就要來了,隨著教師節(jié)的來臨,我們陸續(xù)收到了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小禮物及漂亮的賀卡和溫馨的祝福。教師是孩子心中天使心中的神,教師節(jié)這天孩子們添畫自己心中的漂亮老師。為了將孩子們的愛進一步升華,談話后我們請孩子們給老師寫了一封信,孩子們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但一句句“謝謝您、我愛您、我喜歡您……”卻深深道出了心中對老師的愛。
曲宗洛:“老師,教師節(jié)要放禮花嗎?
“我沒聽說過要放禮花”
曲宗洛:“那過年要放禮花,我最愛看五顏六色的禮花了”。
“我也愛看”說著許多小朋友圍了過來,看到孩子們的興趣已至,實在不忍心破他們的興致,于是我變戲法似滴在紙上幾滴廣告色,然后用嘴輕輕的變著方向吹,一幅漂亮的作品出來了,當我把作品展現(xiàn)給幼兒時,孩子們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高呼“郭老師的禮花真漂亮!”看到孩子們的興趣已至高潮,既而我們開展了活動《節(jié)日的禮花》。
八月十五來臨之際,我們首先搜集了有關節(jié)日的知識,在講到其代表食物月餅時,引起了孩子們對月餅的興趣,于是我們請了個別家長一起開展了制月餅的活動。孩子們親自揉面、搟面、添餡、將做好的月餅放入烤箱。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充分的發(fā)揮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孩子們吃著自己烤的月餅感到非常興奮,不止孩子還有老師,我都不敢相信能吃上自己做的月餅,孩子們正用心品嘗著月餅。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老師,咱們給小龍和文菲送點月餅吃吧?”(小龍和文菲由于不夠年齡繼續(xù)就讀小班)孩子的這句話一下活躍了我的思維,抬頭一看錫雪及許多小朋友善良的眼神正等著我的認可,我也孩子似的跳起來高聲回答“好”,接著活動就按部就班的開始了,我們和小四班接成了連誼活動給他們贈送了月餅和精彩的節(jié)目,并開展了手拉手活動,活動中幼兒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是哥哥姐姐了開展了活動《我長大了》,首先發(fā)放調查表,通過調查表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身體和能力不斷成長,又收集孩子現(xiàn)在和以前的照片通過照片的對比孩子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而且會做的事情真不少,于是開展活動《我會用筷子了》《疊被子比賽》《故事大王比賽》等一系列活動。
“哎呀!什么時候幼兒園門廳前的路兩邊成了五顏六色的顏料盆了?快來看呀……”循著這個聲音望去,孩子們歡呼雀躍著,原來為迎接教師節(jié)裝扮的漂亮的一串紅和小菊花。為了讓孩子們更豐富的認識大自然的美麗,我們帶幼兒來到了花卉種植區(qū)和廣場,孩子們開始用他們那雙明亮的眼睛獵取大自然最動人的一面,他們交流著用各種美好的詞語形容著,從而秋天的花朵成了一個美好的話題。他們發(fā)現(xiàn)了和葡萄一樣的一串紅,他們找到了五顏六色的無名小花并試著給它們取名字,他們聽取了花卉種植區(qū)老爺爺?shù)募毿闹v述。為了將著美好的一切在小朋友的心理儲存的更久,我們請孩子們進行了記錄,孩子們的記錄也非常精彩。
老師:“子涵,你畫的什么花?”
子涵:“這是我長大后自己培育的花,花是綠顏色,葉子是紅色的,老師你知道我為什么發(fā)明這樣的花嗎?”
老師:“為什么?我不知道”
子涵:“因為,媽媽總說爸爸是綠葉,媽媽是紅花,這次我可要媽媽做一次紅葉,爸爸做朵漂亮的綠花?!?/p>
一個個小小的發(fā)現(xiàn)把秋天詮釋的五彩繽紛,孩子們從中知道了如何去感知別的事物,如何運用自己的視線和思考去捕捉每一個美麗的瞬間。
一天,王卓雅和常瀟晗穿了一件一樣的方格毛衣,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在詢問著“你們的衣服一塊買的嗎?真好看,我也要媽媽給我買
一件……”。孩子們間的討論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趁機提議:“咱們一塊去服裝城看衣服好嗎?”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拍手叫好,“老師,我還想看上次在服裝城看見的漂亮裙子”,王詩雨要求道,“好呀,隨便你們看”我爽快的答道。我們在一片歡歌笑語中來到了服裝城,“哎!漂亮的裙子哪去了,啥時換上了漂亮的毛衣?”孩子們提出了疑問。在服務員的講解下孩子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孩子們認真觀看用手觸摸著毛衣?!袄蠋煟闱?,這幾件毛衣除了顏色不一樣花紋是一樣的都是線條的”細心的郭弘毅表明說?!斑€有這幾件,都是方格的……”。于是生成活動《二方連續(xù)》,于是我們準備了小毛衣的輪廓引導孩子們按照二方連續(xù)進行添畫。
結合本班個別孩子不喜歡吃水果蔬菜吃飯偏食的現(xiàn)象,我們帶孩子們去了超市,請服務員講了多吃水果蔬菜的益處,引導孩子們認識了秋天的水果蔬菜,同時讓孩子們帶來了各種水果制成了漂亮是水果沙拉來吸引孩子們吃水果的愿忘,那天效果很好,就連平時不愛吃水果的李世正和曲宗洛也開始搶著吃。
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秋天的農(nóng)作物,我們一起走進了農(nóng)田,雪白的棉花、花一樣的向日葵、胖胖的大冬瓜、金黃的水稻,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在保護措施準備完畢后,孩子們親身下了棉田體驗了勞作的快樂和辛苦,接著我們又走向了稻田,孩子們最為感性趣的就是金黃的稻子用手輕輕一撥竟然露出了白白的大米,對此孩子們非常興奮,小朋友每天喜歡吃的大米飯原來是水稻長出來的,于是回來后我們展開了對水稻一生的探索,首先,請家長幫我們搜集了有關插秧、水稻慢慢長大及打稻機的圖片,然后又帶孩子們去了伙房幫伙房的叔叔阿姨一起洗米,看著把米裝入蒸飯米車,通過這一系列的參與觀察后,孩子們齊發(fā)感慨,大米飯來的真不容易,于是下決心要節(jié)約每一粒米。為了讓孩子們牢記這一切,我們請孩子們對《水稻的一生》進行了記錄。
韓思鑒:“我畫的是水道在爸爸媽媽的愛護下茁壯生長”。
老師:“水稻的爸爸媽媽是誰?”
韓思鑒:“就是農(nóng)民伯伯阿姨了”。
老師:“欣宇的水稻怎么沒在水里?”
欣宇:“老師農(nóng)民伯伯阿姨每天在水里種稻子太辛苦了,長大后我要發(fā)明一種不用生活在水里的稻子,那時,我要給它取名字叫幸福稻”。
李世正:“老師你瞧,我畫的水稻田里還有螃蟹,我最愛吃螃蟹了,這樣不但可以吃米飯,還可以吃螃蟹。”
在九月份“秋天”的主題活動過程中,我們充分的利用了社區(qū)資源和自然資源,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幼兒嘗試著運用各種感官充分的感知秋天的基本特征,而且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表達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進行簡單的藝術創(chuàng)作及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