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日記

    5U文學網(wǎng) > 作文 > 日記 > 中職語文文學常識詩經(jīng)教案,中職語文文學常識集錦答案

    中職語文文學常識詩經(jīng)教案,中職語文文學常識集錦答案

    | admin

    文言文知識詩經(jīng)

    1. 有關《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

    來自文化藝術類芝麻團 推薦于 2017-10-31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对娊?jīng)》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首,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 詩經(jīng)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把拧笔钦曆艠罚促F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绊灐笔羌漓霕犯瑁帧爸茼灐?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是“五經(jīng)”之一?!对娊?jīng)》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詩經(jīng)》表現(xiàn)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詩經(jīng)》多以四言為主。 《詩經(jīng)》共收集了311篇詩歌(又稱詩三百),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nèi)容,現(xiàn)存305篇(既有標題又有文辭的)。到了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大量樂譜失傳,僅存的歌詞則編入《詩經(jīng)》。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相結(jié)合的形式,但在長期的流傳中,樂譜和舞蹈失傳,就只剩下詩歌了。

    2. 詩經(jīng)主要內(nèi)容

    《詩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詩經(jīng)》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祥分如下 1、農(nóng)事詩,反映了周代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有較高的認識價值。

    如《豳風·七月》、《周頌·臣工》、《周頌·噫嘻》、《周頌·豐年》、《周頌·載芟》、《周頌·良耜》等。 2、征役詩,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問題的詩歌。

    如《唐風·鴇羽》、《魏風·陟岵》、《邶風·式微》、《王風·君子于役》、《衛(wèi)風·伯兮》、《豳風·東山》、《采薇》等。 3、婚戀詩,即篇幅眾多的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婦女命運的作品。

    風詩里這類作品尤其多,約占風詩的三分之一。 《詩經(jīng)》中的愛情詩,從不同的角度生動地反映了戀愛關系中的各種情景和具體矛盾,揭示了人們在愛情生活中的各種微妙復雜的心理。

    不少作品反映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如《周南·關雎》、《周南·漢廣》、《召南·摽有梅》、《秦風·蒹葭》等;還有的作品描寫了戀愛者成功的喜悅和幽期密約的甜蜜,如《召南·野有死麕》、《邶風·靜女》、《鄘風·桑中》、《鄭風·野有蔓草》等;有的作品則抒發(fā)失戀的痛苦和對干涉戀愛婚姻者的不滿和反抗,如《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鄭風·狡童》等;有的則表現(xiàn)了忠貞不渝的生死之戀,如《鄭風·出其東門》、《王風·大車》等。 至于那些直接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雖不如愛情詩那樣豐富多彩,卻也展示了比較充實的內(nèi)容。

    這類作品主要有兩方面,有的寫夫妻兩情篤厚,描寫了家庭生活的和美,如《鄭風·女曰雞鳴》、《鄭風·風雨》、《齊風·雞鳴》;有的則恰好相反,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棄為主題,通常稱為棄婦詩,如《鄭風·谷風》、《衛(wèi)風·氓》。 4、燕饗詩,又稱燕飲詩或宴飲詩。

    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nèi)容,是周人重禮樂、尚親情、篤友誼的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禮樂文明的產(chǎn)物。如《小雅·鹿鳴》、《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賓之初筵》、《大雅·行葦》等。

    5、怨刺詩,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詩,以辛辣的筆調(diào)嘲諷了統(tǒng)治階級的行徑,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邶風·新臺》等;還有一些貴族文人的作品,產(chǎn)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為感時傷世,切中時弊之作,《小雅·北山》、《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大東》、《大雅·民勞》、《大雅·板》、《大雅·蕩》等,盡管從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命筆,但依然可以看到當時政治生活的情景。 6、周族史詩,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遷徙、發(fā)展、壯大等內(nèi)容的詩歌。

    是《詩經(jīng)》中描寫一個部落早期發(fā)祥歷史的作品。這些史詩,形象地反映了周人從野蠻向文明(即階級社會)過渡的歷史。

    反映了周建國前和建國初期。

    3. 高一語文 詩經(jīng) 知識整理

    首頁語文高中語文人教版人教版第二冊子節(jié)點索引:第一單元祝福 裝在套子里的人* 邊城(節(jié)選)* 荷花淀 現(xiàn)當代小說鑒賞 本單元綜合第二單元拿來主義 我若為王 莊周買水 剃光頭發(fā)微 本單元綜合第三單元南州六月荔枝丹《物種起源》導言 神奇的極光* 這個世界的音樂 本單元綜合第四單元咬文嚼字讀《伊索寓言》 *說“木葉” 米洛斯的維納斯 本單元綜合第五單元過秦論 鴻門宴 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 本單元綜合第六單元師說 阿房宮賦 諫太宗十思疏 種樹郭橐駝傳 本單元綜合 本冊綜合這是我搜的,哪里有《詩經(jīng)》?。渴悄膸灼??。

    4. 詩經(jīng)文學常識

    樓主你好,《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

    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詩經(jīng),是中國最古一部詩歌總集,它包含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到三千年左右,共四五百年間的民間歌謠(風)、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頌辭(頌)。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到春秋,流傳下來的詩,據(jù)說有三千多首,后來經(jīng)過孔子刪去不合宜的,只剩下三百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后來為了方便,就稱它「詩三百」。詩的內(nèi)容包括:風(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墉、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多半是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

    雅(二雅:大雅、小雅),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頌(三頌:周頌、魯頌、商頌),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孔門弟子中,子夏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他傳詩。到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

    齊詩亡于魏,魯詩亡于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而現(xiàn)在只剩外傳十卷。至于現(xiàn)在流傳的詩經(jīng),則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的毛詩。

    茲引國際君友會王愛君文集《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共305首,故又稱“詩三百”。

    按用途和音樂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中的風是指各地方的民間歌謠,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貴族的宮廷正樂,其中的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用以祭祀宗廟的舞樂?!对娊?jīng)》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

    其中直陳其事叫賦;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叫興。詩經(jīng)共305篇(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nèi)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

    5. 關于古文的基本常識

    古文定義: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個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指的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與駢文相對而言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魏晉以后駢儷文盛行﹐講究對偶﹐句法整齊而文詞華麗.北朝后周蘇綽反對駢體浮華﹐仿《尚書》文體作《大誥》﹐以為文章標準體裁﹐時稱“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語言寫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韓愈﹑柳宗元等﹐主張恢復先秦和漢代散文內(nèi)容充實﹑長短自由﹑樸質(zhì)流暢的傳統(tǒng)﹐即稱這樣的散體文為古文.韓愈《題歐陽生哀辭后》說:“愈之為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類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師說》說:“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稱﹐并為后世所沿用.唐代優(yōu)秀的古文家﹐雖以復古為號召﹐卻富有革新精神.他們既強調(diào)“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創(chuàng)造﹐主張“惟古於詞必己出”﹑“文從字順各識職”(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他們所作的古文﹐實際上是一種新型散文﹐從當時口語中提煉而成為一種新的書面語言﹐有自己的個性與時代現(xiàn)實性﹐也有部分較為艱深僻澀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導“文必秦漢”的何景明說:“夫文靡於隋﹐韓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韓.”(《與李空同論詩書》)﹐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韓愈的所謂古文與先秦漢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繼承又有所創(chuàng)新的.。

    6. 文言文文學常識

    測試要求:1、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2、理解課外淺易文言文的基本內(nèi)容.3、文言翻譯4、常見實詞5、常見虛詞6、默寫課文或片斷.7、正確朗讀或斷句.文言文翻譯(一) 翻譯文言文的原則.翻譯文言文的三個基本原則是“信”、“達”、“雅”.“信”的要求是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達”的要求是翻譯出的現(xiàn)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的要求是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及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一般做到“信”、“達”即可.(二)文言文翻譯的關鍵是譯準重點字詞.(三)文言文翻譯五字法:1、留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時間名詞等,可照錄不翻譯.例:“慶歷四年春,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2、補 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3、刪 古文中有的虛詞現(xiàn)在已不用,不譯也不影響表達,可刪.例發(fā)語詞“夫”,相當于頓號的“之”等.4、換 在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詞.例:“歲賦其二”中“歲”換成“年”.5、調(diào) 古漢語的謂語前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等翻譯時須調(diào)整詞序,使之合乎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

    詩經(jīng)《關雎》教案

    教案簡單的說就是教師為順利開展教學工作而準備的教學工具,那么,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收集的詩經(jīng)《關雎》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

    詩經(jīng)《關雎》教案1

    【教學目的】

    1、 理解《關雎》所表現(xiàn)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 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復吟唱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電腦多媒體, 電視機

    【教學過程】

    一、播放《蒹 葭》動畫,引入新課學習。

    二、作品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時代大約五百年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对娊?jīng)》包括“風、雅、頌”三部分。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

    三、課文朗讀:播放《關雎》動畫,學生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讀準生字詞。(讀)

    四、認知討論:就課文內(nèi)容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討論,教師可以羅列部分問題引導。(說)

    五、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合作探究:討論《關雎》之美,美在何處?(議)

    六、學生試譯課文內(nèi)容(按節(jié)),教師補充并歸納。講解有關《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對重點的生字詞提出要求。(說)

    七、觀看《關雎》動畫,學生現(xiàn)場演繹現(xiàn)代版《關雎》(聽,看)

    八、主題歸納并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這首詩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內(nèi)心的樸實愿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fā)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tài),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純真之美。

    九、課堂作業(yè):完成單頁練習,進行“雙基練習”。

    十、課后作業(yè)

    1 背誦全詩(記) ? 2 翻譯全詩(寫)

    板書設計:見有關課件

    詩經(jīng)《關雎》教案2

    一、教材依據(jù):

    《關雎》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古詩文中第四課《〈詩經(jīng)〉兩首》中的第一首。

    二、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設計理念:本課教學,擬以朗讀為主線,通過初讀,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再讀,走進文本,讀懂詩意;三讀,反復吟誦,讀出詩情;四讀,深入課文,品味美點;卒讀,相映成趣,美讀美唱。使學生一步步走近文本、走進文本。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讀詩興趣,喚醒審美體驗,體會詩歌語言,提高想像聯(lián)想能力和鑒賞能力。

    3、教材分析:這首詩是我國古老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首篇。詩中寫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于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中出現(xiàn),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他幻想著終有一天,能與這位少女結(jié)為永好,成為夫婦,過上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詩中所表達的感情直樸直率,清新動人。

    4、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對古代詩歌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多數(shù)是唐以后的新體詩,并習慣了其語言結(jié)構(gòu),音韻節(jié)奏。而對于《詩經(jīng)》的內(nèi)容和形式知之甚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多進行比較閱讀,通過比較把握《詩經(jīng)》中詩歌的特點。另外,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關鍵時候,他們向往著愛情,對異性充滿著朦朧的好感。但是他們對愛情的認識卻是片面的,在對異性的追求中也把握不住自己。怎樣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很重要問題。而《關雎》一詩中古人淳樸的愛情追求,對學生就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jīng)》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3、深入理解這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4、鼓勵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5、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二)方法與途徑: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熟悉、理解、欣賞詩歌。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與評價:

    1、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人之性情、純潔愛情,提高審美情趣,理解溫柔敦厚的民族性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四)現(xiàn)代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重點:

    1、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這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五、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

    六、教學準備:

    (一)教具準備:多媒體。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注意創(chuàng)設課堂優(yōu)美的意境,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爭取理解詩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

    (二)課前學生預習準備:

    1、在網(wǎng)絡上學唱哈輝演唱的《關雎》這首歌。

    2、收集有關《詩經(jīng)》的知識及一些出自《詩經(jīng)》的名句等。

    (通過在網(wǎng)絡上學唱歌曲《關雎》,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等,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教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七、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關雎》導入

    (此環(huán)節(jié)為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情景氛圍,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詩經(jīng)》

    1、學生根據(jù)收集的資料自主歸納有關知識。

    2、教師明確、總結(jié)。(多媒體顯示)

    (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zhuǎn)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三)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采取多種讀的形式進行朗讀,如:齊讀、個人讀、男女生分句讀。(學生評價)

    3、思考:詩歌為我們唱出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

    (此環(huán)節(jié)的讀書方式靈活多樣,范讀、自讀、指名讀、齊讀、美讀相映成趣,在朗讀中感知節(jié)奏,重章疊句等知識點。)

    (四)研讀與賞析:(四人一組合作探討)

    1、你認為詩歌中的哪些詩句或詞語表現(xiàn)了男子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

    2、請再讀詩歌,理解詩意,你認為主人公有怎樣的心路歷程?我們可以將本詩變換成哪三幅畫面?請任意選取一幅圖,通過合情合理地聯(lián)想與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這幅圖。交待時間、環(huán)境,細致地描繪人物心理。

    學生發(fā)言:……

    3、你怎么評價男主人公的這份感情?

    學生發(fā)言:感情率直、淳樸、真摯、健康。對愛情有求知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沒有陷于難以自拔的哀鳴之中。

    教師總結(jié):正因為他那真摯、純真的情感,三千年之后我們讀起來,還是那么清新動人。

    4、全體齊讀一遍,再一次感受這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

    (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處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觀點,于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1、本詩在藝術手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呢?

    (“比”、“興”手法的運用。)

    2、這首詩在形式上,和我們以前所學的唐詩、宋詞相比有什么不同?

    (《詩經(jīng)》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

    3、這種形式有什么好處呢?

    (說明它是可歌的,便于在人們口中傳唱。一詠三嘆,容易表達情感。)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暢談感受、理解,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體會到了《詩經(jīng)》的語言之美。)

    (六)學生表演:個別學生演唱《關雎》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演唱,將整個課堂氣氛調(diào)動到了高潮)

    (七)知識拓展:

    《詩經(jīng)》中的名句欣賞(學生將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展示交流)

    《詩經(jīng)》中的名句集錦(多媒體展示):

    (1)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成語:投桃報李)

    (2)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对娊?jīng) 周南 桃夭》(成語:逃之夭夭)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jīng) 衛(wèi)風 碩人》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对娊?jīng) 鄭風 子衿》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姟ば⊙拧Q鳴》

    小結(jié):同學們講得非常好,看來大家課前預習時,資料收集工作做得很好。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展示學生收集整理到的資料,暢談感受、理解,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教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讓學生開闊了視野。)

    (八)教師總結(jié):

    通過了本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真正了解到《詩經(jīng)》所含有的獨特的魅力,我們了解到了三千年前人們的社會生活。通過這不知名的作者的筆,我們完全被這樸實戀情和美麗如畫的場景感動了 。

    那優(yōu)美的意境,讓我們流連忘;那真摯的情感,更讓我們贊嘆不已。最后,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吟誦《關雎》,再次領悟一下《詩經(jīng)》的藝術魅力。

    (課堂小結(jié)的目的是強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素質(zhì)。)

    (九)作業(yè):1、背誦這首詩。2、就本詩選一點,寫一段賞析文字。

    (此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lián)、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語文課文《采薇》教案設計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集《詩經(jīng)》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戍卒返鄉(xiāng)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文《采薇》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語文課文《采薇》教案設計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結(jié)合課下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在反復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了解作品內(nèi)容與情感;

    把握詩歌的思想主旨,理解詩歌意思;

    3、通過教師引導能夠較好地多角度鑒賞最后一個章節(jié)之美。

    (二)能力目標:

    1、體會典型環(huán)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園之思;

    2、通過學習能夠熟練的背誦詩歌;

    (三)情感目標:

    在詩歌的整體理解和誦讀中,讓學生體會詩中戍卒家園之思與保家衛(wèi)國英勇頑強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家國觀念。

    二、教學重點:

    1、通過教師點撥,借助注釋,提煉內(nèi)容,把握課文內(nèi)容;

    2、立足于典型環(huán)境中典型人物,理解主人公復雜的心情。

    3、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能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基本能夠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教學難點:

    立足于典型環(huán)境中典型人物,理解主人公對家園之思的深切之情。

    ?四、 教學 方法 :

    誦讀法;討論法;文本研習法

    五、課時安排:

    六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一、導入

    1、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xiāng)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xiāng)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xiāng),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無數(shù)次的登高望歸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xiàn)《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

    2、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fā)現(xiàn),歷史的年輪,并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著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么樣的情感,戰(zhàn)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直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于是,戰(zhàn)爭,一直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恒話題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小雅·采薇》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zhàn)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淀在其中的真切復雜的人生百味。

    二、介紹《詩經(jīng)》知識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jīng)過《詩經(jīng)》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

    《詩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它開闊、豐盈、簡潔、生動。從詩經(jīng)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從詩經(jīng)中走來的男子歷經(jīng)滄桑,豁達堅毅,從詩經(jīng)中流傳出的 故事 飄渺悠長,哀婉凄美。

    今天我們就來接著學習詩經(jīng)里的詩歌。

    《詩經(jīng)》是產(chǎn)生于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無詩文的“ 笙詩 ”,反映了 西周 初期到 春秋 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jīng)》作者佚名,傳為 尹吉甫 采集、 孔子 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 西漢 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对娊?jīng)》按《風》、《雅》、《頌》三類編輯?!讹L》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 小雅 》和《 大雅 》;《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 周頌 》、《 魯頌 》和《 商頌 》。

    《詩經(jīng)》內(nèi)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名稱由來

    《詩經(jīng)》大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 孔子 曾多次提到這個名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1]? ?!罢b《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2]?

    司馬遷 用的也是這個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盵3]?

    因為后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三百一十一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 詩三百 ”。之所以改稱《詩經(jīng)》,是由于 漢武帝 以《詩》《書》《禮》《易》《春秋》為 五經(jīng) 的緣故。

    產(chǎn)生年代

    《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 西周 初年,最遲產(chǎn)生的作品已在 春秋 時期,整部詩經(jīng)的時代,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chǎn)生的地域,以 黃河流域 為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布在陜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經(jīng)文史專家考定,《詩經(jīng)》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后產(chǎn)生的。[4]?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chǎn)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部分描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大雅》也是西周時代的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

    《小雅》產(chǎn)生于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后。

    《魯頌》和《商頌》都產(chǎn)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后。[5]?

    創(chuàng)作者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占據(jù)詩經(jīng)的多數(shù)部分。[6]?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gòu)成了詩經(jīng)的另一部分?!渡袝酚涊d,《 豳風·鴟鸮 》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zhàn)國竹簡(簡稱 清華簡 )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zhàn)勝黎國后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nèi)容與現(xiàn)存《詩經(jīng)·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系。[7-8]?

    創(chuàng)作背景

    《史記》載:“ 關中 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貢,以為上田。而公劉適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豐,武王治鎬,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好稼穡,殖五谷?!盵9]? 。這里所講的虞夏之貢雖未必可信,但周代的祖居之地宜于農(nóng)業(yè)卻是實情?!按笱拧敝械摹渡瘛贰ⅰ豆珓ⅰ?、《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nóng)業(yè)而興盛,《豳風·七月》完整地敘述出一年之中的農(nóng)事活動與當時社會的等級壓迫關系。另外,在《詩經(jīng)》中的《 南山 》、《楚茨》、《大田》、《豐年》、《良耜》等篇中,都有農(nóng)事的記載。

    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 武王伐紂 之后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tǒng)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征。宗教信仰與社會政治融為一體,這就是《詩經(jīng)》中為什么會有許多祭祀性頌詩與雅詩的社會基礎。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稱刑措不用者四十年,這時可稱為周代的黃金時期。昭、穆以后,國勢漸衰。后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會處于動蕩不安之中。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jīng)》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6]?

    傳承歷史

    據(jù)說春秋時流傳下來的詩,有三千首之多,后來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鬃泳幾朐娊?jīng)之后,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 孔門十哲 ”之一, 七十二賢 之一的 子夏 ,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他傳詩。到漢初,說詩的有魯人 申培公 ,齊人 轅固生 和燕人 韓嬰 ,合稱三家詩。齊詩亡于魏,魯詩亡于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而如今只剩外傳10卷。當今世上流傳的詩經(jīng),則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的毛詩。[6]?

    注本

    重要的注本有《毛詩正義》、宋 朱熹 的《詩集傳》、清 馬瑞辰 的《毛詩傳箋通釋》、清 陳奐 的《詩毛氏傳疏》、今人 程俊英 的《詩經(jīng)釋注》、今人 余冠英 的《詩經(jīng)選譯》等。[10]?

    內(nèi)容 編輯

    《詩經(jīng)》現(xiàn)存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有 十五國風 ,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xiàn)了民歌的特色。[6]?

    《雅》分《 大雅 》、《 小雅 》,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洞笱拧返淖髡呤琴F族文人,但對現(xiàn)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 小雅 》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于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孔子曾概括《詩經(jīng)》宗旨為“無邪”,并 教育 弟子讀《詩經(jīng)》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jīng)》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jīng)》中的 句子 以增強說服力。后來,《詩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成為《六經(jīng)》及《五經(jīng)》之一。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nèi)),《風》的數(shù)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shù),常說“詩三百”。[6]?

    風篇

    《 風 》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秦、齊、韓、趙、魏),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 十五國風 ”,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帮L”的意思是土風、 風謠 。

    十五國風分別是: 周南 十一篇、 召南 十四篇、邶[bèi]風十九篇、鄘[yōng]風十篇、衛(wèi)風十篇、王風十篇、鄭風二十一篇、齊風十一篇、魏風七篇、唐風十篇、秦風十篇、陳風十篇、檜風四篇(檜即“鄶”kuài)、曹風四篇、豳[bīn]風七篇。其中周南中的《 關雎 》、《 桃夭 》,魏風中的《 伐檀 》、《 碩鼠 》,秦風中的《 蒹葭 》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6]?

    雅篇

    《雅》是周王朝國都附近的樂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三十一篇。

    《雅》為周王畿內(nèi)樂調(diào)?!?大雅 》主要歌頌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幽王的暴虐昏亂及其統(tǒng)治危機。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貴族,謂高尚雅正等。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对姶笮颉罚骸把耪?,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 小雅 》焉,有《 大雅 》焉?!?/p>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創(chuàng)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厲、宣、幽王時期為多。《小雅》中一部分詩歌與《國風》類似,其中最突出的,是關于戰(zhàn)爭和勞役的作品。[6]?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 卷阿 》、《民勞》,小雅有《 鹿鳴 》、《采薇》、《斯干》等。

    頌篇

    對于《頌》的解釋,最早見于《詩·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穎達 《毛詩正義》說:“頌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詩集傳》說:“頌”與“容”古字通用。

    據(jù)阮元《□經(jīng)室集·釋頌》的解釋,“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贊美“盛德”的舞蹈動作。如《周頌·維清》是祭祀文王的樂歌,《小序》說:“奏象舞也?!?/p>

    鄭玄 《毛詩傳箋》說:“象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本褪前阎芪耐跤帽饔懘谭r的情節(jié)、動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可以證明祭祀宗廟時不僅有歌,而且有舞,“載歌載舞”可以說是宗廟樂歌的特點。

    近代學者也多以為《頌》是宗廟祭祀之樂,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6]?

    頌的名篇主要有《清廟》、《維天之命》、《 噫嘻 》等

    小結(jié):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游戲,文學常識搶答。

    請聽題:

    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什么主義的詩歌總集?----------現(xiàn)實主義

    2,詩經(jīng)共有多少首詩?--------305首

    3,詩經(jīng)共分為哪幾個部分?-------風、雅、頌

    4,詩歌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有哪三個?-------賦、比、興

    5,它所收錄的詩歌是從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

    6,“風包括了多少個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個,“十五國風”

    第三、四課時

    ?三、整體感知詩歌

    1、集體誦讀,提示學生注意個別字詞讀音。

    (誦讀提示:《詩經(jīng)》是典型的四言詩,節(jié)奏韻律非常明顯,一般采用二二節(jié)拍,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板書生字詞)

    玁狁(xiǎn yǔn) 不遑(huáng) 靡盬(mǐ gǔ )

    四牡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 孔疚(jiù)

    載(zài)渴載饑 象弭(mǐ) 雨(yù)雪

    2、自由誦讀。

    四、合作探究

    (一)品味情感

    《采薇》表現(xiàn)了士兵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通過誦讀,你感受到哪些情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 說說 。

    (學生交流,然后發(fā)言,教師歸納)

    明確:

    1、對戰(zhàn)爭的不滿、厭倦,故鄉(xiāng)之思;

    2、憎恨仇敵,同仇敵愾;

    語文課文《采薇》教案設計二

    一、復習導入

    提問學生重點字詞。

    二、研讀課文

    本詩主題:這首詩描寫了出征戰(zhàn)士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也抒發(fā)了連年征戰(zhàn)的戰(zhàn)士們久戍思鄉(xiāng)的悲苦心情,也贊揚了士卒不怕不辭辛苦、不怕犧牲、同仇敵愾的愛國之情。

    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請將這首詩劃分成三大部分,并將每一部分所寫的內(nèi)容概括出來。

    第一部分:前三章

    (連年征戰(zhàn),思歸心切,怨恨匈奴)

    想家思歸 這三章寫了,體會最深的應該是,戰(zhàn)士的思鄉(xiāng)之情。

    想到什么程度 “心亦憂止”、“憂心烈烈”、“憂心孔疚”。從充滿憂傷,到憂心如焚,再到痛苦絕望。重聚疊詞,循序漸進,抒思鄉(xiāng)盼歸之情。

    為何想家思歸 ① “靡室靡家”、“靡使歸聘”、“我行不來”。

    有家難歸,還不通音訊,問候難至,最后絕望悲嘆,我回不了家啊。

    ②“我戍未定”、“王事靡盬”。

    國不安定,征途不休。

    ③“不遑啟居”、“不遑啟處”。

    征戰(zhàn)不休,無暇休整,不能安居。

    對戰(zhàn)爭的的情感【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流露出戰(zhàn)士對戰(zhàn)爭的什么情感?】

    濃厚的厭戰(zhàn)情緒,濃烈的悲苦情緒。

    (軍旅勞頓,身心俱疲,邊地苦寒,饑渴難耐,

    歸鄉(xiāng)無望。使思鄉(xiāng)之情由憂慮焦灼轉(zhuǎn)為痛苦悲傷,使士兵對戰(zhàn)爭反感、厭惡)

    是誰讓戍卒有家不能歸,他們怨恨的是誰?

    是執(zhí)政者?還是其他?

    怨的是匈奴,恨的也是匈奴。為什么沒有怨恨執(zhí)政者?結(jié)合原文和時代背景。

    1、匈奴來犯,不得已而出戰(zhàn)。是匈奴的入侵使自己拋家舍業(yè),疲于奔命(原指因奉命奔走而弄得精疲力盡?,F(xiàn)在也形容忙于奔走應付而搞得非常疲勞。)。

    2、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

    沒有指責將帥,沒有怨恨帝王。為國事奔命,理所應當。

    大家覺得他們的思鄉(xiāng)之情,思鄉(xiāng)不得歸的悲苦之情,以及對匈奴的怨恨之情強不強烈——強烈。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使你有這樣子的感覺。

    ——重章疊句,就等于復沓。運用了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一會兒請同學回答。

    (內(nèi)容:1、感情在回環(huán)往復中不斷遞進,2、凸顯主題,

    結(jié)構(gòu):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具有音樂美。)

    第二部分:第四、五章

    (戰(zhàn)事緊張,愛國愛家)

    1、側(cè)面描寫戰(zhàn)爭場面。

    【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面。寫的是兵車、戰(zhàn)車、戰(zhàn)馬、兵器,即軍事裝備,更確切的說是軍容?!寇娙菡C,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士氣大盛。看我們的將帥多神氣威武,看我們的車騎多氣派雄壯!字里行間透露出自豪之其,昂揚之氣。

    軍人,既戀家也識大局,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憂患意識,有一種樸素的愛國主義精神。

    2、【“彼爾維何?維常之華”】這句話下來還有同學有疑問,

    板書下來

    “彼”是什么意思?——代詞“那”。“乘彼垝垣”“瞻彼淇奧yu”。

    “維”是什么意思?——語氣詞,無實意。

    請同學翻譯。

    這一句用了詩經(jīng)當中的什么表現(xiàn)手法——興。運用興的手法,用棠棣花的繁盛之貌,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與想象,引出將帥高大氣派的車子,寫出了軍容之盛,軍容之壯。

    3、有人說這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達了對分配不公的不滿與怨恨。【怨恨與不滿?不公?】

    屢戰(zhàn)屢勝的軍隊,我想將領定是帶兵有方,深得人心,將卒同仇敵愾(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巴稹背鲎栽娊?jīng)《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共抗大敵。這樣優(yōu)秀的將領,難道會自己吃肉喝酒,給士兵吃糠咽菜?(糠:稻、麥等谷物的皮;菜:野菜。指吃谷糠,吞野菜。形容生活的貧困與艱辛。)

    兩軍對峙,如果在氣勢上首先就輸給對方,必然影響軍心;但若能先發(fā)制人,從氣勢上壓倒對方,必能鼓舞我方氣勢。

    第三部分:第六章

    (戰(zhàn)士返鄉(xiāng),悲喜交加)

    語文課文《采薇》教案設計三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詩經(jīng)小雅》, 八年級 語文下冊節(jié)選了其中一段?!恫赊薄肥且皇酌鑼懯吺孔渖畹脑?,詩中主要抒寫了兵士們戍邊作戰(zhàn)的艱苦生活及其思鄉(xiāng)之情,課本所選一段則主要寫士卒歸鄉(xiāng)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設計理念:

    本著新課程提倡的“學生是 語文學習 的主人”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 學習方法 ,我們應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與能力獲得的過程。

    學生分析:

    對八年級的學生,此前接觸了一此古代詩歌,但對古體詩歌了解不多,因而課堂上老師將引導他們,并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氣氛,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給他們以最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和最廣闊的施展空間。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生能調(diào)動自己審美 經(jīng)驗 的積累對文本進行鑒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了解家園之思的 文化 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培養(yǎng)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難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過程:

    1、 新課導入

    (從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導入。)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里,大陸在那頭。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jié)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識(該項內(nèi)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jù)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jīng)》和“〈詩經(jīng)〉六義”

    師:請同學們將搜集到的關于《詩經(jīng)》和“〈詩經(jīng)〉六義”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生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 總結(jié) ,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jīng)典,乃稱“詩經(jīng)”。

    生2:根據(jù)音樂的不同,《詩經(jīng)》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绊灐笔菍iT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詩,共31篇;時代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稱“小雅”,共74篇

    生3:“風”、“雅”、“頌”和《詩經(jīng)》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jīng)》六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 《詩經(jīng)》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chǎn)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讹L》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jīng)》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chǎn)生于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xiàn)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cè)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主題?

    生1:我覺得這首詩歌抒發(fā)了戍邊士兵的思鄉(xiāng)之情。

    生2:這首詩表現(xiàn)了士兵們的悲傷心情。

    師:詩中的地點是?

    生:歸鄉(xiāng)途中。

    語文課文《采薇》教案設計相關 文章 :

    1. 采薇的教案

    2. 詩經(jīng)采薇原文|翻譯|賞析|教案|練習題

    3. 八年級上冊語文《唐詩五首》教案設計范文三篇

    4. 六年級語文復習教案

    5. 詩經(jīng)采薇的全文主旨

    6. 小學六年級語文《天上的街市》教材教案

    7. 詩經(jīng)采薇的全文主旨

    8. 詩經(jīng)采薇的中心思想

    9. 初中九年級語文上冊《鄉(xiāng)愁》教案優(yōu)質(zhì)范文3篇

    10. 詩經(jīng)采薇原文|翻譯|賞析|教案|練習題

    采薇的具體教案誰有???《詩經(jīng)》里的

    《采薇》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創(chuàng)作成就,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名句,品味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思鄉(xiāng)主題所反映出的內(nèi)涵。

    2、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獨具魅力的語言,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

    3、通過涵泳、美讀等方法的活動體驗,結(jié)合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感受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從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脈絡。

    4、通過小組討論形式,采用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集體品評文中優(yōu)美的語段,體會文章獨具魅力的語言,比較鑒賞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認識故鄉(xiāng)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文本、編者、老師、學生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

    “家”在本文中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閱讀時細細品味“家”的涵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導入: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xiāng)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種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聽,歷史的聲音從那頭傳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xiāng)愁緒。

    二、 介紹?詩經(jīng)?:

    1、 學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

    2、 教師總結(jié),通過多媒體展示《詩經(jīng)》相關的知識

    資料:?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500余年間的詩歌305部,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jīng)典,就稱為?詩經(jīng)?。?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雅?、?頌?是依據(jù)音樂的不同來劃分的。

    ?風?是樂調(diào),國風就是各國土樂。

    ?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有“正”的意思,雅詩多為反映貴族階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多為西周早期的詩,共31篇;?小雅?多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時的詩,共74篇。?大雅?多為贊美詩,贊頌統(tǒng)治階級的奢華生活;?小雅?多為怨刺詩,表達下層貴族牢騷不平的情緒。從風格上看,?大雅?雍容華貴,詩味不濃;?小雅?生動活潑,藝術價值較高。

    ?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詩經(jīng)?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有三種:賦、比、興。

    “賦”:鋪陳敘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教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 誦讀并感知課文:

    1、讓一學生上臺朗讀,讀完后正音。

    歲亦莫(mù)止 獫狁(xiǎn yǔn )之故 載(zài)饑載渴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來(là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魚服

    學生集體朗讀全詩

    2、學生小組討論,疏通語句,評點全詩。(通過小組之間的協(xié)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明確:第一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冒出了 芽尖。說回家呀道回家,轉(zhuǎn)眼又到了年末。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有家等于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不停地奔走,沒有空閑。

    第二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多么鮮嫩。說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憂悶。憂悶的 心好像烈火在燃燒,饑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 地方總是沒有固定,無法叫人向家里捎信。

    第三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已經(jīng)又老又硬。說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陽春。王室的 差事沒有盡頭,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有誰來慰問。

    第四章:那開得茂盛的是什么花?是常棣的花密密層層。那駛過的 大車是 什么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 坐乘。兵車已經(jīng)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個月的交戰(zhàn)就有幾輪。

    第五章: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jīng)嫻熟,還有象牙裝飾的弓和魚皮箭囊。怎能不天天警戒,獫狁入侵,戰(zhàn)事十分緊張。

    第六章:想起我離開家的 時候,楊柳依依隨風飄飛。如今我在歸鄉(xiāng)的 途中,紛紛揚揚雪花漫天。路途泥濘步履艱難,饑渴交加滿身疲憊。我的心是多么凄涼悲傷,滿心的 傷痛又有誰能體會。

    3、梳理詩歌的思路:

    明確:第一章至第三章: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zhàn)事。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四、 合作探究:

    1、 找出本詩中表現(xiàn)人物強烈思鄉(xiāng)情感的詩句。(學生活動,培養(yǎng)篩選信息的能力)

    先分小組交流,后展示本組的共同成果(每組準備兩到三處)。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灰暈榍榫敖蝗诘募丫?,談談你的看法。(學生討論活動,個性化閱讀)

    3、拓展遷移?;貞洝对娊?jīng)》中其他不同思鄉(xiāng)的作品。(學生活動,教師概括總結(jié)

    《采薇》教案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進一步認識故鄉(xiāng)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探究學習,通過這兩首詩歌中的鄉(xiāng)情之比較,探討詩歌中的鄉(xiāng)思情結(jié)的內(nèi)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3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在更廣闊的閱讀視野中,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培養(yǎng)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三、教學難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講義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布置學生獨立預習,完成學習過程評價表。

    項目敘述或回答

    歸納?整理1學習本板塊時,你有哪些字不會讀?積累了哪些詞語?2你了解哪些有關《詩經(jīng)》和“荷馬史詩”的文學常識?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節(jié)嗎?4標畫出詩中體現(xiàn)“古典的鄉(xiāng)愁“的句子,寫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2《奧德賽》通過哪些描寫烘托了奧德修斯回歸故里的決心? 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閱相關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2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xiāng)愁”的新的體驗。 評價:

    課前檢查與反饋:

    1字音

    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來( lài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喧囂( xiāo )寰宇( huán)神裔( yì )

    肴饌(yáo zhuàn)宅?。?dǐ )逃遁( dùn )象弭( mǐ )

    歸聘( pìn )四牡( mǔ )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fēi )載渴載饑( zài )整飭( chì )

    2字形

    靡(靡費)聘(聘請)霏(煙霏)遁(遁詞)睽(眾目睽睽)

    糜(糜爛)騁(馳騁)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裝)彌(彌漫)飭(整飭)

    徨(彷徨)戌(戊戌)戒(戒嚴)弭(消弭)傷(傷感)

    3解釋加點字

    靡室靡家(無)不遑啟居(空閑)載饑載渴(又)靡使歸聘(問候)

    歲亦陽止(農(nóng)歷十月)憂心孔疚(很,非常)戎車既駕(已經(jīng))

    四牡業(yè)業(yè)(高大的樣子)雨雪霏霏(下雪)我行不來(慰勞,勸勉)

    彼爾維何(花盛的樣子)維棠之華( 同“花” )

    彼路斯何(同“輅”,大車)歲亦莫止(同“暮”,年底)

    4文學常識填空

    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共收入詩歌 篇,又稱“詩三百”,分為“ ”、“ ”、“ ”三部分?!?”即國風,就是各國土樂;“ ”是周朝王畿之樂;“ ”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這本詩集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有“ ”、“ ”、“ ”三種。

    ②相傳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為 (國籍)盲詩人 (人名)所作。

    5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②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③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④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6默寫填空

    , 。 , 。 ,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二)新課導入

    (從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導入。)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里,大陸在那頭。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jié)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體感悟

    1自主學習《采薇》。

    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全班交流,師生評點。

    ① 誦讀

    (鼓勵學生進行誦讀競賽,并由學生去比較和評點,促進提高。)

    (有條件的可利用多媒體錄音作示范,供學生比較學習)

    ② 翻譯

    (學生翻譯,盡量由學生補充、訂正,教師適時加以啟發(fā)、指點。)

    (鼓勵學生課前翻譯全詩。)

    ③ 了解作品主旨

    問:《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表現(xiàn)了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問: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

    答:“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薄皯n心孔疚,我行不來?!薄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拔倚膫?,莫知我哀。”

    ④ 當堂成誦

    3、自主學習《奧德賽》。

    整體感知節(jié)選部分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以及表現(xiàn)手法。

    ①結(jié)構(gòu)

    分為五個小節(jié):

    一、思鄉(xiāng)之苦,遵旨放行;

    二、奧德修斯的疑慮;

    三、神女證實;

    四、宴席上的再次挽留;

    五、返鄉(xiāng)的堅定決心。

    ②內(nèi)容

    節(jié)選部分表現(xiàn)了奧德修斯的思鄉(xiāng)的愁苦和返鄉(xiāng)的堅定決心。

    ③表現(xiàn)手法

    問:《奧德賽》通過哪些描寫烘托了奧德修斯回歸故里的決心?

    答:通過場景、動作、對話的描寫來烘托表現(xiàn)奧德修斯回歸故里的決心。

    (四)合作探究

    比較這兩首詩歌中的鄉(xiāng)情,探討鄉(xiāng)思情結(jié)的內(nèi)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1分組討論:前后座四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

    (先讓學生找出兩首詩歌中鄉(xiāng)愁出現(xiàn)的不同場景,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聯(lián)系其它與鄉(xiāng)愁相關的詩句,揣摩鄉(xiāng)思情結(jié)的內(nèi)涵。)

    2全班交流:由每一個討論小組推出代表發(fā)言,再由學生自已匯總補充修正。

    ① 鄉(xiāng)愁出現(xiàn)的不同場景:

    《采薇》寫的是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生活場景中的鄉(xiāng)愁。

    《奧德賽》寫的是將領奧德修斯凱旋途中抵拒女神的場景中的鄉(xiāng)愁。

    ② 其它與鄉(xiāng)愁相關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薄?/p>

    ③鄉(xiāng)思情結(jié)的內(nèi)涵:

    (師評: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義。故鄉(xiāng)常常被賦予的意義有:家、故鄉(xiāng)、故土、家園、家國、歸宿等;在比喻意義上,往往指向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比較鑒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1再讀《采薇》,圍繞問題討論:

    (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讀去看。答錯了不批評。然后再分小組討論發(fā)言,進行交流匯總。)

    ① 這首詩共六章,你看分哪幾個層次?

    分三個層次:1-3章為一層,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4-5章為二層,直接寫戰(zhàn)爭。

    6章為三層,寫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據(jù)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點?使用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前三章,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很明顯,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 使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

    在內(nèi)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序的更替,而人物內(nèi)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

    在音節(jié)上,反復吟唱,一唱三嘆,音節(jié)和諧,旋律協(xié)調(diào)在鮮明的節(jié)奏中表現(xiàn)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 ③從4-5章來看,你又發(fā)現(xiàn)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這兩章是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寫的是戰(zhàn)車、戰(zhàn)馬、象弭、魚服以及士兵的勞累奔波、饑渴難當,通過這些具體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戰(zhàn)爭生活的圖景。而沒有寫戰(zhàn)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但戰(zhàn)爭的殘酷已可想見。

    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閱相關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p>

    資料二: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p>

    資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jīng)?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p>

    (師評:一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nèi)心之悲痛;二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尋味;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饑渴難當,情境實悲;五語調(diào)低沉,低回往復,氣氛悲愴。)

    (六)交流延伸

    1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xiāng)愁”的新的體驗。

    2將你的詩先在小組交流、修訂后,再在全班交流。

    3課后搜集更多的表現(xiàn)鄉(xiāng)情的詩歌散文作品,將你最感動的一篇拿到班上與同學分享感受。

    關雎、蒹葭教案設計

    《關雎》《蒹葭》創(chuàng)作于周代,選自《詩經(jīng)·國風·秦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關雎》和《蒹葭》的優(yōu)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關雎、蒹葭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

    2.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3.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誦讀的要領,掌握誦讀的技巧。

    2.《詩經(jīng)》的內(nèi)容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在我國幾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詩經(jīng)》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讀著《詩經(jīng)》,體會著風雅頌、賦比興,你就仿佛被帶進了浪漫的殿堂。今天我們學習的兩首詩歌均出自于《詩經(jīng)》。那就讓我們漫步于《詩經(jīng)》這條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吧。

    2、解題: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对娊?jīng)》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对娊?jīng)》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对娊?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共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fā)展有著深廣的影響。詩歌的形式,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并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詩歌內(nèi)容

    1.(1)、學生聽錄音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 句子 節(jié)奏,可以讓學生輕聲跟讀。

    (2)、全班學生齊讀課文。

    (3)、正音。

    要求讀準以下字詞的讀音:

    雎鳩(jūjiū)窈窕(yǎotiǎo)逑(qiú)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蒹葭(jiānjiā)唏(xī)坻(chí)

    2、學生結(jié)合注釋疏通詩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詩歌重在體會,對于字詞意義不必落實到每一個字詞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好。注意一些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

    3、概括每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學生分四人一組討論后,明確:

    《關雎》寫的是詩人對河邊摘荇菜的美麗姑娘的愛戀。

    4、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

    ①題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變。

    ④為了獲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

    【說明:教師范讀感染學生,,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調(diào)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跟讀、齊讀并且結(jié)合課下注釋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督促學生 課前預習 ,力求扎扎實實的掌握基礎知識,做到字對音正,從而達到積累字詞的目的。】

    三:指導學生誦讀課文

    1、請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節(jié)奏,大家指正。

    2、教師 總結(jié) 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拍。

    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再如: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3、可再指名同學朗讀,大家指正。

    4、教師概括:

    (1)《關雎》朗讀指導:

    首章是全詩的序,為下文描寫君子追求淑女作鋪墊,朗讀時相對平靜;第二章寫出君子時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語句中流露出一種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寫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讀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狀;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刻畫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樂與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種興奮和輕快的語調(diào)。

    5、請同學們集體朗讀一遍課文,進一步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語調(diào)。

    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男子想象與淑女在一起的歡快、愉悅,升調(diào)。)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優(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寫出了男子焦急的心情,降調(diào)。)

    四:研讀共探究

    要求學生思考:

    1、(1)、《關雎》是怎樣抒發(fā)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

    (2)、這首詩中有大量的興句,想想這些興句對表達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后明確:

    (1)首章四句,寫男子愛慕和追求一個溫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結(jié)成配偶。次章八句,寫男子對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末章八句,寫男子因相思出現(xiàn)幻覺,仿佛同那個采荇菜的女子結(jié)成了美滿姻緣,表現(xiàn)出求而得之的歡樂。

    (2)首章以雎鳥的成雙和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應配君子的聯(lián)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無方,隨水而流,興起淑女之難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起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正是運用了興的手法,詩歌將人物內(nèi)心的感情較好地揭示出來了。

    學生討論后明確:

    ⑴、從內(nèi)容來看,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節(jié)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的情況。全詩回旋三疊,反復歌詠。詩人熱烈地追求其所愛慕的“伊人”,雖然在大河上下反復尋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執(zhí)著專一。⑵注意景與情的結(jié)合。全詩情調(diào)凄婉動人,已經(jīng)朦朧深邃。蒼蒼的蘆花,露結(jié)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見之無蹤的伊人……這一切都與詩人的彷徨失望和執(zhí)著追求融為一體。

    五:美文共品讀

    《關雎》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最美?為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說明:學會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世界,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yǎng)。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養(yǎng)成高尚的審美理想和高雅的藝術趣味。同時,通過語言表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p>

    六:誦讀作結(jié)

    【說明:本課要求學生背誦。在前面反復朗讀品賞的基礎上,學生其實對全詩已基本上口,再通過小結(jié)、回顧、歸納等將詩歌的內(nèi)容大意、思想感情、藝術特點貫穿起來,以便學生更好的領會掌握?!?/p>

    七:布置作業(yè)

    1、選取《關雎》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2、閱讀《詩經(jīng)》中的其他詩歌,作好筆記,與同學交流。

    關雎、蒹葭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了解“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3.通過形象思維、想象增加詩詞積累,提高學生詩詞鑒賞的能力。

    4.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重難點:1.運用朗讀手段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體會“賦、比、興”表達效果。教學過程:一、培養(yǎng)興趣,走進詩經(jīng) 。1.走進詩經(jīng) 《詩經(jīng)》,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長達500年的歲月風塵,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流淌,幻化出萬千風情,或是淺吟低唱,或是鐘鼓齊鳴,頌聲煌煌,歌聲悠揚?!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名為《詩》,漢代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改稱《詩經(jīng)》,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对娊?jīng)》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社會歷史畫卷。《關雎》是《詩經(jīng)》第一篇,是愛情詩的開山之作??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暋⑶?、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2.《詩經(jīng)》中的“六義” “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xiàn)手法被統(tǒng)稱為《詩經(jīng)》的“六義”,成為《詩經(jīng)》最具代表性的六個特點。 “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包括十五“國風”,即十五個地方的民間歌謠。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區(qū)的音樂,有較強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雅詩分為“大雅”和“小雅”。 “頌”即祭祀和頌圣的樂曲,頌詩的內(nèi)容多是歌頌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廟時演出。頌詩具有極為濃厚的宗教文學色彩,形式較為古板呆滯,詩歌語言也顯得典雅沉重。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芭d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nèi)容。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教師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學生朗讀,正音 睢鳩(jūjiū)一種水鳥。窈窕(yǎo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逑(qiú):配偶。寤寐(wù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2)指導整體朗讀:誦讀提示: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即讀二字后稍作延長或停頓。(3)提示內(nèi)容朗讀:第一節(jié)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麗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diào)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diào)。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文。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diào)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

    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2.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chuàng)設氛圍。3.學生結(jié)合注釋,譯讀全詩 。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4.學生齊讀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三、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學生思考: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 故事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教師小結(jié):這首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磥恚谟凇对娊?jīng)》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2.學生討論: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么它是如何抒發(fā)相思之情的?全班同學分成三組,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評價。(教師小結(jié):作為一篇愛情詩篇,這首詩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一條清清的河水,河中水波蕩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水鳥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著微風參差搖擺。要采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文靜美麗的姑娘啊,醒著夢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難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著她。綿長的思念啊,教人翻來覆去難入睡……)四、品讀全詩,鑒賞藝術手法 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生交流討論。(教師小結(jié):《詩經(jīng)》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shù)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对娊?jīng)》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diào)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diào)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jīng)》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shù)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造成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2.學生討論: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叫什么? 教師小結(jié):是興中有比,興比自然。比興的手法,不僅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對事物的刻畫,加強了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大大的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創(chuàng)造極為動人的形象和境界。這一手法,在中國詩歌中一直繼承和發(fā)展著。五、拓展延伸,欣賞比較 1.我國詩詞表現(xiàn)愛情主題的作品很多,欣賞構(gòu)思、風格各異的名篇,與本文比較

    關雎、蒹葭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了解并記住《詩經(jīng)》的基本文學常識

    2、理解《詩經(jīng)》中“興”的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形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3、品味詩歌的音韻美

    【過程與 方法 】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

    提升學生對美的語言和美的情感的認知與感受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的起興手法和重章疊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

    【教學難點】

    1、品味與鑒賞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詩歌主題的多義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

    由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導入新課。

    同學們肯定聽過不少由古詩詞改編而成的歌曲,剛才大家聽的那首歌曲就是由一首詩改編而成,同學們知道是哪首詩嗎?(《蒹葭》),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品味《蒹葭》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蒹葭》是選自《詩經(jīng)》的一首作品,也是我們在中學階段學習的第一首《詩經(jīng)》中的作品,因此在學習《蒹葭》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確一個關于《詩經(jīng)》的概念。

    《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二、感受《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特點

    1、請一位同學朗讀全詩,然后請同學思考: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詩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四言,重章疊句、回環(huán)往復,復沓。

    明確:四言是詩歌產(chǎn)生之初最主要的形式,《詩經(jīng)》作為早期的詩歌,其雖雜有三、五、七、八、九句,但以四言為主。五言詩在東漢時期才出現(xiàn),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則為曹丕所創(chuàng)《燕歌行》。

    重章疊句是《詩經(jīng)》的主要形式。

    舉例《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2、這首詩每一章節(jié)重章疊句的同時,個別語詞發(fā)生了變化,請同學們找出詩歌中變化的部分

    蒹葭:蒼蒼——凄凄——采采。

    白露 :為霜——未晞——未已。

    伊人所在地:一方——中央——湄——涘——坻——沚

    道路:長——躋——右

    3、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全詩采用重章疊句,而又在每章相同位置變換語詞產(chǎn)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fā)揮了重章疊句、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使得詩歌具有了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而且使得詩意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詩中還運用了不少疊詞,使得全詩聲情兼?zhèn)洹?/p>

    三、賦、比、興

    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p>

    賦:即鋪陳、排比。舉例:《小芳》:“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比:即比喻,“你是風兒我是沙”、“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興:為了引出自己想要說的事物,往往先說另一個與原本的事物不一定有關的。舉例:《達坂城的姑娘》:“達坂城的石路硬又硬啦,西瓜大又甜呀,達坂城的姑娘,辮子長啊,兩個眼睛真漂亮。

    給三首《詩經(jīng)》作品,請同學們判斷分別運用了什么手法:

    賦:《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chí)躕(chú)。

    靜女其孌(luán),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yì)女美。

    自牧歸(kuì)荑(tí),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比:《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 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興:《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請同學們判斷:《蒹葭》這首詩運用了賦、比、興中哪一種手法?

    明確:興,本詩每一章的前兩句寫景,以蒹葭起興,同時運用了賦的手法。

    四、情景關系

    1、本詩每一章的前兩句寫景起興,請同學們概括下詩中所寫景的特征

    明確:展現(xiàn)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

    2、寫景是為了抒情,那么這樣的景抒發(fā)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情?詩中哪幾句是具體抒情的?

    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

    總結(jié):

    ①詩中通過寫蒹葭和白露,塑造了一種清虛寂寥而又略帶凄涼哀婉的境界,對詩中所抒寫的求佳人而不可得的愛情,和雖不可得而情不散的執(zhí)著追求,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②蒹葭是飄零之物,隨風而蕩,正如詩人縹緲恍惚、若有若無的思緒。然而蒹葭最終止于其根,詩人的思緒最終也牽掛于相思之情。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也是虛幻而無形,不可捉摸。

    五、詩歌主題的解讀

    1、同學們對這里的“伊人”是如何理解的?

    預設:詩人的心上人;賢人

    明確:我們一般是以愛情詩的角度來解讀《蒹葭》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p>

    然而亦有不同觀點:

    如:

    ①“人生哲理說”

    涵蓋了世間各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難得、知音難覓的悵惘,仕途坎坷、功業(yè)未遂的憂思,理想幻滅、前途渺茫的失望。

    ②“明志說”

    “伊人”象征高潔品質(zhì),代表自己對美好高潔品質(zhì)的追求。

    總結(jié):“伊人”是一個具體而縹緲的目標,他(她)或許是詩人思念追尋的愛人,或許是千載難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尋覓的賢臣,或者是一種天下歸心的政治理想,或者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這種主題的多義恰恰是詩歌所追求的一種至高境界。

    清代葉燮在其《原詩》中指出:“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旨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為至也。”《蒹葭》就達到了這種境界,它的這種主題的多義性恰恰又一次體現(xiàn)了詩歌含蓄朦朧的特點,而這種含蓄朦朧正是全詩著力營造的意境美。

    15分鐘語文微型課教案

    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寫一份優(yōu)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jīng)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xiàn),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15分鐘語文微型課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15分鐘語文微型課教案(一)

    一、教學課題 ?《詩經(jīng)》

    二、教學時間 ?15分鐘

    三、教學用具? 粉筆、黑板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五、教材分析?《詩經(jīng)·邶風·靜女》選自全日制高中語文教材必修第三課第一課?《詩經(jīng)》

    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本課詩歌的語言簡單易懂?主要采用賦的手法?對“靜

    女”與男子在心理、行為、形態(tài)等方面進行描寫?形象地再現(xiàn)了兩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時的

    浪漫愛情故事?其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以及愛情觀。本詩歌對處在愛情觀形成的

    重要時期的學生有重要作用。

    六、學情分析?《詩經(jīng)》同學們已經(jīng)相當熟悉?

    《詩經(jīng)》的語言總體淺顯易懂?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詩歌的文本意思?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接觸

    過《詩經(jīng)》的其它詩歌?所以對詩歌的賦、比、興都有所了解?但還不太會從不同的角度對

    人物進行分析?致使從詩歌中看到的人物性格比較單一?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愛情觀的形

    成期間?部分學生不太理解自由愛情對人生的重要性。

    七、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關于《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能夠識別“賦”的表現(xiàn)手法和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靜女》的感情基調(diào)?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

    3、掌握《詩經(jīng)》“賦”的表現(xiàn)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學生合作討論歌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diào)?掌握《詩經(jīng)》“賦”的表現(xiàn)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

    修辭方法?探討靜女與男子的的愛情觀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八、教學重難點?

    重點?1、通過直白簡明的語言講述男女主人公純真、浪漫的愛情故事。歸納出詩歌中男

    女主人公各自的人物形象?并分析說明他們的愛情觀。

    2、 掌握詩歌中“賦”的表現(xiàn)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掌握《靜女》

    的朗讀技巧。

    難點?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每個人心中都有愛?當然有愛的時候就希望能夠有一個好機會表達出來。大

    家還記得嗎?2010年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捧紅那首小詩——《見與不見》。作者?

    扎西拉姆·多多 。 (誰愿意來朗誦給同學們聽聽)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這當然是我們現(xiàn)代人對甘愿奉獻、不要求回報的唯美愛情的宣言?雖然作者說他

    寫這首詩的本意是無關愛情與風月的。那么古代呢?我們的先人們又是用怎樣的方式

    來演繹這種見與不見的愛情故事呢?今天 ?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靜女》一詩。

    15分鐘語文微型課教案(二)

    小學語文《掌聲》

    學校: 湖南第一師范 教師:kuzaijack

    授課班級:三年級 科目:語文

    時間:2011年6月12日 地點:理C604

    一、課題名稱:《掌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①正確理解“小兒麻痹癥、憂郁、文靜、”3個詞語。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英子的內(nèi)心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起學生學習本篇課文的興趣,感受語文的魅力和朗讀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①知道“小兒麻痹癥、憂郁、文靜、”等詞語的意思②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英子的內(nèi)心情感;

    教學難點:整體把握課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

    四、教學準備:PPT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師:今天有這么多老師聽課,林老師真是好緊張啊!同學們能不能用掌聲鼓勵鼓勵我呀!同學們熱情的掌聲,使老師充滿了自信,那你得到別人給你的掌聲,心情怎么樣,會怎么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掌聲》。

    1、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注意“聲”字上橫長,下橫短。

    2、齊讀課題。

    3、說說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教學新課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① 師:哦,對呀,是誰在鼓掌?為誰而鼓掌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看一看課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閱讀課文之前用PPT展示出讀課文的要求)

    師:我們文中的主人公是誰?誰愿意來說一說英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引出“文靜、小兒麻痹癥,用“造句”強化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

    ② 學習詞語后,再請一位學生回答這個問題,進而引出“英子是個憂郁、自卑的女孩”。(板書 憂郁、自卑)

    4、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通過朗讀大家知道了這是一個憂郁的小姑娘,那憂郁是什么意思呢?(引出憂郁,并用“造句”強化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前面我們知道了英子是一個憂郁的小姑娘,那請思考這一段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課文第4自然段文字)

    師:誰愿意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這一段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課堂小結(jié)

    師:是什么令她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下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

    15分鐘語文微型課教案(三)

    《錯誤》

    教學目標:1、學會分析詩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三、教學時數(shù):15分鐘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在鄭愁予的筆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語言還是結(jié)構(gòu),都是那么美麗,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中的意象美。(注: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詳細地講過何為意象,這里不再多做補充。) (二)、范讀詩歌,引領學生進入詩境(三)、回顧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為愛人癡癡等待的容顏比春天更加美麗,青石板的街道上響起達達的馬蹄聲,女子以為是她的愛人歸來了,但她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馬蹄聲已經(jīng)漸漸遠去了,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而已。(這原本可以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鄭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進行描寫后,就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詩中描寫“女子”所選用的意象明確:按順序整理是:“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體分析1、蓮花的開落(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1)純潔,回憶學過的與蓮花有關的文章,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明蓮純潔,這里作者用蓮來比喻江南女子的純潔和柔美。(2)“蓮”與“憐”同音,是愛的意思?!段髦耷罚骸伴_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崩珊蜕徲嘘P,蓮代表著思念。作者在這里借用了古詩中的意象,展現(xiàn)了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形象。擴展:其實,以花喻人,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把美麗的容顏比作蓮花,更是不乏其例。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蓮花,容顏像蓮花一樣美麗,眉毛如楊柳彎彎,面對這樣的佳人,卻要與之分別,怎么能不淚流呢?這里分明含有一種傷感之情?,F(xiàn)代詩中也有以蓮喻人的。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里不僅是以蓮喻容顏,更喻神態(tài),有新意,使形象更鮮活。那么鄭愁予是怎樣別出心裁來寫的呢?注意“開落”一詞,一開一落,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伴_”:女子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以為是愛人回來了,心里很高興,臉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蓮花的綻放一樣美麗。“落”:女子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但馬蹄聲已經(jīng)漸漸遠去,不做停留,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轉(zhuǎn)悲,恰巧如蓮花的凋謝。所以我們說鄭愁予別出心裁地寫的是動態(tài)美。錯誤》微型課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會分析詩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三、教學時數(shù):15分鐘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在鄭愁予的筆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語言還是結(jié)構(gòu),都是那么美麗,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中的意象美。(注: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詳細地講過何為意象,這里不再多做補充。) (二)、范讀詩歌,引領學生進入詩境(三)、回顧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為愛人癡癡等待的容顏比春天更加美麗,青石板的街道上響起達達的馬蹄聲,女子以為是她的愛人歸來了,但她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馬蹄聲已經(jīng)漸漸遠去了,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而已。(這原本可以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鄭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進行描寫后,就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詩中描寫“女子”所選用的意象明確:按順序整理是:“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體分析1、蓮花的開落(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1)純潔,回憶學過的與蓮花有關的文章,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明蓮純潔,這里作者用蓮來比喻江南女子的純潔和柔美。(2)“蓮”與“憐”同音,是愛的意思?!段髦耷罚骸伴_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郎和蓮有關,蓮代表著思念。作者在這里借用了古詩中的意象,展現(xiàn)了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形象。擴展:其實,以花喻人,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把美麗的容顏比作蓮花,更是不乏其例。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蓮花,容顏像蓮花一樣美麗,眉毛如楊柳彎彎,面對這樣的佳人,卻要與之分別,怎么能不淚流呢?這里分明含有一種傷感之情。現(xiàn)代詩中也有以蓮喻人的。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里不僅是以蓮喻容顏,更喻神態(tài),有新意,使形象更鮮活。那么鄭愁予是怎樣別出心裁來寫的呢?注意“開落”一詞,一開一落,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伴_”:女子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以為是愛人回來了,心里很高興,臉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蓮花的綻放一樣美麗?!奥洹保号舆€沒來得及揭開窗帷,但馬蹄聲已經(jīng)漸漸遠去,不做停留,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轉(zhuǎn)悲,恰巧如蓮花的凋謝。所以我們說鄭愁予別出心裁地寫的是動態(tài)美。錯誤》微型課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會分析詩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三、教學時數(shù):15分鐘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在鄭愁予的筆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語言還是結(jié)構(gòu),都是那么美麗,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中的意象美。(注: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詳細地講過何為意象,這里不再多做補充。) (二)、范讀詩歌,引領學生進入詩境(三)、回顧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為愛人癡癡等待的容顏比春天更加美麗,青石板的街道上響起達達的馬蹄聲,女子以為是她的愛人歸來了,但她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馬蹄聲已經(jīng)漸漸遠去了,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而已。(這原本可以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鄭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進行描寫后,就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詩中描寫“女子”所選用的意象明確:按順序整理是:“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體分析1、蓮花的開落(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1)純潔,回憶學過的與蓮花有關的文章,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明蓮純潔,這里作者用蓮來比喻江南女子的純潔和柔美。(2)“蓮”與“憐”同音,是愛的意思。《西洲曲》:“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郎和蓮有關,蓮代表著思念。作者在這里借用了古詩中的意象,展現(xiàn)了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形象。擴展:其實,以花喻人,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把美麗的容顏比作蓮花,更是不乏其例。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蓮花,容顏像蓮花一樣美麗,眉毛如楊柳彎彎,面對這樣的佳人,卻要與之分別,怎么能不淚流呢?這里分明含有一種傷感之情?,F(xiàn)代詩中也有以蓮喻人的。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里不僅是以蓮喻容顏,更喻神態(tài),有新意,使形象更鮮活。那么鄭愁予是怎樣別出心裁來寫的呢?注意“開落”一詞,一開一落,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伴_”:女子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以為是愛人回來了,心里很高興,臉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蓮花的綻放一樣美麗?!奥洹保号舆€沒來得及揭開窗帷,但馬蹄聲已經(jīng)漸漸遠去,不做停留,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轉(zhuǎn)悲,恰巧如蓮花的凋謝。所以我們說鄭愁予別出心裁地寫的是動態(tài)美。《錯誤》微型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詩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時數(shù):15分鐘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在鄭愁予的筆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語言還是結(jié)構(gòu),都是那么美麗,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中的意象美。 (注: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詳細地講過何為意象,這里不再多做補充。) (二)、范讀詩歌,引領學生進入詩境 (三)、回顧故事: 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為愛人癡癡等待的容顏比春天更加美麗,青石板的街道上響起達達的馬蹄聲,女子以為是她的愛人歸來了,但她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馬蹄聲已經(jīng)漸漸遠去了,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而已。 (這原本可以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鄭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進行描寫后,就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很美很美) (四)、找出詩中描寫“女子”所選用的意象 明確:按順序整理是:“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 (五)、具體分析 1、蓮花的開落(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1)純潔,回憶學過的與蓮花有關的文章,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明蓮純潔,這里作者用蓮來比喻江南女子的純潔和柔美。 (2)“蓮”與“憐”同音,是愛的意思?!段髦耷罚骸伴_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崩珊蜕徲嘘P,蓮代表著思念。作者在這里借用了古詩中的意象,展現(xiàn)了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形象。 擴展:其實,以花喻人,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把美麗的容顏比作蓮花,更是不乏其例。 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蓮花,容顏像蓮花一樣美麗,眉毛如楊柳彎彎,面對這樣的佳人,卻要與之分別,怎么能不淚流呢?這里分明含有一種傷感之情。 現(xiàn)代詩中也有以蓮喻人的。 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里不僅是以蓮喻容顏,更喻神態(tài),有新意,使形象更鮮活。 那么鄭愁予是怎樣別出心裁來寫的呢? 注意“開落”一詞,一開一落,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 “開”:女子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以為是愛人回來了,心里很高興,臉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蓮花的綻放一樣美麗。 “落”:女子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但馬蹄聲已經(jīng)漸漸遠去,不做停留,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轉(zhuǎn)悲,恰巧如蓮花的凋謝。 所以我們說鄭愁予別出心裁地寫的是動態(tài)美。

    22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