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作品中吝嗇鬼的典型是誰,中國文學作品中吝嗇鬼形象有哪些
推薦文章
中國古典名著中的四大吝嗇鬼有那些?
中國古典名著中的四大吝嗇鬼有錢鐘書《圍城》的李梅亭、徐復祚《一文錢》盧至、莊子《外物》監(jiān)河侯、吳敬梓《儒林外史》嚴監(jiān)生。
1、李梅亭是錢鐘書先生在小說《圍城》里順手雕鑿出來的一個陪襯人。李梅亭這個角色特點主要有自私自利、不學無術、虛榮功利、愛邀功。在《圍城》中墨鏡是對李梅亭這個人物刻畫最傳神的一筆。一副墨鏡的作用,是遮擋了他人觀察李梅亭的“眼意”,成了他縱容欲望的膨脹道具。
2、徐復祚的小說《一文錢》中的盧至,是個財帛如山而又吝嗇異常的富豪,在途中拾到一文錢后引發(fā)的故事。雖雜有因果說教,但對貪鄙慳吝的盧至形象,塑造得十分深刻,很有喜劇特色。
3、嚴監(jiān)生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經典的吝嗇人物。 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況。在小說中,嚴監(jiān)生是個很有錢卻很膽小的人。
擴展資料:
歐洲文學中的四大吝嗇鬼為夏洛克、阿巴貢、葛朗臺、潑留希金。
1、夏洛克出自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這個貪婪、陰險、兇殘的吝嗇鬼形象。他是猶太人,高利貸者,貪婪、吝嗇、冷酷和狠毒;雖然腰纏萬貫,卻從不享用,一心想著放高利貸。極力限制女兒杰西卡與外界交往等。
2、阿巴貢出自法國劇作家莫里哀喜劇《慳吝人》。莫里哀擅長塑造概括性很強的形象。阿巴貢幾乎成了吝嗇的代名詞。莫里哀筆下的人物性格鮮明,但稍嫌單薄,近于批評家所說的“扁形人物”。
3、葛朗臺出自法國作家巴爾扎克長篇小說《守財奴》。巴爾扎克畢筆下的葛朗臺作為吝嗇鬼的典型性是“執(zhí)著狂”,尤其是一個“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臺的個性特征。
4、潑留希金出自俄國作家果戈理長篇小說《死魂靈》。潑留希金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縮影。雖然貪婪吝嗇與葛朗臺不相上下,但腐朽沒落則是潑留希金的個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梅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盧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嚴監(jiān)生
中國吝嗇鬼典型是誰?
中國最典型的吝嗇鬼就是嚴監(jiān)生,我們以前在小學的時候就學過有關于嚴監(jiān)生的文章,我們在學習嚴監(jiān)生這個文章的時候,我們能看出來他的吝嗇鬼的本性,是展露無遺的。
在他快要死的時候,快要咽氣的時候,他還遲遲的不咽氣,就是等到有人理會了他的意思,他不斷的在臨死之前伸著兩根手指頭很多人都不理會他的意思,但是最后有個人說明白他的意思,他伸這兩顆指頭就是說他覺得油燈點了兩根燈芯,非常的浪費,所以那個人就立馬把兩根燈芯里面挑斷了一根,只要一根燈芯在燃燒,不然的話太費油了。
等到那個人把另外一根油燈給挑滅了的時候,嚴監(jiān)生就立刻咽氣了,十足的表達了他是一個非常吝嗇的人,不忍心浪費一點的物力和財力。
其實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還有很多吝嗇鬼的代表,其中我認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嚴監(jiān)生,因為從小學的就是有關于研究生的課文和片段,從小在我們的腦海中就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看過圍城這本書,圍城里面也有一個非常吝嗇的人,他的名字叫李梅亭,也是一個非常吝嗇的人,在生活和物質生活上面都非常的小氣。
另外兩個經典的吝嗇鬼就是盧志和監(jiān)河侯,兩個人都出自另外兩本書,也是另外兩本書里面典型的小氣鬼。但是我認為嚴監(jiān)生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它不僅在物力和財力方面非常的吝嗇,他還對人非常的刻薄,心思非常的狡猾和陰冷,對待別人的時候,沒有一點真心,所以他才成為了眾多的吝嗇鬼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因為他這個形象在中國也是非常少見的,如果說是一個人在物質生活方面非常的吝嗇,那也是非常常見的,當一個人精神上和物質上都非常吝嗇的時候那就成為了中國典型的吝嗇代表了。
中國文學四大吝嗇鬼形象
中國文學四大吝嗇鬼分別是:嚴監(jiān)生、盧至、李梅亭、監(jiān)河侯。
嚴監(jiān)生出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他死前還舍不得一莖燈草,非要人把它挑掉。
盧至 出自徐復祚的《一文錢》
盧至是一個很有錢卻又極其吝嗇的富豪,在路上撿到了一文錢,而引發(fā)的一系列故事。
李梅婷 錢鐘書《圍城》
一個虛偽而吝嗇的人。
帶著一箱藥卻不肯給病了的孫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滿口仁義道德。
監(jiān)河侯 莊子《莊子·外物篇》
是一個奸詐又吝嗇的人
莊子家沒米吃向監(jiān)河侯借米,他說等到今年全縣的稅收上來,再借莊子三百金。莊子便拿魚的故事譏諷他。
中國名著中出現(xiàn)的吝嗇鬼有誰?
中國四大吝嗇鬼 李梅亭--錢鐘書,《圍城》 徐復祚--盧至,《一文錢》 監(jiān)河侯--莊子,《外物》 嚴監(jiān)生--吳敬梓,《儒林外史》嚴監(jiān)生
中國古代名著當中也有一個出了名的吝嗇鬼--嚴監(jiān)生 (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性小說儒林外史) 嚴監(jiān)生名嚴大育,字致和,是個膽小有錢的人。雖則膽小,但并非善良之輩。他妻子病臥在床,生命垂危,側室趙氏假意殷勤,騙取正妻王氏答應把她扶為正房,王氏剛一吐話,嚴監(jiān)生“聽不得這一聲,連三說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請二位舅爺說定此事,才有憑據。’”只這一件事,就把嚴監(jiān)生外柔內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質揭示出來了。從整個一回看,嚴監(jiān)生替哥哥還錢,賄賂王德王仁,與趙氏完婚,為王氏辦喪事等等,一年之內,著實花了不少錢,單發(fā)喪就用去四五千兩銀子,但這并不能說明他的大方。正相反,嚴監(jiān)生是個典型的慳吝鬼,他花費的銀子,實在都出于不得已,有兩個細節(jié)可以使讀者體悟到嚴監(jiān)生性格深處的苛刻貪吝:其一,當王氏死后,趙氏提起要送與兩位舅爺趕考盤程銀子時,嚴監(jiān)生聽而不言,“桌子底下一個貓就扒在他腿上,嚴監(jiān)生一靴頭子踢開了”。這個猝然之間的暗暗發(fā)狠的動作,正是他此刻憐惜銀子、憎惡兩個舅爺?shù)男睦砹髀?。其二,嚴監(jiān)生臨終之際,伸著兩個指頭就是不肯斷氣,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媽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勸,但都沒有說中,最后還是趙氏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敝钡节w氏挑掉一根燈草,他方才點點頭,咽了氣。這細節(jié)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極著名的一例,它對那些慳吝鄉(xiāng)紳的揭露諷刺可謂入木三分,同時也為嚴監(jiān)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極傳神的一筆。當然,我們也應認識到嚴監(jiān)生性格的復雜性。他的性格中有慳吝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憐的一面,還有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錢作為護身符,來消災弭難,茍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請名醫(yī),煎服人參,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著靈床子又哭了一場”,這不是“做戲”的眼淚,誠如閑齋老人的評語:“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边@里寫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沒有家族優(yōu)勢,至死也怕嚴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窩囊。至于對財產的聚斂,主要靠兩種方式:一是靠剝削來占有;二是靠慘淡經營,精打細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來減少開支。他愛財、聚財,但有時不乏慷慨。這是與他沒有家族優(yōu)勢,沒有功名地位的處境是分不開的。但是他并不甘心屈從別人,這種心態(tài)在他臨終托孤于內兄的沉痛遺言中充分地揭示出來了,他說:“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顧你外甥長大,教他讀讀書,掙著進個學,免得像我一樣,終日受大房的氣。”在他的心目中,除了金錢之外,還得有功名權勢,只有如此,才可以活得威風凜凜。臨終前的一席話,可謂是他人生經驗的總結??傊?,他是一個在統(tǒng)治階級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嗇、薄情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對嚴監(jiān)生這個人物的畸形靈魂多層面發(fā)掘,有利于全面領會作者深邃的用心和婉轉多姿的筆力。
中國吝嗇鬼的典型是什么?
中國吝嗇鬼的典型是:
1、鄭仁凱
鄭仁凱,鄭州滎陽人,唐朝大臣,官至密、毫二州刺史。
鄭仁凱在做刺史的時候,有一天家中的小廝央求他給買一雙鞋,鄭仁凱曰:“阿翁為汝經營鞋?!笨幢纠蠣斀o你找一雙鞋來。
不一會兒,就看見門房穿著一雙新鞋走了進來,鄭仁凱故意讓門房拖鞋上樹去把鳥窩掏下來。等到門房上樹后,鄭仁凱悄悄讓小廝偷穿走了門房的鞋,等到門房下了樹,卻四處找不到自己的鞋,最后只好光著腳走了。
事后,鄭仁凱居然還引以為豪,覺得做了不得了的事,這吝嗇的程度也是沒誰了。
2、韋莊
韋莊,字端己,晚唐著名詩人、詞人,五代時期前蜀宰相。
韋莊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很高,在中國詩詞史上有重要地位。而韋莊的吝嗇也同樣像他的詩詞一樣有名。
例如,韋莊每次做飯的時候,下多少米都是定量的;炒多少菜都是稱量好的;就連炒肉,少了一片都知道!
相傳,韋莊有一個兒子,在八歲的時候夭折了,入殮的時候,妻子想要給孩子穿上生前最喜歡的衣服,但卻被韋莊扒了下來。
只是用孩子睡覺時候墊的舊草席包裹著埋了,而在埋完之后,居然還把草席拿回來了!這種吝嗇已經近乎病態(tài)了。
3、張允
張允,五代后漢時期的官員,歷任推官、監(jiān)察御史、吏部侍郎等職。
張允也是以吝嗇而著稱的人,就算是對待妻子也是如此,張允自己掌握著財政大權,不會多給妻子一分錢。甚至害怕妻子偷偷拿錢出來用,就把所有的鑰匙都掛在自己身上,走起路來叮當亂響,像個女人似的。
等到后周太祖郭威兵變后,張允被士兵追趕,拼命逃到了一間破廟里躲藏,但是隨身的鑰匙都被搶了,等到張允回到家后,發(fā)現(xiàn)家里早就被搶空了,結果心如刀絞,口吐鮮血,一命嗚呼了。
4、李越
李越,明朝人,曾任蔡州上蔡縣令。
李越這個人倒是不貪財,但是吝嗇、小氣確是出了名的,很多事情都讓人十分費解。
李越他們家一年到頭也不買一回肉,只有在每年的臘月初八祭祀祖先的時候,才會到賣肉的地方去借一塊熟肉用來祭祀,再拿幾個小碟子放上幾枚銅錢,就這樣祭祀祖先。
在祭拜的時候,說到:“酒是我用俸祿買的;肉是在店鋪借的;水果太貴了,就用幾枚銅錢代替了吧?。ㄏM献孀谡娴牟粫肿锇桑。钡鹊郊漓胪炅撕?,還得把熟肉趕緊還回店里去呢,要是晚了,壞了可是要賠的。被世人笑話也無所謂了。
5、元宗逵
元宗逵,唐朝人,官至果州司馬。
《大唐新語》記載:元宗逵家中有一個婢女死了,于是吩咐管家說:“我家的這位婢女已經在家里做很長時間了,應該為她找一口棺材入殮出殯才對。
但是我剛剛來到這里不久,家里還很窮,買不起新的棺材,你去買一口能用的就行。你也沒必要說是給我家買的,只說是你們家里要買的就是了?!?/p>
后來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都在笑話這個司馬也太摳了,成為了當時人們茶余飯后的笑談。
中國文學中的四大吝嗇鬼指的是哪些?
這四個吝嗇鬼分別是:
一、徐復祚的《一文錢》里的吝嗇鬼“盧至”
二、錢鐘書的《圍城》里的“李梅亭”,
三、在莊子寓言故事中,《外物》篇中的“監(jiān)河侯”,
四、《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他臨死前看到兩根燈芯都叫家人拔掉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