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xué)作品喜歡的人物形象,我最喜歡的文學(xué)人物形象
推薦文章
文學(xué)作品中哪些人物形象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楊絳。
理由:
楊絳文學(xué)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于其中,經(jīng)過漂洗的苦心經(jīng)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xiàn)力。
有時明凈到有些冷,但由于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yán)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雍容優(yōu)雅的氣派,鋒芒內(nèi)斂后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楊絳的文字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dāng)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fā)人深省。
2、周恩來
理由:
儒雅的氣質(zhì),翩然的風(fēng)姿,睿智的思想,誘人的淺笑,構(gòu)成了周恩來近乎完美的偶像模型。他代表了國人對人生境地最理想的尋求與向往,不是單純的理性所能注解的。
3、鄧小平
理由:
黑云壓城,魑魅橫行,撐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者,偌大我國,唯鄧公一人罷了。青史留名,可謂實至名歸。
4、孫中山
理由:
外辱內(nèi)患,國運頃頹,先生肇起于危險之際,掃蕩污穢,創(chuàng)立民國。至革新流播全國,共和家喻戶曉。雖一人欲稱帝,而全國群起討之者,誠先生之功也。岔路艱險,百折不回,先生護(hù)我主權(quán),強我中華之志,至死無改,猶勵后世?!熬瞎M瘁,鞠躬盡瘁”,先生名副其實。
5、李嘉誠
理由:
在數(shù)錢年恥言于商的我國,將李先生這樣一位大企業(yè)家視為英雄,不失為一種社會的進(jìn)步。老先生傳奇般的人生閱歷,向急欲策馬江湖有青年人,敘述了愈挫愈勇,永不言棄的真實含義。
6、巴金
理由:
他不是一般的作家,不是附庸權(quán)勢的文人,不是名不副實的雅士,更不是那種把公民放在嘴上而卻跪拜在政客和公民幣腳下的騷人,他是真實含義上的公民作家。他靠一顆真摯的心感動億萬讀者,享譽文壇。他生前最大的希望就是樹立“文革博物館”,現(xiàn)在已成絕響!他對文學(xué)的職責(zé),對品格的鑄造,對質(zhì)量的修煉,甚至對一個年代和社會的反思,將保持持久含義。
7、李小龍
理由:
近世中華,國貧民弱,至受“東亞病夫”之辱。華夏后代日夜深望者,唯強國雪恨自立罷了。李君橫空出世,腳踢英美,拳打東洋,耀我中土武學(xué),揚我華夏國魂。奈蒼天不佑,英年早殤,其身雖歿,其魂不滅。強我中華之志,更勵來人。
8、黃家駒
理由:
我國最聞名的歌手,為BEYOND樂隊的魂靈人物,是近代我國流行音樂的發(fā)起人之一,嗓音是百年難得一見,創(chuàng)造才調(diào)更是無人能及,但天妒英才,于93年去世于日本。
9、楊利偉
理由:
家難念孝子,國安思壯士。楊利偉帶著千萬中華兒女的飛天之夢,直入云霄,瞬間成為華夏英雄。“笑傲九州豪氣在,邀得星翰同一醉”,楊利偉象征了這個嶄新的國度,這個奮進(jìn)的時代。
我最喜歡的名著人物形象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它是根據(jù)三國時期的史實和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而成的優(yōu)秀歷史小說。它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蜀國的一名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最擅長火攻,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好像神仙下凡一樣,我喜歡諸葛亮的頭腦聰明,神機妙算。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立了大功,后來用了好多計謀攻打東吳和魏國,占領(lǐng)很多座城,我看了諸葛亮用計的所有經(jīng)過后,很佩服他的才華,他用計很巧妙。還沒跟對手交過戰(zhàn)就把對手的心都看透了,真神了!
諸葛亮不僅料事如神,而且口才也是一流。那次“孔明舌戰(zhàn)群儒”里,張昭等二十余名文武官員故意出難題,想讓他難堪,結(jié)果被諸葛亮反駁得啞口無言。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名著人物:諸葛亮。
請寫出你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說明出自哪部文學(xué)名著,并說明喜歡的 理由?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zhuǎn)世,榮府幺女賈敏與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母親賈敏是賈代善和賈母四個女兒里最小的女兒。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麗,兼有詩才,是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極富靈氣的經(jīng)典女性形象。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5歲上學(xué),6、7歲母親早亡,10歲師從賈雨村啟蒙。
外祖母賈史氏疼愛幺女賈敏,愛屋及烏疼愛黛玉,10歲接到身邊撫養(yǎng)教育,寢食起居,一如嫡孫賈寶玉。與11歲的賈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只是隔一代近親,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11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yǎng)成了孤標(biāo)傲世的性格。12歲時,賈元春省親后,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里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
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梅竹馬,脂硯齋說“二玉近中遠(yuǎn)”“實遠(yuǎn)之至”。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zhì),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diào)。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我最欣賞的文學(xu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王昭君享有“落雁”美譽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千百年來,除了貌美之外,更為后世所稱頌的是她那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生,以及她在特定歷史時期所做出的特殊貢獻(xiàn),從而為中國的歷史長卷中,增添了具有深遠(yuǎn)意義的光輝的一頁。
王昭君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她被選入漢宮,數(shù)年未被召幸。當(dāng)匈奴單于向漢元帝請求“愿婿漢氏以自親”時,帝命傳到掖庭之后,昭君自愿請嫁和親,以公主的名份千里迢迢到了塞外,成為呼韓邪的閼氏。做為漢、匈之間的和平使者,昭君出塞后,維系了邊境六十余年的安寧,為我國古代各民族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做出了獨特的貢獻(xiàn),可謂功不可歿。
對于王昭君這樣一位可敬、可贊、可歌、可頌的女性歷史人物,因其和親故事的奇特,所以歷代的文人騷客競相為之吟詩、潑墨??v觀包括野史、詩文、戲曲、和繪畫中昭君的藝術(shù)形象,可謂琳瑯滿目、異彩紛呈。不同時期的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cè)面,對昭君進(jìn)行了不同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便有了各有所別的昭君形象??傮w來講,除一部分以贊頌為主外,大多數(shù)作品中的王昭君,留給后人的不外乎是以“憐其遠(yuǎn)嫁”為主線的集“怨”、“恨”于一身的近乎悲劇式的人物,己與正史所載的真實的昭君有了很大程度的演繹和杜撰。
我以為,由于昭君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因之,我們在創(chuàng)作任何形式的文學(xué)作品時,只能在尊重基本史實和人物原型,并把握住人、事的主流本質(zhì)的基礎(chǔ)上,給予藝術(shù)創(chuàng)造,而不應(yīng)以主觀想象和揣度為基礎(chǔ),硬把昭君“創(chuàng)造”成一個與事實大相徑庭的“悲、怨、凄、哀”的總成,從而歪曲了廣為人民贊頌的、具有傳奇人生經(jīng)歷的昭君所應(yīng)有的藝術(shù)形象。然而,我們卻每每看到,古今以昭君為素材的作品,光以《昭君怨》命題的詩、詞、歌、曲的各類作品,卻不厭其煩地重復(fù)使用,比比皆是。這就不能不令人尤感遺憾、不平,甚而忿忿了。
那么,在歷代詩人的筆下,王昭君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我國是詩的王國??梢院敛豢鋸埖卣f,歷代的詩家,從來沒有對任何一位古代女子象對王昭君那樣青睞過。詠嘆昭君的詩詞,豈止千計,單只留傳下來的名篇也是俯拾即是。下面摘引幾句影響較大的,以便評說。
李白在《王昭君》中曰:“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顏。今日漢宮人,明朝故地妾?!痹谶@首五絕中,“今日”與“明朝”,“漢宮人”與“胡地妾”,對仗何其工整!但卻是“憐其遠(yuǎn)嫁”的典型。他在另一首詩中“天涯去不歸……明妃西嫁無來日……蛾眉憔悴沒胡沙……死留青冢使人嗟”的描述,則把昭君的所謂孤、寂、悲、凄,渲染得淋漓盡致,對昭君的“不幸遭遇”給了無限的哀嘆!
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一》是一首詠昭君的名篇。“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鼻斑叺牧淇芍^“風(fēng)流搖曳”、極有韻致,沒想到這最后的應(yīng)為點蜻的兩句,卻未能從昭君和親的的歷史意義著眼,而落入了“怨恨”的巢臼。
白居易在17歲時寫下了備受關(guān)注的昭君詩《王明君》:“滿面胡沙滿鬢風(fēng),眉銷殊黛臉銷紅。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該詩的寫作技巧和語言功力堪稱上佳,但其立意卻首開了宣揚封建倫理道德之先河!《鶴林玉露》中有“唯樂天作有戀戀不忘君之意”的評論,真正道出了白詩的本質(zhì)。
說到王昭君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悲怨”形象,其祖師爺應(yīng)是西晉石崇的《王明君辭》中的描述:“仆御涕流離,轅馬悲且鳴。哀郁傷五內(nèi),泣淚濕朱纓。……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殺生良不易,默默以茍生?!魹橄恢杏?,今為糞上英?!边@位擁有百十位妻妾的石崇,無由揣度昭君的悲、怨、哀、傷倒也罷了!最可恨的是,他對昭君竭盡污蔑之能事。在他看來,不同民族不可通婚;即使成為閼氏(皇妃)也不為貴;按胡俗單于死后,子娶父妃也是羞恥之至;又把出塞和親視為茍且偷生,甚至比作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由于西晉距漢代較近,所以,漢曲中雖然己有了哀怨之聲,但石崇的《王明君辭》卻實實在在地和極大地影響了后人的亦步亦趨。故曰,石崇乃是在文學(xué)作品中篡改歷史、宣揚大漢族正統(tǒng)、歪曲昭君形象的罪魁禍?zhǔn)住?/p>
同樣是以昭君為題材,但在另一些詩詞作品中,卻賦于昭君以有別于“悲怨”的全新的藝術(shù)形象,佳作頗多。
請看唐代王睿的《解昭君怨》:“莫怨工人丑畫身,莫嫌明主遣和親。當(dāng)時若不嫁胡虜,只是宮中一舞人?!蓖躅R虿黄埻瑥娂咏o昭君的“怨”的觀點,故以“解”的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把“莫怨”、“莫嫌”的同情心送給了昭君,又為脫離深宮、遠(yuǎn)嫁匈奴而為昭君慶幸。
元代張翥的《昭君怨》則展示了耳目一新的昭君形象:“隊隊氈車、細(xì)馬,簇?fù)黹懯先绠嫛s勝漢宮人,閉長門??慈《鹈级蕦?,身后誰如遺冢。千載草青青,有芳名?!睆堲愕倪@闕詞,一掃昭君的“悲怨”,不但把出塞和親視為昭君的有幸,而且還為后世留下了“遺?!焙汀扒лd芳名”。他之所以題作《昭君怨》,只不過是沿用了《昭君怨》的詞牌而已,并非嘆昭君之“怨”言,而為贊昭君之“幸”詞。
“奉詔事和親,從容出禁宸。緣知平國難,猶勝奉君身。”明代的高壁在這首《昭君曲》中,以“從容”出塞的儀態(tài),為“國難”獻(xiàn)身的精神,和親勝于奉君的大義,對昭君給于了肯定。
同為女性的清代幾位女子,為昭君和親的壯舉大唱贊歌。如葛秀英:“絕塵揚兵賦《大風(fēng)》,旌旗依舊過云中。他年重畫麒麟閣,應(yīng)讓娥眉第一功?!?《題明妃出塞圖》)郭漱玉:“竟報琵琶塞外行,非關(guān)畫圖誤傾城。漢家議就和戎策,差勝防邊十萬兵?!?《詠明君》)郭潤玉:“漫道黃金誤此身,朔風(fēng)吹散馬頭塵。琵琶一曲干戈清,論到邊功第一人?!?《明妃》) 她們認(rèn)為,化“干戈”為“和戎”,昭君應(yīng)是“邊功笫一人”和“娥眉第一功”的英雄人物,與石崇對昭君形象的貶損、糟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詠昭君的浩瀚詩海中,特別可貴的是,唐代張中素的《王明君》。在這首絕句中,作者對昭君和親及其具有的歷史意義作出了積極的準(zhǔn)確的評價?!跋啥鸾裣录?,驕子自同和。劍戟歸田盡,牛羊饒塞多?!边@就是和親后胡漢邊境的真實寫照!
需要說明的一個史實是,和親,并非昭君的首創(chuàng)。早在漢武帝時期,為了對抗匈奴,釆取遠(yuǎn)交近攻的策略,曾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xì)君嫁給西域的烏孫王昆莫。由于細(xì)君是王室千金,過不慣邊地的生活,思念親人故土的傷懷與日俱增,情之所至,寫下了歌詞:“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yuǎn)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漢書.西域傳》)因為細(xì)君既與其貴族出身有關(guān),又非自愿而嫁,所以有如此悲愁的表現(xiàn),似可諒之。細(xì)君的這首歌是她自己生活和情感的真實反映。后人讀了之后也不禁為之潸然淚下而深表同情和憐憫。然而,昭君則又當(dāng)別論。要知道,昭君本是自食其力的“良家子”出身,較為艱苦的生活應(yīng)能適應(yīng)。再加上因在后宮數(shù)年,對國家大事,包括漢、匈戰(zhàn)爭,??陕勚?,議之,明之,亦在情理之中。因此對和親的意義也應(yīng)有一定的認(rèn)識。所以昭君的請嫁出塞是經(jīng)過充分思考之后的愛國義舉。實踐證明,她為邊地安寧做出了勝于數(shù)十萬兵馬的作用,可謂不辱民族和睦的這一和親使命。由是,我以為,我們不能以細(xì)君的客觀“悲怨”,而主觀地認(rèn)定昭君也有同樣的“悲怨”。又且,正史并無“悲怨”的記載,我們有何根據(jù),又有何理由非要把有功、有榮、有安、有幸的昭君,憑主觀臆想,通過文學(xué)的形式,制造出一個個悲悲泣泣、怨怨恨恨的昭君形象呢?要說昭君思念故土、思念親人,乃人之常情。人們書之、詩之,因系情理之中,無可厚非。但是,當(dāng)她身負(fù)和親使命出塞,成為單于的閼氏并生兒育女之后,絕不會思戀曾經(jīng)把她深鎖的后宮,更不會如白居易想象的(“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那樣而寄情于漢皇!因此,我們不禁要問,昭君出塞,有何悲之?漢宮誰之“天堂”?穹廬殊為“地獄”?昭君和親,有何怨之?歷代皇妃,有何羨之?身為閼氏,有何恥之?
寫到這里,還是讓我們看看佇立在昭君墓前的董必武老人的碑題吧: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
舞文弄墨總徒勞
以我之見,該詩既對昭君和親的歷史及社會意義作出了準(zhǔn)確而高度的評價,又對歷代文人對昭君形象的歪曲給予了無情的蔑視和有力的抨擊!由是,希冀,但愿由始作俑者石崇以及步其后塵者們?yōu)檎丫圃斓摹霸埂奔佟霸卑?,能在史實面前和人們的逐漸認(rèn)識之下得以“平反”,從而還昭君以較為真實的本來面目和應(yīng)有的藝術(shù)形象!
講講自己讀過的文學(xué)作品,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并寫寫你的閱讀感受
我讀過《西游記》,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是孫悟空。我的閱讀感受是:孫悟空機智聰明,遇到困難敢于面對,迎難而上;豬八戒憨厚但是身處絕境時卻不能堅持到底,常常動不動就要散伙;沙僧忠厚老實,但是有時候缺乏主見,充當(dāng)老好人;師傅唐僧,一心向善,但是不辨真假。由此,我想到做人,應(yīng)該像孫悟空那樣,學(xué)習(xí)本領(lǐng)時不怕吃苦,進(jìn)入社會后勇敢無畏,服務(wù)國家社會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