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語言的阻拒性舉例,文學語言阻拒性的例子
推薦文章
什么叫做文學話語? 能舉幾個文學話語的例子嗎
文學話語區(qū)別于科學話語和日常生活話語,文學話語之所以具有文學性,是因為文學話語具有內指性、曲指性和阻拒性等特征。 高爾基曾經說過:“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高爾基之所以把語言置于文學的第一位,是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話語的藝術性如何直接影響著文學的價值和生命。而明確提出文學的文學性命題的,則是稍晚于高爾基的俄蘇形式主義者。雅各布森說:“文學科學的對象不是文學,而是‘文學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為文學作品的東西。”形式主義者強調,任何一種文化形態(tài)都有自己的具體特性,比如,科學有科學性,藝術有藝術性,文學也同樣有文學性。文學性即是指文學的性質和文學的趣味,文學性體現在文學話語的聯系與構造之中。
結合具體作品分析文學語言的阻拒性
① 語句的含義和作用。對文章的語句的作用和意義進行鑒賞。 ② 語言的特點。一般從準確簡潔、清新明快、生動形象、淺顯質樸等方面思考。 ③ 語言的風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諧、含蓄、深刻等。④ 語言的技巧。多從修辭角度思考。⑤ 語言的作用。表達了什么意義,有何表達效果,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
文學概論 舉例說說文學言語和普通言語的不同
舉例說明文學言語與普通言語的不同。
答:文學言語是特殊的言語系統,與一般言語有明顯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動性,凝練性,音樂性等特點外。文學言語還具有內指性。而普通言語是外指性的。而文學言語是指向文本中的藝術世界。文學言語具有心理蘊含性。普通言語側重運用語言的指稱功能。而文學語言更注重表現功能,文學言語具有阻拒性。
試舉例說明文學言語層面的三大特點
形象性、生動性、音樂性、凝練性、內指性、心里蘊含性、阻拒性。
生動性:“春風又綠江南岸”,最經典的例子了。一個“綠”字充分體現了萬物復蘇的景象。這句詩一下子就活了。這就是生動。
凝練性:“雪中送炭”。這一個成語可以包含許多種含義:比如體現自己多么無助,但也可以理解成幫助是多么及時,但又可以理解成這份幫助是多么溫暖。很多種感覺糅合在一起,卻只需要四個字輕巧的表達出來,這就是凝練。
文學語言自身的特殊要求有哪些
文學言語除了人們經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動性、凝練性、音樂性等特點外,還有以下三個特點必須加以說明。
1.文學言語是內指性的
就文學活動而言,人們面對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一個是藝術世界。藝術世界作為一個幻象的世界,它的邏輯與現實世界的邏輯是不同的。文學言語也不同于普通言語。普通言語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語言符號以外的現實世界,必須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經得起客觀生活的檢驗,并必須遵守各種形式邏輯的原則。而文學言語則是內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藝術世界。有時它也不必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只要與整個藝術世界氛圍相統一就可以了。
2.文學言語具有心理蘊含性
人類的語言符號,一般有兩種功能,即指稱功能和表現功能。一般普通言語,側重運用它的指稱功能。而且隨著人類語言的發(fā)展,普通言語越來越走向抽象,指稱功能大大增強,而表現功能也因漸漸脫離實際語境、與人的情感生活的分離而受到削弱。相反,文學言語則把語言的表現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學言語中蘊含了作家豐富的知覺、情感、想象等心理體驗,因而比普通言語更富于心理蘊含性。
3.文學言語具有阻拒性
“阻拒性”、“陌生化”理論是俄國形式主義者提出來的。用“阻拒性”、“陌生化”理論解釋整個文學,那是片面的、不準確的;如果用它來概括文學言語的特征,卻有一定的道理。與“阻拒性”言語相對立的是“自動化”言語。所謂“自動化”言語,是指那些過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語言。
依照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