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唐宋文學考點,古代文學宋代文學考點
推薦文章
中國古代文學唐宋文學名詞解釋
唐宋文學名詞解釋
1,文章四友——指初唐時的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世號“崔李蘇杜”。四人以文章齊名,人稱“文章四友?!蔽恼滤挠褎?chuàng)作了大量的近體詩,探討了近體詩的格律、聲病、對仗等因素,對近體詩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貢獻。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審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時期(武后、高宗時),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等四位詩人。他們同時以文詞齊名,號為“四杰”。主要成就:他們把詩歌從宮廷推向市井都市,題材擴大,思想嚴肅;五律由他們開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別具特色的歌行在他們手中,顯得縱橫奔放,激越飛揚,筆調靈活。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四杰的作品在題材、感情及藝術上都發(fā)生了重要變化,聲律風骨兼?zhèn)涞奶圃?,從他們手中開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又稱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他們活動于盛唐詩壇上,以王維、孟浩然最為著名,故名。其他代表詩人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等。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多標舉隱逸,嘯傲山水,寄情田園;藝術風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寫五律和絕句,提高了詩歌表現(xiàn)自然景物的藝術技巧。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邊塞詩派——指盛唐時期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該派詩人以軍旅生活為描寫對象,是盛唐邊關戰(zhàn)爭狀況的藝術再現(xiàn)。此派詩人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等人。
5,西昆體——西昆體以《西昆酬唱集》一書得名?!段骼コ瓿肥菞顑|、劉筠、錢惟演等十幾個御用文人點綴升平的詩歌總集。其詩的
內容或詠宮廷故事、或詠官僚生活、或詠男女戀情、或詠事詠物。藝術上片面發(fā)展了李商隱詩追求形式美的傾向,因而缺乏真實的生活感受,內容單薄、感情虛假、好搬弄典故?!皸顒L采,聳動天下”,西昆體詩在宋初詩壇風靡了數(shù)十年之久。
6,蘇門四學士——指北宋文學家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等四人,他們都出自蘇軾門下,故時人以“蘇門四學士”相稱。其中秦、黃的成就最大。秦觀,字少游,以詞著名,為婉約正宗,有《淮海居士長短句》;其詞主情致,清麗婉約,情韻兼勝。黃庭堅,字魯直(人稱黃九),以詩稱世,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有《山谷集》;其詩講究修辭造句,追求奇拗硬澀的風格,對后世影響很大。
7,江西詩派——南北宋之交的詩壇上出現(xiàn)了以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因其開創(chuàng)者黃庭堅及該派的大多數(shù)詩人是江西人,故稱江西詩派。該派詩人以學習杜甫相號召,但沒有很好地繼承杜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強調杜甫詩句法、用典等方面的藝術技巧,愈來愈走向形式主義的道路。江西詩派是宋代詩壇上最具實力、最具影響的詩派。
8,一祖三宗——元代學者方回《瀛奎律髓》一書以杜甫為江西詩派之祖,以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江西詩派的三個代表。故稱一祖三宗。一祖三宗是對江西詩派詩學淵源和代表人物的概括。
9,中興四大詩人——指南宋初期的四大詩人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和。語出元人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書詩》(,內云:“自中興以來,言詩者必稱尤、楊、范、陸?!焙笕怂旆Q此四人為“中興四大詩人”。)
“中興”之時,指南宋初期。(紹興之后,趙構重建南宋政權,使趙宋重新振興,史稱“中興”。)這是陸游等四人的主要活動年代。中興四大詩人的作品,各有特色,成就不一。方回稱:“誠齋時出奇峭,放翁善為悲壯,公(尤袤)與石湖,冠冕佩玉,端莊婉雅?!保ā栋纤斐跤认壬姟罚┛梢姰敃r公論。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其詩以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主調,創(chuàng)有“放翁體”;楊萬里創(chuàng)“誠齋體”,其特點是以“活法”為詩;范成大創(chuàng)“石湖體”,以田園詩著稱;尤袤作品,存留不多,對后世影響較小。
10,永嘉四靈——又稱四靈詩派。指南宋中葉以后生活于浙江永嘉縣的四個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趙師秀字靈秀;翁卷字靈舒。他們以賈島、姚合為學習對象,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詞寫野逸清瘦之趣,對當時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文人起了鎮(zhèn)靜劑的作用,藝術上較大程度地糾正了江西詩派以學問為詩的風氣。
高中語文唐代文學常識
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入選理由:開浪漫主義先河)
名平,字原,是楚國的同姓貴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為氏。
屈原的作品,在《史記》本傳中提到的有《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懷沙》五篇。《漢書·藝文志》載屈原賦二十五篇,未列篇名。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所載也是二十五篇,為《離騷》、《九歌》(計作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篇)、《遠游》、《卜居》、《漁父》,而把《招魂》列于宋玉名下(《漢書·藝文志》基本上是以劉向、劉歆父子《七略》為依據(jù),《楚辭章句》則是為劉向所編《楚辭》作的注釋。所以這兩種理應是一致的)??芍獙@二十五篇中部分作品的歸屬和真?zhèn)?,漢代就存在爭議。大致說來,現(xiàn)代研究者多認為《招魂》仍應遵從《史記》,視為屈原之作;《遠游》、《卜居》、《漁父》,則偽托的可能性為大。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入選理由:浪漫主義顛峰)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xù)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yǎng),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fā)人深思的現(xiàn)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梗ā墩{張籍》)。有《李太白集》。
【主要作品】
客中作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靜夜思 將進酒
望廬山瀑布 早發(fā)白帝城 登金陵鳳凰臺 月下獨酌 夢游天姥吟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 關山月 子夜吳歌 長干行 蜀道難 長相思 行路難 玉階怨 贈孟浩然 渡荊門送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杜甫(712--770)(入選理由:現(xiàn)實主義顛峰)
字子美,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他的詩激蕩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圣”。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皾鷷r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xiàn)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tǒng)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xiàn)。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傊?,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xiàn)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陶淵明 (365~ 427)(入選理由:中國隱士詩人、田園詩人代表人物)
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一名潛 ,字元亮 ,私謚靖節(jié) .潯陽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 )人 .著名山水田園詩人。
主要作品有:歸園田居五首、飲酒二十首并序、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桃花源詩并記、詠荊軻、歸鳥(四首)
蘇軾(1037—1101)(入選理由:中國文化之集大成者,詩、詞、文俱佳,詞更是開豪放一派)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少數(shù)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李清照(1084-約1151))(入選理由:中國古代文學最值得一提的女性)
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古代詩歌的體裁常識
一、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字數(shù)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④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shù)(套曲)兩種。套數(shù)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xiàn)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fā)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xiāng)、念友等。
④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fā)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fā)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二、古代詩歌的發(fā)展歷史
1.中國古典詩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勞動創(chuàng)造了詩歌?!对娊?jīng)》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也被稱為“詩三百”?!对娊?jīng)》按內容分為風、雅、頌,其中“風”為民歌,是其中的精華部分?!对娊?jīng)》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有人將“風、雅、頌、賦、比、興”歸納為《詩經(jīng)》六義?!对娊?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
2.在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文人詩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詩體,這就是屈原和楚辭。因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故楚辭也被稱為騷體詩。楚辭的特點:句子長短不一,形式靈活,多用“兮”字?!膀}”還常與《詩經(jīng)》中的“風”并稱為“風騷”,常用來代稱文學作品,或代表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峨x騷》是其代表作。《離騷》是現(xiàn)存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也是一首浪漫主義的杰作。其作品還有《九歌》(九為虛數(shù),共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為實指)等。
3.代表兩漢詩歌的最高成就為樂府詩。樂府,最先是指漢朝的音樂機關,主要任務是搜集歌辭,訓練樂工。魏晉六朝將樂府所唱的詩叫“樂府”,于是樂府由官府名稱演變成一種帶音樂性詩體的名稱。漢樂府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代表作《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現(xiàn)存古代最早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是漢樂府民歌發(fā)展的最高峰。它與北朝的民歌《木蘭辭》并稱為“樂府雙璧”?!犊兹笘|南飛》選自南朝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木蘭辭》選自宋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
4.魏晉時期,文人五言詩開始興盛。其代表是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詩人及晉朝的陶淵明。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被詩論家稱為“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豆旁娛攀住肥俏娜宋逖栽姷拇?,標志著五言詩由產(chǎn)生發(fā)展到最終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態(tài)度、形象的語言、比興手法形成獨特的含蓄的風格,對后世的抒情詩有直接的影響。
5.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別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中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最高成就,被譽為唐詩的“雙子星座”。李白有“詩仙”美稱,其詩清新飄逸。杜甫有“詩圣”之稱,其詩沉郁頓挫,有“詩史”之稱,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詩人,號香山居士,其文學主張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唐代的著名詩派有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以標舉隱逸,寄情山水,歌詠田園生活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維)孟(浩然)。邊塞詩派其作品多描寫塞外奇異風光,抒寫將士樂觀豪邁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復雜矛盾情感。詩風奔放昂揚。代表作家高(適)岑(參)。
6.詞產(chǎn)生于晚唐,興盛于宋。宋代的詞從風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棄疾)蘇(軾);婉約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金、元兩代興起、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歌曲,體式與詞相近,較為自由,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地使用口語。散曲有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數(shù)則合一個曲調中許多曲子為一套。套數(shù)也叫套曲,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它少則兩曲,多則二十曲,沒有定數(shù)限制。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關于唐宋古代文學的考試
宮體詩--指以南朝梁簡文帝為太子時的東宮,以及陳后主、隋煬帝、唐太宗等幾個宮廷為中心的詩歌。“宮體”既指一種描寫宮廷生活的詩體,又指在宮廷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始于簡文帝蕭綱。蕭綱為太子時,常與文人墨客在東宮相互唱和。其內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則追求詞藻靡麗,時稱“宮體”。后來因稱艷情詩為宮體詩。
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他們擴大了詩歌題材,初步擺脫了南朝柔弱綺麗的文風,給詩壇帶來清新健康的氣息,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在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聞一多先生稱他們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
王孟--盛唐詩人王維和孟浩然的并稱。他們均以山水田園詩著稱,而且好用五言描寫自然景物。他們的詩歌都不注重詞藻的華美,而是以極自然生動的文筆,表現(xiàn)一種高遠而清幽的意境。立意新穎,詩歌的形象富于個性特征,藝術風格較為相近。
“詩仙”--詩才飄逸如仙。白居易詩云:“詩仙歸洞里,酒病滯人間。”(《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后來專指浪漫主義大家李白。嚴羽《滄浪詩話·詩評》:“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祠耳?!保?)
*“詩仙”——詩仙指的李白。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權貴、要求自由的精神,高傲豪邁的性格,恣肆縱放、雄奇飄逸的詩風,以及他詩歌的“驚風雨”、“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不僅深深地吸引和影響著當時眾多的詩人,而且也給后代的詩人和詞人以強烈的鼓舞和啟迪。很多詩人都是從李白那里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而取得杰出成就,他的許多優(yōu)秀詩篇一千多年來一直照耀著我國文壇,哺育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和作家,同時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深受廣大人民喜愛而得以廣泛流傳,故稱之為“詩仙”。(2)
*“詩圣”——詩圣指的是杜甫。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詩歌藝術上,他能夠吸取和總結前人的成就,融合眾長,兼?zhèn)渲T體,并形成特有的沈郁頓挫的風格。以詩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激動人心的變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帶著盛唐詩歌的偉大氣魄,全面反映戰(zhàn)亂以后的現(xiàn)實,既對現(xiàn)實矛盾、人民痛苦作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著積極樂觀的精神。同時,也為中唐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在詩歌史上占據(jù)著劃時代的地位。后世稱之為“詩圣”。
“三吏”、“三別”--杜甫所作組詩名。共包括六首詩:《新安吏》、《潼關吏》和《石壕吏》總稱“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總稱“三別”。這組詩真實而生動地記錄了詩人由洛陽至華州沿途所見安史之亂中的社會情景,深刻揭露了戰(zhàn)亂給
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揭露了封建國家和人民之間的利害沖突,表現(xiàn)了作者憂時喪亂
的深切感情。這組詩在形式上均采用樂府詩體,以對話或獨白的方式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飽滿的形象,在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新樂府--新樂府是與古題樂府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它始創(chuàng)于杜甫,元結、顧況又有所發(fā)展。白居易在《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的基礎上擴充為五十首,名曰“新樂府”,遂得名。新樂府的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新樂府運動——中唐新樂府運動是由張籍、王建、李紳等人的創(chuàng)作開始的。張王以大量新樂府著名于世。李紳寫《新題樂府》二十篇,元和四年元稹以為“雅有所謂,不虛為文”,遂“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這就是《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博十二首》。白居易又在元稹的基礎上擴充為五十首,名曰“新樂府”,并在序里明確提出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張。于是新樂府的創(chuàng)作從杜甫開始,經(jīng)過元結、顧況,到白居易就形成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歌運動。
古文--古文是與六朝以來重辭藻、講音韻和對仗的駢儷文相對而言的,指以文言所寫的散文。韓愈把自己所寫的那種繼承三代兩漢文體的散文稱為古文,以別于流傳已久的駢文。從此有了“古文 的這個概念。
*古文運動——古文運動是唐德宗貞元時期,由于韓愈的大力提倡,古文發(fā)生了廣泛的影響。許多人向韓愈請教,一時韓門弟子甚多。李翱、皇甫湜等都追隨韓愈積極作古文,到了唐憲宗元和時期,又得到柳宗元的支持,古文逐漸壓倒了駢文,占據(jù)了文壇的主要地位,這就是文學史上所謂古文運動。
*韓柳——韓柳是指韓愈和柳宗元。他們都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詩人,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的散文內容比較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擅長于論說文,韓文的風格雄壯奔放,波瀾曲折。柳宗元的寓言小品,諷刺社會上種種腐敗現(xiàn)象,一針見血,有相當高的藝術性;他的雜文提示社會矛盾,具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
永州八記--永州八記是唐代古文家柳宗元貶永州司馬時所寫的八篇游記的總稱。作者用清新秀美的文筆記寫了永州的自然山水,并寄寓了自己政治上遭受逼害的激憤之情。柳宗元繼酈道元之后,使山水游記成為一種獨立的體裁,永州八記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韓孟詩派--韓孟詩派是中唐時期與新樂府運動同時崛起的一個影響較大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是韓愈、孟郊,此外還包括賈島、盧仝、劉叉等人。這個詩派創(chuàng)作的特點是通過抒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來揭示社會的弊病,追求深險怪僻,刻意推敲。
*(唐)傳奇—— “傳奇”是由于晚唐時裴铏寫了一部小說集叫《傳奇》,后來就以這個書名做為這一類小說的統(tǒng)稱。唐傳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唐傳奇大多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唐傳奇的出現(xiàn)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次大飛躍,它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進入了成熟的階段。
變文--變文又稱敦煌變文,指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唐代俗講僧和民間藝人講說故事的底本。變文的得名與佛家所謂變相有關。變文采用詩文相間、有說有唱的形式。散文部分是口述,韻文部分是吟唱。在講唱變文時,有的還配合著圖畫。變文的內容分為講唱佛經(jīng)故事和講唱人世故事兩種。變文是后世各種說唱文學的先驅,它代表了文學發(fā)展的一個新方向。
*詞——詞是曲子詞的簡稱,就是歌詞的意思。曲子詞是唐五代時的通稱,詞是后起的名稱。又叫詩余、樂府、長短句等。詞是由樂以定詞,根據(jù)詞調的要求填詞;而樂府詩則是選詞以配樂。
*花間詞人——五代后蜀趙崇祚輯錄了晚唐五代時期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夐、孫光憲、魏承斑、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和李珣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為《花間集》十卷。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詞集。這十八家除溫庭筠、皇松和孫光憲以外,都是西蜀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上一致,后世因此稱之為花間詞人。(此題待校對、修改)
*戲文—— 戲文是在雜劇和南方民間歌舞基礎上形成的戲曲形式。
西昆體--西昆體因楊億編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為北宋初年出現(xiàn)的一個詩派。其代表人物有楊億、劉筠、錢惟演三人。這個詩派取法唐代的李商隱,要求抒寫詩人內心世界和追求形式的華美,注重音節(jié)的鏗鏘,詞采的精麗,又喜用典故,力圖表現(xiàn)才學功力。浮艷是西昆體的大病。這個詩派散文的風格與詩相同,也稱西昆體。
烏臺詩案——“烏臺詩案”是元豐二年發(fā)生的文字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實有些譏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但此事純屬政治迫害。
*三蘇——三蘇是指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散文家。蘇軾的散文自由之至,自然之至,而又極富變化。無論論說文、記敘文、雜文、散文賦,均多佳作。他的詞在詞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蘇洵的成就主要在政論文;蘇轍也以政論文見長。
*蘇門四學士——北宋后期的作家?guī)缀鯚o不受到蘇軾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號稱“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在詩歌方面影響很大,他的詩論頗引人注目。秦觀是元佑時期主要詞作家,詞不僅情辭得兼,而且又合乎音律。晁補之詩歌創(chuàng)作以古樂見長,辭格俊逸。張耒的詩受白居易和張籍的影響頗深,詩風平易淺近。
《六一詩話》--北宋歐陽修晚年所撰。共一卷。原名《詩話》,因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后人遂改書名為《六一詩話》,書中多評述北宋詩人的作品,亦涉及唐詩。以“詩話”名書,此書最早,這就為詩歌評論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形式,后人多有效仿者。
江西詩派--江西詩派因南宋初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并刊行《江西宗派詩集》而得名,為宋代一個影響深遠的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他們后來又被稱為這個詩派的“三宗”。這個詩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語言技巧方面“以故為新”,講求“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去摹古、變古,追求奇險硬澀的風格。
江湖派--南宋后期出現(xiàn)的一個詩派,因南宋書商陳起曾刻印詩集《江湖集》而得名。集中多收錄在野詩人的作品,其中有議論朝政、譏諷當權者的詩篇,因而造成江湖詩禍。江湖派作家大都浪跡江湖,但個人作品的思想、風格及藝術成就并不相同。其中戴復古和劉克莊的成就最高,影響也較大。
慢調--慢調是詞曲的一種格調。因曲調舒緩而得名。其意義與“長調”有別。(“長調”是從體制上劃分的,一般指篇幅長于“中調”者,一說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也有由單調小令演化而成的,如《江西月慢》、《木蘭花慢》。依慢調所填的詞稱慢詞。
一般來說,慢詞的字句較多,如柳永為樂工作慢曲所填的詞,便是以篇幅較長、句子錯
綜不齊為特色。但慢調畢竟不同于長調的意義。
誠齋體--南宋詩人楊萬里字誠齋,“誠齋體”即指他獨特的詩歌風格。其突出特點是“活脫”,具體表現(xiàn)為構思新穎奇特,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
大晟詞人--宋徽宗時創(chuàng)立大晟,制作新樂,并以周邦彥為提舉,會集詞人樂師,討論古音,審定古調,又增慢、引、犯等新的曲調。作者多依其體格填詞,也稱大晟詞。又稱周邦彥、萬俟詠、晁端禮等在大晟府供職的詞人為大晟詞人。大晟詞人的詞作“言情體物,窮極工巧”(《人間詞話》),開南宋姜夔、吳文英的先河。
格律詞派--格律詞派是南宋詞兩大流派之一。這個詞派以姜夔為代表,其余重要的詞人還有吳文英、史達祖等。南宋后期詞壇學蘇辛者流于粗豪,學柳秦者流于鄙俗。姜夔有意在藝術上矯正這些弊病,作詞講究章法、章律、追求完美蘊蓄的意趣。后繼者更注重音韻格律的嚴整和辭藻的雕琢,故講求音律與辭句的精美便成了格律詞派的共同特點。
*中興四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是指陸游、楊萬里、范大成、尤袤。陸游南宋時期杰出的詩人,詩今存九千二百多首。四十二以前的詩百余首,晚年在山陰寫的詩七千多首。他的作品除悲憤激昂的愛國詩篇外,還有大量閑適詩。楊萬里著有《江湖集》、《荊溪集》、《西歸集》等九個詩集,共存詩四千二百多首。范大成著有《石湖集》,出使金國寫下七十二首絕和一卷日記《攬轡錄》。尤袤的詩集已散失,現(xiàn)有輯本《梁溪遺稿》。
蘇辛——蘇辛指的是蘇軾和辛棄疾。辛棄疾雖然與蘇軾并稱“蘇辛”,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但兩人的詞風仍有很大的不同。辛棄疾一方面繼承蘇軾,高唱大江東去,一方面又以詞體的當行本色出之,加以履行,豪放而諧音律。蘇軾的詞風是“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辛棄疾的詞風,則以蒼涼、雄奇、沉郁為主調。
易安居士——易安居士是李清照自號。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女作家,在詩、詞等方面都有所成就。她的詞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是婉約派的代表。詞的主要內容是踵繼前人抒寫愛情與離情別恨。
誠齋體—— 楊萬里自號誠齋野客,一開始學江西詩派,后轉向學習唐代詩人,最后又轉而師法自然。終于創(chuàng)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被稱為“誠齋體”
放翁體——“放翁”是陸游的晚號,陸游是南宋時期最杰出的詩人,他出自江西詩派而又不局限于江西詩派,詩歌以其高度的愛國思想和獨具一格的詩風,稱之為“放翁體”,在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稼軒居士——稼軒居士指的是辛棄疾。辛棄疾的創(chuàng)作以詞為主,《稼軒詞》存詞六百多首。他的詞,激蕩著“整頓乾坤”的豪情壯志,憂慮國事與感嘆自己的遭遇成為他的詞的一個重要內容。懷古之作是他的一大成就。
說話——“說話” 是唐宋以來一種表演伎藝的名稱,就是“說書”,講說故事的意思。從事“說話”伎藝表演的人,稱為“說話人”?!罢f話”作為一種表演伎藝的專用名稱。始見于唐代,但是我國的說唱藝術,卻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秦漢時期就已流傳著一種帶有說唱性質的演唱體歌謠或娛樂表演。
說經(jīng)——說經(jīng),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司道等事。
講史——講史,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zhàn)之事。
諸宮調--諸宮調是說唱藝術之一種,產(chǎn)生于北宋,興盛于金代及南宋,至元代漸趨衰亡。它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lián)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lián)成長篇,雜以說白,說唱各種故事。此種藝術有說有唱,而以唱為主。因用多種宮調曲子聯(lián)套演唱故事,所以稱“諸宮調”,又因它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亦稱“彈詞”,現(xiàn)存的作品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等。
*諸宮調——諸宮調是說唱藝術之一種,諸宮調產(chǎn)生于北宋,盛行于金及南宋,至元便漸趨衰亡。它用若干宮調的套曲聯(lián)成長篇演唱各種故事,所以稱“諸宮調”。(2)
話本--話,即故事,話本原是“說話”藝人演講故事所依據(jù)的底本,是宋元時期隨著民間“說話”伎藝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從群眾中產(chǎn)生的白話小說。分為講史話本和小說話本兩類。前者多用淺近文言。講述取材于歷史長篇故事(如《新篇五代史平話》),又稱“平話”,后來發(fā)展為章回體的長篇小說;后者則多為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的白話短篇(如《錯斬崔寧》),又稱“短書”。魯迅說:“這類作品,不但體裁不同,文章上也起了改革,用的是白話,所以實在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保ā吨袊≌f的歷史的變遷》)
*話本——話本原是“說話”藝人表演時所依據(jù)的底本,只供說話人表演之用
中國古代文學史(唐宋部分)的資料(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附答案
宋代部分名詞解釋:
賀梅子、張孤雁、張三中、張三影、小李白、誠齋體、易安體、半山體、西昆體詞中老杜、二張、二晏、二窗、江西詩派、一祖三宗、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四靈詩派 江湖詩派、中興四大詩人、《四時田園雜興》
宋代部分簡答題:
一、詩詞文句藝術手法簡析
1、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2、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3、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
4、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5、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6、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7、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二、簡析問題
1、柳永詞《雨霖鈴》的抒情手法
2、柳永詞《雨霖鈴》的鋪敘層次
3、李清照《聲聲慢》的疊字藝術
4、李清照《聲聲慢》的鋪敘層次
5、辛棄疾《永遇樂》的用典手法
6、辛棄疾《摸魚兒》的結構特點
7、蘇 軾《望湖樓醉書》寫景技巧
8、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寫景技巧
9、歐陽修《醉翁亭記》的主旨和手法
10、蘇 軾《喜雨亭記》的主旨和手法
11、范仲淹《岳陽樓記》的主旨和手法
三、作品評析
柳 永《雨霖鈴》 蘇 軾《念奴嬌》
蘇 軾《水調歌頭》 李清照《聲聲慢》
周邦彥《六丑》 辛棄疾《水龍吟》
辛棄疾《永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