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題,古代文化常識題教案
推薦文章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讀后感因為在做關于《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研究》這一課題,所以最近多接觸關于傳統(tǒng)文化、中外文化、節(jié)日文化等類似的書籍,而我對傳統(tǒng)文化尤為感興趣,所以就打開了王力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這本書,徜徉書中,趣味多多。讀傳統(tǒng)文化的書一般都感覺比較枯燥晦澀,甚至會有大量的生僻字不知其音其意。這本書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傳統(tǒng)文化涵蓋面之廣自不用說,且文筆風趣詼諧,插圖精美,圖文結合,穿插故事、文獻等,配有相關注釋,讀來不覺無味深奧,通俗易懂,趣味橫生。書中的插圖,或是關于器皿,或是關于建筑,或是關于絲帛……線條清晰,真實可感,觸摸上去好像在和中國古代的這些精品做最親密的接觸,不禁感慨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和厚重。本書簡介中就是一連串的發(fā)問“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個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結是什么樣子么?你知道黃帝戰(zhàn)蚩尤的真相么?”……真想做一位學識淵博、旁征博引的老師,如果真能在語文教學中,必要之時,將這些知識、故事、文獻信手拈來,延伸引用,我的課堂肯定頗受歡迎吧。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才能給予學生最好的文學滲透。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書中也有涉及。比如中元節(jié)是中國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親人的節(jié)日,又叫“盂蘭盆節(jié)”或“河燈節(jié)”。盂蘭盆是梵文音譯,原意為“從苦難中拯救”。這個故事和目犍連(也就是中國民間目連戲的男主角目連)救母的故事有關。傳說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報生養(yǎng)哺育之恩。結果送給母親的飯食一遞到母親手上就化成火炭。佛陀說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我們都要集結佛法僧三寶的力量,超度我們的七世父母。這個故事的內(nèi)涵,其實還遠比它表面上看要來得深刻。實際上,佛教界內(nèi)的人大多認為盂蘭盆的故事講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轉(zhuǎn)化的原因。其實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小說中關于中元節(jié)的描寫并不少。中元節(jié)作為寄托哀思,為已逝親人祈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史甚至比清明節(jié)更為悠久,意義也不在清明節(jié)之下。它已被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各地均有不同的民俗活動,類似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上巳節(jié)和寒衣節(jié)。僅以中元節(jié)為例,關于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的運用需要篩選、提取、比對、舍棄。關于節(jié)日文化中的消極思想是糟粕,需要摒棄,涉及的詩詞文化、哲學思想、節(jié)日意義則是精華,可以酌情保留。同一節(jié)日的不同資源需要深思熟慮,找準切入口;不同節(jié)日的文化資源,也要需要對比和取舍。這要看這種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是否必要,是否有意義,是否有積極意義。這是一個長期研究和思考的命題。我看《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與其說是研究,更像是一種“掃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刻,真正感悟絕非一朝半夕之事。了解未知領域或不精通的領域,是一種自我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讀書多一點,發(fā)現(xiàn)多一點,懂得多一點,僅希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或課題研究中有所價值,有所運用。這是一種責任,需要堅持。
中國古代文化歷史所必須知道的常識(如復社,東林黨等)
【禮教】
《金剛經(jīng)》是(佛教)著作
唐朝六渡日本宣揚佛教為當時兩國邦交做出巨大貢獻的是(鑒真)
道教創(chuàng)始于(東漢)注1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其中祭祀活動被稱為(吉禮)注2
按照古人的飲食禮儀,在上一道燒魚時應該(魚尾向著客人)
俎是古時的一種禮器,為祭祀時使用,用途是(宰殺和擺放祭祀用的牲畜)
古人以“孝悌”為美德,其中悌指的(尊敬兄長)
古人講究尊稱禮節(jié),談到對方父親一般稱為(令尊)
古人講究謙辭禮讓,談到自己兒子一般稱為(犬子)
古人稱呼自己父親的侄女婿為(堂姐夫/妹夫)
古人稱“拙荊”指(自己的妻子)
古人稱“連襟”指(姐妹之丈夫)
在古代,下列哪個詞語中用來稱呼對方妻子(令困)
【歷史常識】
下列年代相對最早的一個朝代或時期是(漢)
東晉和西晉的順序是(先有西晉后有東晉)
唐朝前是(隋朝)
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個省不在三省之列(下書?。┳?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不包括(楚)
下列朝代按時間順排列應為(夏商周)
曾經(jīng)東征高麗的隋煬帝名叫(楊廣)
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地點大澤鄉(xiāng)在哪個?。ò不眨?/p>
不屬于二十四史的史書是(史通)
李世民在位期間的治平局面稱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國號是(貞觀)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唐太祖)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造者是(李冰)
墨子屬于(墨家)
莊子屬于(道家)
提倡“兼愛,非攻”的是(墨家)
【琴棋書畫】
被稱為酒仙的是(李白)
“說琴諫國王”所說的是(鄒忌諫齊王)
我國古代最早出現(xiàn)的樂器是哪一類(吹奏樂器)
五音是(宮商角徵羽)不包括(雅)
吹奏橫笛的正確口型應該是(嘴角向兩邊)
古人所稱的“鍬秤”指的是哪種物品(棋盤)
中國象棋棋盤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九宮)
以下哪一個是象棋中不會出現(xiàn)的走法(象四進五,士二進四)
關于象棋的說法錯誤的是(兵和卒只允許前行,不能后退和平移)
以下關于象棋的說法,哪個是正確的(象棋起源較早,戰(zhàn)國時期就已有記載)
關于圍棋的說法錯誤的是(圍棋的棋子分數(shù)量同的黑白子)
圍棋開局的落子規(guī)則是(執(zhí)黑先行)
圍棋的棋盤圖案是(橫豎十九條直線)
圍棋棋子緊鄰的直線交叉點成為(氣)
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是(筆墨紙硯)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被譽為“書圣”的是(王羲之)
被譽為“草圣”的是(張旭)
有畫圣美譽的吳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義的字典是(說文解字)注4
著名的《女史箴圖》是哪位畫家的作品(顧愷之)
“夢幻西游”四個字一共由多少筆畫組成(三十二畫)
“唐”(十畫)
“朝”(十二畫)
“長安”(十畫)
【唐詩】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首膾炙人口的《俠客行》出自(李白)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出自(《長恨歌》)
被稱為樂府雙壁的是《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古詩名句“夕陽無限好”的下句是(只是近黃昏)
古詩名句“前山鳥飛絕”的下句是(萬徑人蹤滅)
古詩名句“舉杯邀明月”的下句是(對影成三人)
古詩名句“男兒何不帶吳鉤”的下句是(收取關山五十州)
古詩名句“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下句是(道是無晴還有晴)
古詩名句“正是江南好風景”的下句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古詩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的下句是(白云千載空悠悠)
古詩名句“千里鶯啼綠映紅”的下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風)
古詩名句“仰天大笑出門去”的下句是(我輩豈是蓬蒿人)
古詩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的下句是(贏得青樓薄幸名)
古詩名句“今日聽君歌一曲”的下句是(暫憑杯酒長精神)
古詩名句“幾處早鶯爭暖樹”的下句是(誰家新燕啄春泥)
古詩名句“黃河遠上白云間”的下句是(一片孤城萬仞山)
古詩名句“可憐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
古詩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的下句是(無人知是荔枝來)
【古代常識】
下列哪個稱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稱“不惑之年”是指(四十歲)注5
古代所稱“垂髫”只說女子(十三歲)
古代稱20歲的少年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種(炊具)
古語所稱“按圖索驥”的驥是(良馬)
古代文人所稱的“懷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舉考試按順序排列需要經(jīng)過(鄉(xiāng)試會試院試殿試)注6
下列不屬于二十四史的史書的是(史通)
五岳之說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稱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稱“陽”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謚號”指的是(帝王所專用的稱號)
我國古代四大藝術是指(棋琴畫書)
人們所稱的“三伏”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的(六月)
下列屬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興旺”形容家境繁榮,其中六畜指(豬馬牛羊犬雞)
左遷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說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書五經(jīng)”中的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長城修建后關內(nèi)關外的說法中“關”指的是(山海關)
古代“上元節(jié)”是指(元宵節(jié))注10
古代“重陽節(jié)”是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jié)喝的是(菊花酒)
古語所稱“細軟”是指(錢財)
凌晨1:00至3:00古代稱為(丙夜)
古時的二更相當于現(xiàn)在的(1-3點)
在我國古代,下列哪個時段指現(xiàn)在的19:00-21:00(黃昏)
我國農(nóng)歷把每月初一稱為(晦日)
【工藝建筑】
以下哪個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藝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國古代稱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國古代稱為“吉金”的是(青銅)
關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國被稱為“建筑業(yè)鼻祖”的是(魯班)
古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產(chǎn)生了火藥爆竹,最初用來(驅(qū)散瘟疫,鎮(zhèn)妖避邪)
唐朝著名醫(yī)生孫思邈曾為四大放明之一(火藥)做出過卓越貢獻
東漢時期發(fā)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鐵質(zhì)量)
最早的手工藝品是(瓷器)
著名的“趙州橋”位于(河北?。?/p>
【茶酒中藥】
龍井茶屬于(綠茶)
古人泡茶注重用水,以下被視為上等茶水的是(山泉水)
我國第一部詳細記述茶藝的著作是(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
我國古代釀酒的主要原料是(糧食)
以下最早在中國出現(xiàn)的酒是(黃酒)
“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發(fā)生在(三國時期)
“交杯酒”一般出現(xiàn)在哪種場合(結婚喜宴)
中草藥里的“三七”的入藥部分實際是植物的(莖)
中草藥里的“甘草”的入藥部分實際是植物的(根)
中草藥人參主要功效是(補氣固元,生津安神)
中藥配藥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一般不可同時入藥的是(干草和甘邃)
下列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一味中藥是(金銀花)
提出“望聞問切”等醫(yī)療手段的是(扁鵲)
古代醫(y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張仲景)
古代所稱的“杏林高手”是指(醫(yī)術高明之人)
【游戲知識】
魔族門派中只收男弟子的門派是(獅駝嶺)
人族門派中只收女弟子的門派是(女兒村)
一只召喚獸出戰(zhàn)多場卻沒有損失忠誠度和壽命,可能是因為(是在擂臺切磋)
戰(zhàn)斗中捕捉怪物的快捷鍵是(Alt+G)
召喚獸是否聽從主人的召喚出戰(zhàn),取決于它的(忠誠度)
能夠提高防御力的寶石是(月亮石)
下列具有補充氣血功效的裝備特技是(氣歸術)
下列具有補充魔法值功效的裝備特技是(凝氣決)
五行相克相生注11
【注釋】
道教創(chuàng)始于東漢,創(chuàng)始人為張道陵,奉老子為教主,大家勿將道教和道家兩個概念混淆。
中國古代“五禮”為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
關于六部:[吏部]其職責為官職任免升調(diào)[戶部]其職責為土地稅收戶口 [禮部]其職責為典禮科舉學校[刑部]其職責為司法刑獄案件
[兵部]其職責為軍事軍隊邊防[工部]其職責為工程營造水利
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第一”主要是唐朝之前的(畢竟游戲的時代背景為唐朝,考試題目不應超越歷史)為大家羅列一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第一部藥典《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第一部神話小說《搜神記》第一部中醫(yī)學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第一部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齊民要術》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我為大家整理如下
類別 含義 類別 含義
襁褓 未滿周歲的嬰兒 而立之年 30歲
孩提 2—3歲的兒童 不惑之年 40歲
垂髫 幼年(又叫總角) 知命之年 50歲
豆蔻 女子13歲 花甲之年 60歲
及笄 女子15歲 古稀之年 70歲
加冠 男子20歲(又叫弱冠) 耄耋之年 80,90 歲
頤之年 100歲
6.古代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
等級 含義
院試 又叫童試,縣級考試,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 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 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 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
7.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8.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
9.古代官職詞語
類別 拜除 遷翟 左遷 罷黜 征辟 出徙 乞骸骨
含義 受官 升官 降官 免官 招聘 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 大臣辭職
10.古代主要節(jié)日
類別 含 義 類別 含 義
元日 正月初一
七夕 七月初七,婦女乞巧
人日 正月初七,主小孩
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上元 正月十五,又叫燈節(jié)
中秋 八月十五
社日 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重陽 九月初九
寒食 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冬至 節(jié)氣的起點
清明 四月初。掃墓。祭祀
臘日 臘月初八
端午 五月初五(屈原)
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日的晚上
11.天地萬物都存在著金、木、土、水、火五種屬性,稱之為五行。而五行之間又有相克的關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環(huán)不斷,生生不息
【補充】
還有些其他科舉考試中題目所涉及的方面
1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分古琴和古箏兩種版本
[廣陵散]作者為嵇康,古箏演奏
[平沙落雁]琵琶演奏
[梅花三弄]笛子演奏
[十面埋伏]琵琶獨奏
[夕陽蕭鼓]琵琶獨奏
[漁樵問答]古琴名曲
[胡笳十八拍]作者為蔡文姬,枇杷古曲
[漢宮秋月]琵琶演奏
[陽春白雪]琵琶套曲
我國的三大國粹:中國畫,中國醫(yī)學,中國京劇
我國的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愛晚亭,湖心亭
我國的四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藤王閣,大觀樓
我國詩歌史上的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水經(jīng)注〉〉是漢代桑欽的一部河道學專著
三國時代數(shù)學家劉徽提出了圓周率計算方法割圓法
隋朝工匠李春建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
關于科舉考試題目所涉及的知識甚廣,收集整理上有一定難度,借鑒了游戲論壇的的幾位作者的文章,但我撰寫此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擴充玩家對于題目的認知廣度,作者學識畢竟有局限性,有不當錯誤之處請各位指出和我交流討論,在此感謝一直為我提供幫助的廣東區(qū)清輝圓的夢幻西游玩家。
一、年齡稱謂
0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0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0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0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0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0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0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二、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nèi)容: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節(jié)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四、古代的刑罰
(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0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0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07)大辟:砍頭
(08)炮烙:將人燒烤死
(0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尸街頭
五、古代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紀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shù)對單數(shù)、雙數(shù)對雙數(shù),不可能出現(xiàn)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huán),周而復始。
*將公歷年換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號紀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后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關官職的問題
1、詞語
(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
(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
(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
(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p>
對應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習空余翻看,權威準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識有哪些?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識有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先要沐浴、更衣、獨居,忌食魚肉葷腥,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做“齋戒”。(有司)官吏的通稱,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所以稱有司。
(九賓)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禮節(jié),由儐者九人依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湯鑊)古代的一種酷刑,用滾水烹煮。鑊,古代的一種鼎。
文言文內(nèi)容解釋
赤縣、神州 代稱中國。上古時代,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中國又指春秋戰(zhàn)國時中原各諸侯國,后又泛指中原地區(qū)?!皣眲t是古代諸侯王的封域。
九州、九土、八荒、五服九州九土是傳說中的我國古代中原的行政區(qū)劃,又可泛指中國。八荒即八方。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圍的地方,每五百里為一區(qū)劃,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五等地帶,叫“五服”。
山東、山西戰(zhàn)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西為山西。關內(nèi)、關外古代在今陜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為“關內(nèi)”,相對者為關外。
三晉、三楚、三秦戰(zhàn)國時晉分為三(趙魏韓),后人把原晉地稱為“三晉”。秦漢時分原楚地為西楚、東楚、南楚,即三楚。項羽滅秦后,把關中分為三區(qū),分封給秦的三個降將,后泛稱關中地帶為三秦。
高考必會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文常只要記得著作及其作者的年代,著作思想及其作者的主張,還有一些齊名人物。這個要提前準備,求全不求深!
介紹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常識】 下列哪個稱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稱“不惑之年”是指(四十歲)注5 古代所稱“垂髫”只說女子(十三歲) 古代稱20歲的少年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種(炊具) 古語所稱“按圖索驥”的驥是(良馬) 古代文人所稱的“懷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舉考試按順序排列需要經(jīng)過(鄉(xiāng)試會試院試殿試)注6 下列不屬于二十四史的史書的是(史通) 五岳之說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稱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稱“陽”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謚號”指的是(帝王所專用的稱號) 我國古代四大藝術是指(棋琴畫書) 人們所稱的“三伏”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的(六月) 下列屬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興旺”形容家境繁榮,其中六畜指(豬馬牛羊犬雞) 左遷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說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書五經(jīng)”中的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長城修建后關內(nèi)關外的說法中“關”指的是(山海關) 古代“上元節(jié)”是指(元宵節(jié))注10 古代“重陽節(jié)”是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jié)喝的是(菊花酒) 古語所稱“細軟”是指(錢財) 凌晨1:00至3:00古代稱為(丙夜) 古時的二更相當于現(xiàn)在的(1-3點) 在我國古代,下列哪個時段指現(xiàn)在的19:00-21:00( 黃昏) 我國農(nóng)歷把每月初一稱為(晦日) 【工藝建筑】 以下哪個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藝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國古代稱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國古代稱為“吉金”的是(青銅) 關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國被稱為“建筑業(yè)鼻祖”的是(魯班) 古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產(chǎn)生了火藥爆竹,最初用來( 驅(qū)散瘟疫,鎮(zhèn)妖避邪) 唐朝著名醫(yī)生孫思邈曾為四大放明之一(火藥)做出過卓越貢獻 東漢時期發(fā)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鐵質(zhì)量) 最早的手工藝品是(瓷器) 著名的“趙州橋”位于(河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