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散文《時間》原文,沈從文散文時間原文注解
推薦文章
沈從文的《時光》
你好,沈從文所寫的文章沒有叫“時光”的,他的文章以“時”開頭的有三篇:《時和空》、《時間》、《時事學習總結(jié)》。估計你說的是他的《時間》一文:
時間
沈從文
本篇發(fā)表于1935年10月28日《大公報·文藝》第33期,署名炯之。
(摘自《沈從文全集》第14卷第99—101頁)
一切存在嚴格的說都需要“時間”。時間證實一切,因為它改變一切。氣候寒暑,草木榮枯,人從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時間,都從時間上發(fā)生作用。
常說到“生命的意義”或“生命的價值”。其實一個人活下來真正的意義同價值,不過是占有幾十個年頭的時間罷了。生前世界沒有他,他是無意義無價值可言的?;畹讲荒茉倩钏赖袅耍麤]有生命,他自然更無意義無價值可言。
正仿佛多數(shù)人的愚昧同少數(shù)人的聰明,對生命下的結(jié)論差不多都以為是“生命的意義同價值是活個幾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覺,吵架,戀愛,……活下來等待死,死后讓棺木來裝殮他,黃土來掩埋他,蛆蟲來收拾他。
生命的意義解釋得既如此單純:“活下來,活著,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聰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對生命意義同價值找出第二種結(jié)論,就是“怎么樣來耗費這幾十個年頭”。雖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覺,吵架,戀愛,……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間,到底也就有了分歧。這分歧是一看即明白的。大別言之,聰明人要理想生活,愚蠢人要習慣生活。聰明人以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應(yīng)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個理想。愚蠢人對習慣完全滿意,安于習慣,保護習慣。(在世俗觀察上,這兩種人稱呼常常相反,安于習慣的被呼為聰明人,懷抱理想的人卻成愚蠢家伙。)
兩種人既同樣有個“怎么樣來耗費這幾十個年頭”的打算,要從人與人之間找尋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即或擇業(yè)相同,成就卻不相同。同樣想征服顏色線條作畫家,同樣想征服樂器聲音作音樂家,同樣想征服木石銅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樣想征服人身行為作帝王,同樣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一切結(jié)果都不會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詩人,同時也就有鱉腳詩人,有偉大革命家,同時也有虛偽革命家。至于兩種人目的不同,擇業(yè)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義同價值,原來如此如此,卻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發(fā)生一點特殊意義同價值,心性絕頂聰明,為人卻好像傻頭傻腦,歷史上的釋迦,孔子,耶穌,就是這種人。這種人或出世,或人世,或革命,或復(fù)古,活下來都顯得很愚蠢,死過后卻顯得很偉大。屈原算得這種人另外一格,歷史上這種人并不多,可是間或有一個兩個,就很像樣子了。這種人自然也只能活個幾十年,可是他的觀念,他的意見,他的風度,他的文章,卻可以活在人類記憶中幾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個時間限制,這種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這種限制。
話說回來,事事物物要時間證明,可是時間本身卻是個極其抽象的東西。從無一個人說得明白時間是個什么樣子?!皶r間”并不單獨存在。時間無形,無聲,無色,無臭、要說明時間的存在,還得回頭從事事物物去取證。從日月來去,從草木榮枯,從生命存亡找證據(jù)。正因為事事物物都可為時間作注解,時間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數(shù)人提問到生命的意義同價值時,沒有一個人敢說“生命意義同價值,只是一堆時間?!?/p>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是一個真正明白生命意義同價值的人所說的話。老先生說這話時心中很寂寞!能說這話的是個偉人,能理解這話的也不是個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記著這兩句話,卻只有那些從日光下牽人牢獄,或從牢獄中牽上刑場的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這兩句話的意義。因為說這話的人生命的耗費,同懂這話的人生命的耗費,異途同歸,完全是為事實皺眉,卻膽敢對理想傾心。
他們的方法不同,他們的時代不同,他們的環(huán)境不同,他們的遭遇也不同,相同的他們的心,同樣為人類而跳躍。
沈從文《時間》的好詞好句
當你度日如年,受著時間的煎熬,說明你的生活出了問題,正在浪費生命。
當你感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時間的運轉(zhuǎn)成正比,緊張而又充實,說明你的生命正處于黃金時期。
忘記時間的人是快樂的,無論你是忙的忘了時間,玩的忘了時間,還是幸福的忘了時間。
沈從文散文《時間》有多少字
108萬字。沈從文的文章《時間》寫出了108萬字的文章,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本書,主要講述了時間是構(gòu)成一個人生活的材料。每一個人的生命的有限的,屬于一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沈從文《時間》賞析?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其實就在“時間”里,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nèi)松撊绾纬掷m(xù),該如何演繹自己的夢想。生命的道路無常,漫漫長路卻又很短暫。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例如沈從文在文中所提到的釋迦、孔子、耶穌,他們的方法不同,他們的時代不同,他們的環(huán)境不同,他們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們的心,同樣為人類向上向前而跳躍。這就是他們?nèi)松囊饬x和價值所在。
生命如果沒有意義與價值,則無異與行尸走肉。一切人生命都有時間的限制,這種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這種限制。所以活著就要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努力奮斗,為自己的人生而拼搏,讓自己的生命之花開出絢麗的花朵,留在人們心間。這,才叫做價值。
生命如花,盡情綻放
? ?每到歲末,最容易讓大家一致感慨的就是時光易逝,韶華不再,當然,正蓬勃成長的小朋友們除外。
??? 因此,現(xiàn)代作家朱自清那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更加引人共鳴:
???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 ( 摘自朱自清《匆匆》)
??? ?關(guān)于時間的問題細思則恐,正如這篇散文中所寫的那樣:“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p>
??? 因為對于個人來說,時間是不斷流逝,還永不復(fù)返。
?? ?在浩渺的宇宙中,人的生命極為有限。個體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時空中變得微不足道,一生好像只是一顆流星劃過夜空的瞬間,還未必有多少人看見。
??? 一旦意識到個人是如此渺小,就會生發(fā)出巨大的虛空感,難怪朱自清嘆息說只有徘徊和匆匆罷了。
??? 同樣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的沈從文對此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他索性直接寫了篇散文名為《時間》,里面也有類似《匆匆》的感嘆:
??? 常說到 “ 生命的意義 ” 或 “ 生命的價值 ” 。其實一個人活下去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不過占有幾十個年頭的時間罷了。生前世界沒有他,他無意義和價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沒有生命,他自然更無意義和價值可言。 ( 摘自沈從文《時間》)
??? 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沒了生命的話,這世界和你完全沒有關(guān)系。
??? 這樣想多了未免令人沮喪。于是沈從文在這篇《時間》中探討著生命的意義,贊美了那些推動人類社會向上發(fā)展的人,肯定了他們的生命價值。
??? 不過,從本質(zhì)上來說,人生就是一個由生到死的過程。在這一點上,大家完全平等——赤裸裸地來,兩手空空地去。
??? 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一直不甘心被動地承受命運的擺布,在生存之余,還會千方百計地為生命附加上各種各樣的意義,試圖讓生命的過程富有光彩,把歲月無情帶來的恐懼感遮蔽。
??? 于是,在物質(zhì)生活的基礎(chǔ)上,人類還多了一個精神世界。人的軀體可以被時間消滅,某種精神卻可以被后人繼承,永不磨滅。
??? 這就使得個體的人生充滿意義,從中能夠獲得存在過的價值感。古往今來,人們熱衷談?wù)摰目偸悄硞€名人的故事,注重此人的生命內(nèi)容帶給后世的精神力量,而非其壽命的長短。
??? 可即使附加了各種意義,也難以消除人們對時光如白駒過隙的傷感。連投身田園故作灑脫的陶淵明都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 人們對抗時間易逝所導致的挫敗感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及時當勉勵”,這與現(xiàn)在大家喜歡說的珍惜當下、把握今天之類的話同理。
??? 人只能去把握自己能把握的東西,也只能在可以把握的范圍內(nèi)作出各自的努力。因此,在年終的時候,人們喜歡總結(jié)過去,展望未來,用意在于激勵自己更加積極地去做事,為個人生命的空間填充上更多的意義。
??? 然后,可以在生命接近尾聲的時候,不必后悔白來世上一遭,辜負了僅有一次且不可逆轉(zhuǎn)的生命之旅。
??? 無論如何,我們的日子都是一去不復(fù)返。一個人只要活著,就在不停地體味著唐代詩人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名句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 ?生命其實也如花草一般,生根發(fā)芽,逐漸長成,然后慢慢綻放,最后枯萎凋零。只不過,這花開得如何和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 面對光陰的無情,多情的心驀地生出一句感慨來,那就是——生命如花,盡情綻放。
??? 那么,我們的2018,以及未來的所有日子,自當綻放如花!
? ?(寫于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