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事跡材料 教子有方家庭事跡材料
推薦文章
家庭從很多方面講,都是很適合承擔社會化任務。它是一個親密的小群體,父母通常都很積極,對孩子有感情,有動力。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教子有方家庭事跡材料,歡迎閱讀。
教子有方事跡材料(一):
王桂霞與愛人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因為他們深知“家有黃金萬兩,不如有好兒女一雙”的道理。
從上小學起,他們就注重為孩子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學習時,他們從來不看電視,而是各自看看書、干干家務,陪著老人聊聊天。他們還告訴孩子,只有充分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把每次學到的知識及時消化吸收,就不用在花費時間去上補習班。在他們的影響下,孩子上課專心聽講,回到家不需要家長督促就能認真完成家庭作業(yè),學習上孩子從不用他們個性費心。,孩子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到了西北師大附中鴻宇班,此刻在蘭州讀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王桂霞和愛人夫妻恩愛,生活中互相尊重體貼,孝敬雙方的老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響了孩子。他們的兒子不光學習好,還個性懂事,每一天放學一回家就跑去問候爺爺奶奶,平時和爺爺奶奶在一齊,有什么體力活他也總是搶著干,生怕累著了爺爺、奶奶……
王桂霞一家人幸福和諧的生活,成為周圍居民羨慕的對象。
教子有方事跡材料(二):
做一個負職責的好家長——“教子有方好家長”事跡材料
我的女兒孫一銘,今年14歲了,是盤錦市第一完全中學八年十三班的學生。她是一個活潑、自信、用心向上的孩子。生活中的她喜歡音樂,熱愛讀書,尊敬長輩,團結同學。她的健康成長,和校園、老師的教育息息相關。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承擔起家長應有的職責,如何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如何關注、引領孩子呢?在此,我就簡單地談一談教育孩子的體會和做法,和大家一齊分享。
一、營造家庭教育的氛圍。
1、做家庭教育的良師。
孩子是在父母的身邊長大的,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啟蒙教師,我是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透過言傳身教,我自覺擔負起對女兒成長教育的職責,一向以來都在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完美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也許是因為我本身是一名人民教師的緣故,我在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是比較有耐心的,每當她有一些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沒能及時解決的問題時,我總會力所能及的給以輔導,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會鼓勵她在第二天的校園生活中主動尋求老師、同學的幫忙。透過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我發(fā)現(xiàn),女兒不僅僅能及時解決疑難的問題,學習興趣濃厚,而且她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潛力也在不斷增強。
女兒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從不責怪她,而是耐心的幫她找原因,鼓勵她下次考好,不讓她喪失信心,不打消孩子的學習興趣。我經(jīng)常對她說:“父母不要求你做最好的,只要你努力了就是好孩子,我們都會為你驕傲的。”所以,當我問起孩子學習是否有壓力時,她總是說:“學習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女兒在考試取得好成績時,我總是低調(diào)處理,適當鼓勵,但又指出不足,防止孩子滋生驕傲自滿情緒。此刻,女兒的學習成績一向平穩(wěn)持續(xù)優(yōu)秀,并位于年組前列。
2、營造家庭讀書的氛圍。
我的女兒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以至于上初中以后還是坐不住板凳,還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喜歡讀書。怎樣改變這一現(xiàn)狀,以前是我一度面臨的難題。家里的藏書是有很多本,但是女兒也不感興趣,我意識到只有走出去,讓她看到外面的世界,接觸一些和文化有關的場景,才能激起她自身的讀書需求。這樣,一有閑暇時間,我就會帶著女兒去遼河美術館看展覽,在我們看有關盤錦民俗展、漫畫展、書法、篆刻、繪畫展的過程中,她會問一些感興趣的問題,我會和她探討、爭論搞笑的話題,她還學著自己攝影留念。漸漸的,我和女兒的身影時常出此刻書店,我們一齊品嘗著讀書的快樂。此刻,讀書已經(jīng)成為我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看著女兒穩(wěn)穩(wěn)的坐在椅子上,讀一些名人傳記和科幻小說、報刊雜志已成為她快樂的泉源,我真的很欣慰。
3、家長要為孩子做表率。
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一言一行都對子女起著耳濡目染的作用。這種作用,往往比校園教育、社會教育要強烈、深刻的多。中國有句古語:“潛移默化,自然擬之”。孩子善于模仿,父母一次不良的身教,往往就把許多次口頭要求的效果完全抵消了。而我們的孩子又處于青春叛逆期,在不良的身教面前,更易于與家長的良好要求背道而馳。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人的全面發(fā)展取決于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時怎樣做人,取決于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所以,我們家長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細節(jié),在生活中為孩子做出表率。
家長怎樣為孩子做表率呢?首先,要在孩子面前“言必信,行必果”,要實話實說、說話算數(shù)、言而有信。其次,在處理家庭問題時,家庭成員之間要建立平等關系,相互體諒,和睦相處,不搞特殊化,不擺家長架子,不耍家長威風,不“一言堂”。更不要對孩子“馬列”,對自己馬虎;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事業(yè)中去,搞出點“名堂”來,這才是最好的表率。這就要求家長正派做人、勤于學習、努力工作,注意提高自身素質(zhì),自覺遵循做人的操守,恪守道德規(guī)范,給孩子做出榜樣。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會有成效。
二、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
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只為孩子帶給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家庭教育的氛圍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習、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學會引導。
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以最大的速度發(fā)展和變化著,大家是否有感覺到我們的孩子沒有以前那么乖了,有那么一點點叛逆,有時候脾氣蠻大,情緒不太穩(wěn)定,還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家長必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這些特點和變化,然后采取必須的方法進行引導教育,千萬不能對孩子采取強硬的手段和措施。
我的主要做法是首先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初中階段,孩子的課業(yè)量大,學習任務重,我總是多給孩子一些贊賞,想法設法的多找到孩子的優(yōu)點,并放大優(yōu)點,多引導,少強加,多溝通,少指責。其次,對孩子進行自律的訓練。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如學習、休息、作業(yè)的安排等方面充分帶給給孩子獨立思考,獨立選取,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挫折,以獨立性強的孩子為榜樣,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理的潛力。再次,豐富孩子的人生閱歷。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各種參觀、旅游、參與社會新聞的討論,幫忙孩子客觀、全面、深入地了解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需要,了解對社會的職責和義務,學會對人對事的適宜態(tài)度等等。
2、嚴而有愛。
無論是在校園教育,還是在家庭教育中,我都信奉這樣一句話:嚴而有愛才是真教育。怎樣做到嚴而有愛?關愛不溺愛。從家長的角度,你要關愛孩子,經(jīng)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生活狀況,尤其是在校園的表現(xiàn)。那么,嚴在哪里呢?在孩子的學習習慣上。我們都明白,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一個班級,一個企業(y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如此,對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為人,每個人都需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習慣正是幫忙我們構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我相信,和孩子的學習成績相比,我們更看重孩子的學習習慣。我們要抓緊孩子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期,在嚴格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教孩子學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呢?做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誠實正直、關心他人的人,做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
3、家校攜手。
教育好孩子不僅僅僅是校園單方面的事,而是只有把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
女兒的家長會是我極為關注的活動,無論工作多么忙,我都要擠出時間用心參加,這既是對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也是尊重孩子,使孩子覺得自己對她很重視的體現(xiàn),在我心中孩子的事從來都是大事。同時,我感覺到家長會也為我?guī)Ыo了一個最好的與老師、家長們溝通交流的機會。每次家長會我都會主動與老師交流,詢問孩子的各方面狀況,和老師探討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氐郊液?,我都會主動和孩子溝通,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不錯,有哪些地方還得改善,很多時候,我都會和女兒在一些問題上達成共識。
此外,我還用心配合女兒,支持她的校園工作。女兒負責為班級養(yǎng)花,讓我?guī)兔?,我就去花市買來花土和肥料,和她一齊給花施肥換土;女兒要和同學們辦班級的版報,但苦于沒有思路,我就幫她上網(wǎng)查材料,出謀劃策┅┅此刻,我的女兒不僅僅學習成績好,而且各個方面都在均衡發(fā)展。
生而有涯,學而無涯,作為家長,教育子女我們義無旁貸的職責,我們愿和校園、老師一齊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領路人,為孩子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更廣闊的天空!
最后,感謝校園為我?guī)Ыo了一個這樣的交流平臺,祝愿第一完全中學越辦越好,孩子們在老師的呵護下,健康快樂成長,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教子有方事跡材料(三):
決定孩子一生的是健康的人格修養(yǎng),教孩子做人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職責。人的一生要理解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校園教育和社會教育。因此,日常生活中,陳巍十分注重家庭教育。
一、讓誠信理念根植于孩子心中
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源泉,是教子成人的第一步。陳巍家三代同堂,不說其樂融融但也和和睦睦。她與公婆一齊生活近30年直至兩位老人相繼去世。公婆都是離休干部,勤儉持家誠信待人。她們夫妻倆都是警察,認真工作誠實守信。這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女兒。她經(jīng)常對孩子說:做人做事要對得起良心,人在做天在看,糊弄別人和消極工作就是拿自己的良心開玩笑。她經(jīng)常給女兒講做人要謙遜誠實,要心存感激,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孩子經(jīng)常說:"她的四位長輩都有好的人格修養(yǎng),話一出口就是要誠實守信,他們都有一顆平常心,都很樂觀向上。"因此,誠信理念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已經(jīng)根植于女兒心中。
二、以身作則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傳遞正能量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且不可代替的教育者。她們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榜樣的正能量去影響熏陶孩子,她們用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帶動著女兒。家人之間相親相愛、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女兒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在與爺爺奶奶一齊生活的27年里,只要是在家就給爺爺奶奶捶背、端茶倒水、給奶奶打胰島素藥針、陪爺爺奶奶聊天、夜晚陪奶奶休息、早起給奶奶倒便盆等等,都是樂此不彼,從無怨言。此刻工作了,只要是放假回家,就不讓父母進廚房,因為她要為父母做飯讓父母歇歇。好習慣是養(yǎng)出來的。陳巍女兒很愛看書,這與家長們天天讀書看報不無關系,也從書刊中學到了很多。在女兒讀研的三年里,在導師的正確指導下,她的《怎樣激發(fā)基層團組織活力》、《青年網(wǎng)絡政治參與》等兩本書由人民日報社予以出版,期間還撰寫了《以事件為中心的青年網(wǎng)絡虛擬社群研究》等數(shù)篇論文分別在《中國青年社會科學》等報刊發(fā)表。
三、讓感恩意識成為孩子樂觀向上的行為習慣
感恩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她經(jīng)常對女兒說:"一個人懂得感恩,他就會擁有幸福,一個人心存感激,他就會更加快樂。"她引導女兒要擁有一顆陽光般的心靈、用心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要感恩一切。女兒從上幼兒園開始融入群眾生活時,就培養(yǎng)她一些諸如要謙讓禮貌等優(yōu)良品德。在19年的校園生涯中,她始終以感恩寬容的心態(tài)成長著,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刻苦學習、助人為樂,深受師生喜愛,她作為母親感到欣慰。
四、讓秀麗、善良、友愛之花開滿孩子的心田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什么樣的種子就會開什么花結什么果。給她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是她的家常便飯。她主動與女兒交朋友讓她簡單快樂生活;她經(jīng)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變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給她講做人之道;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使她感受到家長的贊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她還做到與女兒一齊成長,她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和問題,也用心認真的向女兒請教,讓她明白,學無止境,人是活到老學到老的。陳巍夫妻倆由于工作忙很少帶女兒出去游玩,但她從沒有抱怨過委屈過。女兒自理自立不嬌氣,吃苦耐勞樂于助人,做事認真善于學習。她女兒求學19年,此刻又參加工作一年,基本沒用父母操心,這讓她感到無比幸福。
家,是他們奮進的起點,是他們休憩的港灣!在科學教子的歷程中他們共同感受到了生活之美!
教子有方事跡材料(四):
建立學習型家庭
家庭教育是學育人才的搖籃,家庭不僅僅負有啟蒙重任,而且是長期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共同成長。
一、自律自約,率先垂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從。”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為了自身的生存發(fā)展,為了跟上時代的發(fā)展,為了提高生活的質(zhì)量,為了家庭的幸福,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知識,不斷地拓展視野。孩子有很強的求知欲望,他們總認為自己的父母是個萬事通,雖然然我們做到事事全明,物物揭曉是不現(xiàn)實的,但作為家長也應有壓力,要不斷的學習補充。養(yǎng)育孩子就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在自己帶頭學習的動態(tài)過程中完成的,應以自己的好學、善學感染孩子,讓孩子在不懈的努力中,一步一個腳印的超越自己。
一個孩子無論長大以后干什么,“德”總是最重要的。要求孩子做到一些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如:與人為善,關心他人,誠信正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熱愛生命和熱愛環(huán)境等等,做家長的,我們力爭首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傊瑹o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高尚的道德是家庭的重要財富,它會使人不斷的從中獲得幸福和享受。
二、親自共學,溝通分享
應對激烈競爭的社會,我們的工作十分繁忙,孩子的學習生活也很緊張,我們家庭每一天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然而盡管這樣我們還是擠出時間來學習??磿鴮W習是我們?nèi)业膼酆?。培養(yǎng)孩子多看書的好習慣,天長日久,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他的品味自然就高了。與人交往他會懂得寬容,懂得用愛心去善待別人。最重要的是,好書能改變她的氣質(zhì),美化她的內(nèi)心世界,是她的心靈變得清澈而睿智。
身心健康康,用心向上,是我們家的宗旨。在完成工作學習之余,我們更多是帶女兒去接觸社會,擁抱自然,在我們的引導下,女兒學會了騎自行車,游泳·······,在鍛煉了體魄的同時,也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增進了我們的知識。而對于女兒的興趣愛好,我們做父母的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捕捉,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書法、繪畫、舞蹈都成為了女兒愿意為之付出的事。
幾年來很難說是我們督促女兒學習,而是女兒激勵我們學習,生活是多樣化的,學習是富有樂趣的。一家人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真是其樂無窮。
教子有方事跡材料(五):
家風家訓:誠信,友善。
家是一份職責,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是溫暖的港灣。劉翠花家庭夫妻和睦、尊老愛幼,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用自己最真誠的方式與家人攜手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因為有愛,所以幸福。
劉翠花是敦煌三中教師,丈夫班世福是敦煌中學教師,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倆認為愛孩子,而不是愛孩子的成績;重視孩子的感受,而非重視一張帶來面子和虛榮心的成績單;在孩子感受到尊重、被認可、被重視時,她自己會想學習的,這時候,唯一需要做的是給她足夠的推薦和幫忙。劉翠花和丈夫要求孩子在校園尊重老師、同學,在家中尊重長輩,在公共場所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從小使孩子樹立愛心和正義感。劉翠花經(jīng)常和女兒一齊讀書,她相信在閱讀中也能夠學習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愛心,使孩子明白一個人的孝心和品德最重要。女兒的學習成績很優(yōu)秀,曾被校園推薦去韓國參加“敦煌市中韓文化交流”活動,去日本參加“中日友好城市交流”活動等,高中畢業(yè)考取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大學期間擔任本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曾多次參加支教、社團等活動。畢業(yè)后,就職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自動化所。
生活中,夫妻二人都十分尊重雙方父母。老人的生日常放在心上,逢年過節(jié)總不忘給老人捎些禮物;天寒了,給老人送去保暖衣物,讓老人們心里暖暖的。結婚20多年來,他們從未與父母紅過臉,一家人與鄰居和睦相處,在需要的時候力所能及幫忙鄰里解決一些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