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節(jié)日作文

    5U文學(xué)網(wǎng) > 作文 > 節(jié)日作文 > 高中古詩選擇題及答案100道,高中古詩詞鑒賞題及答案20首

    高中古詩選擇題及答案100道,高中古詩詞鑒賞題及答案20首

    | admin

    古詩詞選擇題60道最好要高中的,必須有答案

    1、“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的“妃子”是( )A、王昭君 B、西施 C、楊玉環(huán) D、貂蟬

    2、“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一名句出自(

    )A、楊炯 B、王勃 C、李白 D、王維3、曹植以人神相戀為內(nèi)容寫作的一篇。

    3、《七步詩》的作者是( C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 (A

    )。”出自王昌齡的《出塞》A.陰山 B.邊關(guān) C.燕山

    5、“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 A )的詩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求古詩選擇題20道,要有答案,急!

    1、《七步詩》的作者是( C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 (A ).”出自王昌齡的《出塞》

    A.陰山 B.邊關(guān) C.燕山

    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 A )的詩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4、杜牧的《江南春絕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C ).

    A.多少樓臺煙波中 B.多少樓臺風(fēng)雨中 C.多少樓臺煙雨中

    5、“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 A )的詩句.

    A.王維 B.王之渙 C.王勃

    6、“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一句出自( A ).

    A.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B.王昌齡《出塞》 C.杜牧《江南春絕句》

    7、“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出自( A )的《別董大》.

    A.高適 B.岑參 C.王昌齡

    8、《塞下曲》的作者是( B ).

    A、劉禹錫 B、盧綸 C、柳宗元

    9、“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古人”出自王維的( A ).

    A、《送元二使安西》 B、《芙蓉樓送辛漸》 C、《鹿柴》

    10、“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是( C )寫的.

    A.王維 B.杜甫 C.杜牧

    11、唐朝李嶠的《風(fēng)》中“解落三秋葉”的下一句是( C ).

    A、能開四月花 B、能開三月花 C、能開二月花

    12、王維的《鳥鳴澗》中“月出驚山鳥”的下一句是( B ).

    A、時鳴青澗中 B、時鳴春澗中 C、夜靜春山空

    13、杜牧《山行》中“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的下一句( A ).

    A、白云生處有人家 B、白云升處有人家 C、白云深處有人家

    14、“大漠少如雪,燕山月似鉤.”出自( A )的《馬詩》.

    A、李賀 B、李牧 C、王維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出自( A )的《小池》.

    A、楊萬里 B、蘇軾 C、賀知章

    16、“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出自( C )的《從軍行》.全詩格調(diào)悲壯,洋溢著英雄主義的氣慨.

    A、岑參 B、盧綸 C、王昌齡

    17、“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贊的是( A ).

    A.梅花 B.菊花 C.蓮花

    18“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是( B )的詩句.

    A.王勃 B.葉紹翁 C.高適

    19、“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出自一首構(gòu)思巧妙的詠( A )詩.

    A、風(fēng) B、雨 C、雪

    20、“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出自王維的( A ).

    A、《鹿柴》 B、《山中》 C、《鳥鳴澗》

    2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出自( C )的《早發(fā)白帝城》.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22、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一句中有幾個表示顏色的字.( C )

    A、2個 B、3個 C、4個

    2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唐朝詩人( C )的佳句.

    A、李白 B、劉禹錫 C、柳宗元

    24、“故人西辭黃鶴樓”中的“故人”指的是( C )

    A.李白 B. 杜甫 C.孟浩然

    25、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中有一名句:“兒童相見不( B ),笑問客從何處來.”

    A、相知 B、相識 C、相認(rèn)

    26、“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孟郊《游子吟》,這是一首贊美(B )的詩.

    A、父愛 B、母愛 C、師愛

    27、“春種一粒粟,秋收(C )顆子.”出自李紳的《憫農(nóng)》.

    A、百 B、千 C、萬

    28、李商隱《登樂游原》中“夕陽無限好”的下一句是(B ).

    A、只是到黃昏 B、只是近黃昏 C、只是在黃昏

    29、“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B )人.”是張俞的詩句.

    A、蝶 B、蠶 C、蜂

    30、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上一句是(B )

    A、春風(fēng)吹綠江南岸 B、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C、春風(fēng)再綠江南岸

    31、“江上往來人,但愛(C )魚美.”出自范仲淹《江上漁者》.

    A、鮭 B、鱖 C、鱸

    32、“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是的詩句.詩人借寫(C )的聲音能傳得很遠(yuǎn)來說明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的名聲也自然會流傳四方.

    A、鷹 B、黃鸝 C、蟬

    33、李白《望天門山》中“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下一句是(C ).

    A、孤帆一片天邊來 B、孤帆一片江邊來 C、孤帆一片日邊來

    34、“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出自(A )的《絕句》

    A、杜甫 B、王維 C、王之渙

    35、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出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佳節(jié)”是指( B ).

    A、中秋節(jié) B、重陽節(jié) C、春節(jié)

    36、“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 B )在玉壺.”是王昌齡的佳句.

    A、丹心 B、冰心 C、真心

    37、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的“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上一句是( B ).

    A、竹外桃花兩三枝 B、竹外桃花三兩枝 C、竹外桃花三五枝”

    38、“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A )?”出自王翰的《涼洲詞》.

    A、回 B、活 C、生

    39、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的下一句是(A ).

    A、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B、風(fēng)吹草地見牛羊 C、風(fēng)吹草低現(xiàn)牛羊

    跪求:高考64篇古詩文(包括初高中所有的詩文)默寫填空100個,一定注明出處,并把所有答案一起附在題后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西望夏口,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旌旗蔽空, ,橫槊賦詩, ,而今安在哉?(蘇軾《赤壁賦》)

    (2)入則無法家拂士, ,國恒亡。(《孟子·告子下》)

    錦城雖云樂,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難》)

    愛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韓愈《師說》)

    答案:(1)東望武昌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軸轤千里 釃酒臨江 固一世之雄也

    (2)出無敵國外患者 不如早還家 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

    【全國卷2】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登高而招, ,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 ,而聞?wù)哒谩<佥涶R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絕江河, ,善假于物也?!盾髯印駥W(xué)》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 。(《孟子·告子上》)

    長橋臥波, ?復(fù)道行空, ? ,不知西東。(杜牧《阿房宮賦》)

    答案: (1)臂非加長也 聲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異也

    (2)故不為茍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龍 不霽何虹 高低冥迷

    【北京卷】

    1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的原文。(7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須臾, 。(蘇試《前赤壁賦》)

    ②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 ,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③二十四橋仍在, ,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揚州慢》)

    ④天地也! ,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關(guān)漢卿《竇娥冤》)

    答案:①渺滄海之一粟 羨長江之無窮 ②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③波心蕩 冷月無聲 ④只合把清濁分辨

    【天津卷】

    17. 補寫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兩組中只選一組)

    (1)①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批評秦統(tǒng)治者奢侈時寫道:“釘頭磷磷, ,瓦縫參差, ?!?/p>

    ②李白在《 》詩中寫道:“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 。地崩山摧壯士死, 。”

    (2)①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寫道:“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 ,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p>

    ②柳永在《 》詞中寫道:“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 ?!?/p>

    答案: ①多于在瘐之粟粒 多于周身之帛縷②蜀道難 可以橫絕峨眉巔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2)①讒諂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②雨霖鈴 執(zhí)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上海卷】

    13.(1) ,在晝猶昏; ,有時見日。(吳均《與朱元思書》)

    (2)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蘇洵《六國論》)

    (3)  ,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

    (4) ,千載有余情。(陶淵明《詠荊軻》)

    (5)何時倚虛幌, 。(杜甫《月夜》)

    (6)潭中魚可百許頭, 。(柳宗元《小石潭記》)

    (7)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中庸》)

    答案:(1)橫柯上蔽 疏條交映。(2)如棄草芥。(3)草木有本心。(4)其人雖已沒。(5)雙照淚痕干。(6)皆若空游無所依。(7)知恥近乎勇。

    【重慶卷】

    13.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學(xué)常識的空缺部分。(6分)

    (1)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字余曰靈均。(屈原《離騷》)

    (2)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下?;⒐纳鈴澔剀?,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百有余年矣。

    (4)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 。

    (5)《孤獨的收割人》的作者 ,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湖畔派”的代表作家。

    (6)1921年魯迅以“巴人”為筆名發(fā)表的,后來又收入小說集《吶喊》中的著名中篇小說

    是 。

    答案:(1)名余曰正則兮 (2)仙之人兮列如麻 (3)序八州而朝同列

    (4)亦足以暢敘幽情 (5)華茲華斯 (6)《阿Q正傳》

    【安徽卷】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選做五燭題)(5分)

    (1)學(xué)而不思則罔,   。(《論語》)

    (2)謹(jǐn)癢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fù)載于道路矣。(《孟子》)

    (3)其志潔,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屈原列傳》)

    (4)  ,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

    (5)戎馬關(guān)山北,   。(杜甫《登岳陽樓》)

    (6)千呼萬喚始出來,  。(白居易《琵琶行》)

    (7)寄蜉蝣于天地,  。(蘇軾《赤壁賦》)

    (8)  ,又豈在朝朝暮暮?。ㄇ赜^《鵲橋仙》)

    答案:(1)思而不學(xué)則殆 (2)申之以孝悌之義 (3)故其稱物芳

    (4)羈鳥戀舊林 (5)憑軒涕泗流 (6)猶抱琵琶半遮面 (7)渺滄海之一粟

    (8)兩情若是久長時

    【福建卷】

    8.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煙光凝而暮山紫。(五勃《騰王閣序》)

    (2)峨眉山月半輪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韓愈《師說》)

    (4),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

    (5),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6)葉子本是并肩密密地挨著,。(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案:(1)潦水盡而寒潭清 (2)影人平羌江水流 (3)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4)山圍故國周遭在 (5)挾飛仙以遨游 (6)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廣東卷】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6分)

    ⑴吾嘗終日而思矣, ;吾嘗跛而望矣, 。

    (《荀子·勸學(xué)》)

    ⑵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

    (李商隱《錦瑟》)

    ⑶ ,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

    (辛棄疾《破陣子》)

    ⑷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 。(蘇軾《赤壁賦》)

    答案:(1)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3)醉里挑燈看劍 沙場秋點兵

    (4)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寧夏卷】

    10.補寫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士戴其行。 。

    二三其德。(《詩經(jīng)·氓》)

    (2)錦瑟無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3)煙籠寒水月籠沙,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國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水之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歐陽修《醉翁亭記》)

    答案:(1)女也不爽 士也罔極 (2)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3)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猶唱后庭花 (4)在乎山水之間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湖北卷】

    15.填空。(6分)

    (1)古代詩文有許多抒發(fā)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離騷》“唯草木之零落兮, ① ”;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② ”;杜甫《登岳陽樓》“親朋無一字, ③ ”;蘇軾《赤壁賦》“哀吾生之須臾, ④ ”。

    (2)《我與地壇》是當(dāng)代作家 ⑤ 的一篇自傳性散文名作。

    (3)巴爾扎克用總標(biāo)題為《 ⑥ 》的一系列小說,反映了社會劇烈變革時期的法國生活。

    答案:⑴①恐美人之遲暮 ②朝如青絲暮成雪 ③老病有孤舟 ④羨長江之無窮

    ⑵史鐵生 ⑶人間喜劇

    【湖南卷】

    16.古詩文默寫。(6分,每空l分)

    (1)古詩默寫。(必須默寫)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李白《蜀道難》)

    (2)古文默寫。(共兩段,任選一段默寫)

    ①鄒忌 ,。,窺鏡,謂其妻日:

    “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

     ,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答案:(1)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2)①(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

    ②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江蘇卷】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內(nèi)外之分, ,斯已矣。(《莊子·逍遙游》)

    (2)安得廣廈千萬間,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3)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4)座中泣下誰最多? 。(自居易《琵琶行》)

    (5)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而未嘗往也;   ,而卒莫消長也。(蘇軾《赤壁賦》)

    (6) ,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   ,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答案:(1)辯乎榮辱之境 (2)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陟罰臧否

    (4)江州司馬青衫濕 (5)逝者如斯 盈虛者如彼 (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江西卷】

    15.文學(xué)常識與名篇填空。(5題限選4題)(8分)

    (1)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 ,其中元雜劇代表作《西廂記》的作者是 。

    (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 。(李密《陳情表》)

    (3)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 。(陶淵明《歸園田居》)

    (4)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寫聞笛而生鄉(xiāng)思之情的兩句是: , ?

    (5)姜夔在《揚州慢》中寫揚州昔日繁華的長街,如今全是蕎麥的兩句是:

    , ?

    答案:(1)明清傳奇 王實甫 (2)祖母無臣 無以終余年

    (3)榆柳蔭后檐 桃李羅堂前 (4)此夜曲中聞?wù)哿? 何人不起故園情

    (5)過春風(fēng)十里 盡薺麥青青

    【遼寧卷】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國破山河在, 。 ,恨別鳥驚心。

    , 。白頭搔更短,--------------- 。(杜甫《春望》)

    (2)落霞與孤鶩齊飛, 。漁舟唱晚, ;雁陣驚寒, 。(王勃《滕王閣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柳永《雨霖鈴》)

    答案:(1)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渾欲不勝簪

    (2)秋水共長天一色 響窮彭蠡之濱 聲斷衡陽之浦

    多情自古上離別 今宵酒醒何處

    【山東卷】

    (1)敏而好學(xué), ,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

    古來圣賢皆寂寞, 。(李白《將進酒》)

    (2)江畔何人初見月?,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

    (3)知我者,謂我心憂; , 。(《詩經(jīng)·黍離》)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蘇洵《六國論》)

    (4)君子生非異也, 。(《荀子·勸學(xué)》)

    弦弦掩抑聲聲思,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不恥下問 惟有飲者留其名

    (2)江月何年初照人 東籬把酒黃昏后

    (3)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4)善假于物也 似訴平生不得志

    【四川卷】

    (1)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樂歲終身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梁惠王上》)

    造化鐘神秀,______________。蕩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復(fù)行數(shù)十步,___________。土地平曠,屋舍伊然,___________________。

    (陶淵明《桃花源記》)

    大江東去,浪淘盡,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____________________。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答案:(1)俯足以畜妻子 兇年免于死亡 然后驅(qū)而之善

    陰陽割昏曉 決眥入歸鳥

    (2)豁然開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千古風(fēng)流人物 驚濤拍岸 一時多少豪杰

    【浙江卷】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4個小題)(4分)

    ⑴ ,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陸游《書憤》

    ⑵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   。(李白《蜀道難》

    ⑶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⑷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宮賦》

    ⑸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蘇軾《定風(fēng)波》

    答案:⑴樓船夜雪瓜洲渡

    ⑵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⑷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⑸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guān)于高中語文的詩詞鑒賞 練習(xí)題

    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fēng)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望春臺。

    (1)你覺得頷聯(lián)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

    (2)詩人早年曾熱心于功名,頗有抱負(fù),然而科舉失利,時有懷才不遇之感。尾聯(lián)語意雙關(guān),"望春臺"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詩人這樣寫,含蓄地表達了什么樣的意愿?

    答:(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開于百花之先,已見其"早";而"一枝"又先于眾梅,就更顯示出此梅不同尋常,就更加突出了題中"早"字。(3分)(2)含蓄地表達了他不甘寂寞孤獨,希望能在明年(他年)應(yīng)時而發(fā),在望春臺上獨占鰲頭。(3分)

    4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①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____;使畫面具有動感的關(guān)鍵詞是__;第二句寫塞上"孤城"及環(huán)境。從表現(xiàn)"孤城"的角度看,這一句運用了_的手法。(3分)

    ②這首詩如一幅畫卷。如果說"孤城"是"畫卷"的主體部分,那么首句與"孤城"是什么關(guān)系? (1分)

    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2分)

    答: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遠(yuǎn)";上;反襯。(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畫面。(1分)

    ③意境雄闊,悲壯蒼涼,表現(xiàn)了盛唐詩人廣闊的胸襟。(2分)

    4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客中初夏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當(dāng)戶轉(zhuǎn)分明。更無柳絮因風(fēng)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1)這首詩主要描寫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5個字)(1分);初夏天氣的總體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4個字)(1分)

    (2)散文創(chuàng)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說,請用這個說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與"不散"。(4)

    答:(1)①初夏的風(fēng)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這首詩的"散"與"不散":就天氣情況說,有雨景,有晴景;就距離情況說,有遠(yuǎn)景(南山),有近景(柳樹、葵花);就自然情況說,有清風(fēng),有陽光。(2分)而詩人的情懷可謂"不散":前二句雖然寫雨寫晴,但側(cè)重點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雖然寫柳樹寫葵花,但側(cè)重點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詩人對晴朗風(fēng)物的喜悅心情使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體。(2分)[評分標(biāo)準(zhǔn)]"散"與"不散"各2分:只概括說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結(jié)合傷口分析,只給1分。

    45、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 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①謝詩"尋"和白詩"覓"的對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兩詩主要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請從兩首詩中選出一首,說說你喜歡的理由。要側(cè)重一個角度,結(jié)合詩句。(2分)

    答: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對比(擬人)。(4分,每空1分)

    ②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鑒賞時應(yīng)側(cè)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點具體來談,不可談得過于散亂。(2分)

    46、閱讀下面宋詩,完成(1)-(2)題(6分)

    北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雨后雙禽來占竹,深秋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野性漸多公事少,宛如當(dāng)日在山家。

    [注]此詩為文同任興元府知府時所作;文同是蘇軾的表兄,北齋是他庭院中的書齋。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膬身検荹 ][ ]

    A.中國詩與中國畫本來密不可分,細(xì)讀文同的《北齋雨后》,可見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將下屬請到北齋處理公務(wù)。

    C.北齋可賞奇,詩人曾在雨后看枝頭好鳥,待到深秋還可賞玩彩蝶戲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氣;"雙禽"、"一蝶"乃為對仗所造,數(shù)詞不必實解。

    E.北齋雨后之景與品茗賞畫之樂予人"野性",更令詩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從你所認(rèn)定的第(1)題的答案中任選一項,說說它為什么"不恰當(dāng)"?

    答:(1)B C(共4分,選對一項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說免了下屬的例行參見(戀北齋而推委公事),故B項不恰當(dāng)。第三、四兩中的"雨后"與"深秋"互文見義,詩人觀鳥看蝶是同時(深秋雨后),故C項不恰當(dāng)。(只就其中一項回答。意思對即可。)

    4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雨過山村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注:浴蠶,指古代時用鹽水選蠶種。

    前人這樣評論這首詩的末句:“心思之巧,詞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請作簡要賞析。(80字左右)

    答:要點:(1)側(cè)面落筆,以“閑”寫忙,興味尤繞。(2)牽入梔子花,豐富了詩意。雨浥梔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發(fā),搖曳生姿。(6分。要求扣住前人評述的“心思巧詞句秀”進行賞析,表達簡明通順。有欠缺酌扣。若另有創(chuàng)見且合理,酌情給分)

    4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注: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這首詩反映的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___________節(jié)的情景。(2分)

    (2)有人認(rèn)為這首詩是將“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說明你的理由。(4分)

    答:(1)重陽(2)不同意。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結(jié),但詩人不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xiàn)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或者另一種回答:同意。詩人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的情緒,但詩人在最后借用齊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達出淡然的心境,顯示了曠達的情懷。)

    4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赤壁》是一首懷古詠史之作,是詩人經(jīng)過赤壁這個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是由什么引發(fā)“懷古之幽情”的?

    (2)有人認(rèn)為這首詩的第四句可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1)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感慨。(在那次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jīng)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時光消蝕掉,經(jīng)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不禁引發(fā)了“懷古之幽情”。)前兩句寫興感之由。

    (2)若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沒錯,但點詩味也沒有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運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正是此詩藝術(shù)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此小題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張將“千里”改為“十里”。要不要將“千里”改為“十里”?為什么?請結(jié)合詩題和全詩內(nèi)容作簡要說明。

    答:不要。(1分)本詩題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題意,且照應(yīng)題中的“江南”二字。(2分)全詩泛寫江南春色,所寫之景并不限于一處,即使改成“十里”,“鶯啼綠紅”也未必能聽得見、看得著;而用“千里”二字,詩中所寫的景象更加開闊,全詩詩味也更加濃郁。(3分)

    5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渡桑乾 劉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這是唐代詩人劉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鄉(xiāng)咸陽途中所作的一首詩。前人評論詩中“無端更渡”四字乃是關(guān)鍵,“無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答:無端,是沒來由,也就是詩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2分)(2)這四個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當(dāng)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過去,一事無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陽家鄉(xiāng)這種極其抑郁難堪之情。(4分)

    5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珍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欄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1)觸動主人公愁緒的具體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亂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結(jié)尾二句“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寫法上有何新意?

    答:(1)秋暮、衰荷、亂雨、冷月 “無侶”(或“單棲”)

    (2)不直寫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語”,而通過鸚鵡學(xué)念來表現(xiàn),寫出了女主人公在百無聊賴中的自慰自遣,讓人倍感凄涼。

    5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八聲甘州 柳 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1)此詞上片的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

    (2)簡析“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意境。

    答:(1)境界寥廓,氣勢磅礴,綺麗悲壯;景中含情,寄寓離別之情。

    (2)遙想佳人在妝樓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邊駛回的船帆,還以為是我的歸舟呢。從想象對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筆,進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歸之情。

    54、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踏 莎 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近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這首詞表現(xiàn)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勝多,用一字而神態(tài)畢現(xiàn),境界全出,叫煉字;使思想出眾,句意警人,叫煉意。古人評詩,有“煉字不如煉意”的說法。請選出詞中煉字或煉意的一個例子并作簡析。(3分)

    答:⑴遠(yuǎn)行客子的思鄉(xiāng)之情。(“遠(yuǎn)行客子”1分,寫“離人”“行人”“旅人”均可,“思鄉(xiāng)”2分,共3分)

    ⑵①“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中的“殘”“細(xì)”可謂煉字精品,既寫出了時令特點,又把滿眼春光寫得凄楚動人。②“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變成了具體的形象,讓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長、時間變久而產(chǎn)生的離愁;③“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用疊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對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離愁無限;④“平蕪近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對比、襯托手法,寫出春山已遠(yuǎn),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將情景融為一體,景在想象中擴大了范圍,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層層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對句子給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給2分,共3分)

    55、閱讀下邊一首詩,完成(1)—(2)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1)這首詩寫了幾種畫眉鳥?是怎樣寫畫眉鳥的?

    (2)作者寫畫眉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這首詩寫了兩種畫眉鳥,一是林中的,一是籠中的。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寫畫眉鳥。前者在林中“隨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鎖于金籠之中,完全沒有自由。

    (2)這首詩借鳥詠懷,表達了對自由的贊美之情和對束縛個性、窒息性靈的憎惡之意。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56、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1)、(2)題。(6分)

    春 興 (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xì)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詩人,洛陽人。

    (1)對這首詩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這首詩是一首七絕,前兩句寫景,觸景生情,后兩句借夢抒情。

    B.詩題為“春興”,通過對“柳”“雨”“花”“風(fēng)”的描寫構(gòu)成了一幅早春圖景。

    C.詩中“殘花落盡見流鶯”,詩人從視覺角度寫,卻使人如聞鶯語,與白居易詩中“鶯語花底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D.全詩以“春”貫穿始終,構(gòu)思巧妙。

    (2)詩的后兩名既寫惜春之情,又有思鄉(xiāng)之意,請分析其寫作特點。

    答:(1)B C(每答對一項1分,共2分)

    (2)這兩句語言平易,但使用擬人手法,想象獨特。上句寫春風(fēng)吹拂思鄉(xiāng)的夢,下句寫夢追逐著風(fēng),一吹一逐,富有表現(xiàn)力,使人聯(lián)想到詩人家鄉(xiāng)也是春天。仿佛詩人在夢中伴隨春風(fēng),一起回到故鄉(xiāng),又仿佛詩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隨春風(fēng)而去,形象的表達思鄉(xiāng)之意,惜春之情。(答出特點2分,分析正確2分,共4分)

    57、閱讀下邊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瀑 布 李 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yuǎn)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藝術(shù)形象。

    答:涓涓細(xì)流不辭辛勞,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后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xù)向前,流向大海,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

    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

    58、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細(xì)閱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回答下列問題:

    (1)前二句詩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安删铡边@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2) 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這“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這什么作者要這樣寫?

    (3)聯(lián)系以前學(xué)過的知識,說說后二句景物描寫的含義。這種描寫與前二句的人物描寫有什么聯(lián)系?

    答:(1)寫一個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安删铡钡膭幼鞑皇且话闳说膭幼?,它包含著詩人超俗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2)“見”是無意中看見,如熟友想見,把人和物融為一體?!翱础被颉巴焙孟袷怯幸獾剡h(yuǎn)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

    (3)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實質(zhì)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59、讀下面的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歸田園居(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首詩描寫詩人歸隱后的日常勞動生活;表達了詩人對歸隱耕種生活的熱愛。

    (2) “帶月荷鋤歸”一句常為后世詩評家稱道。請說出這一句的妙處。

    答:“帶月荷鋤歸”這一句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圖畫中,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

    60、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如夢令 嚴(yán)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fēng)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1)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么事物?

    (2)請就這首宋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wù)勀愕目捶ā?

    答:(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xué)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

    (2)這首宋詞表達了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

    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biāo)逸韻,獨特別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fēng)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biāo)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給我一組古詩題,最好配上答案!

    1(全國卷一)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fēng)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

    “尋?!钡募?xì)節(jié)?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答: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fēng)起,從而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2(全國卷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 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rèn)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fēng)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xì)皺紗縠;然后是楊柳初醒,嫩綠淺碧,遙望一片青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fēng)光正是這樣一層一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3(廣西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認(rèn)為杜鵑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xiāng),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聲入手。

    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4(湖南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根據(jù)提示,賞析第四句。(6分)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答: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yīng),仍然從奏樂環(huán)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5(上海卷)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lián),完成第16—18題。(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 千里長江隘舳艫②。

    諸葛心中空有漢, 曹瞞③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fēng)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 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 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 ③曹瞞:即曹操。

    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

    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16.對聯(lián)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律詩中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也具有這樣的特點。(1分)

    17.對聯(lián)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事。(2分)

    18.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jié)合全詩,從—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guān)系)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16.對仗(或:對偶)

    17.兵銷炬影東風(fēng)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18.從角度、內(nèi)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

    6(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jié)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guān)、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②怨年年歲歲頻繁調(diào)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zhàn),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diào)。

    7(天津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響入霜鐘③。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① 綠綺: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鐘:《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載,豐山有九種,霜降而鳴。

    (1)詩的第二聯(lián)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

    (2)結(jié)合全詩談?wù)勀銓Φ谒穆?lián)“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

    答:(1)“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tài)(動作、技藝),“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② 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cè)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8(浙江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東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fā)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守平沙石凈于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自唐以來,古人作詩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詩人既要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nèi)心深處引發(fā)思想情感。請指出在這首詩中最能體現(xiàn)這一主張的一聯(lián)詩句,并說說它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體現(xiàn)的。

    (1)最能體現(xiàn)這一主張的一聯(lián)詩句:

    (2)體現(xiàn)的思想情趣:

    (3)如何體現(xiàn)的:

    答:(1)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閑情逸趣和對優(yōu)美自然景色的贊美。

    (3)能結(jié)合景(“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和情(“有閑意”“無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9(福建)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 夜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涼”?!皼觥弊旨葘懱鞗?,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遼寧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蝶戀花 蘇拭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rèn)為哪個字更恰當(dāng)?為什么?請簡要賞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簡要賞析。5分

    答:(1)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2)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傊~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11(廣東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 分)

    江漢 杜甫

    江漢思?xì)w客,乾沖一腐儒。片云天共遠(yuǎn),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fēng)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1)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fēng)”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認(rèn)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rèn)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答:(1)“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fēng)”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xiàn)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2)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從“落日心猶壯”中可以看出作者雖然已屆暮年,仍然壯心不已,因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因為“不必取長途”句抒發(fā)了詩人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之情。

    05年高考語文詩歌鑒賞

    1(全國卷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⑴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⑵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1)對偶。"芳草"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都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2(全國卷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yuǎn)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dāng)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答:(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tài),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lián)系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吊。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wù)撝约哼@個遠(yuǎn)行之人,以此來表現(xiàn)“思家”的。(想向1分,畫面描繪2分)

    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平易通俗)(意思答對即可)

    3(全國卷三)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雨后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8分)(1)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2)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tài)。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fēng)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4(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7分)

    夜游宮 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guān)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①下列對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雪曉清笳亂起”句突出了邊地風(fēng)光特色,也渲染了戰(zhàn)爭氣氛。

    B.“想關(guān)河”中的“想”是“推測”、“猜想”的意思。

    C.“雁門西,青海際”兩句,代指宋金對峙的前線地區(qū)。

    D.“漏聲斷”中“斷”,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意思。

    ②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鐵騎無聲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繪了軍隊陣容的整肅與聲勢的浩大。

    B.詞的上片寫夢境,下片寫夢醒后的情境和感想,銜接自然,結(jié)構(gòu)緊湊。

    C.“清笳亂起”和“鐵騎無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手法巧妙。

    D.作者通過“雪曉”、“寒燈”“漏斷”、“月斜”等意象,寫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分)

    相同點:

    不同點:

    答:①D ②C

    ③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xiàn)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不同點: a 詞句抒發(fā)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墓年壯心不已的心境。

    b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5(天津卷)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煙云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簡析“望”在詩中的作用。

    (2)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答:(1)“望”字起到全詩景物描寫的統(tǒng)領(lǐng)作用。

    (2)“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fā)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cè)重現(xiàn)實。

    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zhuǎn)、英雄不在的感慨,側(cè)重懷古。

    6(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陰浮遠(yuǎn)堂 戴復(fù)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yuǎn)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fù)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后期詩人。

    前人認(rèn)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xiàn)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答: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yuǎn)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chǎn)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xiàn)的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yuǎn)望地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心理。

    7(廣東卷)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春日登樓懷歸① 寇準(zhǔn)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yè)遙清渭②,沉思忽自驚。

    注:①此詩約作于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 ②舊業(yè),這里指田園家業(yè)。清渭,指渭水。

    (1) 請寫出這首詩頸聯(lián)中一組對仗的詞語。

    (2) 從首句的“聊”到末句的“驚”,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變化?請聯(lián)系全詩進行分析。

    (3 )北宋翰林圖畫院曾用“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作為考題,奪魁者畫的是“—船夫睡舟尾,橫—孤笛”。你認(rèn)為這幅畫能表現(xiàn)這兩句詩的內(nèi)容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答:(1)荒村與古寺 斷藹與流螢 生與語

    (2)詩人登樓遠(yuǎn)望,本是閑情,卻觸景生情,聯(lián)想起家鄉(xiāng),當(dāng)他從鄉(xiāng)思中醒悟,發(fā)現(xiàn)自己身在異鄉(xiāng),心中不由一驚。這前后的感情變化,突出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畫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沒有行人,表現(xiàn)了“野水無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襯托出過客稀少,凸顯出小船“盡日”等待的漫長和寂寞。從畫面可以揣摩,船夫邊吹笛邊等渡客,久久無人過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這幅畫傳神地表現(xiàn)了詩句的內(nèi)容。

    8(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xì)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fēng)。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_______為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

    答:(1)傍晚 西風(fēng)

    (2)擬人表現(xiàn)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fēng)”,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diào)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fēng)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diào)活潑有趣。

    9(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rèn)為哪一句更妙,

    為什么?(4分)

    (2)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做簡要分析。(2分)

    答:(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耙钚摹北取皠e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10(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矛盾?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長城”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何不同?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答:(1)不矛盾。這樣的對照寫法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的別情邊緒,這是任何歡樂的新曲都無法派遣的。

    (2)前三句敘事抒情,后一句寫景。以景作結(jié),寓情于景,創(chuàng)造意境,含蓄無限。

    11(上海卷)閱讀下面的詩和相關(guān)材料,完成第14-16題。(8分)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

    徐 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侨沼幸躁惲钆e《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腴_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故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注]謫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詩第五字要響?!^響者,致力處也"的評述,請以李白詩中的"掛"字為例,加以賞析。 (2分)

    (2).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2分)

    飛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長如白練飛:

    (3)你是否同意蘇軾對李、徐兩詩的評價,請結(jié)合作品談?wù)勛约旱目捶ā? (4分)

    答:(1)化動為靜,描繪出遙看瀑布飛瀉時的景象。

    (2)(用夸張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氣勢 (以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態(tài)。

    (3)同意。要點:李詩更為雄奇瑰麗,想像更為奇特,富有創(chuàng)造力,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點:徐詩分別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切入,氣勢顯得壯闊。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也能給分)

    12(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竹窗聞風(fēng)寄苗發(fā)司空曙 李 益

    微風(fēng)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fù)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dāng)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苗發(fā)、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⑴詩以"微風(fēng)"開頭,并貫穿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⑵"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兩句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⑶詩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1)頷聯(lián):微風(fēng)吹開門,吹動竹子(引起懷念故友之情)

    頸聯(lián):微風(fēng)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階下青苔上)

    尾旺:希望微風(fēng)吹進簾幔(拂去琴上塵埃)

    (2)清冷、幽靜 孤單、寂寞 (3)"為拂綠琴埃"

    14(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6分)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 李德裕

    海畔尖山似劍芒, 獨上高樓望帝京,

    秋來處處割愁腸。 鳥飛猶是半年程。

    若為化作身千億, 青山似欲留人住,

    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百匝千遭繞郡城。

    兩詩寫作之時,作者都是貶謫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則在垂暮之年被棄置崖州。從詩中看,兩人的處境與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兩詩都著一“望”字。李詩之“望”在首句,實寫登樓,引領(lǐng)全篇,既表達了對君國的眷念與向往,又蘊含了對“帝京”遙不可及的感傷。柳詩之“望”

    (2)兩詩都寫到了“山”。李詩曰“青山留人”,是面對群山阻隔欲歸不能的自我安慰。詩人運用擬人和象征手法,抒發(fā)了看似平靜超然,實則深沉悲涼的情感。柳詩曰“尖山似劍”,

    。

    答:⑴兩詩都著一“望”字。李詩之“望”在首句,實寫登樓,引領(lǐng)全篇,既表達了對君國的眷念與向往,又蘊含了對“帝京”遙不可及的感傷。柳詩之“望”在末句,虛寫置身峰頭,收束全篇。既表現(xiàn)了對故多的思念,更表選了對“京華親故“一為援手的急切期待。

    ⑵兩詩都寫到了“山”李詩曰“青山留人”,是面對群山阻隔欲歸不能的自我安慰。詩人運用擬人和象征手法,抒發(fā)了看似平靜超然,實則深沉悲涼的情感。柳詩曰“尖山似劍”,表達的是在草木變衰的秋天,思念家國愁腸如割的痛楚。詩人在運用比喻手法的基礎(chǔ)上展開想象,直接抒技了奔進而出的強烈感情。

    15(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側(cè)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yīng)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jié)合詩的具體內(nèi)容簡要賞析。(4分)

    (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yīng)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4分)

    答:(1)“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痛?、“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氛圍”“心緒”各2分。

    (2)可以有三種答案:

    ①“應(yīng)有”更好。“應(yīng)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fù)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兩個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猶有”更好?!蔼q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xiàn)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yīng)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見上)只答出哪一個更好而沒有具體分析的,不給分。

    22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