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贈劉景文這首詩,蘇軾贈劉景文這首詩的作詩背景是什么
推薦文章
《贈劉景文》全詩
詩意: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jié)啊。
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間“進(jìn)士”。
其文汪洋恣肆,豪邁奔放,與韓愈并稱“韓潮蘇海”。其詩題材廣闊,清新雄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擴(kuò)展資料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
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jié),后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fā)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yuǎn)。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
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jīng)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xiàn)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fēng)雨了;獨(dú)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風(fēng)傲霜,依然勁節(jié)。
自然界千姿萬態(tài),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dú)占勝場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于,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
這是因?yàn)?,在百花中,“唯有綠荷紅菡萏”,是“此花此葉長相映”的(李商隱《贈荷花》)。歷來詩家詠荷,總少不了寫葉:如“點(diǎn)溪荷葉疊清錢“(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由此看來,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蘇軾深知此理,才用擎雨無蓋表明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yù)為霜下之杰,不僅因?yàn)樗锖憷?,姿懷貞秀,還因?yàn)樗型Π蝿殴?jié)的枝干?;埩耍冗€能傲霜獨(dú)立,才能充分體現(xiàn)它孤標(biāo)傲世的品格。
詩人的觀察可謂細(xì)致,詩人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亦可謂強(qiáng)。這兩句字面相對,內(nèi)容相連,是謂“流水對”?!耙褵o”、“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參考資料:贈劉景文-百度百科
贈劉景文古詩的意思
《贈劉景文》全詩的意思: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其中《贈劉景文》全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賞析這首詩是贈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詩,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元_五年(公元1090年),作者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這首詩的前兩句寫景,“荷盡”與“菊殘”相呼應(yīng),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但是又說菊花傲霜斗寒,說明冬季雖然蕭條,但是菊花的枝干依然勁節(jié)。
蘇軾的《贈劉景文》全文內(nèi)容是什么?
蘇軾《贈劉景文》賞析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⑴已無擎雨蓋⑵,菊殘⑶猶有傲霜⑷枝。
一年好景君⑸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⑹。
【注釋】⑴荷盡:荷花枯萎。⑵擎雨蓋:托住雨珠的葉子。蓋:傘,詩中比喻荷葉。⑶菊殘:菊花凋謝。⑷傲霜:不怕風(fēng)霜。⑸君:您,古代對人的尊稱。⑹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題解】
這是一首寄贈的詩。劉景文,字季孫,開封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做過饒州酒監(jiān)。蘇軾贊譽(yù)劉景文為“慷慨奇士”,將他比作孔融,并推薦他做官。全詩表面上只是在寫深秋(一說初冬)時節(jié)的景色,但托物言志,深有寄托。
【譯文】
冬天,荷花謝了,已經(jīng)看不見像雨傘一樣撐起的荷葉;菊花謝了,還有剩下不怕風(fēng)吹霜打的枝條。人們都說: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兒紅草兒綠的春天??墒?,你往結(jié)了果子的樹上看看,橙子黃,橘葉綠,這不是一年里最美麗的景色嗎?
【朗誦指導(dǎo)】
荷盡/已無//擎雨/蓋,
讀此句時要語調(diào)平直舒緩,聲音稍低,表現(xiàn)冬景的蕭瑟凄清?!耙褵o”要適度強(qiáng)調(diào),與下句的“猶有”形成對比。
菊殘/猶有//傲霜/枝。
這一句的聲音稍高,注意強(qiáng)調(diào)“猶有”。重讀“傲霜”,表現(xiàn)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一年/好景//君須/記,
語調(diào)高亢、熱烈,重讀“好”和“須”,表現(xiàn)出殷勤囑咐、熱烈期望的意思。4、最是/橙黃//橘綠/時。
重讀“最”和“橙黃橘綠”,讀“橙黃橘綠”時速度要慢,四個字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歇,留下讓人回旋想像的余地,表現(xiàn)對成熟豐收的冬天的贊美之情?!举p析】
這首詩作于元_五年(1090)蘇軾知杭州時。劉季孫,字景文,北宋開封祥符(今屬河南開封)人,當(dāng)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也在杭州。蘇軾很看重劉景文,曾稱他為“慷慨奇士”,與他詩酒往還,交誼頗深。
詩中所詠為初冬景物。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jīng)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渚蓮塘荷,現(xiàn)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fēng)雨了;獨(dú)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風(fēng)傲霜,依然勁節(jié)。自然界千姿萬態(tài),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dú)領(lǐng)風(fēng)騷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于,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用擎雨無蓋說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yù)為霜下之杰,不僅因?yàn)樗锖憷洌藨沿懶?,還因?yàn)樗型Π蝿殴?jié)的枝干?;埩耍€能傲霜獨(dú)立,才能充分體現(xiàn)它孤標(biāo)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xì)致矣,詩人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亦可謂強(qiáng)矣!這兩句字面相對,內(nèi)容相連,是謂“流水對”?!耙褵o”、“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后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于生機(jī)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fēng)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jié)!這里橙橘并提,實(shí)則偏重于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shí)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jīng)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jié)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難怪詩人要對它特別垂青!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說,雖然秋去冬來,荷盡菊殘,但仍是橙黃橘綠的美好時光。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熬諝埅q有傲霜枝”,后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古詩贈劉景文的大意?
《贈劉景文》是蘇軾的作品: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起句“荷盡已無擎雨蓋”,平仄為“平仄仄平平仄仄”,是首字、三字不論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律句。第二句“菊殘猶有傲霜枝”關(guān)鍵位置平仄為“平、仄、平”,符合相對規(guī)則,第三句“年、景、須”為“平、仄、平”,符合相粘規(guī)則,第四句“是、黃、綠”平仄為“仄、平、仄”,符合與第三句相對的規(guī)則。
這是一首仄起不入韻,押平水韻“四支”部的七絕,平仄正確,格律嚴(yán)謹(jǐn)。
從內(nèi)容上來看,這是一首寫景詩,但是從標(biāo)題和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須記”來斷,這更是一首勉勵好友而且自勉的作品。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目之所及,殘荷敗菊,雖然一片荒涼,老枝卻挺立寒霜,另有一些風(fēng)度。
殘荷葉敗菊花殘,只剩下了寒霜中挺立的老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前兩句是具體描寫秋末的氣象,后兩句則話鋒一轉(zhuǎn)。和大多數(shù)人看到秋冬就感覺蕭瑟不一樣,蘇軾反而覺得,這樣的季節(jié)才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因?yàn)檫@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橙子黃了,橘子還未成熟,帶有勃勃生機(jī)的綠色。
朋友,你要記住,這橙黃橘綠的日子,才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jié)啊。
這是描寫秋末冬初的景色,荷盡菊殘,看似蕭蕭瑟瑟,卻橙黃橘綠,另有一番風(fēng)情。
這是什么意思呢?其實(shí)這是為了鼓勵有國士之才的劉景文。此人有才,卻仕途不達(dá),六十多歲了依舊潦倒。蘇軾極為推崇他,兩人成為知己。蘇軾一邊向上面舉薦他,一邊安慰、鼓勵他,既憫傷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因老病困窮而長此頹唐下去。
其時蘇軾在杭州任上,也已經(jīng)過了半百,正是年富力強(qiáng),人生閱歷積累到了一定高度的時候。所以這里的“一年好景君須記”,其實(shí)暗中比喻自己和劉景文都走到了人生的金秋季節(jié),閱歷豐富,卻又年富力強(qiáng),正是“橙黃橘綠”最好的人生階段。
蘇軾當(dāng)然不能預(yù)知不久的將來還被流放海南,他一向曠達(dá)樂觀,不因逆境而悲愁困苦,亦不以年老而頹唐消沉。他一生坎坷挫折,可謂多矣,卻并沒有被逆境嚇倒,而是積極面對人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藝術(shù)珍品。
蘇軾的“橙黃橘綠”,不僅在生前,更在身后。
贈劉景文古詩原文及翻譯
《贈劉景文》古詩原文及翻譯: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翻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文學(xué)鑒賞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于元祐五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
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氣節(jié),后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fā)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yuǎn)。
蘇軾這首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但實(shí)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
因?yàn)樵谧髡呖磥恚荒曛凶蠲篮玫娘L(fēng)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因此如果以情韻與理趣來看,蘇詩卻似略勝一籌于韓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