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說課稿大全體育說課稿范文
推薦文章
說課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為什么要這樣教”。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眢w育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體育說課稿
引導學生放松活動,然后做課堂總結,指出優(yōu)點和缺點,鼓勵學生不斷提高。最后,師生告別,歸還器材。這部分大約3分鐘。
我之所以選擇這門課的教材、教學方法和設計程序,主要是因為之前幾節(jié)課的經驗。有許多學生對籃球感興趣,但他們往往不愿意在球和基本技能上努力。最好是在他們一到球場就開始練習投籃。忽視籃球基本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就會不扎實,技術進步也會緩慢而不規(guī)律。
此外,我還想在教學中營造一個相對自由和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觀看展板、獨立練習、小組比賽等方式提高自主學習和相關運動技能的潛能。
耐力跑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體育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必修教材。它是大多數青少年鍛煉和增強體質的有效手段。它在培養(yǎng)他們的毅力、努力工作和勇敢前進的精神等良好品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各階段的跑步教材應以有氧耐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實踐證明,耐力跑是各種跑步運動的基礎。體育科學研究表明,初中是培養(yǎng)耐力素質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耐力跑的教學和實踐,在此基礎上,推進快跑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快跑潛能。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體力合理分配的方法,70%的學生以簡單自然的方式跑步,節(jié)省體力,加深呼吸,克服“極端”現象,使學生在克服困難中獲得樂趣。
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正確分配體力,如何克服教學中的“極限點”
希望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正確的跑步姿勢,簡單自然地完成整個課程。
我們都知道,學生喜歡愛上體育是不爭的事實,但大多數學生害怕長跑也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害怕困難、疲勞和缺乏毅力。此外,我們學校沒有田徑,所以有必要在耐力跑練習中有困難。
本課開始時,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準備活動,使學生在學習耐力跑之前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調動學生的學習意愿,游戲活動強度不強,以免影響以后的學習。
基礎部分由兩部分教材組成,一是耐力跑,放在前半部分,二是柔韌性訓練。前者強度大,后者較小,符合合理安排運動量的原則。由于這是第一節(jié)“耐力跑”課,為了讓學生克服對困難的恐懼,減少練習的枯燥,我采用了越野跑的形式。因為我們學校場地小,但是根據校園的地形特點,我精心設計了跑步路線。有直線跑、上坡跑、障礙跑,避免單圈繞場跑。為了使大多數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整個跑步的任務,我把學生分組在班級里。潛力強的學生在一個組,潛力差的學生在一個組,兩個組的要求不一樣。對于比較胖的學生,我用一個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和我一起跑步,并不斷的鼓勵他。在適當的時候,我會跑上一段時間,讓他體驗一下全程跑步的從眾感和區(qū)別對待的原則。
體育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們: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籃球的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下面我把上課的思路與流程說一下。
一、指導思想
本課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知識的同時,得到快樂,使學生身心都得到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對抗運動項目,因此,在比賽中傳接球技術運用較多,而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在比賽中是很實用的一種傳接球方法。為今后學習籃球其他內容起著關鍵作用。它既是前面所學籃球基本動作的應用,也是今后籃球教學的基礎,它融素質、技術與智慧為一體,對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外,這節(jié)課的素質練習:追球跑,是發(fā)展學生下肢力量與奔跑能力的一種練習手段。
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行進間跨步接球和邁步傳球的技術動作。
教學難點:上下肢的協調配合及傳球的落點
四、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懂得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具體做法和技術要領以及傳球的重要性。
2、運動技能目標:學生能在側身跑動中作出跨步接球、邁步傳球動作,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身體的協調性。
3、心理健康目標:學生樂意表現自我能力,能充分展示自我個性,積極探討、互幫互學,培養(yǎng)團隊意識。
五、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高一男生,他們在初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身體素質相對較薄弱,對技術的理解能力也不強,心理素質相對較差,對籃球的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要求又是比較強的技術,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因此,在學習中應以多練為主,由淺入深,分層遞進來教學。
六、教法與學法
教法主要采用:
1、直觀教學法:課中基本動作由教師親自示范、講解,做到講解和示范相結合,講解清楚,示范到位,使同學們一目了然。
2、圖示法: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在講解、示范上節(jié)省了時間,做到盡量用最短的時間講解清楚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易懂、易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糾正錯誤法:在練習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
4、分解與完整練習法:由原地傳到行進間傳接球,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此技術;
5、分層遞進法:課中基本部分練習,從兩人面對面的行進間傳接球,再到三角形行進間傳接球,最后到全場跑動中傳接球,動作由簡單到復雜,內容由易到難,做到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學法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分組練習法、合作學習法、自我評價法。
七、教學流程
(一)準備部分(7-8分鐘)
1、課堂常規(guī):組織形式(1分鐘)
圖1 . 圖22、準備活動:
①游戲:搶拍球(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籃球的控制能力。)
組織形式(4-5分鐘)
?、谇虿?配樂)組織形式:(2-3分鐘)
目的:充分活動各關節(jié)韌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 基本部分(28-30分鐘)
1、復習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3分鐘)
要求:動作正確規(guī)范,傳球到位--胸前,30次
目的:使學生對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動作要領進行鞏固和提高,為學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2、兩人相對行進間傳接球。(5分鐘)
要求:由慢到快,練習跨步接球和邁步傳球的技術
動作,不要走步,傳球到位--胸前,30-40次
目的:從簡單的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開始學起,先掌握動作技術要領,從而解決本課重點--行進間跨步接球和邁步傳球的技術動作。
3、三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7分鐘)
要求:由慢到快,練習側身跑及跨步接球和邁步傳球的
技術動作,不要走步,傳球到位--胸前,30-40次
目的:增加一點難度,進一步學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在三角傳接球時,加強了側身跑及側身接球,進一步解決本課重點,同時也解決其難點。
4、全場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10分鐘)
要求:速度由慢到快,兩人之間距離由近至遠,側身跑動,傳球到位--跑進方向胸前,避免走步,可結合上籃提高學生的興趣。
目的:增加難度,結合實際(兩人快速的傳球推進),進一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圖6
注:以上練習教師利用小黑板進行圖解,然后教師再示范,使學生加深理解,更容易理解教師意圖,從而節(jié)省時間,增加練習次數,來掌握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
5、展示與評價(2分鐘)
目的:通過展示,使學生進行互評,對此技術加深理解,并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培養(yǎng)學生評價能力(展示技術掌握好的,這樣更加深印象,激勵大家共同學習)。
6、身體素質練習:追球跑(6分鐘)
目的:發(fā)展學生下肢力量與奔跑能力,也為籃球比賽中奠定了速度基礎,比如快攻、突破等等。
(三)結束部分(3-4分鐘)
1、放松活動:在輕音樂伴奏下,肢體放松--太極拳模仿練習(跟老師學)。使學生心率和心情盡快的平靜下來。
2、小結,下課,歸還器材
目的:使學生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生理機能,對學生進行表優(yōu)鼓差,同時進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八、場地器材
籃球場1塊、籃球30個、錄音機1臺、小黑板1塊。
九、預計課的效果
預計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完成,預計平均心率為120-130次/分鐘,最高心率170-180次/分鐘,運動密度為40%左右。
體育說課稿范文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鞠躬)我是--號參賽選手。.
本次體育課的性質,是一堂實踐綜合課。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其中,新授內容是正面雙手墊球,課課練內容是中長跑耐力練習。我將從教學目標、教學程序等6個(手勢)方面來說本次課。
1、教學指導思想
建國60年來我國一共進行了八次課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對“學理”和“教法”進行了探究。學校體育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最高原則,對此,我們秉承張洪潭先生的《技術健身教學論》的思想:體育課必須以學習運動技術為主線,掌握運動技能,以此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教學對象與學情分析
這是一堂45分鐘的課,教學對象是水平四,初一年級的40名學生,他們身體協調性較差,好勝心強、耐力素質好、接受能力強。13歲的初一女孩,隨著經期的出現,心態(tài)的微妙變化,對體育項目的選擇就有明顯的傾向性:喜歡干凈的、律動的、展現姿態(tài)美的小運動量項目,而男生則喜歡力量型或速度型的項目。
3、教材分析與教學重難點:
本次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社《體育與健康》,第七章的內容,墊球是排球三大技術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學好墊球,會為以后學習傳球和扣球動作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墊球動作的手臂手型,以腳蹬地為主的全身協調用力(側面示范)。
教學難點是也手臂的手型、用力源點即上下肢的協調用力;中長跑中的身心極點的處理。
4、說教學程序(教學方法)
仍然依據蘇聯教育家凱諾夫的三段教學模式。
首先,由我集合整隊,師生問好。宣布課的內容。把學生分成四路縱隊進行慢跑熱身,每組小組長帶領成員,在上課區(qū)域自行設計進行慢跑路線。教師提示有蛇形、方形、不規(guī)則形、也可以是場地上的線條等??偩嚯x約300米,時間為3分鐘。
第二:我安排了七節(jié)雙人徒手操。
1) 雙人拉鋸練習
2) 雙人壓肩
3) 同時蹲、起;一蹲一起;
4) 拉手側邁步(配口令,示范一下);
5) 拉手繞圈(兩個字的要求:動作慢、距離遠);
6) 背靠體轉擊掌(不抬腳掌,口令逐漸加快速度,示范一下);
7) 互背各三次 時間約為7分鐘。
這樣做的理由有二點:
一、充分活動開各主要關節(jié)和肌肉,防止受傷;為學習技術動作創(chuàng)造更好的身體條件。
二、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改變單調乏味的跑圈模式,這也符合小場地上大體育課的中國國情。
進入基本部分
調整學生隊形,(做手勢)教師站中間,學生站兩邊。教師說明今天要學習的動作名稱:正面雙手墊球。然后做完整示范,這樣做的理由是根據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運動技術在學習初期,學生是通過視覺的觀察與模仿來建立動作表象與動作概念的。所以,我在示范與講解時,只注重動作的重點與關鍵環(huán)節(jié)(整體方向結構與順序),不會強調動作的細節(jié)與局部問題。
對此,我這樣講解:
一、強調手型與接球部位,對于手臂的要求:六個字,三個詞(壓腕、夾臂、頂肘)。
對于擊球部位容易出錯,我用圓珠筆標注一同學手臂的正確部位打“√”錯誤部位打“×”。
二、強調發(fā)力點:力來自于腳蹬地,手是平動,而不是以肩為軸的轉動。
采用這樣一些輔助練習:(邊示范、邊喊口令一蹲一起徒手練習,先原地、),約15次熟練后,基本定型,再行進間一步一動練習,練習次數約20次。
第二步:用重復練習法,擊固定球練習(10次一換)。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原地擊球動作,注意感受擊球部位,和正確的發(fā)力順序。
第三步:用合作學習法,拋接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拋,一人墊(10次一換)。
本次課又只是3次教學的第二次,況且學生一般都很著急完整練習,只練徒手或輔助練習,學生會覺得枯燥,所以,用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兩人對練,提高積極性。)
教師巡回指導,糾正,如果遇集體犯錯問題,就口哨召喚學生,停止練習,靠攏糾正后再分散練習。時間約為22分鐘。
基本部分的復習內容是
中長跑量大,枯燥。學生不喜歡。但它反映的是人的心血管能力,是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因此,老師用鼓勵性的語言學生提高心理極點:“這個時間你們一定能行的;你們盡力了就是好學生?!痹俳淌谝恍┛朔順O點的技巧。如:1)調整呼吸,2)加大擺臂幅度,3)減小步長等等。
我的具體做法是,設計一條安全的校園路線,利用環(huán)境變化,轉移注意力,降低疲勞感。男生約為1500m,女生為1200米。在學生必經點的2/3處,設置未知的驚喜(展示明星圖片)。我這樣做的理由是:依據心理學家托爾曼的認知論,讓學生事前知道有獎勵而不知道獎勵的結果,使學生有一種未知的誘惑,從而更好的完成練習。
結束部分
2.3.1做拍手,拍臂,拍腿,抖臂,抖腿放松操,一邊做一邊說肌肉名稱。
教師作總結,鼓勵,表揚跑在前面和盡力的同學。
5、通過教學程序擬達到以下目標:
5.1參與目標:新課程理念要求,為了一切學生,我們絕不拋棄任何一名學生。所以,要求100%的學生參與到運動學習中來。
5.2技能目標:約80%的學生能初步掌握與體會動作;50%的同學能基本掌握墊球技術,長跑優(yōu)生,男、女同學應該在6分鐘內跑完。
5.3情感目標:本次課,通過雙人徒手操、明星圖片給予新鮮感,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刺激學生的情感,克服生理和心理極限,鍛煉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品質。
6、整堂課負荷強度由低到高,因為有什么內容,什么順序,所以心率控制在110-130次/分。練習密度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