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博士難讀嗎,英國文學碩士有用嗎
推薦文章
英美文學考博難嗎
難,現(xiàn)在競爭壓力都大。
首先,多發(fā)論文,級別越高越好。數(shù)量和質量都上乘為佳。其次,至少在考前半年聯(lián)系心儀導師,詢問老師是否有名額。最后,好好復習專業(yè)課。
難是相對的,努力是絕對要的,考博有運氣成分,考不上也不用灰心,美好的未來不是只有一條道啊可以走哦。
英國大學文學博士專業(yè)怎么樣
英國文學博大精深,有莎士比亞、狄更斯這樣的文學巨匠,也有DH勞倫斯這樣的現(xiàn)代名家。
英國有大約40多所大學開設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或比較文學的博士課程,其中有以研究著稱的傳統(tǒng)強校,也有1992/1993年成為大學的學院。
博士課程分為兩部分,第一年的有授課和考試,通過后一般會拿到MPhil,然后進入PhD的獨立研究階段。
有的學校要求申請人從碩士讀起,成績好的才會轉到博士課程的學習。
文學博士難讀嗎
常言道:沒有畢不了業(yè)的碩士,沒有考不上的博士。意思就是,碩士嚴進寬出,博士寬進嚴出。博士的學制是一個范圍,有的學校是3-6年,有的是4—6年,或者其他(根據(jù)不同學校而定)。例如4—6年就是正常4年畢業(yè),可以延期2年畢業(yè),之后如果還畢不了業(yè),那就拿不到證了。
畢業(yè)不僅僅要達到學校的要求,還要達到導師畢業(yè)的要求(一般高于學校)。有的時候導用順手了,不舍的讓你早早走了,就會延期你。有的時候,項目需要你完結,所以也會不舍的你。博士論文確實得寫出一定的水準,不可能像碩士論文一樣那么容易過的。
文科的畢業(yè)要求不太了解,想了解更詳細,可以去學校官網(wǎng)找,會有取得博士學位證的要求。打開
讀博難嗎?你或許該看看這篇文章
subtitle
美輯編譯
2019-05-22 14:36
來源:文雙春科學網(wǎng)博客 作者:文雙春
吐槽讀博士很難的人不少。相對于博士之前的求學,讀博士毋庸置疑是難的。畢竟,博士是最高學位,更要命的是,讀博士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創(chuàng)”——創(chuàng)造新知識。
對在讀博士生來說,如果只知道讀博士很難而不清楚究竟難在何處,對自己的學業(yè)是極度不利的。因為,一方面不可能找到突破困難的辦法,這就像科學研究,只有首先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必然打擊讀博士的信心,甚至對獲得博士學位望而卻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讀博士有多難,究竟難在何處,這應該因人而異。如果追根溯源,讀博士之難不外乎兩類:
一類源于博士生自身,
一類來自諸如導師、同伴、機構乃至社會等外在。
第一類、博士生發(fā)現(xiàn)讀博士很難,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不能完成學業(yè),總之不是讀博士的料(do not belong in the PhD programme)。
首先說,這類博士生往往從中小學到大學一路走來都是優(yōu)秀學生,從來沒有受到真正的挑戰(zhàn),盡管他們可能也不得不努力學習。他們選擇攻讀博士學位的部分原因是尋找真正的挑戰(zhàn),但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真正理解研究內容時,他們也產生焦慮。
這些學生的工具箱里不一定有很多技能來應對學習變得“困難”時的局面。也許他們只是“掌握”了數(shù)學、詩歌或寫作,并習慣了因他們能快速、輕易地完成工作而被認為聰明。他們習慣于提交得到表揚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工作。但是一旦他們遇到了讀博過程中那些復雜、恐怖、令人不適的東西,例如多次失敗和大量負面反饋,他們便擔心自己沒有工具來應對這些問題。
老文做了近二十年博導,雖然也碰到過自認為不是讀博士那塊料的學生,但老實說,很少碰到像說的這類一直很優(yōu)秀、只是從未面對真正挑戰(zhàn)的學生。原因也許是,有一種說法叫“本科看學校,碩士看專業(yè),博士看導師”,老文這三樣都不被看好。但以老文的體會,不管哪種神算自己不是博士料的學生,聽聽以下幾點建議,都是很管用的。
發(fā)現(xiàn)讀博士很難是正常的。
失敗、獲得負面反饋、被期刊和資助拒絕,都是研究經(jīng)歷的一部分。
你應該期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并在下次做得更好。
可以從導師、學術技能顧問、同行研究人員、輔導員、書籍和博客中獲得幫助。
如果你堅持下去并不斷學習,你很可能會成功。
這類博士生確實面臨著挑戰(zhàn),但挑戰(zhàn)對他們的通過率或完成時間沒有太大影響。這種挑戰(zhàn)完全可以通過一些提高他們信心的工作來克服。
第二類、博士生因為錯誤的原因發(fā)現(xiàn)讀博士很難。相對于第一類,這類博士生才是真的掙扎(really struggling)。
坦率地說,有些科研文化是有害的:起得早、睡得晚、很少的假期、沒有周末、沒有病假、沒有與家人或朋友在一起的時間,或者沒有坐在樹下思考的機會。最近爆出的國內某名校博導辱罵學生垃圾不配休息事件,反映出這樣的文化在國內也不鮮見。
長時間在嚴密監(jiān)視、過細管理和霸道欺凌下被迫工作。那些“不適合”或“不足夠適合”的人被驅逐。有小孩、殘疾或健康狀況不佳的人被(明確或含蓄地)告知,他們可能不適合讀博士。有國外女博士生吐槽:“我生孩子的時候,我的導師發(fā)郵件告訴我,女人一旦成為母親,就會對其他一切失去興趣(Women tend to lose interest in everything else once they become mothers)?!?/p>
這些有害文化可能由一個雄心勃勃的導師,或一個認為自己的研究方法是最好方法的同行學生群體,或制度結構創(chuàng)造。
大學在安排住宿、請假、提供獎學金、辦理簽證等方面的政策可能無意或有意強化了這樣的文化。
這三種權力文化經(jīng)常相互交織并影響博士生。例如,一位咄咄逼人(pushy)的導師招收并留下了一組符合其“好”學生概念的學生,而大學則圍繞這些學生制定了其促進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感到被排斥并想吐槽的學生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被當作問題對待。
博士學位不考核你是身體強壯還是思維敏捷。博士學位意味著持續(xù)智力參與,創(chuàng)造新知識,并為你所在領域的學者群體做出貢獻。這些是通過大量的學術寫作工作,并將你的工作口頭呈現(xiàn)給他人來實現(xiàn)的。
建議這類學生可以聽聽以下幾點:
如果你覺得自己被欺凌或剝削,那么真可能是這樣。
你的機構、導師和同事應該支持你,并做出合理的調整以幫助你學習。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支持,那么換導師、機構或專業(yè)可能很有幫助。
如果你決定留在一個艱難環(huán)境中(通常這有非常好的理由),你需要找到支持你的空間。
如果你堅持留下來并不斷學習,你很可能會成功。
現(xiàn)實中,有些博士生可能同時遭遇來自自身和外在的兩類困難。這也沒關系,因為問題不在于困難的多少,而在于解決困難的辦法。
相較于科學研究中的難題,讀博士碰到的困難要容易解決得多。實踐表明,博士生無論遭遇何種困難、多少困難,只要正確應對,都能完成博士學業(yè),并對世界產生影響。
總之,讀博士是很難,反過來想,不難的事情怎么顯出能力和水平?但不管怎么說,讀博士也是向往美好生活,所以如果你因為博士學位而被欺凌或生?。òㄐ睦砑膊。?,那就該好好想想對策了。
要想辦法讓讀博士像爬山一樣難,而不是像被當頭一棒一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