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崔顥文學常識,崔顥的黃鶴樓講的是什么
推薦文章
崔穎黃鶴樓的文學常識.拜托急用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jié)合的意境美。
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shù)標準,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xiāng)愁,這是先放后收。
黃鶴樓崔景文學常識
1. 黃鶴樓崔應主要思想
更正:崔顥
本詩描寫了詩人登樓遠眺的所見所想,抒發(fā)了詩人漂泊異鄉(xiāng)的傷感與思鄉(xiāng)的情懷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 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眹罍胬艘舱f唐人 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2. 崔顥的基礎(chǔ)常識 急
崔顥,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擅于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guān)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后來游覽山川,經(jīng)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饵S鶴樓》一詩,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反嫫湓娝氖住?/p>
3. 崔顥的基礎(chǔ)常識 急
崔顥,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
他才思敏捷,擅于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guān)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
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
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后來游覽山川,經(jīng)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
《黃鶴樓》一詩,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反嫫湓娝氖?。
4. 黃鶴樓崔顥寫景特點是什么
崔灝《黃鶴樓》賞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當然,《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于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意蘊。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jié)合的意境美。 黃鶴樓故址在武昌黃鶴山(即蛇山)的黃鵠磯頭,相傳始建于三國吳黃武年間,歷代屢毀屢修。
昔日樓臺,枕山臨江,軒昂宏偉,輝煌瑰麗,崢嶸縹緲,幾疑“仙宮”。傳說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齊諧志》),費祎登仙每乘黃鶴于此憩駕(《太平寰宇記》)。
詩人登樓眺遠,浮想聯(lián)翩,詩篇前四句遂從傳說著筆,引出內(nèi)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鶴,杳然已去,永不復返,仙去樓空,唯留天際白云,千載悠悠。
這里既含有歲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隱隱露出黃鶴樓莽蒼的氣象和凌空欲飛、高聳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鶴的優(yōu)美傳說,更給黃鶴樓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遠。 黃鶴樓因其所在的黃鶴山而得名,所謂“仙人乘鶴”之事,當由其名附會而出,本屬子虛烏有。
詩人卻巧妙地利用了這些傳說,從虛處生發(fā)開去,從而使詩篇產(chǎn)生了令人神往的藝術(shù)魅力。接著就寫實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彌望:晴朗的江面,漢陽地區(qū)的綠樹分明可數(shù),鸚鵡洲上的青草,生長得十分茂盛。
漢陽鸚鵡洲,原是今武漢市西南長江中的一個沙洲,相傳因東漢末年禰衡在此作《鸚鵡賦》而得名,后來漸被江水沖沒,今鸚鵡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 眼前的勝景明朗開闊,充滿著勃勃生氣,使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靄襲來。
崔顥南下漫游。離家日久,面對著沉沉暮色,浩渺煙波,便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懷歸之情:“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p>
詩人縱筆順勢一路寫去,既表現(xiàn)了作者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感受,又展示出黃鶴樓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變化著的感情和變化著的景色,造成了一種優(yōu)美動人的藝術(shù)意境。 正如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卷十三中對此詩所作的評論:“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p>
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 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shù)標準,《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
首聯(lián)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既形勢。頷聯(lián)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xiàn)了此樓聳入天際、白云繚繞的壯觀。
頸聯(lián)游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lián)徘徊低吟,間接呈現(xiàn)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
詩篇所展現(xiàn)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xiàn)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云、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于繪畫美。
三是聲調(diào)自然、音節(jié)瀏亮的音樂美。 律詩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其實《黃鶴樓》并不是規(guī)范的七律。
其一、二兩句第五、第六字竟都為“黃鶴”,第三句連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調(diào)煞尾。也不用對仗,幾乎都是古體詩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漢陽樹”、“鸚鵡洲”,亦似對非對。
其所以被認為是“七言律詩”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繪畫美之外,就是聲調(diào)自然、音節(jié)瀏亮。此詩前四句脫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氣呵成,順勢直下,以至于無暇顧及七律的格律對仗。
“五、六雖斷寫景,而氣亦直下噴溢,收亦然,所以可貴。”(清人方東樹評語,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卷五。
)由于全詩一氣轉(zhuǎn)折,所以讀來自然流轉(zhuǎn)。此外,雙聲、疊韻和疊音詞或詞組的多次運用,如“黃鶴”、“復返”等雙聲詞,雙聲詞組,“此地”,“江上”等疊韻詞組,以及“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造成了此詩聲音鏗鏘,清朗和諧,富于音樂美。
5. 黃鶴樓的知識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隅:角落。
文章開頭兩句,就點出黃鶴樓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開始對黃鶴樓就有了明確的方位印象。
第二層(第3至8句),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
[《圖經(jīng)》云:“費諱登仙,嘗蘭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笔铝小渡裣伞分畟鳌[E存《述異》之志。]
《圖經(jīng)》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諱成了仙人,曾經(jīng)騎著黃鶴返回到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guān)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guān)事跡還保存在《述異志》上。
《圖經(jīng)》: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費諱三國蜀漢大將軍。登仙,成仙。駕:乘、騎。憩:休息。以名樓:用“黃鶴”命名這座樓。以,介詞,用,后面省略賓語“之”。之,指代黃鶴。名,動詞,命名。《神仙》之傳:即《神仙傳》,晉代葛洪著,廣采群籍,記載了當時所傳的神仙故事?!妒霎悺分荆杭础妒霎愔尽?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筆記、小說中志怪故事而成。
黃鶴樓始建成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據(jù)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記載:“吳黃武二年,(孫權(quán))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弊畛跣藿ㄊ亲鳛榉朗厥叺能娛铝送麡牵狐S鶴樓雖然是—座軍事哨所,名稱卻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會給它另外一些說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轉(zhuǎn)引《圖經(jīng)》云:“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苯淮它S鶴樓取名的由來,接著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梁任舫的《述異志》都記載了關(guān)于黃鶴的故事,證明事實不虛,以增強黃鶴樓命名由來的說服力。仙人跨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就給這座樓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話傳說,是為了突出這座樓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為本文主旨服務,為下文伏筆。
第三層(第9至17句),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觀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巃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xiāng)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聳構(gòu):矗立的樓宇(指黃鶴樓),“聳構(gòu)”與“高標”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偉的樣子。巃蓯:高聳的樣子。倚:靠著。河漢:銀河。重檐:兩層屋檐。翼:古代建筑的飛檐。闥:門。霞敞:高敞。井邑:城鄉(xiāng)。荊吳:楚國和吳國,這里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形勝:山川勝跡。最:最好的事物。
前六句寫樓的外貌:“聳構(gòu)巍峨,高標巃蓯”一組對偶,刻畫樓的整體形象。句中的“聳”和“高”、“巍峨”和“巃蓯”都是高的意思,重疊使用,鋪陳樓的高大?!吧弦泻訚h”寫樓的頂端,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其高:“下臨江流”寫樓的底部,進一步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寫出樓在江邊,“重檐翼館,四闥霞敞”這一組對偶句是對樓的建筑結(jié)構(gòu)的具體描寫。至此,作者對樓的外貌刻畫,氣勢雄偉,讀后令人胸襟為之一爽?!白Q井邑,俯拍云煙”一組對偶句寫登樓的感觸,正因為黃鶴樓高入云天,又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眺周圍城市鄉(xiāng)村,彎下腰可以拍擊縈繞大樓的云氣和煙霧。一個“坐”字,說明無意觀景而周圍景物盡收眼底“俯拍”二字,構(gòu)思別致,而“云煙”既能“俯拍”,其身在高處可知:這兩句雖未直言樓高,而一座直凌霄漢的高樓已歷歷如繪,登黃鶴樓如臨仙境.難怪作者發(fā)出“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感嘆?!扒G吳形勝之最”這一句,是對樓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幾句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有近,有內(nèi)有外,也有實有虛,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
6. 黃鶴樓全詩崔顥的
昔 人 已 乘 黃 鶴 去, 此 地 空 余 黃 鶴 樓. 黃 鶴 一 去 不 復 返, 白 云 千 載 空 悠 悠. 晴 川 歷 歷 漢 陽 樹, 芳 草 萋 萋 鸚 鵡 洲. 日 暮 鄉(xiāng) 關(guān) 何 處 是, 煙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據(jù)說李白登臨此樓,也是詩興盎然,當他發(fā)現(xiàn)崔顥的這首詩后,連稱“絕妙”,于是寫了四名打油詩: 一 拳 捶 碎 黃 鶴 樓, 一 腳 踢 翻 鸚 鵡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顥 題 詩 在 上 頭. 便擱筆不寫 ,后有好事之人據(jù)此在黃鶴樓東側(cè)修建一座李白“擱筆亭”. 現(xiàn)在黃鶴樓公園內(nèi)有崔顥的題詩壁,對面即是李白擱筆亭. 李白寫下的詩詞與黃鶴樓有關(guān)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便成為武漢的美稱. 唐代文學家閻伯理在其《黃鶴樓記》中描述“聳構(gòu)巍峨,上依河漢,下臨江流.”可謂:“ 危乎,高哉!”無怪李白以“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送爾難為別,銜杯惜未傾.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諾謂楚人重,詩傳謝眺清.滄浪吾有曲,寄語棹歌聲.”抒發(fā)自己心頭的感慨. 黃鶴樓主樓壁畫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 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也成。
7. 崔景的黃鶴樓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有什么特點
黃鶴樓 / 登黃鶴樓朝代:唐代作者:崔顥原文: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
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chǔ)。
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xiàn)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這首詩前寫景,后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古詩崔顥解析
黃鶴樓古詩崔顥解析如下:
《黃鶴樓》
【作者】崔顥?【朝代】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內(nèi)容品鑒: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祎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黃鶴樓》崔顥唐詩鑒賞
【作品簡介】
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連大詩人李白也因“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崔顥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chǔ)。。《唐詩三百首》是后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梢妼Υ嗽姷钠髦??!稖胬嗽娫挕罚▏烙穑┱f:“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
黃鶴樓: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鵠磯上,下臨長江。傳說三國時費祎在此樓乘鶴登仙,也有傳說仙人子安曾經(jīng)乘黃鶴經(jīng)過此處,住留于此,故名黃鶴樓。
昔人:傳說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遠的意思。
【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只留下了這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沒有歸來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載依舊。
晴天從黃鶴樓遙望江對岸,漢陽的樹木看得清清楚楚,鸚鵡洲上,草長得極為茂盛。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才是我家鄉(xiāng)?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作者介紹】
崔顥(hào)(約公元704—754年),漢族,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士,以《黃鶴樓》詩,頗令李白折服。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寫詩,唐代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guān)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作品有《崔顥集》。
崔顥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jié)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并驅(qū)江、鮑。后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睙o作而去,為哲匠斂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艸捕)博,嗜酒,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云:“十五嫁王昌?!辩哌吃唬骸靶簾o禮!不與接而入。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遂為口實。天寶十三年卒。有詩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他詩名很大,但事跡流傳甚少,現(xiàn)存詩僅四十幾首。
【講解】
此詩為詠黃鶴樓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詩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嘆,因為崔顥的詩實在太高妙了。他將黃鶴樓的歷史傳說與人生的感發(fā)寫得如此空靈,如此真實,不僅情景交融,而且時空切換自然,意境深遠而又不晦澀,猶如信手拈來,讀之如若行云流水,一瀉而下。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首聯(lián):“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詩人起筆從黃鶴樓遠古的傳說寫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經(jīng)乘著黃鶴離去,只留下了這座空空蕩蕩的黃鶴樓。這遠古傳說的追溯,既令讀者想知道黃鶴樓的來歷,也無疑是為黃鶴樓罩上了一層神奇虛幻的神秘色彩。
頷聯(lián):“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無論從律詩的格律還是從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聯(lián)而來,仙人乘鶴而去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在這漫長的年月里,黃鶴樓有什么變化嗎?沒有?!鞍自魄лd空悠悠”是在說天空的白云千百年來依然在空中飄來蕩去,并沒有因黃鶴一去不返而有所改變。在詩人的筆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靈魂,千百年來朝來夕往,黃鶴樓相伴。
頸聯(lián):“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兩句筆鋒一轉(zhuǎn),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zhuǎn)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zhuǎn)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fā)詩人的鄉(xiāng)愁設(shè)置了鋪墊。
尾聯(lián):“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時已黃昏,何處是我的家鄉(xiāng)?煙波飄渺的大江令人生起無限的鄉(xiāng)愁!這是寫詩人所感,感嘆人生,感嘆鄉(xiāng)愁。至此,詩人的真正意圖才顯現(xiàn)出來,吊古是為了傷今,抒發(fā)人生之失意,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懷。
全篇起、承、轉(zhuǎn)、合自然流暢,沒有一絲斧鑿痕跡。詩的前四句是敘仙人乘鶴的傳說,寫的是想象,是傳說,是虛幻的;而后四句則是寫實,寫眼前所見、所感,抒發(fā)個人個人情懷。將神話與眼前事物巧妙融為一體,目睹景物,吊古傷今,盡抒胸臆,富含情韻,飄逸清新,一氣貫通。
該詩內(nèi)容為吊古懷鄉(xiāng)。登上黃鶴樓后,詩人為眼前的景色所感染,遂即興賦詩,一氣呵成。該詩自然清新,又有氣勢,為歷代所推崇。據(jù)說,李白登樓看到此詩后,不禁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梢娫撛姷某錾?。
黃鶴樓的得名緣自其位于武昌黃鶴山的地理位置《齊諧志》中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的傳說,《太平寰宇記》引《圖經(jīng)》中又有費文偉登仙駕鶴于此的記載。詩人從樓的來歷入手,從傳說寫起,由懷古進入寫景,又從中引發(fā)鄉(xiāng)愁,場面宏大,情思悠長。
前四句圍繞樓的得名寫起,寫此地空有此樓,人和鶴俱遠去。黃鶴一去不復返,只留下悠悠的白云,充滿了對此樓變遷的百般感慨。這四句用了散文的寫法,一氣呵成,沒有遵守格律的要求,連用了三次“黃鶴”,但沒有絲毫呆滯的感覺。
后四句即景生情,寫在樓上北望的見聞。他的寫作順序是由遠到近,先寫遠處江北歷歷的漢陽樹 ,接著寫進入眼簾的鸚鵡洲頭的萋萋芳草,最后寫樓下近處大江上的煙波。但日暮的重重霧靄阻隔了回鄉(xiāng)路,使他不禁頓生愁緒。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嚴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斷實連,氣韻一體。尤其是結(jié)尾,不僅收束有力,且給人縹緲蒼茫之感。
課文《黃鶴樓》的重要知識點都有哪些?
《黃鶴樓》知識點整理
原文:
州城西南隅(yú),有黃鶴樓者。《圖經(jīng)》云:“費祎(yī)登仙,嘗駕黃鶴返憩(qì)于此,遂以名樓?!笔铝小渡裣伞分畟?,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gòu)巍峨(wēi’é),高標巃嵸,上倚(yǐ)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tà)霞敞;坐窺(kuī)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重點詞解釋:
1、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
2、 隅(yú):角落
3、 者:助詞,表肯定語氣
4、 費諱(yī):
三國蜀漢大將軍。
5、 登仙:
成仙。
6、 嘗:曾經(jīng)
7、 駕:乘、騎。
8、 憩:休息
9、 于:在
10、 遂以名樓:用“黃鶴”命名這座樓。遂:于是;以,介詞,用,后面省略賓語“之”。之,指代黃鶴。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11、 列:記載
12、 存:保存
13、 之:助詞,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無實義
14、 觀:觀看
15、 其:代 黃鶴樓
16、 聳構(gòu):矗立的樓宇(指黃鶴樓),“聳構(gòu)”與“高標”意思相同。
17、 巍峨:高大雄偉的樣子
18、 巃嵸:高聳的樣子
19、 倚:靠著
20、 河漢:銀河
21、 臨:臨近
22、 重檐:兩層屋檐
23、 翼:古代建筑的飛檐
24、 闥:門
25、 霞敞:高敞
26、 窺:看
27、 井邑:城鄉(xiāng)
28、 亦:也
29、 荊吳:楚國和吳國,這里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30、 形勝:山川勝跡
31、 之:的
32、 最:最好的事物
課文翻譯: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秷D經(jīng)》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祎成了仙人,曾經(jīng)騎著黃鶴返回到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來命名這座樓?!庇嘘P(guān)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guān)事跡還保存在《述異記》上。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xiāng)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作者簡介
閻伯理,唐代人,生平不詳,所屬文學時期為隋唐五代文學,代表作品: 《黃鶴樓記》。 被載入《文苑英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十四課《 短文兩篇》。
作品賞析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
第二層(第3至8句),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圖經(jīng)》云:"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
黃鶴樓始建成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據(jù)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記載:"吳黃武二年,(孫權(quán))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最初修建是作為防守戍邊的軍事瞭望樓:黃鶴樓雖然是-座軍事哨所,名稱卻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會給它另外一些說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轉(zhuǎn)引《圖經(jīng)》云:"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交代了黃鶴樓取名的由來,接著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梁任昉的《述異記》都記載了關(guān)于黃鶴的故事,證明事實不虛,以增強黃鶴樓命名由來的說服力。仙人乘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就給這座樓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話傳說,是為了突出這座樓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為本文主旨服務,為下文伏筆。
第三層(第9至17句),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觀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前六句寫樓的外貌:"聳構(gòu)巍峨,高標巃嵸"一組對偶,刻畫樓的整體形象。句中的"聳"和"高"、"巍峨"和"巃嵸"都是高的意思,重疊使用,鋪陳樓的高大。"上倚河漢"寫樓的頂端,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其高:"下臨江流"寫樓的底部,進一步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寫出樓在江邊,"重檐翼館,四闥霞敞"這一組對偶句是對樓的建筑結(jié)構(gòu)的具體描寫。至此,作者對樓的外貌刻畫,氣勢雄偉,讀后令人胸襟為之一爽。"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一組對偶句寫登樓的感觸,正因為黃鶴樓高入云天,又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眺周圍城市鄉(xiāng)村,彎下腰可以拍擊縈繞大樓的云氣和煙霧。一個"坐"字,說明無意觀景而周圍景物盡收眼底"俯拍"二字,構(gòu)思別致,而"云煙"既能"俯拍",其身在高處可知:這兩句雖未直言樓高,而一座直凌霄漢的高樓已歷歷如繪,登黃鶴樓如臨仙境.難怪作者發(fā)出"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感嘆。"荊吳形勝之最"這一句,是對樓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幾句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有近,有內(nèi)有外,也有實有虛,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
中心思想
這篇短文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筑結(jié)構(gòu)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xiàn)了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跡的思想感情和對仙人的仰慕之情。
中考鏈接
閱讀賞析題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現(xiàn)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 ,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xiāng)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1 黃鶴樓,與湖南__________、江西__________齊名,號江南三大名樓,有“天下絕景”之稱。
2 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時寫下千古流傳的名詩《黃鶴樓》,你能默寫下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這篇文章句式多變,多用對偶。強調(diào)黃鶴樓名稱由來之根據(jù)充足,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組對偶。為了突出黃鶴樓的高大雄偉,又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币唤M對偶。
4 對這篇文章的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 )
A.這篇文章先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緊接著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
B.文章的重點是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C.作者對黃鶴樓的形態(tài)以及登樓所見所感已描寫盡致了,所以最后四句可有可無,甚至有畫蛇添足之嫌。
D.這篇文章介紹黃鶴樓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漢”而成仙境,因“會集靈仙”而成名樓,以“仙”字貫穿全文。
參考答案:
1 岳陽樓 滕王閣
2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鸚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 事列《神仙》之傳,跡有《述異》之志 聳構(gòu)巍峨,高標
4 C(為了側(cè)面寫黃鶴樓的地位、價值。)
蘇教版七(下)《黃鶴樓》練習精選
一.根據(jù)拼音寫漢字。(4分)
《黃鶴樓》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秷D經(jīng)》云:“費(yi)_____登仙,嘗駕黃鶴
返憩于此,遂以名樓?!笔铝小渡裣伞分畟?,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
(lóng zōng )_______,上(yǐ)___河漢,下臨江流;重檐(yì guǎn )_______,四闥霞
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jīng wú_______之最也。
二.解釋詞義。(19分)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9分)
(1)州( )城西南隅( )(2)費諱登仙( )(3)嘗( )駕( )黃鶴返憩( )于此(4)遂( )以名( )樓?!保?)觀其聳構(gòu)( )巍峨( )(6)高標巃嵸( )(7)上倚( )河漢( )(8)重檐( )翼館(9)四闥( )霞敞( )(10)坐窺井邑( )(11)亦荊吳形勝( )之最也
2.比較下列句中加點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一詞多義)(7分)
(1)【于】①嘗駕黃鶴返憩于此( )②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
(2)【其】①觀其聳構(gòu)巍峨( )
②坐其中,頹然碧窈( )
(3)【以】①遂以名樓( ) ②以實奇( )③一兒以日初遠( ) ④瓜州諸園亭,
俱以假山顯( ) ⑤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4)【隅】①州城西南隅( )②乘隅下壘石( )
(5)【之】①事列《神仙》之傳( )②亦荊吳形勝之最( )③主人處處款之( )
3.詞類活用。(3分)
(1)遂以名樓( )(2)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3)重檐翼館( )
三.句子。(11分)
1.翻譯下列的句子。(8分)
(1)事例《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
譯文:
(2)觀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
譯文:
(3)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
譯文:
(4)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譯文:
2.說說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3分)
(1)遂以名樓。 ( )
(2)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
(3)嘗駕黃鶴返憩于此。( )
四.閱讀理解。(66分)
1.課文節(jié)選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代人。黃鶴樓與 、 ,并稱江南三大名樓。這篇短文介紹了 的特點,描述了 ,交代了 ,表達了 。(9分)
2.古代許多文人墨客寫過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請默寫其中的兩首。(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語句填空。(8分)
(1)《黃鶴樓》一文用了8句對偶句,或鋪陳,或夸張,或比喻,對黃鶴樓進行多角度的描寫。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組對偶句,強調(diào)了黃鶴樓名稱由來之證據(jù)充足。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組對偶,極力鋪陳黃鶴樓高大雄偉之能事。又如“ ”一組對偶,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登樓觀賞景物之情態(tài)。(3分)
(2)《黃鶴樓》中具體描寫黃鶴樓的位置、外觀以及登樓所見的句子是: , ,
, ; , , , 。(4分)
(3)《黃鶴樓》中直接贊美黃鶴樓景色的句子是: (1分)
4.給文章劃分層次,并寫出層意。(3分)
5.文章介紹了黃鶴樓的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2分)
答:
6.仙人跨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7.文章突出說明了黃鶴樓的什么特征?運用了哪些手法?請舉例說明。(5分)
答:
8.《黃鶴樓》通過多種角度具體描繪了黃鶴樓的雄姿。初讀課文后說說你對黃鶴樓總的印象。(2分)
答:
9.作者為什么轉(zhuǎn)引《圖經(jīng)》的話交代黃鶴樓名字的由來?(2分)
答:
10.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有近,有內(nèi)有外,有實有虛。請指出文中哪句是寫遠景?哪句是寫近景?(2分)
答:
11.《黃鶴樓》一文篇幅短小,但內(nèi)涵豐富。請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試作簡要分析。(2分)
答:
12.文章是怎樣以精練的語言說明黃鶴樓高大雄偉的特點的?(2分)
答:
13.對《黃鶴樓》這篇文章的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這篇文章先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緊接著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
B.文章的重點是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C.作者對黃鶴樓的形態(tài)以及登樓所見所感感已描寫盡致了,所以“亦荊吳形勝之最也”是多余的了。
D.這篇文章介紹黃鶴樓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漢”而成仙境,以“仙”字貫穿全文。
14.《黃鶴樓》一文如何做到結(jié)構(gòu)嚴謹、前后呼應的?(2分)
答:
15.崔顥的詩《黃鶴樓》和本文在內(nèi)容上有哪些異同?(3分)
答:
16.崔顥的《黃鶴樓》和閻伯理的《黃鶴樓》都以“黃鶴樓”為題,一個是詩,一個是說明文,都談到了黃鶴樓樓名的來歷,試分析引用傳說的作用。(2分)
答:
17.《黃鶴樓》一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試作簡要分析。(2分)
答:
18.據(jù)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記載:“吳黃武二年,(孫權(quán))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笨梢婞S鶴樓原是一座軍事哨所。如用此記載替換原文中的劃線句,你認為好不好?請說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語言優(yōu)美而極具感染力,試賞析“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一句。(3分)
答:
20.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之所以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其重要原因不在于其特色,更因為它們身上鐫刻著歷史文化的印記,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3分)
答:
21.綜合實踐。(3分)
歷史上人們將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黃鶴樓,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和湖南岳陽的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因有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聲名益顯,岳陽樓也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更為人所知。惟有黃鶴樓,它名揚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詩人崔顥的一首《黃鶴樓》詩和李白等詩人有關(guān)黃鶴樓的吟詠,并非因為一篇文章而名聞遐邇。有關(guān)黃鶴樓的文章,過去是不是沒有人寫過呢?事實并非如此,唐人閻伯理寫的這篇《黃鶴樓記》就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關(guān)于黃鶴樓的碑記。
(1)請寫出《滕王閣》中“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上句“ ”。
(2)寫出《岳陽樓記》中表現(xiàn)范仲淹博大胸懷的名句“
, ”。
(3) 寫出崔顥《黃鶴樓》中實寫黃鶴樓上所見之景的詩句“ , ”。
【參考答案】
一.祎 巃嵸 倚 翼館 荊吳
二.1、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隅:角落。登仙,成仙。駕:乘、騎。憩:休息。聳構(gòu):矗立的樓宇(指黃鶴樓),“聳構(gòu)”與“高標”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偉的樣子。巃嵸:高聳的樣子。倚:靠著。河漢:銀河。重檐:兩層屋檐。闥:門。霞敞:高敞。井邑:城鄉(xiāng)。形勝:山川勝跡。 2、(1)在;到。(2)它,指黃鶴樓;它,指水閣。(3)用;因為;認為;憑借;如4)角落;邊沿地方。(5)無實義,不譯;結(jié)構(gòu)助詞,的;我們。
3、(1)名詞作動詞,命名。(2)副詞作名詞,最美的地方。(3)古代建筑的飛檐,名詞活用作狀語,像鳥的翅膀一樣張開。
三.1、(1)有關(guān)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guān)事跡還保存在《述異志》上。 (2)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3)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xiāng)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4)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2、(1)省略句,“以”后省略賓語“之”,黃鶴。(2)判斷句,“也”表判斷。(3)倒裝句嘗駕黃鶴返于此憩
四.1、《文苑英華》 閻伯理 唐 岳陽樓、滕王閣 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筑結(jié)構(gòu) 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 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 作者熱愛山川勝跡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2、(1)唐代崔顥的《黃鶴樓》詩云:“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2)唐代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3、答:(1)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聳構(gòu)巍峨,高標巃嵸。/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上倚河漢,下臨江流。(2)聳構(gòu)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3)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4、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第二層(第3至8句),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 第三層(第9至17句),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5、黃鶴樓的地理位置、黃鶴樓命名的由來、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6、答:這樣就給這座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話傳說,是為了突出這座樓的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為本文的主旨服務,為下文埋下伏筆。
7、答:突出黃樓巍峨高大的特點。運用了比喻、夸張、對偶的修手法。舉例略。
8、答:黃鶴樓巍峨高大?!吧弦泻訚h”,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它的高;“俯拍云煙”雖未直言其高,但一座直凌霄高樓已歷歷在目,神游其間,如臨仙境一般。
9、答:黃鶴始建成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據(jù)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記載:“吳黃武二年,(孫權(quán))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最初修建是作為防守戍邊的軍事瞭望樓。黃鶴樓雖然是一座軍事哨所,名稱卻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會給它另外一些說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轉(zhuǎn)引《圖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交代了黃鶴樓取名的由來。接著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梁代任防的《述異志》都記載了關(guān)于黃鶴的故事,證明事實不虛,以增強黃鶴樓名字由來的說服力。仙人跨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就給這座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話傳說,是為了突出這座樓的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為本文的主旨服務,為下文埋下伏筆。
10、答:遠景:坐窺井邑;近景:俯拍云煙。
11、答:全文不到100字。但把黃鶴樓的概況包攬無遺,其中有掌故,如:樓的得名。有景物,如:“聳構(gòu)巍峨……俯拍云煙。”有事實,如“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庇凶h論,也有感慨,如:“亦荊吳形勝之最也?!?/p>
12、答:文章短小精悍,重點突出。文章僅僅圍繞黃鶴樓高大雄偉的特點進行說明,中間描寫樓的建筑,圍繞高來寫。開頭的傳說以及結(jié)尾由比較而產(chǎn)生的贊語,除了說明其具有神異色彩外,也是為了襯托其高。
13、C
14、答:本文介紹黃鶴樓是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漢”而成仙境,而成名樓,以“仙”字貫穿全文。黃鶴樓因“上倚河漢,下臨江流”“四闥霞敞”,所以可以“坐窺井邑,俯拍云煙”。正因為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所以文章的結(jié)構(gòu)十分嚴謹。首句先交代地理位置,而尾句概括了黃鶴樓的重要性,做到了前后呼應。
15、答:相同點:都寫到和黃鶴樓相關(guān)的傳說,都寫到登樓所見、所感。
不同點:本課重在介紹說明,崔詩重在抒情;本課表達熱愛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顥的詩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16、答:突出這座樓的不同尋常之處,更好地凸現(xiàn)出文章的主旨。
17、答:《黃鶴樓》一文的語言特色是句式多變,多用對偶。句式整散結(jié)合,富有變化。文中多用四字句,雜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時地加上一些虛詞,使語意疏密有致、流轉(zhuǎn)自如、感情充沛、節(jié)奏鮮明。如文中一連用八個四字句,對黃鶴樓的形態(tài)刻畫盡致,氣勢流暢,接著用了一個八字句“亦荊吳形勝之最也”,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和贊嘆的浯氣,并用虛詞“亦……也”來表示判斷和陳述的語氣,使文氣得到了舒緩。最后又用了長長的中間略加停頓的感嘆加反問的句式,把對黃鶴樓贊美之情推向了高潮。至此。文章戛然而止,可言有盡而意無窮,余音裊裊,耐人回味,全文用對偶句或?qū)ε级陶Z有八組之多,有鋪陳,有夸張,有比喻,對黃鶴樓進行多角度的描寫。
18、不好。用神話傳說能給黃鶴樓增添神秘的色彩,突出這座樓的不同尋常之處(1分),這既為下文伏筆(1分),又表現(xiàn)了本文的主旨(1分)。(共3分。如認為好,答可增添行文的真實性的,最高可得2分)
《黃鶴樓》崔顥文學常識
1. 崔顥的基礎(chǔ)常識 急
崔顥,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
他才思敏捷,擅于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guān)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
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
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后來游覽山川,經(jīng)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
《黃鶴樓》一詩,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反嫫湓娝氖?。
2. 崔顥的基礎(chǔ)常識 急
崔顥,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擅于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guān)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后來游覽山川,經(jīng)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饵S鶴樓》一詩,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反嫫湓娝氖?。
3. 【黃鶴樓崔顥的】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悠悠:久遠的意思.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4. 黃鶴樓(崔顥)的解釋
黃鶴樓詩詞首推唐崔顥的《黃鶴樓》 昔 人 已 乘 黃 鶴 去,此 地 空 余 黃 鶴 樓.黃 鶴 一 去 不 復 返,白 云 千 載 空 悠 悠.晴 川 歷 歷 漢 陽 樹,芳 草 萋 萋 鸚 鵡 洲.日 暮 鄉(xiāng) 關(guān) 何 處 是,煙 波 江 上 使 人 愁.據(jù)說李白登臨此樓,也是詩興盎然,當他發(fā)現(xiàn)崔顥的這首詩后,連稱“絕妙”,于是寫了四名打油詩:一 拳 捶 碎 黃 鶴 樓,一 腳 踢 翻 鸚 鵡 洲,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崔 顥 題 詩 在 上 頭.便擱筆不寫 ,后有好事之人據(jù)此在黃鶴樓東側(cè)修建一座李白“擱筆亭”.現(xiàn)在黃鶴樓公園內(nèi)有崔顥的題詩壁,對面即是李白擱筆亭.李白寫下的詩詞與黃鶴樓有關(guān)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便成為武漢的美稱.唐代文學家閻伯理在其《黃鶴樓記》中描述“聳構(gòu)巍峨,上依河漢,下臨江流.”可謂:“ 危乎,高哉!”無怪李白以“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送爾難為別,銜杯惜未傾.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諾謂楚人重,詩傳謝眺清.滄浪吾有曲,寄語棹歌聲.”抒發(fā)自己心頭的感慨.黃鶴樓主樓壁畫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 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也成。
5. 文學常識填空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是 《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是《楚辭》。
我國的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
作者:(元末明初)羅貫中
《水滸傳》
又名:忠義水滸傳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記》
作者:(明)吳承恩
共一百回
《紅樓夢》
原名:石頭記
作者:(清)曹雪芹
四大吝嗇鬼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莫里哀的《慳吝人》中的阿巴貢
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
果戈理的《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
嚴監(jiān)生--吳敬梓,《儒林外史》
還有一個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呵呵 完了o(∩_∩)o。
6. 崔顥的《黃鶴樓》的語言特色是什么啊
崔顥《黃鶴樓》的藝術(shù)特色崔顥(704?—754),汴州人(今河南開封),唐開元十一年(723)登進士第,天寶中官至司勛員外郎,世稱崔司勛.崔顥為人俊才逸發(fā),早年使酒縱博,為詩情致浮艷,時論以為輕薄.但有些反映宮女生活的詩,為她們的貴賤無常而感慨;還有些詩,對豪門權(quán)貴有所譏刺,多少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對權(quán)貴的不滿.后游歷山川,從軍邊塞,詩風轉(zhuǎn)趨雄渾豪宕.用殷璠的話說,就是“少年為詩,屬意浮艷,多陷輕??;晚節(jié)忽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河岳英靈集》)”.《黃鶴樓》是崔顥的七律名篇,是“千古擅名”的覽勝之作,抒發(fā)了作者登臨吊古、懷土思鄉(xiāng)的心情,頗有豪放不羈的氣概.詩的前兩聯(lián)寫樓名來歷,從神話傳說寫到現(xiàn)實的感受.傳說中的仙人已經(jīng)騎鶴遠去了,只留下江邊的高樓;黃鶴一去,再也不曾飛返,唯有樓外的數(shù)片白云,千百年來,總是這樣的悠悠漂浮,是等待仙鶴的一朝回歸?是沉思人世的滄桑變化?樓無言,云無言,空茫、虛幻,不僅反映了黃鶴樓的古今變化,恐怕更表現(xiàn)了詩人登樓時的寂寞之感.后兩聯(lián)寫等樓所見,詩人從視野的遠處寫來,先寫漢水一帶,晴空萬里,漢陽綠樹,歷歷在目;再寫鸚鵡洲上,茅草茂盛,一片碧綠;最后描寫長江,暮色蒼茫,煙藹沉沉,詩人觸景生情,不由得勾起了淡淡鄉(xiāng)愁.然而,詩人所生發(fā)的僅僅是一己的鄉(xiāng)思旅愁嗎?當我們神似詩中“鸚鵡洲”的用典,回溯到那才士不遇、世人欲殺的特殊歷史背景時,回溯到那帶有終古迷茫色彩的“黃鶴樓”的傳說時,答案不言自明.所以,這首詩,當是詩人不遇之作.但由于,生動描繪了長江的明麗景色,所以全詩色彩鮮明,景物如畫,格調(diào)仍然顯得高昂而不頹唐.從詩體上看,雖然是七律,但前四句轆轤相轉(zhuǎn),一氣貫下,疊用拗句,頗得六朝民歌的精髓.超拔迥秀的立意,渾然天成的氣象,對詩體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使得本詩成為“黃鶴樓”詩的千古絕唱,也難怪李白登黃鶴樓想題詩歌詠時,見到崔詩,悵然擱筆,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7. 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回,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
川,平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
歷歷:分明的樣子。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
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
【簡析】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xiàn)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游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fā),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8. 《黃鶴樓》崔顥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zhuǎn),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宇再三出現(xiàn),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正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xiàn),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象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宇宇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lián)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厭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卒閱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guī)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顥自已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后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chuàng)別調(diào)的情況也不同。
在律詩中,這是一首破格之作。詩的前四句一氣貫注,跌巖轉(zhuǎn)折,連用三個“黃鶴”、兩個“空”字,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三平調(diào)煞尾,完全擺脫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筆隨,情躍紙上。對于這一七律中的離格奇絕之筆,沈德潛曾稱贊它是“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作為律詩,前四句既然破格,后四句就要力求整飭歸正。否則,就把七律寫成七古了。由于該詩后四句回到格律時文筆也很自然,因此它在整體上仍然給人以大氣磅礴、一氣呵成的感覺。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此詩實在是一種創(chuàng)新和突破,所以,人們不僅不以“離格”責之,反而彌覺新穎。
它的尾聯(lián),“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是運用的對偶句,這句寫景的詩句不僅是寫出了詩人所看到的景色,引出后句,更是有觸景生情之說,詩人借景抒情,更加鮮明地突出了他的愁思。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年首就整傷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xiāng)愁,這是先放后收。而最后一句則是直接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點名全詩的主旨,抒發(fā)了作者的憂愁心情與思鄉(xiāng),無奈之苦。
(這些一部分是我找的資料,一部分是我自己的理解,都給你了,希望有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