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古代文學(xué)的壓卷之作是什么,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壓卷
推薦文章
唐詩五律的壓卷之作是什么?是有什么特點嗎?
關(guān)于唐詩中的五言律詩的壓卷之作,要從其早期的成型說起,初唐之前有所成型,在隋朝基本定性。五律詩的特點在于它是近體格律類型,唐代時期有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等都是五言格律詩的集大成者。
一、五言格律詩
唐詩作為唐代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當(dāng)時極為流行的文學(xué)體裁。其中五律的形成始于唐代,后發(fā)揚光大至于隋朝,也在隋朝有了定型。從格律上來看,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五律的首句以不能為正例、入韻可變例的特點獨立于唐詩體裁之中。一般來說,五言律詩都是五個字為一句,律詩講究語言的錘煉,典型的句首特點為平起不入韻、平起入韻、仄起不入韻、仄起入韻這幾種特點。
二、壓卷十作
唐詩五律中有著典型的壓卷十作分別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旅夜書懷》、王維的《山居秋暝》、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李白的《送友人》及王維的《使至塞上》。以上的十首詩在韻律方面是極為符合唐詩五律中的韻腳、韻聲的,在格律上也對應(yīng)著平仄相替、相對、對仗、平仄、起伏等一一工整,是典型的五微部的五律。
五律詩在唐代的發(fā)展是極為鼎盛的,尤其是一大批在詩詞上頗有天賦的詩人都參與到其中的創(chuàng)作,給我們留下了十分多的佳作。壓卷之作的評定是要在對詩本身的格律上符合之外,更需要的是詩人給到讀者的情懷和視野上的博大性。這點來說,李白、杜甫、王維三位詩人做的很好,五言律詩的壓卷之作的上榜作品非他們莫屬。
被譽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其中什么什
一說七絕,自然不能不提七絕圣手王昌齡。
《出塞》 被歷代詩人公認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名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
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guān),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zhàn)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zhàn)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xiàn),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被歷代詩人公認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唐詩壓卷之作的詩是什么
壓卷之作,意思是指詩文書畫中能超過其它同類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唐詩壓卷之作公認的詩是初唐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春江花月夜”,有孤篇蓋全唐之稱,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jié)構(gòu)嚴謹,字雕句琢,形式與內(nèi)容完美結(jié)合,對個人生命經(jīng)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xué)思考,使這首詩無愧于“孤篇蓋全唐”的美譽,即使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昌齡等詩界大佬也有所不及。
附錄原文如下,讓你品味其出色美妙。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王昌齡的什么詩被稱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王昌齡寫的《出塞二首·其一》被稱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原文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wèi)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守邊戰(zhàn)士的同情以及對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詩從寫景入手?!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皓月當(dāng)空,照耀著萬里邊疆的關(guān)塞,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在“月”和“關(guān)”的前面用“秦漢時”加以修飾,使意境更加高遠,把我們引到了遙遠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漢以來邊防戰(zhàn)爭連續(xù)不斷,一直持續(xù)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這是從時間上描寫邊塞的悠久。
唐絕句“壓卷之作”是什么?
唐絕句“壓卷之作”是《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唐代的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征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wèi)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昌齡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guān)的蒼涼景象?!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guān)。這里是秦、漢、關(guān)、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nèi)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叭宋催€”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zāi)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