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學作品推薦閱讀,美國文學作品推薦閱讀書目
推薦文章
現代美國文學作品有哪些?
外國的現代文學主義流派及代表:
(一)存在主義文學:薩特于1938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惡心》,開創(chuàng)了無神論存在主義的文學先河。他于1943年發(fā)表的《存在與虛無》,是存在主義的哲學綱領。阿爾貝·加繆,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另一員大將,他的作品彌漫著濃厚的存在主義氣息。小說《局外人》(1945)和《鼠疫》,劇本《誤會》《卡利古拉》等,為他贏得了遠遠超過前輩的榮譽,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存在主義的女將,是20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是薩特的學生和伴侶。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被認為是女權運動的“圣經”。
(二)荒誕派戲?。夯恼Q派戲劇家提倡純粹戲劇性、通過直喻把握世界,他們打破了傳統(tǒng)戲劇的寫作手法,放棄了形象塑造與戲劇沖突,運用支離破碎的舞臺直觀場景、奇特怪異的道具、顛三倒四的戲劇對白、怪誕、模糊、病態(tài)、丑陋的人物,若有若無的劇情,混亂不堪的思維,來表現現實的丑惡與恐怖、人生的痛苦與絕望,達到一種抽象的荒誕效果,而這種怪誕的手法,貼切地表現了荒誕的主題。1961年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埃斯林發(fā)表《荒誕戲劇》一書,將這類作品作了理論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誕派戲劇達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階段,并以其“反戲劇”、“反文學”、“先鋒派”的面貌,出現在世界文學之林。尤奈斯庫:荒誕派戲劇創(chuàng)始人,1950年劇作《禿頭歌女》問世,1952年劇作《椅子》。薩繆爾·貝克特:1953年劇作《等待戈多》,轟動法國舞臺,并確立了他在法國劇壇上的地位,也使他的名聲享譽世界。貝克特于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阿達莫夫:1953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塔拉納教授》。熱內:1947《女仆》,1956《陽臺》,1958《黑人》等。哈羅德·品特:是一位英國劇作家,早期作品經常被歸入荒誕派戲劇。劇作《看房者》(1960),為他贏得了國際性劇作家的聲譽,也是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三)新小說派:是20世紀50至60年代盛行于法國文學界的一種小說創(chuàng)作思潮,也被稱之為“反傳統(tǒng)小說”。新小說派的基本觀點認為,傳統(tǒng)小說中無所不知的敘述者,總是試圖賦予生活以秩序和意義,但實際生活中并不存在。20世紀以來小說藝術已處于嚴重的停滯狀態(tài),其根源在于傳統(tǒng)小說觀念的束縛,墨守過時的創(chuàng)作方法,因此他們主張摒棄以巴爾扎克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寫作方法,從情節(jié)、人物、主題、時間順序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新小說派認為傳統(tǒng)現實小說中的慣用語言,也必須徹底改革,因為這些語言由于長期重復使用,已變?yōu)椤瓣愄住被颉敖┗?,失去了表達現代人復雜多變生活的能力。阿蘭·羅布-格里耶:《橡皮》(1953),《在迷宮中》(1959)。娜塔麗·薩洛特(女):《馬爾特羅》(1953),《天象儀》(1959),《黃金果》(1963)。米歇爾·布陶:《路過米蘭》(1954),《變化》(1957)??寺宓隆の髅桑骸陡ヌm德公路》(1960)。為他贏得了“新小說”柱石的稱譽,奠定了在文壇上的地位?,敻覃愄亍ざ爬?女):《夏天晚上十點半》,電影劇本《廣島之戀》(1959)
(四)垮掉的一代:是二戰(zhàn)后風行于美國的文學流派,是出現在美國的、一群松散的、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及作家的集合體。該流派的作家都是些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的男女青年,他們生活簡單,不修邊幅,喜穿奇裝異服,厭棄工作和學業(yè),拒絕承擔任何社會義務,也蔑視社會的法紀秩序,反對一切世俗陳規(guī)和壟斷資本統(tǒng)治,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討厭機器文明,并以浪跡天涯為樂。他們永遠尋求新的刺激,尋求絕對自由,縱欲、吸毒、沉淪,以此向體面的傳統(tǒng)價值標準進行挑戰(zhàn),因此被稱作垮掉的一代。杰克·克魯亞克:小說《在路上》(1957)艾倫·金斯堡:詩歌《嚎叫》(1956)威廉·博羅斯:小說《午餐》(1959)
(五)黑色幽默:“黑色幽默”的小說家們,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tài)度,表現環(huán)境和個人之間的互不協(xié)調,并把這種互不協(xié)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因此,有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納博科夫:黑色幽默最早的作家,他在195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洛麗塔》,此后又出版《普寧》(1957)、《微暗的光》(1962)等小說,成為事實上黑色幽默派的元老。 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使他成為公認的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庫特·馮尼格特:以充滿幽默和奇特風格的長篇小說而著稱,他的《第五號屠場》(1969),使黑色幽默小說的創(chuàng)作影響,達到頂峰。另外他的《貓的搖籃》(1963),和《時震》,也是優(yōu)秀的黑色幽默作品。托馬斯·品欽:受業(yè)于納博科夫,以長篇小說《萬有引力之虹》(1973),成為黑色幽默派的后起之秀。威廉·蓋迪斯:他的小說《小大亨》(1975),以夸張的諷刺,描寫一個大發(fā)投機財的孩子形象,獲得1976年美國全國圖書獎。托馬斯·伯杰:他的小說《小巨人》(1964),是對看似強大實則渺小的西方社會的諷刺。約翰·霍克斯:他被認為是“當代最有獨創(chuàng)性的小說家”。代表作《血桔》,描寫了一對夫婦在假想的海島上,過著原始的性愛生活,成為“反小說”的典范。約翰·巴斯:他在代表作《牧羊童賈爾斯》(1966)中,以“反英雄”的描寫手法,通過對大學生賈爾斯,受到來自兩個方面魔力的迫害,以至神經錯亂的描述,影射冷戰(zhàn)時世界兩大政治集團對人類造成的傷害
(六)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50年代崛起于拉丁美洲文壇、賦有撼動世界轟動效應的重要文學流派,至今仍在世界文壇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它以小說為主要體裁,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就是“將神奇和怪誕的人物及情節(jié),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插入到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去,做到既有離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現實主義的情節(jié)和場面,人鬼難分,幻覺和現實相混,將拉丁美洲現實的政治社會,變成了一種現代神話?!币虼耍藗儗⑦@種寫作手法,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委內瑞拉—烏斯拉爾·彼特里:短篇小說《雨》(1948)。他率先將此術語,運用于拉美文學。古巴—阿萊霍·卡彭鐵爾:長篇小說《這個世界的王國》(1949)危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長篇小說《總統(tǒng)先生》(1949),《玉米人》(1950)。他于196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墨西哥—胡安·魯爾福:中篇小說《佩得羅·帕拉莫》(1955)。秘魯—阿格達斯:《深沉的河流》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70),《家長的沒落》(1981)。他于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智利—伊薩貝爾·阿連德(女):長篇小說《幽靈之家》(1982),被譽為是穿裙子的馬爾克斯。
"美國最偉大的十部兒童文學名著"都包括哪些書?
1、《海蒂》
《海蒂》(別名《小海蒂》)是瑞士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1880—1881年首次出版。
全書分為兩部,《海蒂的學習和漫游歲月》講述的是小海蒂童年時期的成長歷程?!逗5賹W以致用》講述成長起來的海蒂幫助癱瘓姑娘克拉拉重新站立起來的故事。
學術界在解讀這部作品時普遍認為,該小說主要反映了大自然和現代城市文明之間的對比與沖突。
2、《草原上的小木屋》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國經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說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是羅蘭·英格斯·懷德,由四川文藝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書中描述羅蘭一家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坐著篷車遷徙到堪薩斯大草原的歷程。
3、《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是美國作家弗蘭克·鮑姆的代表作,同名系列童話故事的第一部,按照原名直譯為《奧茲國的魔術師》,中國國內一般翻譯為《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講述了一個孩子如何去認識世界和與人相處,教會個體如何在群體社會中認識自己,獲得“身份感”的故事。
4、《長腿叔叔》
《長腿叔叔》是簡·韋伯斯特創(chuàng)作于1912年的長篇小說作品。整部小說由女主人公喬若莎·艾伯特(茱蒂)寫給供養(yǎng)她讀大學的好心人——孤兒院理事“長腿叔叔”史密斯先生的信件組成,這些信件記錄了一個女孩的大學生活以及情感歷程。
小說后被改編成舞臺劇、戲曲、卡通和電影等。
5、《冒險小虎隊》
《冒險小虎隊》是每年1、7月份浙江少年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奧地利)托馬斯·布熱齊納。《冒險小虎隊》是一套發(fā)生在世界各地的充滿神秘色彩、曲折情節(jié)、驚險場景的冒險小說。
在本作品中,三個智慧的少年知難而進、無畏無懼,闖入一個個危難、恐怖地帶,了種種謎案,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6、《彼得金一家》
這是一個大家庭一有樸實而笨拙的父親、善良但膽小的母親,還有三個大孩子:想用《百科全書》解決一切難題的阿伽門農、總想把事情辦好的伊麗莎白·伊萊扎、不知該當作家還是醫(yī)生的所羅門·約翰。還有三個調皮的小弟弟,總將腳下的靴子穿了又脫,從來不覺得煩…… ?
本書為“小書房經典兒童文學作品譯叢”中的一本,保持了原著的精神風貌,語言通俗流暢,插畫生動活潑,符合少兒閱讀習慣,是童年時必讀的兒童文學作品。
7、《鵝爸爸的故事》
《鵝爸爸的故事》摘要:從熊孩子哪里聽到過不少關于狐貍小姐的故事。 熊孩子是副班長,同學呀,老師呀,班干部呀,他總是如數家珍一般講給熊爸爸聽。熊爸爸閉上眼睛,都能想起他們的模樣和性格來。 有一次,熊爸爸開玩笑對熊孩子說:嘿,...
8、《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
小說的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zhèn)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于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yè)。
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zhàn)爭前,寫的雖是圣彼得堡小鎮(zhèn),但該鎮(zhèn)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9、《湯姆叔叔的小屋》
《湯姆叔叔的小屋:卑賤者的生活》(英語: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譯作《黑奴吁天錄》、《湯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國作家哈里特·比徹·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發(fā)表的一部反奴隸制長篇小說。
這部小說中關于非裔美國人與美國奴隸制度的觀點曾產生過意義深遠的影響,并在某種程度上激化了導致美國內戰(zhàn)的地區(qū)局部沖突。
值得讀的美國勵志書籍
美國的很多書籍是很優(yōu)秀的,很多書籍是值得我們看的,多看一些美國的書籍,感受美國的文化。下面我就來為大家推薦的值得讀的美國勵志書,歡迎參閱!
值得讀的美國勵志書
1.雷蒙德·錢德勒 ——《漫長的告別》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交流的故事,是人與人之間自發(fā)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類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發(fā)的深深幻滅的故事。錢德勒的行文,其生動流暢達到了無我之境。我們驚喜地意識到,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個講故事的人,而且是一個有獨特文體風格的、有遠見的作家。
2.馮內古特 ——《五號屠場》
《五號屠場》是一部獨特的反戰(zhàn)小說。作者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對敵無害、對友無益的患精神分裂癥的主人公畢利,通過這個傻乎乎的主人公的獨特感受,一方面譴責德國法西斯的殘暴,另一方面又抨擊了盟國轟炸德累斯頓的野蠻行為,嘲笑人類發(fā)動戰(zhàn)爭是多么愚蠢。
3.海勒 ——《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
根據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 只有瘋子才能免除飛行任務,但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而能提出此申請的人必然沒瘋,所以他必須去飛行,去送死。在英文中,“軍規(guī)”和“圈套”是同一個詞。小 說的主人公約塞連是二戰(zhàn)中一名美國轟炸兵,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使他不得不在生死線上茍且偷生,同時他也發(fā)現原來世界到處暗藏著這種荒.唐的圈套。
4.麥卡勒斯 ——《心是孤獨的獵手》
《心是孤獨的獵手》是作者麥卡勒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也是她一舉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書中講述了一個關于孤獨的故事。美國南方小鎮(zhèn),漫長沉悶的八月。一個總是溫和微笑的啞巴,午夜的咖啡館里喝著 冰啤酒的人們,黑人對于自由的隱忍與矛盾的苦痛,期望改革的人瘋狂絕望卻又依然堅定前行的決心……這是一個孤獨到極致的故事,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 終極的孤獨。
5.巴勒斯 ——《午餐》
本書描述一個毒癮者漫游紐約等城市的令人膽寒的故事,批判了美國社會的荒誕、墮落和腐朽,向讀者展示了一個人間地獄般的美國。作者使用了一種稱為“剪裁法”的寫作手法,風格新穎獨特,并夾雜了大量典故、方言、俚語、黑話、雙關語、文字游戲等,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
反映美國社會的書籍
1.《嘉麗妹妹》( 1900 )
西奧多·德萊賽
《嘉莉妹妹》是美國現實主義作家德萊塞的重要作品之一,是《珍妮姑娘》的姐妹篇?!都卫蛎妹谩访鑼懥宿r村姑娘嘉莉來到大城市芝加哥尋找幸福,為擺脫貧困,出賣自己的貞操,先后與推銷員和酒店經理同居,后又憑美貌與歌喉成為演員的故事。
1900年作者在尋找出版商時遇到了不少麻煩,雖然最終Doubleday McClure Company出版公司愿意出版本書,但是出版公司老板的妻子認定本書是“傷風敗俗”的“壞書”,所以盡管公司負責了出版卻只想讓本書在市場上被封殺,德萊賽要求出版1008冊,但是公司卻沒有做宣傳活動并僅銷售了456冊,這給首次寫小說的德萊賽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不過公司的審稿人Frank Norris把百本書分送給了一些書評家。在Norris的鼓勵下,他漸漸振作起來。
1901年,英國海涅曼出版公司在倫敦出版了本書,受到了許多讀者的贊揚和轟動。英國《每日郵報》撰文稱“美國終于出了一本真正潑辣的小說”,英國民眾盛贊“它是一本真正的現實主義小說”,它“反映生活鞭辟入里,證明作者有非凡的才能”等。于是此后在美國,道奇出版公司于1907年,格羅塞特-鄧拉普出版公司于1908年,哈珀兄弟出版公司于1911年,波尼-萊弗萊特出版公司于1917年,現代圖書公司于1932年相繼重印本書,而且一次比一次印刷的數量多。隨后,本書被翻譯成多國歐洲語言,風靡歐洲。
2.《飄》( 1936 )
瑪格麗特·米契爾
《飄》(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出版于1936年的美國小說,作者為瑪格麗特·米契爾,在1937年獲得普利策獎。這本小說是其作者在世時出版的唯一一部作品,也是美國史上最為暢銷的小說之一。在這本書之后,瑪·米契爾就沒有再發(fā)其他作品,令她的書迷遺憾不已;她于1949年逝世,享年48歲,是在亞特蘭大的一條街上被汽車壓死的。
3.《喧嘩與騷動》
《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國作家威廉·??思{的第四部小說和成名作,出版于1929年,書名出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中第五幕第五場麥克白的著名獨白。該書采用意識流的方法,講述了美國南方破落戶康普生一家的生活,是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受詹姆斯·喬伊斯和弗吉尼亞·伍爾夫等人的影響。透過意識的多棱鏡,小說折射出南方的詛咒,作品借用的音樂對位法藝術是美國小說史上的一次革命。
美國好看的勵志小說
1.《了不起的蓋茨比》( 1925 )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一個窮青年在單一個富城里的故事……蓋茨比的全部涵義就是不公正,這不公正阻礙一個窮小伙娶一個有錢的姑娘?!鄙w茨比的悲劇是那瘋狂年代里的一點火星。
2.《馬丁·伊登》( 1909 )
杰克·倫敦
一個年輕窮水手與社會傳碼紊統(tǒng)錦扣見抗爭,發(fā)奮努力終而成為作家,前半部被認為是倫敦本人的自傳。。這是美國小說的一大主題。
馬丁·伊登出身貧寒,最早是一名水手,后來認識羅絲一家人,他深深愛上這位女孩,并從此大量閱讀書籍,開始從事寫作。他寫了四十篇稿子,卻不被接受。羅絲不欣賞他的作品,但覺得有股感動人的力量。馬丁一直寫作,參加社會黨人集會,最后和羅絲分手了,馬丁感到心灰。這時許多出版社又開始大量引用他的作品,使他開始成名。連羅絲這時也愿意嫁給他。馬丁對這個社會感到絕望,最后跳海自殺。
3.《老人與?!?/p>
《老人與?!?英語: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于1952年出版。它是海明威創(chuàng)作并在他還在世時出版的最后一部主要的虛構作品。作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斗。雖然對它有不同的文學評價,但它在20世紀小說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猜你喜歡:
1. 20本成功勵志書籍推薦
2. 十大勵志暢銷書籍排行榜
3. 影響世界的100本書
4. 20部必讀的心理經典勵志書籍大全
5. 人生必讀的勵志書籍排行推薦
美國文學作品中哪幾本書令你受益匪淺?
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講了,講一個很少有人提及的。原書名《 Yearling》中文本譯作 鹿苑長春(我看的是原版,每章前面有木刻插圖,非常精美。不知道中譯本好不好。)在中文作品中從未見過有本書這樣對于兒童心理如此細致逼真的體貼描繪。太多庸俗的作家都急于贊美兒童的純真,謳歌所謂的童心,而忘記了兒童本來的樣子。好像他們從來沒有童年一樣。這部書的作者不是。
美國文學名著
1、《紅字》是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發(fā)表于1850年。
《紅字》講述了發(fā)生在北美殖民時期的戀愛悲劇。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嫁給了醫(yī)生奇靈渥斯,他們之間卻沒有愛情。在孤獨中白蘭與牧師丁梅斯代爾相戀并生下女兒珠兒。白蘭被當眾懲罰,戴上標志“通奸”的紅色A字示眾。
然而白蘭堅貞不屈,拒不說出孩子的父親。小說慣用象征手法,人物、情節(jié)和語言都頗具主觀想象色彩,在描寫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動和直覺放在首位。因此,它不僅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同時也被稱作是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chuàng)篇。
2、《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游蕩的三天時間內,并借鑒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
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3、《湯姆·索亞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
小說的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zhèn)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于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yè)。
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zhàn)爭前,寫的雖是圣彼得堡小鎮(zhèn),但該鎮(zhèn)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4、《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創(chuàng)作的一部以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出版于1925年。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問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fā)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yōu)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并被多次搬上銀幕和舞臺。
5、《雨王漢德森》是美國作家?索爾·貝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講述主人公漢德森為了尋找精神危機的出路而深入非洲腹地,經過一系列的歷險最終完成了精神轉變。
主人公漢德森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荒原觀念”的代表,受物質主義和自我中心思想影響他變成一個孤獨而自虐的人,由于不堪內心的焦慮對自己實施了流放,到相對落后的非洲索求生活的本質?!队晖鯘h德森》體現了索爾·貝婁的哲學思考,他回答了被異化的人面對各種迷惑應該如何生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