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與道德的名言名句大全
十九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癥,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病?,F(xiàn)在是精神病開始的時代了,我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的孩子們精神都有問題了,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在教育?!∠旅媸切【帋淼挠嘘P有關教育與道德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教育與道德的名言1
知恥近乎勇。 ——孔子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論語》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丘 《論語》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論語》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 《論語》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孔子 《 論語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yōu)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 《論語》
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丘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孔子 《論語》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 《論語》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孔丘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 《論語》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 《論語》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孔丘 《論語》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孔子 《中庸》
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丘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論語·子路》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子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 《論語》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 《論語》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孔子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論 語》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 《論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論語》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孔子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 得之 ,不去 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孔子 《論語》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 《論語》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論語》
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孔子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 《論語》
不貳過。(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 ——孔子 《論語·雍也》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 孔 子 《論 語》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論語》
“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寧戚?!?——孔子 《論語》
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論語》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祿在 其中矣 。 ——孔子 《論語》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 《論語 》
民無信不立。 ——孔丘
有關教育與道德的名言2
1.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毛澤東)
2.性情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增強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3.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韓嬰)
4.有了一些小成績就不求上進,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個階梯,這固然很好,只要還有力氣,那就意味著必須再繼續(xù)前進一步。 (安徒生)
5.居上位而不驕,居下位而不憂。 (書摘)
6.誰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厭惡,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悅,誰就沒有道德感,這樣的人就沒有良心。誰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為不軌而責備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膽戰(zhàn)心驚,這種人也沒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罷了。但是,誰能夠意識到行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慮后果如何,卻是有良心的。 (康德)
7.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yōu)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并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越認識到他們的不足。 (盧梭)
8.不求有天使和牛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 (蒙田)
9.顯而易見,驕傲與謙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們有同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自我。 (休謨)
10.好譽者,常謗人;節(jié)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彭汝讓)
1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魏徵)
12.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 (紀伯倫)
13.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培根)
14.君子篤于義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陸賈)
15.嫉妒的人常自尋煩惱,這是他自己的敵人。 (德謨克利特)
16.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佛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之砥石。 ((明)洪應明)
17.道德方面的偉大,就在于對朋友始終不渝的愛,對敵人不可磨滅的恨。 (萊辛)
18.習慣是一種最糟糕的痼疾,因為它使人們接受任何的不幸,任何的痛苦,任何的死亡。出于習慣,人們可以與自己憎惡的人生活在一起,學會戴鐐銬,忍受不公正和痛苦,以至對痛苦、孤獨以及其他一切都逆來順受。習慣是一劑最無情的毒藥,因為它慢慢地,不聲不響地潛入到我們的機體,并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起來。當我們發(fā)現(xiàn)它時,機體的每個細胞都已與它相適應,每一個動作都受它的制約,已經(jīng)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治愈。 (奧里亞娜·法拉奇)
19.有些人因為貪婪 ,想得更多的東西,卻把現(xiàn)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20.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子)
21.德行使心靈明晰,使人不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學的真理。 (羅吉爾·培根)
22.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續(xù)。 (斯梯爾)
23.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喬叟 )
24.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 (伊林娜)
25.一個好的習俗比法律更可靠。 (歐里庇得斯)
26.卑微的人辯解自己的過失,勇敢的人必定把自己的過失公諸于世。 (米列)
27.講真話有人不喜歡,但還是要講。 (周揚)
28.無論你怎樣地憤怒,卻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培根)
名人名言網(wǎng)溫馨提示你:本文經(jīng)典名言內(nèi)容是關于關于教育與道德名人名言
29.不以所長者病人,不以所能者傲人。 ((宋)趙謙)
30.交談時的含蓄和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 (培根)
31.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薩迪 )
32.只有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勞動才能從繁重的負擔轉(zhuǎn)變成輕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滿足。 (車爾尼雪夫斯基)
33.不慎其前,而悔其后,雖悔無及矣。 ((漢)劉向)
34.行善必須努力,然而,掏惡更須努力。 (列夫·托爾斯泰)
35.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朱熹)
36.惟一真正的責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潛力,走向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覺知,然后按照這樣來行動。 (佚名)
37.廉外則可以大任,少欲則能臨其眾。 ((戰(zhàn)國)韓非)
38.我不能說我不珍重這些榮譽,并且我承認它很有價值,不過我卻從來不曾為追求這些榮譽而工作。 (法拉第)
39.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 (歌德)
40.應該讓別人的生活因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茨巴爾)
有關教育與道德的名言名句大全相關文章:
★ 有關道德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