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傳統(tǒng)音樂教案
推薦文章
音樂,是人類時代進步的象征,每個時代都有反映這個時代的音樂,音樂永遠都是人們追寵的對象。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小編特地準備了二年級傳統(tǒng)音樂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歡迎借鑒學習!
二年級傳統(tǒng)音樂教案1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從中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歌曲學習感受三拍子的韻律美。
(三)過程與方法:通過模仿、創(chuàng)編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
【教學重點】
1.學習這首融詩、畫、音樂為一體的歌曲。
2.對學生進行鑒賞能力及情感表達的培養(yǎng)。
【教學難點】
1.學會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漸強、漸弱的在歌曲中的表達。
2.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jié)奏和附點四分節(jié)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大海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時候風平浪靜,有的時候波濤洶涌。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欣賞大?!,F在,請同學們靜靜聆聽、認真觀看大屏幕。
1.學生安靜地聽大海的各種聲音。(播放課件)
2.師提問:同學們,我們聽到了什么聲音?都看到了些什么?能不能給我們模仿一下大海的聲音和波浪的樣子?
3.學生回答,并模仿。
4.師:大海一望無垠,有海鷗、浪花、小魚、小蝦、還有金色的沙灘,同學們想不想到海邊去體驗一下浪漫的氣息?好吧,下面我們就一起隨著音樂去海邊看看吧。(伴隨音樂欣賞大海的圖片)。
二、欣賞小提琴獨奏《大海》
1.師:金色的沙灘充滿神秘的色彩,一望無際的海水讓人陶醉其中,此起彼伏的海鳥使人目不暇接。剛才我們欣賞了許多大海的美景。但是,大海是否在每一個時間段里都是一樣的呢?(生回答)。
2.欣賞小提琴獨奏《大?!罚Y合欣賞梵高名畫《海濱的漁船》。
3.大海給人的感覺就是美,許多的畫家都曾以大海為主題進行繪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繪畫大師梵高為我們帶來的《海濱的漁船》,下面,我們一邊欣賞樂曲,一邊欣賞名畫,感受一下由樂器所描繪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師提問:這是什么樂器?(小提琴)
4.學生回答后,師介紹小提琴,讓學生了解“獨奏”這一形式。
5.師:小朋友們,這么美的樂曲如能配上充滿感情的詩朗誦會更美。(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朗誦《大?!愤@首詩歌)
三、學唱歌曲《大?!?/p>
1.再次欣賞歌曲《大?!?/p>
要求:靜靜的聆聽,在腦海中想象大海。
2.師范唱歌曲《大?!?/p>
要求:打著拍子,搖晃身體。
3.用“嗚”來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學生在哼唱的過程中可做一些身體搖擺等的動作,積累三拍子的感覺。
4.有節(jié)奏地讀歌詞。
要求:拍手拍肩,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
重點解決:太陽月亮也睡在里邊。
5.教師示范拍擊附點節(jié)奏,學生模仿練習。
6.再次欣賞歌曲
要求:學生小聲哼唱旋律。
7.隨教師伴奏,學生輕聲跟唱歌曲。
⑴師:同學們跟唱得很棒,有沒有感覺不會唱的地方?我們一起學一下。(學生指出,師生共同解決難點)
⑵讓學生面說說歌曲唱了什么?啟發(fā)學生理解歌曲意境。
⑶師:剛才我們知道了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巨浪翻滾,現在我們能不能試著用動作來表現出來。
注意:聽老師彈的琴聲,完整地唱一遍,加上波浪形手勢。
⑷力度記號“f”強的應用。
師:這是什么力度記號?
師:真不錯!這是表現強的力度記號。誰能告訴老師在《大?!愤@首歌曲中,那一句可以用強力度來演唱?
師:讓我們來唱一唱這一句吧。
注意:“f”表示強力度,并非要大聲唱。
8.完整的唱歌曲《大?!?/p>
9.跟音樂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注意:體會大海的大和美,并要求有起伏,有強弱變化地演唱歌曲。(可讓學生邊唱邊動手畫一畫心中大海的樣子)
四、加深理解,拓展思維。
1.師:孩子們,咱們用美妙的歌聲和動聽的樂曲表達了我們對大海的無限熱愛和向往。大海也有一些話想跟我們講,咱們一起來聽請大海怎么說。
2.出示:垃圾遍地的海邊和化學污染的海面圖片
3.師問:這也是海,但這美嗎?為什么會這樣?大海想告訴我們什么?
4.學生討論回答。
五、師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欣賞小提琴獨奏、圖片、名畫等,充分領略到大海的美,并且在美妙的歌聲中懂得了要珍惜、保護我們的大海。那樣,大海的美才能永久不衰。
二年級傳統(tǒng)音樂教案2
目的要求:
一、通過聽《在鐘表店里》、《調皮的小鬧鐘》,長《時間像小馬車》、《這是什么》,感受音樂所描繪鐘表的形象,體驗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認識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二、主動參與為歌曲伴奏,即興編創(chuàng)動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種音響,編創(chuàng)節(jié)奏等音樂時間活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聆聽《在鐘表店里》
1、初聽音樂,學生根據音樂展開聯想。
聽了這段音樂仿佛你來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細、高、輕、短、快的聲音表現了什么?那些低、粗、長、慢的聲音表現了什么?
2、復聽音樂,聽到相同的音樂舉手表示。
你感到音樂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聆聽《調皮的小鬧鐘》
1、聆聽《調皮的小鬧鐘》可先講一個小故事:小鬧鐘有病了,不能按時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開始修這個小鬧鐘,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們聽,他修好了嗎?
2、聽音樂,學生可隨著課本上的圖譜用手指指點。
3、發(fā)現小鬧鐘有什么特點?復聽時每次都用手點出來,表示時間到了。
4、再次復聽時,把小鬧鐘走動的聲音畫在課本上,看看誰畫的次數準確。
第二課時
一、表演《時間像馬車》
1、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學生聽錄音跟唱歌曲,邊唱邊用手按課本上的示意線做旋律的走向動作,感受音的高低。
2、這首歌速度比較快,演唱時尤其要注意節(jié)拍重音,字頭要清楚,唱“噠噠”時應舌尖動作,使吐字清晰,唱時省力。
3、初步學會歌曲便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聽錄音,編創(chuàng)歌曲動作,選擇打擊樂器。
選擇哪幾件打擊樂器伴奏這首歌曲比較理想?
哪件樂器像馬鈴聲?哪一件樂器像馬蹄聲?
小馬車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樣的聲音伴奏?
怎樣變換力度敲擊更加合適?
4、分組匯報,一組學生表演,一組學生唱歌,一組學生打擊樂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現。
二、表演《這是什么》
1、靜靜地聽歌曲錄音。
2、聽教師范唱,素者教師的歌聲輕輕拍手、拍腿。
3、小聲跟著老師的琴聲有感情地讀歌詞。
4、跟著琴聲填唱歌詞。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用輕松而有彈性的聲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5、分小組表演歌曲。
6、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怎樣敲最合適?聽一聽是否與同學的歌聲融洽在一起很好聽。
二年級傳統(tǒng)音樂教案3
【教學目標 】
1、簡單介紹西洋木管樂器,使學生對其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2、通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感受音樂快速跳躍的情緒特點。并指導學生能用圖形式或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音樂。
3、感受波爾卡舞蹈歡快流暢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
感受單簧管的音色特點,樂曲所表現的"波爾卡"的跳躍情緒特點
及樂曲曲式結構的特點。
【教學內容】
一、學一學
導入 新課:
1、師:孩子們,今天木管家族邀請我們去做客,讓我們一起坐上心愛的小馬車出發(fā)吧
2、木管樂器的自我介紹:
A、長 笛:是木管樂器中的高音樂器,音樂寬廣,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樂隊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 笛:短笛是長笛的同類樂器,形狀與長笛雷同,發(fā)音管比長笛短而細,音色響亮清脆、很有色彩。適宜于演奏各種
抒情或華彩性的樂曲。
C、大 管:又稱“巴松”,是木管組中的低音樂器。管身較長,音色豐滿渾厚,善于表現詼諧、滑稽的形象。
D、雙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帶鼻音,長于感情的表現,有“抒情女高音”之稱。常用于田園風光的表現
E、單簧管:又稱“黑管”,直吹。低音渾厚響亮,中音區(qū)圓潤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區(qū)則較尖銳。單簧管音色豐富而明朗,表現力極為豐富,是木管樂器中音域最寬的樂器。
3、單簧管為大家演奏一曲《單簧管波爾卡》。
二、聽一聽
欣賞《單簧管波爾卡》
1、初聽:完整的欣賞,出示圖形譜。
2、小組討論分析:在圖形譜中發(fā)現了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目的:運用直觀的圖形幫助學生了解樂曲的結構,注意主題出現了幾次。)
3、復聽:學生以小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樂曲旋律相同的樂段與不同的樂段。(可以用線條,動作,手勢等等,此環(huán)節(jié)為后面學生創(chuàng)作圖形譜打基礎)
4、學生創(chuàng)作圖形譜。
5、演示圖形譜。
三、跳一跳
1、簡單介紹波爾卡
波爾卡:捷克的一種民間舞蹈。以男女對舞為主。于十九世紀中葉風行全歐。一般為二拍子,節(jié)奏活潑。
2.師生共跳波爾卡。
四、想一想,說一說。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高興嗎,是什么讓我們這么高興?(音樂)是的,音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樂趣!它可以表達我們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讓我們在單簧管優(yōu)美動聽的演奏聲中坐上小馬車回家吧!
(下課)
二年級傳統(tǒng)音樂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時,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歡慶節(jié)日時歡歌競舞的熱鬧情景,并隨音樂律動
教學重點:
1、學唱歌曲《阿里里》
2、聽《阿細跳月》
教學難點:感受樂曲的不同節(jié)奏
教學過程:
一、情景定向聽歌曲進教室
二、歌曲學習
1、學習歌詞
(1)你們去過云南嗎?
(2)就象同學們說的,云南的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你們聽納西族的小朋友來歡迎你們咯!
(4)聽歌曲一遍
(5)你們喜歡聽嗎?
(6)播放歌曲
(7)你們再跟他們演唱一次吧!
(8)你們想學嗎?我們一起來唱!
2、學習旋律
(1)你聽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詞?
(2)(阿里里,撒小秧)
(3)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4)我們一起來對唱(師生互動)
(5)你們覺得哪句最容易唱
(6)教師邊用手劃出旋律線邊教唱旋律
(7)學生隨課件一起演唱
3、學唱歌詞
(1)納西族的小朋友還喜歡邊唱邊跳!
(2)老師示范聲勢
(3)學生模仿
(4)學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換動作演唱
(6)集體演唱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時,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歡慶節(jié)日時歡歌競舞的熱鬧情景,并隨音樂律動
教學重點:
1、學唱歌曲《阿里里》
2、聽《阿細跳月》
教學難點:感受樂曲的不同節(jié)奏
教學過程:
一、欣賞《阿西跳月》
(1)同學們,目的地到了,你們閉上眼睛看我們到了哪兒?
(2)(課件播放音樂)
(3)你們睜開眼睛,我們剛才聽到了什么?
(4)對了,我們聽到了很歡快的熱鬧的聲音,是嗎?在哪兒可以聽到呀?
(5)出示課題
二、學習主題音樂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歡圍著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
(2)我們在來聽聽!
(3)(課件播放)《阿西跳月》
(4)讀節(jié)奏,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5)你們聽到這首音樂也想跳舞嗎?
(6)我們一起來吧!
(7)你們聽到最多的是哪三個音?
(8)課件出示521
(9)學生模唱
三、參與表現
(1)請小朋友聽音樂,然后來動一動
(2)把你的想象畫面描繪出來
四、全班分四組表現
(1)聲音:嘿嘿
(2)拍手跺腳
(3)伴奏樂器
五、綜合表現
(1)完整的聽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
(2)自由評價
(3)課堂小結
二年級傳統(tǒng)音樂教案5
教學內容
1. 聽賞樂曲《雪花飛舞》及歌曲《江雪》。
2. 跟著錄音學唱歌曲《江雪》。
教學目標
1. 聽賞樂曲《雪花飛舞》,感受樂曲的情緒。
2. 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的情景。
3. 聽賞歌曲《江雪》,熟讀這首古詩,了解它的意境并跟著錄音學唱。
教學過程
(一)《雪花飛舞》
1. 可播放一段雪花飛舞的錄像,引入教學主題。
2. 為錄像畫面配上樂曲《雪花飛舞》,邊看邊聽賞。
3. 單獨聽賞樂曲,教師應啟發(fā)學生,樂曲是怎樣表現紛紛揚揚的雪花的?
4. 有條件的學校,可聽賞鋼琴獨奏《雪花飛舞》,感受電子琴獨奏與鋼琴獨奏的不同。
5. 教師啟發(fā)學生,隨著音樂展開想象,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的情景。注意樂曲有淡淡的憂愁,注意動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6. 可由個別學生上臺表演自己的動作設計。
7. 全班同學一起表演。但不要求動作絕對統(tǒng)一,仍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chuàng)編動作。
(二)《江雪》
1. 初步聽賞歌曲《江雪》。
2. 教師講解古詩的含義,可借助教科書上的插圖或教師自己準備的相關圖片,
幫助學生理解古詩。
3. 學生跟著老師朗讀古詩。
4. 用聽唱法教唱歌詞,先分句教唱,再整體教唱。
5. 跟著錄音學唱歌曲。
教學評價
1. 學生聽賞樂曲及歌曲時的情緒反映。
2. 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時,學生的參與率與參與程度和情緒反應。
3. 學生演唱歌曲《江雪》,情緒是否與詩詞意境吻合。
二年級傳統(tǒng)音樂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