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時候有才華的小故事簡短,名人小時候有關的故事
推薦文章
古代名人幼年時的聰明事有哪些?
古代名人幼年時的聰明事有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故事分享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腿艘娝嫒萸逍?,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
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曹沖年齡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如一個成年人。
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們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么比較下就能知道了?!辈懿俾犃撕芨吲d,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古人小時候聰明的故事
1、傷仲永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里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 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
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p>
2、曹沖稱象
曹沖年齡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們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么比較下就能知道了?!辈懿俾犃撕芨吲d,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3、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jīng)和許多小孩一起嬉戲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孩子都爭相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闭獊硪粐L,的確如此。
5、甘羅十二出使
甘羅,秦國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少年政治家甘羅,年僅十二,卻能洞察時局,利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了丞相呂不韋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使秦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趙國五個城池。甘羅少年有為,十二歲成為秦國上卿,除了他平時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外,也與當時的客觀環(huán)境有關。
名人小時候的小故事 20字以下快!
一、居里夫人小時候的故事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么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斈菅啪拖駴]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后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斈菅砰L大以后,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二、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
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jù)現(xiàn)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xié)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三、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四、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fā)現(xiàn)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xiàn)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fā)現(xiàn)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F(xiàn)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五、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你還知道哪些古代名人幼年時的聰明事?
古代名人幼年時的聰明事有:
1、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怎麼辦呢?
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2、諸葛恪得驢
孫權經(jīng)常和大臣開玩笑。諸葛恪六歲時,值東吳筵會,恪隨父諸葛瑾(諸葛亮之兄)在座。諸葛瑾臉長,孫權令人牽一驢來,用粉筆書其面曰:“諸葛子瑜”。眾皆大笑。恪趨至前,取粉筆添二字于其下曰:“諸葛子瑜之驢”。滿座之人,無不驚訝。
3、曹沖稱象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4、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水迸,兒得活。
5、孔融懟人
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膺名氣很大,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眾的人、有名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去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通報了以后,上前坐下來。李膺問:“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
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jīng)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崩钼吆退哪切┵e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韙后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标愴t聽了局促不安。
名人小時候的勵志故事簡單概括
將一些可能有問題的字詞加《堊》字隔開了。
名人小時候的勵志故事篇1:時間的光線
音樂家魯賓斯坦經(jīng)常到好友畫家畢加索的畫室看他畫畫。一次,魯賓斯坦在好幾個月內看到畢加索不斷地在畫同樣的東西。背景是陽臺的鐵欄桿,近景是一張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當畢加索畫了將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后,魯賓斯坦不耐煩地問:“每天都描繪同樣的靜物,難道你不厭倦嗎?”
畢加索反問道:“你不覺得自己在說廢話?難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每天雖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從中看到不同的個堊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這一切都是不同的?!睆拇艘院螅斮e斯坦在重復彈一首歌時,皆可彈出不同的韻堊味。
哲理:如果你已經(jīng)準備好,請拿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學會換位思堊考,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麗,生活原本可以如此豐富,精堊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實。
名人小時候的勵志故事篇2: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堊國第一位總堊統(tǒng)。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彼赣H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拔铱沉四愕臉洌 比A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愿聽你說堊謊?!?/p>
哲理故事: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名人小時候的勵志故事篇3: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盡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么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說:“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愛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卻漏堊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么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說:“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我非常快樂?!?/p>
老師繼續(xù)說:“孩子,你非??鞓?,這就說明你已經(jīng)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后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后來,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
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關于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要短的
1、岳飛習射
岳飛家庭貧困,忠厚沉穩(wěn),很少說話,但是他天資聰穎,能夠很清楚的記住很多書,以及書中的解釋。他特別喜歡孫吳的兵法,常常背誦這本書一直到天亮都不肯睡覺。
岳飛的記憶力也是非常好的,很多東西他常常只看過一遍就能夠記得很清楚。良好的記憶力使得他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他以后行軍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傳岳飛年少時就力氣過人,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可以引發(fā)一千斤左右的腰弩,年少的優(yōu)越條件使得岳飛更容易練習箭術,他有一位同鄉(xiāng)名叫周同。
周同在見到岳飛時,周同能三箭齊發(fā)射中靶子,而岳飛則一箭拉開穿透了靶子。這讓周同分外高興,于是將自己最喜歡的弓箭送給了周同。這樣岳飛就更加積極的練習,最終得到了周同的全部箭術。
2、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fā)現(xiàn)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xiàn)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
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fā)現(xiàn)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3、孔子勤奮讀書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余字了。有一天,他的母親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孔丘說:“都記住了。”母親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p>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鉆入被窩后對哥哥說:“哥哥,母親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jīng)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p>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蛇@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后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后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準能干大事啊!”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后,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4、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出身楚國沒落貴族家庭,雖然家境不比鼎盛時期,但也衣食無憂生活優(yōu)渥。家中長輩滿腹經(jīng)綸,對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視。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著楚國王室血脈,從小對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離他們家不遠處有一座山,山中環(huán)境空幽寂靜,除了獵戶到此打獵,平時里鮮有人跡。屈原在家中讀書,冬日里火盆燒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會兒屈原就感覺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記載讀書人吃苦學習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讀書,這樣既能鍛煉自己的心智,還能不打盹把書讀下去。
5、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現(xiàn)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yǎng)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huán)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jié)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對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里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
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棽家痪€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后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p>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后專心讀書,發(fā)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圣人的教誨,終于成為一代大儒,被后人稱為“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