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氧氣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某跞瘜W氧氣教學教案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初三化學氧氣教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制取氧氣的方法。
2、 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
3、 學習探究氣體性質的方法。
4、 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制法
教學難點:有關氧氣性質的實驗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實驗用品
教學過程
探究目標:
1、探究最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
2、明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提出問題:
1、如何選擇最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依據是什么?
2、如何收集一瓶氧氣?
3、如何檢驗一瓶氧氣已收集滿?
收集資料:
1、回顧一下,寫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氣的一種方法。
2、自然界中氧氣的主要來源
情境創(chuàng)設:下列謎語是什么物質呢?
無影無形摸不著,火焰見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參加,動物生長離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氣。氧氣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動手制取氧氣吧?
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
步驟和方法 現(xiàn)象 分析和結論
取A、B、C三支試管,分別加入3-5ml的過氧化氫溶液。
1、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A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
2、 在B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B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
3、 在C試管中加入幾塊沸石(或瓷片),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C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
是否明顯有氣泡產生?
速度快還是慢?
木條
是否明顯有氣泡產生?
速度快還是慢?
木條
是否明顯有氣泡產生?
速度快還是慢?
木條
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最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是
依據是
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一瓶氧氣。
1、 組裝一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在廣口瓶內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再通過長頸漏斗添加過氧化氫溶液。
2、 收集氧氣。
先將集氣瓶中盛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當導管口有氣泡連續(xù)、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蓋住瓶口,把集氣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實驗時 (有或沒有)氣泡冒出
收集到的氧氣是 色 的氣體
判斷一瓶氧氣已收集滿的依據是
實驗時,填加長頸漏斗的優(yōu)點是
實驗過程中,長頸漏斗的底部必須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
當導管口剛開始有氣泡地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這是因為
分析歸納: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實驗中,加入二氧化錳(或沸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錳(或沸石)在此實驗中起什么作用呢?
交流與反思: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O2 :
反應物 ,狀態(tài) ,條件 ,
收集方法 , 。
知識應用:
1、常溫下,某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收集該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氣法 (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氣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
2、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能迅速分解產生氧氣,分液漏斗可以通過調節(jié)活塞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根據下圖所示回答問題: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質是 ,錐形瓶中放入的物質是 ;
(2)寫出該方法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
要收集一瓶純凈的氧氣,應選擇裝置 (填字母);
(3)某同學在觀察到錐形瓶內有大量氣泡時,開始用B裝置收集氧氣,過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見木條復燃。原因是 。
探究課題:氧氣的性質
探究目標:
1、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
2、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
提出問題:
1、充滿氧氣的集氣瓶為什么應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2、 中魚兒能生存,說明水中氧氣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還是不易溶于水?
3、 如何證明一瓶氣體是氧氣?
收集資料:
1、搶救病人的時候要用到氧氣,說明氧氣具有 性質。
2、家里生爐子時,用扇子煽,爐火越扇越旺,說明氧氣具有性質。
做出假設: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的氣體。
初三化學氧氣教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了解氧氣的化學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能力培養(yǎng):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
科學思想:
通過研究氧氣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品質: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求實、嚴謹的優(yōu)良品質。
科學方法:
通過實驗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
重點 、難點:
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在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有空氣,而空氣中有氧氣。
請你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氣的地方
氧氣與人類的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人類和動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質。
傾聽
回答:人和動物呼吸,急救病人。
傾聽
激發(fā)興趣。
氧氣具有哪些性質呢?
化學上要系統(tǒng)的研究某種物質一般都有一個程序,即先研究它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再通過性質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質的程序。
什么是化學性質?
化學性質包括什么內容?
回答:
1 不經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
一瓶氧氣
1. 說出氧氣的色態(tài)
2 .氧氣有氣味嗎?
3.已知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氣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從中得到什么結論?
4.在1升水中僅溶解30毫升的氧氣怎樣表示氧氣的溶解性?
如果我們改變條件,氧氣會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所以說氣體時必須要注明在通常狀況下。
觀察、討論,一位學生回答(別的學生補充)
1氧氣是無色的氣體
2氧氣是無味的(聞氣味)
3氧氣比空氣重
4氧氣不易溶解于水
領悟
培養(yǎng)學生的面容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聞氣味的方法。
一、化學性質
1.在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
2.比空氣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氣
液態(tài)氧 固態(tài)氧
無色 淡藍色 淡藍色
1.在通常狀況下,氧氣是__無__色_無__味的_氣_體__,_不易_溶解于水,比空氣_略_重__。
2.液態(tài)氧為_淡_藍__色,由氣態(tài)氧變?yōu)橐簯B(tài)氧屬于_物_理__變化。
什么是化學性質?
氧氣能與哪些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氧氣的化學性質。
看課本第14頁、記錄
做課堂練習
回答:經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思考、猜想
加深記憶
及時反饋
復習提問,引出新知識。
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1. 氧氣與帶火星的木條反應
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1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有什么現(xiàn)象?
如何檢驗一個集氣瓶中是否是氧氣?
我們可以利用上述實驗來檢驗一個集氣瓶中是否是氧氣
記錄
觀察、記錄。
現(xiàn)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說明:氧氣能支持燃燒
設疑問。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會檢驗氧氣的簡便方法
2.氧氣與硫反應
展示硫粉
1觀察硫粉的色態(tài) 2 點燃硫粉后放在空氣中可看到什么現(xiàn)象 3 把點燃的硫粉伸入純凈氧氣中可看到什么現(xiàn)象 4 生成物有氣味嗎
這種氣體對空氣有污染嗎?
這種氣體叫做二氧化硫,近年業(yè)我國禁止燃放鞭炮,是因為放鞭炮后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污染環(huán)境,所以我們要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從我做起,為保護環(huán)境做出貢獻。
思考、猜想。
觀察并記錄。
硫粉是淡黃色固體,點燃的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為淡藍色,在純凈的氧氣中燃燒,火焰為明亮的藍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氣味。
討論并回答:有
傾聽
怎樣寫出硫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硫 + 氧氣 —點燃— 二氧化硫
寫出文字表達式、記錄:
加強記憶。
3.氧氣與鋁箔反應
1.觀察鋁箔的顏色、狀態(tài)
2.觀察集氣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將鋁箔點燃后伸入氧氣瓶中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4.觀察生成物的色態(tài)。
集氣瓶底部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細沙
防止高溫的生成物落到瓶底而炸裂集氣瓶
怎樣寫出鋁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鋁 + 氧氣 —— 氧化鋁
傾聽。
猜想。
觀察、記錄。
鋁箔是銀白色的固體,一端裹著火柴。集氣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鋁箔在氧氣中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粉末狀的固體。
加強記憶。
質疑,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加強記憶
1.氧氣能與木條、硫、鋁等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那么氧氣是不是活潑氣體?
2.物質在空氣中與純氧氣中燃燒哪個劇烈?
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與多種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同時放出熱量。
討論并回答:
自由回答。
回答:氧氣
思考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 化學反應
提問:什么是化學變化?
什么是化學變化?
1 什么是化學反應?
化學反應: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變化
2什么是化學性質?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區(qū)別兩者:前者為過程,后者為結果。
回憶
分析、歸納并回答。
例子:天然氣燃燒、鐵生銹、煤燃燒等都是化學變化。
石蠟的熔化、水蒸發(fā)成水蒸氣、木材變成桌子等都是化學變化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能力,明確各知識點要達到的目標
化學反應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常常表現(xiàn)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在化學反應中,還發(fā)生能量變化,這種變化常常以放熱、發(fā)光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
課后記:從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起,初中化學開始具體研究物質,物質的性質決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質的性質主要從化學性質和化學性質兩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化學化學性質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學生熟記的。
初三化學氧氣教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創(chuàng)設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做科學”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習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與處理:本節(jié)內容分兩部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第一部分,相對較為獨立;從整套教材的編寫上來看,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氣體制取的實驗,因此要從探究過程中抽取氣體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學重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難點:催化劑
教學思路:創(chuàng)設情景,初識氧氣,引出氣體的制取→了解氣體制取的一般步驟,探究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儀器裝置和反應條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氣→嘗試設計其他的制氧裝置。
教學用具:試管(3只)、酒精燈、錐形瓶、長徑漏斗、帶導管的橡皮塞、乳膠管、集氣瓶、水槽、蓋玻片;30%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創(chuàng)設情景]在屏幕上循壞播放選取的與氧氣有關的圖片:運動會場上燃燒的火炬、火箭的發(fā)射、潛水員帶著氧氣瓶在潛水、搶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爛的葡萄,引導學生回答:氧氣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物質,它跟世間萬物如影隨形,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氧氣可供給呼吸,氧氣可支持燃燒,氧氣能使物品腐爛,氧氣能發(fā)射火箭……
[設問,引出下文]那你還想知道與氧氣有關的什么知識呢?
[生答]
1. 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發(fā)射火箭的。
2. 我想知道氧氣怎么使食物腐爛的。
3. 我想知道氧氣還有什么用途。
4. 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制得的。
……
[過渡]看來同學們想知道得還很多,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看一看如何在實驗室里制取一瓶氧氣?然后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氣(核心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試驗,探究如何在試驗室里制取氧氣,并形成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讓你到實驗室制取一瓶氧氣,你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師生共同分析]
l 反應原理
l 儀器裝置
l 驗滿方法
l 收集方法
[師問]我們就按這四步學習如何制取氧氣。根據已有的知識,請你說出得到氧氣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交流]
l 電解水
l 從空氣中分離氧氣
l 光合作用
……
[師問]上述方法適合在實驗室中制取氧氣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消耗電能;操作復雜;難于控制……不適合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
[老師總結,引出下文]在實驗室里,通常采用30%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制取氧氣。在什么條件下可制取氧氣呢?根據老師提供的探究報告,請同學們來探究一下。
初三化學氧氣教學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典型的物質制取課,是在上節(jié)課學習《課題3制取氧氣》(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進行復習,對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使學生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為此后系統(tǒng)的學習二氧化碳的制取 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也是中考實驗操作考試的內容之一,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氧氣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觀察實驗和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的能力。而且在第一課時中,學生也初步了解了實驗室制取氧 氣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
2、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裝置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對知識進行分析、對比和遷移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氧氣的制法和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
1、對一般氣體制取方法的總結歸 納,使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并總結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
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采取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扮演著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角色。 并且充分利用多媒體演示與實驗演示相結合的方式,使教師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被學生在探究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解決。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用具:藥品:KMnO4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1:復習提問 導入新課
[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幾種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
[復習]帶領學生復習實驗室中制氧氣的三種方法:加熱KMnO4、分解H2O2或加熱KClO3。
[引出主體]結合上節(jié)課的所學內容,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討論KMnO4制O2的過程。并讓學生上黑板書寫第一過程中的實驗原理——KMnO4制O2的化學反應的表達式。
環(huán)節(jié)2:探究高錳酸鉀制O2的實驗裝置。
[復習]實驗室中任何一套實驗裝置都可以分為二個部分,即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氣體的收集裝置。
[思考]KMnO4制O2時應 選擇什么樣的發(fā)生裝置?和什么樣的收集裝置?
1、探究KMnO4制O2的發(fā)生裝置如何選擇?
①多媒體展示:二套學過的氣體發(fā)生裝置。
②多媒體展示出KMnO4的狀態(tài),并讓學生說出KMnO4制O2的反應條件。
③引導學生思考:KMnO4制O2應選擇哪套氣體發(fā)生裝置?選擇的依據是什么?
④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討論后回答問題。
2、KMnO4制O2的收集裝置如何選擇?
①多媒體展示:三套化學上常用的收集方法的裝置。
②復習:這三種收集方法分別依據了氣體的哪些性質?
③提出問題:氧氣應該怎樣收集?
④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討論后回 答問題。
環(huán)節(jié)3:探究高錳酸鉀制O2的實驗操作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 探究。
實驗探究 的過程設計如下所示:
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后獲取信息(如查閱資料、自由討論等方式)→實驗操作 →解決問題→分析歸納,讓學生了解了實驗室制取O2的思路和方法→ 延伸到讓學生了解到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中,我設置了十個問題,依次如下:
(1)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試管口為什么要塞一團棉花?(對比實驗:一個盛水的小燒杯中加入一點KMnO4粉末。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試管口塞棉花的重要性。)
(3)為什么試管口要 略向下傾斜 ?
(4)固定加熱前,要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怎么操作?
(5)導管口剛開始有氣泡放出時, 能立即收集嗎?為什么?什么時候才可以收集?用排水法收集O2時,怎么知道氧氣已滿了?滿的現(xiàn)象是什么?
(6)收集滿O2的集氣瓶從水槽中取出來怎樣放置在桌面上?
(7)實驗結束后,要撤裝置,先撤什么?后撤什么?
(8)如何檢驗一瓶氣體就是氧氣?
(9)給你一瓶O2,如何驗滿O2?
(10)排 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哪種方法收集到的O2更純凈?
環(huán)節(jié)4:課后小結
現(xiàn)在我們小結一下:
(一)實驗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氣體發(fā)生裝置 固體加熱型
氣體收集裝置 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四)收集方法及依據
1.排水法 依據O2不易溶于水的性質
2.向上排空氣法 依據O2的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思考:這兩種方法收集到的氣體哪種方法更純凈?
(五)檢驗及驗滿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復燃了,則氣體是氧氣。
驗滿:1、排水法:當大量氣泡從瓶 口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O2已滿;
2、向上排空氣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若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蓋上毛玻璃片。
依據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環(huán)節(jié)5:板書設計
(一)實驗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氣體發(fā)生裝置 固體加熱型
氣體收集裝置 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三)實驗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四)檢驗:
(五)驗滿:
初三化學氧氣教學教案篇5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包括氧氣的性質和化學反應兩部分。
第一部分從介紹氧氣的化學性質入手,通過帶火星的木條、硫、鋁等幾種物質在氧氣中反應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總結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第二部分通過實驗和討論,學習了化學反應中的一些常見類型: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教材還介紹了緩慢氧化,以區(qū)別通常的燃燒。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題分兩課時:第一課時講授氧氣的性質,第二課時講授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處理達標練習,掌握和鞏固本課題的內容,交流和討論──生活中的化學反應。
(二)學生分析
第一,本課題是學生第一次系統(tǒng)地學習物質,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認識物質的一般方法。
第二,學生對實驗探究還剛起步,所以,學生對實驗探究的意識、信心及方法步驟,需要在老師的不斷引導下,逐步增強、提高和掌握。
第三,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還剛剛開始,還處于盲目階段,所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程序,對實驗的觀察和描述做到系統(tǒng)、準確,是需要老師引導的。
第四,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根據學生認識上的特點,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突出了實驗,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為增強效果,并對實驗作了一定的改進;教學中,多采用了多媒體手段,充分利用圖片、影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知欲。通過實驗探索和討論交流,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信息的分析,認識化學變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時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學會觀察實驗和實驗探索方法,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二、教案
課 題 氧氣
授課人
學 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氧氣能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氧氣的化學性質較活潑。
2.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一些化學反應現(xiàn)象。
3.認識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知道緩慢氧化這一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及動手實驗能力。
2.學會觀察實驗現(xiàn)象,會分析實驗信息并從中歸納得出結論。
3.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描述及表達能力。
情感價值觀
1.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
2.養(yǎng)成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3.逐步樹立“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xiàn)性質”的辯證觀點。
重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
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觀察、思維、動手實驗能力、語言表達的完整和準確性。
3.培養(yǎng)學生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逐步認識物質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意識。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引導,討論歸納,科學實驗探究方法
儀器、藥品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燃燒匙、集氣瓶、酒精燈、滴瓶;硫、鋁箔、鋅粒、稀鹽酸、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