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促銷活動

    5U文學(xué)網(wǎng)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 促銷活動 > 古代文學(xué)2題庫,古代文學(xué)題庫帶答案

    古代文學(xué)2題庫,古代文學(xué)題庫帶答案

    | admin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2)多選題

    1、A. 蘇軾《卜算子》 D. 陸游《卜算子》2、A. 賈島 D. 姚合3、A. 表達(dá)表示仕宦之情 B. 抒發(fā)悼亡之悲。 C. 抒發(fā)了人生遭遇和自己的感觸。 4、A. 情深意切,表達(dá)感情直率 B. 集雅俗于一體 C. 精于修辭,造句工巧 D. 敘述自然 5、C. 秦觀 D. 周邦彥

    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二必背的,重點。

    1.范仲淹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2.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灑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3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4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難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黃庭堅登快閣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6.秦觀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7.周邦彥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8.賀鑄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9.李清照醉花陰九日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10.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fēng)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yīng)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xì)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11.陸游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砂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2.陸游卜算子泳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行眾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3.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yuǎn)目,獻(xiàn)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鲙,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14.辛棄疾摸魚兒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zhǔn)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15.姜夔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岸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寇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16.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凄涼雨打萍.惶恐灘上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8.王磐朝天子詠喇叭

    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19.納蘭性德如夢令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20.龔自珍已亥雜詩

    九州風(fēng)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名句\警句※※※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張先天仙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踏莎行)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柳永雨霖鈴)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登快閣)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10.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周邦彥蘇幕遮)

    11.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12.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1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14.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

    15.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1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7.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馬致遠(yuǎn)夜行船秋思)

    18.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賣柑者言).

    19.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進(jìn)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20.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吳偉業(yè)圓圓曲)

    21.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龔自珍詠史)

    2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龔自珍已亥雜詩其一)

    23.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龔自珍已亥雜詩其二)

    24.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yīng)仗出群才.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

    ※※※最\第一※※※

    南宋的劉克莊稱(北宋)梅堯臣是宋詩的開山之祖.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lǐng)導(dǎo)人.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豪放詞的代表作.

    辛棄疾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

    周密為風(fēng)雅派的代表作家,吳文英是南宋風(fēng)雅詞派的主要代表.

    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開宋代豪放詞先聲.

    黃庭堅是江西派的領(lǐng)袖人物.

    北宋秦觀被視為正宗婉約派詞人.

    宋代詞人張元干,詞風(fēng)激昂悲憤,開南宋愛國詞先聲.

    10.元好問是金代最杰出的詩人.

    11.關(guān)漢卿是元雜劇壇的奠基人.

    12.關(guān)漢卿是元雜劇壇的領(lǐng)袖人物.

    13.關(guān)漢卿的雜劇以竇蛾冤單刀會最為著名.

    14.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

    15.馬致遠(yuǎn)有曲狀元之稱.

    16.張可久是作品傳世最多的元散曲作家

    17.宋濂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18.王世貞早年與李攀龍同為后七子領(lǐng)袖.

    19.袁宏道與其兄宗道弟中道同為晚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20.袁宏道于三袁之中成就最高.

    21.鐘惺與譚元春同為竟陵派創(chuàng)始者.

    22.張岱在明末清初堪稱散文大家,小品文聲譽尤高.

    23.馮惟敏以散曲最為著名.

    24.徐渭的南詞敘錄是最早一部研究南戲的著作.

    25.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

    26.牡丹亭是最能表現(xiàn)湯顯祖藝術(shù)才華的作品.

    27.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供案頭閱讀的長篇通俗小說.

    28.吳承恩西游記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說.

    29.擬話本集古今小說警世通言與醒世恒言是馮夢龍重要的代表作,它們?nèi)Q三言.

    30.梁辰魚首創(chuàng)用昆腔演唱的傳奇浣紗記.

    31.拍案驚奇與二刻拍案驚奇(二拍)是凌濛初的代表作,也是明末擬話本小說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32.方苞被譽為桐城派鼻祖.

    33.龔自珍是近代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qū).

    34.曹雪芹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

    35.集中暴露官場黑暗的官場現(xiàn)形記是李寶嘉的代表作.

    ※※※名詞術(shù)語※※※

    張三影(北宋詞人張先因所作有三處善用影字,被稱為張三影).

    蘇梅(梅堯臣與蘇舜欽)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二晏(晏殊\晏幾道)

    歐蘇(蘇軾與歐陽修)

    蘇黃(蘇軾與黃庭堅)

    蘇辛(蘇軾與辛棄疾)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散文家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散文家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蘇門四學(xué)士(指蘇軾的弟子黃庭堅\張耒\晃補之和秦觀)

    10.黃陳(指江西派的代表人物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11.秦七黃九(北宋詞人秦觀與黃庭堅)

    12.誠齋體(南宋詩人楊萬里作詩初學(xué)江西派,后學(xué)王安石及晚唐,自成一家,世號誠齋體)

    13.南宋四大家(范成大\尤袤\楊萬里\陸游)

    14.永嘉四靈(翁卷\徐照\徐璣\趙師秀)

    15.姜張(姜夔\張炎)

    16.諸宮調(diào):宋金講唱文藝的一種新形式,有說有唱,以唱為主,說用散文,唱用宮調(diào),相傳為北宋民間藝人孔三偉所創(chuàng).它打破了說唱限于一個宮調(diào)的規(guī)律,用若干宮調(diào)唱奏一個故事,名為諸宮調(diào).

    17.西廂記諸宮調(diào):金代董解元作,取材于唐元稹的鶯鶯傳,為別于后來的王實甫雜劇西廂記,又稱董西廂.

    18.元曲四大家:后世把元代作家馬致遠(yuǎn)\關(guān)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

    19.酸甜樂府:元代作家貫云石,號酸齋,曲與徐再思(甜齋)齊名,后人合輯為酸甜樂府.

    20.鐵崖體:元代作家楊維楨,號鐵崖,其詩時稱鐵崖體.

    21.后七子:明代作家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zhòng)吳國倫,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他們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fù)古主張.

    22.三袁:明代文人袁宏道\宗道\中道為晚明’公安派’代表人物.他們竭力反對前\后七子的主張,強調(diào)文學(xué)作品應(yīng)’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23.四聲猿:明代徐渭創(chuàng)作的雜劇狂鼓史漁陽三弄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合稱四聲猿.

    24.臨川四夢:明代作家湯顯祖創(chuàng)作傳奇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四夢.

    25.婁東派:吳偉業(yè)以七言歌行最為擅長,號稱’婁東派’.

    26.桐城派:清代散文家方苞,其弟子劉大櫆\姚鼐為文提倡’義法’,因都是桐城人.

    27.性靈說:清代作家袁牧是’性靈說’的倡導(dǎo)者,主張寫詩應(yīng)以抒發(fā)性靈為歸,認(rèn)為’性情之外無詩’,反對以政教功利\格律聲韻害詩,反對厚古薄今,一味崇拜古人.

    28.嶺南三大家:清代詩人張維屏與黃培芳\譚敬昭并稱為嶺南三大家.

    29.宣南詩社:清代龔自珍曾與林則徐\魏源等結(jié)成宣南詩社,講求經(jīng)世之學(xué).

    30.已亥雜詩:清道光十九年(1839),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南歸故里.此年共作三百一十五首七言絕句,統(tǒng)名已亥雜詩.

    31.南洪北孔:清代戲曲家洪升以戲劇創(chuàng)作的成就與孔尚任齊名.

    32.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魯迅將劉鶚的老殘游記李寶嘉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曾樸的孽?;ú⒎Q為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

    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二)試題

    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二)試題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分。

    31.下列詩歌中屬于七律的有( )

    A.《村行》 B.《初晴游滄浪亭》

    C.《戲答元珍》 D.《登快閣》

    E.《春懷示鄰里》

    32.下列集子中屬于詞集的有( )

    A.《東坡樂府》 B.《東山寓聲樂府》

    C.《小山樂府》 D.《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

    E.《碧山樂府》

    33.下列曲詞中,構(gòu)成鼎足對(三句對)的有( )

    A.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

    B.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澆紅葉

    C.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

    D.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腳上劈精肉,蟻子腹內(nèi)刳脂油

    E.掌握朝綱,治國安邦,展土開疆

    34.下列作家中,屬于明代的有( )

    A.翁卷 B.楊維楨

    C.宗臣 D.馮惟敏

    E.馬中錫

    35.《紅樓夢》在描寫寶玉挨打之前,設(shè)計了互相關(guān)聯(lián)、逐層鋪墊的情節(jié)有( )

    A.襲人精心服待 B.金釧投井

    C.寶釵規(guī)勸 D.忠順玉府索人

    E.賈環(huán)進(jìn)讒中傷

    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學(xué)二的一道論述題

    杜甫的人道主義精神?民胞物與的大儒情懷

    【 2004-12-31 14:39:54】

    杜甫的推己及人情懷,從哲學(xué)思想看,屬于“民胞物與”的思想。

    “民胞物與”出自宋儒張載《西銘》: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煢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

    “民胞物與”,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一切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物體都是我的朋友。語出宋儒,但其思想?yún)s古已有之,孔子說:“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論語?顏淵》)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墨子則講兼愛:“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這是民胞思想的記載。愛物思想是民胞精神的擴展。即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保ā赌?盡心上》)這是由己及人、老幼及人思維方式所自然產(chǎn)生的。中國哲學(xué)思想中,有天人調(diào)諧的人生理想。張岱年先生指出:“關(guān)于人類應(yīng)如何對待自然界,中國古代有三種典型性學(xué)說,一是莊子的因任自然(順天)說,二是荀子的改造自然(制天)說,三是《易傳》的天人調(diào)諧說?!彼J(rèn)為《周易大傳》主張“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是一種全面的觀點,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順應(yīng)自然,應(yīng)調(diào)整自然使其符合人類的愿望,即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壞自然。以天人相互協(xié)調(diào)為理想。(見《文化與哲學(xué)》153頁,教育科學(xué)出版社,1988年。)可以認(rèn)為愛物思想就是天人調(diào)諧的人生理想的一部分。儒家認(rèn)為,由于人秉“至誠”,所以能與萬物相應(yīng)而感通?!吨杏埂分v“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但愛物思想得到系統(tǒng)闡述是宋代。同是張載,他在漢代董仲舒“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陰陽義》)和“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以及宋代邵雍“學(xué)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xué)”(《皇極經(jīng)世?觀物外篇》)等觀點的基礎(chǔ)上,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說法。我們要談的是,張載在論述這一觀點時,比較明確地解釋了他的“民胞物與”的命題。他在《正蒙?誠明》一文中說:“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得之私也。為大人能盡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愛必兼愛,成不獨成?!彼麖氖挛锏钠毡樾砸龅赖略瓌t,即然萬事萬物(人與物)都有統(tǒng)一的本性,所以人和物在本質(zhì)上就是平等的,所以應(yīng)該愛人愛物。

    張載講“性者萬物之一源”,也含著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意思。他在《語錄?上》說:“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甭?lián)系其《西銘》的“天稱父,地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說的也是人類是天地的產(chǎn)物即自然的產(chǎn)物。人是萬物之一物,這種思想顯然在道家思想中早有表述。老子講道生萬物,莊子講齊物論,鼓吹物化,都是把人看作物的一部分。盡管人是萬物之靈,但畢竟是萬物之一,在先秦思想家的學(xué)說中,人與物的關(guān)系是一種友好的關(guān)系,而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的特點,更是讓中國的詩人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龐樸先生指出:

    “中國文化不僅不把人從人際關(guān)系中孤立出來,而且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賁?象》)在這里‘天文’指自然秩序,‘人文’指人事條理,二者各有所司,相得益彰。在許多地方,客觀的自然和主觀的人類,常常被說成是相互包容的,如《禮記?禮運》說:‘人者,天地之心也?!肚f子?達(dá)生》說:‘靈臺者,天之在人中者也。’這種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溶的天人合一思想,構(gòu)成了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保ā吨袊幕娜宋木瘛?,《光明日報》1986年1月6日。)

    杜甫的民胞物與情懷,顯然是源自于這樣一種文化背景。

    先說杜甫的民胞精神。民吾同胞,人人皆同胞,皆吾兄弟,其人性的共同基礎(chǔ)不言自明。這是一種深厚的人道主義情懷。中國文化,本來重倫理情感。不過,儒家愛人思想中,是講究愛有差等的。推己及人,幼吾幼老吾老,是根據(jù)血緣親情來推衍愛的范圍的。杜甫對家人--妻子、兒女、兄弟以及親人的感情是深厚真摯的。其《月夜》、《一百五日夜對月》、《元日示宗武》、《得舍弟消息》、《月夜懷舍弟》……等詩充分表達(dá)了詩人的親情。但民胞精神是超越親情的一種更為博大的愛,它不帶功利性,也不受人際關(guān)系的影響,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仁愛和同情,具有平等性,充滿溫情。所以,杜甫那些描寫親情的詩篇固然充滿情韻,顯示了詩人的親切的一面,但杜甫那些同情不幸者,關(guān)心弱小者,幫助受難者的詩篇更顯示出詩人人性的光輝。這是杜甫迥異于時人,并在歷史上獨具風(fēng)采的重要因素。

    杜甫關(guān)心人,愛護(hù)人,核心是關(guān)心人的生存、安全和幸福。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凝結(jié)于此。正是這個原因,他批判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反對征兵過程中的非人道行為,反對暴政,反對統(tǒng)治者奢侈腐化,反對橫征暴斂……前面我們從德政的角度指出了杜甫的批判意識,現(xiàn)在從人性的角度反觀,亦可把握杜甫的憂患。批判和德治理想核心的內(nèi)容仍是對“民”(人)的命運的關(guān)懷。具體而論,杜甫的民胞情懷,表現(xiàn)為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對“同胞”生命的關(guān)懷,這是屬于終極關(guān)懷的內(nèi)容;二是對生活苦難的關(guān)切,此問題與政治密切相關(guān);三是對無助的弱者的同情和幫助;四是對上層人物經(jīng)歷由盛而衰的境遇表示寬恕與同情。后一點專節(jié)談?wù)摗,F(xiàn)分別說說前三者。

    對生命的關(guān)懷,是杜甫一生都不曾忘卻的。杜甫自己的憂生不用說,那是憂患意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杜甫在關(guān)心他人生命時,表現(xiàn)出深沉的情感和鮮明的態(tài)度。杜甫為救房?而丟官,但對于房?指揮的陳陶之戰(zhàn)的大敗,卻毫不掩飾其憤怒之情: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水中。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悲陳陶》)

    關(guān)于陳陶澤之?dāng)。缎绿茣?房?傳》稱:“初戰(zhàn),北軍不利,?欲持重有所伺,中人邢廷恩促戰(zhàn),故敗。”雖然戰(zhàn)敗的責(zé)任不能由房?一人承擔(dān),但作為主帥,是無法辭其咎的。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jì)聞》認(rèn)為“少陵善房次律(?),而《悲陳陶》一詩不為之隱?!逼渌圆浑[,就是那四萬義軍的鮮血化為陳陶澤水的慘烈景象,是任何一位具有人道精神的人都無法忘懷,不能回避的。即使是與自己友善的人,他讓四萬良家子作了荒魂野鬼,也難以為之回護(hù)。這種以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認(rèn)識是根源于人道主義精神的,以此來品評人物并不為尊者、友者諱,見出杜甫的正直品格。

    寫于同時的《悲青坂》,也表現(xiàn)出對陣亡將士深切的悲悼:“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由于安史叛亂,戰(zhàn)爭無情地奪走了人們的生命,杜甫為之深慟傷悼,他寫下了大量的詩篇,表示自己的關(guān)切?!笆?guī)兹嗽冢娇兆远?。路衢惟見哭,城市不聞歌?!保ā墩鞣颉罚叭f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昔歸相識少,早已戰(zhàn)場多”(《復(fù)愁十二首》之三)“十年殺氣盛,六合人煙稀。”(《北風(fēng)》)“戰(zhàn)血留依舊,軍聲動至今。”(《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述懷》思念家人安危,也勾勒出當(dāng)時人命危如絲的慘景:“寄書問三川,不知家在否?比聞同罹禍,殺戮到雞狗。山中漏茅屋,誰復(fù)依戶牖。摧頹蒼松根,地冷骨未朽。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他反對君王用人民的生命去開拓疆土:“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兵車行》),他揭露貧富不均的嚴(yán)重階級對立,民不聊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詠懷五百字》)。在動亂的年月,杜甫最關(guān)心的是民眾的安危。杜詩中對悲慘世界的描寫之多,確實是空前的。他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來關(guān)注這一問題。一部杜詩,讓人無法飄逸輕松灑脫,也主要是他筆下常常發(fā)出的是感天動地的悲吟,畫出的是血淚相和、尸骨縱橫的荒涼,是窮獨叟、寡婦、老嫗……的眾生相。他持久不懈地反對不義戰(zhàn)爭,即使擁護(hù)正義戰(zhàn)爭,也反對其中的非人道行為,出發(fā)點都是為了人民的安危。

    對人民生存權(quán)利的關(guān)心,是杜甫民胞思想的又一表現(xiàn)。此一內(nèi)容,與杜甫的仁政理想有關(guān)。在本課前幾講所論及的反奢侈,尤其是反誅求的問題,著眼的就是人民的生存權(quán)利。這里僅作提示,不再具體論述。

    對弱者的同情,對無助者伸出溫暖的手,是杜甫民胞精神的最大特色。杜甫一生很少過上安定的日子,更談不上富庶的生活,但杜甫一生又時時刻刻關(guān)心著那些比他更為不幸的人,并盡其可能予以最大的幫助?!队殖蕝抢伞纷钅荏w現(xiàn)這種情懷: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窮困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即防遠(yuǎn)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此詩寫于杜甫漂泊到夔州的第二年(大歷二年,767)。詩人此時暫居?西一所草堂。生活上靠朋友救濟。草堂前有棗樹幾棵,鄰近一寡婦無以謀生,常來撲棗,杜甫從不干涉,借以表示自己的一點幫助。后來杜甫遷居,將?西的草堂借給從忠州來此地任司法參軍的親戚吳郎。吳郎住下后,便將棗樹圍上籬笆。此舉是保護(hù)杜甫的財產(chǎn),也顯然是針對撲棗老婦的。杜甫知道后,立即以詩代簡,勸阻吳郎。理由也很簡單,這是一個寡婦,饑寒交迫,撲棗是迫不得已。正因為如此,不但應(yīng)該讓她采摘,還應(yīng)該提供一個較為親善的環(huán)境,讓她感到自然,不致恐懼。想來杜甫以前,顯然是當(dāng)其撲棗時,便盡量回避,不讓老婦看見自己,還要讓他覺得這是主人棄置的野味。草堂易主之后,老婦對新來的客人本有戒備,而吳郎一插籬笆,便讓老婦感到了新主人的防范,同時讓她覺得自己的行為的違禮。這不是將老婦的最后一點希望泯滅了嗎?以前老婦曾向詩人訴說過官府征求讓人一無所有的悲況,每念及此,詩人便熱淚涔涔。而今自己連這唯一的可以助人的方式也被吳郎中止了,怎能不讓他著急。這首作品的激動人心,在于它反映了詩人仁愛的胸懷和崇高的品德,詩篇充滿了溫情,充滿深厚的仁慈,它超越了孟子推擴仁愛的愛有差等的觀念。這個婦人與杜甫素不相識。幫助朋友和相識的人是容易的。但要幫助不相識的,尤其不同階層的人就不太容易。幫助別人渡過暫時的困難也容易,要幫助無力擺脫貧困者則很難,一個不餓飯的人任西鄰撲棗,本來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不但自己這樣做了,還希望別人繼續(xù)這樣做。更不容易的是,當(dāng)別人冷漠此事時,他還要提醒別人注意。實際上,當(dāng)杜甫第一次任西鄰撲棗時,他就自覺地肩負(fù)起了一種責(zé)任,要盡自己的力量盡可能救助這位寡婦。這種自覺的責(zé)任感正是檢驗一切社會良知的標(biāo)準(zhǔn)。

    盡可能地幫助別人,是杜甫的一貫本色。大到諫諍皇帝(如為房?),推薦人才(推薦岑參)--這是他在朝短短時期內(nèi)留下的“政績”,小到“棗熟從人打”(《秋野五首》之一)、“藥許鄰人斫”(《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nèi)諸公》)、“拾穗許村童”(《暫往白帝復(fù)還東屯》),小則小矣,卻并非好施小惠,而是毫發(fā)見真情,體現(xiàn)了詩人相濡以沫,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性格。杜甫是慷慨的,《甘林》詩寫道:“時危賦斂數(shù),脫粟為爾揮”。當(dāng)鄰居因賦斂過重而缺糧,他毫不猶豫把收獲的糧食分給他們。

    再看杜甫的愛物思想。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水花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杜甫的愛物即“物與”思想,表現(xiàn)也是十分生動感人的。這種“爾汝群物”的態(tài)度展示的是詩人親近自然的情懷。杜甫對人和自然的關(guān)系,沒有直接的議論,但他的詩篇卻明顯地表達(dá)了天地化育萬物,人與物同受造化沾溉的認(rèn)識?!侗闭鳌分袑ψ匀坏拿鑼懢秃苷f明問題。詩人在探親途中,看到人類社會是“乾坤含瘡痍”,“人煙渺蕭瑟?!薄八龆啾粋?,呻吟更流血?!倍匀唤缒兀熬沾菇袂锘?,石戴古車轍。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悅。山果多瑣細(xì),羅生雜橡栗?;蚣t如丹砂,或黑如點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jié)實?!痹娙艘环矫媸怯懈凶匀唤缗c人類社會的巨大反差,但“雨露之所濡”二句,卻又見出詩人對造物主平等待物的認(rèn)識。胡小石先生《北征小箋》云:“天之育物,無有差等,見造物之偉大?!痹娭须m是論物,卻可看作是對世間萬物的一句總評。至于人類社會自作孽,那是另一碼事。

    杜甫對自然界的吟詠,大約有三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歌詠大自然的美,即對美的自然界的玩賞態(tài)度。一是對自然中那些被損傷,被遺弄,被踐踏的“弱者”表現(xiàn)出深厚的同情,三是由仁民愛物思想而產(chǎn)生的人與物的對比,進(jìn)而對自然界流露出的向往之情。

    對自然美的吟詠,是唐詩的重要內(nèi)容。在唐以前已曾有之,在唐以后亦不曾斷絕。所以,這方面的內(nèi)容尚算不得杜詩獨具的特色。盡管杜甫寫下了不少優(yōu)美動人,快炙人口的詩篇,如《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其五)“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其六)“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xì)細(xì)開?!保ㄆ淦撸┮约啊帮L(fēng)含翠?娟娟凈,雨?江蕖冉冉香。”(《狂夫》)“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奉答岑參補闕見贈》),“綠垂風(fēng)折筍,紅綻雨肥梅”(《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五),“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二首》其二)等等優(yōu)美的句子。

    杜甫的“物與”思想,表現(xiàn)為一種與物無間的赤子之心。杜甫對自然界那些勇敢矯健的動物,格外喜歡,他常常傾注熾熱的感情,視它們?yōu)榭晒采阑茧y,可寄托豪情壯志的朋友,如《房兵曹胡馬》:“胡馬大宛名,峰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fēng)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庇秩纭额}壁上韋偃畫馬歌》:“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戲拈禿筆掃驊騮,倏見騏?出東壁。一匹?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dāng)霜蹄。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贝嗽娝憩F(xiàn)的“物與”,主要是詩人性格與所詠之物的品格的契合,即人格與物性的契合。而能充分表現(xiàn)杜甫的“物與”精神的,還是那些對自然界的“弱者”的予以同情的詩篇。和詩人關(guān)心民瘼的情懷相似,他對那些弱小的、病態(tài)的、衰微的物體寄與了更多的關(guān)注同情,寄托了無限的哀傷和憐憫。杜甫寫有一組病柏、病橘、枯棕、枯楠、病馬、瘦馬等一組詩,值得注意。他寫《病柏》:

    有柏生崇崗,童童狀車蓋?!M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瓪q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丹鳳領(lǐng)九雛,哀鳴翔其外。鴟?志意滿,養(yǎng)子穿穴內(nèi)。

    寫《枯棕》:

    蜀門多棕櫚,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剝甚,雖眾亦易朽。徒布如云葉,青青歲寒后。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傷時苦軍乏,一物官盡取。嗟爾江漢人,生成復(fù)何有!有如枯棕木。使我沉嘆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黃啄雀,側(cè)見寒蓬走?!?/p>

    寫《病橘》:

    群橘少生意,雖多亦奚為?惜哉結(jié)實小,酸澀如棠梨。剖之盡蠹蟲,采掇爽所宜。紛然不適口,豈止存其皮。蕭蕭半死葉,未忍別故枝。玄冬霜雪積,況乃回風(fēng)吹?!?/p>

    寫《瘦馬行》:

    東郊瘦馬使我傷,骨骼?兀如堵墻?!じ蓜兟潆s泥滓,毛暗蕭條連雪霜?!娙藨K澹若哀訴,失主錯莫無晶光。天寒遠(yuǎn)放雁為伴,日暮不收烏啄瘡?!?/p>

    寫《病馬》:

    乘爾亦已久,天寒關(guān)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

    這組“病物”詩,又是詠物詩。詠物詩講究寄托。這組詩的寄托也可分兩個層面:一是寄托“病物”本身的哀憐,二是寄托了政治見解,頗具諷喻色彩。病柏,病橘等本身亦可哀憐,而天意高難測,人意更難知,如此缺少生意的物體,還要橫遭斧斤被剝割,被摧殘,直至衰亡。因為仁民而愛物的思維方式,決定了詩人視物與民具有同等的品行,把物看作是自己的親愛的朋友,是造化的一分子,因而,詩人在哀物憐物的詠嘆中,流露出的卻是愛民的情懷。而這種出自本性的人道的情懷卻又在政治層面上表現(xiàn)為對制度的批判。

    寫馬也是從兩處著筆:形體上的對馬的刻畫,表示對病弱的同情,寓意上卻是懷才不遇,英杰沉淪下潦的哀惋?!妒蓠R行》借一匹被遺棄的官馬寄托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恫●R》則突出“塵中老盡力”的品行,“物微意不淺”的忠誠。寓意十分明顯。

    由于以上幾首詩寓意十分明顯,以致其“物與”的精神常常被諷喻的色彩所掩蓋。杜甫另有一些寫病、饑的作品,則是脫去諷喻色彩,顯示出移情的特點。杜甫身逢亂世,流離所失,生活上饑寒交迫,精神上孤獨寂寞,這種情緒的外射,便使他筆下的動物也帶有相類似的特點。“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鷗饑”(《雨四首》其四),“老雁春忍饑,哀號待枯麥”(《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老馬夜知道,蒼鷹饑著人”(《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其一),“落雁浮寒水,饑鳥集戍樓”(《晚行口號》),“黃鵠翅垂雨,蒼鷹饑啄泥”(《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一),“寒日經(jīng)檐短,窮猿失木悲”(《寄杜位》),“饑鷹未飽肉,側(cè)翅隨人飛”(《送高十五書記十五韻》),這些動物饑餓狀態(tài)的描寫,無不明顯地帶著詩人自身的體驗,而對這些不幸的小動物的關(guān)注,正是杜甫愛心所至與小生靈心息相通的表現(xiàn)。

    杜甫的物與思想,還深切地表現(xiàn)在物我同一,己悲物悲,己喜物喜的大量描寫。物我同一,與莊子的“物化”說有內(nèi)在聯(lián)系。杜甫確有“物化”的境界,如“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江亭》),但那只是一種瞬間的體驗,杜甫并沒將這種意緒化為自己的人生境界,否則,一個“物化”的人是難于成為社會良知,為擔(dān)當(dāng)?shù)懒x而苦苦磨礪自己的。杜甫的物我同一主要表現(xiàn)為把“物”看作自己的朋友,即所謂“一重一掩吾肺腑,山花山鳥吾友于”,而不是要化為蝴蝶,逃離天地之間。杜甫筆下的自然界,常常充滿溫暖的情調(diào),富于人情味,那些小動物更是一些與詩人心息相通的充滿靈性之物?!尔W鵡》云:“鸚鵡含秋思,聰明憶別離。翠矜渾短盡,紅嘴漫多知。未有開籠日,空殘舊宿枝。世人憐復(fù)損,何用羽毛奇。”此詩借詠物念開元舊事,但鸚鵡卻是一個活生生的懂得喜怒哀樂的形象?!度^句》之二:“門前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痹娙伺c鸕鶿完全是親密的朋友。杜甫具有一顆純真的童心,他常常在詩中與小動物對話,交流感情?!胞R鶿??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保ā洞核^》)趙次公注:“公可謂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矣?!保ā毒偶壹⒍殴げ吭姟肪矶芭c物委蛇”即“爾汝群物”。正是物我交流,溝通的意思。

    杜甫愛物,不僅僅是單向的感情投入,那些可愛的物,尤其是動物,有時還顯得比人類更懂得感情,給詩人以溫暖和安慰。因而也顯得更加可愛,值得友愛?!兜蒙岬芟ⅰ罚骸皝y后誰歸得,他鄉(xiāng)勝故鄉(xiāng)。直為心厄苦,久念與存亡。汝書猶在壁,汝妾已辭房。舊犬知愁恨,垂頭傍我床?!苯Y(jié)句十字,把世態(tài)炎涼,人情反覆,詩人的孤獨寂寞,家犬的通靈與忠誠,寫得何等生動形象,又何等沉痛哀傷!杜甫晚年,流落潭州一帶,故土尚遠(yuǎn),舉目非親,社會的冷漠無情促使他與自然景物及動物更加融洽,親密無間了。那一時期,杜甫眼中的燕子或許是最富人情味,給詩人許多安慰的生靈。《燕子來舟中作》寫道:

    湖南為客動經(jīng)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舊入故園曾識主,如今社日遠(yuǎn)看人。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燕子與詩人是故交,懂得友情,所以也同病相憐。詩人相識相憐者惟燕而已。燕子呢?娓娓細(xì)語于船檣,穿花落水,三匝不去。詩人見此更加傷感。《杜詩鏡銓》卷十二引盧德水評語云:“只五十六字,比類連物,茫茫有生世無窮之感,但覺滿紙是淚,公詩能動人若此?!贝祟惛惺埽旁婎H多。如“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發(fā)潭州》),也是表現(xiàn)的人世冷漠,動物有情的傾向。

    杜甫愛物,還表現(xiàn)在他對自然界的一種獨到的感受。盡管杜詩中有不少同情病馬、窮猿、饑鳥、病柏、枯棕的作品,相對而言,杜詩筆下的自然界,還是一個和諧、安寧、富有秩序和規(guī)律的世界(那些“病物”之不幸,常常與人類的摧殘有關(guān))。動植物除了充滿愛心,還表現(xiàn)為生活上的有節(jié)有序和自得其樂,沒有等級差別,不受外界干擾……完全是一個與人間世界迥別的“世外桃源”。這個和諧的世界是詩人的政治理想的“物化”,它明顯寄托著杜甫的某種憧憬。在這個世界里,萬事萬物都有規(guī)律地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春夏秋冬,花開花落,寒暑易節(jié),山川如故。這個“理想國”與人類社會毫不相干,獨立運行。年復(fù)一年,戰(zhàn)亂未休,“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傷春五首》其一)春天不因人間的爭戰(zhàn)殺伐而姍姍來遲,仍然花紅柳綠,各得其所:“村村自花柳”(《遭田父泥飲美嚴(yán)中丞》),“花柳更無私”(《后游》),或者“西京安穩(wěn)未?不見一人來。臘月巴江曲,山花已自開?!保ā对缁ā罚┰谠娙搜壑校匀唤绲拇x節(jié)序,自成規(guī)律,不為外界干擾,各得其宜,和睦安寧,與人世間的種種喧囂煩惱形成鮮明對照?!凹偶糯簩⑼?,欣欣物自私”(《江亭》),“只道梅花發(fā),那知柳亦新。枝枝總到地,葉葉自開春?!保ā读叀罚皵鄻驘o復(fù)板,臥柳自生枝?!保ā哆^斛斯校書莊二首》其二)“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保ā肚矐选罚按夯ú怀畈粻€漫,楚客惟聽棹相將?!保ā妒乱蝗杖住菲涠┐夯ㄖ疅o憂,秋菊之傲然,都反映出詩人對自然界寧靜與和諧的境界的贊美,又反襯出詩人不安寧的生活狀況。

    草木如此欣欣向榮,自得起樂,動物更是安詳自在,逍遙無比?!白匀プ詠砹荷涎?,相親相近水中鷗”(《江村》);“遠(yuǎn)鷗浮水靜,輕燕受風(fēng)斜”(《春歸》);“細(xì)動迎風(fēng)燕,輕搖逐浪鷗”(《江漲》);“風(fēng)蝶勤依槳,春鷗懶避船”(《行次古城》);“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梁燕,水鷗,風(fēng)蝶何等自在瀟灑。這些描寫都流露出了詩人對自然界親近融合的“物與”情懷。

    縱觀杜詩,詠物詩之多,是空前的。除上面討論過的作品,尚有《苦竹》、《蒹葭》、《胡馬》、《??》、《孤雁》、《促織》、《螢火》、《歸雁》、《白小》、《猿》、《雞》、《鹿》、《丁香》、《梔子》、《麗春》、《花鴨》、《黃魚》……明人鐘惺評杜甫這些篇什“于諸物有贊羨者,有悲憫者,有痛惜者,有懷思者,有慰藉者,有嗔怪者,有嘲笑者,有賞玩者,有勸戒者,有指點者,有計議者,有用我語詰問者,有代彼語對答者,蠢靈者,細(xì)者巨,恒者奇,默者辯。詠物至此,仙佛圣賢帝王豪杰具此,難著手矣?!保ā短圃姎w》卷二十一)鐘惺指出了杜詩那多變的手法,而這也是對杜甫愛物思想的一個最好說明。

    22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