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心得體會范文800字
推薦文章
《習慣的力量》是由美國暢銷作家杰克霍吉撰寫的一本勵志圖書。書中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yè)中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的力量,并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充分發(fā)揮出每個人的潛能。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習慣的力量心得體會
要養(yǎng)成新習慣,你需要重復三個步驟:建議、習慣行為和獎勵。這三種行為需要在小組中重復,以幫助人們建立習慣。
1. 提示。
提示是一個可以觸發(fā)行為的開關,比如早上起床,含糊地去洗手間,拿起牙刷開始刷牙。起床是去刷牙的暗示。暗示就像條件反射的起點,就像人們看到檸檬和酸羅伯流口水,而檸檬酸羅伯是流口水的暗示。
提示可以是對象。例如,一些人看電視,回家看到沙發(fā)和電視遙控器,然后開始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沙發(fā)和電視遙控器是暗示。
暗示也可以是情感。例如,當我感到無聊時,我喜歡玩手機。這種心情就是玩手機的提示。
提示也可以出現(xiàn)在特定的時間,比如晚上11點。你在心里告訴自己,你可以去睡覺了。晚上11點是一個暗示。
提示也可以是任何觸發(fā)你重復行為的東西。所以要養(yǎng)成一個新的習慣,你首先需要選擇那些有暗示的東西,你可以選擇那些有利于習慣性行為發(fā)生的東西。例如,運動鞋,我可以設計如下:在某個時間點,當我看到運動鞋,我會穿鞋出去跑步。
要改變舊習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許多大腦回路的舊習慣是潛意識的,這通常是不被注意到的。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好方法。拿一張紙,每當你開始舊習慣時,記錄下你當時看到的,你正在做的,以及你的情緒狀態(tài)?;旧希憧梢酝ㄟ^多次錄音找到線索。
2. 習慣性的行為。
習慣性行為是在暗示的事物出現(xiàn)后,人們將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動。
要進入潛意識,習慣行為必須熟悉頭腦,所以習慣行為必須先熟悉和設計。例如,當你看到一個瑜伽墊時,你可以在上面坐一會兒,而且鍛煉內容應該提前明確。你不能等到你坐在上面才開始尋找鍛煉內容,這將扼殺原來的小耐心。
結合之前閱讀過的《微習慣》一書中的秘訣,最好在一開始就把習慣行為設計得盡可能小,可以在十分鐘內完成,這樣容易完成,有助于形成習慣回路。
3.獎勵。
獎勵在習慣形成中非常重要??梢哉f,它是所有習慣的關鍵。沒有獎勵機制,人們就不會有動力去重復一件事。
獎勵機制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即時反饋,也就是說,在行為完成后,會立即產生獎勵結果。這是很多好習慣無法保持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好習慣只能通過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效果,比如有規(guī)律的工作和休息,堅持健身,而不是堅持幾個月,很難看到效果。壞習慣要簡單得多。如果你刷手機,你馬上就會有東西吸引你的注意力。如果你玩一個游戲,你的大腦會立刻感到非常高興。壞習慣的快樂會馬上獲得,所以壞習慣很容易養(yǎng)成。
幸運的是,人類是一種想象力豐富的動物。在習慣形成的獎勵設置方面,我們可以想象我們將來會得到的獎勵,比如減肥。每次鍛煉或少吃點后,我們可以想象燃燒脂肪和美麗的身材。
你也可以在運動后做另一件愉快的事情,如運動后洗澡,享受熱水澡后的放松,如運動后照鏡子,享受你的健康和美麗。享受你的好身材,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健身的人可以堅持的原因。我不相信我們可以看到有多少人在健身房完成訓練后會對著鏡子拍照。
簡而言之,回報因人而異,所以耐心地去尋找能讓你堅持下去的“小財富”。
習慣的力量心得體會
閱讀了本書后,我想談談自己的體會。
本書中有一篇名為《我是誰?》的小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的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著你前進,也能夠拖累你直至失敗。我完全聽命于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會有一半要交給我,因為,我總是能快速而正確地完成任務。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嚴加管教。請準確地告訴我你期望如何去做,幾次實習之后,我便會自動完成任務。我是所有偉大人們的奴仆,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于我的鼎立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我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我不是機器,除了像機器那樣精確工作外,我還具備人的智慧。你能夠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毀滅。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此刻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我是誰?我就是習慣。”這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過去,對于自己的行為,也沒什么在意。對于成敗,常常歸結于自己運氣不佳,而從來不去思考為什么會失敗。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人本來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愿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比如我一吃完飯,便坐在電腦前,從來不思考那樣長期會使自己的身體走樣;平時不愛運動,出門也常常打出租車,這樣既浪費又會養(yǎng)成貪圖享受的壞習慣。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強加管教自己的習慣。
在工作中,很多時候也常常是習慣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時候,總喜歡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之后趕著做。萬一有時候事情多了,常會忙地不可開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務。而有的人習慣就很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來做。所以對于這一類人,我們也能夠發(fā)現(xiàn)他們做事總是有條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細;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卻常言放下,對于總總的比較,我們也不難看出,習慣的力量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強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和行為習慣??朔涣剂晳T,把自己的理想付之于實際行動,這樣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機會。所以,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使自己不成為空想家,讓我們養(yǎng)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吧。
習慣的力量心得體會
這本書我是把它下載到我的電腦里看的。“習慣的力量”,初次聽到這個名字,我就明白這必須是一本十分勵志的書籍,在我的世界觀里,習慣一向是我又愛又恨的東西,它有時讓你懸崖勒馬,有時讓你勇往直前,有時也會帶你走向一條不歸路。中國傳統(tǒng)故事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老馬識途”,“溫水煮青蛙”了。
我是在百忙之中將這本書打開看的,也是源于一種習慣,我明白事情很多,看的時候難免會粗糙一些。但是我錯了,我的習慣騙了我,這本書是偉大的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而作,而我平時所看書籍基本是中國作家所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免彎彎繞繞,而美國文學則截然相反,陳述事件語言淺顯易懂,但是道理講得深邃入骨。就像我初次品讀《水煮三國》一樣,簡直是不可思議,很厚的一本書,除了每頁不到一百個字就是連篇累牘的漫畫故事,但是不得不說,留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習慣的力量》序言由國家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人事與人才研究所所長王通訊所作,他用簡潔的語言,包含真摯的情感,強烈向讀者推薦這本勵志書籍,看見序言里的小故事,這本書便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即便時間在忙,都不會把花在看這書的時間壓縮。本文的第一章便開門見山的直入主題,向我們講述了什么是空想家,什么是行動者,杰克霍吉說:“給予行動者動力的,同時也是阻礙空想家進步的,那都是同樣一件事物:習慣!”他又說:“我是所有偉人們的奴仆,唉,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于我的鼎力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我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我不是機器,除了像機器那樣精確工作外,我還具備人的智慧。你能夠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毀滅――對于我而言,二者毫無區(qū)別。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此刻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我是誰?我就是習慣。”從這兩句話中,我感悟良多。社會上有很多人,他們有的是空想家,有的是行動者,有的既是空想家,又是行動者,但是這三類人均沒有取得偉大的成功和向往的生活。我想這就是作者說要說明的,他們沒有將想和做結合起來。世界上有偉大的空想主義者,他們的思想給
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期望和動力,但是他們最終的結果均是失敗。也有數(shù)之不盡的行動者,冒冒失失的行為不乏給自己增添了煩惱也給別人釀成了負擔。
在我們的身上有一種看似微不足道卻影響著人一生的力量,就是習慣。杰克霍吉把習慣概括為人的意識,人的精神的行為均受這種看不見,觸不到的強大意識支配,而我們對這種意識也有選取的權利,我們憑借自己的想象力能夠將自己受不同意識所支配的行為像放電影一樣,在自己的腦海過一遍,繼續(xù)持續(xù)那些我們想過后為之舒心的習慣,摒棄那些我們看過后眉目糾結的習慣。理論用嘴說出永遠是最容易的事,要想真正的付諸實踐,改掉習慣,杰克霍吉說,我們要用一個習慣去改變另一個習慣,他也說,一個新習慣的產生會讓我們驚喜不已。我十分同意這種說法。
改變或者創(chuàng)造一個習慣有的人說只要短短的二十一天,就像走老路,當你發(fā)現(xiàn)你原先走的路因為長時間的堵塞交通不暢你就會重新走上一條新路,但是第二天,你受自己的習慣影響,仍然會踏上那條交通不暢的老路,這時候你就得提醒自己去走新路,這樣反復下去,你的潛意識就會記住你的命令,常此以往,新路也就變成了一條老路。這是杰克霍吉在文中闡述這種觀點時舉的一個案列,我印象十分深刻。不必須所有習慣都只要二十一天就能被改變或者創(chuàng)造,因為習慣也分為大習慣和小習慣。這時候杰克霍吉告訴我們所有事情都是貴在堅持,我們要選取和創(chuàng)造那些對我們有益的習慣并且堅持下去,你就會取得別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整篇文章,杰克霍吉都是用十分淺顯易懂的故事為我們講述一個個十分深刻的道理,在這些故事的背后,是我們無數(shù)的平常人用數(shù)不清的好習慣,懷習慣堆砌起來的經典,每每讀到一次,就像前面矗立著一面鏡子,活生生的將自己的日常生活給復印了下來,和自己的行為太吻合了,這就叫與作者的共鳴吧。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在文章的每一篇的開頭,杰克霍吉都會引用世界上眾多名人的名言來作為自己觀點的引子。當談到習慣的力量時,他引用奧維德,古羅馬著名詩人,長篇敘事詩《變形記》的作者說的話“沒有什么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當談到潛意識時,他引用梅瑞德曼恩的話“只有主動去改變潛意識,我們的生活才有可能發(fā)生改變,否則,我們只會繼續(xù)那種我們以往一點一滴構筑起來的生活方式”;當談到習慣的益處時,他引用杰克坎菲爾德,全球暢銷書《心靈雞湯》的作者的話“如果你期望出類拔萃,也期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么,你務必明白一點――是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文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名言警句,無一不打動人們的內心,這一句句簡短而富有治愈作用的語句,都為“習慣的力量”注入了一股強大的能量,我最后能明白為什么這本書能長盛不衰,廣為人知了。
杰克霍吉在文中不僅僅舉了古今中外許多名人的典型事跡,不乏美國總統(tǒng)和偉大發(fā)明家的事跡,更是將他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搬上了書本,透過對他自身習慣的解讀,讓我們在認識習慣的力量的同時,也了解了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我驚覺,我已經不可自拔愛上了這個作者。
他認識了習慣的力量,然后運用這種力量來完成很多人都認為自身不可完成的事例,當然很多人里也包括我自己。就拿每一天早晨堅持鍛煉的事來說,我以前也有過這類想法,并抱著沖動去實踐了一次。那是德陽的深冬,我早上逼著自己六點起床,寒假時期,給自己定下目標,從家里跑步到學校,然后跑回來。事實上,我不僅僅跑到了學校還跑到了距學校有相當距離的五醫(yī)院。回家后,我再次下決心,必須得天天早上如此,很可惜的是,到了第二天自己就睡過頭了,從此以后便再也沒出現(xiàn)過像這樣的“壯舉”。能夠說,作者能每一天早上堅持跑步我是深有體會的,雖然明白這是一種好習慣,但要付諸行動,實在不易。
無論怎樣,我對習慣的力量可謂是頂禮膜拜的。尤其讀過這篇文章之后,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沖動,想要克服身上所有的壞習慣,養(yǎng)成用心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按照作者給出的方法訓練自己。首先就得克服自己的畏難情緒,對自己嘗試失敗或者不敢嘗試的事物說一聲:我行!最后,用書中引用的約翰馬克斯韋爾的話作為結語:“除非你去改變一些你每一天都做的事情,否則,你的生活只能一如既往。成功的秘密就隱藏在你的日常行為中。”
習慣的力量心得體會
美國暢銷書作家杰克·霍吉撰寫的《習慣的力量》,向我們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yè)中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力量,并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充分發(fā)揮出每個人的潛能,難能可貴的是向讀者提出了若干不斷改變壞習慣、培養(yǎng)好習慣的有效小技巧,讓讀者能有效地改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獲得更大的成功。作者把他的觀點講得深入淺出,樸實而不玄奧,別具風致。作者玉想瓊思,宏觀博識,妙喻珠聯(lián),警句泉涌,也是本書的一大看頭。這本書對于引導我們如何克服困難很有教育好處,能給讀者帶來許多啟迪。加上這本書印刷精美,插圖悅目,佳言雋語編排獨出心裁,頗足增加閱讀時的興會。怪不得被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等權威組織評為2003年度最暢銷的商業(yè)生活類圖書。
人們常說“命運無常”,“成功但是幸運罷了”,“吃多少,穿多少,注定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習慣的力量》告訴我們:所有的成功都能歸結于一種習慣——習慣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堅持下來。講得多好啊!簡括弘深,微言妙論。是的,只要我們持續(xù)每一天進步一點點,持續(xù)每次進步一點點,持續(xù)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進步一點點,——就是這樣,每一天都完成小目標,向大目標邁進一點點,假以時日,功到自然成。反照我們的行為:要么臨河羨魚——只有空想,沒有行動;要么臨淵結網(wǎng)——平時不準備,到時做不來;要么“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要么“三日打魚,兩日曬網(wǎng)”——缺乏恒心,時斷時續(xù);要么敷衍了事——得過——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就放下了。我們做事所欠缺的正是成功所必需的一往無前的氣概、鍥而不舍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我們往往與成功失之交臂,也是情理中事了。由此可見:命運不是“無常”,而是我們越努力,運氣就會越好;成功不是“幸運罷了”,而是天道酬勤的結果,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吃多少,穿多少”不是“注定的”,而是靠我們自己去爭取的。
在本書第一部分第五章中,作者倡導我們:每一天做些苦差事來磨練自己。乍看悖于常理——人的本性是遠離困苦,追求安樂。細想?yún)s富有哲理——人樂為者多非善事,而事之善者每即人所惡為,故人之所應為當為輒反于其欲為愿為,甚且非其所能為可為;即使自討苦吃有自虐傾向,苦中作樂有自欺思想,但往往可將潛力發(fā)揮到極致。作者的本意是:磨難,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捷徑;人無磨難,無以戰(zhàn)勝自我。
人之百年,憂勞總至,快樂難留。好像上帝造人是叫他們來這世間專門受苦受難似的。應對苦難,我們時常會覺得有些不習慣,或者感覺有些緊張和壓力,甚至是焦慮和恐懼,但這正是我們成長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在苦難中磨練自己,那么我們將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存在畏難情緒,備受苦難的煎熬。苦難是不打不倒的。要打倒苦難,做事就要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惟其如此,才會在困難和挫折中突圍而出,取得某種成就;才會排斥舒適,斬斷溫柔,在暴風驟雨中鷹擊長空,在驚濤險灘上乘風破浪,得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得以俯仰無愧,快慰平生。
簡單的事情重復去做,并由此養(yǎng)成一種勤奮的習慣、堅持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嚴謹?shù)牧晳T,這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也是本書作者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習慣的力量心得體會
人們常講“性格決定命運”。誰不想擁有能攀上輝煌巔峰的性格呢?怎樣才能擁有,誰能說得清呢?這是一個多么難解的“哥德巴赫猜想”。本書只是輕輕地一捅,就捅破了這層遮擋奧秘的薄膜,作者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促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成與敗!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習慣”就是一點一滴,循環(huán)往復,無數(shù)重復的行為動作養(yǎng)成的,好的習慣,壞的習慣莫不如此,只是結果不同。關鍵的一步是要馬上行動起來,本書作者稱之為“行動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區(qū)別”。把命運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書中提出了:人在二十一天就可以養(yǎng)成一個習慣的思想。同時我也認為:人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同時我也深深的感覺到,讀書筆記.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河的左岸是充斥著懶惰與貪婪的黑森林,右岸是繁花似錦,陽光充裕的遼遠肥沃之地,而習慣就是架在這兩岸的橋梁,好的習慣通向希望,壞的習慣通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