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絕句兩個字是什么意思?,絕句里面的詩是什么意思給我講一講吧
推薦文章
絕句的意思是什么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絕詩,屬于近體詩的一種體裁形式。
“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xiàn),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二韻的小詩,并不要求平仄和諧。絕句盛行于唐朝時期,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
絕句由4句所組成,?1、2、4句最后一字押韻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言,七字稱七言。
擴展資料:
一,五言絕句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二,七言絕句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白云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絕句
絕句是什么意思?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xiàn)。
各家對其解釋并不一致,有人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體裁沿革:
絕句起源于漢魏六朝的樂府短章,其名稱可能來自六朝文人的“聯(lián)句”。文獻記載,六朝時期文人宴集,有聯(lián)章作詩的風氣,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詩。如果將各人所作的割斷開來,單獨成篇,就叫“一絕”,而絕句的稱呼即由此而立。
四句一絕,這個觀念是自然形成的,從《詩經(jīng)》以來,絕大多數(shù)詩都是以四句為一個段落?!对娊?jīng)》里的詩,大多數(shù)是四言四句。
古人稱為“一章”。漢魏時代的詩,以四句為全篇的很少,故沒有必要把四句的詩定一個詩體名詞,即四句一絕還沒有成為規(guī)格。但在較長的詩篇里,四句一絕的創(chuàng)作方法已自然形成。
杜甫《絕句》的意思
杜甫《絕句》的意思是: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擴展資料
1、《絕句》原文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3、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耙恍邪樕锨嗵臁保@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
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伴T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
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jīng)進入了尾聲了,已經(jīng)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4、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絕句古詩的意思
古詩《絕句》描繪了詩人在草堂周圍所見的秀麗春景。有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枝上鳴叫,一行白鷺直直飛上蔚藍的天空;詩人坐在窗前遠望西嶺上千年不化的積雪,而草堂門前還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絕句》的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的賞析
全詩以黃鸝居柳上而鳴的畫面切入,描繪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靜中寓動,寫出了大自然的生氣,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全詩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