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讀后感

    5U文學(xué)網(wǎng) > 作文 > 讀后感 > 文言文重點詞匯500個,文言文實詞120個

    文言文重點詞匯500個,文言文實詞120個

    | admin

    文言文重點詞匯500個是什么?

    1、詣:到,去。

    2、勸:鼓勵,獎勵;受到鼓勵、獎勵。

    3、課:考核、督促、征收。

    4、風(fēng)、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6、游:游玩,游覽;旅行,外出求學(xué)或求官;交際,交往。

    7、趣、趨: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通“促”,催促。

    8、劾:舉報,檢舉,揭發(fā)。

    9、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10、短:進(jìn)讒言,說壞話。

    11、害:嫉妒。

    12、聞:聽說,聽見;使知道,報告給……知道。

    13、折:指斥,指責(zé),駁斥。

    14、讓:責(zé)備,責(zé)怪;謙讓,辭讓。

    15、黨:偏袒,伙同,包庇。

    16、矯:假托,假傳。

    17、質(zhì):作人質(zhì);抵押。

    18、次:臨時駐扎(用于軍隊);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

    20、當(dāng):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500個常用文言實詞用法

    先列舉一部分:

    高中教材文言文實詞、虛詞知識系統(tǒng)梳理

    第一冊文言文知識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異義

    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設(shè)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勾踐滅吳》

    7.南至于句無 句,通“勾”。

    8.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率領(lǐng)。

    9.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娶妻。

    10.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釋其政 政,通“征”,征稅。

    12.而摩厲之于義 摩厲,通“磨礪”,切磋。

    13.無不鋪也 鋪,通“哺”,給人食物吃。

    14.無不歇也 欼,通“啜”,給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古: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6.將不可改于是矣 古:對這種局面;今: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兩人結(jié)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鄒忌諷齊王納諫》

    16.徐公來,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xì)。

    9,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指某一區(qū)域。

    《觸龍說趙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將伐顓臾》

    19.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

    《寡人之子國也》

    20.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21.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22.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涂,通“途”,道路。

    《勸學(xué)》

    23.雖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曬。

    2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秋水》

    26。涇流之大 涇,通“徑”,直。

    27.不辯牛馬 辯,通“辨”,分辨。

    《過秦論》

    28.合從締交

    從,通“縱”。合從,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頓,失敗。

    30.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31.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

    33.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鴻門宴》

    34.距關(guān) 距,通“拒”,把守。

    35.毋內(nèi)諸侯 內(nèi),通“納”,接納,使進(jìn)來。

    36.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9.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閡。

    40.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蘭亭集序》

    4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

    43.亦由今之視昔 由,通“猶”,猶如,如同。

    《歸去來兮辭》

    44.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么。

    古今異義

    《燭之武退秦師》

    《勾踐滅吳》

    《鄒忌諷齊王納諫》

    《觸龍說趙太后》

    10.太后明謂左右

    古:近臣、屬下、侍奉在身邊的人員等;今:左和右兩方

    面,或用在數(shù)目字后面表示概數(shù)。

    11.年幾何矣

    古:多少;今:指數(shù)學(xué)的一門學(xué)科。

    12,至于趙之為趙

    古:是動詞“至”與介詞“于”的連用,譯為“到,上推到”;

    今: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將伐顓臾》

    1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古:把……當(dāng)做,讓……做;今:認(rèn)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今

    15.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古:諸侯的封地稱 今:“國”指國家,

    《寡人之于國也》

    16.河內(nèi)兇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棄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 古:供養(yǎng)活著的人;

    《勸學(xué)》

    19.金就礪則利

    古:指金屬制的刀劍 20.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 古:驗,檢查;今:探;

    2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過秦論》

    22.山東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東,即東:

    《鴻門宴》

    23.約為婚姻 古:結(jié)成親家;今:指

    24.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古……的原因;今:

    2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 古:意外的變故;今:

    26.將軍戰(zhàn)河北 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戰(zhàn)河南 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 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獻(xiàn)大王足下 古:兩次;今:又一次

    《蘭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邊,水邊;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過去,從前;今: 有方向、對著、偏袒等意思

    《歸去來兮辭》

    32.問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見實詞歸類

    《燭之武退秦師》

    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陳述)

    說 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雜說,一種文體)

    ③秦伯說,與鄭人盟 (通“悅”,喜歡,高興)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推辭)

    辭{②停數(shù)日,辭去 (告別)

    ③不辭勞苦 (推托)

    ①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邊遠(yuǎn)的地方)

    鄙②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邊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淺陋)

    ①則名微而眾寡 (細(xì)小,輕微)

    ②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

    ③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沒有,如果不是)

    《勾踐滅吳》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與知恥 (感到,懂得)

    ③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為汝多知乎 (通“智”)

    復(fù) ①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復(fù))

    ②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fù)戰(zhàn) (再)

    ③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 (恢復(fù))

    ①果行,國人皆勸 (勸勉)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說)

    ①自殺未遂 (成功) ,

    遂{②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吳 (終于)

    ①當(dāng)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掌管)

    ②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 (面對)

    當(dāng)③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介詞,表示在某個時候)

    ④—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阻擋,把守)

    ⑤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必定)

    ⑥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將)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①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朝拜)

    10.朝{②于是人朝見威王 (朝廷)

    ③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讀zhao,早晨)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誰)

    11.孰{②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通“熟”,仔細(xì))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

    ①心之不虛,由好學(xué)之不誠也 (真心,誠意)

    12.誠{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實在)

    ③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 (果真,表示假設(shè))

    13.方①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圓,縱橫)

    ②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地方)

    ③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 (才,剛剛)

    14.①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善良,善事)

    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美好)

    ③京中右善口技者 (擅長)

    ④王曰:“善?!?(表示同意的應(yīng)答詞)

    15. ①奉命于危難之間 (時候,期間)

    ②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 (間或,斷斷續(xù)續(xù))

    間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參與)

    ④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

    (夾雜,攙雜)

    《觸龍說趙太后》

    16.質(zhì)①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質(zhì)地,底子)

    ②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 (作抵押,作人質(zhì))

    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 (詢問)

    17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趁著)

    ③凡我父兄及國子姓(表示并列的連詞,和,以及)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b《比得上,趕得上》

    18.①不若長安君之甚 (厲害)

    ②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嚴(yán)重)

    ③目似瞑,意暇甚 (相當(dāng),很)

    ④好讀書不求甚解 (仔細(xì))

    19.少①少時,一狼徑去 (表示時間很短)

    ②太后之色少解 (稍微,略微)

    ③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讀shoo,年齡小)

    20.異 ①何異斷斯織乎 (不同)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特別的,特殊的)

    ③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特別)

    ④漁人甚異之 (以……為異,對……感到詫異)

    ⑤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別的,另外的)

    《季氏將伐顓臾》

    21.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這)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判斷詞,是)

    ③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 (正確,與“非”相對)

    22.疾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病)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厭惡,憎恨)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急速)

    13.止 ①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停止)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

    ③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 (僅僅,只)

    24 見 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看見)

    ②曹劌請見 (召見) ,

    ③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拜見)

    ④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出現(xiàn))

    25、過 ①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走過,經(jīng)過)

    ②過猶不及 (超過)

    ③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過分)

    ④是誰之過與 (過失)

    ⑤無乃爾是過與 (責(zé)備)

    ⑥故嘗與過宋將軍 (訪,探望)

    《寡人之于國也》

    26.數(shù) ①愿令得補黑衣之?dāng)?shù) (數(shù)目)

    ②數(shù)口之豕,可以無饑矣(shuò,

    ③數(shù)罟不入灣池 (讀cù,密)

    27、發(fā) ①百發(fā)百中 (發(fā)射)

    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派遣)

    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打開)

    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花開)

    28.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過)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 (通“值”,價錢)

    兵①非我也,兵也 (兵器)

    ②窮早黷武 (戰(zhàn)爭) 。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軍隊)

    ④草木皆兵 (兵士)

    30.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 (能承受)

    ②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盡)

    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優(yōu)美的)

    《勸學(xué)》 ,

    31.絕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終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隔斷)

    ③以為妙絕 (到了極點)

    ④佛印絕類彌勒 (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橫渡)

    32、強 ①挽弓當(dāng)挽強,用箭當(dāng)用長 (有力的弓)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強大,強健)

    ③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有余)

    ④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讀qiang,竭力,勉強)

    33、假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憑借、借助)

    ③假有人焉,舉我言復(fù)于我,亦必疑其逛 (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4、望①吾嘗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向遠(yuǎn)處看)

    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盼望、希望)

    ③先達(dá)德隆望尊 (名望)

    ④適冬之望日前后 (月圓之時,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35.聞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聽見)

    ②博聞強志 (見聞、知識)

    ③不能稱前時之聞 (聲譽、名聲)

    《過秦論》

    36、制 ①……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統(tǒng)率、指揮)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

    ③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規(guī)模)

    ④—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制作)

    37、亡 ①追亡逐匕,伏尸百萬(逃跑的士兵)

    ②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丟失)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無,沒有)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好處)

    38.利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有利的形勢)

    ③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鋒利)

    39、固 ①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險固的地勢)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鞏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固執(zhí))

    ④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既,已)

    40·遺 ①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失、丟失)

    ②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遺失之物)

    ③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給予)

    41.度①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 (規(guī)章制度)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 (讀duo,計算)

    ③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越過)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 (讀du6,揣度)

    《鴻門宴》

    42.如①萬事如意 (順、隨)

    ②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好像)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到,往)

    43.舉①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 (舉起)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發(fā)動)

    ③孫叔敖舉于海 (推舉)

    ④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攻下,占領(lǐng))

    ⑤殺人如不能舉 (全,殺盡)

    44. 謝 ①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感謝)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

    ③乃令張良留謝。(辭別)

    ④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告訴)

    45.意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圖)

    ②然不自意能先人關(guān)破秦 (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神態(tài))

    《蘭亭集序》

    46.修 ①此地有祟山峻嶺,茂林修竹(修長,高而直)

    ②修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長,修短,文中指壽命的長短)

    ③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修建)

    ④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整治、治辦)

    47.期 ①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必,必定到達(dá))

    ②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周。期年,一周年)

    ③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約定)

    48.致 ①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情趣、情致)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達(dá)到)

    ③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土 (招致)

    49.臨 ①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這里引申為閱讀)

    ②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面對。臨風(fēng),迎著風(fēng))

    ③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面對)

    ④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將要)

    50.次 ①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處所、地方,這里指曲水之旁)

    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③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次序、按次序,這里引申為輪到)

    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行軍途中的駐地)

    《歸去來兮辭》

    51、行 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行走)

    ②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將要)

    ③李白乘舟將欲行(離去)

    ④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行為)

    52、引①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拉開弓)

    ②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端起)

    ③引以為流觴曲水 (引來,引導(dǎo))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稱引,引用)

    53.乘①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乘車,坐上戰(zhàn)車)

    ②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順應(yīng))

    ③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就著)

    54、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假如)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

    55、之①子犯請擊之 (他們,指秦軍)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它,指知識和道理)

    ③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它,即棄擲的珍寶)

    高中文言文重點詞匯138個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guān)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于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fā)生。

    詣:到,去。

    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課:考核、督促、征收。

    風(fēng)、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游:①游玩,游覽;②旅行,外出求學(xué)或求官;③交際,交往。

    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劾:舉報,檢舉,揭發(fā)。

    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短:進(jìn)讒言,說壞話。

    害:嫉妒。

    聞:①聽說,聽見;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對于義項②要特別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統(tǒng)治者——國君,強化了這一點,閱讀時就不至于認(rèn)為下文中國君和主人公發(fā)生的事件顯得突兀。怎么國君知道了并參加進(jìn)來了呢?其實就是“聞”字在起作用。如“沒死以聞”,“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折:指斥,指責(zé),駁斥。

    讓:①責(zé)備,責(zé)怪;②謙讓,辭讓。

    黨:偏袒,伙同,包庇。

    矯:假托,假傳。

    質(zhì):作人質(zhì);抵押。

    次:①臨時駐扎(用于軍隊);②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

    當(dāng):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

    多:贊揚,欣賞。“高、貴”等字,若帶賓語,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這是一些常見的單音動詞。我們基本可以按照官員行為、他官(官場)反應(yīng)、社會評價三個層面來掌握。

    二、官職人物常用詞

    1.表官職的

    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

    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書?。褐醒胄姓C要機關(guān)。

    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太尉:軍事首腦。

    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

    侍郎侍中:官庚侍衛(wèi)。

    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太史:記史,管文收。

    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gòu)。

    初中文言文常用詞語加翻譯

    1. 初中語文文言文常用字詞翻譯

    文言文虛詞用法 之 一、代詞 1、人稱代詞,譯作“他”、“她”、“他們” ①公與人乘,戰(zhàn)于長勺。

    (《曹劌論戰(zhàn)》) ②陳勝佐之,并殺兩尉。(《陳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十則》) ④醒侯故使之問之。

    (《扁鵲見蔡醒公》) 2、指示代詞,指代事物,譯作“它”、“它們”或直譯事物名稱。 ①學(xué)而時之,不亦說乎?(《 十則》) ②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

    (《狼》) ③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十則》) ④鬼問:“汝復(fù)誰?”定伯誑之。

    (《宋定伯捉鬼》) ⑤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詞: 1、結(jié)構(gòu)助詞,譯作“的” ①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扁鵲見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岳陽樓記》)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讀孟嘗君傳》) ⑤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結(jié)構(gòu)語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①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③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罚?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 3、語氣助詞,湊足音節(jié)。 ①公將鼓之。

    (《曹劌論戰(zhàn)》)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悵恨久之。

    (《陳涉世家》) ④頃之,賊二十余騎四面集,步行負(fù)弓矢從者百許人。(《大鐵椎傳》) 4、結(jié)構(gòu)助詞,提前賓語的標(biāo)志。

    ①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愛蓮說》) ②何陋之有?(《陋室銘》)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而 一、連詞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的連詞,可譯為“又”“而且”“也”等,有時也可不譯。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十則》)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捕蛇者說》)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表示承接關(guān)系的連詞,譯作“然后”“就” ①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十則》) ②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③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涉世家》)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十則》)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說》)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4、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的連詞。

    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 ①以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馮婉貞》) ②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③敏而好學(xué)。

    (《 十則》) 5、表示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視其缶。(《捕蛇者說》) ③睨之,久而不去。

    (《賣油翁》) 6、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譯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記》) ②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他。(《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黃生借書說》) 以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可譯為“在”“從”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記》) 2、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陽樓記》) ②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土,士以故歸之。(《讀孟嘗君傳》) 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3、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用、按照”等。

    ①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馬說》)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連詞 1、表目的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來”。 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②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出師表》) ③故為之說,以俟夫人觀人風(fēng)者得焉。

    (《捕蛇者說》) ④誠直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 2、表結(jié)果,可譯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關(guān)系。

    ①屬予作文以記之。 三、動詞:譯為“認(rèn)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文言文(一詞多義)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yǎng)(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zhì)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 3、準(zhǔn)備。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于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xué)》)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 3、出身鄙野(先帝不。

    2. 初中文言文中常用詞翻譯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詞語總匯 A 安 (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養(yǎng)) B 卑 (1)低下(非天質(zhì)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備 (1)前人之述備矣。

    (周全、詳盡) (2)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具備) (3)猶得備晨炊(準(zhǔn)備) 比 (1)其兩膝相比者(靠近,挨著) (2)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等到) 鄙 (1)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淺)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畢 (1)畢力平險(盡) (2)群響畢絕(全部) 兵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將兵(軍隊) 薄 (1)不宜妄自菲?。ㄝp視) (2)薄暮冥冥(迫近) C 長 (1)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長度) (2)北市買長鞭(與“短”相對) (3)但愿人長久(長久,健康) (4)死者長已矣(永遠(yuǎn)) (5)木蘭無長兄(排行最大) (6)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頭領(lǐng)) 策 (1)策之不以其道(驅(qū)使) (2)執(zhí)策而臨之(鞭子,馬鞭) (3)策勛十二傳(記錄) 誠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實在,的確) (2)帝感其誠(誠心) (3)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果真) 稱(1)稱其氣之小大(相稱,適合) (2)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3)流輩皆稱其賢(稱贊) 辭 (1)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推辭) (2)未嘗稍降辭色(語言) 馳 (1)愿馳千里足(騎) (2)公將馳之(驅(qū)車(追趕) 出 (1)方其出海門(發(fā)、起) (2)出則方叔、召虎(在邊疆打仗) (3)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來到) (4)計將安出(產(chǎn)生) 從 (1)木蘭從軍(參加) (2)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跟從) (3)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聽從,順從) (4)便舍船,從口入(沿著,順著) D 大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壯觀,雄偉) (2)又一大兒醒(年紀(jì)大) (3)定伯曰"大善"(很,非常) 當(dāng) (1)木蘭當(dāng)戶織(對) (2)當(dāng)是時,婦手拍兒聲(正在……的時候) (3)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應(yīng)當(dāng)) (4)銳不可當(dāng)(抵擋) 道 (1)會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無道,誅暴秦(正道,封建社會認(rèn)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為外人道也(說,告訴) 得 (1)既出得其船(尋到,找到)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領(lǐng)會,體會)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德",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為茍得也(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夠) (7)余因得遍觀群書(得以,能夠) (8)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度 (1)不教胡馬度陰山(度過) (2)度已失期(揣測,估計) (3)崔九堂前幾度聞(次) 端 (1)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正(端頭) (2)不能指其一端(項目) (3)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端正) 等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同樣) (2)公等遇雨(諸位,表多數(shù)) E 日 (1)不知日之入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太陽) (2)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 (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F 凡 (1)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凡是) (2)凡三往(總共) 方 (1)方七百里(見方) (2)方以長(長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當(dāng)……時候) 發(fā) (1)野芳發(fā)而幽香(開) (2)一時齊發(fā)(發(fā)出) (3)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發(fā)跡) (4)發(fā)閭左謫(征發(fā)) (5)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發(fā)動) 霏 (1)日出而林霏開(霧氣)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樣子) 分 (1)今天下三分(劃分,分開) (2)必以分人(分配,分給) (3)長約八分有奇(長度單位) (4)忠陛下之職分也(fèn,職分,本分) 奉 (1)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難之間(接受、奉行) (3)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供養(yǎng)) 賦 (1)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 (2)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文章) G 顧 (1)顧野有麥場(看)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探望,拜訪) (3)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難道) 故 (1)公問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 (3)故余雖愚(所以) (4)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

    3. 初中常見文言文字詞翻譯

    初中的文言文都是一些基礎(chǔ)簡單的知識。

    不要求你弄清太多句式,關(guān)鍵是要多積累一些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比如說:以(把,用來,來,認(rèn)為,按照)、之(助詞的,取獨不譯,代詞,音節(jié)助詞)、于(對于,在,比,和)、其(大概,難道,指示代詞這些那些,人稱代詞)、所以(用來。

    的方法,。

    的緣故)、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因此)、乃(于是就,才,竟)等等常見的字;還有一些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實詞:會(適逢)、度(估計)、再(兩次)、顧(回頭看)、拜(授予。

    官職)還有一詞多義:然(正確、這樣、但是、確信)謝(告辭、道歉、拒絕、感謝)等等,關(guān)鍵在于多讀,慢慢的就自身有一種翻譯能力了。

    做題時,不要求你逐字逐句翻譯清楚,只要掌握整體意思就行。關(guān)鍵字對就給分。

    有時還可結(jié)合題目中的信息幫助理解。關(guān)于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弄清其思想感情的核心和基調(diào)就好辦了。

    4. 文言文重點詞解釋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fēng)格.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shù),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jìn)行推敲.譯完全文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jìn)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jìn)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dá)習(xí)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dāng)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二、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diào)、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wèi)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dá)習(xí)慣.“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澤有關(guān)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fēng)平浪靜”.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均出于課外,仿佛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1.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xiàn)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翻譯要注意調(diào)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xiàn),有主謂后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diào)整好語序,才能便于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3.翻譯要注意活用現(xiàn)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4.翻譯要抓住關(guān)鍵詞,聯(lián)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guān)鍵詞.對于它,我們要聯(lián)系語境去理解、參悟.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并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2005年語文考試大綱將“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xiàn),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guān)注的焦點.一、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xiàn)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詞類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選考內(nèi)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xiàn)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于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二、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biāo)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biāo)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于哪種句式特點.三、悟詞義——從關(guān)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guān)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guān)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guān)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參考摘錄的.還有,他人的版權(quán),。

    5. 初中文言文常見詞語、字解釋

    汝——你予 ——我;給夫——那;句首發(fā)語詞;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稱,人奉——通“俸”侍奉;接受、奉行;供養(yǎng)妻子——妻子和孩子曰——說睡——坐寐,即坐著打瞌睡股——大腿謗——指公開批評錯誤愛——古代有兩個常用義項,一是親愛義,古今相同;一是吝惜義,今已消失謫——貶官謝——感謝;道歉雖——雖然;即使慍——怨恨遂——于是就故——特意;緣故旦——早晨儼然——整齊的樣子乳——喂奶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交通——交錯相通鮮美——鮮嫩美麗持——憑借,依靠良——真、實在蕃——多辭——推辭;語言策——馬鞭;鞭打、驅(qū)使;記錄;計謀鵠——天鵝安——怎么;養(yǎng)卑——低下;身份低微進(jìn)——在朝廷上做官退——不在朝廷上做官去——放棄;距離;離開方——面積以——所以;認(rèn)為;因為暝——昏暗居——停留。

    6. 中考文言文重點篇目必背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

    高中文言文重點實詞前五十個

    在高中語文學(xué)習(xí)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而文言文要注意的就是實詞虛詞等,下面介紹文言文中實詞都有哪些,

    1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hù))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通“薆”。隱蔽,躲藏)

    2安

    1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安穩(wěn))

    2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里)

    7衣食所安(養(yǎng)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3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陪鄭(通“倍”,增加)

    4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越發(fā)、更加)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凡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敵時就包圍它,五倍于敵時就進(jìn)攻它,兩倍于敵時就分化它,以造成絕對優(yōu)勢,然后將其各個擊滅。和敵人勢均力敵時有戰(zhàn)勝敵人的能力,數(shù)量少于敵人時有騷撓(“逃”為“挑”之借字,訓(xùn)為“撓”)敵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敵人時有避開敵人的能力。) 

    4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助詞)

    3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fā)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覆蓋)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A(chǔ))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名詞)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諱。(鄙人,復(fù)合詞,自稱的謙辭)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動詞)

    古代文言文常用詞匯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yǎng)(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zhì)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 3、準(zhǔn)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于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xué)》)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 策:1、馬鞭。(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qū)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 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愿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yuǎn)。(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lǐng)。(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 稱:1、相當(dāng)、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于(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愿馳千里足) 2、驅(qū)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fā)、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chǎn)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dāng)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dāng):1、承當(dāng),承受。(當(dāng)之無愧) 2、應(yīng)當(dāng)。(當(dāng)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dāng)遠(yuǎn)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dāng)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dāng)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dāng)”)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shù)(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后受其敵《狼》) 2、 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guān)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zhí)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么(惡能無紀(jì)) 2、厭惡(所惡有甚于死者)

    27. 發(fā):1、行動、發(fā)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 2、發(fā)射(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fā)于畎畝之間) 4、征發(fā)(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fā)而幽香 ) 6、發(fā)出(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 7、fā,頭發(fā)(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dāng)……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難之間) 3、供養(yǎng)(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fā)語詞(夫環(huán)而攻之/且夫人之學(xué))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dān)者三夫)

    34. 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jìn)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茍:1、如果(茍富貴/茍慕義強仁) 2、茍且(故不為茍得/茍全性命于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茍無饑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 頑固、固執(zhí)(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41. 故:1、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問之/余故道為學(xué)之難以告之) 3、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雖愚)

    42. 顧:1、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 2、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xué)》) 3、看望,拜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43.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色,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3、男子成人禮(既加冠)

    45. 光:1、發(fā)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2、光線(仿佛若有光)

    46.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回家(太守歸而游人從)

    47. 過:1、經(jīng)過(過秦漢之故都《上樞密韓太尉書》) 2、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quán)勸學(xué)》) 3、犯過失(人恒過) 4、超過,勝過(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 2、喜歡(好為梁父吟/好讀書,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

    49. 號:háo 1、大叫,呼嘯。(陰風(fēng)怒號《岳陽樓記》) 2、hào,別號。(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hào,號召。(號令召三老……)

    50. 還:1、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51. 患:1、擔(dān)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憂患(無凍餒之患) 3、當(dāng)作禍害、認(rèn)為……是禍害(為鄉(xiāng)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聰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54. 極:1、盡頭、窮盡(此樂何極) 2、盡、到(南極瀟湘) 3、窮盡,動詞(嘗極東方)4、非常、最(初極狹)

    55. 寂:1、平靜(視端容寂) 2、寂靜(寂寥無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處(萬鐘于我何加焉)3、虛夸,以少報多(弗敢加也)

    57. 間:1、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 2、一會兒(立有間) 3、 參與(又何間焉)4、中間(傅說舉于版筑之間)5、期間(奉命于危難之間)6、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7、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8、暗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58. 見:1、同“現(xiàn)”(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2、引見(胡不見我于王) 3、召見,接見(于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 4、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 5、知道(見往事耳) 6、看見(貴人過而見之)

    59. 將:1、將領(lǐng),名詞(則命一上將) 2、率領(lǐng)(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3、將要(公將戰(zhàn)) 4、攙扶(出郭相扶將) 5、無實義(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樂器(鳴角振鈴) 2、吹號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靠(愿借子殺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斬)

    62. 盡:1、沒有了(擔(dān)中肉盡/林盡水源) 2、全部取得(利盡南海) 3、盡量,盡可能(進(jìn)盡忠言)

    63. 就:1、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頹然就醉)2、完成,達(dá)到 3、即使

    64. 居:1、過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

    65. 舉:1、傳揚(死即舉大名耳) 2、發(fā)動(舉大計亦死) 3、被舉用(管夷吾舉于市)4、參加(董生舉進(jìn)士) 5、全(舉國歡慶/舉世無雙)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態(tài))

    67. 決:1、判斷(孔子不能決也) 2、 分別(意難決舍) 3、斷然(故決然舍去)

    68. 絕:1、隔絕 2、極點(以為妙絕《口技》) 3、停止,消失(群響畢絕《口技》)4、極高的,陡峭的

    69. 開:1、散開(日出而林霏開) 2、放晴(連月不開) 3、打開(旁開小窗)

    70. 可:1、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珠可歷歷數(shù)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樂:1、以……為樂(太守之樂其樂) 2、使……快樂(鐘鼓樂之) 3、樂趣(而不知人之樂) 4、歡樂、快樂(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73. 類:1、類似(絕類彌勒) 2、同類(不與培塿為類/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74. 利:1、有利的(天時不如地利) 2、銳利(兵革非不堅利/懷抱利器) 3、認(rèn)為……有利可圖(父利其然) 4、物資(利盡南海)

    75. 隸:1、屬于(世隸耕) 2、跟著(隸而從者)

    76. 良:1、真,實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實)

    77. 臨:1、面對、對著、當(dāng)著(執(zhí)策而臨之/把酒臨風(fēng)) 2、來到,在(臨溪而漁/臨池學(xué)書) 3、靠近(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4、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 鱗:1、像魚鱗一樣(鱗浪層層)2、魚(呷浪之鱗)

    79. 令:1、命令。(乃令符離人葛嬰……《陳涉世家》) 2、讓,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縣令。(陳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無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為妙絕)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2、 說出(不能名其一處《口技》) 3、名字(自名為羅敷《陌上?!罚?/p>

    82. 謀:1、商量(陳勝吳廣乃謀曰/聚室而謀) 2、謀劃、籌劃(抑亦人謀/肉食者謀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記》) 2、奇怪,罕見。(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峽江寺飛泉亭記》) 3、jī。零數(shù)。(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84. 騎:1、jì,騎兵(騎千余)2、馬(并有乘騎弄旗標(biāo)槍舞刀于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強:1、強悍(兇強俠氣)2、有余(賞賜百千強)3、勉強(不可強以仕)4、力行(慕義強仁)5、強盛,強大(以弱為強者)6、通“僵”,僵硬(項為之強)

    87. 且:1、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89. 情:1、實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90. 請:1、請允許,敬辭(請獻(xiàn)十金) 2、請求(曹劌請見) 3、請教(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91. 窮:1、窮盡,動詞(窮山之高而止/窮回溪/欲窮其林) 2、盡頭,名詞(而不知其所窮) 3、窮盡,形容詞(樂亦無窮) 4、深(窮冬烈風(fēng))5、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彎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開,離去(一狼徑去) 2、距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闕:1、宮殿(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斷(略無闕處)

    95. 容:1、許、讓(雖席地不容閑)2、神色(視端容寂)3、容貌(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喂奶(婦撫兒乳《口技》) 2、奶頭(兒含乳啼《口技》)

    97. 善:1、專長,名詞(豈愛人之善) 2、好(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3、擅長,動詞(羅敷善蠶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還(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會兒(少時)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飲少輒醉) 4、shào,年輕(陳涉少時)

    100. 舍:1、學(xué)舍、書館、房屋(至舍/屋舍儼然)2、舍棄(舍文軒而竊敝輿/便舍船,從口入)3、丟開、離去(意難決舍/故決然舍去)4、shě,施舍(舍與你的《范進(jìn)中舉》)

    101. 射:1、射箭(嘗射于家圃《賣油翁》) 2、射術(shù)(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102. 甚:1、超過、厲害、嚴(yán)重(所惡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輩甚稱其賢)

    103. 勝:1、取勝,勝出、超過(此時無聲勝有聲) 2、優(yōu)美、美好(予觀夫巴陵勝狀) 3、忍受,能承受(高處不勝寒/驢不勝怒) 4、盡(跨州連郡者不勝數(shù))

    104. 施:1、shī,施實。(然后施行……《出師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樣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記》)

    105. 食:1、shí,吃。(食不飽,力不足《馬說》) 2、sì,通“飼”,喂養(yǎng)。(食之不能盡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異之)開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1、集市(東市買駿馬《木蘭詞》) 2、買(愿為市鞍馬《木蘭詞》)

    109. 恃:1、憑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無憂《上樞密韓太尉書》 2、子何恃而往《為學(xué)》)

    110. 是:1、判斷動詞,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詞 這樣(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適:1、往(抱而適市) 2、正好(而此地適與余近) 3、舒適(其體不適)

    112. 書:1、書寫。(乃丹書帛日《陳涉世家》) 2、文字,字條。(得魚腹中書) 3、書信。(一男附書至《石壕吏》) 4、文件。(軍書十二卷《木蘭詩》)

    113. 數(shù):1、shù,表多次。(又?jǐn)?shù)刀斃之《狼》) 2、shǔ,計算。(珠可歷歷數(shù)也《核舟記》) 3、shuò,屢次。(扶蘇以數(shù)諫故《陳涉世家》)

    114. 遂:1、完成(已遂述數(shù)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師) 3、因而(恐遂汩沒)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與“何”組成偏正詞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這些來(所以動心忍性) 3、……原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17. 通:1、通過(初極狹,才通人) 2、通曉、掌握(未能通習(xí)吏事) 3、順利、順暢(政通人和) 4、整個(通計一舟) 5、通報、傳達(dá)(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6、貫通(中通外直)

    118. 圖:1、想(不圖觀瀑一至于斯) 2、謀取(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3、畫(命工吏圖而書之)

    119.徒:1、僅僅、只(葉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著(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廣(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1、堆積(大雪屯門) 2、停駐(屯大澤鄉(xiāng))

    122. 望:1、聲望(先達(dá)德隆望尊) 2、看見(望桓侯而還走)

    123. 為:1、以為、認(rèn)為(孰為汝多知乎) 2、做,制造(為學(xué)/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3、是(此不為遠(yuǎn)者?。?4、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 5、替、給(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為人五) 7、為了(故不為茍得也) 8、接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24. 謂:1、說(謂為信然) 2、對(謂先主曰) 3、是(太守謂誰) 4、認(rèn)為(予謂蓮) 5、商量(舍人相謂曰) 6、叫做(此之謂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謂也)

    125.文:1、畫著文彩(皆披發(fā)紋身)2、文章(屬予作文以記之)3、彩飾(舍其文軒)

    126. 聞:1、聽說(余聞之也久) 2、名聲(不能稱前時之聞)

    127. 下:1、攻下、攻克(蘄下) 2、向下(日光下澈) 3、往下走(下見小潭)

    128. 鮮:1、鮮艷(芳草鮮美) 2、xiǎn,少(陶后鮮有聞)

    129. 賢:1、勝過、超過(賢于材人遠(yuǎn)矣《傷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賢《傷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謂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詞(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樣子(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133. 謝:1、請問(使君謝羅敷)2、道歉(長跪而謝之)3、致意(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愿陛下親之信之) 2、信實(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確實(謂為信然/豈信然邪) 4、通“伸”,伸張(欲信大義于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軍(行收兵,比至陳) 3、行列、隊伍(皆次當(dāng)行/行陣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許:1、贊成(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答應(yīng),承認(rèn)、同意(時人莫許之/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3、大約的數(shù)量(高可二黍許) 4、hǔ,擬聲詞(曳屋許許聲)

    137. 學(xué):1、學(xué)問(人之為學(xué)有難易乎《為學(xué)》) 2、 學(xué)習(xí)(學(xué)之,則難者亦易矣《為學(xué)》)

    138. 尋:1、尋找(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2、不久(尋病終《桃花源記》)

    139.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語氣詞(始一反焉)

    140. 艷:1、妖艷、艷麗(艷裝騎驢) 2、欣羨(略無慕艷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數(shù)民族(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

    142. 遺:1、wèi,留給、給予(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遺詔/遺風(fēng)余思) 3、丟失的(得遺金一餅)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畢(死者長已矣) 3、算了,罷了(且壯士不死即已) 4、已經(jīng)(骨已盡矣)

    144. 義:1、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義、仁義(舍生而取義) 3、適宜、恰當(dāng)(引喻失義)

    145. 異:1、奇異、特殊、不同(奇山異水/覺無異能者) 2、認(rèn)為……奇怪(父異焉/漁人甚異之)3、意外的事(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146. 易:1、交換(寒暑易節(jié)) 2、容易(難者亦易矣) 3、交易,買(易以百金)

    147. 詣:去、到,去拜訪(由是先主遂詣亮/及郡下,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處(滿招損,謙受益/有所廣益) 3、更加、進(jìn)一 步(將以益治其文) 4、漸漸地(益習(xí)其聲)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態(tài)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圖,想要(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憑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3、根據(jù)、依照(罔不因勢象形)4、因此(因以為號焉/而因以及乎其跡)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車引之) 2、拿起(引刀趨機/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 3、稱引(引喻失義)

    152. 盈:1、滿(曾不盈寸) 2、充滿,士氣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采用(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遠(yuǎn)方來) 2、友愛、親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猶厲) 2、第一人稱,我(余聞而愈悲)

    156. 與:1、通“歟”疑問語氣詞,相當(dāng)于“嗎”(所識窮乏者得我與)2、給(蹴爾而與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將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從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質(zhì)理) 2、外援(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159. 緣:1、緣故 2、沿著(緣染溪/緣溪行)

    160. 雜然:1、紛紛地(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 交互錯雜(雜然前陳《醉翁亭記》)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兩次(日再食)

    162. 曾:1、加強語氣,與“不”連用,連……都(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還(曾不盈寸)

    163. 爭:1、爭奪(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2、據(jù)理力爭(知而不爭)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點(始指異之/皆指目陳勝)

    165. 至:1、極點(寡助之至) 2、到(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3、周到(禮愈至)

    166. 志:1、記(故為之文以志) 2、標(biāo)記(尋向所志) 3、做標(biāo)記(處處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167. 質(zhì):1、詢問(援疑質(zhì)理) 2、資質(zhì)(非天質(zhì)之卑)

    168. 致:1、表達(dá)、表述(聽婦前致詞) 2、取得(蓋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氣可以養(yǎng)而致/無從致書以觀) 3、招致、引來(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

    169. 諸:1、“之于”的合音(投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諸峰) 3、各位,眾位(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

    170. 主:1、掌管(齊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賢者使使賢主《晏子使楚》)

    171. 屬:shǔ 1、類。(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 2、儕、輩。(徒屬皆日《陳涉世家》) 3、管轄。(司命之所屬《扁鵲見蔡桓公》) 4、相同,同類。(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 5、zhǔ,通“囑”,囑托。(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172. 著:1、附著、加在(定伯便擔(dān)鬼著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觸(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著”穿(著我舊時裳)

    173. 綴:1、點綴(綴以珠玉) 2、連接,緊跟(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

    174. 資:1、天資、天分(吾資之昏《為學(xué)》) 2、資助(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隆中對》)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師(子墨子聞之)2、您(愿借子殺之)3、兒子(子又生孫)

    176. 自:1、自己(并自為其名) 2、自、從(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3、從、由(自三峽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77. 足:1、腳(蛇固無足) 2、畫腳(子安能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樂者) 5、值得(不足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買魚烹食) 2、最終(卒于魯也傳之)

    179. 作:1、奮起、有所作為(而后作) 2、寫(屬予作文以記之)

    180. 坐:1、因為、由于(但坐觀羅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滿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盜)

    22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