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小說讀后感400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品。整部小說充斥著日本小說當中典型的死亡色彩以及悲情部分。看完《挪威的森林》,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你對《挪威的森林》的讀后感是什么呢?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挪威的森林小說讀后感4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242006挪威的森林小說讀后感400字1
對于《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我只在扉頁上寫了兩句話:感傷,唯美,充溢著一種悲觀主義情緒,近乎頹廢。但又不全等于頹廢。
《挪》是很成功的作品。只是覺得他沒必要那樣渲染性,肆無忌憚,也許是我們中國人觀念不一樣,但比起勞倫斯也就不算過分。
好作品在我腦海中只剩下片段了。對《挪》我永遠不會煩膩的是第一章。那完全可以作為美文。
記憶猶新的是渡邊與永澤的不羈生活,初美打桌球及我領悟初美的優(yōu)美(對初美的悲劇結局的敘述),綠子的自我放縱和文章中的音樂,以及對生死哲學的參悟。一次是通過木月的死發(fā)現,一次是在直子死后經歷了消沉之后的覺悟。
《挪》是對時代的控訴,是社會強加于人的悲哀。不僅僅是愛情,一些偉大的作品都不僅僅是愛情,愛情只是個背景而已。
它于《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樣是悲劇性的。直子一開始就在渡邊眼中尋找木月的影子,“我”的愛是注定的一場悲劇,永澤與初美同樣是兩個世界的愛人,渡邊與綠子(玩世不恭)是兩個無奈、空虛的尸肉在相互撫愛,他們構不成愛情。
書中自殺的不少,社會問題也是有目共睹。
綠子與渡邊的系列對話看似不正經,實際意味深長。寫直子醫(yī)院里有一點:醫(yī)生和病人,誰分得清?
對學校升旗者和“敢死隊”的描寫,還有那個你怎么也不會忘記的玲子,可見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底
#817201挪威的森林小說讀后感400字2
用了連天的時間讀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心記下的東西過于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xù)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赡苁橇晳T使然吧。
這是一本很封閉的書,沒有過多的去敘寫那個時代的背景,而且,我對于日本的文化和歷史又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擔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個原因。我所說的封閉只是一個外界環(huán)境的封閉,而決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閉,相反,對人物的刻畫上,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震撼力,因為曾有人對我描述說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失之偏頗,它更多的給我了心理上的震撼。這震撼很強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強烈。
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沖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著憂郁、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脫,畸形的性接觸和近于病態(tài)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終于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愛不愛我?這不再是可以簡單作答的問題。女人往往會把愛和性攪和在一塊兒,男人卻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們分得很開。所以渡邊不止一次的把愛的程度描寫成象在春天的絨綠里和可愛的小熊打滾,很純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對于性的態(tài)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徑庭,永澤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態(tài)的追求,渡邊也一樣,只不過他把性分的細化了,有愛的性和無愛的性,有性的愛和無性的愛,甚至更加可以細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開始處的伏筆更有意思,直子講的那草皮掩過的讓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會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潛意識的怕,所以終于掉進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愛,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變成相互的傷害。這些與性無關。玲子擁有的僅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脫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從愛中解脫出來,坦然面對美好的生活,這區(qū)別于一般,顯得很不容易。
談及作品中悲劇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雖然通往悲劇的路途,一個激騰一個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對性和愛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的完美又不可能,終于導致悲劇。而綠子則很幸運的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總的看來,這是一本區(qū)別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實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書?,F在是一定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思想的,因為年輕,或許,再經過十幾年的生活煉勵,重讀到這本書,重見到這篇文稿的時候,我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242048挪威的森林小說讀后感400字3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受到披頭士樂隊的歌曲《Norwegian Wood》的靈感啟發(fā)創(chuàng)作出了《挪威的森林》這本小說,我當時選擇看這本書就是因為它“洋氣”的名字不過它的同名歌曲聽起來一般般,可能是我的品味太low了。
在看這本小說之前,看過這本小說的朋友告訴我這本書挺黃的,但是這反而激發(fā)了我對它的興趣,沒有點黃色情節(jié)的還是日本的小說嗎?在看完這本小說以后發(fā)現朋友說的一點都不靠譜,只有內心齷齪的人才會把這本小說看成黃色小說!這是一本很好的青春小說,很適合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去讀,書中主人公所經歷的或許能給現在迷茫的我們一些啟示。
現在來說說這本小說吧。小說主要圍繞主人公渡邊的兩段戀情展開情節(jié),初戀是自己曾經的同學木月的女朋友直子,他們三個人本就是好朋友,在木月突然自殺之后直子的精神變得異常,她陷在木月的死亡陰影之中走不出來,雖然她也渴望外面精彩豐富的世界,但是沉重的心理負擔一直壓著她喘不過氣來,在住進療養(yǎng)院后精神雖有好轉最后還是在內心深處的痛苦中掙扎徘徊抑郁而死。渡邊的另一段戀情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子綠子,在父母相繼去世后,她變得孤獨因而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慣,不過她的性格本就開朗,所以主人公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很輕松自在。主人公渡邊在經歷的這兩段戀情,有青春的迷茫,不羈,沖動,很能代表青年人在處理兩性和感情關系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在青春期的迷失中找到自我。
其實這本小說中我最感興趣的人物是渡邊的舍友永澤,永澤外號是敢死隊,他擁有不凡的能力,良好的家世,在外人看來非常完美。永澤十分誠實,從不文過飾非,但是他對愛情極度冷漠,把找女人當成是對欲望的發(fā)泄,很坦誠的告訴渡邊他睡過七十多個女孩,為了出國深造他拋棄了多年的女友,可以看出他把婚姻視為一種束縛。從永澤這人身上反應了現代人許多問題——冷漠,不信任,從未真正的對別人敞開過心扉,將自己的心與外界隔絕起來。現今的人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便是: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爭取。在這個迷茫的年紀,我對未來還沒有太多的想法,在這個功利性越來越突出的社會人們的交往也變得沒那么單純了,如何在此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還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但是無論如何,我要做到不害怕孤獨,敢做自己,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只能靠自己去爭取。
#817202挪威的森林小說讀后感400字4
這些日子一來都在看村上春樹,慢慢的看準確的說是超慢的一字一句的看他的經典之作《挪威的森林》。
我記得我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時實在高一,那時候完全沒有看明白這本書到底在講些什么!僅僅朦朧的感覺這是在寫一段關于青春關于人生更關于愛情的小說!第二次閱讀是在大二的時候,那時候看了此書后發(fā)現作者所講述的尋找心中百分百女孩。人人都說大學是塊凈土,是一個誕生無數或平平淡淡或轟轟烈烈愛情的搖籃。那時候包括我在內的所有的室友們都在拼命追尋心中百分百女孩。這第三次看《挪威的森林》,我看的是一種宿命論,一種追尋心中完美世界的宿命論!
一直很喜歡伍佰那首經典老歌《挪威森林》,我總會哼著:那里湖面總是澄清那里空氣充滿寧靜!不知道是看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喜歡上了這首歌呢還是因為這首歌而喜歡上了幾乎通明的小說!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兩者之間都共同闡述了一個觀點或者說是在追尋著一中理想的生活的世界:哪里才是自己的??空尽撵`的??空?!
我們一直都是在追尋著所謂的歸宿,如同希臘悲劇人物不斷逆著山路向上推著巨石的西西弗斯般樂此不彼周而復始!
#241963挪威的森林小說讀后感400字5
花了五、六天時間看完《挪威的森林》(咱是學生得上課、自習啦等等)。總體覺得是不錯,不僅村上寫得不錯,譯者林少華也譯得不錯,寫的序更是不錯!很唯美,很清新,很自我。而譯者說村上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把玩孤獨,把玩無奈!因為,人,人生,在本質上是孤獨的,無奈的。所以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但是,尋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勞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于是,與其勉強通過與任教往來消滅孤獨,化解無奈,莫如退回來把玩孤獨,把玩無奈。
小說是主人公渡邊的回憶,回憶自己年輕時代讀大學時發(fā)生的事情。而時下,我們都在讀大學,跟主人公很相似。但我很羨慕渡邊的自我、瀟灑、隨意。他生活中不會出現父母的影子,周圍沒有認識的人,唯有的是一個死去的朋友的戀人、一個住在同一幢宿舍樓的哥們,一個一起上過選修科的女孩子。就這樣簡單的生活,簡單的日子,卻讓我向往。每周空閑時間打工以維持日常生活費用;抽空去各地走走,算是旅游;周日與死去的朋友的戀人軋馬路,等等。
我很喜歡旅游,可是口袋里沒有錢。想找份工作,沒有說的過去的。何況中國地大物博,四處走的地方是多,可范圍太大,而且沒有日本新干線之類便捷的交通網絡。而最根本的是,沒有渡邊的心情,一個人游歷,是需要勇氣與決心的,也需要與眾不同的心境。我想我沒有,所以只能徒自嘆息。
看完書后的一個明顯的印象是,日本人性觀念的開放。以至于有人偏激地認為,村上是個性變態(tài)。我倒沒有這種看法,同為男人,同為青春期的男人,試問誰沒有那種想法或行為?除非你不是男人,或者自身有問題。
以前也耳聞過大和民族的這一有別于儒家思想的顯著特點,算是明治維新時期西化的產物了。但是看完本書后,算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蛟S國內像這種純文學中,涉及性的文字不多或未可知??墒?,想想時下,青年人中的同居熱,甚至在高校中也毫不遜色,也就不會覺得有什么驚訝的。本人單身,活了一大把,還沒有經歷過純粹意義上的戀愛,更不用說同居了。由于本人如此,交游圈也可想而知,所以對同居現象一無所知。只是愛好讀報,還知道高校中 不少校園內安放了自動售安全套的機子。僅此而已!
#241964挪威的森林小說讀后感400字6
20歲如果是最美好的年華,那這本書會告訴我,20歲,我們還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無奈。同時年輕的我們有這必然的叛逆和率真。這部由村上春樹所寫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是那樣的平緩舒雅,動人心弦,卻有這淡淡的悲傷。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fā)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村上春樹的世界,這或許是個模糊的世界,如果用淚水撫平會發(fā)現這里的清晰,這就是一種感動。
渡邊、綠子是現世社會里兩顆絕無僅有的璀璨明珠。他們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覺,不會因為內心感覺奇特、“骯臟”、自私而刻意壓抑它們,他們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現世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別人把他們看成是怪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怪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如此.
只是渡邊與綠子獲得尊重自己感覺的途徑不同。綠子尊重自己的方式仿佛是從外部世界獲得的,不隱瞞自己的感覺,不用非此即彼的現世道德約束自己,是綠子與自我和解的方法,是綠子尊重自己的感覺的途徑,也是她深深吸引渡邊之處。
渡邊天生淡定從容,現世規(guī)則控制不了他,他自己也不控制自己。在他那里,既也善也無惡,既無好也無壞,既無忠也無奸,他“既不辯護也不解釋”。他像海上一葉小船,既無帆也無升帆的欲望,只任海風海浪任意把他吹到任一個角落。他在哪兒都是他自己。
渡邊選擇綠子合情合理,只有綠子才是渡邊內心感覺的棲息之地,綠子是渡邊自我的實現之地。一開始,渡邊以為自己只會迷戀純而美的直子,但渡邊最后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對綠子說:“但見不到你后我才深深意識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堅持到現在。而失去你之后,我實在孤獨得好苦。”
挪威的森林個人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