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課堂作文

    5U文學網(wǎng) > 作文 > 課堂作文 > 中國文學名著中女性經(jīng)典人物分析,中國文學名著中女性經(jīng)典人物分析圖

    中國文學名著中女性經(jīng)典人物分析,中國文學名著中女性經(jīng)典人物分析圖

    | admin

    淺析《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淺析《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如下:

    林黛玉出身于“清貴之家”,由于小時父母鐘愛,比較任性。

    后因父母早喪,寄居賈府,孤苦伶仃。環(huán)境的齷齪勢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備”,為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并且常以“比刀子還利害”的語言,揭露周圍不合理的現(xiàn)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出于她和賈寶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視封建文人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鬢廝磨的賈寶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

    林黛玉詳細介紹如下: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zhuǎn)世身魂,榮府么女賈敏與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是世界文學作品中最富靈氣的經(jīng)典女性形象。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5歲上學,6、7歲母親早亡,10歲師從賈雨村啟蒙。

    文學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

    在群星璀璨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群中,丁玲是比較亮麗的一顆。半個多世紀以來,她為讀者奉獻了《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阿毛姑娘》、《韋護》、《水》、《田家沖》、《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時候》、《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奠定了她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筆者認為,丁玲作品中最具分量的部分當屬于“女性小說”。丁玲在文學作品中塑造了許多人物形象,其中有農(nóng)民形象,如張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錢文貴等;有新時期人物形象,如葦?shù)堋⒘杓?、澹明等。但是在眾多的文學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則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夢珂、莎菲、阿毛、貞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們各有特點,在丁玲筆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她們是美的,是傲的,也是悲的,更是勇的。她們的美,她們的傲,她們的悲,她們的勇,合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戰(zhàn)士,合成了一個個血肉豐滿如同五月鮮花般開遍大地的新女性。

    一、美

    女性,是美的塵世的化身。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當上帝創(chuàng)造男人的時候,他只是一位教師,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論課本和講義;在創(chuàng)造女人的時候,他卻變成了一個藝術(shù)家,在他的皮包里裝著畫筆、水、調(diào)色盒,所以女人才會那么美麗,女人的生命才會那么繽紛。在作家曹雪芹的筆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因此,古今中外的許多文章大家,在作品中大都把女性作為美的化身來描寫來贊美。這一點體現(xiàn)在丁玲的作品中,其描寫的女性形象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很美。無論是被視為“春天的童話”----《夢珂》中的夢珂,“夏天的童話”----《莎菲女士的日記》中的莎菲,“秋天的童話”----《阿毛姑娘》中的阿毛,還是“冬天的童話”----《杜晚香》中的杜晚香,以及其小說作品中的其他女性形象,大都是美的,既有外表美,也有心靈美,同時還有人性美。

    外表美。丁玲以女性特有的筆觸細膩刻畫了一批絕代佳人。如《夢珂》中描寫夢珂“。。。。。。一天一天地長大了起來,長得象一支蘭花,顫蓬蓬的,瘦伶伶的,面孔雪白。天然第一步學會的便是那細長的眉尖一蹙一蹙,或是把那生有濃密睫毛的眼瞼闔下,就長聲嘆息起來,不過也許由于那放浪子的血液還遺留在這女子血管里的緣故,所以同時她又很會像她父親一樣的狂放的笑和怎樣去扇動那美麗的眼”(1)。這樣,活脫脫一個美女就站在你面前,而且眨著美麗的雙眼。《莎菲女士的日記》中雖沒有對莎菲外貌的描寫,但是我們從葦?shù)堋⒘杓考爸車娜藢ι频膽B(tài)度上可以想象出,她是一個林黛玉式的病態(tài)美女,性情乖張而又讓人憐愛?!栋⒚媚铩分杏羞@樣一個細節(jié),就是國立藝術(shù)院的教授想請阿毛作模特給他們畫,每月給五十幾塊錢,這足以證明阿毛雖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少-婦,但肯定具有較好的面容和身段。真是雖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

    心靈美。在丁玲小說中,除了閉花羞月之貌的美妙女子外,還有心靈圣潔的女性。如《我在霞村的時候》中的貞貞,利用做慰-安-婦的機會為游擊隊提供情報,雖被日寇侮辱與損害,但仍敢于尋求生命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并敢于去尋找在一般人眼中已永遠失去的幸福。為了更多人的幸福,為了抗戰(zhàn)的勝利,她獻出了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貞潔,她的心靈是高尚的、純潔的,作者為這女子取名為貞貞,不就是在贊同嗎?貞貞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心靈永遠是美好的圣潔的,作者對她充滿了贊賞和驚嘆。

    人性美。從古至今,凡是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都是美的,是大家贊揚的。丁玲筆下的女性也不乏具有人性之美的女性?!秹翮妗分惺沁@樣描寫夢珂之母的:“。。。。。。但這姑娘卻因了在母家養(yǎng)成的賢淑性格和一種自視非常高貴的心理,所以從未為了他的揮霍,他的游蕩,以及他后來的萎靡而又易怒的神經(jīng)質(zhì)的脾氣發(fā)生過齟齬。。。。。。”(2)只廖寥數(shù)筆,就把一個讓人非常憐愛的標準的舊式賢淑女子刻畫出來。我們可以想象她的`賢惠她的高貴她的忍耐,符合當時的道德規(guī)范,在不順心的環(huán)境下,仍能低眉順眼,相安無事。由此可見,她是一個古典美女形象。又如《杜晚香》中的杜晚香小時候受到后母的厲聲呵斥,甚至是耳光拳頭,她都默默承受,并“享受著勞動的興趣”(3)。后來遵從后母嫁人作了媳婦,再到參加共產(chǎn)黨,飛向北大荒,參加建設(shè),最后成為排頭兵,符合當時人民的心愿。雖然全文不著一字寫她的外貌,我們?nèi)匀挥X得她很美,是那個時代婦女的楷模。

    總之,丁玲筆下的女性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美,但是各有各的特點,絕不雷同,個性鮮明。

    二、傲

    讀了丁玲的小說,其女性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的另一個深刻印象是她們骨子里有股潛在的傲氣,這股傲氣在作品中俯拾即得。如《夢珂》中的主人公夢珂開始便露出一股傲氣,她看不起那個矮胖胖的“紅鼻子先生”,從第八教室把那個受辱的模特兒挾著擠出了人叢,因為她看不慣這里的眾多同學,所以她十分厭惡學校的生活,最后離開了學校,到了姑母家里,不得不與表哥及周圍的人相處,并且假裝快樂。她不愿意過表哥表嫂他們的生活,卓然超群,最終又離開,成了電影明星林瑯。她雖然沒有找到更合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又明顯表露出不同常人的叛逆性,這不能不說是夢珂的傲氣在起作用。

    在中國文學作品當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悲劇形象?

    悲慘女性,祥林嫂必將是典型的代表之一。魯迅筆下小說祝福中的人的一個人物;魯迅實在辛亥革命結(jié)束后創(chuàng)作的這篇小說,本以為帝王時代的結(jié)束,人民便會迎來安居樂業(yè)人人平等的生活,但現(xiàn)實不可能那么美好,地主時代的降臨讓大批的窮苦人過上了苦不堪言的日子,魯迅先生便在這時創(chuàng)作了祝福這部小說。

    講述的是一位離家很久的人,年底回家后寄宿在親戚家,看到了親戚家中女傭人的整個人生最終走向滅亡的故事。這位女仆人就是祥林嫂,年紀輕輕丈夫就去世了,老實在家侍奉婆婆,卻很受婆婆的嫌棄,得知婆婆決定要把她賣掉,便狠下心來逃跑,最終跑到了魯鎮(zhèn),后被魯四老爺家收下,在家中做了傭人,非常能干一個人頂三個傭人,不嫌辛苦還感到滿足,這讓家中的夫人很滿意。誰知她的婆婆也在不久后找上門,硬是把祥林嫂抓了回去,逼她嫁人,把她賣掉。祥林嫂是不愿意的,可是沒有一個人能聽到她的哭喊聲,最終還是嫁了,生下了兒子阿毛,本以為日子就這樣過去也挺好,二婚的丈夫卻死了,兒子也沒了。

    為了活著她只能選擇回到魯四老爺家繼續(xù)當傭人,嫁了兩次人的祥林嫂受到了很多嘲諷,活得就像是個罪人一樣,沒人把她當回事,連她自己也都瞧不起自己了,想贖她自己身上本就沒有的罪,忍饑挨餓給土地廟買了門檻,當做她自己的替身,給千人,贖這一世的罪名,盼望死后不用受苦,求得心中安寧。但身邊的人,還是認為她罪孽深重,這讓她郁郁寡歡,最終被魯四老爺趕出了家門,凍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祥林嫂當時中國農(nóng)村女性的典型,這樣的事情在那時很是常見,旁人的偏見害死一個人是很容易的。

    《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

    ? ? ? 摘要:《水滸傳》不僅塑造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漢,同時也塑造了許多有個性的、活生生的女性形象。這些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婦女形象,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端疂G傳》所刻畫的女性主要分為四大類:一類是女英雄,如扈3娘、孫2娘和顧大嫂;一類是淫婦,如潘金蓮、閻婆惜、潘巧云等;還有一類邊緣類弱小女子,如林沖娘子金巧蓮等。在他對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既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生活的痛苦,也使我們深刻地了解作者對女性真摯的同情。

    【關(guān)鍵詞】女性形象影響根源

    在幾千年的中國古典文學中,文學家們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有才智美貌兼具,但是卻受傳統(tǒng)封建文化思想的影響,缺乏獨立的人格,總是依附于男性,由男性支配,。同時也飽含作者對這些典型女性形象的獨特感情。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于元末明初。《水滸傳》描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廣大農(nóng)民在貪官逼迫下,無以為生,紛紛占山為王,結(jié)盟起義的歷史史實,記述了起義發(fā)生、發(fā)展到失敗的全過程。

    《水滸傳》一共塑造了七百多個人物形象,女性有七十多位,占了十分之一。她們一般社會地位低下,再加上社會混亂,朝廷腐敗,充滿很多不穩(wěn)定的因素,每個人都存在著生命危險。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老百姓惶恐不安,很多女子為了生存,不惜一切手段,不顧人格尊嚴。有的出賣自己的肉體,有的委曲求全,有的奮起反抗加入,造反的行列,成為女中豪杰。作者施耐庵就是通過塑造這樣一系列人物形象,為讀者描繪一幅歷史的畫卷,讓我們?nèi)テ肺哆@些有血有肉的人物。

    一女性形象分析

    《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從社會倫理道德的角度可以大致地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稱贊和歌頌的英雄式女性形象。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

    第二類痛恨和蔑視的丑惡式女性形象。潘金蓮閻婆惜潘巧云

    第三類同情和悲憐的弱者式女性形象。林娘子金翠蓮玉蓮等

    1 正面的英雄式女性形象

    (一)正面形象:孫二娘顧大嫂扈三娘

    1、孫二娘

    (1)人物簡介:水滸重要人物之一,人稱梁山妖艷第一,在水滸傳中他是張青的妻子,黑店老板娘,綽號母夜叉。在孟州道十字坡與張青開酒店賣人肉。武松被發(fā)配到孟州路過十字坡,險遭孫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裝喝醉酒捉住了孫二娘,張青求饒,武松遂與張青、

    孫二娘夫婦相識,孫二娘后來跟隨張青上了梁山,主持梁山泊西山酒店,迎來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條好漢,隨宋江征討方臘時,孫二娘陣亡。

    (2)形象分析: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作者在塑造女性都比較注重外貌描寫,通過各種辭藻來修飾描述女性的貌美,但《水滸傳》的作者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塑造女性形象的描寫手法,而是從另一角度來塑造女性形象。他筆下的母大蟲顧大嫂和母夜叉孫二娘,雖是英雄,但相貌丑陋,名字也很丑。

    孫二娘,她的出場主要在《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孫二娘是作者在三位女性英雄中刻畫得最為精細、著墨最多的人物。她一出場作者就對她做了有力的渲染。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母大蟲顧大嫂的長相和打扮:

    “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插著一頭釵環(huán),鬢邊插著些野花,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弊髡咚坪跞韵訉λ拿枋龅貌粔?在本回又以一段韻文加以刻畫:

    “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發(fā)。紅裙內(nèi)斑斕裹肚,黃發(fā)邊皎潔金釵。釧鐲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這是一個被作者男性化了的女人,她沒有漂亮的容貌,婀娜的身姿,溫柔的個性,像一個打扮夸張怪異,不修邊幅,殺氣逼人的母夜叉,絲毫沒有女性的溫柔順從之美,可以用丑來形容,可是在這丑陋的外表之下,作者賦予她極其鮮明的個性:有血氣、有主見、身手不凡、敢做敢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女性,她們在家庭中唯唯諾諾,唯丈夫命是從。孫二娘則不然,她經(jīng)營著一家黑店,有一身好武藝,富有江湖豪俠之氣。她熱情大方、外向直露,我們可以從對她的描寫中看出。

    如當武松叫道:“酒家,這饅頭是人肉的?是狗肉的?”她不驚不慌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蕩蕩乾坤,那里有人肉的饅頭,狗肉的滋味?自來我家饅頭,積祖是黃牛的?!彼凉娎眱疵颓掖炙?當武松被麻倒時,她笑道:“著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腳水。”又歡喜道:“今日得這三頭行貨,倒有好兩日饅頭賣。又得這若干東西?!碑斔姷昀锏膬蓚€漢子拖扯不動武松時,喝在一邊,說道:“你這鳥男女,只會吃飯喝酒,全些沒用,直要老娘親自動手!”可見她的力氣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文人非??粗信缘奈镔|(zhì)屬性,大多數(shù)文人在塑造女性形象時,比較熱衷于女性的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孫二娘雖然身為女兒身,卻不具備這樣的美貌,她有的更多的是男子氣概。但她卻有細心、體貼的一面,這在她幫助武松化裝來躲避作公的追查一節(jié),足以體現(xiàn)出來,孫二娘對此做了一個周密的安排:把武松裝扮成一個行者的模樣,既遮了額上的金印,又有了度牒做護身符,萬無一失。武松臨走前,“孫二娘取出這度牒,就與他縫了錦袋盛了,教武松掛在貼肉胸前?!笨梢娫谒肢E、丑陋的外表下,也存有一顆智慧的心。小說中孫二娘的出場并不多,但其潑辣兇猛、熱情直率的江湖女豪俠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孫二娘是一個在精神上有比較強烈的自主意識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對丈夫并不是唯命是從,而是我行我素。如丈夫張青再三囑咐,三等人不可壞,但孫二娘卻有自己的主張,只要是有利可圖,便顧不了這么多,見客就宰,所以魯智深、武松都差點成了孫二娘的饅頭餡。另一方面,孫二娘作為一名女子,每天跟男人打交道,這是不符合要求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能拋頭露面的傳統(tǒng)觀念。作者對孫二娘的這種行為給予了肯定,說明他是支持女性不要依附于男性而獨立自主的。

    2、顧大嫂

    (1)人物簡介: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領(lǐng),原來在登州城東門外開酒店。顧大嫂是

    解珍姑媽的女兒。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關(guān)入大牢后,顧大嫂請來鄒潤。鄒潤叔侄和丈夫?qū)O新、夫哥孫立等劫了大牢。顧大嫂又以孫立女眷的身份打入祝家莊內(nèi),和梁山其他好漢一起,里應外合攻破了祝家莊。顧大嫂上梁山后與丈夫?qū)O新開梁山東山酒店,重操舊業(yè),是梁山第一百零一條好漢。受招安后,顧大嫂被封為東源縣君。

    (2)形象分析:小說中第二位女英雄是綽號為母大蟲的顧大嫂,《水滸傳》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寶雙越獄”中,解珍請樂和帶口信就介紹了顧大嫂:

    “我有個房分姐姐……見在東門外十里牌住……叫做母大蟲顧大嫂,開個酒店,家里又殺牛開賭。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qū)O新,這等本事,也輸與他……只有那個姐姐和我弟兄兩個最好……把我的事說知,姐姐必然自來救我?!?/p>

    這一席話至少告訴我們:顧大嫂是開酒店的,但不是黑店,還是多種經(jīng)營,賣酒賣牛肉、開賭房。只求財,不害命。顧大嫂很有本事,能與三二十人對打,與解珍解寶關(guān)系密切,最后是顧大嫂是個熱心腸?!氨厝蛔詠砭任摇?不但補充說明了與解珍兄弟最好,還透出她是個豪爽、性急之人??梢婎櫞笊┦呛蔚鹊挠旅秃臀渌嚫邚?。對其長相,作者也寫了一段描寫:

    “眉眼粗大,胖面肥腰。插一頭異樣釵環(huán),露兩臂時興釧鐲。紅裙六幅,渾如王月榴花;翠領(lǐng)數(shù)層,染就三春楊柳。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錐敲翻莊客腿。生來不會拈針線,正是山中母大蟲?!?第四十九回)

    從這段描寫可以看出顧大嫂有些像性格暴躁、兇殘的母老虎,如果說孫二娘還有幾分女人的姿色,那顧大嫂與她相比,就更少了幾分,“胖面肥腰”,可見顧大嫂長得也不漂亮,她比孫二娘還男性化,她的性格相當急噪,她發(fā)怒時會提井欄打老公;心焦時,拿石錘敲翻莊客腿;當樂和向顧大嫂介紹完解珍、解寶入獄的情況,顧大嫂便迫不及待地叫火家:“快去尋得二哥家來說話!”當孫新表示了劫牢的想法后,顧大嫂便道:“我和你今夜便去?!奔痹胫畱B(tài)已躍然紙上,連孫新都笑道:“你好粗魯!”她的這一性格與梁山的另一位好漢黑旋風李逵有著相似之處,她又是極其仗義、有勇有謀的人,如她想到事發(fā)肯定要連累丈夫的哥哥,但直接告訴他,恐怕他不會來,于是假裝有病,將丈夫的哥哥夫婦都請來,之后使用激將法使之就范。在劫牢過程中貼肉藏了尖刀,扮作送飯的婦人先進去,并且在牢房里見機行事,最后成功救出解珍解寶,一起加入了梁山隊伍。顧大嫂在小說中的出場也不多,但她那種急噪、火暴以及有勇有謀的個性令人印象深刻,不愧為母大蟲之稱。

    顧大嫂不會女工,從“從來不會拈針線”可以看得出來?!芭訜o才便是德”、只能專心于女紅,這才是女子應該做的。但是,顧大嫂卻不是這樣,是“弄棒持槍當女工?!蔽覀兛吹搅怂龑σ笈印按箝T不出、二門不邁”“專心女紅”等傳統(tǒng)觀念的一種背離。

    在顧大嫂和孫二娘兩位女性形象身上,我們能看到作者婦女觀中比較積極的一面,他打破了古往今來外在美的女性形象的傳統(tǒng),女性不一定必須要有外在美,只要有膽有識,重情義,同樣是值得稱贊和歌頌的。這對占統(tǒng)治地位的傳統(tǒng)男權(quán)是一種有力的挑戰(zhàn)。

    3、扈三娘

    人物簡介:扈三娘,人稱“一丈青”,在梁山排在第五十九。是梁山三位女將之一。原與祝家莊的祝彪訂了親,宋江攻打祝家莊時,同為獨龍崗上的扈家莊派兵救援祝家莊,扈三娘于陣前俘獲了梁山的王英,后來被林沖所擒,便投降梁山,成為梁山第一女將。后來,扈三娘與王英由宋江主婚,結(jié)成夫妻,同掌梁山三軍內(nèi)諸事。后來征討方臘時,丈夫王英戰(zhàn)死,

    扈三娘前往接應時也為鄭彪所殺。

    作者也為我們塑造了以為比較完美的女英雄形象?!端疂G傳》中的第三位女英雄一丈青扈三娘,主要出現(xiàn)是在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單捉王矮虎,宋公明兩打祝家莊”中。與其他兩位女英雄比較,扈三娘是她們之中最漂亮的,不論是從相貌、品性還是武藝都是一流的,是完美的,是作者贊揚歌頌的對象。

    扈三娘,她的出場時先聲奪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先是杜興向楊雄、石秀介紹扈三娘:

    “他莊上別的不打緊,惟有一個女兒最英雄,名喚一丈青扈三娘,使兩口日月雙刀,馬上如法了得?!?/p>

    后來扈三娘出場時書上是這樣寫的:

    “霧鬢云鬟嬌女將,風頭鞋寶鐙斜踏。黃金堅甲襯紅紗,獅蠻帶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亂砍,玉纖手將猛將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第四十八回)

    由此可見一丈青的美麗嬌艷,武藝出眾,一個美女英雄形象立刻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她首先與王矮虎交戰(zhàn),生擒活捉了王矮虎;然后與歐鵬交戰(zhàn),歐鵬也占不到他半點便宜;又與馬麟交戰(zhàn),交戰(zhàn)的場面非常激烈;但她最出彩之處是在與王矮虎交戰(zhàn)中打得王矮虎只有招架之力,手顫腳麻,槍法大亂,后又“輕舒猿臂,將王矮虎提離雕鞍,活捉去了”。之后又戰(zhàn)勝了歐鵬,雖然后來不敵豹子頭林沖,被活捉過去,但仍不減其英勇之氣?!端疂G傳》中對扈三娘的語言、動作的描寫都不多,出現(xiàn)的場面也很有限,在整個小說中,一丈青似乎是個啞巴美人,很少說話,唯一的一次張口是在與田虎軍交兵時,王矮虎被瓊英刺下馬,而扈三娘看見刺傷了丈夫,大罵:“賊潑小淫婦兒,焉敢無理!”

    扈三娘在《水滸傳》里幾乎成了一個毫無生氣的人物,只是一個符號化的女人,沒有選擇自由婚姻的權(quán)利,在家人被梁山軍隊全部殺光后,也沒有說一句話,最后還被宋江做人情嫁給了齷齪的王矮虎,而且還是一個自己的手下敗將。而這個時候,她的家人尸骨未寒,扈三娘面對這樣的安排也只是默默接受,作者把扈三娘塑造成了一個雖美麗,卻沒有自己思想的女性,受制于男權(quán)。她雖然默認了自己的婚姻,卻并不是滿意,這就表現(xiàn)出封建社會中,婦女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委曲求全,是一種“男尊女卑”的體現(xiàn)。讓我們認識到在男權(quán)統(tǒng)治的社會中,不僅自己的父親、兄弟和丈夫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連一個跟自己沒有關(guān)系的人也能輕而易舉隨心所欲地去支配女人的命運。扈三娘雖然感到委屈,但還是要跟這些掌握她命運的人流血拼命,她的悲劇表明了:即使她再美麗、高貴,英勇無敵,也永遠沖不破男權(quán)的統(tǒng)治壓迫??梢哉f扈三娘在《水滸傳》中只是一個無血肉氣性的女性形象。雖然這樣,也抹殺不了她英勇美麗的形象。

    2 反面的丑惡式女性形象

    (二)反面形象:潘金蓮、閻婆惜、潘巧云

    潘金蓮、閻婆惜、潘巧云,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看,是這類壞女人形象的典型代表,他們是作者痛恨和蔑視的對象。作者既表現(xiàn)出了她們的共同點,也寫出了她們的不同點,豐富了文

    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們都有漂亮的外貌,但是她們都有各自的不幸。她們都有不幸的愛情和婚姻,為了追求幸福,背離了倫理道德的傳統(tǒng)。但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不為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所容,所以她們的下場都很悲慘。她們的命運都不能自己掌握,甚至被認為是男性被逼上梁山的原因,被認為是紅顏禍水。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在社會社會中的地位非常低。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婦女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在政權(quán)、男權(quán)的多重壓迫下,形成了“男尊女卑”的基本觀念,婦女在社會中處于依附地位,經(jīng)濟上沒有獨立,精神上也有枷鎖。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是一個非常美貌勤勞和孝順的女性,但是由于不合封建家長的意愿,被迫離開焦仲卿,最終釀成慘死的悲劇。歷史上這樣的實力比比兼是。

    潘金蓮、閻婆惜、潘巧云她們都是身處社會底層的城市婦女,她們都有著各自的不幸,對自己的婚姻極為不滿,并對美好的愛情和婚姻充滿了幻想和追求,所以才會做出違背封建禮教的事情。

    1、潘金蓮

    潘金蓮是《水滸傳》中塑造的比較成功的一個女性形象。人們歷來對潘金蓮評價不高,往往把她形容成“淫婦、蕩婦”。在水滸中,潘金蓮因不滿與武大郎的婚姻,確實與西門慶有奸情,而且為了與西門慶在一起,親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她是《水滸傳》所有女性中遭遇最悲慘的。對潘金蓮的形象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她出身卑微,但本性是善良的。對于潘金蓮的出身和與武大郎成親,書上這樣寫:

    “那清河縣里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作潘金蓮,年方二十余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她,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記恨于心,卻倒賠他些房,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p>

    在這段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潘金蓮出身低微,從小就被賣,在大戶人家做使女,是個苦命的女子。只因為長的漂亮,主任要納她為妾。她不愿意做小妾,拒絕了主子的無理要求,這樣便激怒了大戶,大戶記恨在心,便強迫著她嫁給武大郎。如果她本性放蕩,貪圖富貴,依從大戶的意思做了小妾,那也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歸宿。但是她不肯從,拒絕大戶的要求,這一點正說明了她是一個本性善良,不是貪圖榮華富貴之人。

    嫁給武大郎后,她內(nèi)心是渴望平靜生活的,當一些浮浪子弟因看中他的美貌,常來家里羞惱她,她愿意跟武大從清河縣遷到陽谷縣,并早早關(guān)好門窗,免得惹是生非。

    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婚姻是不幸的,她們夫妻很不般配。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外表上的不般配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云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風情月意。纖腰裊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芬芳窈窕玉生香?!闭f明潘金蓮很漂亮。

    丈夫武大郎:

    “身不滿五尺,面目生的猙獰,頭腦可笑,還被清河縣人起了一個很形象的渾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個子不滿五尺,說明很矮小。皮膚象谷樹皮,說明很粗糙。又矮又丑的武大郎,怎么配得上美貌的潘金蓮呢?

    第二,性格上不和

    潘金蓮曾對武松說她平生快性,看不得這般三大不回頭,回答和轉(zhuǎn)身的人。她和武大吵架時罵他是男子漢,自不做主,卻聽別人調(diào)遣。她對西門慶說他的丈夫是無用之人,官人休要笑話。這些都可以看出潘金蓮與武大郎性格、思想上的差異以及她度武大郎的不滿。

    第三,人品上不對等

    俗話說:郎才女貌??墒桥私鹕徲忻烂?而武大郎卻沒有才能。他只會每天老老實實的賣炊

    中國古代文學的女性形象研究

    古今曲藝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意義

    徜徉于中國曲藝的古今人物畫廊,我們可以看到搖曳多姿、豐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劉蘭芝、王昭君、祝英臺、孟姜女、白素貞、王二姐、王寶釧、崔鶯鶯、林黛玉、晴雯、杜十娘、花木蘭、穆桂英、江姐、雙槍老太婆等,這些帶著深刻歷史記憶的名字和或悲喜交加或慷慨悲壯的感人故事傳唱至今。

    女性形象塑造是個長篇大論的話題,我們這里羅列幾個主要方面。

    一、追求愛情自主、婚姻幸福的女性形象。

    ?1.繾綣情深,孜孜以求。

    愛情本身是文學藝術(shù)的永恒題,對女性來說,也是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組成部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薄皥?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jīng)》中不少詩歌反映中國女性對愛情積極主動的追求和浪漫幻想,即使在古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禮俗制度下,故事中的主角們——無論是皇宮公主、大家閨秀,還是平民百姓、青樓歌妓,她們對所愛的人付出真情、一往情深、生死不渝,體現(xiàn)出純潔真摯、重情重義的可貴精神品質(zhì)。如取材于古典名著《紅樓夢》的黛玉故事,最早由清代子弟書作家韓小窗改編為《露淚緣》,其后,木板大鼓、京韻大鼓、梅花大鼓、蘇州評彈、河南墜子等曲種中都有不少曲目如《黛玉葬花》《黛玉悲秋》《黛玉焚稿》《永別紫鵑》等,塑造一個寄人籬下的真心愛著和盼望與心上人結(jié)合但遭到無情打擊而香消玉殞的林妹妹可嘆可敬的形象,曲藝對這個人物的演繹是純粹的、美好的、深入人心的,也是非常接地氣的?!段鲙洝饭适聛碓从谔拼〉摹稌嬗洝罚臼且粋€文人無德“始亂之終棄之”的悲劇故事,至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劇情翻轉(zhuǎn),鶯鶯張生自由戀愛經(jīng)過一番曲折努力最終以大團圓結(jié)局。元代王實甫改編雜劇《西廂記》,劇中女主人公崔鶯鶯和丫環(huán)紅娘的形象更加豐滿而真實。清末以來民間曲藝“西廂段”一度盛行,以才子佳人戀愛的喜劇元素為中心,京韻大鼓劉寶全《大西廂》,二人轉(zhuǎn)《鶯鶯觀花》《鶯鶯觀畫》《拷紅》《紅娘下書》等,馬如飛彈詞《鶯鶯聽琴》等都成為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還有梅花大鼓《十字西廂》、京東大鼓《拆西廂》等風趣小段。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如梁祝故事、白蛇傳說等,都從女性形象的角度得到了更為完美的呈現(xiàn)。山東琴書《梁祝下山》、二人轉(zhuǎn)《十八相送》、河南墜子《英臺哭靈》、徐州琴書《九紅撲墓》、湖北小曲《九紅出嫁》、京韻大鼓《梁祝化蝶》,凄美的梁祝愛情悲劇讓人蕩氣回腸。反映白娘子和小青“蛇精”形象的曲目也有很多,如《金山寺》《游湖借傘》《水漫金山》《斷橋會》《白蛇傳》等。其他表現(xiàn)自由戀愛故事的著名曲目還有南音《陳三五娘》,表現(xiàn)陳妙常與潘必正戀愛故事的河南墜子、湖北小曲等曲種的《秋江》,表現(xiàn)王寶釧故事的京東大鼓《武家坡剜菜》,取材于“三言”張廷秀故事的鼓詞《王二姐思夫》《王二姐哭樓》和單出頭《摔鏡架》,秦英與洪月娥故事的單出頭《紅月娥做夢》,表現(xiàn)劉金定和高君寶一見鐘情陣前招親故事的樂亭大鼓《雙鎖山》等。在那個視自由戀愛如“洪水猛獸”的封建時代,這些曲藝作品通過描摹市井、鄉(xiāng)村中的男女自由戀情,揭示了沖破封建禮教的意義,女性的外在美與心靈美使這些曲目具有優(yōu)美持久的魅力,久唱不衰。

    2.忠貞不渝、堅定執(zhí)著。

    唐代變文中的《韓朋賦》出自《搜神記》,“韓憑夫婦”被君王強行拆散,雙雙殉情的故事,歌頌了韓憑妻貞夫不慕富貴,不畏強暴,堅貞不渝的美德。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從《孟姜女變文》再到清代子弟書《孟姜女》,再到京韻大鼓《孟姜女》,山東大鼓《孟姜女哭長城》等,人們印象中弱小孤單悲悲切切的“小女子”被塑造成具有吃苦耐勞品格、堅韌不拔意志和反抗暴秦勇敢精神的女性形象。反映藍瑞蓮和公子魏景元愛情悲劇的《藍橋會》在北方民間廣為流傳,山東琴書、二人轉(zhuǎn)、西河大鼓等曲種都有演繹,歌頌了兩人對愛情的忠貞。在那些傳統(tǒng)的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中,褒揚女性人物的剛烈忠貞,譴責負心男子。如唱杜十娘故事的山東大鼓《青樓遺恨》、單弦《杜十娘》、竹琴《杜十娘投江》等,講述青樓女子杜十娘為擺脫逆境,自贖自身與富家公子李甲從良。不想李甲背信棄義,將其賣于孫富。萬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罵孫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寶箱中的一件件寶物拋向江中,最后縱身躍入滾滾波濤之中。石派單弦的演唱至為精彩,把一個情比金堅、剛烈決絕的杜十娘和她強烈反抗社會壓迫、維護人格尊嚴的感情世界,飽滿、完整與完美地呈現(xiàn)在廣大聽眾觀眾面前,讓人掬淚扼腕長嘆。此類的曲目還有唱敘《紅樓夢》尤三姐故事的《尤三姐》《鴛鴦劍》,唱敘王魁負桂英故事的彈詞開篇《情探》《陽告》,唱李十郎負心霍小玉的子弟書《負心恨》等。

    二、塑造胸懷天下建功立業(yè)、勇于犧牲的巾幗英雄形象。

    巾幗英雄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女將形象。

    在傳統(tǒng)戲曲舞臺和曲藝節(jié)目中,殊多智勇雙全上陣殺敵的女將光輝形象,她們金戈鐵馬,舞刀弄槍,保家衛(wèi)國,剪除奸佞。這類形象濫觴于北朝民歌《木蘭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堪稱是亙古第一巾幗英雄,四川揚琴《木蘭從軍》、蘭州鼓子詞《木蘭從軍》《木蘭出塞》《木蘭榮歸》、西河大鼓書《花木蘭掃北》、徐麗仙彈詞開篇《新木蘭辭》等,塑造了關(guān)山飛渡、馳騁疆場、“安能辨我是雌雄”的英姿颯爽的花將軍形象。評書《說岳》、東北大鼓《梁紅玉》、河南墜子《擂鼓戰(zhàn)金山》塑造明代女將梁紅玉形象,其他征戰(zhàn)如楊家將故事中西河大鼓《穆桂英下山》、西河大鼓《楊金花奪印》、西河大鼓《十二寡婦征西》等。解放后林紅玉演唱的京韻大鼓《穆桂英掛帥》,從戲曲移植而來,佘太君和穆桂英邊下棋邊談論邊關(guān)軍情,這時楊文廣送來元帥印,穆桂英說楊家將忠勇為國,馬革裹尸,而宋皇無道昏庸,負氣不接帥印。佘太君教導孫媳要以國為重,穆桂英53歲重上沙場,說“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lǐng)兵誰領(lǐng)兵”出征掃平狼煙,立下功勞。以花木蘭、楊門女將、梁紅玉等女將為代表的中國女性,傳達出中國女性美中不同于陰柔美的“壯美”的精神意蘊。

    承接這個傳統(tǒng),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紅色經(jīng)典創(chuàng)作中涌現(xiàn)了許多革命女英雄形象,如演繹辛亥革命志士秋瑾壯烈犧牲的京韻大鼓《鑒湖女俠》,周文雍、陳鐵軍革命夫婦臨危不懼笑迎屠刀的梅花大鼓《悲壯的婚禮》,根據(jù)《洪湖赤衛(wèi)隊》改編的京韻大鼓《韓英見娘》塑造赤衛(wèi)隊長韓英和母親的形象。根據(jù)小說《紅巖》改編的江姐故事有評書《江姐上船》、四川竹琴《江姐上山》和湖北小曲《江姐進山》《江姐被捕》《江姐就義》等,梅花大鼓《繡紅旗》、快板書《劫刑車》塑造了華鎣山游擊隊雙槍老太婆機智勇敢的光輝形象。中篇評彈《劉胡蘭》唱敘“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的光榮事跡,湖北小曲《碧血丹心》唱敘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掩護王排長犧牲的李大娘,京韻大鼓《黨的女兒向秀麗》頌揚廣州某制藥廠奮不顧身撲滅烈火而犧牲的年輕女工向秀麗,《千里堤送別》演繹小說《紅旗譜》中春蘭與運濤,還有鼓詞《新中國的花木蘭郭俊卿》《晉察冀小姑娘》《趙一曼》直到陜北快書《時代楷模黃文秀》,無數(shù)個可歌可泣的女豪杰、女戰(zhàn)士、女英雄、女八路、女干部、女黨員、女模范等,唱響了曲藝的主旋律。

    第二類是女俠形象。

    最早在魏晉時代的民間傳說和志怪小說中出現(xiàn)了傳奇性的俠女形象,唐傳奇中聶隱娘、紅拂、紅線等女俠,評書《大唐三俠》、《綠牡丹》中的鮑金花等。京韻大鼓《刺湯勤》是劉派京韻大鼓保留曲目,也叫《雪艷刺湯》,根據(jù)清代子弟書《刺湯》改編,“雪艷刺湯勤女子的真節(jié)烈,她是半酬夫志半喚愚盲”,塑造了雪艷娘為夫報仇,為民除害,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果斷堅毅的俠女形象。

    第三類是貞烈奇女子形象。

    京韻大鼓《長坂坡》,改編自韓小窗子弟書《長坂坡》,也稱《糜氏托孤》,糜夫人在戰(zhàn)爭中受傷,懷抱幼主,趙云單人單騎前來搭救,糜夫人為了不連累趙將軍,托付幼主后投枯井而亡,以精雕細刻之藝術(shù)手法演繹雖弱質(zhì)嬌軀而舍生取義的糜夫人形象,成為久演不衰的經(jīng)典。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母鐘無艷(鹽)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原型是無鹽之地民女冒死進諫齊王的故事,在后世演變中名字由相對古拙的“無鹽”衍化為無艷?!队⒘掖呵铩饭脑~上說無艷原是仙女,一日瑤池沐浴,窺見人間戰(zhàn)亂紛紛,黎民涂炭,立志下凡平息戰(zhàn)亂,匆忙之間誤披夜叉皮,投胎鐘離府。齊國賢相晏嬰推薦,齊王桑園訪賢,封鐘無艷為娘娘,后又反悔。鐘無艷為齊國掛帥出征,屢克列強諸國,在宮中多次遭人陷害,棋盤會上九死一生,護住齊王脫險。然而因貌丑一直被齊王百般嫌棄,“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最后她沖破綱常在山寨扯旗招夫,齊王終于改“色”歸正,迎回鐘無艷,齊國強盛,君妃偕好?!队⒘掖呵铩肥侵f部“六部春秋”之一,廣東木魚書作《鐘無艷娘娘》,評書《丑女無鹽》或《無鹽娘娘傳奇》(一名《鐘無艷》),蒙古說書《鐘國母》等,褒揚了鐘無艷的文韜武略,塑造了一個容貌極丑而才華絕異,心系蒼生社稷,以天下為己任,勇敢擔當,安邦定國,不畏世俗偏見,反抗禮教束縛,朝著既定目標勇往直前的奇女子形象。

    第四類是深明大義的母親形象。

    古代規(guī)定女性的天職是相夫教子,尤其母親在對子女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曲藝作品中彰顯的是母親向子女灌輸正向力的價值觀,如扶危濟困,堅持理想和正義,愛國主義等。二人轉(zhuǎn)《岳母刺字》、蘭州鼓子詞《岳母刺字》岳飛母親在岳飛出征前在背上刺寫“精忠報國”,正是岳母這一舉動促使岳飛一生“壯懷激烈”成為抗金英雄。單弦《罵曹訓子》中的徐母、《寧武關(guān)》中的周母等,都深明大義,痛罵奸臣,教兒報國,甚至舍生取義以激勵“兒臣”投入戰(zhàn)斗。另外抗“疫”曲藝中也有不少歌頌醫(yī)護人員母親“舍小家顧大家”支持子女逆行抗“疫”的作品。

    第五類是為民族和睦作出貢獻的女性形象。

    古代有一類特殊女性群體——宮女或宗室公主,由于當時的和親政策,被宮廷“遠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她們告別親人,遠離家鄉(xiāng),為鞏固邊塞和平,維護民族團結(jié)作出貢獻。著名的歷史人物王昭君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其事跡最早見于《漢書》,唐朝有《王昭君變文》和蜀女“轉(zhuǎn)昭君變”。王昭君本名王嬙,容顏美麗,據(jù)說因畫工毛延壽故意畫丑而未得寵幸,后自愿(或被迫)遠嫁匈奴單于,因思念故國郁郁寡歡而死。福建南音中很多作品是唱述王昭君故事的,如《山險峻》《聽見雁聲悲》《為著命怯》《別離金鑾》《心中悲怨》等,梅花大鼓等曲種中也有《鴻雁捎書》,甘肅河西地區(qū)有《昭君出塞寶卷》等寶卷。這些作品處處流露出的王昭君對漢室的忠心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是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體現(xiàn)?!罢丫鋈钡墓适虑Ч帕鱾?,美麗忠義的王昭君形象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和親,開創(chuàng)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新創(chuàng)作品梅花大鼓《文成公主》敘唱文成公主進藏的事跡,以敢于擔當?shù)那閼蚜x無反顧地西行,在高原播下了漢文化的種子,開花結(jié)果。王昭君、文成公主作為民族和睦“和平使者”,萬世流芳。

    三、塑造反抗封建禮教束縛、勇于抗爭的女性形象。

    古代正統(tǒng)文學中難覓這樣的身影:伶牙俐齒、心直口快、出口成章、天生愛說、不受拘束,宋代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以韻文為主,體制類似快板)塑造了這樣一位潑辣火爆的新娘李翠蓮的形象,來源于唐代俗賦《齖?書》。李翠蓮是文學史上亦應鮮見的喜劇性人物,因不滿繁瑣禮節(jié),在婚禮上罵媒人、打儐相,婚后在婆家不順從公婆的管教,逞利口爭辯,最后落得個被丈夫休離而娘家也不容只好落發(fā)出家的悲劇性結(jié)局。李翠蓮堅持自我個性,以“言說”為女性爭權(quán)利,爭平等,唱響反抗禮教的先聲。此等人物為當時世俗所不容,尤其是理學為主流話語的明清兩代,此類女性形象歸于沉寂。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李雙雙》作為爭取男女平等和女性“潑辣美”的代表出現(xiàn)在銀幕上舞臺上,如潮州歌冊等曲種據(jù)此改編。就女性叛逆形象的高度和突破來說,清代女作家寫的彈詞《玉釧緣》《天雨花》《再生緣》《筆生花》《子虛記》《鳳雙飛》《夢影緣》等表現(xiàn)了清代知識女性獨立自我意識的高漲,秋瑾的彈詞《精衛(wèi)石》更 像是女性沖出家庭樊籠,實現(xiàn)男女平等的宣言,精衛(wèi)正是一飛沖天壯志凌云的女革命家的象征。

    四、塑造才華出眾、富涵中華美德底蘊的女性形象。

    新曲藝塑造了現(xiàn)實生活中集勤勞、善良、敬業(yè)、助人為樂等美德于一身的婦女形象。她們是京韻大鼓《夜請李月華》中帶病堅持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好醫(yī)生李月華,天津時調(diào)《金色的黎明》中晨曦中辛勤勞動著的城市美容者環(huán)衛(wèi)姑娘們,河南墜子《小二妮上堤》中飛針走線為修河工人縫補衣服的志愿者二妮兒,評彈開篇《秀發(fā)》中剪掉長發(fā)毅然出征的抗疫護士……新曲藝中的女性形象明快清新,讓人肅然起敬。新曲藝還塑造了女文學家、女藝術(shù)家的形象,如京韻大鼓《白妞說書》再現(xiàn)大明湖畔白妞黑妞說書的情景,京韻大鼓《琵琶行》白居易聆聽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和女子不幸命運產(chǎn)生共情。中篇評彈《繡神》演繹蘇州刺繡大師沈壽的成長故事。中篇評彈《林徽因》唱敘了文學才女林徽因與建筑學的不解之緣。曲藝中塑造了女性智慧人物形象,褒揚女子的聰明才智?!稐畎私阌未骸焚芴Y物那段唱巧妙地婉拒宋皇,子弟書《三難新郎》、新中篇評彈《孟麗君》《西施》《貂蟬》《大腳皇后》等曲目的女主人公皆是既秀外慧中、聰明機智,又有主見、能成大事的古代女子。新曲藝作品樂于表現(xiàn)女性日常生活中活潑開朗、健康向上的女性形象,如天津時調(diào)《踢毽》《放風箏》《摔西瓜》,河南墜子《摘棉花》《借髢髢》等。

    綜上所述,可以分兩個階段來看曲藝中女性形象的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女性的生活天地甚為局促,女性形象以愛情家庭題材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國策的推進,女性在各條戰(zhàn)線崗位上施展抱負和才干,紅色題材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成為突出亮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曲藝中女性形象的比重不斷增加,除了受社會變革影響之外,還有來自創(chuàng)演主體的原因。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不少曲種中,女演員逐漸成為舞臺呈現(xiàn)的主體,女性題材作品為她們所擅長,其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也被激發(fā)出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與演員的形象和感情世界有機地融為一體,如梅花皇后花四寶之于《黛玉葬花》,單弦石慧儒之于《杜十娘》,京韻大鼓桑紅林之于《刺湯勤》,評彈朱慧珍之于《庵堂認母》《白蛇傳》等,這樣的“活保人”使藝術(shù)家攀上藝術(shù)高峰。另外曲藝在反映“公共領(lǐng)域”和“私人領(lǐng)域”中,代表極致的花木蘭型和林黛玉型同等重要同樣有藝術(shù)魅力,“大女人”有“大”的可敬,“小女人”有“小”的可愛,搖曳多姿,交相輝映。

    但是相對于當今社會生活中女性發(fā)揮的重大作用,曲藝中的女性形象和話語表達是非常不夠的,而且各曲種之間也有不充分不平衡的情況,相聲、評書、快板、快書等曲種女性話語存在缺陷、女性形象相對匱乏。再比如,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zhàn)場上70%以上的醫(yī)護人員是女性,也涌現(xiàn)出李蘭娟、夏思思、甘如意等巾幗英雄人物,無所畏懼、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更早已成為萬千國人心中一面耀眼的精神旗幟,而反映她們的優(yōu)秀曲藝作品卻寥寥無幾。期待我們的曲藝作家和演員今后更加注重女性主體話語表達,多多塑造愛黨愛國、奮發(fā)有為、積極向上、建功立業(yè)的女性形象,多元化、全方位地展示中國女性“半邊天”的風采,筑成美麗迷人的風景線。

    22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