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語言的曲指性怎么理解(文學語言的曲指性是什么)
推薦文章
怎樣理解文學語言富有音樂性這個特點?
文學語言有形象性,指文學語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
即文學語言寫人,記事,繪景,狀物,抒情形成的可見,可聞,可感富有_象性,體象性特征。
文學語言的情象性,文學語言的情意性特征,是指以文學語言寫人、敘事、狀物、繪景時浸透其中的感染人、影響人的情意特征。文學語言的情意性特征,主要是由文學的本質(zhì)和文學的功能所決定的。
文學語言的音樂性特征,是指文學語言手段的音樂化特征,即以文學語言寫人、敘事、狀物、繪景時所呈現(xiàn)的吸引人、打動人的音樂氛圍及其特征,也就是和文學一樣的形象性、情意性特征融合在一起的語音形式特征。文學語言的音樂性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由文學語言語音手段所形成的豐富和諧的節(jié)奏和韻律上。文學語言的音樂性是文學語言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學語言修辭的根本要求。
文學語言的豐富性特征,文學語言的豐富性特征,是指文學語言的表達手段和表達方式方法的豐富性特征,即指作者寫人、敘事、狀物、繪景時所利用的語言手段和語言表達方式方法的多樣性特征。
文學語言的獨創(chuàng)性特征,,是指文學語言的表達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獨創(chuàng)性特征,即指文學文本中寫人、敘事、狀物、繪景和議論、抒情時所呈現(xiàn)的語言手段和表達方式、方法的獨創(chuàng)性特征。
文學語言的基本特征
文學語言的基本特征中有三種屬性:自指性、曲指性、虛指性。
自指性,或稱文學自足性(self-referentiality)。所謂“文學性”并非一個自足的范疇,而始終與一些相關(guān)的對立范疇相參照而提出,比如文學/政治、文學/社會、文學/商業(yè)化等。如果缺乏一個參照對象或擬想的對立物,關(guān)于文學的討論事實上很難展開。當“文學性”被作為問題提出的時候,往往是它感受到來自“非文學”的壓力過于強大或它的自足性表現(xiàn)得過分明顯的時候。同時這也從一個重要的側(cè)面顯示出文學的一種品性,即文學性并非文本自身的特性。
什么是文學語言的自炫性?
文學語言的基本特征中有三種屬性,自指性,曲指性,虛指性,文學語言除了人們經(jīng)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動性凝練性音樂性等。
如何理解文學的語言性特征
有人說話有意思,有人說話沒意思,這便是你說的話能否表達你要說的內(nèi)容,能否表達得生動,能否表達得好聽。
即準確性、形象性、音樂性。?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巧,就是準確、形象、音樂。要達到巧,達到好的文學語言,除了個人天賦外,里邊仍有許多后天要認識的東西。?
一、搭 配?好的語言是什么?即能準確表達出人與物的情緒的,就是好的文學語言。怎樣準確表達出情緒呢?這就是搭配。漢文字大概有四千多個,四千個字由你搭配。?搭配是一種實用。
好的語言都是實用的。美就產(chǎn)生于實用中。熊掌的雄壯之美來自它捕食,馬腿的健美來自它奔跑。語言美來自能表達情緒。?舉例,魯迅的一句話:“窗外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贝蠹夜J是好語言,因為表達了情緒。
什么情緒?一種寂寞、無聊、苦悶、無奈的情緒。?巴金有一篇散文《堅強戰(zhàn)士》,寫一個戰(zhàn)士負傷后爬回自己陣地的故事,爬了七天七夜。全部是短句子,全部用句號。這樣寫著:“他抬起頭來,天邊有了星星。他抬了一下右手。他又蹬了一下左腿。他向前爬了一下。”(大致如此)這樣的短句和句號,表達了他當時負傷的嚴重和爬動的艱難。?
這些語言,沒有華麗之詞,都是口語,文字的搭配傳達出了情緒。
?二、味 道?看著和聽著舒服的語言常常就是人說的“這語言有味道”。味道是中國人對一種東西的肯定,就是有了獨特的東西,能引起注意。實際上好的文學作品就是掌握個味兒。
?在搭配時,你首先要把握表達情緒,然后再注意所選用的文字和詞句,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有些文字就存在質(zhì)感,你不能把一堆太輕的字用在一起,也不能把一堆太重的字用在一起。再是要搭配出節(jié)奏,需要自己去體會。
?體會得好還是不好,有個人天賦才情問題,也有個人后天修養(yǎng)問題。?為什么說后天修養(yǎng)問題?什么人說什么話,有什么樣的精神世界就會有什么樣的文學語言。有人心里狠毒,寫出的文字就陰冷。有人正在戀愛期,文字就燦爛。
有人才氣大,有人才氣小,大才的文字如大山莽嶺,小才的寫得老實,講究章法的是小盆景,大河從來不講章法。?在一群人中,你往往能看出誰是大聰明,誰是小聰明,小聰明反應都快,攆著說話,但說得刻薄輕佻,大聰明一般不說話,說了一句就頂一句。
?三、想 象 力?魯迅的小說好在哪里?好在他有典型的細節(jié)。如血饅頭的細節(jié),阿Q臨死畫圓圈的細節(jié)。想象力在你講故事的時候需要,在語言運用上也需要,你沒有想象力,就寫不了閑話。?
人說某某才華橫溢,指的是閑話,因為水盛滿了杯子,還往出溢,溢的就是那些閑話。張愛玲的作品往往是交代完人與事后要說許多閑話,這些閑話從另一個角度來補充前邊的話,像是在湖面上打水漂,一個水漂一個水漂閃現(xiàn)過去。?
四、煉 字?語言要讓人記住,要讓人眼前一亮,是因為你說得特別準確,一下子說到人與事的骨頭上,或者你有什么比喻,用最平常的話說出了一個道理。但在敘述語言中,你得用最短的話把事情說清。
如何理解語言的文學性特征
文學語言是指作家按照藝術(shù)世界的詩意邏輯創(chuàng)造的特殊話語.作家的目的不是告訴人們現(xiàn)實中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并不一定尋求與外在客觀事實相符,而是要把自己對生活的審美認識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來.詩人的表達可以不合事理而合情理,它指向了作家的精神世界,它把作家對現(xiàn)實的審美感悟用虛擬化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它具有一般語言的形象生動性、音樂性、流暢性、整體性,還具有一般語言所不具有的內(nèi)指性、心理蘊涵性和新奇性的特點.
文學語言往往返身指向它自身的內(nèi)在文學世界,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觀世界.它不必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能夠真實傳達作家的審美感悟即可.如“寂寞嫦娥舒廣袖”“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盡情地展現(xiàn)出了詩人心中真實的體驗.因此,文學語言總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邏輯行事,總是返身指向內(nèi)在心靈世界的,是內(nèi)在地自足,具有內(nèi)指性.
文學語言提升了一般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蘊涵了作家豐富的知覺、情感、想象等心理體驗,將讀者具體帶入到感受世界中.“夜正長,路也正長”的“夜、路”更多的是作家對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對革命斗爭的長期性的體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人融為一體,共宣感時傷逝的憂國情懷.意在言外的文學語言,傳達和表現(xiàn)了作家內(nèi)心情緒,被賦予不同尋常的心理內(nèi)涵,具有心理蘊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