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晚安語錄

    5U文學網(wǎng) > 語錄 > 晚安語錄 > 古代文學唐宋文學期末考試題,唐宋古代文學史期末試題

    古代文學唐宋文學期末考試題,唐宋古代文學史期末試題

    | admin

    大一上學期古代文學考試試題

    古代文學考試試題

    一,先秦文學

    1. 《尚書》天命觀念的基本內涵和特色是什么

    2. 《易經》在以象達意方面有什么特征

    3. 《詩三百》在中國詩歌史上的主要意義何在

    4. 屈原浪漫主義精神的基本實質是什么

    5. 比較《左氏春秋》跟《戰(zhàn)國策》的不同特質,并由此檢討學術史上有關《左氏春秋》的認識有什么偏頗.

    6. 為什么我們必須從中國學術文化發(fā)展的大統(tǒng)中把握《左氏春秋》的性質

    7. 把《論語》論說"仁"的片斷全部找出來編在一起,由此研討"仁"的內涵以及孔子思想在這一方面的得失.

    8. 由《論語》和《孟子》來看孔子和孟子兩個形象的特點及其差異.

    9. 《莊子》的浪漫主義精神跟屈原的浪漫主義精神有何本質上的異同

    10. 怎樣區(qū)分《韓非子》的寓言和故事 《韓非子》寓言的特色是什么

    秦漢文學

    1. 為什么賦這一種文體會在漢代盛行

    2. 以《子虛賦》,《上林賦》為例,分析漢大賦的美學價值.

    3. 為什么漢初會是一個散文家活躍的時期

    4. 《史記》所采用的"互見法"對人物塑造有什么意義

    5. 試比較漢樂府民歌與《詩經》中民歌的異同.

    6. 試以《古詩十九首》中的一篇作品為例,分析其藝術特色.

    7. 分析《古詩十九首》的內容,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文人生活之間的關系.

    魏晉南北朝文學

    1, 魏晉南北朝文學在文學史的地位.

    2, 魏晉文學與南朝文學在發(fā)展上的連續(xù)性與變遷之處.

    3, 三曹父子個性,思想與文風之比較.

    4,阮籍《詠懷詩》卓越的藝術創(chuàng)造及其成因.

    5,西晉文學的特點.

    6,如何理解玄言詩的出現(xiàn).

    7,如何認識陶淵明的隱逸.

    8,為何說謝靈運為山水詩的開創(chuàng)者,謝氏之前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情況.

    9,鮑照的寒素意識,才華,遭遇中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10,謝朓與永明詩人群體.

    11,宮體詩現(xiàn)象之認識.

    12,魏晉南北朝民歌對文人詩的影響.

    13,魏晉南北朝小說的在中國古代小說發(fā)展史的上地位.

    關于唐宋古代文學的考試

    宮體詩--指以南朝梁簡文帝為太子時的東宮,以及陳后主、隋煬帝、唐太宗等幾個宮廷為中心的詩歌?!皩m體”既指一種描寫宮廷生活的詩體,又指在宮廷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始于簡文帝蕭綱。蕭綱為太子時,常與文人墨客在東宮相互唱和。其內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則追求詞藻靡麗,時稱“宮體”。后來因稱艷情詩為宮體詩。

    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他們擴大了詩歌題材,初步擺脫了南朝柔弱綺麗的文風,給詩壇帶來清新健康的氣息,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在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聞一多先生稱他們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

    王孟--盛唐詩人王維和孟浩然的并稱。他們均以山水田園詩著稱,而且好用五言描寫自然景物。他們的詩歌都不注重詞藻的華美,而是以極自然生動的文筆,表現(xiàn)一種高遠而清幽的意境。立意新穎,詩歌的形象富于個性特征,藝術風格較為相近。

    “詩仙”--詩才飄逸如仙。白居易詩云:“詩仙歸洞里,酒病滯人間?!保ā洞┤腴w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后來專指浪漫主義大家李白。嚴羽《滄浪詩話·詩評》:“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祠耳?!保?)

    *“詩仙”——詩仙指的李白。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權貴、要求自由的精神,高傲豪邁的性格,恣肆縱放、雄奇飄逸的詩風,以及他詩歌的“驚風雨”、“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不僅深深地吸引和影響著當時眾多的詩人,而且也給后代的詩人和詞人以強烈的鼓舞和啟迪。很多詩人都是從李白那里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而取得杰出成就,他的許多優(yōu)秀詩篇一千多年來一直照耀著我國文壇,哺育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和作家,同時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深受廣大人民喜愛而得以廣泛流傳,故稱之為“詩仙”。(2)

    *“詩圣”——詩圣指的是杜甫。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詩歌藝術上,他能夠吸取和總結前人的成就,融合眾長,兼?zhèn)渲T體,并形成特有的沈郁頓挫的風格。以詩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激動人心的變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帶著盛唐詩歌的偉大氣魄,全面反映戰(zhàn)亂以后的現(xiàn)實,既對現(xiàn)實矛盾、人民痛苦作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著積極樂觀的精神。同時,也為中唐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在詩歌史上占據(jù)著劃時代的地位。后世稱之為“詩圣”。

    “三吏”、“三別”--杜甫所作組詩名。共包括六首詩:《新安吏》、《潼關吏》和《石壕吏》總稱“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總稱“三別”。這組詩真實而生動地記錄了詩人由洛陽至華州沿途所見安史之亂中的社會情景,深刻揭露了戰(zhàn)亂給

    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揭露了封建國家和人民之間的利害沖突,表現(xiàn)了作者憂時喪亂

    的深切感情。這組詩在形式上均采用樂府詩體,以對話或獨白的方式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飽滿的形象,在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新樂府--新樂府是與古題樂府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它始創(chuàng)于杜甫,元結、顧況又有所發(fā)展。白居易在《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的基礎上擴充為五十首,名曰“新樂府”,遂得名。新樂府的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新樂府運動——中唐新樂府運動是由張籍、王建、李紳等人的創(chuàng)作開始的。張王以大量新樂府著名于世。李紳寫《新題樂府》二十篇,元和四年元稹以為“雅有所謂,不虛為文”,遂“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边@就是《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博十二首》。白居易又在元稹的基礎上擴充為五十首,名曰“新樂府”,并在序里明確提出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張。于是新樂府的創(chuàng)作從杜甫開始,經過元結、顧況,到白居易就形成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歌運動。

    古文--古文是與六朝以來重辭藻、講音韻和對仗的駢儷文相對而言的,指以文言所寫的散文。韓愈把自己所寫的那種繼承三代兩漢文體的散文稱為古文,以別于流傳已久的駢文。從此有了“古文 的這個概念。

    *古文運動——古文運動是唐德宗貞元時期,由于韓愈的大力提倡,古文發(fā)生了廣泛的影響。許多人向韓愈請教,一時韓門弟子甚多。李翱、皇甫湜等都追隨韓愈積極作古文,到了唐憲宗元和時期,又得到柳宗元的支持,古文逐漸壓倒了駢文,占據(jù)了文壇的主要地位,這就是文學史上所謂古文運動。

    *韓柳——韓柳是指韓愈和柳宗元。他們都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詩人,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的散文內容比較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擅長于論說文,韓文的風格雄壯奔放,波瀾曲折。柳宗元的寓言小品,諷刺社會上種種腐敗現(xiàn)象,一針見血,有相當高的藝術性;他的雜文提示社會矛盾,具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

    永州八記--永州八記是唐代古文家柳宗元貶永州司馬時所寫的八篇游記的總稱。作者用清新秀美的文筆記寫了永州的自然山水,并寄寓了自己政治上遭受逼害的激憤之情。柳宗元繼酈道元之后,使山水游記成為一種獨立的體裁,永州八記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韓孟詩派--韓孟詩派是中唐時期與新樂府運動同時崛起的一個影響較大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是韓愈、孟郊,此外還包括賈島、盧仝、劉叉等人。這個詩派創(chuàng)作的特點是通過抒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來揭示社會的弊病,追求深險怪僻,刻意推敲。

    *(唐)傳奇—— “傳奇”是由于晚唐時裴铏寫了一部小說集叫《傳奇》,后來就以這個書名做為這一類小說的統(tǒng)稱。唐傳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唐傳奇大多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唐傳奇的出現(xiàn)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次大飛躍,它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進入了成熟的階段。

    變文--變文又稱敦煌變文,指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唐代俗講僧和民間藝人講說故事的底本。變文的得名與佛家所謂變相有關。變文采用詩文相間、有說有唱的形式。散文部分是口述,韻文部分是吟唱。在講唱變文時,有的還配合著圖畫。變文的內容分為講唱佛經故事和講唱人世故事兩種。變文是后世各種說唱文學的先驅,它代表了文學發(fā)展的一個新方向。

    *詞——詞是曲子詞的簡稱,就是歌詞的意思。曲子詞是唐五代時的通稱,詞是后起的名稱。又叫詩余、樂府、長短句等。詞是由樂以定詞,根據(jù)詞調的要求填詞;而樂府詩則是選詞以配樂。

    *花間詞人——五代后蜀趙崇祚輯錄了晚唐五代時期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夐、孫光憲、魏承斑、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和李珣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為《花間集》十卷。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詞集。這十八家除溫庭筠、皇松和孫光憲以外,都是西蜀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上一致,后世因此稱之為花間詞人。(此題待校對、修改)

    *戲文—— 戲文是在雜劇和南方民間歌舞基礎上形成的戲曲形式。

    西昆體--西昆體因楊億編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為北宋初年出現(xiàn)的一個詩派。其代表人物有楊億、劉筠、錢惟演三人。這個詩派取法唐代的李商隱,要求抒寫詩人內心世界和追求形式的華美,注重音節(jié)的鏗鏘,詞采的精麗,又喜用典故,力圖表現(xiàn)才學功力。浮艷是西昆體的大病。這個詩派散文的風格與詩相同,也稱西昆體。

    烏臺詩案——“烏臺詩案”是元豐二年發(fā)生的文字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實有些譏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但此事純屬政治迫害。

    *三蘇——三蘇是指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散文家。蘇軾的散文自由之至,自然之至,而又極富變化。無論論說文、記敘文、雜文、散文賦,均多佳作。他的詞在詞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蘇洵的成就主要在政論文;蘇轍也以政論文見長。

    *蘇門四學士——北宋后期的作家?guī)缀鯚o不受到蘇軾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號稱“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在詩歌方面影響很大,他的詩論頗引人注目。秦觀是元佑時期主要詞作家,詞不僅情辭得兼,而且又合乎音律。晁補之詩歌創(chuàng)作以古樂見長,辭格俊逸。張耒的詩受白居易和張籍的影響頗深,詩風平易淺近。

    《六一詩話》--北宋歐陽修晚年所撰。共一卷。原名《詩話》,因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后人遂改書名為《六一詩話》,書中多評述北宋詩人的作品,亦涉及唐詩。以“詩話”名書,此書最早,這就為詩歌評論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形式,后人多有效仿者。

    江西詩派--江西詩派因南宋初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并刊行《江西宗派詩集》而得名,為宋代一個影響深遠的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他們后來又被稱為這個詩派的“三宗”。這個詩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語言技巧方面“以故為新”,講求“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去摹古、變古,追求奇險硬澀的風格。

    江湖派--南宋后期出現(xiàn)的一個詩派,因南宋書商陳起曾刻印詩集《江湖集》而得名。集中多收錄在野詩人的作品,其中有議論朝政、譏諷當權者的詩篇,因而造成江湖詩禍。江湖派作家大都浪跡江湖,但個人作品的思想、風格及藝術成就并不相同。其中戴復古和劉克莊的成就最高,影響也較大。

    慢調--慢調是詞曲的一種格調。因曲調舒緩而得名。其意義與“長調”有別。(“長調”是從體制上劃分的,一般指篇幅長于“中調”者,一說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也有由單調小令演化而成的,如《江西月慢》、《木蘭花慢》。依慢調所填的詞稱慢詞。

    一般來說,慢詞的字句較多,如柳永為樂工作慢曲所填的詞,便是以篇幅較長、句子錯

    綜不齊為特色。但慢調畢竟不同于長調的意義。

    誠齋體--南宋詩人楊萬里字誠齋,“誠齋體”即指他獨特的詩歌風格。其突出特點是“活脫”,具體表現(xiàn)為構思新穎奇特,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

    大晟詞人--宋徽宗時創(chuàng)立大晟,制作新樂,并以周邦彥為提舉,會集詞人樂師,討論古音,審定古調,又增慢、引、犯等新的曲調。作者多依其體格填詞,也稱大晟詞。又稱周邦彥、萬俟詠、晁端禮等在大晟府供職的詞人為大晟詞人。大晟詞人的詞作“言情體物,窮極工巧”(《人間詞話》),開南宋姜夔、吳文英的先河。

    格律詞派--格律詞派是南宋詞兩大流派之一。這個詞派以姜夔為代表,其余重要的詞人還有吳文英、史達祖等。南宋后期詞壇學蘇辛者流于粗豪,學柳秦者流于鄙俗。姜夔有意在藝術上矯正這些弊病,作詞講究章法、章律、追求完美蘊蓄的意趣。后繼者更注重音韻格律的嚴整和辭藻的雕琢,故講求音律與辭句的精美便成了格律詞派的共同特點。

    *中興四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是指陸游、楊萬里、范大成、尤袤。陸游南宋時期杰出的詩人,詩今存九千二百多首。四十二以前的詩百余首,晚年在山陰寫的詩七千多首。他的作品除悲憤激昂的愛國詩篇外,還有大量閑適詩。楊萬里著有《江湖集》、《荊溪集》、《西歸集》等九個詩集,共存詩四千二百多首。范大成著有《石湖集》,出使金國寫下七十二首絕和一卷日記《攬轡錄》。尤袤的詩集已散失,現(xiàn)有輯本《梁溪遺稿》。

    蘇辛——蘇辛指的是蘇軾和辛棄疾。辛棄疾雖然與蘇軾并稱“蘇辛”,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但兩人的詞風仍有很大的不同。辛棄疾一方面繼承蘇軾,高唱大江東去,一方面又以詞體的當行本色出之,加以履行,豪放而諧音律。蘇軾的詞風是“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辛棄疾的詞風,則以蒼涼、雄奇、沉郁為主調。

    易安居士——易安居士是李清照自號。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女作家,在詩、詞等方面都有所成就。她的詞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是婉約派的代表。詞的主要內容是踵繼前人抒寫愛情與離情別恨。

    誠齋體—— 楊萬里自號誠齋野客,一開始學江西詩派,后轉向學習唐代詩人,最后又轉而師法自然。終于創(chuàng)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被稱為“誠齋體”

    放翁體——“放翁”是陸游的晚號,陸游是南宋時期最杰出的詩人,他出自江西詩派而又不局限于江西詩派,詩歌以其高度的愛國思想和獨具一格的詩風,稱之為“放翁體”,在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稼軒居士——稼軒居士指的是辛棄疾。辛棄疾的創(chuàng)作以詞為主,《稼軒詞》存詞六百多首。他的詞,激蕩著“整頓乾坤”的豪情壯志,憂慮國事與感嘆自己的遭遇成為他的詞的一個重要內容。懷古之作是他的一大成就。

    說話——“說話” 是唐宋以來一種表演伎藝的名稱,就是“說書”,講說故事的意思。從事“說話”伎藝表演的人,稱為“說話人”?!罢f話”作為一種表演伎藝的專用名稱。始見于唐代,但是我國的說唱藝術,卻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經存在了。秦漢時期就已流傳著一種帶有說唱性質的演唱體歌謠或娛樂表演。

    說經——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司道等事。

    講史——講史,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zhàn)之事。

    諸宮調--諸宮調是說唱藝術之一種,產生于北宋,興盛于金代及南宋,至元代漸趨衰亡。它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lián)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lián)成長篇,雜以說白,說唱各種故事。此種藝術有說有唱,而以唱為主。因用多種宮調曲子聯(lián)套演唱故事,所以稱“諸宮調”,又因它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亦稱“彈詞”,現(xiàn)存的作品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等。

    *諸宮調——諸宮調是說唱藝術之一種,諸宮調產生于北宋,盛行于金及南宋,至元便漸趨衰亡。它用若干宮調的套曲聯(lián)成長篇演唱各種故事,所以稱“諸宮調”。(2)

    話本--話,即故事,話本原是“說話”藝人演講故事所依據(jù)的底本,是宋元時期隨著民間“說話”伎藝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從群眾中產生的白話小說。分為講史話本和小說話本兩類。前者多用淺近文言。講述取材于歷史長篇故事(如《新篇五代史平話》),又稱“平話”,后來發(fā)展為章回體的長篇小說;后者則多為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的白話短篇(如《錯斬崔寧》),又稱“短書”。魯迅說:“這類作品,不但體裁不同,文章上也起了改革,用的是白話,所以實在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保ā吨袊≌f的歷史的變遷》)

    *話本——話本原是“說話”藝人表演時所依據(jù)的底本,只供說話人表演之用

    中國古代文學練習題(唐宋元明清)

    1.上官儀2.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3.陳子昂4.李白、杜甫、浪漫、現(xiàn)實5. 王維6.恬淡自然7.

    高適 岑參8. 雄渾悲壯9

    白居易10. 韓愈11.

    李賀12. 李商隱 杜牧.13. 韓愈 柳宗元.14 思想政治15.

    師說 答李翊書 送孟東野序16. 論說文 山水游記 寓言17

    溫庭筠 韋莊 張泌 皇甫松18.花間集.19.馮延巳 李璟 李煜20. 虞美人 相見歡21.

    王禹偁 元白體 林逋 晚唐體 楊億 西昆體22. 黃庭堅23.

    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24. 陸游25.

    柳永 李清照26 蘇軾 辛棄疾27.

    姜夔28.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王安石 曾鞏29.

    散文.30 韓愈 柳宗元31.

    歐陽修32. 醉翁亭記 讀李翱文.33.

    秋聲賦 赤壁賦.34. 讀孟嘗君傳 游褒禪山記35

    記承天寺夜游36. 唐傳奇.37.

    話本.38. 小說 說經 講史 合生39.

    雜劇 散曲40.詩歌 文42. 小令 套曲43馬致遠《東籬樂府》 王九思《碧山樂府》 湯式《筆花集》 朱有燉《誠齋樂府》44.

    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45. 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46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墻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47. 竇娥冤48.

    西廂記49 漢宮秋50.

    趙氏孤兒.51. 羅貫中 三國演義52.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53.周濟 張惠言54 吳敬梓 儒林外史.55.曹雪芹 紅樓夢56.洪升《長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大一古代文學史期末考應該怎么復習啊?最常出的題有哪些?

    第六章 建安文學

    一、名詞解釋

    1、三曹:漢魏間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稱。他們以顯赫的政治地位與杰出的文學才能著稱于世。他們在詩歌中抒寫自己的政治抱負和亂離的社會場景,悲歌慷慨,是漢魏風骨的代表詩人,在五言詩歌發(fā)展史上處于承先啟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譽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東漢建安年間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等七位文學家的并稱。他們均以詩文顯赫當世,是曹魏文學集團核心成員,與三曹同為建安時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劉楨成就最高。

    3、建安風骨:是對建安文學風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當時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亂離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統(tǒng)一天下的愿望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詩歌情調慷慨悲涼,語言剛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詩歌的成就稱為“建安風骨”。

    4、《悲憤詩》:詩歌篇名。漢魏間著名女詩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傳有騷體與五言體二首。其中五言體較可信。全詩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漢末動亂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個漢末動亂時期廣大人民,特別是婦女的共同命運,具有典型意義。全詩敘事波瀾曲折,抒情如泣如訴,有強烈的感染力。

    二、論述題

    1、建安時期有哪些著名的詩人?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何共同特征?

    參考答案:建安時期著名的詩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和女詩人蔡琰。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了亂離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理想精神,情調慷慨激昂,語言剛健爽朗,“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形成所謂“建安風骨”。

    2、試析“三曹”詩歌風格的差異?

    參考答案:曹操的詩歌富有抒情化、個性化特色,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語言古樸蒼勁,風格悲涼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詩多寫游子思婦題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樂之情,充滿亂離時代的哀怨之音,詩風清麗哀婉。曹植是第一個大力寫作五言詩的作家,其詩歌加強了抒情化色彩;描寫細致,善用比喻,增強了形象性和生動性;詞藻豐富華美,講究對偶、煉字,語言綺麗而自然,韻律、色調和諧;講究謀篇布局。風格“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3、簡述曹植詩歌創(chuàng)作前后期的變化及其原因?

    參考答案:曹植早期詩歌充滿了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后期詩歌慷慨悲涼。詩風變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變化導致題材與藝術手法的變化。曹植早期才華橫溢,頗受寵愛,故詩歌多歌唱建功立業(yè)的理想抱負,也有感時傷亂、述寫宴飲游樂的作品,洋溢著浪漫樂觀的情調。后期備受猜忌,故主要抒寫自己遭譴被棄的悲憤與不平,或述寫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憤懣,或借傳統(tǒng)閨怨題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內心的苦悶。大量地運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現(xiàn)詩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傲世誰堪千古秀,

    清狂自比一秋心。

    天罡籟以黃花瘦,

    淡眼紅塵冷到今。

    第七章 正始文學

    一、名詞解釋

    1、正始文學:魏曹芳正始年間的文學。當時統(tǒng)治階級內部斗爭激烈,老莊哲學風行,文學創(chuàng)作受到嚴重影響。宣揚消極思想,滋長了脫離現(xiàn)實的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還能以隱蔽的手法表現(xiàn)彷徨苦悶的心情,流露出不滿現(xiàn)實的情緒,成就較大。

    2、竹林七賢:指魏晉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位文士“相與友善,游于竹林”,故號“竹林七賢”。

    3、《與山巨源絕交書》: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間嵇康寫給山濤的一封信。這是一篇與司馬氏集團決裂的宣言書。文章申明自己不愿當官是為了遠禍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湯武而薄周孔”。

    二、論述題

    1、阮籍《詠懷詩》的主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是什么?

    參考答案:其內容一是抒寫孤苦寂寞和憂生懼禍之情;二是諷刺時政,揭露社會丑惡腐敗;三是表現(xiàn)飲酒、求仙生活。藝術特色一是長于抒情,二是工于比興;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筆。具體手法一是將象征手法與寓意的不確定性結合起來,再加上典故的多義性,使詩作寓意深邃難明;二是用多種比興構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風格深隱含蓄,所謂“阮旨遙深”、“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第八章 兩晉文學

    一、名詞解釋

    1、太康體:晉武帝太康時期的詩體。以潘岳、陸機、張載、張協(xié)、陸云等為代表。其詩講究雕章琢句,追求詞藻,流于輕靡,詩風繁縟華麗,代表著當時詩壇的主流。

    2、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指主要活動于西晉太康、元康年間的八位詩人的并稱。他們是:張載、張協(xié)、張亢兄弟,陸機、陸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還有左思。

    3、左思風力:是對西晉太康時期詩人左思詩歌風格的形象概括。語出鐘嶸《詩品》。左思是西晉最杰出的詩人,代表作《詠史詩》八首,風格剛健,感情深沉,和當時流行的華麗詩風迥然不同。他的詩承建安風骨,抒寫懷抱,抨擊現(xiàn)實,多不平之音。氣勢雄健,筆調挺拔,辭采壯麗,形象鮮明,風格獨樹一幟,人稱“左思風力”。

    4、玄言詩:指東晉時期在玄學思想影響下,詩壇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東晉孫綽、許詢。玄言詩以玄學思想方法體悟玄理,詩味不濃,但其中通過景物來表現(xiàn)哲理的作品,為山水詩的出現(xiàn)起到了催化作用。

    5、游仙詩:兩晉之際詩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詩》十四首,將老莊思想與道教神仙之說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懼禍避世的情緒和苦悶情懷。名為“游仙”,實為詠懷,抒發(fā)懷才不遇和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郭璞的詩形象鮮明,比喻貼切,詞采清新,氣勢挺拔,寄興深遠,較之當時盛行的“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要高出一籌。

    二、論述題

    1、西晉太康前后文壇的主要創(chuàng)作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誰?

    參考答案:主要創(chuàng)作傾向一是模擬古人的風氣大盛;二是雕章琢句,追求詞藻華美與對偶工整。只有左思獨樹一幟,以矯健的筆力抒寫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繼承了建安風骨。代表作家即“三張二陸兩潘一左”。

    2、試述左思《詠史》八首的藝術特點?

    參考答案:左思《詠史》八首是中古詠史詩的杰作。其藝術特點,一、八首詩各自獨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組詩的形式可以容納更豐富的內容;二、繼承了建安詩人抒情與言志相結合的傳統(tǒng),名為詠史,實為詠懷,將詠史與詠懷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三、表現(xiàn)上更加富于變化,如比喻、對照、比興、議論等多種手法兼用,進一步豐富了詠史題材的藝術表現(xiàn)力。

    3、列舉兩晉詩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現(xiàn)象?

    參考答案:太康體,左思風力,玄言詩,游仙詩。

    第九章 陶淵明

    一、名詞解釋

    1、田園詩:指以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篇。陶淵明的田園詩,多方面描寫田園景色和農村生活,表現(xiàn)了農村的恬美靜穆和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現(xiàn)了詩人參與農村勞動的感受,以及與農民的愉快交往。本來與謝靈運的山水詩異趣,但隨著南朝齊謝脁山水詩注意表現(xiàn)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象,田園詩與山水詩的界限逐漸模糊。人們一般稱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可見其合流的趨勢。

    二、論述題

    1、簡述陶淵明詩歌的思想內容?

    參考答案:陶淵明的詩歌可分為田園詩和詠懷詩、詠史詩兩類。田園詩多方面地描寫了農村景色和農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現(xiàn)了農村的恬美靜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極大的熱情歌詠了農業(yè)勞動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建立起來的友誼;還有一部分表現(xiàn)了農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窮困生活,表達了自己安貧樂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陶淵明的詠懷、詠史詩繼承了阮籍和左思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以及對時政的關心和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曲折暴露了社會政治的黑暗。值得注意的是,田園詩有抒懷的內容,詠懷、詠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寫,兩類詩并沒有明確的界限。

    2、試說明陶淵明詩歌的藝術風格?

    參考答案:陶淵明詩歌的風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園詩集中表現(xiàn)了這一特色。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平淡與醇美的統(tǒng)一,陶詩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著熾熱的思想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意味雋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統(tǒng)一,陶淵明善于用白描及寫意的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huán)境,意境渾成高遠,不純客觀地刻畫景物,在他的筆下景物總是飽含著詩人的感情,體現(xiàn)著詩人的性格,詩人常在抒情寫景中用樸素的語言,說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將興寄與自然美融為一體。但陶詩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wèi)含微木)等。

    3、試述陶淵明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參考答案: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詩人,對詩歌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不僅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而且前所未有地將日常生活表現(xiàn)得情趣盎然,富有詩意,擴大了詩歌的題材;他創(chuàng)造了平淡自然的詩歌意境,為后人樹立了詩歌藝術的更高標準。在詩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創(chuàng)造,一是用新鮮活潑的內容給四言詩這種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發(fā)展了五言詠懷組詩,根據(jù)內容和形式的特點命題,如《詠史》、《飲酒》、《詠貧士》、《歸園田居》等,分類更加細致,在組詩的內部結構安排方面,有較前人更具匠心。陶詩不為時人所重,唐代田園詩派興起,奠定其地位,趙宋以后陶淵明備受推崇,確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第十章 南朝詩歌

    一、名詞解釋

    1、陶謝:指東晉末宋初詩人陶淵明和謝靈運。杜甫有“焉得詩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們都善于描寫自然景物。但陶多寫田園,而謝多刻畫山水;陶詩語言樸實自然,謝詩則講究詞藻與對偶,崇尚綺麗,風格并不相近。

    2、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三位著名的詩人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的并稱。謝詩富艷精工,顏詩華美典雅,鮑詩雄恣奔放,是謂“宋初三體”,詩風差異明顯,共同之點是描寫山水,都講究詞藻和對偶。

    3、永明體:南朝齊武帝永明時期形成的詩體。又稱新體詩。這種詩把音律聲韻與晉宋以來的對偶之風結合起來,注重四聲、八病之說,增加了詩歌藝術的形式美,對近體詩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作家有沈約、謝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齊梁間的何遜、吳均和陳代的陰鏗。

    4、宮體詩:南朝梁代為宮廷創(chuàng)作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大都描繪閨情聲色,清綺靡麗,傷于輕艷,格調不高。倡導者是梁簡文帝蕭綱,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創(chuàng)作風格流麗輕艷、“輯裁巧密”,被稱為“徐庾體”。風氣所至,陳時陳后主與江總亦有此類創(chuàng)作。徐陵編有《玉臺新詠》,只收“艷詩”,可說是宮體詩的合集。

    二、論述題

    1、簡析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

    參考答案:謝靈運是詩歌史上自覺以山水入詩的第一人。他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鮮明的辭采,細致逼真地刻畫了自然景色,表現(xiàn)了山水的絢麗多姿,一、一些佳句顯示了他工于摹畫的高超本領和在藝術技巧方面的創(chuàng)造。二、多按游覽順序,采用移步換形法將沿途所見景物收入詩中。三、多按照敘事——寫景——抒情的模式來寫,結構比較單調,影響了詩歌意境的渾成和完整。

    2、試述鮑照詩歌的思想內容?

    參考答案:一、反映社會的不平,抨擊門閥制度對人才的壓抑,抒發(fā)貧士不遇的苦悶和憤世嫉俗之情;二、描寫邊塞爭戰(zhàn)生活,抒寫報國的壯志,表現(xiàn)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三、揭露社會黑暗,同情人民苦難;四、另有游宦思鄉(xiāng)、抒寫愛情、感傷年命和寫景詠物的作品。

    3、簡述鮑照詩歌的藝術風格及其對詩歌發(fā)展的貢獻?

    參考答案:鮑照詩歌分五古與樂府兩大類,繼承漢魏樂府詩形式及傳統(tǒng),筆力雄健,抒發(fā)了強烈的感情;工于寫景,長于比興,聲調抑揚頓挫,句式長短不齊;奇特瑰麗,氣象雄渾,風格豪邁俊逸,雄恣奔放,頗富浪漫色彩。

    鮑照繼承和發(fā)揚了漢魏風骨,代表詩歌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對詩歌發(fā)展的貢獻:一是對邊塞詩的創(chuàng)新,增加了邊塞風物和征人邊愁的內容。二是對七言體的創(chuàng)制,他是第一個有意識致力于七言詩創(chuàng)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詩人,變七言歌行逐句韻為隔句韻,又開創(chuàng)了雜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樂府的小詩和邊塞題材的詩歌對唐代五絕的形成頗有影響。

    4、謝脁山水詩有哪些新特點?

    參考答案:一是著重表現(xiàn)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象,擴大了山水詩的題材范圍;二是在寫景方面突破了謝靈運全面鋪寫的格局,精心選擇和剪裁景物,形成了較為圓融的意境;三是在景物描寫中自然融進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境交融,尤其一些寫景小詩,空靈純凈,頗有唐風。

    5、什么是新體詩?新體詩有哪些代表作家?

    參考答案:齊代詩人沈約總結了前人對聲韻的研究成果,根據(jù)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中聲、韻、調的配合,指出作詩應避免八種聲律上的毛病,聲律與對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體詩。因為出現(xiàn)于齊代永明年間,所以又叫永明體。它是古詩發(fā)展到近體的過渡形式。謝脁的新體詩,詞采華美,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調,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新體詩的代表作家除謝脁外,還有沈約、王融、何遜、陰鏗等。

    第十一章 北朝詩歌

    一、名詞解釋

    1、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覺學習南朝文化,對南北文學的合流起到推動作用的作家溫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稱??偟膩碚f他們都是南朝文風的模仿者。溫子升一部分詩風格清婉,辭藻華麗,講究對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詩受到過北方民歌的影響。邢劭詩文多模仿魏晉和南朝人。魏收所長在史傳文。

    2、哀江南賦:賦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羈留而仕北朝,雖位尊名顯,甚受優(yōu)待,但常惦念故國,追憶往事,因作此賦以抒懷。賦篇以作者自身遭遇為線索,寫出梁朝由興到衰的過程,揭露了梁朝統(tǒng)治者的腐朽無能,描寫了人民在戰(zhàn)亂中的蒙受的深重災難。從藝術風格上看,格律嚴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蒼涼沉郁之中,感情奔放,聲調鏗鏘,頗富個性。

    二、論述題

    1、結合庾信的經歷簡要說明他早年和晚年詩風的變化?

    參考答案:庾信一生以出使西魏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仕梁,是宮體詩的代表作家,與徐陵的宮體詩號稱“徐庾體”,詩風傷于輕艷,同時有大量奉和應景之作,一些詩作以摹景生動,造句新巧,聲韻協(xié)調,顯示出清新俊逸的個人特色。庾信42歲奉命出使西魏被羈留,歷仕西魏、北周,雖位望通顯,但常有鄉(xiāng)關之思和羈旅之情,加上邊塞景色和亡國之恨,一發(fā)而為歌詩,形成剛健豪放的氣骨和蒼涼悲壯的意境。后期詩作內容廣泛,善用典故,工對仗,語言精美,聲韻和諧。杜甫稱“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又說他“暮年詩賦動江關”正是指出了他后期詩文風格的變化。

    2、為什么說鮑照是集南北朝文學之大成的作家?

    參考答案:庾信對近體詩的形式發(fā)展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貢獻,他使詩歌進一步律化和駢儷化,加上廣泛的題材、剛健豪放的氣骨和蒼涼悲壯的意境,他的詩歌真正融合了南北詩風,對唐詩的發(fā)展有直接影響;其辭賦和駢文也達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成為南北朝文學之集大成者。

    第十二章 南北朝樂府民歌

    一、名詞解釋

    1、吳歌:指《樂府詩集?清商曲辭》所收主要產生于長江下游以建業(yè)為中心一帶地區(qū)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F(xiàn)存吳歌多為女子的吟唱,生動而集中地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的渴望與堅貞,相思的歡樂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悶,以及對男子負心的怨恨等種種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感情和復雜的心態(tài)。

    2、西曲:指《樂府詩集?清商曲辭》所收主要產生于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以江陵為中心地區(qū),包括其周圍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寫商人婦的相思離別和勞動者的愛情生活,題材較吳歌略寬,風格也更明快。

    3、《敇勒歌》:樂府雜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辭系從鮮卑語譯出。北齊高歡為周軍所敗,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勵士氣。這首歌辭歌唱了草原的遼闊和牛羊的繁盛。風格異常雄渾樸質,不愧為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二、論述題

    1、試分別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內容?

    參考答案:南朝民歌多數(shù)表現(xiàn)男女戀情。吳歌和西曲因產生的地域不同,情調和風格略有不同(見基本知識部分)。北朝民歌雖數(shù)量不多,題材卻比較廣泛。主要有四方面內容:一是描寫北方的壯麗山川和游牧生活;二是表現(xiàn)了北方民族粗獷豪邁的個性和豪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頻繁的戰(zhàn)爭以及由此給人民帶來的離鄉(xiāng)背井、流離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愛情婚姻生活。

    2、試比較南北朝民歌的藝術風格?

    參考答案: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為五言四句。語言清新自然,在語言上最大的特色是運用雙關隱語,不僅使語言活潑流暢,而且使情思的表達也更加委婉含蓄。北朝民歌語言質樸剛健,風格粗獷豪放,自然清新,多雜言格式而以五言為主。

    3、說說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類保存情況?

    參考答案:南朝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清商曲辭》里,主要有吳歌、西曲兩類,還有數(shù)量極少的神弦歌。此外《雜曲歌辭》、《雜歌謠詞》里也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的《梁鼓角橫吹曲》里。多數(shù)為北魏、北齊、北周時期的作品,傳入南朝,初梁代的樂府機關保留下來。

    4、試簡析《西洲曲》的內容和藝術特點?

    參考答案:《西洲曲》是樂府《雜曲歌辭》里的一篇。南朝無名氏作,為五言體。因首句“憶梅下西洲”,故名。原為長江流域的民歌,后經過文人的加工。內容描寫一個少女懷念久別情人的心理。作品通過帶季節(jié)特征的人物活動的變換,層層遞進地表現(xiàn)了一位少女從春到秋對遠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語言優(yōu)美,筆觸細膩,情思纏綿悱惻,頂真和雙關語的運用是其手法上的顯著特點。全詩三十二句,四句一轉韻,流利宛轉,聲情和諧?!段髦耷肥悄铣瘶犯窀璧淖顑?yōu)秀作品,也是其中最長的一首抒情詩。

    5、試簡析《木蘭詩》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

    參考答案:《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講述了一位叫木蘭的女子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立功之后不慕富貴退居鄉(xiāng)里的故事。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藝術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藝術上的成就:一是富于傳奇色彩,是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范例;二是出色地運用了民歌常用的復疊、鋪陳排比等藝術技巧,比喻、對偶、反襯、頂真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藝術效果;三是筆墨凝練,繁簡得宜,句式以五言為主,雜以七言、九言,錯落有致,聲韻鏗鏘,富有音樂美。

    誰有古代文學唐宋時期的考試重點啊?

    唐代:初唐:初唐四杰(盧駱王楊),陳子昂。盛唐:李白,杜甫的生平主要作品,文學特點風格,思想傾向和寫作手法。晚唐:元白詩派,李賀,賈島姚合等。

    宋代: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江西詩派,黃庭堅等。兩宋過渡詩人,李清照,辛棄疾等。陸游等。

    每個人都要了解其思想風格,寫作手法。

    都是長考的,我們學校最愛考杜甫詩特點,不知道你們學校側重什么,但是唐宋文學史這些人是必考的,大綱要求。

    宋詩的發(fā)展變格也比較常考,晚唐體,白體,山谷體,六一風神,這幾個名解是我們一直考的。

    李煜也是重點,尤其是其前后詞變化比較。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古代文學史(唐宋部分)的資料(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附答案

    宋代部分名詞解釋:

    賀梅子、張孤雁、張三中、張三影、小李白、誠齋體、易安體、半山體、西昆體詞中老杜、二張、二晏、二窗、江西詩派、一祖三宗、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四靈詩派 江湖詩派、中興四大詩人、《四時田園雜興》

    宋代部分簡答題:

    一、詩詞文句藝術手法簡析

    1、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2、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3、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

    4、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5、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6、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7、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二、簡析問題

    1、柳永詞《雨霖鈴》的抒情手法

    2、柳永詞《雨霖鈴》的鋪敘層次

    3、李清照《聲聲慢》的疊字藝術

    4、李清照《聲聲慢》的鋪敘層次

    5、辛棄疾《永遇樂》的用典手法

    6、辛棄疾《摸魚兒》的結構特點

    7、蘇 軾《望湖樓醉書》寫景技巧

    8、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寫景技巧

    9、歐陽修《醉翁亭記》的主旨和手法

    10、蘇 軾《喜雨亭記》的主旨和手法

    11、范仲淹《岳陽樓記》的主旨和手法

    三、作品評析

    柳 永《雨霖鈴》 蘇 軾《念奴嬌》

    蘇 軾《水調歌頭》 李清照《聲聲慢》

    周邦彥《六丑》 辛棄疾《水龍吟》

    辛棄疾《永遇樂》

    219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