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教案素材

    小學語文教案素材

    | 遠湛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素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案素材1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做到正確,并要求:

    1畫出與生字有關的詞,多讀幾遍。

    2遇到不理解的詞名用指定符號標出,即詞用“△”標出,句子用“——”標出。

    3標出自然段序號

    2.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多音字讀音。

    為 wéi( ) wèi( )

    更 gēng( ) gèng( )

    3.檢查生詞朗讀情況

    驚弓之鳥 射箭 郊外 疑惑

    悲慘 愈合 弧單失群 拼命

    4.讓學生說說讀書時遇到哪些不懂的地方

    5.教師適當解決一些跟理解課文內容有關系的問題。

    二、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1.本課共有8個形聲字。掌握生字的字形及讀音。

    2.引導學生討論這些生字在書寫時易錯的筆畫。

    如:“魏”左邊“委”字的捺要寫成“點”,“女”字的橫要寫成“提”。

    三、學習交流

    1.自讀,思考: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

    2.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更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用簡短的話回答。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能稱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四、指導朗讀

    注意突出更羸是個“有名的射箭能手”。自己先練讀。

    互讀,互評。

    第八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更羸是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從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個射箭能手呢?我們一起來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學習交流

    (一)學習2~8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8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問題:為什么說更羸是個射箭能手呢?

    2.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體會更羸是如何讓大雁從天上掉下來的。

    1請學生默讀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句子: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

    3請學生邊讀句子邊做動作。

    4請兩名同學到黑板前做動作表演,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判:哪個同學的表演符合課文內容,為什么?

    3.讓學生從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樣從天上掉下來的句子讀一讀,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句中兩個“直”的不同含義。

    4.讓學生分角色朗讀2~8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魏王看到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變化?

    5.引導學生討論魏王說的“本事”指什么?

    6.談話過渡:更羸的本事就是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來嗎?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來?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解開這個謎團。

    (二)學生第9自然段。

    1.默讀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問題自學。

    1更羸說了幾句話?

    2每句話說了什么內容?

    3用“——”標出更羸看到聽到的,用“~~~”標出更羸的分析。

    4句之間有什么關系?

    2.用因果句式練習說話。

    3.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

    (三)理解“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

    1.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誰能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即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事膽怯的人。

    2.成語今用。

    請你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這個成語可以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四)復述課文。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掌握課文敘述順序。

    2.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結合板書,同桌練習復述。

    3.指名復述課文。

    三、拓展

    1.交流收集、查找到的有關鳥的成語。

    2.在小組內總結,比一比哪組收集的多。

    3.試著說說它們的意思及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小學語文教案素材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生詞,通過閱讀,理清三只貓不同的命運遭遇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閱讀課文揣摩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

    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貓是一種乖巧、可愛的動物。作家鄭振鐸家里就養(yǎng)過三次貓。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聆聽他們家養(yǎng)貓的故事。請同學們把書打開。今天咱們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師:文中作者有幾次養(yǎng)貓經歷?三次的結局總是怎么樣的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回答問題。)

    三,細讀課文,重點研究。

    討論問題:

    1、師:文章生動的記敘了我家三次養(yǎng)貓的經過。其中,前兩只貓活潑、有趣,找出相關句子作分析。

    如:A“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p>

    (寫出了小貓玩耍時的動態(tài)和情態(tài)。)

    B“有時蝴蝶安詳?shù)仫w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p>

    (寫出小貓的腦袋、眼睛隨著蝴蝶的飛舞而轉來轉去并伺機捕捉的樣子。)

    C“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隱身在陽光隱約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著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貓的淘氣、頑皮讓我們會心一笑!)

    教師小結:這一組句子,從細小的方面寫盡了前兩只貓的活潑可愛、頑皮淘氣。這樣的描寫,叫做細節(jié)描寫。它可以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情趣。

    2、師:第三只貓難看也罷、憂郁也罷,但這都不妨礙它成長。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隨之而來,貓的遭遇是什么?

    (被主人誤認為偷吃了芙蓉鳥。)

    3、師:“我”根據(jù)什么判定芙蓉鳥是這只貓咬死的?

    (那只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對鳥籠凝望著。)

    4、師:“凝望”是何意?。貓究竟為什么要“凝望”鳥籠呢?

    (想當初,那只貓就像一個孩子,被人拋棄,無家可歸,在冬天的早晨,幾乎為冬寒與饑餓所殺。它常常對鳥籠凝望著,也許是在羨慕鳥兒的美麗,也許是悲嘆自己的悲慘經歷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師:我的判斷是否準確?是誰咬死了芙蓉鳥?根據(jù)是什么?

    (一只兇惡的黑貓把鳥咬死。)

    (根據(jù)是:“一只黑貓飛快的逃過露臺,嘴里銜著一只黃鳥”。)

    6、師: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死亡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后死在鄰家屋檐上?!拔摇闭J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7、師: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難過,作者是怎樣抒發(fā)這種感情的?

    (這是我的懺悔。同時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不能主觀臆斷,否則,就會出現(xiàn)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失。)

    8。師: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告訴我們要平等的對待生命。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會有與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處的時候,我們只有平等地對待它們,尊重它們,我們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們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討論,學生匯報,教師補充。明確答案。

    四,課外拓展:

    我想,我們身邊肯定也有許多愛好并且善待小動物的人和事,也許就包括你自己,同學能談談他們嗎?

    五,教師總結。

    六,板書設計:

    鄭振鐸

    第一只貓 第二只貓 第三只貓 來歷 隔壁要來的 舅舅家抱來的張嬸撿來的

    外形花白的毛渾身黃色。毛色花白,不好看。

    性情 活潑 活潑,有趣,捉鼠 憂郁,懶惰

    地位 寵物 寵物 不大喜歡

    結局死亡 丟失 死亡

    小學語文教案素材3

    教學目標

    1.認識“榴”等6個生字,會寫“畝、播”等8個生字;掌握“便”這個多音字,理解“便宜、愛慕”等詞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把握課文內容。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學習對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學習對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榴”等6個生字,掌握“便”這個多音字;會寫“畝、播”等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謎語導入:

    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打一物)

    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生猜謎語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板書:落花生)

    3.作者簡介:許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贊堃(kūn),字地山,筆名落華生(古時“華”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貫廣東揭陽。生于臺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許地山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 運動先驅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出示課件2)

    5.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3)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體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出示課件4)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花生講了哪些事?

    (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jié),并為收獲節(jié)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生討論,并回答,師總結:

    第一部分(1)寫“我們”按照母親的吩咐開辟空地種花生,居然收獲了。

    第二部分(2)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jié),并定下過節(jié)的地點。

    第三部分(3—15)寫“我們”和父親吃花生、議花生的過程。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課件5)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匯報交流。(出示課件6)

    (1)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么?

    (2)質疑、解疑。

    ①“開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開發(fā)”出一塊空地?

    ②“居然”一詞怎么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1.會寫課后10個生字。

    2.熟讀課文。

    3.預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把握課文內容。學習對比手法在表達中的作用。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交代探究目標

    1.回憶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課文,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對花生為什么有著特殊的感情,還要學習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課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課件7)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部分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3-11自然段)講議論花生的好處。第二層(12-15自然段)講從談花生到論人生。

    2.自讀課文,畫出父親說的話,談談你的理解,體會文中對花生好處的議論以及從談花生怎么到論人生。(出示課件8)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出示課件9)

    (1)體會第一層意思(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①出示父親的話。

    ②指名讀父親的話,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課件10)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讓人一見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還是_______最可貴。

    ③分析父親的話,學生議答。(出示課件11)

    a.“愛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愛慕之心”?

    b.父親有沒有產生愛慕之心?父親對什么產生了愛慕之心?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c.什么是“最可貴”?父親為什么認為花生最可貴?

    (板書:默默無聞地奉獻最可貴)

    (引導學生理解蘋果、桃子、石榴高掛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出示課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板書:對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對比。

    師:對比手法,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④教師: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出示課件13)

    ⑤生活中有沒有其他事物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有沒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這樣的品質?你能用上“愛慕”一詞說一說嗎?

    (2)體會第二層意思

    過渡:父親給我們點出了花生有別于桃子、石榴、蘋果的特點,父親僅僅是說花生嗎?(出示課件14)

    ①出示父親的話。

    ②學生齊讀,談理解。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yōu)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③教師:父親的話孩子們明白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④理解“我”說的話:

    a.齊讀

    b.討論交流

    “體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講體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聯(lián)系?

    c.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d.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

    ⑤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課文的主次

    1.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填空,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練習2)(出示課件15)

    種花生→(  )→(  )→(  )

    (板書:收花生品花生評花生)

    2.思考: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四、總結全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

    3.總結: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過,通過收獲節(jié)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來寫,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后我們在讀文章或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

    小學語文教案素材4

    一、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fā)學生對獻身于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優(yōu)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重點)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難點)

    5、初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三是文道統(tǒng)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教法學法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采用各種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1、出示反應戈壁灘風光的圖片,課堂放給學生看。

    師:本單元我們了解了空氣清鮮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們再來了解充滿西域風情的戈壁,請同學們欣賞圖片。

    2、師:請你談談對戈壁灘的感受,同學們從課本中找出描寫戈壁的句子讀一讀。

    3、師過渡:是啊,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但是在這茫茫的戈壁上卻生長著一種美麗的植物,那是什么?

    4、生答師板書課題《白楊》,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練讀,了解白楊的外形特點。

    1、師:請同學們三個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3至10自然段,并從相關語句中畫出白楊的外形特點。

    2、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ppt)

    3、師:那么現(xiàn)在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描寫白楊的相關句子。你來讀一讀。(體會白楊的外形美。學生小組探討,并展示誦讀,突出表現(xiàn)白楊外形美的詞語。)

    4、師過渡:生長在貧瘠的戈壁上的白楊長得怎樣?

    5、生答后,師問:生長在貧瘠的戈壁上的白楊那么值得稱頌,僅僅是因為它長得美嗎?直奔課文重點。

    (三)品讀,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11和12自然段,找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并從中畫出讓你感受深刻的詞語,并在組內交流感受。

    2、生答師出示課件: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3、師:請同學們再讀第一個句子,看看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從來”什么意思:一直以來。說明直是白楊的一種(本性)所以說白楊具有什么特點?生答師板書(本性正直)去掉“從來”朗讀比較,說出自己的體會。再帶著自己的體會反復讀,展示讀。學生齊讀。

    4、根據(jù)教師處理第一句的方法,讓同桌合作完成第二句話的理解。(生討論)學生通過讀,抓重點詞語,談體會,作交流,再回讀。師板書(體會到白楊樹生命力頑強的特點)師總:內地需要白楊就在內地扎根,邊疆需要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去哪兒,不講條件,不畏艱苦呀!

    5、讓學生自主完成第三句的理解體會。學生自讀寫體會。師:這句話贊揚了白楊樹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生展示師板書(堅強不屈的特點)(從不管—不管—總是這些詞語中體會到)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回讀這句話。

    6、師總: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階,在干旱面前,白楊又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又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7、讓學生再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這三句話,展示讀。師問:讀這三句話應怎樣讀,應帶著怎樣的語氣來讀?(重讀找出的重讀詞語,同時應帶著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來讀)

    8、師過渡: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確實讓人很敬佩,但是爸爸僅僅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四)悟讀,領會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1、師:既然不僅僅是只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那爸爸為什么臉色嚴肅的像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呢?請同學們齊讀第13自然段。

    2、師:文章運用了一個設問句做了回答,原來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

    3、出示課件:第十四小節(jié),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后啟發(fā)學生: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lián)系起來考慮一下,談談自己的看法。(生答)。老師再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

    你們知道嗎?(學生自由回答)老師再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么把他們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學生自由回答)

    4、師小結:看來,你們都知道了兄妹倆的三個“不知道”,那么你們是不是已經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學15—16小節(jié),邊讀邊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處?爸爸想讓孩子們知道什么?完成練習:

    出示課件: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饑餓、艱難),還是(寒冷、困苦),他總是那么(堅強),那么(執(zhí)著),不(拋棄)也(不放棄)。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里扎根。邊疆需要(建設者、保衛(wèi)者),(建設者、保衛(wèi)者)就在這里扎根。

    完成練習后,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并點評:爸爸贊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贊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5、師問:這是一種什么寫法?以前我們學習過《落花生》的一種寫法,叫“借物喻人”的寫法,就是以寫白楊樹來贊美新疆建設者們。然后重點討論:

    6、師:爸爸望著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么?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學生自讀自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談自己的見解)

    7、師總: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里的艱苦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頑強的生活下去。同時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為祖國建設需要的人。

    8、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fā)出心底的微笑。

    9、師總:這時我想起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師: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無私奉獻的一批又一批邊疆建設者,才有了新疆今日的繁華與榮耀。(出示圖片)

    (五)總結課文,激發(fā)情感,教育學生。

    1、師: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感動,而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后面貌,他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2、師:對于象征著無私奉獻精神的邊疆建設者、保衛(wèi)者的白楊,也大量的被人們寫進文章,如矛盾的名篇《白楊禮贊》,閻維文演唱的膾炙人口的《小白楊》也經久不衰。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小學語文教案素材5

    《種草莓》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莓、栽、淋、慢、鏟、豌、趴、蠶、酸、汁”10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體會語言中流露出的對草莓的喜愛及種草莓的快樂之情。

    二、重點難點

    1、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課文。

    2、在自主閱讀中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愛吃哪些水果?

    2、(出示圖片)看,這是什么水果?(板書:草莓)練習說話:多好看的草莓啊,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味道?

    3、這么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親自把它種出來,那該多好啊!(板書:種)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種草莓》。(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地自由讀課文,連讀邊標出自然段。讀后,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輪流讀課文段落。其余同學邊聽邊把新字詞畫出來,不懂的詞語做出標注。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帶生字的詞語

    (1)指名認讀帶點的生字,重點指導“鏟(chǎn)、豌(wān)、酸(suān)”的讀音。

    (2)齊讀生字。

    (3)出示生詞,認讀生詞。

    草莓栽革淋雨慢慢兒小鏟子

    豌豆趴蠶豆酸味果汁

    (認讀時,注意指導讀兒化音“慢慢兒”,先老師范讀,學生跟讀,再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兒化音來練讀,如:“小苗兒、花兒、小果兒、頭兒”等,反復讀,理解在這些詞后加上兒化音,更估出了草莓的可愛)

    2、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你認為哪幾個生字難記、難寫,你想用什么辦法來記住它?(自由匯報生字的識記方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指導:

    (1)“栽”與“裁”比較,引導學生找出不同之處,并想想“木”和“衣”分別代表什么,學生比較發(fā)現(xiàn):“栽”是把植物的苗兒種在土壤里,“裁”是把一塊衣料按一定民就寸展開。

    還可以練習題,鞏固運用:

    栽裁

    ()衣服()種()樹苗()縫()剪

    (2)“豌”:與“碗、宛”比較組詞。

    (3)“酸”:仔細觀察,左邊是“酉”,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又”。

    3、指導書寫。

    (1)著重指導觀察“栽、豌、蠶、酸”幾個字,說說應注意哪些筆畫,各寫三遍。

    (2)自由練寫,將每個字寫兩遍。

    (四)再讀課文,梳理順序

    1、同學們,《種草莓》這篇課文共6個自然段,而每個自然段都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內容,你能找到它嗎?自由讀課文,找到了就畫上橫線。

    2、交流,概括。

    (1)對有爭議的第4、5自然段可再讀讀,討論明確:第4自然段既寫了花,又寫了果,可以和寫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兩個詞概括:開花、結果。

    (2)明確線索:春天—栽苗—長高—工花—結果—成熟。

    3、齊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溫習舊知,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上節(jié)課,我們初學了課文,誰來說說種草莓的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板書:栽苗、長高、開花、結果、成熟)

    3、自由讀文,看看各個階段草莓是什么樣子?小弟是怎么做的?

    (二)選擇朗讀,品味語言

    1、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再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把你喜歡的段落大聲讀給同學聽,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相機指導以下三個重點句段:

    (1)“細細的春雨酒下來,淋在小葉上,葉兒慢慢長大了。暖暖的太陽出來,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兒長高了一點兒。輕輕的春風吹來,吹在小苗上,小苗兒又長高了一點兒。小弟用小鏟給松松土,小苗兒更壯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誰能把它美美地讀出來?

    ②教師根據(jù)朗讀情況進行指導。

    “細細的、暖暖的、輕輕的、松松土”——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詞都是重疊的)

    再自由地小聲讀一讀,體會這些重疊詞有什么好處?(說明春雨、春風、陽光和小弟的動作都是那么溫柔,在細心地呵護著小苗兒,好讓小苗兒茁壯成長)

    ③再指名讀,讀出溫柔、鄶暢的感覺??杉由蟿幼鞅硌葑x。

    (2)“小小的花兒凋謝后,出現(xiàn)了一顆()小疙瘩。小綠疙瘩一天天長大,顏色也慢慢變淺,成了()的小課兒了?!〔葺?)了,朝外的一面開始發(fā)紅?!?/p>

    ①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②課件演示(或動手畫一畫)果兒的變化。

    ③草莓從“綠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蠶豆一樣大”,作者觀察得很仔細,而種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說了。指名讀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猜猜:弟弟心里在想什么?

    (3)出示課文的最后一段,學生自由朗讀,用橫線畫出草莓成熟的樣子,用波泫線畫出品嘗草莓的句子。

    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誰不喜歡呀,讓我們也來美美地讀一讀,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喲。

    (三)總結升華,拓展練習

    1、談感受,小結:學習了課文,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愛,也從小弟的身上體會到種草莓有無窮的樂趣。

    2、語言積累: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背下來。

    3、拓展空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大人的幫助下,嘗試種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細觀察它的生長過程,并寫下觀察日記。


    小學語文教案素材相關文章:

    2021一年級語文下冊優(yōu)質課教案5篇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

    二年級語文期末復習教案5篇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11課教案5篇

    小學語文拓展課程活動方案4篇通用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5篇

    小學語文教學敘事范文5篇

    2021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末復習教案5篇

    2022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總結范文7篇

    18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