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樹的文章600字左右
推薦文章
總有一些樹是幸運的,它們住在村子里,轉(zhuǎn)眼便是很多年。那些不幸的樹,多是選錯了位置。它們沒有落生在肥沃的土壤里,而是長在了墻頭屋頂或者臺階的縫隙里。又比如一棵棗樹,它的根系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還沒有伸出一丈遠(yuǎn)便抬出頭來,在院落顯眼的礙手腳的位置竄出一棵小樹。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樹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guān)于樹的文章(一):
樹木的美感
在風(fēng)中,遠(yuǎn)處近處的樹,都向我們打著友好的手勢。
如果你仔細(xì)看,會發(fā)現(xiàn)樹的手語真是太豐富了。我們內(nèi)心的許多情感,即使我們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表達(dá)的語言,而樹,它會用微妙的手語幫忙我們表達(dá)出來。
那用力的揮動,是表示拒絕嗎?那輕輕一顫,又向懷里收去,是表示接納嗎?那很快地舉起,又垂下來,停留在一個遲疑的角度,那是在痛苦地沉思嗎?那么輕輕地?fù)u著,沒有任何含義地?fù)u著,一副怡然自得的樣貌,樹也有物我兩忘的時刻?
在正午時分,太陽、樹、樹的影子垂直在一個濃縮的黑的瞬間,樹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貫注,仿佛要緊緊抓住這深不可測的一瞬。
樹的語言是如此豐富。這豐富來自于它多汁的內(nèi)心。你不信嗎?你見過樹的年輪嗎?那一圈一圈的,樹一生都堅持寫著內(nèi)心的日記,寫著成長的經(jīng)歷。風(fēng)雨、雷電、陽光的教誨,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語,它都仔細(xì)聆聽,然后收藏起來。
甚至,那以前使它痙攣和疼痛的傷痕,它也保存下來。你瞧,那棵樹,在我們望它的時候,它也在注視我們,那傷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傷痕深沉地注視我們。樹的姿態(tài)是這樣豐富,樹,沒有一種姿態(tài)是丑的,是不好看的。搖曳是美,靜立是美,在雨驟風(fēng)狂的時候,它的憤怒和悲傷,也有一種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過月光下的樹嗎?你明白月光下的樹布置了一種怎樣秀麗、神秘的意境?
是午夜了。東張西望的星子們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過來,它有些累了,它??吭诖蠡睒渖夏莻€喜鵲窩身旁,它望見了,這是多么簡單溫暖的窩阿,豪華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溫暖,有它美。月亮也想躺在窩里孵出一只鵲兒。月亮真的躺進(jìn)喜鵲窩里了??上е挥幸粫?。就這么一小會兒,樹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滴露珠都幫忙著月亮,成全著月亮,讓它做圓這一小會兒的夢。你看,樹,一動不動,它靜穆莊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畫,貼在深藍(lán)的天空上,貼在月亮行走的路旁……
關(guān)于樹的文章(二):
一棵樹,很多年
總有一些樹是幸運的,它們住在村子里,轉(zhuǎn)眼便是很多年。那些不幸的樹,多是選錯了位置。它們沒有落生在肥沃的土壤里,而是長在了墻頭屋頂或者臺階的縫隙里。又比如一棵棗樹,它的根系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還沒有伸出一丈遠(yuǎn)便抬出頭來,在院落顯眼的礙手腳的位置竄出一棵小樹。選錯了地方,要么缺少水土,活得茍延殘喘,要么被人為砍掉。老榆樹上的榆錢,雨一樣飄落的時候,一陣風(fēng)把一枚榆錢揚到了半空,偏偏把它吹到了堆滿石子的角落里,一場大雨,誘導(dǎo)它伸出了根系,托出幾片葉子,畢竟活不長遠(yuǎn)。如果這陣風(fēng)大一些,或者這陣風(fēng)溫柔一些,或者根本就沒有這一陣風(fēng),這棵樹的命運比眼前的窘態(tài)要好一些,也許遠(yuǎn)遠(yuǎn)不如此刻,一輩子都沒有趕上生長的機遇。如果一棵樹,沒有被人過早地砍掉,沒有在嬰兒時期被不懂事的羊吃掉、被雞當(dāng)游戲刨掉、被豬郁悶地拱掉,也沒有遭遇大旱大澇……一棵樹,在村子里會幸福地生活很多年。
村中有一口井,井邊有一棵土槐樹,它垂下來的樹蔭罩著那口井。夏天的時候,樹蔭下便聚集了納涼的人,女人搓麻繩納鞋底,男人把鋤放倒,坐在鋤把上,掏出煙袋,抽上一袋煙。從井里打出一桶水來,水因為一棵樹的護佑,異乎尋常的清澈、純凈,有一股子花的芬芳。一口井,同樣滋養(yǎng)了這一棵樹,它比別處的樹高大粗壯,魚鱗一樣的皮膚,像是爬滿了文字。就像人們說不出這口井的來歷一樣,沒有人能夠說得出這棵樹在那里站了多少年,仿佛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前就有這么一棵樹,連村莊里最老的長者,都是在這棵樹下步履蹣跚地學(xué)會了走路。人們在樹下聊天,仿佛很少談到這棵樹,他們更多地談莊稼,說東家長西家短……這棵樹,默默地聽,誰對誰錯,不做爭論,不做辯解。一棵樹,更像是智者,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一棵樹,托舉著縷縷陽光,托舉著密密麻麻的雨滴,托舉著鳥的巢穴,它把將要落地的風(fēng),用力送一把,風(fēng)便繼續(xù)它的行程,它托舉著霉跡斑斑的日子,每一片葉子,和多年前的那一片沒有什么不同,嘩嘩響著,仿佛是前塵影事在睡夢中的一次蘇醒。
一棵樹活下來,要比莊稼幸運得多,莊稼的一生,但是是從春走到秋,它們的一生走得短暫而匆忙,仿佛還沒有細(xì)細(xì)地思考打理,一輩子就草草地收了場。莊稼的一生多了對人的依靠,不像一棵樹那樣活得率性曠達(dá)。一棵樹活下來,越老越珍貴,一棵足夠老的樹,往往被敬若神靈。不像狗,不像貓,不像牲畜……貓呀狗呀活了一輩子,老了,被人厭棄,渾身上下臟兮兮地寫滿疲憊與哀怨,很多老掉的貓狗成了村莊里的流浪者。牲畜再也拉不動犁,再也不能把一車一車的莊稼拉回家的時候,它的死期就臨近了,待宰的老牛流著淚,也不可避免地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一棵樹,年輕的時候,移來栽去,從舊院子移到新院子,從李家移到張家,它體力茂盛,不至于為一點小小的磨難而死掉。一棵樹,很多年后,對于這樣的遷移充滿了拒絕與回避,它已經(jīng)熟悉了一方水土,它明白哪個方位的養(yǎng)料和水分充足,明白哪個地方堅硬需要以柔克剛……像人一樣,幾十年便老了,老了便離不了故土。他魂牽夢縈的是那塊能夠安放靈魂的地方。
一棵樹,經(jīng)歷的磨難不必須比一個人少。它以前被夏天的一個響雷活生生地劈掉了枝杈,人們都說這棵樹活不成了。對于樹來說,無疑是一場浩劫。有人在挖沙土的時候,挖斷了它旁側(cè)的根,如截了一條腿的人一樣,艱難地生存下來,好在這并沒有構(gòu)成致命的傷害。一棵樹,曾被蟲子咬掉了所有的葉子,曾被牛二的驢咬掉了半圈樹皮,要不是牛二一陣怒斥,這棵樹就斷送在牛二的驢上……淘氣的孩子,用刀子在樹身上刻下字,或者是一句罵人的話,因為他實在是膽小怕事,他打但是對方,就用這種方式,贏了對方;或者刻下暗戀的某個女孩子的名字。咒罵和向往,會漸漸地隨著樹的長大,變得模糊漫漶。
村莊里很少有人去贊美一棵樹。種樹,多半是為了造房或者為女兒打嫁妝。村里人說,這棵樹,夠做梁了?;蛘哒f,還沒娃孩的胳膊粗,做個椽子都不夠手。這就是對一棵樹最大的贊譽和最大的輕蔑。村里的老人常常趁著年輕的時候,栽下一棵樹,舍不得造房打家具,一棵樹留著,人老了,樹也粗了,刨了樹,正好打一副上好的棺材。一棵樹長成了,人還活著;或者人早早地死了,樹卻沒有長成。人與樹,不明白究竟是哪一個在搖擺不定的猶豫中放棄了溫暖的約定。人,用漫長的活著等待一棵樹。一棵樹,用最大的寬容撫慰著人的一生。
關(guān)于樹的文章(三):
柳林之柳
柳林壩是以一堤柳樹而得名的,柳與堤結(jié)緣。一片柳林守護著一個壩子,讓這個壩子享受到了最早的春天。從數(shù)九寒天開始,柳枝上便開始孕育葉芽,等不到打春,柳枝上便涌滿了一串一串的春意,成為報春第一枝。
柳林壩在黃洋河上游南岸,緊緊依偎在十八盤的懷抱,河岸的龍首山上稀稀朗朗幾棵柳樹,把偌大的一個壩子隱藏很深很深。以往,去柳林壩的來往行人是靠擺渡過河,上世紀(jì)70年代才修了一道水泥拱橋,結(jié)束了村民隔河渡水的歷史。渡船口的那幾只小船成了文物,撐船的哨工也從此棄船為農(nóng),很多船上的故事隨著滔滔無盡的黃洋河水漸漸遠(yuǎn)去,明白這些故事的人也越來越少,對這些逝去的往事也漸漸淡漠。唯獨那一棵棵遒勁的古柳,黏著這個壩子,念著這個壩子,守著這個壩子。以壩子為家,以壩子為伴。歲歲年年,年年歲歲,無論風(fēng)霜雪雨,電閃雷劈,從沒有過一絲一毫的放棄。
柳樹是一個最為普通的植物。或河邊,或溝旁,或石縫,或坎穴,盡且能安身立命。只要有一分土壤,便會有十分的活力。憑著骨里那份堅毅,扎下細(xì)細(xì)的根須,無須澆灌,不須經(jīng)營,她就能長成一棵大樹,灑下一片蔭涼,或成為一根建材,或成為一道風(fēng)景,或成為一個故事,給人留下無盡的聯(lián)想。……柳樹很謙遜沉穩(wěn),垂柳成絲,低低地放下自己的枝干,不生驕枝,不長傲葉,總是一副謙謙君子之態(tài)??v有狂風(fēng)襲來,也只慢慢擺動幾下柳絲作為回應(yīng)。陶淵明先生擇柳而居,以柳為友,以柳作為鏡,以柳作文,給他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自詡五柳先生。身邊的柳樹成了他的座佑銘,讓他在惆悵的歲月里找到了生活的樂趣,找到了做人做事的真諦,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柳樹很普通,很平常。論木質(zhì),她不能作椽,不能作檁,更不能作梁。論景物,她既無鮮花,又無果實,是一個沒有多少作為的樹種。她沒想過要成為參天大樹,也沒想過被人們寵為嬌子,只是老老實實的以堤為友,與土為伴,以清水為生命之本??骋桓l(fā)一叢,砍一叢而發(fā)一片,富有極強的生命力和韌性。堅守著一方熱土,任憑風(fēng)雨雷電,嚴(yán)寒風(fēng)霜,風(fēng)姿不減,生機勃發(fā)。黙黙地守護著那個壩堤,黙黙地守護著那個壩子,黙黙地守護著那片期望,給
人們帶來一個又一個期望。
柳林壩以柳樹之多、之奇、之大而聞名。后街池塘邊的柳樹枝勁蒼桑,恬靜古樸;龍井邊上柳樹枝繁葉茂,柳絲垂地;渡船船口兩岸的柳樹淳厚挺拔,安詳泰然……柳林之柳,多姿多彩,各有風(fēng)韻,自覺與不自覺地成為那里的一道風(fēng)景。有壩子必修堤護壩,有壩必有柳,柳成為守堤護堤的中流砥柱。順著修起的河堤,插一路柳枝,十天半月就會長嫩白嫩白的根芽子,過不了多久,綠油油的樹葉子就會掛滿樹梢,慢慢也會成為大樹,成為柳林。所謂“有心栽花花不活,無意插柳柳成蔭”。她把軟弱的根須慢慢扎進(jìn)泥里,扎進(jìn)石縫里,越長越興旺,越長越結(jié)實,把一個個零散的石頭結(jié)為一體,相擁成團,河堤就牢固起來,洪水就望而生畏,繞道而行,一河兩岸的良田就安然無恙。
柳林壩住著四百多戶人家,主要有兩大家族,一為賈姓,一為王姓。兩大家族像那片柳林一樣,世世代代在這個壩子上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屋連脊,地連界,耕田種地,互幫互助,從沒因你多一點、我少一點,你強一點、我弱一點發(fā)生口角,鬧過是非。賈家有賈家的家規(guī),王家有王家的家法,各司家道,各秉祖訓(xùn),使得這塊風(fēng)水寶地人才輩出,地靈人杰。我們在那里看到了清朝時期裝置官帽的官帽子合,拜見了年逾九十一歲的抗日老紅軍,也遇見了文質(zhì)彬彬的老書生。他們對那里的前世今生有著獨到的見解,對那里的一草一木有著與常人不同的感情。這些鮮活的人和事,是對這塊風(fēng)水寶地最有說服力的佐證。
柳林之柳是一種自然之美,是一種本真之美。在二月的春風(fēng)里,少了幾分嬌柔,少了幾分嫵媚,卻多了幾分偉岸,多了幾分執(zhí)著,還多了幾分堅守。有這片柳林之柳,柳林的春天不會暗淡,柳林的春天不會遲到!
關(guān)于樹的文章(四):
樹木的美感
在風(fēng)中,遠(yuǎn)處近處的樹,都向我們打著友好的手勢。
如果你仔細(xì)看,會發(fā)現(xiàn)樹的手語真是太豐富了。我們內(nèi)心的許多情感,即使我們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表達(dá)的語言,而樹,它會用微妙的手語幫忙我們表達(dá)出來。
那用力的揮動,是表示拒絕嗎?那輕輕一顫,又向懷里收去,是表示接納嗎?那很快地舉起,又垂下來,停留在一個遲疑的角度,那是在痛苦地沉思嗎?那么輕輕地?fù)u著,沒有任何含義地?fù)u著,一副怡然自得的樣貌,樹也有物我兩忘的時刻?
在正午時分,太陽、樹、樹的影子垂直在一個濃縮的黑的瞬間,樹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貫注,仿佛要緊緊抓住這深不可測的一瞬。
樹的語言是如此豐富。這豐富來自于它多汁的內(nèi)心。你不信嗎?你見過樹的年輪嗎?那一圈一圈的,樹一生都堅持寫著內(nèi)心的日記,寫著成長的經(jīng)歷。風(fēng)雨、雷電、陽光的教誨,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語,它都仔細(xì)聆聽,然后收藏起來。
甚至,那以前使它痙攣和疼痛的傷痕,它也保存下來。你瞧,那棵樹,在我們望它的時候,它也在注視我們,那傷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傷痕深沉地注視我們。樹的姿態(tài)是這樣豐富,樹,沒有一種姿態(tài)是丑的,是不好看的。搖曳是美,靜立是美,在雨驟風(fēng)狂的時候,它的憤怒和悲傷,也有一種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過月光下的樹嗎?你明白月光下的樹布置了一種怎樣秀麗、神秘的意境?
是午夜了。東張西望的星子們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過來,它有些累了,它??吭诖蠡睒渖夏莻€喜鵲窩身旁,它望見了,這是多么簡單溫暖的窩阿,豪華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溫暖,有它美。月亮也想躺在窩里孵出一只鵲兒。月亮真的躺進(jìn)喜鵲窩里了。可惜只有一會兒。就這么一小會兒,樹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滴露珠都幫忙著月亮,成全著月亮,讓它做圓這一小會兒的夢。你看,樹,一動不動,它靜穆莊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畫,貼在深藍(lán)的天空上,貼在月亮行走的路旁……
關(guān)于樹的文章(五):
兩棵槐樹
兩棵槐樹,一棵是國槐,一棵是刺槐。
國槐長在記憶中,而且是10歲之前的記憶中,在故居庭院的西南角,靠墻而建的豬圈的內(nèi)墻一側(cè)。沒問過爺爺、也沒問過父親這棵國槐已經(jīng)濃蔭綠葉了多少年。只是,從我記事起,它就一向茂盛著。碩大的樹冠,為快樂的老豬帶給蔭涼,也為幼年的我生產(chǎn)許多快樂,同時讓大半個庭院受益無窮。時不時地,喜鵲、斑鳩、白頭翁等等的鳥兒們在枝椏間嬉戲翻飛,自由自在地鳴叫;夏日的鳴蟬則總是那么不知疲倦、急吼吼地嚷嚷。
在槐樹的綠蔭下,我牙牙學(xué)語,蹣跚學(xué)步,再大一些則在豬圈墻外和泥巴玩兒土:曾在土堆上打井;也曾摶土成碗狀,倒扣猛摔,聽那一聲爆響;也曾用舊物換購來的陶模印出朵朵蓮花或栩栩如生的猿猴。在那糧菜匱乏的日子里,奶奶將槐實用冷水浸泡后煮食,盡管味道不甚佳,盡管食后肚腸沉重,但味道和感覺仍讓我迄今回味。之后,因了家貧,父親將槐樹賣給了做家具什物的商人,刨樹的那天,我看著他們將一盤大繩甩過樹杈,我看著他們一鎬鎬刨空樹根周圍的泥土,我看著他們合力將我幼小記憶中的參天聳立的巨人拽倒在院中,我看著父親在樹商走后刨出那我小腿般粗細(xì)的氣根,我還看著父親將那樹坑填平。從此,我的生活中就再沒了那一方濃蔭。在那一刻,高大的國槐深深植根在了我的記憶中。
刺槐,此刻還在我故居的庭院中,到此刻也有了“而立”的年紀(jì)。栽種這棵刺槐是改革之后的1984年,當(dāng)時的村頭地畔有一些零散地塊,屬于溝幫場地之類,沒有什么肥力,村里為了鼓勵群眾耕種或栽種,就以抬價的方式允諾了20年使用權(quán),當(dāng)時一向因循的爺爺一反常態(tài)承包了不足三分的溝畔,盡管貧瘠得很,但聊勝于無。在做了幾年打麥場之后,由于碎石遍布,于是爺爺和父親將幾十棵刺槐栽植其中,由于多買了幾棵樹苗,于是在故居的庭院中也種了三棵,一顆位于院門,一棵位于豬窩外側(cè),另一棵則位于原先國槐南側(cè)位置。
每到槐花放槐香芳的季節(jié),三棵槐樹的槐花一股腦兒的開放,院子里到處彌漫了沁人心脾的槐香,月圓的夜晚,清風(fēng)微送,這可人的香味兒和著皎潔的月光撲在臉上,灑在身上,蕩滌了一切煩囂,將塵世中的我飄送進(jìn)了仙境。望著月光,品著槐香,竟覺“夢中依稀身是客”。之后,院門口和豬窩外側(cè)的兩顆刺槐因了這樣那樣的原因先后被刨掉,唯有庭院西南角的這一棵,由于我極度阻攔,所以幾次動議之后依然留著。
在去年的舊居翻建過程中,有人以風(fēng)水之說勸我砍掉刺槐,也有人以礙事之說推薦我刨去這唯一的綠樹,而我,卻是八風(fēng)不動,堅持己見地留下這個給我溫馨的老友,因為它身上承載了我太多的記憶,有著太多的完美關(guān)聯(lián)。新居落成后,院子也用水泥澆筑,為這唯一的刺槐,我用紅磚在根部壘了一方天地,因了澆水除蟲等等地殷勤照看,今春及夏,刺槐長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茁壯,槐花也比往年放得更熙攘爛漫,并且少見得結(jié)了許多莢果,雖不似槐實能夠果腹,但看起來一串串的,很是喜人。
仲春時節(jié),看著刺槐有些孤單,我從朋友處移栽了兩棵麻核桃與之相伴,每次回故居小憩,兩棵小樹在刺槐的蔭中隨風(fēng)招搖,相處融洽得很。在槐花綻放的季節(jié),這兩棵幼樹也頗受了槐香槐芳的洗禮,彼時,它們是否陶醉過并且樂在其中?我,不得而知!
兩顆槐樹,一棵國槐,一棵刺槐,都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