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模板
《大青樹下的小學》通過描寫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同時也抒發(fā)了作者對民族小學的自豪與贊美之情。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巳昙墶洞笄鄻湎碌男W》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歡!
《大青樹下的小學》課文原文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鐘聲敲響了。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吳然,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大青樹下的小學》知識點
一、我會寫
晨chén(清晨、早晨、晨讀)
絨róng(絨毛、絨布、天鵝絨)
球qiú(地球、皮球、足球)
漢hàn(漢族、漢語、男子漢)
艷yàn(艷麗、鮮艷、艷陽)
服fú(衣服、服裝、服從)
裝zhuāng(軍裝、西裝、假裝)
扮bàn(裝扮、打扮、扮演)
讀dú(讀書、讀音、朗讀)
靜jìng(安靜、寂靜、平靜)
停tíng(停止、停頓、停放)
粗cū(粗壯、粗細、粗心大意)
影yǐng(影子、黑影、身影)
二、我會認
壩bà(大壩、堤壩、坪壩)
揚yáng(飛揚、飄揚、高揚)
摔shuāi(摔跤、摔倒、摔跟頭)
跤jiāo(跌跤、滑跤、栽跤)
鳳fèng(鳳凰、鳳梨、鳳尾竹)
潔jié(潔白、整潔、清潔)
三、多音字
打dǎ(打扮) dá(一打)
好hǎo(好像) hào(好奇)
四、近義詞
鮮艷——艷麗 飄揚——飛揚 敬愛——尊敬
安靜——寧靜 粗壯——強壯
絢麗多彩——五彩繽紛
我、反義詞
艷艷——暗淡 安靜——熱鬧
古老——現(xiàn)代 潔白——烏黑
六、理解詞語
鮮艷:鮮明而美麗。
絢麗多彩:絢麗,燦爛美麗。形容色彩豐富華麗。
敬愛:尊敬熱愛。
飄揚:在空中隨風飄動。
招引:吸引。
好奇: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
邊疆:靠近國界的領土。
粗壯:指粗大而結實。
七、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寫孩子們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
第二部分(2-3):寫孩子們上課和下課時的情景。
第三部分(4):總寫學校的美麗可愛,表達“我們”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八、句子解析
1.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這些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著朝陽,踩著露珠,高高興興地朝著一個共同一個地方──學校走去。這句話描繪出眾多的學生由遠及近匯集而來的壯觀景象了。
2.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
這句話告訴我們這是一所民族團結的學校。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過著幸福的學習生活。
3.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這一句課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這樣的情景”這是想象的句子。這句話中連續(xù)用了三個“向……”,寫出了學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們來到學校時的歡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同學們讀課文。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寫出了操場上到底怎樣熱鬧,課間活動豐富多彩,引得小動物心生羨慕,也前來看熱鬧。課文用擬人的手法把小鳥,松鼠、山貍寫成了會看熱鬧的人,小動物們的出現(xiàn)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學的特點,為學校增添了歡快活潑的氣氛,也突出了孩子們的愉快心情。
九、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本文通過描寫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
2.邊讀邊想象,說說這所學校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這所學校學生來處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穿戴不同,卻在一起上課、一起讀書、一起跳舞、一起游戲,而且這兒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學校聽講……
3.請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樹下是怎樣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的,并選擇其中一項寫一寫當時的情景。
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會兒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會兒像是在小溪邊喝水、梳理羽毛……一只只小孔雀美麗極了。
4.課文中寫孩子們上課下課的情景時,為什么要寫小動物的表現(xiàn)?
一是這些小動物的出現(xiàn)為學校增添了歡快、活潑的氣氛;二是從側面寫出了孩子們讀書讀得認真,連小動物們都被吸引住了;三是突出下課后孩子們跳舞、游戲時的歡樂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動物們心生羨慕,前來看熱鬧,從而說明這是一所充滿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
《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壩”等10個生字新詞,正確讀寫“晨”等13個字和“早晨”等21個詞語,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制定依據(jù):課后識字寫字安排和“詞語表”安排,和課程標準關于學段理解詞語的目標要求。)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結合資料袋和插圖,一邊讀一邊想想課文描寫的畫面,能說說課文描寫了幾個畫面,是什么樣的畫面,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找出這所學校有哪些特別地方的語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感受邊疆多民族小學的學習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據(jù):課后練習和“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
3.能按照提示場所和開頭,仿照課文,選自己學校一個場景說一說。(制定依據(jù):課后練習。)
4.知道什么樣的詞句是“有新鮮感的”,能找出這樣的詞句和同學交流。(制定依據(jù):課后練習和“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
重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2、3、4。
難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2、3。
教學準備:
教師:“壩”等10個會認讀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學PPT。
學生:每人一套“壩”等10個會認讀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學過程:(注:1.教學過程中的“反饋指導”指的是采用班級的組織形式進行交流匯報,以獲取學生學習結果以及思維過程,相機進行指導達標。2.學生答案,注意指導符合語法規(guī)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設計中不再說明。)
第一課時
一、學習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要教學目標。(設計說明:從三年級開始,教科書每單元啊都編排了單元導讀,它提示了該單元的課文主題內(nèi)容和主要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整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明確主要教學目標,有利于明確學習方向,激發(fā)學習興趣,以及對新課的主題內(nèi)容把握。)
(一)認識“單元導讀”。(設計說明:“單元導讀”是統(tǒng)編教科書第二學段的一個新編排,學生需要了解其編寫意圖和功能,才能實現(xiàn)教科書是學生的“學本”的目的。)
1.初識“單元導讀”。
導語:同學們,新的一個學年學習開始了,我們進入到了第二學段的語文學習了,使用的課本編排有了新的變化,新增了一個板塊,我們學習了這個板塊,就能了解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過這個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要達成哪些主要的教學目標。這個板塊的名稱叫什么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P1。(PPT出示單元導讀)以后的各個單元,都有這么一個板塊,我們叫它為“單元導讀”。那么,這是哪個單元的單元導讀呢?(指名回答。預設:這是第一單元的單元導讀。)你是根據(jù)什么做出這個判斷的?(繼續(xù)回答。預設:我是根據(jù)上面的“第一單元”判斷的。)對了,單元導讀首先會提示是第幾單元的導讀。
2.了解“單元導讀”內(nèi)容構成,明確第一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1) 導語:(利用PPT進行解說)“單元導讀”除了背景圖外,一般會有兩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訴我們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一段則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讓我們讀讀第一單元的導讀,看看哪段文字告訴我們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哪段文字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
個體操作。
(2)反饋指導。
預設:第一段文字告訴我們告訴我們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第二段文字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
(3)(復習默讀要求后)出示任務:默讀這兩段話,想一想,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是關于什么的?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有哪些?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
(4)反饋指導。
預設:
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是關于校園的(或學校的)。
這個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有兩個: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
3.小結:對了。這個單元的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寫校園的情況或人和事,主要的學習目標有兩個:一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要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因為這些有新鮮感的詞句一般與課文的主題思想有關,與寫生動具體有關;一是通過這個單元的習作寫作過程,體會習作帶給我們的樂趣。
二、激趣導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一)激趣導入。
導語: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一年級上學期語文的第一課的題目叫什么嗎?(指名回答。預設:一年級上學期語文的第一課的題目叫《我上學了》。)對了。那么,你們還記得那一課告訴我們,我國有多少個民族的小朋友上學的呢?(指名回答。預設:我國有56各民族的小朋友上學。回答后學生說說知道的少數(shù)民族名稱。)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處。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這么一個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請看老師的板書。
1.板書課題:1大青樹下的小學
2.齊讀課題。
(二)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設計說明:一、閱讀應該從題目開始,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窗口,透過題目,可以了解到文章的某些東西;二、釋題還是一個讀寫結合點,讓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給課文起一個恰當?shù)念}目的,從而達到能給自己習作起一個恰當題目的目的。)
1.釋題。
提問:同學們,讀了課題,從課題你們知道課文講的是一個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預設課文講的地方是小學。追問:你從課題中哪個詞語知道的?預設:我從課題“小學”這個詞語知道的。)從課題里,你還了解到關于這所小學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從課題我還了解到這所小學是在大青樹下面的。)
2.明確主要教學目標。
導語:課題也是課文的一個部分,閱讀理解要從課題開始。那么,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說的是一所什么樣的小學,它與我們的學校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學習了這課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通順了,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導預習,梳理課文條理。(設計說明:一、課堂上進行預習,讓所有學生都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實現(xiàn)順學而導,能有效縮小學生的兩極分化。二、第三學段有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要“抓住要點”,就需要梳理課文條理,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這雖然是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但是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彼?,學習梳理課文條理,學習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三年級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級重要的教學目標,要給予安排。再者梳理課文條理,是一項很好的思維訓練的語文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維能力都得到鍛煉。)
(一)指導預習,粗知課文內(nèi)容。(設計說明: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學段一個教學目標,由于幾乎每篇課文都應該落實,為免重復啰嗦,沒有制定在“教學目標”中,但要在每一課文的學習中安排落實,尤其是敘事性課文。二、“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的外顯表現(xiàn),就是能用六種基本句式表達出來<誰干什么、誰是什么、誰怎么樣,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樣>。三、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是閱讀教學的一個基本規(guī)律。因此,“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奔仁且粋€教學目標,也是一個從整體入手的閱讀教學策略。)
1.出示預習任務。
(1)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一下字上的音節(jié),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朗讀下來。
(2)讀完課文后,把會認讀的字詞圈畫出來,借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
(3)思考:課文告訴我們,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什么樣的小學?
2.反饋指導。
(1)PPT出示會認讀的生字詞(注音)。通過個別指名檢查等方法,指導讀準生字讀音。
(2)說說哪個生字容易讀錯,指導讀準音難字。預設:“揚”“鳳”“摔”。
(3)PPT出示會寫字詞“早晨、絨球花、服裝、安靜、停、粗壯、影子”復習認讀。
提示:會認讀的字詞和會寫的字詞中紅色的字,學習完課文,就要求正確書寫。
(設計說明:一、第二學段學習的重點已轉移到閱讀了,因此,識字教學在通過讀音教學解決了生字(會認的字)的讀音,掃除了閱讀障礙,就應該進入閱讀的學習,充分利用無意注意來達成正確認讀的目標。二、會寫的字,除了認寫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經(jīng)會認讀的了。這里復習認讀,既是診斷性檢測,又是喚起注意的操作,為閱讀過程中利用無意注意記認字形做鋪墊。三、關于理解會認讀的字詞義。按照課標的要求,學生如沒有產(chǎn)生閱讀理解的障礙,就應該視作達成理解的教學目標了。)
3. 導語:我們學習了課文會認讀的字,復習了會寫的字中已經(jīng)會認讀的字,下面我們繼續(xù)預習課文。
出示任務:朗讀課文,注意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會讀;注意做到標點符號的正確停頓和句子中間的正確停頓。繼續(xù)思考預習任務3。
個體操作。
4.反饋指導。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順,聽的同時繼續(xù)思考預習任務3。
(2)反饋預習任務3,說說從哪些語句中獲得此信息。預設: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可愛的小學。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邊疆的小學。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多個民族的小學。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山里的小學。
5.出示任務:同桌用簡練的一兩句話說說“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什么樣的小學”,相互提提意見。(評議標準: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內(nèi)容;2.語句要通順連貫。)
6.反饋指導。
預設: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邊疆的山里的多個民族小學,是一所可愛的小學。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可愛的多個民族小學,是一所邊疆山里的小學。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可愛的邊疆山里的小學,是一所多個民族的小學。
7.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會認讀的字,復習了會寫的字中已經(jīng)會認讀的字,朗讀了課文,粗知了課文內(nèi)容。接下來,我們要繼續(xù)學習,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所邊疆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小學寫具體的。
(二)學習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要點。
1. 導語:要了解課文是怎樣把這所邊疆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小學寫具體的,首先就要了解課文寫了哪些內(nèi)容。
出示任務:(PPT出示課文插圖)默讀課文,結合插圖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三個內(nèi)容把這所邊疆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小學寫具體的?請在那個內(nèi)容開始和結束處標上“‖”。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1)第1自然段一個內(nèi)容。早晨,各族小學生來到學校上學。
(2)第2、3自然段一個內(nèi)容。上課了,大家一起朗讀課文;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活動。
(3)第4自然段一個內(nèi)容。這所邊疆可愛的小學環(huán)境優(yōu)美。
3.小結: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我們梳理了課文條理,知道課文寫了三個內(nèi)容,向我們介紹了這所多民族的邊疆的可愛的小學: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學生來到學校上學;二是上課讀書下課活動;三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四、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認識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設計說明:根據(jù)教學目標2設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認識了解“有新鮮感的詞句”,培養(yǎng)語感。)
(一)想象“上學”的畫面,初識“有新鮮感的詞句”。
1. 導語:我們梳理了課文條理,把握了課文內(nèi)容要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知識,進行新的練習了。讀讀第一部分內(nèi)容,看看圍繞著“上學”這個內(nèi)容,一共寫了幾句話,用序號表示出來。(指名回答。預設:圍繞著“上學”這個內(nèi)容,一共寫了4句話。)
出示任務:(PPT出示資料袋)朗讀第一部分內(nèi)容,對照著資料袋,想一想:在朗讀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你的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幾個畫面?分別由哪些句子形成一個畫面的,在句子前標上序號。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在朗讀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的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三個畫面。
第1個句子是一個畫面;第2、3個句子是一個畫面;第4個句子是一個畫面。
3.出示任務:朗讀第1個句子,想一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畫面?你是通過句子中的哪些詞語形成這個畫面的?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畫面:早晨,從各地走來了多民族的許多小學生。
“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形成“從各地”走來的畫面;“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畫面。
5.小結:這個句子,用了三個“從……”相似的結構的詞語,和“有……有……有……還有……”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里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語勢,給我們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詞句,我們叫它為“有新鮮感的詞句”。
6. 導語:我們接著學習這一部分,看看還有沒有“有新鮮感”的詞句。
出示任務:(PPT出示資料袋)對照著資料袋,分別朗讀第2、3個句子和第4個句子,想一想,分別是什么樣的畫面?你是通過句子中的哪些詞語形成這個畫面的?
7.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畫面1:絢麗多彩的學校。
“穿戴不同”“鮮艷的服裝”“絢麗多彩”形成“絢麗多彩的學?!碑嬅?。
畫面2:同學們來到學校后的進行各種活動。
“向……打招呼,向……問好,向……敬禮?!毙纬伞斑M行各種活動”的畫面。
8.小結:除了使用相同詞構成的幾個相似結構詞語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鮮感的詞句”外,進行具體細致描述的詞句,同樣能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里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給我們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詞句也叫做“有新鮮感的詞句”。
(二)想象“讀書、活動”的畫面,再識“有新鮮感的詞句”。
1.出示任務:(PPT出示課文插圖)朗讀第二部分內(nèi)容,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在朗讀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你的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幾個畫面?分別由哪些句子形成一個畫面的,在句子前標上序號。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在朗讀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的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三個畫面。
從“‘當,當當!’”到“那聲音真好聽!”是一個畫面;從“這時候”到“是那樣好奇地聽著?!笔且粋€畫面;余下的句子是一個畫面。
3.出示任務:(PPT出示課文插圖)朗讀第二部分內(nèi)容,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這三個畫面分別是什么樣的畫面?你是通過句子中的哪些詞語形成這三個畫面的?
個體操作,四人小組交流。
4.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畫面1:上課了,大家在同一個教室里朗讀課文。
“‘當,當當!當,當當!’”形成了銅鐘敲響上課鐘聲的畫面,“一齊朗讀”“聲音真好聽”形成朗讀課文的畫面。
畫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靜地聽大家朗讀課文。
“不搖了”“不叫了”“停在”“都在聽”“最有趣的”好“好奇地聽著”形成安靜聽大家朗讀課文的畫面。
追問:作者把什么當做同學們“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預設:作者把樹枝、鳥兒、蝴蝶和猴子當做同學們“山林里的朋友”了。)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會聽大家朗讀課文嗎?(指名回答。預設: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會聽大家朗讀課文。)那作者為什么說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聽”“好奇地聽”呢?(指名回答。預設:應為作者把樹枝、鳥兒、蝴蝶和猴子當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說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聽”“好奇地聽”。)
畫面3:下課了,小鳥、松鼠和山貍看大家在大青樹下活動。
“趕來看熱鬧”形成看大家活動的畫面。
5.小結:除了使用相同詞構成的幾個相似結構詞語的句子和進行具體細致描述的詞句,可以叫“有新鮮感的詞句”外,形象地模擬聲音和把物當作人來寫的詞句,同樣能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里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們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詞句也叫做“有新鮮感的詞句”。
五、小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一課有關學習內(nèi)容。
(一)復習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
PPT出示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指名認讀,齊讀。
(二)復習“有新鮮感的詞句”。
提問: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有新鮮感的詞句”,誰能說說,什么叫“有新鮮感的詞句”嗎?
指名回答。預設:答案見上一課的教學過程。
二、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嘗試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認識“有新鮮感的詞句”。
(一)想象“學校環(huán)境”的畫面,嘗試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
1.通過上一節(jié)課課文的兩個內(nèi)容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有新鮮感的詞句”:能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里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們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的詞句,就叫做“有新鮮感的詞句”。接下來的學習,就要看看同學們能不能找出這樣的詞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務:(PPT出示課文插圖)朗讀第三部分內(nèi)容,結合插圖想象一下,在你的腦海里會出現(xiàn)一個什么樣的畫面?然后找出這部分的內(nèi)容里中有新鮮感的句,用橫線畫出來。
2.反饋指導。
預設:
畫面:邊疆小學特有的優(yōu)美環(huán)境。
有新鮮感的詞句: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
3.出示任務:朗讀這兩個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詞語讓你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用實心圓點點出來。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古老的銅鐘”“粗壯的枝干”“鳳尾竹的影子”“潔白的粉墻”形成特有的優(yōu)美環(huán)境畫面。
(二)小結:
我們通過課文的三個內(nèi)容學習,通過認識了解和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讓我們了解了一所邊疆山區(qū)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小學。也認識了解了一個新知識“有新鮮感的詞句”:能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里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的詞句,就叫做“有新鮮感的詞句”。
三、說說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設計說明:落實教學目標2,體現(xiàn)從“學閱讀”到“學表達”的語言運用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閱讀”,理解內(nèi)容,習得方法;“學表達”內(nèi)化轉換和積累語言,規(guī)范言語表達。)
1. 導語:學習了課文,我們了解了這所邊疆山區(qū)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小學,那么這所小學有哪些與眾不同、特別的地方,你能找出來與大家說說嗎?
出示任務:(復習默讀要求后)默讀課文,找一找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后用上“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有……”說一說,最少要說上兩點。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評議標準:(1)必須是課文中與學生所在學校不同的的相關內(nèi)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銅鐘鐘聲表示,有小鳥等小動物來學?!?2)語言規(guī)范。
指名反饋檢查兩三個學生后,根據(jù)評議再練說,然后再反饋評議。
3.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這真是一所特別的、與眾不同的、邊疆山區(qū)里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小學啊。
四、嘗試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按照提示和要求進行說話練習。(設計說明:落實教學目標3。)
1. 導語:對比這所邊疆小學,我們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同學們在學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說一說嗎?
出示任務:(PPT出示課后該練習)我們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同學們在學校里做些什么呢?選一個場景,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按提示的開頭,說一段話。
個體練習,四人小組交流互提意見,并推舉一人在班上說。
2.反饋指導。
評議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樣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2)語言規(guī)范。
指名反饋檢查兩三個學生后,根據(jù)評議再個體練說同桌互評,然后再反饋評議。
五、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與詞語表詞語讀記。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游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jié),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三)PPT示詞語表詞語,自由讀記。
(四)反饋讀記(注: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六、寫字教學。
(一)字形教學。(設計說明:第二學段是學生寫字錯別字高峰出現(xiàn)的階段,必須重視字形教學以提高和保證寫字的正確率。通過學生回憶,進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較,再通過組詞,將兩兩比較的字的字義固定下來,是識字教學音形義相結合的體現(xiàn)。)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觀察字形,思考容易與學過的哪個字混淆,同桌說一說。
3.反饋指導。
指名說并板書,然后讀一讀:
例:服(服裝)報(報紙)靜(安靜)凈(干凈)
4.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寫錯,會錯在哪里。
例:“絨”,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裝”,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寫字指導。
1.觀察并說說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筆畫的變形、退讓、延伸等。
2.各寫一個,反饋評議。
3.按評議對照修改,然后每個字在寫兩個。
七、總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八、寫字練習和抄寫詞語表詞語。
板書設計(設計說明:呈現(xiàn)課文條理結構,為學生把握內(nèi)容要點提供幫助。)
1大青樹下的小學
早晨 上學
上課 朗讀 下課 活動
環(huán)境 優(yōu)美
三年級《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模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