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英語翻譯,范仲淹 文言文翻譯
推薦文章
中元節(jié)英語作文帶翻譯
1. 關于中元節(jié)的詩句翻譯
關于中元節(jié)的詩句翻譯 1.關于中元節(jié)的詩句
《中元日齋中作》
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nèi)史新邀寫得經(jīng)。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襌理,長日沈冥不愿醒。
《中元見月》
邊貢
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
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雨中呈子晉》
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茲辰喜佳節(jié),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
炎氣一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
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優(yōu)游。
《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fā),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里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壼。
從來酷署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夜》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tài)近,翠環(huán)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霧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侶》 陸龜蒙
橘齋風露已清余,東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為蛩破夢,短檐難得燕傳書。
廣云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jié)步空虛。
《中元觀法事步虛》
殷堯藩
兀都開秘籙,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鷥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fā),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中元作》
李商隱
絳節(jié)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quán)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城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2.描寫中元節(jié)的詩句 中元節(jié)詩詞有哪些
(一):中元節(jié)也是鬼節(jié)
《中元節(jié)有感》——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解析: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jié)有感》,描寫出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jié)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是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釋放大量孤魂野鬼,讓其暫享人間祭祀,稱之為地官赦罪。而佛教中稱為“盂蘭節(jié)”。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jīng),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
(二):中元節(jié)也是盂蘭盆節(jié)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解析:清代詩人龐塏的《長安雜興效竹枝體》一詩,形象地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jié)伴游樂的情景。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guī)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jié)目,并不顯得多么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jié)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三):中元節(jié)不僅是中元節(jié)
《中元日觀法事》——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
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唐代詩人盧拱的《中元日觀法事》,描寫出了觀中元節(jié)中道家做法事的感悟。此詩中詩人雖然明寫觀法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描寫一副太虛遨游的景象,讓人憑空多了一些人世的感悟,對世事看得更加清平。
3.描寫中元節(jié)的詩句 有關中元節(jié)詩詞有哪些
《中元見月》明 邊貢
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
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觀法事步虛虛》唐 殷堯藩
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fā),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中元作》唐 李商隱
降節(jié)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quán)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唐 李郢江
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tài)近,翠環(huán)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日贈張尊師》唐 令孤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閑。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夜寄道侶(選一)》唐 陸龜蒙
橘齋風露已清余,東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為蛩破夢,短檐難得燕傳書。
廣云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jié)步空虛。
《中元雨中呈子晉》南宋 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茲辰喜佳節(jié),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
炎氣一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
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yōu)游。
《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 范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fā),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里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供參考。
4.關于鬼節(jié)的詩句
《中元節(jié)有感》
年代: 明 作者: 何景明
去歲中元節(jié),朝陵百職同。
嚴趨神路左,遙拜孝園東。
龍虎瞻王氣,乾坤仰帝功。
未回衡岳駕,空墮鼎湖弓。
啟兆龜圖順,編年鳳歷終。
玉衣陳畫幄,寶瑟瑀玄宮。
北極猶前日,南薰亦舊風。
病居逢此日,長望五云中。
《觀寺中盂蘭盆會有嘆》
年代: 宋 作者: 宋伯仁
欣欣來認祖先名,梵杵丁東月二更。
滿地紙錢香篆冷,更無真哭兩三聲。
《盂蘭盆》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紅白薇英落,朱黃槿艷殘。
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
5.形容鬼節(jié)的詩句
關于中元節(jié)(鬼節(jié))的詩詞
《中元節(jié)有感》(清)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日贈張尊師》
(唐)令孤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閑。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日觀法事》
(唐)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中元觀法事步虛虛》
(唐)殷堯藩
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玉洞花長發(fā),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中元作》
(唐)李商隱
降節(jié)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quán)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tài)近,翠環(huán)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侶(選一)》
(唐)陸龜蒙
橘齋風露已清余,東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為蛩破夢,短檐難得燕傳書。
廣云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jié)步空虛。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fā),未到中秋先賞月。百花洲里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一笛吹銷萬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晉》
(南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茲辰喜佳節(jié),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炎氣一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yōu)游。
《中元見月》
(明)邊貢
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 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日齋中作》
(明)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輞川舊擬施為寺,內(nèi)史新邀寫得經(jīng)。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沉冥不愿醒。
6.關于鬼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
1、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王凱泰《中元節(jié)有感》
釋義:到處做道場以普渡、安頓那些孤獨的鬼魂,各家的門上貼紅箋大書“慶贊中元”,并為已經(jīng)逝去的先人設下酒肉祭品。
2、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tài)近,翠環(huán)光動見人多。——唐·李郢《中元夜》
釋義:在江南水寺的中元夜,好似看見欄桿邊有月下嫦娥樣子美麗的姑娘。仙姿神態(tài),分外美麗。
3、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清·龐塏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釋義:此詩句描述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jié)伴游樂的情景。
4、欣欣來認祖先名,梵杵丁東月二更。滿地紙錢香篆冷,更無真哭兩三聲?!巍に尾省队^寺中盂蘭盆會有嘆 》
釋義:描述祭拜祖先的場景,感嘆真正傷心的有幾個。
5、殿閣新秋氣象清,玉階露冷半雕冥。六宮最重中元節(jié),院院燒香讀道經(jīng)?!巍ね踔傩蕖秾m詞》
釋義:描述深宮之中祭奠中元節(jié)的情景,更是描述深宮之內(nèi)的寂寥冷清。
6、天上臺星對南極,人間佳節(jié)是中元。一時閩越看前輩,千載機云見遠孫。香火祝公如衛(wèi)武,他年勛業(yè)照乾坤。——宋·黃公度《賀陸鹽允濟》
釋義:對先人的追思,尊敬,對后人的期望勉勵。
7、兩月三喪哭不干,雁行相對雪衣冠。紅燈照渡同千盞,翠竹揚旙各一竿。幾處舊家都夢影,一叢新鬼暫盤桓?!鳌ね鯊┿队厶m盆道場即事》
釋義:心里非常的悲痛,淚痕不干。對已亡人之人的深切悼念和追思。
8、幡影幢幢鬼面燃,三牲祭向凈壇前。不知塵海茫茫劫,誰為蒼生解倒懸?——當代·熊盛元《中元節(jié)感賦》
釋義:描寫中元節(jié)紀念先人的場景,哀思現(xiàn)實中誰又能解救天下百姓之苦。
7.關于描寫中元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描寫中元節(jié)的詩句: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龐塏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中元見月(明)邊貢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
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中元節(jié)有感(清)王凱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日贈張尊師(唐)令孤楚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閑。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中元日齋中作(明)朱曰藩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nèi)史新邀寫得經(jīng)。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沉冥不愿醒。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范仲淹南陽太守清狂發(fā),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里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妥砥鹞柚鹞腋?,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晉(南宋)朱熹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茲辰喜佳節(jié),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炎氣一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yōu)游。中元日觀法事(唐)盧拱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
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8.有關“中元節(jié)”的詩詞有哪些
1.唐朝詩人令孤楚《日贈張尊師》
偶來人世值中元,
不獻元都未日閑。
寂寂焚香在仙觀,
知師遙禮玉京山。
2.唐朝詩人盧拱《中元日觀法事》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
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3.唐朝詩人殷堯藩《中元觀法事步虛》
兀都開秘箓,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鷥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fā),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4.唐朝詩人李商隱《中元作》
絳節(jié)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quán)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城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5.唐朝詩人李郢 《中元夜》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tài)近,翠環(huán)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霧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節(jié)
1.別名:鬼節(jié)、七月半、盂蘭盆節(jié)。
2.時間: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3.來源:據(jù)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jié)。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jié)。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jié)。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4.節(jié)日意義:從有關中元節(jié)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jié)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fā)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fā),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9.中元節(jié)詩句
1.《日贈張尊師》日贈張尊師(唐)令孤楚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閑。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2.《中元日觀法事》中元日觀法事(唐)盧拱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
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3.《中元觀法事步虛虛》中元觀法事步虛虛(唐)殷堯藩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fā),珠宮月最明。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4.《中元作》中元作(唐)李商隱降節(jié)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quán)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5.《中元夜》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tài)近,翠環(huán)光動見人多。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6.《中元夜寄道侶(選一)》中元夜寄道侶(選一)(唐)陸龜蒙橘齋風露已清余,東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為蛩破夢,短檐難得燕傳書。廣云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jié)步空虛。7.《中元夜百花洲作》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范仲淹南陽太守清狂發(fā),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里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妥砥鹞柚鹞腋瑁ジ韪ノ枞缋虾?。
8.《中元雨中呈子晉》中元雨中呈子晉(南宋)朱熹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茲辰喜佳節(jié),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炎氣一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yōu)游。9.《中元見月》中元見月(明)邊貢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
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10.《中元日齋中作》中元日齋中作(明)朱曰藩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nèi)史新邀寫得經(jīng)。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沉冥不愿醒。11.《中元節(jié)有感》中元節(jié)有感(清)王凱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12.《長安雜興效竹枝體》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龐塏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10.關于中元節(jié)的詩詞有哪些
1、《中元節(jié)自黃浦出吳淞泛海》
(清)陳去病
舵樓高唱大江東,萬里蒼茫一覽空。
海上波濤回蕩極,眼前洲渚有無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風翻水泛紅。
唯有胥濤若銀練,素車白馬戰(zhàn)秋風。
2、《中元日贈張尊師 》
(唐)令孤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閑。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3、《中元日觀法事》
(唐)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
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4、《中元觀法事步虛虛》
(唐)殷堯藩
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fā),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5、《中元作 》
(唐)李商隱
降節(jié)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quán)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wǎng).古詩文網(wǎng)[引用時間2018-1-14]
漁家傲范仲淹翻譯是什么?
漁家傲范仲淹翻譯如下: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xiāng)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fā)花白,戰(zhàn)士灑下眼淚。
漁家傲(范仲淹)拼音版注音:
sà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héng yáng yàn qù wú liú yì。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sì miàn biān shēng lián jiǎo qǐ,qiān zhàng lǐ,cháng yān luò rì gū chéng bì。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zhuó jiǔ yī bēi jiā wàn lǐ,yān rán wèi lè guī wú jì。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qiāng guǎn yōu yōu shuāng mǎn dì,rén bù mèi,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范仲淹介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
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实v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文言文范仲淹翻譯
1. 《范仲淹上疏》文言文翻譯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
范仲淹兩歲時喪父,母親改嫁長山姓朱的人,范種淹跟從他的姓,名字叫說。從小有志向節(jié)操,長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傷感流淚告別母親,離開(家鄉(xiāng))到應天府,依靠戚同文學習。
晝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憊得厲害,用水澆臉;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當食物,別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認為這艱苦??既∵M士,擔任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接他的母回家奉養(yǎng)。
改任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獻太后將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賀。
仲淹極力勸諫這件事,并且說:“在家侍奉母親,自有家人的禮節(jié),只是與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為后世的磚則。并且上疏請?zhí)筮€政,沒有得到答復。
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貶謫到陳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書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的職務,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監(jiān),調(diào)任吏部外郎、代理開封知府。
當時呂夷簡執(zhí)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門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圖》指著它的次序說:像這樣是按順序升遷,像這樣是不按順序(升遷),像這樣是公正,像這樣是偏私,何況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
凡是越級的,不應該全部把這些事交給宰相?!皡我暮啿桓吲d。
后來,討論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說:“洛陽險要堅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敵的地方,太平時期適合在汴京,如果有戰(zhàn)事一定要在洛陽。應當逐漸擴大物資儲備,修繕宮室。
“皇帝問呂夷簡,呂夷簡說:“這是范仲淹不切實情的看法?!胺吨傺陀谑菍懰钠摮诗I(給皇上),大抵譴責當時的政務。
并且說:“漢成帝相信張禹,不懷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禍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張禹,損壞陛下的家法?!?/p>
呂夷簡憤怒地駁斥道:“范仲淹離間陛下君臣,他推薦任用的官員,都是朋黨(排斥異己的政治集團)。”仲淹奏對更加急切,因此免職任饒州知府。
殿中侍御史韓瀆迎合宰相的旨意,請求寫下范仲淹的朋黨,把他們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這種情況下,秘書丞余靖進獻意見說:“范仲淹因為一句話觸犯宰相,立刻加以貶謫、放逐,何況之前所議論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婦之間的事嗎?陛下已經(jīng)寬容他了我請求改變先前的命令?!?/p>
第二年,呂夷簡也被罷免宰相,從此關于朋黨的議論流行開來。呂夷簡第二次入朝擔任宰相,皇帝告誡范仲淹讓他消除先前的怨恨。
范仲淹磕頭道歉說:“臣先前爭論的是國家的事情,我對于呂夷簡沒有怨恨。” 范仲淹內(nèi)心剛毅外表謙和,性情極其孝順,因為母親在世時正貧困,后來雖然顯貴,不是,招待賓客(賓客到來)不吃兩種以上的肉食。
妻子兒女的衣食,僅僅能自給。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給予,廣施愛心,樂于行善。
死的時候,天下各地聽說的人,都替他嘆息。
2. 范仲淹的文言文的翻譯
一、《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
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一般認為,范仲淹在河南省鄧州市寫的這篇散文,所以并未登上岳陽樓。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
《岳陽樓記》能夠成為傳世名篇并非因為其對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陽樓記》一文抒發(fā)先憂后樂、憂國憂民的情懷?!对狸枠怯洝吩倪x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謚號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
他出身貧寒,年幼喪父,母親改嫁,外出讀書求學,勤奮刻苦,他從小有大志,作秀才時,就“以天下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被貶。
后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均田賦等改革時弊的建議,再次被貶。后在赴穎州上任途中病死。
本文寫于1046年,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1047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作記,因為二人同是被貶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滿載述志勵友之情,既表現(xiàn)作者憂國憂民的遠大抱負,又表達對好友的慰勉和規(guī)箴之意。二、作品原文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北宋·范仲淹 若夫霪雨[1]霏霏[2],連月不開[3],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4],山岳潛形[5];商旅不行,檣傾楫摧[6];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7],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8];沙鷗翔集,錦鱗游泳[9];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10],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11],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13]。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14]!噫!微斯人,吾誰與歸?[15]三、【破題】 本文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內(nèi)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地結(jié)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文章通過遷客騷人登樓時或喜或悲的覽物之情的分析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注釋】 [1]霪雨:連綿的雨。 [2]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3]開:解除,這里指放晴。 [4]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
曜,光輝,光芒。 [5]山岳潛形:山岳隱沒了形跡。
[6]檣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折斷。 [7]“去國”句:離開京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讒言,害怕譏諷。
去:離開。國:京都。
[8]“上下”句: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9]“沙鷗”句: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
[10]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11]靜影沉璧: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壁。
[12]“不以物喜”句: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13]“居廟堂”句: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為君主擔憂。 [14]“其必曰”句: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吧。
[15]“微斯人”句: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和誰一道呢?微,非,如果沒有。[1]四、作品譯文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所有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guī)模,把唐代好的和現(xiàn)代的詩賦刻在上面。
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銜接著遠山,吞吐著長江,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景色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
前人的記敘(已經(jīng))很詳盡了。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峽,南面到達到瀟水和湘水,被貶官的詩人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的時候,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登上這座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一眼望去,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極了,內(nèi)心十分悲傷。至于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
3. 范仲淹文言文翻譯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范仲淹二歲就成了孤兒,母親改嫁長山朱氏,從他們的姓。既然長,知道他家世代,就含著眼淚告別母親,他應天府,依照戚同文年學。晝夜不息,冬天非常疲憊,用水洗臉;吃飯不給,至于用粥繼承的,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痛苦啊??贾羞M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剛回姓。
晏殊應天府知府,聽說范仲淹著名,請設置府學習。范仲淹泛通曉《六經(jīng)》,擅長《周易》,學者多從詢問,為執(zhí)經(jīng)講解,無所累。曾經(jīng)把他的俸祿用來吃四方游士,他的幾個兒子到了換衣服而出,范仲淹平靜的。
河中府通判,改道陳州。當時朝廷正在修建太一宮和洪福院,木材在陜西市場。范仲淹規(guī)勸的話:“現(xiàn)在興土木,破產(chǎn)業(yè),不是順民心、合天意啊。應該停止修建寺觀,減少市場上木材的數(shù)量,以免除這被拖欠?!?/p>
任參知政事。會司馬倫⑶侵犯淮南,州縣官有守不住的,朝廷想要殺了他。范仲淹說:“平時話不說軍備,敵人來了而專門要求守臣,可以嗎?郡守縣令都可以不殺”。
4.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譯
有兩個版本的原文1:范仲淹二歲而孤①,母貧無依⒄,再適長山朱氏②。
既④長,知其家世③,感泣辭母,去⑤之⑥南都⑦,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⑧解衣就寢⑨。
或⑾夜昏?、?,輒⒀以⒅水沃⒁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⑩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⒂之旨,慨然⒃有志于天下。
常自誦⒆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弊g文1范仲淹二歲時死了父親,母親貧窮無依無靠,只得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
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
五年里幾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時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他常常是白天苦讀,吃不飽稠粥,直到太陽偏西才吃一點東西。
于是他精通了六部經(jīng)典著作(《詩》《書》《禮》《易》《樂》《春秋》)的要意,情緒激昂地樹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壯志。他曾經(jīng)自己吟誦說:“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后才享樂”。
原文2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dàn)粥而讀。
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p>
譯文2范仲淹兩歲時失去父親,家里生活貧困沒有依靠。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責任。
他發(fā)奮讀書,有時晚上感到昏沉疲倦,就用涼水洗臉。有時連飯也吃不上,就喝粥讀書。
做官后,常常情緒激動地談論天下大事,不顧自身的安危。以至于讒言而被貶官,因為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僅僅自給自足罷了。他曾經(jīng)自己吟誦說:“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后才享樂”。
(選自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
5. 文言文范仲淹讀書翻譯
范文正公讀書南都學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數(shù)十莖啖之。留守有子居學,歸告其父,以公廚室饋,公置之,既而悉已敗矣。
留守子曰:“大人聞公清苦,遺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為罪乎?”公謝曰:“非不感厚意,蓋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饌,后日豈能啖此粥也!”
譯文:
范仲淹在南都學舍讀書時,煮粟米二升,作成濃粥一器,經(jīng)過一宿就凝結(jié)了;用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切斷數(shù)十莖蔥蒜來吃它當飯。南都留守有個兒子也在學,回去告他父親,以公家廚房里的美好食物送給范仲淹,范放在那里不理會,后來那些食物全都懷掉了。
留守的兒子說:“我父親聽說您清苦,送來一些食物,可是您都不下筷子,是不是要把它牽扯成為一項罪狀呢?”范抱歉說:“我不是不感謝你父親的厚意,而是食粥習慣很久了,一下子突然享受這么豐盛的肴饌,以后還哪能吃這種冷粥呢!”
6. 古文《蘇軾私識范仲淹》翻譯
舟中范仲淹原文及翻譯
舟中
宋代:范仲淹
珠彩耀前川,歸來一扣舷。
微風不起浪,明月自隨船。
翻譯:
珍珠光彩耀前川,回來敲著船邊。
微風不起浪花,明月從隨船。
拓展: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 1052年5月20日),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改嫁長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定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田久守”針,鞏固西北邊防。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fā)起"慶歷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詩人范仲淹簡介什么意思?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英文翻譯是什么?
詩人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仁宗時,擔任右司諫。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協(xié)助夏竦平定叛亂。慶歷三年(1043年)富弼、韓琦等人參與“慶歷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等十項改革建議。歷時僅一年。后因為遭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zhuǎn)于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諡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范仲淹的詩]相關詩詞 岳陽樓記 [作者] 范仲淹 ? [朝代] 宋代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漁家傲·秋思 [作者] 范仲淹 ? [朝代] 宋代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蘇幕遮·懷舊 [作者] 范仲淹 ? [朝代] 宋代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江上漁者 [作者] 范仲淹 ? [朝代] 宋代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御街行·秋日懷舊 [作者] 范仲淹 ? [朝代] 宋代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作者] 范仲淹 ? [朝代] 宋代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quán)、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fā)、如何回避。
嚴先生祠堂記 [作者] 范仲淹 ? [朝代] 宋代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jié)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 *** ,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仲淹來守是邦,始構(gòu)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