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全文完整版,易經(jīng)全文完整版免費閱讀
推薦文章
易經(jīng)原文全文正版,易經(jīng)全文
提到原文全文正版,大家都知道,有人問的原文那里有,另外,還有人想問全文,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其實全文,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全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全文正版
原發(fā)布者:無奈和生活
《》的原文是什么?周易全文及譯文及解說。
琳瑯故事會
《周易》原文山海經(jīng)全文。
原發(fā)布者:無奈和生活
原文白話文全文。
原發(fā)布者:無奈和生活全文多少字。
市面上哪個版本是原文
版本的原文一般是以清朝的《監(jiān)本》為藍本卦畫是采用清朝的《四庫》版的卦畫
全文
原發(fā)布者:無奈和生活的精髓就在三句話。
原版
中華書局出版的方面的書就不錯,如《周易原旨易源奧義》,就是一本文言文、繁體字、古人整理的、可以說是第一手資料的原汁原味的原著。(上邊附有少量古人的小字注解,僅供參考)。 網(wǎng)上,書店(全國)均有學有什么后果。
各大新華書店均有銷售
原文全文正版:的原文那里有
原發(fā)布者:無奈和生活培訓。
《》原文及解釋
原發(fā)布者:無奈和生活
全文多少字?原文包括哪些部分,書中有很多種解釋,但真正的原文是哪些?
全文多少字已經(jīng)沒人知道。真的會看死人嗎。
原文留下的只有《周易》中的“經(jīng)”這一部分。
包括《連山》、《歸》、《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被譽為諸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辨證思想,是中華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周易內(nèi)容:數(shù)字。
1、連山
連山易是中國最早的易學體系,是三易之首。據(jù)古文獻(宋羅泌《路史·前紀二·紀》)記載,《連山》為地后第一代君主氏所創(chuàng)。
《連山》和《歸》、《周易》并稱為占卜的三易之法。連山是三易之一,屬先天易,以“艮卦”為首。歷來學界以為,連山易是以艮卦開始,如山之連綿,故名連山。
《連山》是以四季六氣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為吉兇判辨之坐標,以三元九運為時空轉(zhuǎn)換。不同于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客觀論來指導概念論的辯證方法。周易64卦詳解。
其先天八卦圖,以艮(山)為首,主要講卦的對峙。據(jù)記載:《連山易》有八萬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僅有一些卦名,幾個爻名和卦爻辭,象辭,及五十二條諸家論文。
鄭玄于《周禮注》稱:“名曰連山,似山出內(nèi)氣也”。顧炎武《日知錄?三易》:“連山,歸非易也。而云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p>
相傳連山至漢初時已失佚,桓譚《新論》云:“山(連山)于蘭臺”。北宋邵雍認為:“連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為揲,正卦一〇一六,互卦一〇一六,變卦三二五〇一二,以數(shù)斷不以辭斷。其吉兇一定不可易”。
又一說《連山》即《數(shù)術略》之《夏龜》。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收有《連山》一卷。
2、歸
全文
《歸》是三易之一,《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币馑际钦f《連山》、《歸》、《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jīng)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
《商易》以坤為首卦,故名為歸。相傳《歸易》是以以坤卦為首,萬物皆歸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氣”為主;天氣為歸,地氣為,木氣為生,風氣為動,火氣為長,水氣為育,山氣為止,金氣為殺。是什么。
《歸》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來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連山》、《歸》是我國古文化的典籍,歷來人們認為它們是《周易》的前身。全文朗讀。
一說《歸》在漢朝已佚,因為《漢書·藝文志》中沒有著錄,《隋書·經(jīng)籍志》亦曰:“《歸》漢初已亡,晉《中經(jīng)》有之,唯載卜筮,不似之旨?!?/p>
明朝楊慎以為漢代時《歸》未失,“《連山》于蘭臺,《歸》于太卜,見桓譚《新論正經(jīng)》,則后漢時《連山》《歸》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讀懂的人都瘋了。
清人朱彝尊云:“《歸》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jīng)》、《齊母》、《本蓍》三篇,其見于傳注所引者?!?/p>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稱為王家臺秦簡歸,重啟研究《歸》的熱潮。有人認為“秦簡《易占》不僅是《歸》,更準確一點,應當是《歸》易中的《鄭母經(jīng)》”。的可怕。
3、周易為什么閱讀越可怕。
《周易》正式進入思想史的視野無疑是通過《易傳》實現(xiàn)的,經(jīng)傳合一之后的《周易》才正式從卜筮之書變成了基于象數(shù)的哲理之書。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nèi)容包括和《傳》兩個部分,但一般認為它是秦漢時期融匯而成的作品。系辭。
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數(shù)字0到9代表什么。
《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tǒng)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一般認為它形成于秦漢時期,并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
關于《易傳》為孔子所作的說法,宋代以來學者已有疑議?!吨芤住氛紲y只屬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實《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nóng)學等豐富的知識內(nèi)容。
《周易》沒有提出與太極等概念,講與太極的是被與家所影響的《易傳》。
周易中所依托的的概念,在西周金文之中也是找不到的,除了在使用“谷”僅兩見的地名外。根本沒有所謂的概說。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guī)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fā)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全文。
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稱為《》。《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離卦、坎卦、兌卦、巽卦。
《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稱贊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谷子全集。
《周易》在漢代居于儒家經(jīng)典之首。從唐始,《周易》為“六經(jīng)”之首的地位從未受到任何挑戰(zhàn)。
隨著儒家經(jīng)典范圍不斷拓展和擴大,從“七經(jīng)”“九經(jīng)”“十二經(jīng)”,再到“十三經(jīng)”的最終形成,《周易》便自然從“六經(jīng)”之首轉(zhuǎn)而升擢為群經(jīng)之首。
以上就是與全文相關內(nèi)容,是關于的原文那里有的分享??赐暝娜恼婧螅M@對大家有所幫助!
易經(jīng)全文
易讀--易經(jīng)全文及白話翻譯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貞。 (譯)《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諧,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 《象辭》說:天道運行周而復始,永無止息,誰也不能阻擋,君子應效法天道, 自立自強,不停地奮斗下去。 初九,潛龍勿用。 (譯)初九,龍尚潛伏在水中,養(yǎng)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fā)揮作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譯)《象辭》說:龍象征陽。'龍尚潛伏在水中,養(yǎng)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fā)揮作用', 是因為此爻位置最低,陽氣不能散發(fā)出來的緣故。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譯)九二,龍已出現(xiàn)在地上,利于出現(xiàn)德高勢隆的大人物。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譯)《象辭》說:'龍已出現(xiàn)在地上',猶如陽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譯)九三,君子整天自強不息,晚上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這樣即使遇到危險也會 逢兇化吉。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譯)《象辭》說:'整天自強不息',是因為要避免出現(xiàn)反復,不敢有絲毫大意。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譯)九四,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譯)《象辭》說:'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因為能審時度勢, 故進退自如,不會有危害。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譯)九五,龍飛上了高空,利于出現(xiàn)德高勢隆的大人物。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譯)《象辭》說:'龍飛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勢隆的大人物一定會有所作為 上九,亢龍有悔。 (譯)上九,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譯)《象辭》說'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因為物極必反,事物發(fā)展到 了盡頭,必將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譯)用九,出現(xiàn)群龍也不愿意為首的現(xiàn)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譯)《象辭》說:'用九'的爻象說明,天雖生萬物,但卻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 (譯)《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馬那樣柔順,則是吉利的。君子從事 某項事業(yè),雖然開始時不知所從,但結果會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則會得到朋友的 幫助。如往東南方,則會失去朋友的幫助。如果保持現(xiàn)狀,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象辭>>說:坤象征大地,君子應效法大地,胸懷寬廣,包容萬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 (譯)初六, 腳踏上了霜,氣候變冷,冰雪即將到來。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譯)《象辭》說:'腳踏上了霜,氣候變冷,冰雪即將到來',說明陰氣開始凝聚; 按照這種情況發(fā)展下去,必然迎來冰雪的季節(jié)。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譯)六二,正直,端正,廣大,具備這樣的品質(zhì),即使不學習也不會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譯)《象辭》說:六二爻若是出現(xiàn)變化的話,總是表現(xiàn)出正直、端正的性質(zhì)。'即使 不學習也不會有什么不利',是因為地德廣大,包容萬物的緣故。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譯)六三,胸懷才華而不顯露,如果輔佐君主,能克盡職守,功成不居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譯)《象辭》說:'胸懷才華而不顯露',是要把握時機才發(fā)揮,'如果輔佐君主',必 能大顯身手,一展抱負。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譯)六四,扎緊袋口,不說也不動,這樣雖得不到稱贊,但也免遭禍患。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譯)《象辭》說:'扎緊袋口,不說也不動,可以免遭禍患',說明小心謹慎從事, 是不會有害的。 六五,黃裳,元吉。 (譯)六五,黃色的衣服,最為吉祥。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譯)《象辭》說:'黃色的衣服,最為吉祥',是因為黃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為準 則,當然是吉祥的。 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 (譯)上六,陰氣盛極,與陽氣相戰(zhàn)郊外,天地混雜,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象》曰:'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譯)《象辭》說:'陰氣盛極,與陽氣相戰(zhàn)于郊外',說明陰氣已經(jīng)發(fā)展到盡頭了。 用六,利永貞。 (譯)'用六'這一爻,利于永遠保持中正。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譯)《象辭》說:用六的爻辭說'利于永遠保持中正',即是指陰盛到了極點就會向 陽轉(zhuǎn)化。 第三卦:《屯卦》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譯)《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諧,貞正。不要急于發(fā)展,首先要立君建 國。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jīng)綸。 (譯)《象辭》說:《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為雷上有水之表象, 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釋為云。云雷大作,是 即將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這里表示天地初創(chuàng),國家始建,正人君子應 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創(chuàng)建國家的事業(yè)中去。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譯)初九,萬事開頭難,在初創(chuàng)時期困難特別大,難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 阿,仍然可建功立業(yè)。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白話: 《象辭》說:'雖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為純正。只要能下定決心,深入基層, 仍然會大得民心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譯)《象辭》說:六二爻之所以出現(xiàn)困難,是由于陽剛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 生育',是很反常的現(xiàn)象。 六三,即主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譯)六三,追逐鹿時,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導,致使鹿逃入樹林中去。君子此 時如仍不愿舍棄,輕率地繼續(xù)追蹤,則必然會發(fā)生禍事。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譯)《象辭》說:'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導',是因為獲鹿之心過于急切。君子 應及時放棄,否則必有禍事或?qū)е赂F困。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譯)六四,四馬前進,步調(diào)不一,但如堅定不移地去求婚,則結果必然是吉祥順利 的。 《象》曰:求而往,明也。 (譯)《象辭》說:'堅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舉。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譯)九五,只顧自己囤積財富而不注意幫助別人,是很危險的,那樣做,辦小事雖 有成功的可能,但辦大事則必然會出現(xiàn)兇險。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譯)《象辭》說:'只顧自己囤積財富而不注意幫助別人',這樣的人即使想有所作 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譯)上六,四馬前進,步調(diào)不一,進退兩難,悲傷哭泣,泣血不止。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譯)《象辭》說:'悲傷哭泣,泣血不止',這種狀況怎能維持長久呢? 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譯)《蒙卦》象征啟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 我請教,我有問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有禮貌地亂問,則不予回答。利于守 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譯) 《象辭》說:'《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 但要想發(fā)現(xiàn)甘泉,必須設法準確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著先必須進行啟蒙教育。 君子必須行動果斷,才能培養(yǎng)出良好的品德。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譯)初六,要進行啟蒙教育,貴在樹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惡發(fā)生;如不專心求學, 而是急功冒進,將來必然會后悔。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譯)《象辭》說:用樹立典型的辦法來進行啟蒙教育,是為了確立正確的法度,以 便遵循。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譯)九二,周圍都是上進心很強的蒙童,希望獲得知識,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 新媳婦,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進心很強,所以連孩子們已經(jīng)能夠治家 了。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譯)《象辭》說:'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進心很強,所以連孩子們都已經(jīng)能夠治家 了',這是因為剛柔相濟,孩子們受到了很好的啟蒙教育的結果。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譯)六三,不能娶這樣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禮儀,也難以 保住自己的節(jié)操,娶這樣的女子是沒有什么好處的。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譯)《象辭》說:'不能娶這個女子',主要是指這個女子的行為是不合乎禮儀的, 即這個女子沒有受過良好的啟蒙教育。 六四,困蒙,吝。 (譯)六四,人處于困難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啟蒙教育,因而孤陋寡聞,結果是不大 好的。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譯)《象辭》說:'人處于困難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啟蒙教育',是因為疏遠有真才 實學的老師。 六五,童蒙,吉。 (譯)六五,蒙童虛心地向老師求教,這是很吉祥的。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譯)《象辭》說:'蒙童虛心地向老師求教,這是很吉祥的',這是因為蒙童對老師 采取了謙遜的態(tài)度。蒙童謙遜,則老師樂教,其教育結果自然是比較有效的,當然也 是吉祥的。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譯)上九,啟蒙教育要及早實行,要針對蒙童的缺點,先發(fā)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 問題徹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進行啟蒙教育。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譯)《象辭》說:'啟蒙教育要及早實行,要針對蒙童的缺點,先發(fā)治人',因為只 有這樣,才能使老師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 第五卦:《需卦》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譯)《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誠實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會亨通順利,占 問的結果是吉祥的,出外遠行,渡過寬闊的河流會很順利。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譯)《象辭》說:《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為水在天上之表象。 水汽聚集天上成為云層,密云満天,但還沒有下 雨,需要等待;君子在這個時候需要吃喝,飲酒作樂,即在等待的時候積蓄力量。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譯)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須有恒心,長久耐心地靜候時機,不會有什么禍患。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譯)《象辭》說:'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險輕率前行;'長久耐心地等候時機, 不會有什么禍患',表明沒有偏離正道,沒有偏離天地恒常之理。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譯)九二,在沙灘上等待,雖然要受到別人的一些非難指責,耐心等待終究會獲得 吉祥。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有小言,以終吉也。 (譯)《象辭》說:'在沙灘上等待',表明寬宏大量不急躁;雖然受到一些非難和指 責,但終久能獲得吉祥。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譯)九三,在泥濘中等待,結果搶劫的強徒乘機而至。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譯)《象辭》說:'在泥濘中等待',說明災禍還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 來強盜,說明要處處謹慎小心才能避開危險。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譯)六四,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進深穴,用盡全力才逃脫出來。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譯)《象辭》說:'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時必須沉著冷靜,順應時勢,聽天由命, 以等待轉(zhuǎn)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譯)九五,準備好酒食招待客人,占問的結果是吉祥的。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譯)《象辭》說:'準備好酒食招待客人,占問的結果是吉祥的',說明此時處于中 位,完美無缺。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譯)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請自來的三位客人到來;對他們恭恭敬敬, 以禮相待,終久會得到吉祥的結果。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譯)《象辭》說:'不請自來的三位客人到來,對他們恭敬而且熱情地招待,終久獲 得吉祥',表明此時盡管處在不適當?shù)牡匚?,但還沒有遭受大的損失。 第六卦:《訟 卦》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譯)《訟卦》象征打官司:這是因為誠實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懼有所戒備引 起,堅守正道居中不偏會有吉祥;堅持把官司打到底則有兇險,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 物出現(xiàn)則會有利,但出外遠行、要渡過寬闊的大河則不會順利。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譯)《象辭》說《訟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 從東向西轉(zhuǎn)動,江河百川之水從西向東流,天與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著人們由 于意見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謀遠慮,從開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爭端 的因素。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譯) 初六,不久將陷于爭端之中;雖然會受到一些非難和指責,但終久將獲得吉祥。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譯)《象辭》說:'不久陷于爭端之中',說明與人爭端決不可長久,決不可互不讓 步,相持不下;雖然'受到一些非難指責',但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可以明辨事非。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譯)九二,打官司失利,走為上策,趕快逃回來,跑到只有三百戶人家的小國中, 在此居住可以避開災禍。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譯)《象辭》說:'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來',因為自己處于下位,與上面有權有 勢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敗而且有災禍降臨,但逃走避開,災禍就沒有了。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譯)六三,安享著原有的家業(yè),吃喝不愁,堅守正道,處處小心防備危險,終久會 獲得吉祥;如果輔佐君王建功立業(yè),成功后不歸功于自己。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譯)《象辭》說:'安享著祖上遺留下來的家業(yè)',說明只要順從上級,則可以獲得 吉祥的結果。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譯)九四,打官司失利,經(jīng)過反思改變了主意,決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 會得到吉利的結果。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譯)《象辭》說:'打官司失利后,回過頭仔細反思,覺得'和為貴',還是息事寧人 為好,于是改變了主意,撤回訴狀,退出爭端不打官司了,說明堅守正道,安分守己 就沒有什么損失了。 九五,訟,元吉。 (譯)九五,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決,開始獲得吉祥。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譯)《象辭》說:'官司得到公正的判決,開始獲得吉祥',表明此時居于正中地位, 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的判處。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譯)上九,因打官司獲勝,君王偶然賞賜給飾有皮束衣帶的華貴衣服,但在一天之 內(nèi)卻幾次被剝下身來。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譯)《象辭》說:因為打官司獲勝而得到賞賜,沒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 第七卦:《師卦》 師:貞,丈人吉,無咎。 (譯)《師卦》象征兵眾(師指軍隊):堅守正道,德高望重富有經(jīng)驗的長者統(tǒng)帥軍 隊可以得到吉祥,不會有什么災禍。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譯)《象辭》說:《師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坤(地)上,是地中有水之表象。 地中蘊藏聚集了大量的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象征兵源充足;君子要像地中藏水 一樣容納天下百姓,養(yǎng)育眾人,這樣就會有眾多的士兵可用。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譯)初六,出師征戰(zhàn)必須要有嚴明的紀律,如果軍紀混亂必然有兇險。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譯)《象辭》說:"出師征戰(zhàn)必須要有嚴明的紀律",要號令整齊,行動一致,賞罰 分明。如果軍紀不良,指揮不靈,必然要發(fā)生兇險。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譯)九二,在軍中任統(tǒng)帥,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會有什么災禍;君王多次進行獎 勵,并被委以重任。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譯)《象辭》說:“在軍中任統(tǒng)帥,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會有什么災禍”,表明承 受“天命”,因此得到君王的寵幸;“君王多次進行獎勵”,說明懷有治國平天下使萬邦 悅服的弘大志向。 六三,師或輿尸,兇。 (譯)六三,不時有士兵從戰(zhàn)場上運送戰(zhàn)死者的尸體回來,兇險。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譯)《象辭》說:“士兵不時運送戰(zhàn)死者的尸體回來”,說明不能知己知彼,在敵強 我弱的情況下,不自量力發(fā)動進攻,結果戰(zhàn)敗,沒有任何功績可言了。 六四,師左次,無咎。 (譯)六四,率軍暫時撤退,免得遭受損失。 《象》曰:"左次無咎",示失常也。 (譯)《象辭》說"觀察了戰(zhàn)場形勢后,暫時后退以避敵精銳,免遭更大損失"。說明 深通兵法,懂得用兵有進有退的常理。 六五,田有禽,利執(zhí)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譯)六五,田野中有野獸出沒,率軍圍獵捕獲,不會有損失;委任德高望重的長者 為軍中主帥,必將戰(zhàn)無不勝,委任無德小人將運送著尸體大敗回,占問的結果必然是 兇險的。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譯) 《象辭》說:"委任有德長者統(tǒng)帥軍隊戰(zhàn)無不勝",表明居中恃正,行為有法度, 必然獲勝;"委任無德小人將運送著戰(zhàn)死者的 尸體,大敗而歸",說明用人不當,必招致大敗,將自食惡果。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譯)上六,凱旋而歸,天子頒布了詔命,分封功臣,或封為諸侯,或封為上卿,或 封為大夫,但小人決不可以重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譯)《象辭》說:"天子頒布了詔命,分封功臣",是為了按功勞大小而公正封賞。" 小人決不可以重用",因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擾亂邦國。 第八卦:《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后夫兇。 (譯)《比卦》象征親密無間,團結互助:吉祥。探本求原,再一次卜筮占問,知道 要輔佐有德行的長者,長久不變地堅守正道,不會有禍害。連不安分的諸侯現(xiàn)在也來 朝賀,還有少數(shù)來得遲的諸侯將有兇險。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譯)《象辭》說:《比卦》的卦象為坤,(地)下坎(水)上,象征地上有水。大 地上百川爭流,流水又浸潤著大地,表明地與水親密無間,互相依存;以前的歷代君 主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分封土地,建立萬國,安撫親近各地諸侯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譯)初六,具有誠實守信的德行,親密團結,輔佐君主,不會有災禍;誠信的德行 如同美酒注滿了酒缸,這樣遠方的人紛紛前來歸附,結果是吉祥的。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譯)《象辭》說:《比卦》的第一爻位(初六),表示一開始便具有誠信的德行, 致使遠方來人歸附,自然可獲吉祥。 六二,比之自內(nèi),貞吉。 (譯)六二,在內(nèi)部親密團結,努力輔佐君主,結果是吉祥的。 《象》曰:"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 (譯)《象辭》說:"內(nèi)部親密無間團結一致,輔佐君主",說明沒有偏離了正道。 六三,比之匪人。 (譯)六三,和行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而且關系親密。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譯)《象辭》說:"和行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而且關系親密",難道不是一件很可 悲的事嗎? 六四,外比之,貞吉。 (譯)六四,在對外交往中互相信任,親密團結,盡力輔佐賢明的君主,其結果是吉 祥的。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譯)《象辭》說:在外面親密團結朋友,輔佐賢君,說明要順從居于尊上地位的君 主,才會有好的結果。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譯)九五,光明無私,親密團結,互相輔助;跟隨君王去田野圍獵,從三面驅(qū)趕, 網(wǎng)開一面,看著禽獸從放開的一面逃走,毫不在乎,君王的部下也不戒備,吉祥。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譯)《象辭》說:"光明無私,親密團結,互相輔助",可獲得吉祥,因為此時居于 正中位置。拋棄逆天行事的舉動而順其自然,就好像圍獵時網(wǎng)開一面,讓該被擒的禽 獸落網(wǎng),不該被獲的從前面逃掉;君王的部下聽其自然,不加戒備;這是君王的賢德 感化了部下的緣故。 上六,比之無首,兇。 (譯)上六,和眾人親密團結、互助友愛但自己不居于領導地位,將有兇險。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譯) 《象辭》說:"和眾人親密團結、互助友愛但自己不居于領導地位,將有兇險", 說明自己將來沒有可以歸附的地方,無立足之地。 易經(jīng)學習入門 2009-11-12 13:13 何為易經(jīng): 何為易經(jīng): 易經(jīng): 群經(jīng)之首 群經(jīng)之始 易經(jīng)廣大精微 無所包容 上古的伏羲氏“仰視、俯視、廣角” ——創(chuàng)造八卦圖 中古的周文王——六十四卦 周易 近古的孔子——做十翼 ——易經(jīng)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 易經(jīng)既是自然科學,也是人倫道德,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 現(xiàn)代人學習易經(jīng)的實際意義: 1、糾正似是而非的觀念 2、具有神秘性道德性 3、求同存異 何為陰陽:太陽是陽,月亮是陰 ;春夏是陽,秋冬是陰;手心是陽,手背是陰,大 拇指是陽,四指是陰 單數(shù)是陽,雙數(shù)是陰——頭是陽,腳是陰……白天是陽,夜晚是陰,發(fā)芽時陽,葉子 是陰,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是陰陽。陰陽是分不開的,陰陽合一! 中國人是同時說兩句話的,一陰一陽“不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寇;禮讓為 先,當仁不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也是陰陽。 陰陽是相對的,它是會變動的,陰陽是合一的。 陽代表理想,陰就是腳踏實地去實現(xiàn)理想。 兩儀圖表示:1、它是圓的 2、不要去傷害別人 3、陰陽互動。 陽在先陰在后,八卦圖中 純陽卦在上,純陰卦在下,男人是陽,女人是陰,男尊女 卑的思想正確?不正確,天高高在上,地低低在下,本來就是事實,天比地尊貴嗎? 地球最大的功能就是把天緊緊的拉住,大地不說話,把天捧的高高的,天都聽大地的。 因此母親就稱為大地。 我們?yōu)楹畏Q為中華,中就是太極。華就是生的“兩儀、四相、八卦” 孔子的一貫之道,就是中,就是太極,就是仁,仁就是一陰一陽。 仁是最核心的東西,天地萬物都有仁,一切一切都是太極! 何為太極: 伏羲氏 的 一畫開天 一生二,二合一。創(chuàng)造出陰陽符號,和八卦圖! 太極 :太 由大和小構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稱為太極!是孔子起的。 宇宙一 切一切共同的平臺。一陰一陽。 相互交替不斷轉(zhuǎn)換。(亦有太極是生兩儀。——孔 子) 太極就是宇宙萬事萬相共同的基因。 道法自然,易經(jīng)中的吉兇,吉就是順其自然 兇就是不順其自然。 變的當中有個不變的東西叫規(guī)律。 道理是直的,路永遠是彎的。 天就是自然! 一切合乎自然的就是對的,不合乎的遲早一定是錯的。 易經(jīng)的人要做所有事,凡是對的要做,不對的不排斥去做,而是要慎重去做! 何為八卦: 孔子在《十翼》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兩種符號的排列組合。 八卦就是 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是有陰有陽,而不是一個陰一個陽,陰陽轉(zhuǎn)換、陰陽合一) 兩儀生四象(早晨-少陽、中午-老陽、黃昏-少陰、半夜-老陰)自然是變化的事事無 常,四象還會繼續(xù)變化。 四象生八卦(天-乾、地-坤、水-坎、火-離、山-艮、雷-震、風-巽、澤-兌) 天是不能分開的,地可以分開。 天下面動是風,天空中動是火,天上面動是澤。() 地分三層,地下面動是雷,地當中動是水,地上面動是山。() 天 被稱為 乾 地 水 坤 坎 天很健,永不停息,很剛健 故稱乾 稱為健 地很順 稱為坤 坤是柔順的意思 水是沒有泥土的陸地 是欠土的 坎坷坎險 火 離 火是太陽 太陽從東到西要離開火需依附在別的東西上面 火是離 的,救火要隔離 用離卦 山 艮 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的奢求。爬山要慢,邊看便看風景 該快時快 該 慢時慢 對小人不需講信用 雷 震 打雷時震耳欲聾 故稱震 風 巽 無孔不入 ,吹起來很齊,不偏心 世界上凡是很齊哪里都進的去的的 東西 我們叫做巽。 澤 兌 到池塘邊感到心情愉快,池塘邊有樹木 兌加舒心旁就是悅了 故稱兌 易經(jīng)的古意。
《周易》原文
1、全文:
2、全文:
《周易》即《易經(jīng)》,《三易》之一(漢初劉向校書時《三易》仍存,漢后下落不明),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和《傳》兩個部分?!督?jīng)》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吨芤住窙]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秱鳌钒忉屫赞o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tǒng)稱《十翼》。
易經(jīng)全文內(nèi)容是什么?
周易賦
胡秉言
鴻濛混沌兮,孕盤古,無極始出兮,太極來。初生兩儀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開。始祖伏羲,長坐方壇、聽八風之氣,觀草長鶯飛,審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長,度鷹翔魚躍,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開陰陽之道,正姻緣、和人倫秩序?!巴抗庑輾庹妆遍?,赤文綠字煥東周”。 人奉之為神,尊八卦祖師。開華夏之文明,蘊奧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論解讀兮,八八六十四。疊加成象,鑒析準確。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萬物。雷聲震震曰善教,巽逐陰風曰進退??搽U陷陷心憚慮,離麗附和柔順心。艮止審慎動靜適,兌喜悅悅善照臨。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觀變,制器、卜占。取義象位之說,闡陰陽之對立。成系統(tǒng)之世界觀,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之變化。強宇宙變化之生生不息,說“天地之大德”,提“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精論,。告后人“物極必反”之思想,調(diào)“居安思?!敝畱n患。倡“順乎天而應乎人”,張自強不息,變革以成偉業(yè)。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標,承“和諧”之思想。立“易與天地準”。拓模糊解釋現(xiàn)實之精確,確立易卦包羅萬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人更三圣,世歷三古。陰陽互應,剛柔相濟,厚德載物,唯有周易。易道深矣。“求千太萬后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經(jīng)上下幾千年,收無數(shù)仁人志士之鑒析,成群經(jīng)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東方文化之核心。天開新宇兮,浩正氣,地現(xiàn)阡陌兮,展心懿。古為今用取精華,陰陽二進舉世奇。揭示二元之規(guī)律,珍惜瑰寶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綿遠若流長,用之不完,汲之不盡?!傍x鴦繡罷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玉匣存來枕邊放,怎舍一時離己身。